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高校是集教学、生活和科研于一体的组织,也是能源消耗大户。本文对高校水电能耗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存在的节能问题,提出了一些对高校水电节能可行的措施及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论文 篇1:

刍议节约型校园创建与高校后勤管理

[摘 要]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节约型校园的创建离不开有效的高校后勤管理。改进并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将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 高校后勤管理

[作者简介]王伟,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3100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渡,各地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相应在生活后勤及教学后勤、科研后勤上投放的资源也随之大幅增加。同时,高校内部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上,还未能做到物尽其用,存在着浪费现象,这是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相悖的。当前,全国都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约型校园的任务被严肃地摆上了高校的议事日程。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创建节约型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改进高校后勤管理对于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从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视角审视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由诸多要素和分支系统组成,其中涉及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主要有条件装备系统和服务实施系统。条件装备系统,包括房产、地产、设备、设施、工具等高校后勤服务的物质基础;服务实施系统,包括为学校提供住宿、餐饮、交通、供水、供电、基本建设、维修养护、环境管理、电信网络、医疗卫生、幼教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等。这些系统的职能都是由高校后勤承担的。因此,从创建节约型校园视角,客观审视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法降低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减少浪费,提升办学效益,是非常必要的。找准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创建节约型校园的主要切入点。笔者认为,当前主要问题有:

(一)后勤资源配置和管理上依然存在“大锅饭”现象

虽然近几年高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但是,许多高校在后勤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上,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多数高校的行政机关、教学、科研管理等区块,水、电、气、油、办公用房、相关设备等敞开使用,由学校统一买单。由于经费支出的多少和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利益无直接利害关系,许多浪费现象司空见惯:“常流水、长明灯”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不少办公室、实验室把空调、电炉从早开到晚,一个实验室员烧电炉取暖一天就消耗几十度电。学生宿舍用电用水管理不严,有的学生不到锅炉房打开水,在寝室烧“热得快”,让学校消耗双倍能源……

(二)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陈旧,损耗浪费严重

很多高校的旧校园是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的建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滴漏浪费严重。能源计量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计量大多只有一级计量,60~70%的水电消耗无二级计量。一些高校虽然建了新校区,水电设施供应负荷增大,但从节能、节水方面考虑较少,浪费现象严重,造成高校的水电支出十分惊人。许多高校仅水电费开支就占财政拨款的20%左右。更多严重的是能源、资源支出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学校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三)后勤实体管理权力缺失

高校后勤实体担负着后勤固定资产和后勤服务保障系统运行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后勤资源的实际管理者。但是,高校对后勤实体缺乏真正的授权。致使后勤实体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权力缺失,其管理大多仅限于抄水表、电表和气表,外购燃煤、燃油,解决设备维修问题,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缺少对资源全方位的计划、配置、管理、调控的权力。

(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社会发展和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后勤服务设备增多和趋于现代化,对技术要求提高了。但是,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没有跟上,技术力量薄弱,出现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缺乏水、电、锅炉、空调等设备管理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制约了新设备的使用和节能技术的推广。

(五)能源资源消耗缺乏市场导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源、资源也是一种商品,有其商品价值规律,应当像其它商品一样,按照其自身特点来进行管理,有偿使用。但是许多高校在资源、能源的使用上未引入市场机制,未能按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高校师生员工自主节约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强。

二、促进节约型校园创建的高校后勤管理思路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决策引导我国各行业在生产经营服务等工作中要时刻遵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原则。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近几年已开始逐渐重视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并在不断研究节约的新途径、新方法,这对于降低高校运营成本,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源能源节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动员和组织全体师生员工,通过宣传教育,导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广新技术,强化后勤服务过程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创建。

(一)增强节约意识,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国家缓解资源紧缺的一项大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将节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要使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了解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现实,增强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倡导节约为荣的新风尚。高校后勤实体应主动联系校团委、学生会、学工部,利用校网、电台、校报、宣传栏等媒介,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政府的要求,以及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的做法和经验向师生员工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如发出倡议书、开展争做节约标兵、节约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氛围,增强“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使广大师生员工时时处处感悟到节约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并将节约意识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推动节约为荣的良好风尚的形成。

(二)加强计量管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利用率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主要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0%。在高校校园资源消费中浪费现象也严重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导向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资源价格管理机制。未能按市场规律办事。浙江省某高校近十年校园面积扩大了6倍,校内建筑面积从原来7万平方米扩大

到84万平方米。前几年,年年建房,年年分房。但仍有不少教学科研单位、机关部门觉得办公用房不够用。近两年,该校采取了对超面积办公用房实行有偿使用的管理办法。与单位、个人利益挂钩,多用多付钱,少用少付钱,唤醒了教职工的节约意识,遏制了盲目攀比、争阔比大的风气,使房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公房利用率和办学效益。同时,高校后勤必须强化管理手段,加强计量管理和成本核算,鼓励广大员工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通过市场经济的杠杆,引导师生员工自觉节电、节水、节油和其他资产、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促进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

高校是高新技术,尖端科学技术(包括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地之一,高校后勤管理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同时结合社会的研发力量,加大节能新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引进,用高科技手段促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根据部分高校的实践,现阶段可推广使用一些比较成熟的新技术:一是推广使用节能灯、感应灯,将学生寝室、教学区、办公区、公共环境区的普通灯泡统一换成功率小且照明亮度高的节能灯,过道长明灯改成节能型声控灯,洗手间的龙头换成自动节能控制的电子感应开关等。二是投入资金对学生寝室、办公楼等进行智能电表改造,采用插卡式用电,计量收费,促进师生员工的节电意识。三是推广射频卡智能用水管理系统,对洗澡和打开水实行用水控制和计费,达到主观节水的目的。不少高校目前已采用的插卡式淋浴收费系统装置,每年在学生洗澡一项上,其节水率都达到50%左右。四是改造、淘汰高能耗锅炉,采用油改气等项目。五是进行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减少跑冒滴漏,倡导水资源循环使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逐步采用太阳能技术、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后勤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只有通过员工技能的提高,才能达到推广新技术,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

(四)把握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开展群众性的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国人口众多,任何数字,只要乘以13亿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此我们建设节约型校园也要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只要师生员工每人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一度电,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创建节约型校园是一项重要、紧迫、长期的任务,高校后勤员工要在开展后勤服务的全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服务环节,开源节流,增产增效。假如员工心中有节约意识,那么节约的空间是无处不在的。如清华大学后勤员工注重餐饮服务工作中的节约,通过推广节能灶头、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及开发人力资源等措施,使食堂的水、电、气消耗大幅降低,仅占营业额比例6%左右,远低于全国高校12%的平均水平,降低了伙食成本,让利给学生。浙江工业大学结合高校的特点以及资源消耗的实际情况。拟订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认真开展水、电、油、气及其他物资的节约活动收到明显的成效。他们通过对食堂操作间进行无水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节约了用水,提高了效率。燃油锅炉通过精细化管理,年节约燃油近100吨,该校后勤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评为浙江省“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示范单位和全国高校后勤先进集体。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节约型校园创建的激励机制

健全组织和完善制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要保障。首先,应该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后勤业务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负责高校办学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管理、协调和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组织领导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节能委员会或节能管理中心等机构,挂靠在后勤水电管理中心。行使节能统计、能耗分析、节能挖掘和监督、节能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等职能。但是,存在权威性不够、涵盖面不广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强化职能,充实力量,明确职责,使之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的指导,在全校范围经常开展宣传发动、教育培训、业务指导、技术推广、经验交流等一系列的资源节约活动。再次,要加强对节约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制订导向政策和激励机制。高校后勤要建立对节约工作的监督、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考核,将资源、能源费用控制量化数分摊计人各部门的成本考核,费用的高低直接与各部门的利益挂钩。对消耗超过指标的,给予惩罚;对消耗低于既定指标的,给予奖励。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政策导向上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能源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员工为建设节约型校园做贡献。

我们国家还不富裕,穷国办教育更需要有艰苦创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创建节约型校园任重道远,让我们每一位高校后勤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各项资源节约活动,与全体师生员工一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真正把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刘新才)

作者:王 伟

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论文 篇2:

试论高校水电节能的措施和途径

摘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高校是集教学、生活和科研于一体的组织,也是能源消耗大户。本文对高校水电能耗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存在的节能问题,提出了一些对高校水电节能可行的措施及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 水电节能 管理措施

节能作为我国社会及经济一项长远发展战略,也是当前各高校所面临的极为紧迫且待解决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变得非常重要。高校是占有资源和消耗能源的大户,据数据统计,其每年水电的费用已经达到上千万元,最低水平也有几百万元,水电节约的潜力非常大。随着高校取得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水电费开支也在不断增长,这无形中给学校的经济增加巨大的负担,这给高校的水电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即对水电的节能管理。

1 高校水电能耗特点的分析

1.1 高校最主要能源——电

据数据表明,在高校中最多被使用的能源即电能,占高校能源总使用的80%以上,天然气、煤、燃油、蒸汽为高校所消耗的其他能源。以上体现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能已经逐渐转变成普遍高校的主要用能方式。如何做好高校节能管理,减少电量的使用是重中之重。

1.2 学生宿舍与教学科研楼的用电量占比较大

调查数据所体现出,在高校中教学科研楼以及学生宿舍的用电比率占学校高校用电量的大部分,要做好高校的电能节约要从两部分入手。针对类型不同的高校,其用电量的大小各异,理工型的高校或综合性高校的理工学院,因为拥有的实验基地和科研设备负荷较大,相对于高校的其他部门,科研部门的电能消耗相对较大。而在文科型的院校,耗电量更大的是学生宿舍及公共课室。因此,对于学校能耗管理,高校应该针对学校自身能耗的特点,对能耗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因地制宜的办法制定本校的节能降耗的手段和办法。

1.3 学校空调的耗电量大

在高校电耗的相关调查中,不难发现,虽然各高校的空调在一年中使用的时间少于半年,但是空调所消耗的电量却可以达到各高校用电量的一半以上。南方地区的高校空调使用时间更长,耗电量更大。这多半是由于高校电耗问题没有与电能使用者的利益产生直接关系,用电无定额管理,无责任主体,无落实措施,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多数教职员工没有对办公室节水节电问题产生应有的注意和意识,课室、电脑机房、办公室无论人多人少,空调、照明一起打开;无论外界气温多少,空调温度都调至较低,期间临时出外参会办事也不关空调和熄灯;老师上课时缺乏“管电”意识,打开门窗来吹空调,美其名曰“新空气有利健康”;下班后没有及时关闭空调、电脑、电灯;图书馆的书库长明灯等现象在现有高校中极为多见,这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部门利用高校设备和场所举办对外有偿性的培训班时不考虑、不承担水电成本,造成学校给部门利益隐性埋单,也增加了高校的水电开支。

1.4 学校浴池、学生用水量大

节约对水的使用也是各高等院校节能管理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就高校而言,本身是一个学生数量众多的组织和机构,而学生日常用水量是极大的。相关的调查显示,高校用水量的一半为学生宿舍及浴室的用水。考虑到学生浴池和宿舍人口相对较集中,而学生使用后的废水也相对干净、易于回收和利用,这表明学校水资源循环利用潜力巨大。

2 高校水电节能中的问题

2.1 节能意识的缺乏

高校节约意识的缺乏是高校水电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无论对于学生也好,还是对于高校的老师而言以及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对于能源节约的意识相对淡薄。对于学生来说认为自己承担了用水的费用,对于用水用电的问题变得理所当然,学生在使用水电的时候缺少节约的意识,这使得水电的浪费的问题日益严重。相对于学校的教师及管理者来说,高校水电的支出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对于使用水电的问题,与自己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造成无人主动而有意识地节约高校的水电资源。而由于高校水电节能意识的整体淡薄,造成在高校中对水电节约所进行的宣传不够。在不少高校之中,学校的校报以及校园网等传媒媒介有关节约水电使用和安全用电的报道数量极少。这是导致高校的水电节能管理的效果相对低下的原因之一。

2.2 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未能实行精细化管理

虽然目前有很多高校主动地引进了一系列的市场机制运用于学校管理之中,并建立了一些有关水电节能的规章与制度。但是高校水电节能管理工作中却经常出现制度不健全以及职责不明等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高校内部的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的分离,从而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频频出现。在高校水电节能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机制。高校水电节能管理的工作大多隶属于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但由于后勤管理只是进行对统计水电消耗数据和水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的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并没有财务权力,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对水电费用的核算,余下的工作则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办理。水电耗费的多少并没有实现水电受益者与水电浪费责任承担者的利益联系,这就无法从管理上避免高校人员对于水电的浪费。

2.3 节能设备陈旧,对节能新技术和新设备缺乏相应投入

高校目前都在进行着对学校基础设施扩建,宿舍楼建设资金大量投入,造成旧校舍的水电设施改造资金短缺。硬件设施不完善是当前高校水电技能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水电基础设施缺少节能设计,旧校舍的节能建设问题重重;水电设施一次性的投资相对较大,造成很多高校的水电节能设施的养护资金不足,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相当严重。

2.4 水电节能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与业务能力不足,权力与责任的缺失

高校水电节能管理人员在水电节能管理与水电设施的维护方面的业务能力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准有待考量,高校不重视其业务培训和管辖权利,在日常水电管理中,即使发现浪费水电的现象,有的部门领导以工作需要为由几番搪塞,不配合节能降耗工作,水电管理人员因管辖范围受限而无力干涉,这阻碍了高校水电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 探讨高校水电节能的途径

3.1 强化节能观念,带动日常行为的节能

高校在加强水电节能管理工作时,应注重对节能意识的培养。要发动全体学生,成立“大学生节能协会”,加大对于水电节能意识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节水、节电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节能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节能的良好局面。也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内广播等媒介开展水电节能类的征文活动,加强节约意识与用电安全的教育,全员参与,切实保证高校水电节能工作的有序进行。

3.2 完善水电节能的管理体制,用管理效益节能

完善制度,即制定和完善高校的节能管理制度,使高校的节能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高校领导应根据政府的相关法律及法规,基于本校的实际,制定出符合学校具体实际的能源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奖惩制度。其次,应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将节能工作作为一项具体指标纳入到各部门工作和选拔干部的评价考核体系,将高校的节能目标责任与其年度考核以及岗位竞聘和各部门经费使用等直接挂钩,切实提高管理基层的节能意识,减少能耗开支,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再次,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出自身重点耗能设备定额。科学地对用户进行分类后,确定耗能设备定额,各部门进行分类与定额量化管理,以定额标准指导节能工作。最后,健全激励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节能奖励的基金,用以表彰为节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或个人。

3.3 完善节能设备,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技术节能

①建立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分步建设完成各区域楼宇及公共线路的照明用电,供热计量,水耗节能等的监控计量平台,为节能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更详实的基础数据。能定期采集统计分析高校的水电能源方面的能耗数据,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的节能技术及管理措施,有所侧重地改进节能工作。

②针对高校水电节能设备缺乏以及资金紧缺的状况,要加强节能设备的使用与学校对节能设备的投资力度,对一些重要的能耗场所,要利用社会资金和技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工程改造。在风机、循环泵、水泵上采用变频控制技术,淘汰那些高耗能型的设备,更新节能设备的使用。

③针对高校用水情况,应加大学校供水管线的整体更新以及改造的力度,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全校供水管网进行全面的水平衡测试,防止供水跑冒和滴漏现象发生。建设校园中水回用管网,大量采用循环利用水源的技术,将学生宿舍以及教学楼的日常用水进行净化后继续循环利用等,这可以大大降低高校对于水资源的使用量。

④高校节电的首要任务是节约照明的用电并且提高照明效率。充分发挥节能新产品节电的技术性,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推广节能新技术以及节能设备,可以通过使用自动感应灯、自熄灯、节能灯以及根据光线强弱可以自动断电的智能灯等来节约照明用电。图书馆、教学课室等照明率要求较高的公共场所可以改造为节能型日光灯具和远程红外线节电感应控制系统。从而做到人走灯熄,杜绝人为浪费,同时也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设施的利用效率。食堂的锅炉采用新型节能一体化餐厨柜,节能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校园公共场所及路灯采用智能时控及光控设备和在学生宿舍安装智能控电系统等方面来节约用电。

⑤新建建筑物时,在规划论证阶段就要树立绿色节能的观念。前期充分论证,加大环保节能材料的投入比重,注重建筑的低碳节能,为今后的水电节能打好基础。

⑥对学生宿舍的热水淋浴系统采用太阳能光热与热泵结合系统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使用,而热泵系统排出的冷空气可以集中通过送风机供给附近的办公场所使用,减少空调的使用电量。

⑦给每台空调安装独立计费电表,定额供电,超额部分由用户购电方可使用。

4 加强对水电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做好岗位节能

加强对后勤水电工作管理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在职培训达到提升其专业技能的目的。建设和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水电管理专业技术以及具有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拥有较高的素质与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精神,能够勤奋工作的水电管理干部及工作人员的队伍。最终高校还要依靠水电管理人员的负责工作去推动和确保水电节能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水电人员的技能提升是促进高校水电节能工作的有效保证。

5 结束语

高校的水电节能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的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地意识到水电节能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水电节能工作的开展要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推动高校的水电节能工作的展开,从而为高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高校要提高全体人员对节能的意识、加强水电节能工作部门的组织领导,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设备的利用,加大对于水电节约的宣传力度,让节能的意识深入到人心之中,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冬雁.浅谈构建环保节约型和谐新校园[J].科教导刊,2010(7).

[2]陈金顺.加强高校用电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J].江苏科技信息,2010(8).

[3]李振宇.加强高校水电节能化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4]范庆彬.高校耗能成因及节能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5]张效民.谈高校能源消耗及节能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8(7).

[6]吴淦昌.高校水电管理改革之我见[J].龙岩师专学报,1999(1).

作者:林纯

节能型高校水电管理论文 篇3:

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节能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人员以及师生的节能意识问题,节能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问题,监督工作力度不够问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能力问题,节能技术应用问题以及费用回收和资金投入問题。通过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完善节能管理体制、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合理运筹节能管理资金可有效解决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高校能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校;节能;管理

实现高校节能管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后勤社会改革、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和解决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满足学校和谐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节能意识问题

高校能耗管理中的节能意识问题是校园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思想基础。高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师生作为高校能源的主要消耗者,同时也是高校能源浪费的主要参与者,其节能意识、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节能意识的水平,对整个社会的节能氛围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高校能耗管理中的浪费问题,不仅表现为管理者节能意识的缺失而导致浪费。同时也表现为能源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节约意识而导致的严重浪费。节能教育力度不够、节能意识薄弱,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

(二)管理问题

高校能耗使用中的管理问题,是困扰高校能耗效率进步,能否节省成本的关键问题。

1.节能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如何进行节能、节水建设没有明确分工,职责不清等问题造成能耗管理工作难以推进。

2.监督工作力度不够问题,不少单位部门节能监管工作薄弱,即使存在浪费能源现象也无人问津,以致一个单位部门重复同样的浪费行为。

3.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问题,虽然大多数高校基本上都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但人员平均学历较低、军队转业人员及临时聘用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专业能力不强、整体素质偏差,大多数管理和执行部门人员只是重复性地从事计量收费工作,不具备更深层次的能效分析、节能挖潜、节能监管、督查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三)技术问题

高校节能管理中的技术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节能管理过程中技术设备材料落后,监控程度低;二是费用回收和计费标准问题。

在当前高校的校园里,计量设施很难覆盖每个水电使用部位。另外,节能技术的缺陷还导致不合理的能源供需,造成能耗增加。依托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智能控制等技术、设备和器具的运用,全面提高高校能源使用效益。

(四)资金投入问题

资金问题是高校节能管理问题的核心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节能意识,拓展管理能力、培训管理人员、更新设备,构建收费流量系统都需要资金支撑。学校在节能管理中的资金不足,一些老式的水电设施不能得到彻底改造,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高校重建设、轻维护,导致节水、节能的改造资金严重短缺。

二、高校节能管理对策

(一)加强节能宣传教育

1.开设节能管理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开设节能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生态学、生态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经济、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并将其列入必修与选修的课程范围。重视对学生节能系统性知识的教育,使节能意识融入所有师生的心中。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节能活动。可以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如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和专题报告,节能知识竞赛、在宣传横幅上签名、文娱演出、回收废弃物品、以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绘画、摄影、摄像、征文活动等,以鼓励师生员工关注节能,调动其参与校园节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鼓励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通过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对校园节能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社区群众联合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实际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从而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和意义,切实成为“节能型”校园建设的主体力量。

4.广泛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板、广播、网站等现代宣传工具,宣传国家的能源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如:可通过校广播台、校园网发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倡议性文章;在校园论坛上开设网络专区,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节约型校园、高校节能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交流与讨论,引导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完善节能管理体制

1.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高校节能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组织或机构,是“节能型”校园建设的组织保证。在高校中建立专门的节能机构,是目前高校作为耗能大户进一步加强用能管理、减少或杜绝浪费、降低公共事业费用支出等最为关键的环节。另外,还应筹建节能工作管理委员会,邀请各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学校的节能管理工作,促进各部门问的配合。还要推行垂直管理、层层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指标分解,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工作能有效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师生的实际生活中,推进高校节能管理的政策落实和具体实施。

2.制定并完善节能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高校节能工作的制度保障,是对节能管理的具体规定,对节能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首先,高校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节能管理规定,使高校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对节能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一方面,要建立数字化的监测平台,对高校节能管理的工作实效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把节能管理的实际效果纳入到对个人的考核当中。

3.实行量化管理。节能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历年能源消耗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指标核定和量化管理。首先,可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等用能,实行“核定指标、节约留用、超支自付”的管理原则;对科研、计划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校办产业、经营单位和教职工宿舍用水用电,实行“谁使用。谁交费”的管理原则…。其次,要加强成本核算。对实现企业化管理的学校各类经济实体,将能源等资源性的消耗纳入成本,实现全成本核算。再次,要加强价格管理,将用能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单位,超指标用能的,加价收费。实现“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奖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

4.培养和引进节能管理人才。高校节能管理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不仅需要较强的综合性技术,同时也需要付出大

量的心血和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综合协调各个部门工作,专业管理人才是保障高校节能管理有效实行的关键所在。培养或引进有节能管理经验、能力人才,是高校实行节能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高校节能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水平较低、节能知识欠缺等问题,可以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为知识欠缺的工作人员提供技能知识培训,提高能源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三)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1.采用先进节能装置及材料。要注重引进和利用高新科技节能技术,推广使用节能设备,逐步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另外,在高校建設中,应优先使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术,房屋建设中选择节能建筑,低能耗施工。同时,还要加大对旧有建筑的改造力度,广泛运用先进节能装置及材料,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2.建立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区域安装水电计量表,这是学校用能管理不可缺少的硬件设备,也是技术节能的重要依据。在计量的基础上,对各种用能进行定额管理。例如,在浴室安装插卡式淋浴器,学生在用水时便能清楚的看见用水的数量和消费的钱数;在宿舍区实行限电管理、超额付费等等。

3.建立网络监测平台。可依托校园网络,建立网络监测平台。在列入监测、服务和管理的建筑设施用户末端装上具有数字传输功能的计测表具,将采集到的数值信号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节能监管软件实现校区的能耗监测、数据管理服务和对策制定。通过监测平台开展实时监控,不仅可以及时查找故障点,还可对节能措旌进行预测评估,为校园设施的节能管理提供依据。另外,对校园各部门的能耗数据进行公示,也是加强校园节能监管,强化节能意识的有效手段。

(四)合理运筹节能管理资金

1.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经费已变得较为紧张,在节能管理上的投资更是严重不足。由于高校投入到能源设施的维护以及新技术、新设备使用上的资金较少,不仅影响到了高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加重了高校的能耗成本负担,影响到了办学效益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校的资金投入应着眼于高校在节约资本、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大小,加大在节能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产出,提高办学效益。

2.实行费用分担机制。在当前高校资源供需紧张、运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将能源使用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计人办学成本或管理成本,杜绝用能的随意性。可根据以往的用量指标制定出免费水电使用指标,超出指标部分应由个人、部门自行负担,节余部分可以累积使用,并实行按一定的节约比例提成奖励的办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师生员工树立节能意识,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作者:吴 锋

上一篇:教学思维培养经济学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城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