世界服务贸易组织法运用论文

2022-04-29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政”“法”两个字经常连在一起出现,这是因为人们在许多场合中习惯将政治与法律联系在一起,称之为“政法”。但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人们一看到“政法大学”,就会想到它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高校,而忽视了另一个学科政治学。在我国的学科划分中,尽管法学与政治学是各有不同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的两个学科,但它们都隶属法学门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世界服务贸易组织法运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世界服务贸易组织法运用论文 篇1:

WTO体制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及其挑战

摘 要:最惠国待遇原则(Most-Favoured-Nation Treatment, MFN)是世贸组织法的一个基石,也是国际贸易制度中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一国承诺给予另一国的优惠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待遇。WTO的基本原则主要来自于GATT1947、GATT以及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决定中。 国际法学界普遍认为,最惠国待遇原则自引进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以来,已成为国际贸易赖以进行的柱石,也是GATT/WTO法律制度的基礎,是贯穿于WTO多边贸易各个领域的一条总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最惠国待遇原则 WTO GATT 例外规定

一、最惠国待遇的概念

最惠国待遇原则(Most-Favoured-Nation Treatment, MFN)是世贸组织法的一个基石,也是国际贸易制度中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一国承诺给予另一国的优惠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待遇。WTO的基本原则主要来自于GATT1947、GATT以及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决定中。 国际法学界普遍认为,最惠国待遇原则自引进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以来,已成为国际贸易赖以进行的柱石,也是GATT/WTO法律制度的基础,是贯穿于WTO多边贸易各个领域的一条总的指导思想。

二、 国际经贸关系中最惠国待遇的几种形式

(一)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才能享有的最惠国待遇,比如1842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享有最惠国待遇,但却没有规定中国享有同样的待遇。后来其他西方列强和日本又相继援引这一先例,要求中国清政府与其签订这样的单方面最惠国待遇条款。

(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与有条件最惠国待遇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优惠、豁免或特权应立即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对方。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缔约一方已经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豁免或特权是有条件的,缔约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条件才能享有这种优惠、豁免或特权。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最先是在美国与他国签订的贸易条约中采用的,所以又叫"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三)无限制和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

无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指对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不加以任何限制,不仅适用于商品进出口征收的关税及手续、方法,也适用于移民、投资、商标、专利等各个方面。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是将其适用范围限制在经济贸易关系的某些领域,规定仅在条约规定的范围内适用,在此范围外则不适用。

(四)互惠的与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

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双方给予的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同样的。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则指缔约国一方有义务给予缔约国另一方以最惠国待遇,即单方面给予,而无权从另一方享有最惠国待遇。

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挑战

虽然WTO体制下的最惠国待遇是无条件的,但是它还有大量的适用例外,这些例外几乎分布在所有附件及条款中。它表现出了制定GATT1994及其他一系列附件之际充满着利益的冲突和调和的艰难。它们的大量存在,被称为是"例外条款的迷宫",大大有损于最惠国待遇的实际功效,是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巨大挑战。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关于一般例外主要有:(1)保护公共道德所必须采取的措施;(2)为了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3)对黄金白银进出口所采取的措施;(4)为保护本国具有艺术、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文物而采取的措施;(5)国家为了维护国内的公共秩序而制订的限制规定与禁令;(6)为保护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7)为履行国际商品协定而采取的措施等,都不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1条规定的"安全例外"是为保护国家基本安全利益而制订的规定和禁令。包括:(1)要求成员方提供依据其国家安全利益不能公布的资料。(2)阻止为保护国家基本安全利益而采取的下列任何行为:①裂变材料和提供裂变材料的原料;②武器、弹药和军火贸易或直接和间接供军事机关使用的货物和原料的贸易;③战争或国际关系中的其他紧急情况。(3)阻止成员方依照《联合国宪章》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行动。

上述行为均具有政治性,在关贸总协定中,有关机构或专家小组往往拒绝对某一缔约方的行为的合法性做出判断。

除了《货物贸易总协定》第一条本身规定的例外以外,在总协定的条文和以后的发展实践中,还保留有对最惠国待遇原则之例外:(1)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安排。(2)第25条缔约方的联合行动。按照《货物贸易总协定》第25条第5款,即著名的"豁免条款"的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其它部分未作规定的特殊情况下,缔约方全体经三分之二投票通过,可以免除某一缔约方承担的最惠国待遇义务。在总协定历史上,经缔约方全体批准"豁免"最惠国待遇义务的事例可以举出很多,严重损害了关贸总协定体系的纪律和权威。(3)世界贸易组织的复边贸易协定。乌拉圭回合对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附件4除外)在内的18个多边协议采取了"一揽子接受"的办法,除协议本身允许保留的条款外,对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附件4包括供成员选择适用的四个复边贸易协定,简称PTAS对于接受复边协定的成员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原则予以适用,对于不接受复边协定的成员,协定中有关最惠国待遇有原则的规定对其没有约束力。

四、我国如何应对最惠国待遇的挑战

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基本意义是通过相互间承担给与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义务,为所有其他成员的相同产品和服务在任一成员国的国内市场上公平竞争提供了保障,也为任一成员国相同产品和服务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上面临最充分的竞争提供了约束,对任一成员做出的任一单方面让步,都将变成对全体成员的普遍义务。因此,我们在做出任一关税减让或市场开放等优惠的承诺时,必须从WTO全体成员的整体角度来全面考虑,而不能仅仅考虑满足某一成员的某种特殊要求,否则就是对最惠国待遇的直接违反,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国际贸易争端,甚至遭受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制裁。

目前,我国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形式是双边互惠无条件的,它通过双边协议中的最惠国条款给予规定,这些条款主要适用于外国人在华投资和贸易等经济领域以及航运方面。在投资方面,我国与外国签订的70多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缔约双方给予对方在其境内的投资者在投资与投资有关的活动中的最惠国待遇,以及由于战争和革命造成的损失的补偿等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在贸易与航运方面,我国与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巴西以及国家签订了百余个通商、航海条约、贸易协定以及贸易和支付协定或议定书,这些条约、协定或议定书中均载有最惠国条款。

现行多边贸易协议中,最惠国待遇例外的规定与每个成员方都是休戚相关的,一方面,它們可以通过运用最惠国待遇例外来实现所希望达到的利益或目的。另一方面,它们也要防止其他成员方利用最惠国待遇例外来损害其已经达到或可能实现的利益或目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惠国待遇例外的各个具体条款在我国的实践一直是各界关心的重点。这尤其体现区域一体化例外和议定书适用例外上。这两个条款的实践对于我国而言一个可能带来极大收益,而另一个则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最惠国待遇例外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的修改也有着一定宏观的影响。下面将从区域一体化例外入手谈我国对此可能的利用,从议定书适用例外入手谈我国对此可能的防范。

首先,根据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也即区域一体化领域内的关税及其他优惠不适用于去他缔约方,我们应该积极组织和加入区域经济组织,从而享受组织内的便利、优惠和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应该落实原产地原则,确定产品原产地。从而享受区域一体化领域内的优惠待遇。同时防止在一些非常复杂的局面下,"规避"等钻空子的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服务贸易方面,首先要对服务贸易进行进一步的原产地方面的规则制定,一方面我们要制定更加具体和完备的规则,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结合我国内地和港澳等地的特点,制定有我们特色的规则。我们要迅速提高对于服务贸易和原产地问题的认识,增强对此的经验。虽然世贸组织对服务贸易的区域一体化问题有所规定,但都是一般原则,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妥善的利用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此来充分实现我国的利益。

其次,面对议定书的例外规定,我们要时刻注意防范。就保障措施这一例外规定而言,从美国针对我国产品如座椅升降器、金属衣架发起的调查看,我国应该尽快找出应对策略。由于议定书例外规定的合法性,及其自由裁量性,直接向争端解决机构起诉这些条款有一定困难。所以,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我们还是应该对美国行政机关(如ITC、USTR等)在个案调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其中违犯了WTO协议的地方进行起诉。如果成功的获得了有利的裁决,其直接结果就是撤销违犯了协议的具体措施,而间接的影响是,确认美国在国内授权范围内的某些行为违犯了WTO的协议,这将阻止美国行政机关在日后的调查中再次凭借自由裁量权采取类似的行为,这在实质上能够将美国对此的立法的相关条款的含义限制在与多边贸易体制协议一致的范围内,从而间接取得了纠正美国立法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国应该更大程度的进行于其他成员之间进行的斡旋和谈判。如果我国能加大斡旋和谈判的力度,一些成员方就会对我国的国力和报复能力有所顾及。这样对我方来讲,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五、面对挑战应实现的最惠国待遇的发展目标

经济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大市场,在新的市场体制下原有最惠国待遇条款已经不再具有其应有的效力。最惠国待遇条款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来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全球经济朝着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内容的确定化

最惠国待遇条款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它适用于货物贸易的输出入,与输出入有关的国际收支转账;关税和费用及其征收方法;输出入手续方面以及内地税和内地规章的适用方面。经济全球化后此适用范围将扩大到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在这些协定中最惠国条款的适用也是明确限制在各协议的适用范围之内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不再是抽象的原则,最惠国待遇条款要真正实现确定化。

(二)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多边化

最惠国待遇不应仅仅适用于双边协定,区域之内。要真正确立多边的最惠国待遇条款,使得所有的缔约方处于既享受一国优惠、又向其他缔约方提供优惠的同等待遇。最惠国待遇条款在缔约方之间起统一和平衡的作用。不但省去缔约方之间进行双边谈判的必要性,也克服了双边谈判不可避免的互惠性和局限性。

(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无条件化

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是无条件的,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真正实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无条件化,一成员与另一成员之间达成的任何优惠安排自动地适用于其他成员。但是,不包括在确立多边最惠国待遇关系时,以及在给惠时多边贸易规则允许的附加的条件。

(四)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制度化

真正实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制度化,以成员之间谈判达成的关税减让表或所作的承诺为依据,在有关规则的约束范围内实施,不但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操作程序要求,而且要规定有明确的时间表。与各协议相配套的委员会及WTO相应的各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比较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可以迅速、高效地化解争端,从制度上保证经济全球化后最惠国待遇条款得到贯彻执行。

结 语

我国加入WTO后,在GATT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保障下,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将在更广阔与更公平的空间内展开。而GATS的最惠国待遇如果严格按照无条件方式贯彻实施,也将给我国的某些优势服务产业,诸如劳务输出、旅游业、娱乐业等不受歧视地进入更为广阔的世界服务业投资市场创造机会。当然,我们应当看到GATS确立的是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其基本理由在于避免"不公平的免费搭车"现象,即如果实施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许多发展中国家就能在不对等开放服务市场和对等提供较高服务业贸易和投资的待遇下,自动享受发达国家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及投资待遇。由于GATS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将最惠国待遇与各国关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具体承诺结合起来,使各国具体承诺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构成最惠国待遇的具体内容。因此,对于我国国内相对落后的服务业投资者来说,也是机遇,由于不会失去国家的保护,则落后的服务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整,以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最惠国待遇原则包括WTO体制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同时积极采取政策应对挑战。充分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力著.国际经济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

[2]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德)马迪亚斯.赫德根.国际经济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

[4]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杨国华.中国加入WTO法律问题专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刘笋.论WTO协定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J].《法商研究》,2000年,第一期。

[7]Rebort E. Hudec.The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GATT Legal System.1993。

作者简介:陈庆锁、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二年级、法律硕士学院、研究生、法硕不区分方向。

作者:陈庆锁

世界服务贸易组织法运用论文 篇2:

修身齐家治国:“政法”专业一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政”“法”两个字经常连在一起出现,这是因为人们在许多场合中习惯将政治与法律联系在一起,称之为“政法”。但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人们一看到“政法大学”,就会想到它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高校,而忽视了另一个学科政治学。在我国的学科划分中,尽管法学与政治学是各有不同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的两个学科,但它们都隶属法学门类。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探索一下“政法”专业的奥秘。

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学类

随着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罗翔入驻B站,开设个人账号“罗翔说刑法”,创造了在B站两天突破百万粉丝的神话,让虚构人物“法外狂徒张三”广为人知,也让法学这个人们印象中“背背背,秃头但是又神圣”的专业成功“出圈”。

法学历来都是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在大众的印象中,与法律有关的职业都是光鲜亮丽的,相信有不少同学都幻想过自己未来能当一名律师或法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实际上,法学类专业是一个经常被亮“红牌”的专业(“红牌”专业主要是指失业率较高、就业率持续走低,属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这是因为法学类专业的开设门槛较低,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置了法学类专业,招生过多而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再加上很多与法律相关的工作都需要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国家司法考试),而这个考试每年的通过率只有10%左右,所以導致法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法学类专业总让人又爱又恨。

那这样的专业还值不值得报考呢?让我们来认真了解一下法学类专业吧!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年版)中,法学类专业包括7 门专业,分别是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国际经贸规则、司法警察学、社区矫正。考虑到关注度和招生院校等因素,以下仅对法学、知识产权、国际经贸规则3门专业做详细介绍。

报考须知:在传统高考中,本大类专业主要招文科类考生,部分院校文理兼招;新高考中,基本不做选考科目要求(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法学

//专业概述//

法学,就是法律的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一切和法律相关的东西。通过对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

法学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英语、公文写作与处理等。

//学长体验//

由于本科阶段的法学专业没有做细分(知识产权专业除外),因此学习法学要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记忆力大比拼——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国际法……一系列的法规法典等着你去记下来。正所谓“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法学专业就是如此,到了期末的时候,你总能在图书馆内看到法学生们拿着各种部门法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在写写画画,他们脸上的表情沉重得像是要把书吃下去一样。

当然,除了强大的记忆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阐述能力、共情、正义、热爱、责任……这些才是我们学习法学的强大武器。许多老师跟我们说过,如果一个法条你暂时无法理解,那就先背下来,背熟之后可能在某个时刻你就能茅塞顿开。因此背诵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最终的落脚点是理解。法学需要你去记忆,但从来不只是记忆。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经常参加辩论赛,以及模拟法庭。毕竟对于法学生来说,口才与辩才就像英语专业的口语一样重要。法学院一般都会设立至少一个模拟法庭。一次模拟审判就是对一个案件彻底的剖析,从审判的程序到适用的法律,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实际审判程序进行。一次模拟审判更是对法学生们“演技”的考验——或如审判长正襟危坐、目光锐利,或如辩护律师睿智果断、一针见血,或如犯罪嫌疑人表情凝重、惴惴不安……亲身参与一次模拟审判,可以更快、更直接地记住课本的知识,记住诉讼的各个环节。

//就业贴士//

法学专业的就业面相对较广,比较常见的就业方向如下:

1. 公务员。主要包括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这些职位不仅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大部分还要求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2. 律师。毕业生刚进律师事务所,通常只能担任见习律师,收入微薄且工作辛苦。

3. 公司法务人员。这是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领域之一,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

//选校指南//

1.专业龙头院校:“五院四系”

中国法学教育界曾有种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科班生。“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系”是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曾经的法律系,现在改为法学院。这9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高考分数要求也比较高。

2.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法学)

3. 国家级特色专业(此处略去1、2项中列出的院校)

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上海海关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汕头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

//院校看台//

·西南政法大学·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南政法大学校友遍布国内法学界,被称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在其所著的《从法学引注看中国法学的现状》中开出的国内法学学者“大名单”,近乎一半出身西南政法大学。

·吉林大学·学校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为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诉讼法学及知识产权法学共9 个博士点及联办自设法政治学和法经济学2个博士点。

知识产权

//专业概述//

知识产权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属于民商法的范畴。和法学专业的宽泛相比,知识产权专业的学习范畴窄了很多。它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定条件与程序、如何运用与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同时兼顾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内容。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法学大类的核心课程如法理学、宪法、刑法……都是必修课程,不同的就是知识产权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原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欧盟知识产权法、国际知识产权法、科技法、竞争法学、世界贸易组织法、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等。

//学长体验//

就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学习来说,法学是根基。作为法学的分支,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同样要具备法学学生严谨公正的素养,要上大量的法学基本课程以储备自己的知识。唯有地基打牢,才能厚积薄发。当然,我们的课表上也有独一无二的专业课程,比如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专利文献检索、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等等。顾名思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立足于全球发展现状和规则,专利文献检索则侧重系统查找。同时,我们会定期举办模拟法庭,以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的方式来熟悉和应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中南大学/冯璐)

//就业贴士//

近些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催生出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员的强大需求,因此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就业区域多集中在大城市。

从就业去向来看,毕业生主要去到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评估公司等从事知识产权事务工作,或者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部分岗位限定法学专业报考,而知识产权专业不能报考。

//选校指南//

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院校比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少,而且理科生的报考比例要高于文科生。具体报考院校可参考“法学”专业一栏。

//院校看台//

·浙江工商大学·学校的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拥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教学和科研平台,于2010年首设知识产权专业,是全国较早一批设立知识产权专业的院校。2015 年,知识产权学院获得中央财政资助建成“知识产权实验室”。

国际经贸规则

//专业概述//

国际经贸规则是2017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中国法律知识和执业能力,又通晓英美国家法律制度,精研国际贸易规则,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处理国际经贸争端、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处理国际投资争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处理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大法官、国际仲裁员和国际律师,以及能够解决“一带一路”、国内自由贸易区等各类涉外法律问题的高端经贸法律人才。

//课程设置//

国际经贸规则是一个复合型专业。从专业名称可以看出,该专业既需要学习法学基础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等,又需要学习如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商事仲裁、货物贸易规则、服务贸易规则,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国际投资法、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新议题等经济类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英美法导论、英美宪法、英美合同法、英美财产法、英美侵权法、法律推理与研究、英美法理学与司法制度等课程,从而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实现跨法律文化的沟通。

//就业贴士//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该专业的就业还是不用担心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国内外与经贸相关的政府机构、中外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亦可选择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继续深造。

//选校指南//

目前国内仅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设该专业。

//院校看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校的贸易谈判学院目前设有国际经贸规则本科专业、世界贸易组织法硕士专业和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国际经济组织方向),旨在重点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精通国际贸易规则与谈判的专业人才,是我国首家培养贸易谈判人员的专门机构。学院拥有由WTO秘书处专家设计的、与国际著名院校保持一致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设有世界贸易组织法硕士点,独立招收世界贸易组织法硕士研究生。

在纵横捭阖中探秘政治风云——政治学类

政治這门学科虽然伴随着我们大部分学生时代,但作为本科专业,政治学类专业向来隐藏在法学类专业的光芒之下,不为大众所熟知。或许有人觉得政治有些大而空,其实政治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政治学是“最高主宰的科学,最有权威的科学”。近代意义上的政治学是从清末民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后得到大量传播,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年版)中,政治学类专业下共设置6 门专业,分别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这些专业看起来都相当高冷,那么普通人能不能学习呢?能不能学得好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考虑到关注度和招生院校、招生人数等因素,以下仅对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和外交学4门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报考须知:在传统高考中,本大类专业主要招文科类考生,极少数院校文理兼招;新高考中,基本不做选考科目要求(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业概述//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政治学类中最为基础的专业,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个专业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为整个国家构建宏观层面上更合理、更有效、更科学的体制与结构提供理论的指导。

二是行政学,以政府管理行为和管理架构为研究对象,所承担的是研究在对应的体制与结构下如何进行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关注具体的行政管理操作实务。

以上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具体到各个院校,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政治学,有的偏向行政学。大体上看,重点院校的培养方向多偏向政治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多偏向行政学。

//课程设置//

课程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市政学等。

//学长体验//

对政治课特别感兴趣,关心国家大事,喜欢研究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对比的同学适合报考本专业。有志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而从政者,建议注意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就业贴士//

1.考研继续深造。

2. 考公务员,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政府部门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督、宣传、外事、文秘等工作。

3. 毕业生还可以到各类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人事、行政、教学等相关工作。

职场须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现代政治思维素质,了解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运作过程、治理方式。但仅仅通过4年的大学学习,毕业生就自动具备治国理政的才能,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选校指南//

1.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政治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院校看台//

·天津师范大学·学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拥有政治学理论国家级重点学科、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该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国内享有盛誉,重点培养具有深厚政治理论基础和较强科学研究能力,能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人才,同时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理论素养、较强的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政治VS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课程内容//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这两门专业名称相似,所学内容也有部分重叠,许多同学经常分不清这两门专业。其实在本科阶段,这两门专业的区别不大。

国际政治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进而从政治的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关系的一切因素的学科。它侧重于研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它的主要课程为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史、近现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概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各国政治与经济等。

国际关系是指一国对世界各国之间、各地区集团之间和内部发生的重大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所造成的影响的看法和态度。它培养能在外企公司、大型企业等从事国际事务等方面工作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高级专门人才,更偏重于实践。它的主要课程有比较政治学导论、资本主义的起源、全球关系认识、国际政治经济、国际组织、中国与世界、发展政治学等。

同时,这两门专业都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

//学长体验//

在我看来,学习国际政治就像一场桌游,只不过规则不同、角色各异、结果难料。在我扮演俾斯麦、顾维钧、克里孟梭、韩国代表等角色时,我的思虑不周可能无足轻重,因为这只是一场话剧、一份作业、一次模拟峰会而已。但是,每次我感到局势难控时,我都会想,如果某一天,这就是我的工作,此刻我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命运,我,能完成任务吗?(清华大学/静鱼)

国际关系的研究核心在于两个方面——政治与历史。政治方面,学习古今中外的政治理论,比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学这些干吗呢?它们能帮助我们理解与预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学好它们,你就会发现你能更好地理解新闻里的“国家大事”了。那些习以为常的国内(国际)新闻,现在用不同的理论滤镜来看,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历史方面,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正如阿伦特所说:“历史如果要作为真理展现的工具,它一定是世界歷史;自我展现的真理,一定是‘世界精神’。”学习世界历史,其实就是在探索所谓的真理和规律,再加上理论的引导,你会发现你的学习不知不觉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宁波诺丁汉大学/雷韵琳)

//就业贴士//

这两门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比例较高。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工作,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闻媒体行业从事国际新闻工作。如果想进入最对口的行业,比如国家相关部门,那么最好选择行业龙头院校。

//选校指南//

1. 国际政治

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共计47 所,具体报考院校可参考“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栏。

2.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仅有15所,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华侨大学、湘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安徽大学、湖北大学、暨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

//院校看台//

·云南大学·学校的国际关系研究院是迄今为止我国西部高等学校中成立最早的一所国际关系研究院,开创了国内中东-阿拉伯研究先河。云南大学的国际问题研究以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为重点,以周边问题和能源安全研究为亮点,融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律、国际教育、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研究为一体,并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连外国语大学·学校的国际关系学院目前拥有一个本科专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该专业依托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博士培养项目”,逐渐形成了“东北亚研究系列讲座”“东北亚区域安全与合作高端论坛”“东北亚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团队”等系列学术品牌活动,初步形成了以“东北亚研究”为特色的突破口,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外交学

//课程内容//

外交学是研究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行为的实施及其规律的学科。不同于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要求学生保持客观中立的学习态度,外交学专业有着较为坚定的立场,并且在教授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谈判及人际交往技能。

它的主要课程包括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国际法、外交史、比较政府与政治、国际组织、谈判技巧、外交学概论、高级英文写作、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

//学长体验//

开学第一节课,老师就说:“英语对我们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此外,我還发现身边有些同学懂点法语、日语,顿时倍感压力。外交学培养的是外事人才。老师说,我们要做一座桥,让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得以和平交流,更要做一座传递中国文化自信的桥。因此,如果不能掌握外语,又谈何做好这座桥呢?

初入外交学专业的门槛,就要先了解外交史。外交学非常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历史思维:要横向比较各国外交史,纵向梳理各国外交时间轴;也要通过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书籍和资料了解不同史观,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就业贴士//

外交学专业最对口的行业无疑是外交部等国家部门,但能进入这些部门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不过由于外交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达到母语的程度,因此这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就业。毕业生还可以考虑外企、海关、教育行业等。

//选校指南//

外交学专业是关注度很高的专业,但招生院校少,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仅有11 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各院校对报考者的要求较高,要求报考者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较宽的知识视野,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交际、谈判能力。

//院校看台//

·外交学院·外交学院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学院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及专业学位授予权。

作者:苏微

世界服务贸易组织法运用论文 篇3:

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处于改革创新阶段。主要介绍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趋势,首先探讨了近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从清朝末年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南京国民时期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状况;其次探讨了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这段法学教育发展过程;再次探讨了改革开放之后至今的中国法学教育状况;最后讨论了中国法学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法学教育;历史发展;发展趋势

文献标志码:A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专门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特指以培养法律人才为目的而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专门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教育。中国法学教育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急需改革。本文就中国法学教育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近代中国的法学教育

中国法学教育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据现有的史籍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便有著名讼师邓析开设私塾,传授法律知识。但作为国家兴办的法学教育来讲,则始于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据《三国志·魏·卫顗传》记载,魏明帝即位,卫顗上书“九章之律,自古所传,断定刑罪,其意微妙……请置律博士,转相教授。”这时,中国便出现了专门负责研究律的部门和官员——律博士,形成了比较正规的法学教育。

当然,近代意义上的法学教育始于清末,19世纪末的“清末修律”运动是中国法律史上影响深远的法律革命,它不仅打破了在中国延续了2 000多年的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也直接导致了清末法学教育的产生。1904年,直隶法政学堂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所比较正规的法学院校的诞生。到1909年,全国共设法政学堂47所,学生12 282人,占当时全国学堂总数的37%和学生总数的32%。

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法学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法科学生的数量无论在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总数中,还是在综合性大学的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一般均占50%左右。

南京国民政府进一步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联系起来,强化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按照1933年的《考试法》和1935年的《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将司法官的考试列为十三类高等考试之一,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对法学教育直接控制,司法院有权审批法学院系,规定统一的必修课程,审定年度教育计划,颁发毕业证书。这种直接控制,使法学几乎成了“官学”,后来竟限制法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从而导致了法学院系数量的下降。另外,他们又调整和优化了法学专业的课程结构,模仿日本、欧美,逐步形成了以“六法全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出现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朝阳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为代表的法律实务为重点的院系;另一种是以东吴大学、中央大学、湖南大学法学院为代表队的以理论研究为重点的法学院系。

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法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党“六法全书”和一切反动法律的废除,旧的法学教育也因此终结,新的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的法学教育在全国兴起。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中央决定在部分大行政区单独设立政法学院培训政法干部。于是,西南政法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学院相继成立。1953 年又决定成立中南政法学院。各校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司法行政干部,担负在职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并开始招收一定数量的本科生,集干部学校和普通高校于一体。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除四所政法学院外,只有三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法律系,即中国人民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的前身)和武汉大学。1954年,由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政法教育会议决定恢复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法律系,并建立西北大学法律系,政法院系设计形成了四院六系的格局。至此新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中共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反右斗争被严重扩大化。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法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来对待。法学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专业教学内容也逐渐被政治理论代替。据1965年统计,全国四个政法院校的学生只占全国学生总人数的1%。“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法学教育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几乎所有的政法院校均被停办和解散,教师队伍所剩无几。

这个时期的法学教育值得反思。法学教育受到了意识形态的控制,从20世纪50年代起法律虚无主义开始兴起,政策教育逐渐代替了法学教育,“文革”期间法律虚无主义达到了顶峰。法学教育被狭隘地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法律职业不被看做一个独立的专业,而成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工具。

三、1978年以后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1977年包括法学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恢复招生,1978年,政法学院、系开始招生,以后法学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上涨。中共中央在十四大上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更是刺激了法学教育的飞速发展。30年间,开设法律专业的院校翻了两百倍。2006年4月底,中国现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达到了600余所,法学专业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近30万人,其中本科生为20万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万多人,法学硕士研究生6万多人,法学博士研究生6 000多人。①

随着中国法学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法学教育形式杂乱,起点层次低;法学教育的地方化趋势加强;法学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师资匮乏、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等等。长期以来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学制、统一考试”的理念支配下,教师仍采用灌输式强化训练的手段,注重强调对法律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尤其是对法律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滞后于21世纪国家各行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尤其需要指出,法学教育严重脱离法律实践。中国的法学教师大多缺乏法律实践工作经验,其教育教学工作也主要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四、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法学教育悠久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深厚基础,同时很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策和措施也为法学教育沉积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法学教育更好地发展、适应国际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有必要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第一,教育形式和教育层次趋向单一化和高级化。应逐步取消法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及其他培训体系,实行单一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即教育形式的单一化。教育层次的高级化则指提高法学教育的办学层次。首先,提高法学教育对象的知识起点,这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法学教育的经验,美国的初级法律学历教育被定位于大学本科教育之后。其次,对于硕士阶段的教育要变“牧羊式”的教育为真正的“师徒式”的教育,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应。

第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呆板、单调、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势的一面:传授的法律知识更具系统性、体系化和严密性,有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应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互相补充。应该经常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到律师事务所、检察机关、法院和公安机关等部门见习。要加强模拟法庭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强调角色分工和协作工作,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应该借鉴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三,法学人才培养市场化。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可偏重于理论,培养人才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学的框框,更多地注重科研能力、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以全面适应社会;本科教育则应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教育定位、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的全球化。中国对加入WTO后部分法律和制度与世界接轨的承诺给法学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的契机和平台,这意味着法律全球化进程对我们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从法学教育的定位来看,中国法学教育的目标将从培养准法律人变为培养完全合格法律人;从培养国家法律人变为培养世界法律人。从教育制度方面来看,由于中国将教育服务作为服务贸易一部分,作出了部分承诺,我们高等法学院校将会在人、财、资本、信息等领域与我们服务的市场和对象建立互动交流关系,我们高校自身的教师结构、知识结构、从业标准等也同时会与世界接轨。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的内容将出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融合趋向。

参考文献:

[1]付子堂.法理学初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3.

[2]中国教育年鉴[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李龙,邝明.中国法学教育百年回眸[J].现代法学,1999,(6).

[4]程春名.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趋势[J].政法论坛,2002,(2).

[5]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6]谢梅,等.新时期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前沿,2005,(6).

[责任编辑 王薇]

作者:戚桂芳 袁 雪

上一篇:小学体育辅助练习教学法论文下一篇:移动IP节点技术移动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