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6

内容摘要:对语言学习活动来说,其是文化的载体,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关乎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语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对于语言学习活动来讲,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其文化素质水平。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十分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提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现状、价值与改革路径

摘 要: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母语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池州学院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其培养目前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应对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进行改革。根据池州学院的实际情况,改革的路径有五条: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设计;2.课程结构安排;3.教学方法体系;4.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建设;5.考核与评价制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培养 改革

一、背景与现状

母语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母语能力的培养关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母语能力的基础与核心,但目前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状况不容乐观,听、说、读、写能力不断下滑,特别是自1999年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滑坡十分显著。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贺阳教授曾带领课题组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的319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语言文字能力测试,测试结果是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这个结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与这些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定位不相称。考虑到被调查的4所大学都是国内综合性大学或某一专业领域中的顶尖高校,学生素质处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高端,因此可以推想,就整个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比这次调查的结果更严重。[1]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实际状况,我们在2015年对全校13个系的130名在校生进行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状况的抽样调查。第一项调查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发放试卷130份,回收有效试卷121份,测试结果显示:100分的测试卷,全校及格率仅有33.1%,80.2%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80-100分的高分比例为4.1%,平均分为57.1分;平均分达到60分以上和及格率达60%以上的系都只有3个,占比均为23.1%。可见,全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整体偏低,达到优良水平的比例更低。第二项是语料搜集与分析,我们搜集了学生的请假条共65份,并进行用字规范、遣词造句、格式规范等方面的分析,结果是:共出现错别字12个,词语使用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36次,格式不规范的假条63张。这说明学生常用书面文案的用字规范度尚可,遣词造句方面问题较明显,而格式规范问题很突出,其比例高达96.9%。此外,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状况,我们还对能够反映我校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的普通话测试成绩(近三年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含二乙)的占86.3%,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甲)的占27.8%,而且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但能够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含一乙)的比例只有很低的0.13%。由此可见,我校学生普通话平均水平不低,但能够达到标准水平(一乙)和较高水平(二甲)的比例不高。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发现,我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整体上表现出“普通话口语能力尚可”“书面语应用能力偏低”“口语与书面语能力发展不平衡”“优秀率偏低”等特点。这个结果可以说是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整体态势向好,忧的是学生的书面语应用能力普遍偏低,口语与书面语能力发展不平衡,优秀率偏低。总体上看,我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整体水平不高,这与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称的,已成为制约我校本科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

二、培养的价值

鉴于我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整体效果不佳,已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所以,对于我校而言,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巨大。

1.有助于扭转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整体效果不佳的局面

尽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整体表现不理想,但不同层次高校的情况差异较大。与高水平大学相比,我校生源素質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要逊色得多,因而在校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低,与高水平大学差距很大。这点有前面的调查为证,虽然我们与贺阳教授课题组的调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并不影响对这种“差距”的基本判断。所以,对池州学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必要与迫切。只有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才能逐渐扭转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整体效果不佳的局面,缩小与高水平大学在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差距。

2.有助于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和就业、从业竞争力的提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方面,只有二者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其中非专业素质是指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素养的综合提法,包括人在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2]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往往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非专业素质培养,学生普遍低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便是最好的注脚。语言文字能力是非专业素质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之一,所以,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学习能力更强,发展潜力更大,因此,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我校大学生参与就业、从业竞争的能力。

3.有助于我校本科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一2020年)》中要求,“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3]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复合性,更应重视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池州学院自2007年升本以来,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立了“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素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正好契合了我校办学与人才培养之所需,但实际培养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必须进一步优化与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校本科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改革路径

为了改善我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促进我校本科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增强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从业竞争力,结合我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顶层设计、课程结构安排、教学方法体系、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建设、考核与评价制度五条路径进行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

1.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顶层设计入手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理念。我校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完全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理念。依据这个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规格细化为三大能力平台和十二个能力模块,其中就包括隶属于综合能力平台的语言表达能力模块,由于这个能力模块不属于专业能力平台,所以其所指应是一般性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说明我校在顶层设计上重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但问题是各专业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时,并没有充分体现这点,关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时有时无,而且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内涵的认识也不够清楚。以最新修订的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全校48个本科专业,只有26个专业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是五花八门,如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多数专业对本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乏准确而清晰的认识。另外22个专业大多有外语(英语)能力培养的要求,却没有对母语能力的培养提出任何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应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顶层设计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具体来说就是,明确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之中,并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需求提出相应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然后以此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与其专业能力相匹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和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也才会得到根本保障。

2.从课程结构安排入手

在确立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以后,还需优化课程结构安排,以保障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得以实现。池州学院针对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过多门课程,如教师口语、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专业对于应该开设哪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程没有明确的认识,有些专业开设这些课程时随意性较大,没有延续性,甚至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它们剔除,除了师范类必修的教师口语课,大多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程在全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在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设置的课程只有两门,共15学分,其中大学英语占13.5学分,留给母语能力培养的学分只有区区1.5学分,而对应的课程却是旨在强化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的大学生文学素养课。为了给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留出空间,提升地位,我们建议重新调整有关的课程结构安排,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分拨更多的课时与学分,如将语言表达能力模块之下的大学生文学素养课划入通识能力模块,并在语言表达能力模块中引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程。同时还应针对各专业需求优化设置相关课程内容,如师范类专业,语言表达能力模块中可以不再安排口语表达类课程,教师口语课依旧保留在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语言表达能力模块中可以不安排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可在语言表达能力模块或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中设置普通话课程;其他非师范类、非汉语言文学类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语言表达能力模块中针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开设一到两门课程,承担课程教学的单位可以研究设计一套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程,并协助各专业选定需开设的课程。

3.从教学方法体系入手

在当前高校母语教育被整体弱化的背景下,能够分配给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学时与学分少之又少,即使下决心进行课程结构安排的优化调整,也不可能使之获得与英语教育同等的重视与地位,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学分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创设了一套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两围绕”“三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两围绕”就是“围绕训练讲理论,围绕能力做训练”。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很强,实践训练占据了课程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不过训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就应围绕训练精讲理论,同时也要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开展训练,以取得训练效果的最大化。“三结合”是指“基础训练与模块训练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基础训练是为了给专业化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打基础的训练,如普通话训练、基础写作训练等。模块化训练则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专业需求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进行的训练,如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沟通与谈判训练等。二者应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课外训练是课内训练的延伸,应充分发挥演讲、征文等课外语言文字活动的第二课堂作用,与课内训练相结合,大幅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训练的成效。集中训练能够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散训练则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训练需求,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这些训练方法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对于保证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在有限学时内取得预期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4.从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建设入手

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基础、保障与关键,学校办学定位的确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综合实力的提高等都需要优秀校园文化的支撑。[4]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并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形成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影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快速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往往重视专业建设,强调实用性,而忽视了包括语言文字环境建设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池州学院自升本以来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并为营造富有皖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徽派山水学林式校园文化环境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美中不足的是,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方面较为薄弱,如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很少设置醒目的关于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宣传牌、标识语;每年的朗诵、演讲、写作等比赛及普通话宣传周期间的有关宣传,往往局限于文学与传媒学院(原中文系)内部,全校性质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竞赛不多,等等。语言文字环境建设的不足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短板。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不仅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隐性课程的性质,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为了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发挥语言文字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建议大力加强校园语言文字環境建设,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硬件投入,还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组建专门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司职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竞赛、测试、评估等工作。

5.从考核与评价制度入手

课程考核与评价制度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何,培养的效果怎么样,也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检验。北大温儒敏教授认为,应在学校和社会上试行汉语能力等级考试,这可以加强学习的强制性,提高学生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5]实际上,汉语能力测试不仅可以让学生重视母语学习,还可以检验学生母语学习的成效。但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全国性的关于母语语言文字能力的标准与测试办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家启动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的测评,如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汉语应用能力测试等,2013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更是把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作为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但目前除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其他几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并未全面展开,完善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尚未形成,高校的情况也是如此。为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在检验与促进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展现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排头兵形象,我们认为高校应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测评体系与制度。池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本校人才培养需求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考核与评价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议引入国家级测试,建立“校考与国测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校考”指学校安排的课程考核和拟设置的全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国测”是指由国家承认的测试机构组织的测评,包括已引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建议引入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也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6]他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对池州学院的建设发展也很有借鉴意义。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升本,不仅代表着学校办学规格的提高,也意味着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对于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我校本科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体现。我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其培养目前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已严重制约了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所以,对于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要提升认识、增强意识,更需要加强研究,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路径,形成一套切合我校特点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gxyqZD2016365]和池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价值与模式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编号:2013jyxm23]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贺阳,徐楠,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基于海内外十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光明日报,2011年01月11日。

[2]罗建国,廖小磊:《建议大学实行“非专业素质教育”》,社会科学报,2009年04月02日。

[3]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一2020年)》中国教育报,2013年01月03日。

[4]温淑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5]刘芳:《为大学语文找病根》,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4日。

[6]苏德洋:《父亲与交大——纪念父亲苏步青逝世六周年》,上海交大报,2009年03月16日。

(陳春雷 安徽池州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47000)

作者:陈春雷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论文 篇2:

高职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路径

内容摘要:对语言学习活动来说,其是文化的载体,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关乎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语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对于语言学习活动来讲,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其文化素质水平。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十分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高职院校 发展现状 积极举措

在新时代下,社会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对外信息交流活动也不断得到拓展,这些都对我国人才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我国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社会各界也愈加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但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当中,我国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语言教学活动的发展、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此基础下,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从高职院校语言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本质内涵,参考了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提出了一些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教学意见,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语言教学活动的有序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本质内涵

在我国教学活动中,各界的学者曾经对“语言文字运用”展开了探索,并且赋予了相关的定义。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定义,在笔者看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同,在实践基础上所产生的认知活动也略有不同。但就总体发展而言,对语言文字应用的定义呼声最大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有些学者认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培养学生有效的写作表达能力。这对“语言文字应用”的理解有所偏差,可以说是一种狭隘的语言文字发展观。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逐渐演变成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这使得我国语文教学活动的方向有所偏差。

另一种“语言文字应用”观认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其不仅包括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表达,还包括人們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上的听、说、读、写能力表达。这一“语言文字运用”观跨越了语文教学课堂的限制,看到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价值和作用,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

1.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要性

从必要性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这门学科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习中,无论是听、说、读、写活动,还是相关文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息息相关;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发挥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工作上,和上司、同事之间的沟通、工作思路和工作文件的整理等等活动,也必须要求人们能发挥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甚至可以说,只要存在交流的地方,必然存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挥。所以说,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与人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必然要求。

2.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价值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讲,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是构建在学生理解力培养的基础上,同时这两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相关实践活动中,更容易把握主题思想和本质关键,从而大大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增强其信息整合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甚至是概括能力,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其遣词造句的能力,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积累,从而在相关实践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做到出口成章,有效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碍

1.高职院校学生并未意识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

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院校设置的初衷出发,我们能够看到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功利性较强,其以就业为目的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而缺乏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活动。高职院校更多的课程课时以及教学资源,都向技能活动倾斜,并不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2.高职院校学生语言环境较为混乱

在高职院校校园的语言环境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的存在:学生在宿舍、乃至是课堂上,都使用方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使得了我国高职院校语言环境较为混乱,久而久之,受其影响过深,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越来越差、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性也受到挑战。

3.高职院校缺乏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讲,其很少开设与语言有关的教学课程和教学讲座,更没有针对语言训练的课程体系。同时从语言运用能力实践活动出发,我们也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社团虽有一些与语言相关的活动,但是社团的组织能力并不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待提升,这使得一些问题发生后,学生就会抗拒相关活动的参与。这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途径的缺失。

4.新时代网络技术对高职院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影响

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而在信息经济时代下,信息经济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角度来讲,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当代人们几乎都参与到了互联网世界中,在互联网世界上,所流行的一些互联网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语言习惯,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互联网上人们能毫无牵挂无所顾忌地进行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面却不知如何进行交流,这弱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互联网热词和互联网语言并不规范,互联网语言的有效使用,使我国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提升受阻。

四.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积极举措

1.转变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看法,重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那么我国高职院校的领导人及相关负责人必须要转变对语言文字应用的看法,意识到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价值。在其教学活动发展过程中,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语言功底等基础课程的发展;同时,我高职院校的国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要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从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性。

2.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

要想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效培养,那么就必须要具備相关的语言文字环境,在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学生会养成相关的习惯,从而提升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学生语言文字环境的有效创设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改变混乱的语言环境。首先,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入校后,要注重向学生传输语言规范使用的重要意义。然后,学校可设置语言规范使用的相关文件和制度,为语言规范使用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答题。

教师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形象,创设良好语言环境。针对这一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其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水平和语言专业素养,为开设相关语言文字活动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无论是从普通话的发音上,还是从普通话的语速上,都要进行准确的表达,同时在普通话的语言表达上,教师也要做到简洁、形象、准确、生动,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3.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实践途径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还必须要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不断的锻炼。针对这一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校园内开设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例如,高职院校学生演讲比赛、高职院校学生辩论赛等。通过举办这些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运余,吴明霞.大学生语言文字使用失范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究——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7(4):93-97.

[2]党巍.分析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J].智库时代,2019,0(32):154-155.

[3]胡艳.浅析大学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61-162.

基金资助: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昆山高职院校为例”(课题编号:202012078015Y)

(作者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闫培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论文 篇3:

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

摘要:语文学科是侧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字、词、句的用法,还应练习阅读理解与写作等。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解题能力和写作能力。基于此,下文将对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意义及教学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 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意义

语文之所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和核心学科,是因为语文学习过程中中学生语文学科素质的提高对各学科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是语文知识的基础性浓缩,通过巩固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学习是终身性任务,而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知识,此种理解能力的基礎是阅读理解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面对图文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时,可有效阅读和理解资料所要传达的信息,从中提取重点信息。此种能力不仅对语文学习有重要意义,也是其他学科顺利学习的基础。为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对广大小学生提出了一定的阅读要求。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难以满足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由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观考察,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课堂阅读计划,这种阅读状态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其在讲解阅读内容时,教学方法较单一,该类教学形式无法为学生带去更多的阅读兴趣,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阅读,学生都没有形成系统性。最后,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育部门已作出明确规定,即阅读课堂的主体为学生,在开展该类阅读活动时,教师需充当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稳固,此类教学的主导者仍为教师,严重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该类环境影响下,其阅读能力较难获得真正提升。

3 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3.1 兴趣引导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件事情上。阅读训练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快速的方法。为了保证学生的长期持续学习,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制定有趣的学习计划。在阅读学习中,应选择符合小学生审美的阅读文本,合理筛选文本题材、体裁以及篇幅。应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课前导入内容,丰富授课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文本内容,跟随教师教学节奏。

3.2 加强阅读内容的衔接性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求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这种阅读时间不仅包括课堂、阅读表演,还包括课后或家中,即教师需要在课后为学生安排一些阅读作业。作业内容可以与语文课堂相关联,阅读内容的衔接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布置课后阅读作业时,其阅读重点不但要包含课堂阅读中的各项知识,其内容还要带有些许的思考性,如经典名著等,利用名著中的经典思想来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观念,使其在小学阶段逐步确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其阅读水平,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课堂阅读知识的教授后,为学生布置了名著阅读作业,学生依照兴趣选取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逊漂流记》,通过该类阅读有效增强其阅读水平。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直观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感知文章的“美”,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在《草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本课中的稀有词、近义词和复调词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通过幻灯片给学生展示草原的一望无际,将其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小学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都极具美感,然而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让学生触摸不到这些“美”,无法近距离感知。而多媒体技术就能让课文中的美感“可视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美。比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文中喧闹的小街、堆着的爆竹纸皮、元宵节的琉璃灯,以往都只能让学生自行想象,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北京春节时的热闹喧哗景象,有效引发学生对“美”的探究和思考,实现学生审美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

3.4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促进学生把握文本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极具实践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发展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阅读中把握文本的情感语境,相互补充和完善,从而从更全面的角度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合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组成4人小组,对文本内容进行粗略的阅读,了解其中内容,之后再按照情感的变化划分内容层次,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由于每个人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组内成员在阅读中就可以及时进行个人想法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思考,并感受作者欣喜若狂的心境。这样一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就会变得更加深刻,也能实现和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的重难点,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引领作用,通过采用高效的阅读手段,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和阅读记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崔芳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J].新课程,2021(51):80.

[2]申佳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09-110.

[3]蔡慧卿.浅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33):83-84.

作者:刘琼

上一篇:建筑企业组织结构探讨论文下一篇:地下防水施工建筑工程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