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2022-04-29

摘要:城市是社会生活极其重要的空间,尤其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其所蕴含的能量及价值尤为明显。从城市景观布局层面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呈现城市活力的载体,必然需要依赖于优异的设计与布局,更完整地表达及体现城市艺术,使城市功能及景观文化获得协同发展。鉴于此,本文结合新时代城市的发展主题,对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加以探讨,以借助设计方式的延伸提升城市景观的魅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景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景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篇1: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摘要: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植物景观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显著。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的设计方式也彰显出城市的文化主张。为充分保证城市公共空间植物设计的效果,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植物景观设计策略,以增强景观的美观性,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1.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主要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与艺术原理,采取多种不同植物组合的方式打造优良的景观效果,以此全方位展现植物形体、色彩和线条打造的独特美感,凸显不同的艺术特点及空间效果。

2.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

2.1形态美

园林植物的形态能够带给人们较为直观的视觉感受,改善体验效果。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不同植物呈现的形态特征各不相同,有的苍劲雄厚,有的俊秀柔美,再加上设计师的精心处理,使得园林的空间感官得到明显提升,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据现有资料数据统计,植物的树形可分为25个基本树形,如尖塔状、圆锥状、球形、圆柱形,前两种会呈现出一种庄严之感,后两种呈现雄伟浑厚之感,另外还有垂枝状,能够体现优雅柔美之感。

2.2色彩美

园林植物色彩美的体现多数情况下是进行氛围渲染及四季变化特征的凸显,色彩美的展现多是通过叶、花的形式实现,如,银杏叶通常以绿色为主,在进入秋季后会逐渐向金黄色转变让人感受到明显的季节变化,领略不同季节下植物的美感。

3.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意义

3.1凸显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气息

植物景观设计中,凸显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气息是其重要目的和功能,以此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美观性,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为突显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特点,首先,务必高度重视植物空间的布局及立体排布;其次,准确把握植物树种搭配与共生间的关系;最后,植物形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内容,可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气质。

3.2体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特征

高质量的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的环保性和科学性。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3.3彰顯城市发展中的人文理念和精神

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够全方位体现人本理念,该理念深度考虑了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意义和深层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高水平的植物景观设计中也融合了和谐共生的理念,改善了植物景观的设计水平,二者也可充分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人文精神。

3.4创新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城市文明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城市发展面貌,全面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软实力,有效激发城市内部生命力,为现代城市的更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4.1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市政广场通常设于城市主轴线上,雕塑和建筑物通常坐落于主轴线的中心位置,且广场的面积相对较大,视线效果较好,具有优良的可达性。在节日期间,为彰显气氛,时常设置临时性的花坛组合,结合广场轴线布局采取不同的种植模式。中轴对称则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式,能够全方位展现标志性建筑物,也可彰显建筑的特点和气势。纪念性广场的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及建筑较为常见,可在广场上设置大型的雕塑,以此满足大众的欣赏要求,且车辆无法通行,营造了更加安静的氛围。

4.2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中设计植物景观的作用尤为显著。首先,可改善城市环境,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释放的废气。植物景观能够过滤和净化空气,也可增强环境的美观性。高层建筑和硬质地面间合理种植植物与花卉能够增强空间的观赏性,为周边的居民打造优良的视觉体验。植物景观的安全导向作用也不容忽视,优质的植物景观能够起到引导车流、防风防雪的作用。在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全方位考量街道的功能和用途,选取不同的植物景观设置模式。

4.3滨水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于生态交错带状景观,凸显绿地的开放性和生态性。滨水植物景观是在水岸线区域,基于艺术构图原理,不同植物依据特定的形式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滨水空间植物设计平面布置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划分不同的空间,设置不密度的林带,以此创建滨水绿化架构,科学设置密林群落和疏林草地,形成明与暗、疏与密的鲜明对比。

4.4科学利用植物造景技术

(1)将植物造景与科学理念融合起来。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在绿化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要素就是第一视觉影响,公共空间植物景观造景的效果应能够在第一时间刺激到人们的视觉感官。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植物造景技术的融合运用,科学使用视觉原理、透视变性原理,对远近景的植物、比例划分及关联内容加以分析及规划,确保设计的创新性、美观性及合理性。而在植物造景技术融合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遵循既定原则要求,坚持科学的制作流程,以多样化的造景手段和方式,营造不一样的视觉感官效果,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达到视觉刺激的目的,提升园林景观的绿化水平。

(2)将植物造景与多元化技术融合起来。这两种方式方法的有机融合打破了传统模式带来的限制,促进了园林内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种方式在应用前,需先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特征展开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栽植和生长过程中,在适当的时间施加磷肥,使植物四季都能够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如,紫荆、梅树、花桃等植物,就是运用该方式做到四季开花的。另外,在植物开花前,可将枝干部位实行环割处理,让植物提前进入分化期,或者直接在早秋时节内将叶片全部摘掉,施加一定量的氮肥,以此来促进植物的发芽生长,提高其观赏价值。在该方式下也可运用形象法完成植物造景要求。模仿不同自然景观或动物形状,打造优美的园林景观环境。如将藤本花缠绕在园林小路上,营造一种盘龙出洞的效果,从而突显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独特性特征,提高艺术价值。

(3)因地制宜落实植物造景技术。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植物花卉种类加以选择和运用,尽可能的以本土植物为主,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保证空间景观的观赏效果。如果当地植物生长较为茂盛,种类较多,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还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加以规划,凸显区域的自然特征、地域特征,这样一方面能够打造良好的自然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文化的宣传,凸显差异特色。

总结

总之,植物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绿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艺术;另一方面也可推动现代环保型城市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在准确把握城市公共空间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特点及生态学原理,加强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模式,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以此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婷,迟苗苗,任震.德州平原县和谐广场南地块景观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2,37(01):125-134.

[2]王冰泽.顺应气候特征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J].建筑与预算,2021(12):56-58.

[3]谢婉月,董丽,郝培尧,唐令,李珊珊,张烨,谭铃千.城市公共空间——街景设计中的植物景观[J].景观设计,2021(06):118-121.

[4]彭鸿坤,刘云飞.现代城市商住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1(11):113-114.

作者:王晓杰 卢泽蓝

景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篇2:

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城市是社会生活极其重要的空间,尤其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其所蕴含的能量及价值尤为明显。从城市景观布局层面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呈现城市活力的载体,必然需要依赖于优异的设计与布局,更完整地表达及体现城市艺术,使城市功能及景观文化获得协同发展。鉴于此,本文结合新时代城市的发展主题,对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加以探讨,以借助设计方式的延伸提升城市景观的魅力。

关键词: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2-0079-02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文性,改变着以往“干城一面”的落后格局,利用城市景观设计开始重新定义城市特征[1]。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中,如何实现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双向拓展,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由此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应运而生,以其达到城市建设与城市风格的和谐统一,更好地承载城市的发展未来。

1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城市由诸多的公共空间所构成,其丰富的结构也促进了对景观设计的思考。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主要包括四大领域:(1)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也是居民生活之余重要的休憩场所。因此,城市广场本身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拥有宜人的实用尺度,属于城市中心的典型代表。(2)城市公园。它是城市绿地的主要载体,利用空间、绿地、铺装及山水等元素的融合,打造出了兼具生态、经济、人文等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归属,城市公园也被称为“城市绿洲”,较好地服务于居民的生活、休闲和娱乐,充分展现着城市规划的多元性。(3)街道空间。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提供着日常的交通、观光及购物等功能。从美学层面看,现代化的城市街道规整、繁华,被广泛视为城市“绿廊”,彰显着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从功能层面看,城市街道可以将各区域进行衔接,为城市生活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便利性等。(4)城市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设计中,城市滨水区也更能体现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特征。

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素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融入景观设计,既是现代文明演进的结果,也是社会对艺术价值及审美的追求。城市作为基础的社会生活载体,加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将能够发挥汇聚人心、舒适生活、美化环境及培育素养等功效,特别是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2]。由此,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领域,需要突出诸多设计要素,以确保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独特性。第一,功能区。城市历史、城市规划及政策规定等因素,均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具有影响性,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突出城市布局的功能性,如行政区、商业区、休闲区、工业居、居住区等,依据其功能差异进行景观设计。第二,景观体系。由于城市所承载的文化与理念相对独立,因此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必须围绕城市发展建设为主题,设计出隐含城市主题的系列化景观设计,提升各区域间设计内涵的衔接性。第三,重要节点。在城市中所分布的重要节点景观设计中,应使其更富特色,具有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街道、广场、标志物及交通枢纽等区域。第四,生态效益。在绿色发展大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要突出宏观设计视角,打造生态化城市景观,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必要支撑,实现城市景观与生态的多样与共融。

3 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和谐统—原则

城市的发展属于繁杂和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关乎民生,应当进行全面研究与设计。一方面,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具有整体性,在实施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周边环境及设施为基础,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设计,更好的展现出景观的融合性,提升持续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利用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弱化城市与自然的界限,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的完美平衡,避免景观设计的突兀问题。面对城市建筑、气候等因素,既注重景观设计的美感,也要形成特有的风格。

3.2 以人为本原则

不可否认,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景观设计,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城市人口密度稠密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根本职能,即以人为基础的功能发挥。以人为本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城市居民的使用及审美需求。此外,重视人们的情感诉求和心理取向,以大众的视角进行设计分析,包括审美视角、观赏位置及人体工程学等,给予人们更适宜的生活空间。以便民、利民的角度,设置盲人道、人行道、公厕等,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并丰富城市空间。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关键原则。事实上,可持续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显示着当前人与环境的可待续,更对现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可持续提出了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的今天,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应着眼于长远,贴近于未来,充分考虑布局的合理性及拓展的可行性,真正让景观设计不过时,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满足时代、环境与景观之间的有效平衡。

3.4 文化保护原则

城市化發展由时代变革所推动,大量新兴的设计元素被应用于景观设计之中。但城市作为时代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承载,在实际的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时代的发展特征,还要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将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相结合,赋予和展现城市文化更浓厚的文化特色[3]。此外,为避免过度设计所带来的文化破坏,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要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尽可能的体现出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特色文化,让景观设计成为最直观的文化表达,提升人们的认同感和体验感。

4 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4.1 科学利用特色自然景观资源

由于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地域性差异,而这一特点同样也反映在公共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之中。为此,在实施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保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对公共空间的整体结构、特点及规律等数据进行收集,从而依据最优质的设计方案,实施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筹划。特别是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应着重对空间应用层面进行考虑,借助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尽量避免对原有景观的改变或影响,以自然融合的方式形成新的景观设计方案。如此一来,既能够避免对原生地形结构的破坏,也能够极大的节约景观建设成本,更充分的展现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低碳理念。此外,自然景观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对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诠释载体。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应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加强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共生,以最为可行的景观设计方案,营造出优美、温馨、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

4.2 完善城市公共全空间设施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上,除了重视对其艺术审美的设计外,还需要以统筹的视角进行设计研究,发挥出公共空间的实用性。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是基础的活动场所,人们在行为中所存在的差异和机制均呈现出多元性,但其实际的流量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完成景观设计与实用价值间的衔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现代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活动单元,是人们短暂休息的重要载体,应进行整体性设计。如,设计艺术长椅、板凳等配套设施,增强城市居民的休息体验,使之融入设计元素之中,成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应用乡土物种及环保材料

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步迈向平稳,在整体的规范与设计上也步入正轨,使城市公共空间得到高效利用,尤其是在景观设计方面更为科学。为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布局,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适应性,即大量环保材料的运用成为常态,也更加趋向于本土化、特色化和个性化,更好的使本地特色环境及文化得到开发,保证了城市发展的灵魂和魅力[4]。比如,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优先使用本地的树种,如此不僅可以快速成景,还能够降低额外的维护成本,有利于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4 创造柔性的绿色及文化空间

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成为社会焦点,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如今的城市发展更加关注人文性,尤其是在公共空间利用上,更加关注社会的需求和趋势,积极打造更宜居的城市名片,以吸引更多经济往来和投资。当然,生态环境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样应当借助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改善传统城市中枯燥的水泥构造,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资源。为此,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景观设计元素,创造柔性的绿色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全面提升城市景观设计的品位和层次。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应积极挖掘和捕捉自然优势及人文景观,通过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体现城市的空间美感,真正为城市居民提供别具一格的休憩场所,创造城市景观及文化新面貌[5]。

5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城市化发展理念的变革,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地位日趋重要。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出更优质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的美观性与宜居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景观设计的优化与完善,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城市生活体验,还能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拓展空间,打造更为时尚的城市风格。

参考文献

[1]赵志红,刘婧尧,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的新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02—107

[2]牟蕾,低碳理念下现代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 (12):106-107.

[3]姜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讨[J].现代园艺,2019 (22):109-110

[4]范丽琼,公园城市理念内涵及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J].现代园艺,2019 (16):81-82.

[5]高子健,城市公共空间人文景观设计[J].建筑结构,2020,50 (09):151—152

作者:瞿蕊 朱亚丹

景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篇3: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公共空间是人们在城市中在生活、游憩、交往的主要场所,被喻为城市的“会客厅”,对一个城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在满足基本功能与审美的要求外,还应该具有其应有的人性化考虑和独有的地域性特征,以及生态低碳效应。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城市功能的渐趋完善,以广场、公园、生态廊道等为主的城市公共空间愈加成为城市的标志,成为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提升区域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满足精神需求的必然。各地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但建成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作为城市景观建设者,如何通过科学规划,营造出既符合居民使用需求,又富有地域特征的生态景观空间是值得研究的。

1、城市公共空间概述

1.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是在城市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服务大众。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在此探讨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居住区等人工环境的景观空间。

1.2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1)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服务于人的场所应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需要为标准。在设计中要将形式美与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相统一,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与人类需求同构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

(2)公共性:公共性的实质内涵是社会大众的公众参与性,这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核心。城市居民是公共空间的活动主体。

(3)地域性:城市公共空间应具有城市特色,每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承载的地域文化应该能够唤醒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例如,旅居在外的西安游子,以望见古城墙,便像望见了家门,那是属于家乡特有的符号和记忆。城墙就是古城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

(4)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中的艺术品,是综合性艺术。和书画、音乐等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色彩和调子,也有节奏和旋律,能产生美好的艺术气息。

(5)文化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设计者去挖掘并表现出来。例如,日本枯山水景观中所蕴含的禅意,使人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

2、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照搬西式的景观建设风格,没有很好地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出现了严重的文化缺失。

2.2在工程建设阶段,往往以使用功能为主,忽略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场地的精神诉求,缺少文化内涵。

2.3景观作品借鉴较多,创新意识缺乏,难以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经典之作。

2.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理论层次上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2.5过于看重外观效果,而忽视了景物是否符合低碳环保的要素,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3、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三个切入点

3.1人性化景观营造

(1)营造合宜的尺度

公共空间景观的尺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游园的心理感受。以人的角度出发,营造合宜的尺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场地的尺度,二是景观雕塑的尺度。

场地应该能够使人感知并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归属感。场地尺寸太大会产生空洞感,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是空间缺乏活力和亲和力。对于铺装面积过大的广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点缀和分隔空间。常用的方式有增加绿化、景墙、雕塑、艺术地形等。

城市公共空间中除了设置以广场为尺度的主题雕塑外,还应该布置近距离“亲和型”的、以人的尺度作为考虑的小型雕塑,与人体等大的尺度能带给观赏者特殊的惊喜和趣味。

(2)以人的行为规划交通路径

公共空间交通规划应尊重人的行为习惯,使行人能够便捷的到达周围的功能区域。在空间规划设计时进行人性化考虑,可以避免行人“抄近道”行为对绿地景观的破坏。为保持景观完整性也可以采用汀步等方式为行人提供穿越绿地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城市活力的体现。

(3)提高场地绿化比率

人们天生有亲近绿色的本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有绿色植物的地方往往是人们最喜爱逗留的地方。所以,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以绿化种植为基础,减少硬质铺装,让绿色植物的生态性和亲和性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建议在休息区域种植冠大荫浓的阔叶乔木,为人们提供凉爽舒适、绿色温馨的休息空间。

(4)人性化的小品设施

座椅、标识牌、游乐设施等是人性化景观设计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因素,公共空间要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用的功能,包括休息、游乐、健身等。设计中应注意人性化设计,如座位的布置、材质的选择、儿童游乐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等内容。

(5)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

场所精神是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是能给人一个场所特定的“气氛”,它可以唤起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景观空间营造的最高境界。

3.2地域性景观营造

(1)入口标志设计点明空间主题:景观入口处,是园区景观的门户已对外展示的窗口。好的门户景观彰显园区魅力,吸引游人走入探究。因此在公共空间的入口处可以设置醒目、特色的入口标志,点名空间的主题和风格。

(2)主题广场展示空间文化:主题广场作为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在主题广场可以通过雕塑、景墙等手法来表现空间主旨。例如:大雁塔广场的民俗园内,利用各式的陕西民俗雕塑将陕西民俗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

(3)广场铺装体现区域历史:在广场铺装上,可以运用铺装的纹样展示地域文化,如以蓝色铺装表示水流弥补北方部分小园林中没有设置水景的缺憾。也可以以地雕的形式作为历史文化的平面展示,丰富人们游览的足下空间。

(4)小品布置彰显城市活力:景观小品主要指位于通行空间的艺术小品,通行空间是人们往来最频繁的地方,需要布置能够彰显城市活力的雕塑进行布置。可以以城市居民共同的记忆作为城市景观艺术作品,摆在城市的“会客厅”里,给人带来无限的意趣和遐想。

(5)家具设计形成城市风格: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它的基本使用功能,同时也成为场地中另一种景观小品而存在。家具设计要形成样式、色调、风格统一的体系,展现地域文化,渲染景区的文艺氛围。

3.3低碳景观营造

(1)加强绿化的生态效应

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原因是由于城市绿地的减少,因此低碳的景观首先要尽可能的增大绿化面积,控制不透水铺装面积。此外,宜采用乔、灌、草有序结合的复层种植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固碳效益最高,最接近自然林的生态效益。

(2)使用透水性铺装

透水性铺装按材质不同可以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沥青铺装、嵌草砖、鹅卵石、碎石拼铺装、防腐木地板铺装等。它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因此,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更多地使用透水铺装,更加生态环保。

(3)积极打造下沉式绿地

打造更多的下沉式绿地、下沉式广场、下沉式水系,平常是城市优美的景观,当极端天气来袭时,又可以发挥蓄洪功能,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同时可以汇积渗透,通过净化、蓄存,补充到绿化用水中。

(4)实施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分为墙面绿化和屋顶绿化。立体绿化使整个空间通过植物的配置将立面与平面相融合,增大绿化面积,同时起到放氧、吸收 CO2,降低噪音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绿化需要占据大面积的空间,在有限的面积中来提高绿化率是当前很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立体绿化的方法来集中解决这类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圣泓.城市公共空间[J].景观设计,2005(3):5-9.

[2]丁南,赵彬.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建设,2011(6):73-74.

[3]刘颖.景观设计与低碳[J].现代园林,2010(8):9-10.

[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张川.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6]罗艳林.关于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的思考[J].中外建筑,2001(02):15-19.

作者简介:

宋颖,1985年生,女,陕西西安人,就职于西安市阎良区城市管理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作者:宋颖

上一篇:解析出口退税模式的研究论文下一篇:工业设计中的通信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