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科院校的特点,在对我校非计算机各专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面向农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并对各专业课程设置及分层分类教学方式提供了参考案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计算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篇1: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探究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农业经济管理中越来越多地用到信息化技术,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被党中央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乃至国际组织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问题表现出持续的关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性也日益凸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农业经济管理中越来越多地用到信息化技术,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是本篇文章研究的主题。

1 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

1.1汇总信息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汇总管理过程中的多方面信息。实现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使生产、供应和销售得到合理安排,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1.2信息服务

通过网络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本地区农产品的商品流通信息,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些新闻时政和农业科技类信息,以及本地区农业经济信息,充分发挥其分析市场的能力,及时、准确地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信息资源。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

虽然目前计算机及网络日渐普及,但广大农民的信息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信息意识获取意识和运用农业信息的能力都比较差。许多农民对计算机操作技术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无法有效依靠网络获取和发布和自己相关的农业信息,从而阻碍了构建农业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同时也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2农业基础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被人们认识和接收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信息基础工作从无到有,水平偏低,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缺乏既懂农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通过培训而转岗到现任工作岗位的,不具备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只能从事简单的信息资源采集和发布工作,对一些农业信息不能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大量信息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2.3局部地域的局限性

如果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农业信息的话,必须得使用计算机的上网服务,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地域的原因,离城市中心较远,无法通过网线或者电话线能够实现上网服务,使得上网服务资费较高或者根本无法实现,这也使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发展受阻。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改进措施

3.1提高农民与从业人员的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体,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必须使农民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能,所以可以对农民举办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普及农民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达到运用计算机技能获取有效的农业信息的目的。另外,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不可或缺,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等方式提升在岗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信息人才壮大农业信息化管理队伍。

3.2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补充

目前,网络很发达,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农业信息的交流与发布,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资源共享是我们当今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个重担就落在了网站信息的维护人员的肩上。需要维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与分类,确保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同时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地域性的原因,可能有些农民目前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主要是广播和电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网络还需要和传统媒体合作,两者相互补充,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水平。

3.3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目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对这项工作提高认识,全面重视;其次,农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一些惠农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是确保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比如政府可以考虑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使通信网络运营商主动积极地将网络、资金等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来,确保网络在农村的普及使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4 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农业信息化是重中之重。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工作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燕.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经济,2013,(7):128-130.

[2]赵文婷,杨林娟.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3,(1):89.

[3]林彬.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18.

[4] 何亚玲.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12):215.

作者简介:李东明,双阳区平湖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徐东梅,双阳区齐家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作者:李东明 徐东梅

计算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篇2:

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科院校的特点,在对我校非计算机各专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面向农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并对各专业课程设置及分层分类教学方式提供了参考案例。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分层分类方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近几年高等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起点显著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从最初的扫盲阶段发展到培养学生信息运用能力阶段。提高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已成为现阶段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1],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路均是先注重知识的讲授,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培养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层次上,从而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2]。

2) 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性。

由于不同地域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新生入学时,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3],从而加大了教学难度。

3) 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性。

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其差异确定具体的教学资源开发策略,使课程选择有针对性,为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4]。

4) 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信息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知识的考核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即理论和实践不能统一,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农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情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深入,农科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切实了解非计算机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课题组于2008、2009两年针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广泛调研[5],调研结果表明了各专业师生对各类计算机知识的大体需求情况。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从各专业的调查结果来看,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院各专业有86%以上的师生关注农林数字化相关知识,管理类学科90%以上师生认为数据库及相关知识很重要,动物科(医)学类专业有80%以上师生表示有必要学习多媒体相关知识,生命科学类各专业75%以上的师生认为生物数据统计分析很重要。依据调查结果,课题组可以根据专业按需分类,针对专业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促进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3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分层分类培养方案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计算机系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单位,必须充分把握各专业的课程需求。在充分考虑农科院校专业设置特点的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依据我校具体情况,专业划分如下:大农学类、生命科学类、农林经济管理类、动物科(医)学类、土地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类、农业工程类。各类专业按照3个层次展开教学工作。

第1层次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授课,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培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基本认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第2层次教学是在第1层次基础上对专业进行一次划分,以程序设计基础为主,如理科类专业为VB,文科类专业为VF,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依据各专业需求开设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领域知识紧密结合。

如对大农业类开设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基础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结构图

同时,在明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1+X+Y”方案配置各层次各专业教学课程。其中“1”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全校公共基础课,为第1层次服务;“X”为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VF等),各专业根据自身领域需求进行选择,完成第2层次教学内容;“Y”是根据不同专业设置面向专业应用特点的选修课程,如农业信息技术、“3S”技术等,选修课程涵盖范围广泛,配合完成第3层次教学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农科院校各分类学科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课程培养计划,如表2所示。

依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农林分委员会的要求,为保证教学质量,该计划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负责实施,全校实施统一教学管理,以学科类为单位,制定统一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统一教学资源。第1层次在第1学期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第2层次在第2学期依据文理专业分类授课;第3层次在第3学期依据专业需要开设相应课程。表2列举了大农学类专业第3层次开设课程情况。

该计划已在我校实施两轮,并在师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师生们普遍认为,该计划针对性强,与专业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

4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农科院校学生信息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无论在理念还是方法上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本文在对我校各专业所需计算机

基础知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给出了分层分类教学的培养方案,实现了与专业领域相契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为提高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柴水英,黄小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J]. 福建电脑,2008(3):203-204.

[2] 熊聪聪,宁爱军,王燕,等. 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3):60-62.

[3] 张晶. 高校计算机技术分级教学探讨[J]. 现代计算机,2007(11):50-51.

[4] 朱嘉贤,李坚. 分层分类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8(9):129-130.

[5] 苏中滨,孙红敏,赵洁. 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9-61.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 of Computer Basi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LI Xiao-ming, SUN Hong-min, ZHAO Jie

(Engineering Institut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Key words: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model; la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ode

(编辑:姚彦如)

作者:李晓明 孙红敏 赵 洁

计算机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篇3: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摘要: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各个领域的竞争强度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追求自我革新,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向社会展现出自我魅力。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追求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本文主要阐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缺陷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知识经济背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不断增加,给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自身软实力水平,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知识经济内涵与特征

知识经济的内涵为运用知识将物质转化为经济,即知识是经济的核心。物质经济是工业、农业经济的代表,以物质和生产产品为基础,而能源的消耗和劳动力、生产力,即消耗资源可代表经济增长,工业农业的劳动力用于生产产品,保障产品质量。知识经济则是依赖于知识信息的分析、生产和运用。知识经济背景下,与工业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业经济强调制造生产,知识经济强调制造与服务一体化的新式生产模式,这种服务能够为人们提供知识储备和有价值的信息[1]。生产产品和效率衡量标准也有较大的区别,工业经济生产产品为物质,是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背景下创产产品为知识,是知识生产率。工业农业的管理目标为产量和产品质量,对劳动力管理和技术创新要求较低,但知识经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在企业管理方面重点为员工的基本技能、精神层次的培训和企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职工培训与新项目开发能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树立良好形象。也就是说工业,农业的生产者为基层劳动者往往不具备较专业的知识基础,仅通过重复、简单的劳力工作换取报酬,知识经济时代减少了基础劳动力,更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量的高质量人才从事知识生产工作。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特点分析

(一)企业开展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经济管理流程应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道路和生产目标制定,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经营活动中应以经济管理内容为核心开展,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经济风险,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自身经济实力,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收益。应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培训,使其意識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在熟悉经济基础知识和经济法律后,结合企业发展和自身经验总结,根据企业项目创新,技术创新来完善管理条款。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投入,实现自身价值完成工作目标获得丰厚奖励,为企业发展和活力奠定良好基础[1]。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以经济管理为核心能够帮助企业尽早实现经济收益,保障企业经营顺利,使企业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二)知识是企业完成经济管理任务的核心

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价值,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起强有效的经济管理机制。软实力是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要素,知识是企业提高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源泉,能够为可持续发展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改革是企业追求新发展的根本所在,需要从中发现更多隐藏的商机,追求经济管理方式的革新。

(三)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具有较大差别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企业可以根据生产产品的流程落实管理方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掌握科技管理理念,了解与行业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建立强烈的品牌观念,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自身价值,达到更好服务客户的目标。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一)企业的经济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当前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效益的追求上,并未重视经济管理的地位。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策略并不完善,给其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使其难以发挥出经济职能,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进程。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充分发挥出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价值,提高了经济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行为,在创新进程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水平较低

企业并未建立健全经济制度管理机制,并未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在设置岗位方面,员工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难以准确执行管理职能,给企业的健康发展过程带来了负面影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执行效率,提高经济管理行为的质量。同时,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并且形成有效的管理思想及有机规划过程,企业经济管理职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不足[2]。

(三)并未开展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人才核心力量的支撑作用。例如,企业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自身发展状况不符合,并未结合时代因素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造成工作效率较低的后果,对企业的经营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并未开展专业化的员工指导活动,使得员工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并且对员工进行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发挥人才的活力。部分企业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其顺利发展的步伐[3]。

四、知识经济背景下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提高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性水平

高质量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规范化的经济行为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规范化的资金管理流程能够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相关经济行为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确保企业发展速度与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

在知识发展背景之下,需要重视知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与信息技术具有紧密联系,需要摆脱传统经济管理方式的局限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自身产业结构组成,了解先进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做好技术研发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质量与效率,促使企业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水平。

(三)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效率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确保使用的资金維持在合理水平之内,避免出现资金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与现代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符合。通常情况下,若企业拥有过多资金,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但若企业的资金量较少,可能会降低偿债水平,阻碍了企业的扩展速度。对于财务管理部门来说,需要做好资金规划与管理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价值与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

五、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将长远利益作为自身发展目标,促使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在知识经济背景环境中,企业需要深入研究时代发展的特点,开创特色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积极转变经济管理观念

首先,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需要做好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首先,需要加大对经济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设置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分配专业的监督人员,开展专项经济管理任务,确保企业经营任务的正常运转,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为了提高监督机制的效率,可以建立责任到人制度,明确各个部门承担的责任,及时发现监督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以完善更正,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3]。

其次,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做好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积极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可持续目标的驱动作用下,需要明确经济管理模式的侧重点,引发管理者的危机意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需要建立风险预防机制,避免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灵活制定发展策略,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整体计划,明确企业经营管理的前进方向,提高经济管理过程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二)革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首先,人才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具有重大价值,需要吸引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积极引进各类先进技术,挖掘人才的潜能与优势,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市场竞争强度日益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力量,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避免在竞争中迷失。在招聘时,企业需要做好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提高人才引进过程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整招聘计划,可以采取设置轮转岗位的方式定位员工职责,使其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为了做好人才评价工作,需要建立高效有序的综合考核系统,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使得每位员工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得以晋升,获得科学的薪酬待遇水平[2]。

其次,高素质的员工能够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做好个性化培训工作,使得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及专业素养,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率与质量。

(三)革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案,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建设力度

在新知识背景之下,企业需要建立具备创新性的经济管理方案,明确指导方向,严格落实战略发展任务。与科技管理进程相关的人员需要推动经济活动的快速改革,使得经济管理过程更具有时代性特点。首先,需要明确建立经济管理创新方案,坚持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与方案,促使企业能够实现长期快速发展的目标,给企业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及更多有利条件。经济管理方案需要与国家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相一致,保持企业自身的创新性,建立动态管理方式,使其具备危机性管理意识。在居安思危的情境中,企业需要制定出强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不断提高经济防控质量,更好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损失望[1]。

其次,在知识经济背景之下,需要坚持科技经济管理策略,严格遵守市场的各项管理条例,快速更新企业发展观念,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与国家整体进步方向保持一致,提高企业发展项目的可操控性,使其发展模式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符合,在稳定的经济体系中完成创新改革任务,推动企业向着科技型目标不断发展壮大。

(四)改变激励制度与营销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物品的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市场发展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商品营销方案,立足于市场实际状况,谋取更多经济效益。同时,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将知识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做好对以往工作经验的反思与总结,能够立足于实际开展创新工作,使得企业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进程相符合,将其融入到市场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正兴.图书馆职业能力与人类信息、知识、智能背景框架构建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05):47-53.

[2]毛基业,陈诚.案例研究的理论构建:艾森哈特的新洞见——第十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6)”会议综述[J].管理世界,2017(02): 135-141.

[3]牛占文,荆树伟,杨福东.基于精益管理的制造型企业管理创新驱动因素分析——四家企业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7):116- 126.

作者:张莹

上一篇:中国传媒集团的发展前景论文下一篇:现代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