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在小学生日常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性养成教育,实现智慧教育,本文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塑造学生良好品行道德观念的需要,提出了几点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多元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元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精细化管理

摘 要: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在于全程的陪伴和呵护。学校作为组织机构,不单纯是制定制度和措施;更重要的是将制度和措施落实在每个教师、家庭和学生身上。由此才能形成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细化。

关键词: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精细化管理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此时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青春萌动,在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中,生理、心理以及智力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此时的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但行为一致性较弱。思想单纯的他们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却往往表现出具有成人感的意识和特立独行的行为。因此,关注于初中生心理断乳期的心理和生理双重变化,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顺利渡过青春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初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现状

1.学生自身方面

初中生这一时期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逆反心理。他们在实际上不能脱离对家长、老师依赖的情况下,在情感上却想更多地获得独立。因此,无论是对父母、长辈都出现了不服从现象;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式出现了抵触。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叛逆心理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逃学、考试作弊、不穿校服上学、不按时值日、不帮父母做家务、不主动与老师沟通等等。尤其在现实中,七、八、九年级学生公德意识出现了随着年纪增长良好状况表现递减的趋势。

2.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直接影响初中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要素。个体家庭状况千差万别。简单、粗暴、高压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尤其显得失败。实际中,初二年级的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问题出现得最多。一方面家庭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注重,更多注重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初中生叛逆心理所致。

3.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对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观念较为滞后,同时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和年龄特征下所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实的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且教育目标笼统、内容单一、方法简单。

4.社会环境方面

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思想也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随着人们思想的多元化,传统的道德判断标准也随之变化。因此,这一时段的初中生不同程度地受到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负能量风气的影响。而网络信息的开放也导致初中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垃圾信息。这些世俗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所谓潮流,对于初中生的影响巨大。

二、初中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目标和内容原则:内容具体可行,易于实现目标。

可操作性原则:必须建立细化到个体的沟通机制和方法。

评价机制原则:鼓励和共同实施。

三、初中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培养学生主动性,形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三方联动

具体初中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联动的情况下,按照七、八、九年级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状态实施不同的策略:七年级,形成文化意识,参照和执行各种规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行为训练,比如升国旗、两操。八年级初中生需要心理教育的广泛介入。适度和适量地增加性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人际关系教育等。在道德观念方面,增强学生对善恶、是非、美丑的甄别能力,切忌高压教育,以让学生形成自尊、自重、自觉的品质和自控能力为目标。九年级初中生大量增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教育并学习心理卫生等。

2.构建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一体化模式

在集体的环境中最能形成初中生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有利于良好行为模式的养成,同时有助于在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一体化模式中进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单纯通过德育课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个学科都有责任和义务在行为规范上对初中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初三的化学课当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的精神,又可以增强学生遵照科学事实降低叛逆情绪的教育。

3.注重发挥社会环境的教育疏导功能

外部社会的大环境是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外部环境受成年人主导的商业行为的影响,很难形成一体化的有利于初中生教育的环境。因此,教师应借助信息社会网络,组织网络良性利用的大课堂,帮助初中生正确进行信息甄别,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对于网络中不能回避的功利主义信息现象,要明确地向初中生指出这些现象之所以功利的源头是什么,在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的网络信息中,对于初中生最有用的是今天的良好行为习惯意味着将来主导网络的信息生态。这种带有挑战性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但要分年級实施针对性措施和方法;同时要针对个体实施精细化的目标训练。这一过程中,教师、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对初中生自始至终进行陪伴、倾听和引导。让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成长期的所有困惑都能有宣泄的出口,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崔新涛.养成教育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1(12).

[2]房勇.养成教育中思想疏导的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6(8).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文号:GS[2016]GHB1778。

编辑 谢尾合

作者:邹立国 马宝元

多元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2:

理性养成 智慧教育

摘 要:在小学生日常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理性养成教育,实现智慧教育,本文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塑造学生良好品行道德观念的需要,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强化养成教育的必要性,用赏识激励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为了确保良好习惯的持续养成,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一、理性养成,智慧教育

养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理性养成,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养成教育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结合学生的实际,确保养成教育具有较强的理性。而智慧教育主要是在养成教育中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养成教育中具有较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促進学生对养成教育方式方法的接受,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觉遵守有关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如何进行理性养成和智慧教育

1.强化赏识教育,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必须切实注重赏识教育的实施,因为这不仅是对学生积极的肯定,也是赞美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这样闪光点才能熠熠生辉。但是有的教师在实践中往往对学生挑三拣四,甚至一味地批评学生,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将导致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被挫伤,进而使学生形成消极的心态,难以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班风形成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在日常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学生的赏识教育,注重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尤其是要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有的学生每天都坚持起来跑步,这就是一种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邀请主动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的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这样就能引导更多的学生朝着榜样的行为来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改进,激励学生参与到养成教育活动之中。

2.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因材施教,而且还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和行为习惯来激励学生。尤其是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要做到的必须自己先要做到,做学生的表率,特别是在细节方面要注意,因为一个轻微的不良行为习惯,都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教师如果可以做到以身作则,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随手捡起一张纸片,都能激发学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而如果教师自己都乱扔垃圾,学生肯定不会注意乱丢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良好习惯的展示

小学生活泼好动,往往喜欢新鲜和刺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并在这些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中融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养成教育的实施。引导学生理性地“养成”,教师则应智慧地“教育”,切实抓住良好的时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知识和情感、行为进行有机的统一。在德育教育活动这一载体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有效地体现出来,并在活动中树标杆、立典型,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潜在竞争意识的激发,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争当文明小标兵”的德育活动,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学会从点滴做起,既要文明懂礼,又要争当文明小标兵,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观念,强化德育教育的成效,发挥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要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注重自身作用和榜样力量的发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展光道.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2]陈巧婵,邢小丽.浅谈如何养成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J].好家长,2015(29).

[3]倪丽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GSG0056。

作者:雷复生

多元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3:

妙手巧牵引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小学时期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习惯以养成教育为主,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规范行为,落实养成教育

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我与别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不去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忙于去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让读书成为习惯,每天至少读书30分钟,虽然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知道学生只要多读书,就少了很多的管教,很多的行为习惯就会养成。发现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首先自己处理好。在工作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么交,预备铃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要求学生每干一件事多应想想轻重缓急,努力做好一两件事,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我带的班要求教室的桌子、椅子都排成一条线,每个同学要净化自己脚下的一块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小太阳从习惯升起。

二、巧用激励,转化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心与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我们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班刘林同学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课下经常招惹同学,虽然长得小,但经常惹是生非。别人欺负他了,他就哭鼻子告状。别人也三天两头告他的状,真是让人头疼,为此我也曾找过他的家长,但是,家长一味的简单粗暴,表现了他们对孩子的无能为力。值日班长向我告状:“刘林和马乐打架。”“老师,刘林还骂人”只见刘林歪着头,撇着嘴,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如果这时我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他,只会增加他的逆反心理,我想何不换个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他、宽容他呢?于是我用温和的口气说:“刘林,请你把事情的经过如实说一下。我想听到真实的情况,老师相信你。”可他刚一开口,委屈的泪水就流了出来。我拍拍他的肩,安慰他说:“老师相信你肯定有委屈” 。

听完他的叙说,我故作惊讶地说:“原来你是做了一件好事,老师真为你高兴,这说明你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你其实是个聪明、要强的孩子,你也愿意做个好学生,是不是?”他点了点头,嘴里小声地嘟囔着:“我有时管不住自己。”“这样吧,让我来帮助你改掉缺点,好吗?”他瞪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咱俩定个协议:以后上课的时候,我要是发现你违反纪律,就给你一个“ok”的手势。你看到我的暗号马上坐好,行吗?”“没问题,您说吧。”“咱们班课间总有人追跑打闹,我想请你帮我监督检查,管理好课间的纪律,行吗?”听了我的话,他先愣了一下,然后高兴地答应了。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爱学习、听话、懂事了。

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乐了,同学乐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我们一味地用批评和惩罚的方法,很难說不产生逆反心理,很难说不遭到学生的拒绝,如果用激励的方法,透过优点的夹缝看缺点,孩子会很容易接收也欢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评价,深化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教育之后,我在班级制定了“自评——生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 设立了“七彩阳光争章榜”。在周日或节假日,让家长将学生在家的表现以书信的形式或是纸条、电话的形式带到学校来,老师在根据家长反馈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这样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这种多元化评价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一个足迹,一种荣誉,一个劳动的结晶,一个成功的纪录,都能带动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应当时刻把养成教育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让班级生活充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熏陶,不要为教育而教育,为养成而养成,还是那句老话,养成教育也要“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花会慢慢开,孩子会慢慢成长,我们老师也需要等待花开之时,等待孩子的成长。

作者:杨建娣

上一篇:实现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论文下一篇: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价值观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