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论文

2022-04-15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金融具有资金配置功能,能够引导资本向利润较高的行业聚集,以此促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升级。文章主要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提供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论文 篇1:

科技服务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摘 要】在世界经济逐步进入服务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之一的科技服务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产业。科技服务通过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和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去积极的有利影响。科技服务效率是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科技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科技服务越有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就越强。

【关键词】服务经济;科技服务效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V.Fuchs)于1964年在《服务经济学》中首次提出了“服务经济”的概念[1],用来解释一国服务经济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21世纪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经济结构变革进程不断地推进,各类新兴的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尤其以知识和技术资本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产业,正在逐步超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服务业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发展活力,并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专业服务,成为推动我国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产业。科技服务业还通过自身独有的科技资源重新配置优势和知识生产创造能力,发挥着推动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服务业是一种依托专业知识和技术等高级要素,以提供中间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方式融入企业生产活动的现代服务业[2],包含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领域或行业[3]。科技服务业向社会投入的是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并通过信息高科技的转变和创造,产生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效益,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科技服务效率是指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科技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通常而言,科技服务效率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以体现出来的,一国科技服务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本国科技创新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科技服务效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科技服务效率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是通过科技服务效率直接作用的因素,间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影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 科技服务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技术进步不仅能够调整产业结构,还可以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形成新的產业。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生产技术是作为一种竞争优势来源而存在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做支撑,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升级将直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由此生成新的产业,甚至是一个新的产业群,形成聚集效应。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其生产技术不尽相同,技术进步也是不平衡的。创新型的生产技术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改造将传统技术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为企业发展带去有利的影响。

企业生产技术结构的改变多半受到外力影响,更多是出于创新的需要。科技服务企业通过向市场输入创新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实现期望的经济价值。科技服务本质上是一个将创新科技服务投入市场的动态过程,通过投入创新资源(主要是新知识技术),让不同企业自行吸收,作用于生产技术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具体而言,科技服务将创新型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改进技术,以新的中间品形式进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提高企业最终产品的产出,提升利润空间。科技服务产品很多都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新知识,它能更新改造生产技术,使生产过程更加合理化,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也可以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并催生出新的产业部门,丰富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需要外力的作用才能产生,尤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由于“核心刚性”的存在,生产技术结构很难发生新的改变。而制造企业核心能力又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核心能力势必要向更高级别跃迁。制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核心能力所产生的“核心刚性”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很难依赖自身已有的技术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从而影响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为了走出“核心刚性”的困境,制造企业必须突破原有技术路径,以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为支撑,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科技服务中介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帮助制造企业改进或创造生产技术结构并产生动态能力重新适应变化的环境,实现核心能力的跃迁。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具有一系列资源的组合(Wernerfelt,1984),企业资源是否稀缺、是否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制造企业与科技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被视作一种资源,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制造企业获取不可转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作业服务能力,也为企业的运营绩效带去有利的影响。根据知识基础观的理解,科技服务机构为市场中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是流量知识,流量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积累存量知识,制造企业与科技服务机构的互动过程,也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过程,一系列的知识活动能够影响制造企业的创新,进而构筑企业具有价值性的组织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 科技服务重新配置科技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效率是科技服务资源分配有效性的表现,科技服务企业通过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开展面向社会的科技服务,为市场各个主体提供优质配置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资源效能的作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资源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到技术和其他要素禀赋的影响,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是不一样的。技术进步能够引起部门生产率发生变化,在技术水平上升的过程中,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生产资源也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在不同产业间流动,当各产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要素需求与供给协调一致,产业结构即可实现一次转型升级。

产业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产业结构高效化的表现,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单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实现才能完成,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得以体现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要素市场的成熟,技术是要素市场中具有核心作用的因素,它能牵引其他要素互动并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服务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所进行的活动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作为一项新的生产要素促进要素市场向更成熟方向发展,进而将科技资源重新配置,各个部门在技术进步下吸收更多的生产要素而扩大生产,产业部门得到更新,实现生产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进而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发生升级。

隨着科技服务效率的提升,科技服务产业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科技服务活动也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技术等高级要素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其所创造的社会剩余会逐渐增多,从而导致高级要素积累的存量变大。高级要素积累的存量增多,高级要素在要素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将会促使要素禀赋结构发生逆转,高级要素相对价格开始下降,高级要素的边际报酬率不断提升,相应的高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成本利润率也会上升[4],从而刺激更多的企业增加高级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整个国民经济中使用高级生产要素的行业将会逐渐增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科技服务效率的提高将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是间接的,科技服务向市场投入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将会帮助企业改进或创造生产技术,进而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使原有产业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另外,科技服务中介还通过重新配置科技资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去积极的正面影响。新的信息技术会推动资本和信息在产业间加速流动,从而使部门生产率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便从生产率相对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分布的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技术转移,要素需求和供给协调一致,便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服务效率是科技服务业作用于市场的功能表现,作为向社会提供智力、科技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兴产业的诞生离不开新技术,技术创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结,产业结构便会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综合而言,科技服务越有效率,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就会越强。

参 考 文 献

[1]霍景东.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基于内生比较优势视角的分析[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57.

[2]王鹏,郑靖宇. 科技服务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1).

[3]刘仲芸,刘星原. 现代流通经济学[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219.

[4]李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综合测评和动态监测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5.

[责任编辑:邓进利]

作者:熊婧

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论文 篇2: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对策探讨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金融具有资金配置功能,能够引导资本向利润较高的行业聚集,以此促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升级。文章主要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提供借鉴。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 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支持

文章由该项目资助: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项目题目:珠三角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2013010011635。

随着欧美和日本制造业的复兴,加工制造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推动力逐渐消失,使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为解决这一问题,珠三角地区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劳动密集型向成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以此提升产业高度,延伸产业链,让其利用效率效用最大化。本文主要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入手,探讨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1、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现状

1.1 现状分析。近些年来,我国信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资本充足。在国民经济中信贷与银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调查可知,在2000~2013年,珠三角地区银行业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中外资金融机构中的本外币存贷款翻了6倍,贷款余额增长了67988.65亿元,存款余额增长了104255.28亿元。另外,在2013年,珠三角地区发行的企业债与公司债规模增加了3907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50.62%,为产业升级资金支持提供了保障。截止2015年3月份止,珠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共有417家,制造业上市企业排在首位,约占63.5%,房地产位居第二,而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也仅占6.2%。证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在第二产业资金支持中占有较大比例,高技术制造业与科学研究也有相应支持,为第二产业提供了资金,有利于企业在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资金,以此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

1.2 问题分析

(1)信贷资金过多投入在传统行业。优势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源与稳定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支撑着珠三角的接经济运行,且这种产业锁定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导致信贷资金高度集中投入在传统行业中,金融锁定冲突尤为突出。另外,银行信贷高的行业和客户集中,造成金融资产结构失去平衡,给优势企业产业效益带来影响,削弱了偿贷能力,影响了银行资产质量,加大金融风险隐患。

(2)企业产业结构单一。近些年来,企业上市筹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上市企业总量较少,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资源配置上资本市场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3)政策性银行功能低。虽然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有提出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应全方面推进市场化运转,使市场化运转在政策性银行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概念,即在允许范围内,政策性银行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政策性强,但是因为盈利能力较低的项目没有被引入贷款范围,相反,政策性低,但是盈利能力强的项目反而得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2、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的对策

2.1 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也是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是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按照产业准则,合理安排金融资源结构、规模和顺序,指导金融资源的活动,让有限的资源借助金融市场流入某个产业中,以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金融推进重点区域行业转型与调整,坚持“有所扶持,有所压制,有所控制,有所保护”的原则,将资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资金支持提供有效性、针对性,以此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例如在分析某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时,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资源精深加工、科技成长型、大众创业型、绿色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注重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或者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2 充分利用资源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扶持珠三角地区优势产业,让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以此加快旅游、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发展,培育出龙头企业。同时,营造有助于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机制的环境,统一规范发展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成立代表处或者是办事机构,以此促进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另外,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与长期票据市场,带动信托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达到多种投资融资的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

2.3 加大社会信用机制建设力度。金融社会信用体系取决于融市场交易成本大小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载体企业取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例如珠三角地区可优化金融发展与投融资的宏观环境,并按照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政策,以此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存在的呆坏账问题,加大部分银行呆坏账核销进度,加强当地不良贷款的处理力度。

2.4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首先,加大发展风险投资,发展多元化商业投资,优化风险投资制度。其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同时,结合各个阶段的目标、主体与特点,选择不同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基金和资本市场。最后,政府应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积累社会和民间资金。拓宽创业投资资本总量,以此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业与扶持当地经济迅速发展。

2.5 建立非正规信贷机制。合理聚集、利用民间资本,提升融投资效率,确保金融支持创业转型升级。另外,司法部门应加强恶意逃废债的打击力度,提升民间信用,鼓励支持非正规信贷体系参与到高科技产业、低耗节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相关企业资金融通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的作用,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利用资源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信托业发展,加大社会信用机制建设力度,制定适合的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非正规信贷机制,以此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1483)

作者:邓永平

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论文 篇3: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转型速度,缩短升级时间,争取早日走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明确了解和把握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我国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 升级路径 新常态 挑战

如今,世界发达国家已经纷纷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但他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还在继续,这就是在构建本国综合国力优势的过程,把握先机,确保自身在全球化经济演变进程中始终握有主导权,避免像次贷危机这样的事件所带来的国力损失。我国作为一个正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路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加快转型速度,缩短升级时间,争取早日走完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明确了解和把握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我国国家经济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具体影响。

一、全面认识和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面临的新常态

(一)积极适应国际产业结构变动发展的新常态

到了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与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诸如“大趋势”、“新常态”、“新经济”这些时代发展新词汇、新概念逐渐浮出水面,为世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导向,并借此预测了未来经济结构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进程。在上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Joseph.Nye在他的作品《大趋势》中提出了时代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种种预言,比如“新经济”。Joseph.Nye表示“新经济”能够促使社会生产变革,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模式,能够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变革,致使出现了信息革命。而他所提出的“新常态”也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大衰退环境中得以实现,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全球经济始终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中,而经济流动性则决定了过剩情况,使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猖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与动荡。随着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发达国家也借助新型市场经济开始了新一轮改革,从而顺利避开了经济危机。在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过程中逐渐得到强化。随着国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引导世界经济走向的依然是G7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并在世界能源问题上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新霸权。而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也在通过武力强权在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家攫取利益,在经济方面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以侵害知识产权为由,在稀有资源、化工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而在WTO体系之外,美国所主导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也在试图维护他们自己在世界的独霸地位,甚至以剥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机会和国际合法权利为代价。

(二)积极适应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新环境

我国曾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需要依靠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但当前我国新常态经济结构发展缓慢,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上看,一方面在產业结构变化增速方面发展较缓,工业发展增速并不明显,并且适应性也开始缓慢呈现,到了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才高出第二产业。产业增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与全球相比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呈现相对稳定,它平稳了国内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调和了市场上的劳动力过剩压力。相对而言,第三产业则呈现出了空前的就业容量,以电商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生产服务行业为国民提供了就业创业新模式。此外,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东南地区过度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不能得到显著效果,该地区经济增速趋于稳态。它对稳定全国经济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不断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后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使产业转型升级更快,深化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得以确立,并在很多地区落实,由此,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开始适应社会新常态,新要求。在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坚持各项基本原则,比如,“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主导作用”等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围绕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在这一阶段,政府也取消了大量的前置性审批机制,将主导权完全交由市场,让市场自身来调节经济发展节奏,决定谁去谁留。同时,也强化和细分了市场活动监管机制,将事前准入管理逐渐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而对产业策略功能性和竞争性的进一步强化以后使市场秩序得以维护,市场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得以有序、规范、健康开展。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产业价格政策的宏观调控优化与协调都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具内涵的指导性辅助。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的制约因素和所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存在生产过剩现象

市场经济在发展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产能过剩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造成社会效益低,生产结构的升级缓慢,严重还会使市场陷入循环的恶性竞争状态。在我国,严重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职工下岗、银行不良贷款等现象已经逐渐凸显。比如在我国的高能耗型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就十分严重。在2013年,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就极其严重,整体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进口钢材量虽然也有1408万吨,但是近40%左右都用于大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纵观全局,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工业行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府过度干预和让税让利违规审批等等行为造成了企业决策力的下降。

(二)产业结构缺少合理性,对产能造成影响

我国在发展进程中并不稳定,在追赶发达国家时常会出现生产的不均衡现象,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条件与落后的产能,浪费了现有能源资源,并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中国陷入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也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式的产业经济发展结构有关。在十一五以后,我国确定并淘汰了19个落后产能行业,在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方面日趋合理,但是在淘汰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处置与职工安置问题也让结构调整工作陷入两难,使得社会上其他领域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三)产业集中度过低

在我国,很多重工业组织结构与规模经济效益都处在不合理的状态,比如,钢铁、汽车、船舶、化工等行业造成产业集中度降低。在2011年,钢铁、船舶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为50.1%、46.2%。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并且分散程度大,没有核心生产技术与特色化产品。呈现了较低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准。因此,我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正处于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的尴尬状态,而像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重复建设这样的问题也在不断突出,非公有经济机制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隐性壁垒和体制性缺陷。

(四)缺乏创新能力,致使产业转型升级艰难

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在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上也呈现贫瘠状态,创新投入相当匮乏。截止到201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非常少,强度仅为0.95%,比跨国公司平均水平低出很多,再一方面就是技术对外依赖度过高,同年,申请国际专利合约的数量也比美国高出1/3。研发的创新型成果非常少,造成高端化装备与设备少,对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非常不利,具备80%高档数控机床与集成电路进口率,再次证明了我国创新成果少。再者,我国企业的创新转化效率过低也是问题,产学研结合的严重不足,不到10%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和5%的产业化也让我国与发达国家近50%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去甚远 [1]。

三、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分析

(一)重视产业政策的内涵和目标新取向

产业政策内涵与目标取向的正确处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很多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都能按照产业发展情况与国际形势进行调整,为产业政策设立多种目标。第一,要加强对优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第二,要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第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最后,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发展设施,提供可预见的良性发展环境。还要适应国际化科技发展趋势,并合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追赶。

(二)重视产业政策着力点的新转变

对产业政策着力点的转变策略要基于两点,首先要体现产业政策重心的功能性作用。改善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缓解工业转型升级压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未来发展新路。同时大力倡导技术创新、产业组织优化、节能环保、对外开放以及企业公平竞争。

(三)重视产业政策作用的新领域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将政府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弥补产业政策对市场造成的缺陷,而不是对企业所有行为的过分干预。政府要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而不是替代市场掌控全局。因此,政府还应该积极发展创新管理模式,适当降低前置性审批力度,将微管制放松,并将其作为完善市场制度与机制的基础,使市场协调能力得到强化从而实现产业在市场中良性发展。

(四)重新定位产业政策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新的发展时期,产业政策调整需要提高各部门的重视,需要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与发展趋势对产业政策进行优化,确定下来产业最终发展方向。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至关重要。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弥补政策不足,适应新形势要求,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与时代同进步[2]。

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优化产业总体结构,化解产能过剩

产业结构优化是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现象,同時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所以本文给出三点优化措施:第一,对新增产能进行控制,制定并研究出过剩行业在产能置换上的实施方法。例如,扩建项目,但杜绝非法增建行为;第二,政府及企业相关政策需要强化落实,使产能过剩与企业兼并行为得到控制,将落后的产能淘汰,实施产业化转移。也要多开放眼界,形成跨国合作机制,将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到与海外企业的合作领域中;第三,深化投资管理体制,将审批、核准缩小,明确备案范围,将政府、企业投资活动过度干预降低。进而加快企业资源的产品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

(二)优化产业技术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要与环境治理问题联系起来。过剩产能的淘汰重点在于产能过剩化解与统筹,突出环境治理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合理衔接。争取做到对淘汰落后行业的“有进有出”动态调整,而政府方面也应该助力企业,协助企业强化经济惩罚与激励机制,在恰当时机发挥市场倒逼作用,驱动企业创新力,从而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达到对产业技术结构的最终优化目的。

(三)优化产业区域机构

产业集中度的合理提升也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鉴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产业生态,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了区域结构优化的表现。企业需将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的合力作用,两者是否统一、协调决定了企业是否会发生兼并或者重组。其次,企业也应该做到对兼并重组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完善,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与外资并购审查工作,将开放式的企业兼并重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出来,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前进。

(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各类企业发展

根据企业自身所具备的基础资源与特点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优势发展,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首先,需要结合生产情况制定并研究产业转移的方案,提出更多、更合理的指导意见,使企业在产业转移中朝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其次,加大对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搞好,将转移对接功能优势化平台搭建出来,将市场作为导向,减少内部行政干预,始终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五)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支撑

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一定要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模式,比如完善企业的准入许可管理,并加快其在企业内外部的推广应用,实施集团化管理。另外,也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对企业自身的辅助作用,从内部进行行之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3]。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应该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元化的,这与企业自身的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决策有关,也与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有关。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鼓励各层次企业从内部结构调整开始,结合自身实力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管理机制创新和生产技术创新。并开放眼界,寻求与社会资本及海外资本的多层次合作,为早日完成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野.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职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2] 朱宏任.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14(11):24-31.

[3] 蒲方合.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对外经贸,2014(10):51-52.

作者简介:

陈 芳 (1989.02-),女,安徽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金融。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440)

作者:陈芳

上一篇: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