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升级论文

2022-04-22

摘要:落后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然而它却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且能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的产业集群,湖南应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突破此瓶颈的意义在于,既能为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又能为未来开拓更大经济空间,还能解决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难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升级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升级论文 篇1:

基于融合发展提升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摘要:文章梳理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了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较弱,提出了以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推进创新改革试验,从而提升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融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安徽省;产业融合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能促进相关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他产业的应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大,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实现“弯道超越”,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1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从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和出口水平等视角研究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如长沙经济开发区提出以纽曼科技、创芯电子、蓝思科技为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提升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何悦(2013)认为,重庆市依托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电子、信息化仪器仪表和信息家电六大信息产业集聚,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基础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柴红旭(2013)系统分析了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进行了空间分布分析和空间差异性分析,运用区位商理论以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和总产值为分析指标,得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竞争力较弱。盛培宏等(2014)通过分析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苏州在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竞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对外技术交流频繁,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较强的竞争力。温敏瑢(2015)通过分析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现状,运用钻石模型确定要素指标,构建出口竞争力优势,提出全球战略化、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从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多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产业规模逐年扩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部分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较为突出。

2 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多个产业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多个产业创新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涂远博(2013)在研究新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提出了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全国比较滞后,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无力支撑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能对工业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工业经济增长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仍然较弱。新疆应利用后发优势,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两化融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超越发展,推动新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王征(2014)以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例证,认为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诞生,新的业态开始突起爆发,这种趋势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发展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新的增长极。程金龙(2015)以协同创新为背景,研究了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具有高度开放性、需求导向性和综合效应性的特点,协调创新是融合发展过程中创新的要素的全面共享与深度协作,是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动力,信息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黄挺(2016)分析了江苏省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产融合”理念的历程,提出了“三产融合”可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李士强(2016)认为,以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为主,构建现代农业新型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组织农业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陶长琪等(2015)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耦联,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是政府应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模糊产业耦联边界,发挥区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

从国内现有文献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工业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多个产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模式发生了变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营模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在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3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2015年,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28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20亿元,软件服务业规模达325亿元,消费电子中家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8%。电子信息产业在安徽省工业发展中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安徽省工业发展创新动力。目前,安徽省拥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近20家,1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品的产量在全国排名中比较靠前,笔记本电脑和彩色电视机的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智能穿戴设备研发有所突破,如智能手环累计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本土龙头企业在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滁州天康、铜陵精达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安徽铜峰、博微田村列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拥有国家光伏规范公告企業8家。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十二五”以来完成投资总量已是“十一五”期间的4.8倍。2015年,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对产业快速成长发挥出重要支撑引领作用,联想笔记本电脑基地项目使合肥经济开发区迅速跃升为国内第三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力晶科技、通富微电子、群联电子等龙头企业落户安徽,使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

从全国范围比较分析来看,安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较小,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1亿元,工业增加值1184亿元,产业规模和对工业的贡献度远远超过安徽省。浙江省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6501.6亿元,工业增加值1388.8亿元,是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2倍。广东省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27万亿元,占全国的28.9%,实现工业增加值7175.24亿元,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仅为广东省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其产业规模與周边省份相比仍差距较大,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链中,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产业竞争力较弱。在认识到差距的同时,应看到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产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各级政府应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推动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发展、创新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4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安徽省“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全面系统推进创新改革试验,以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致力于大数据开发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安徽省工业经济的重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驱动,提升竞争力。

4.1 以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

安徽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应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以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多产业的融合渗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向改变,逐步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下,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4.2 以融合发展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

国家“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促进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广泛应用,运用信息网络等新一代技术,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安徽省应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智慧安徽”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建设泛在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等;其次,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平台和应用中心,加快大数据应用,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最后,建设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

创新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泛在应用,加快互联网与多行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城市各类服务、管理和休闲”等重点领域建设,实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和智慧服务等,通过融合发展,合力打造和拓展安徽信息经济新空间。

4.3 以融合发展推进创新改革试验

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安徽省应立足已有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家级科技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首先,应形成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应建立创新服务平台,从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和集聚、创新投入和融资模式等方面形成一体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其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从生产设计、技术研发、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等开展全面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量子通信、智能语音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引领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最后,推动全民创新创业,政府应积极建设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激励科研院所、高校等高层次人才投身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体现,安徽省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力打造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多方联动机制,落实电子信息企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从政策导向、人才激励、自主创新、集群发展等多方面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悦.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2] 柴红旭.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力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

[3] 盛培宏,张勇.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4] 温敏瑢.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竞争力优势及情景分析[J].广东科技,2015,(16).

[5] 涂远博.新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6] 王征.产业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例证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7] 程金龙.协同创新背景下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暨洛阳论坛会议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9).

[8] 黄挺.“三产融合”助推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6,(3).

[9] 李士强.“互联网+农业”助推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6,(3).

[10] 陶长琪,周璇.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5,(3).

作者简介:吴松飞(1979-),男,安徽长丰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黄银芳)

作者:吴松飞

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升级论文 篇2: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

摘 要:落后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当前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然而它却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且能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的产业集群,湖南应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突破此瓶颈的意义在于,既能为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又能为未来开拓更大经济空间,还能解决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主攻方向

一、信息技术产业在新兴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当今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中,作为全球竞争战略重点的电子信息技术既是创新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关键技术,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其科技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相关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已经成为引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信息技术制造业实现收入6.78万亿元,同比增长21.7%;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66万亿元,同比增长32.8%。其总产值和年增长率远高于其他产业,事实上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空间最大的产业,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产业,早已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是国内产值最大的产业,成为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动力,其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其次,从传统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上正在兴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含的产业链更长,涉及领域更广,有更大发展潜力。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表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技术、高端服务器,软件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是11大重点发展方向。它不仅包括信息网络和相应设备的基础设施及核心基础产业建设,其应用更延伸到了其他行业或产业的几乎所有领域,如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每一个领域的技术突破都将开拓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几个主要拓展方向如下。

1.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产业链涉及核心芯片、数据卡、移动终端、绿色基站、天线设备、网络系统、业务应用和网络优化工具、测试仪表设备,宽带接入设备、终端和关键芯片;新型光通信器件、光传输核心芯片、骨干网传输设备,光通信专用器件;卫星通信相关的通信广播、导航和遥感的应用及兼容芯片、终端模块以及小型化、车载前装、高精度授时设备;数字集群通信等。

2.移动互联网技术

涉及移动智能终端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间件、业务基础平台、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终端基带芯片、射频器件、高灵敏度移动接收、低功耗等关键技术产品及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3.物联网技术

涉及的产业链包括传感器、电子芯片、设备制造业及软件应用等多个领域。而物联网带来的全球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将拉动众多相关产业。比如传感设备、网络设备、有线网、无限通信、广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安全、监控、工业、农业、医疗、分布式计算、设备制造业及软件应用等多个领域的市场需求。

4.三网融合技术

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设备提供商、中游的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下游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上游的设备提供商包括光纤光缆、电子元器件、机顶盒、手机、固定电话、电脑、电视等设备。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6 880亿元,其中广电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产业升级和音视频节目内容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2 500亿元。

5.新型元器件和专用设备

包括片式容阻感元件、微机电器件、高频器件、新型光电子器件及高精度、高可靠性传感器等新型元器件;表面贴装设备、多线切割机、激光加工设备、环境实验设备和智能仪表、专用测量仪器、仿真仪器等专用设备仪器、新型显示技术及器件等。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5年TFT-LCD总产值有望超过1 300亿美元,占整个平板显示产业的91%。

6.软件开发技术

产业链包括下游的操作系统,中游的数据库、中间件等,上游的业务应用软件。其中云计算属于高端软件业。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文件系统被称为基础软件业,嵌入式软件、行业软件属于中间件等。2012年4月6日,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产业是包含众多相关产业及核心技术在内规模宏大的产业集群,其中某项核心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将引发整个集群的整体飞跃。因而,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地位非常重要,除了是占比重最大的产业之外,其初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发展空间最大的方向。即使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信息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不仅自身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对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也有巨大支撑和推动作用。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

二.湖南信息技术产业现状、问题及任务

1.湖南信息技术产业现状及问题

发展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南的信息技术产业非常落后,主要表现为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无法为其他产业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已经成为湖南加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是影响湖南发展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成为当前经济重要制约因素的内在原因。

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湖南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仅400亿元左右,仅相当于全国的1/160(64 000亿),不及同期广东省的1/40 (16 000亿),甚至不及广东一个东莞市的1/10(4 000多亿)。尽管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末的总产值已经达到1 380亿,成为全省工业第八个千亿产业。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然属于落后状态。

主要问题:从根本上来讲,制约湖南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等。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决定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中、高端人才短缺,技术落后也在所难免,与之相应地骨干企业少,当然也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2011年,湖南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仅1家,过50亿企业仅3家、过10亿企业11家。过亿元企业仅160多家。且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的应用领域如:光伏电子、轨道交通电子、电力电子、软件开发等。而在影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最有发展潜力关键环节的上游领域,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高端电子仪器设备及核心元器件、物联网、双网熔合,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和领先技术几近空白。而落后的信息技术产业无法为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这也是湖南至今还依靠规模扩张式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机械重化工产业为主的根本原因。当前的经济转型使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新动力,探索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益且有广阔前景的发展之路。加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就是值得关注的选项之一。

2.湖南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意义及任务

湖南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培育主攻方向的意义重大。它既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大环境变化的应变策略,又是根据湖南省情和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作出的必然选择。不仅有助于为经济开拓更大发展空间,还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解决困扰湖南发展的诸多难题。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工业不发达是困扰发展的最大难题,湖南的首要任务是要让近2 000万闲置人员充分就业。在当前制造业产能全面过剩,经济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依靠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大规模扩张解决就业问题已经不太现实,加速发展就业容量最大的服务业才是解决就业问题唯一可行的途径。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及以它为技术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如信息,商贸流通,中介,研发设计,旅游休闲,物业管理等)是就业容量最大的产业集群。因此,加速信息技术产业是湖南解决就业问题最有效且最可能实现的途径。

信息技术产业是兼具制造业和服务业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制造业部分(如芯片、元器件,光纤制造等)和服务业部分(如通信,网络,软件等)都具备消耗资源、能源少,产出效率高,符合两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且是两型社会的高级形态)。加速发展湖南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就是经济转型优化的目标方向,它既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又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同步优化的最佳选择。

同时,与传统制造业相比,信息技术产业大多数项目投资相对较少,其企业规模可以较小(如研发类、软件类、服务类企业),因而进入的资金门槛更低。对于像湖南这种经济落后但人才教育基础雄厚的省份,大量发展这类中小企业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湖南当前新兴产业的主力是工程机械,新材料和文化产业,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工业化水平较低,制造业和服务业都不发达,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水平低和其他产业升级优化进展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与本省信息技术产业落后有关。按省政府“十二五规划”,湖南要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发展成支柱产业,且将通过“两化融合”、“数字湖南”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经济活动的信息化。但若没有强大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撑,其相关产业升级及相应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都将是空中楼阁,而 “数字湖南”和“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客观上需要建立在本省信息技术产业的坚实基础之上。

因此,无论从经济转型还是结构优化或是解决就业角度,还是从产业发展可行性或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可能性来看,以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湖南新兴产业主攻方向都更具科学性。

湖南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任务,首先是要夯实产业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现有的优势企业。同时,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务实的推进策略,以及引进、模仿、跟踪、消化、吸收、承接转移与研发创新并举等多种途径,在最具爆发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移动通信、物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三网熔合等)领域形成产业生长点,然后在消化、吸收基础上通过创新形成更多的生长点,再延伸到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将该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完整产业链,进而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相应的产业链集群,直至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足够技术支撑,成为湖南经济空间拓展的新引擎。其发展效益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带动本地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竞争实力迅速增强的过程。于是长期困扰湖南发展的诸多难题就可迎刃而解。[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12-04-24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BA306)

作者简介:钟清流,博士,教授,从事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钟清流

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升级论文 篇3:

浅析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 要: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信息化。它是通过信息要素内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逐渐成为继资本要素和劳动力以外,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第三种动力,本文就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产业经济;贡献;作用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信息化。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逐渐成为继资本要素和劳动力以外,推动产业经济增长的第三种动力,只有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才能够快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

1 关于信息化概念

信息化和工业化一样,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新的标志。它最初是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形态演变进行描述的综合性概念。

早在1959年美国学者丹妮·贝尔就曾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其中就包含着“信息社会”的含义,这也是信息化概念的前身。在1963年,日本学者梅楮忠夫发表过一篇题目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文章中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动物的进化过程很相似,知识创造与信息流动相关联的信息产业,在工业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很快的发展起来,形成社会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大脑,进而推进社会的不断前进。1977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撰写了《The Information Economics》一書,书中曾提出包括信息价值的测算、信息业从业人数的测算以及信息产业的划分等几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农业、服务业、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四分法,对美国的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我国的信息化问题提出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对信息化的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我国的专家学者通常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对信息化进行了解,所以在理解上产生了差异,但一般认为信息化所指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的过程。完整的信息化通常是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产业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基础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允许信息化发展的自由度,信息活动不断提升和丰富的一个过程。

2 信息化对产业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

2.1 信息部门关于对生产总量贡献的计量

包括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的信息部门,直接创造出来的产值对产业经济的增长所作出的贡献。信息产业是一个高增长的部门,潜力非常大,而且正在以裂变的方式迅速的发展。因为信息产业有着高增长、高渗透和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所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由于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组成了信息部门,所以,我们可以把信息化对生产总量的贡献分为:信息产量的增加值和非信息产业信息部门的增加值。

2.2 信息化加快了产业经济增长的机制

信息产业是如何加快产业经济增长的,就要我们对信息化加快产业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研究。斯密认为劳动的效率(劳动生产力)和劳动数量推动了财富的增长。由此可见,信息化加快产业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便从劳动效率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化加快产业经济增长的机制。

通过劳动效率可以得知,信息技术在各个经济部门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产率,但是这种判断却遭到了索罗之谜的尴尬。索罗之谜是指:美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脑以及软件在飞速发展和普及,可是却找不到有力的生产率增长数据来支持IT革命促进增长的经济机制。

3 信息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的不断结合,构成了信息化的发展,它不仅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通过非均衡经济增长的理论可以得知,经济增长同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不但表现为不同收入水平上的经济结构状况有所不同,而且经济结构的转变,尤其是非均衡的条件下的结构转变,同样可以使经济飞速增长,结构转变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会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变动。

现代经济的飞速增长,通常情况下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而进行的,即: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所以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经济增长的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科技进步则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和前提,因为技术是使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发生关联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技术的联系是不同产业部门的内在关联因素。

在工业化完成之后,传统的产业受到了科技进步和市场容量的限制和阻碍,经济的增长一定要依靠于平均增长率的新兴产业来支持,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创新要通过结构转换来得以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能够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持续及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结构的完善,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如今要通过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化,以及发展信息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也就是说,当技术变革引起了产业结构转化的时候,通过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为新经济的增长创造一个有力的条件。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可以促进新型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速度的提升。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产业化促进了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和相关部门的诞生。例如:设备业、网络业、信息服务业等多种行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加快了原有的产业及产业部门的改进,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对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改进,可以改变生产面貌,提高其自身的技术水平。促进原有的产业与部门产品的更新,并且提高产品的质量。

第三,加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强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和信息化水平之间是相关联的,根据信息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可以确定,信息化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 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经济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4.1 我国产业经济飞快增长的推动力,依然是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要素对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和贡献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就说明产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有形资产以及物资资源的消耗。

4.2 信息活动是我国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劳动的投入和信息活动对产业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信息的投入已经和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并列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在产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所以,只有加大信息化发展才是上策。

5 加快产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资源,加强我国产业经济中信息要素的含量和产业信息的素质,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增长。

5.2 把信息化作为我国产业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重要途径。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加社会中信息要素的比例,与集约化、效益和效率型经济增长目标相同,通过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快我国产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化。

5.3 在现阶段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加快我国信息化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增长。

6 结语

信息化是通过信息要素内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来带动产业经济的增长。所以它对产业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对信息化的加强与建设,才能够使我国产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而使我国的产业经济迈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张鸿,许心.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

[2].张敏,马泽昊.信息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政研究,2013(8).

[3].许爱文,魏梅,程文露,王铮.中国信息化与产业空间凝聚的关系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5(1).

作者:张敏慧

上一篇:教师心理素质探析论文下一篇:大电影之动画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