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论文

2022-04-19

【摘要】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无农不行,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其产业结构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但是产业有低级向高级演化,产业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方向是明显的,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面对很多的困难,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论文 篇1:

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化,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也比较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不能实现良好的统一,但是随着金融结构的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协调。在本文中,介绍了当前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详细的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促进作用,而金融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之后反过来带动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可见,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就需要优化金融结构,深化金融改革,解决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之间协调发展。

一、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1.金融结构转变现状。金融结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结构、融资结构四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同的转变现状:金融机构转变现状,当前,我国存在的金融机构种类比较齐全,而且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但是在金融机构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协调发展的局面,主要表现为银行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非银行业占据的比重逐年的降低;金融市场转变现状,在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中,存在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黄金市场,在转变的过程中,金融原生市场发展健全,但是各个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均衡,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比较缓慢,且占据的份额少于原生市场;金融资产结构转变现状,在我国金融资产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快速的扩大,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总体来看,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而且发展的极其不均衡;融资结构转变现状,我国的融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在融资结构转变的过程中,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不断地增多,间接融资的比例随之不断下降,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均衡性。

2.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的第一产业发展逐渐的合理化,第二产业呈现出了波动性的发展,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平稳,有小幅度的上升,但是从总体上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产业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

1.金融结构转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分为生产贷款及消费贷款,生产贷款通过调节增量资金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消费贷款则通过鼓励人们提前消费来实现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升级;第二,直接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企业在筹集所需资金时,筹集的渠道为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和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资金的流向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机构转变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会对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对金融业的需求增加,由此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在市场上必然会出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就促进了金融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有效的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范围,另外,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的进步,推动了金融结构的转变。

三、优化金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1.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根据当前金融机构转变的现状,可通过三点措施来对金融机构结构进行优化:第一,实行国有银行改革,国有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在结构转变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为了改善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就要实行改革,将产权主体多元化;第二,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的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为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在实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保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措施;第三,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在金融机构结构转变的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比较少,因此要通过多种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2.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在金融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同样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状态,而产业结构在实现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要积极地发展资本市场,实现金融市场中各个市场的均衡发展。在对金融市场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促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票据市场的发展,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实际的实现。

3.优化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结构就是金融工具结构,因此为了实现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就需要对金融工具实行创新,将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壮大。对于现有的金融工具,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科学的完善,并且加大创新的力度,积极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以更好的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

4.优化融资结构。目前,我国融资结构的现状是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为了改变这种不均衡的融资结构,就需要促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做好前三方面的优化工作,实现产业结构科学的升级及调整。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结构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的提出了通过金融结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以便于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洋.浅谈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关系[J].科技经济市场,2010,(08):43-45.

[2]龙玉国,黄平意.金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7):145-147.

[3]鲍金红,陆文哲.中部六省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J].理论月刊,2013,(07):126-130.

作者简介:吴丽娟(1987.4- ),女,安徽安庆人,现读于扬州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作者:吴丽娟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论文 篇2:

浅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

【摘 要】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无农不行,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其产业结构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但是产业有低级向高级演化,产业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方向是明显的,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面对很多的困难,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关键词】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主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都是经济的增长,并且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发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不断的提升,并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产业间结构的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农业劳动人口数量的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劳动人口数量的上升。其二是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其基本趋势是通常一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起点,然后转向更加复杂的资本密集型工业。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一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一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的经验,第三部分分析现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第四部分浅析一下解决的方法。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含义,一是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即在产业中普遍应用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产业高集约化,即产业组织合理化,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应;三是产业高加工度化,即加工深度高。其内容主要包括;產值结构高级化;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高级化。

在经济的发展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会上升,人口从农业逐渐流向了工业,从农业和工业逐渐流向服务业。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告诉我们,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物上的开支会逐渐下降。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不会无限制的增长,因此国民产值中农业产值的比重就会下降。

第二,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导致工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旺盛,更多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导致工业部门的产值上升。

第三,随着经济的增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提高,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运用使得农业部门劳动力大量的剩余,剩余的劳动力可以自由的从事其他生产。

第四,信息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使生产要素的投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专门以知识、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劳动者越来越多。并且随着信息化的深人发展,信息产业不仅成为主导产业,而且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使其不断优化升级,由于信息产业容纳的就业量很大,所以也有自然的发展趋势。

第五,技术创新使得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由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大大提高了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效率,节省了资源,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并且从客观上也要求有专门的人才去从事技术的研究,这样使得很多劳动力从农业和工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技术的创新。由于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巨大作用,国家的政策也向此倾斜,导致第三产业的繁盛,其产值逐步高过第二和第一产业。

二、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路径的经验

当今的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的道路上先走了一步,其产业结构变迁基本上都经历了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比重有所上升而后趋于下降、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路径和组织路径中存在很多共同点。

技术路径都是由低效率资源结构转向高效率资源结构,低效率技术结构转向高效率技术结构,低质量需求结构转向高质量需求结构。组织路径中的共性:都是以垄断竞争为核心,以公平化分配和跨国经营为动力。从各国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来看,也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方式;第二,政府在培育微观主体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方式和程度。从他们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第一,经济实力的增强、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结蒂来源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其中核心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就是总供给结构的改善,其中资源潜力、技术条件、市场容量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让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垄断竞争和跨国经营,让它们利用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以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各国可以根据具体国情,使用不同的方法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推动它们参与市场竞争和跨国经营。

三、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面临的困难

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比较晚,第一产业的比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较大,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道路势在必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产业升级问题也很显著,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先天的国际分工劣势。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遵循着比较优势的原则,其分工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事简单的加工生产劳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而这种分工直接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困难,其结果只会增加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并且由于不断的强化过程,最终可能导致产业比例的畸形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研发能力弱。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 的升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次的科技革命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方向。而科技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要求能够承担失败的损失。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研发能力差,没有能力打开生产链中的高端环节,进而导致无法发挥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作用,使得产业升级难度增加。

第三,发达国家对于知识,技术的垄断保护。发达国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 益,对于知识和技术的保护非常的严格,并且利用垄断优势不断的控制着世界资源的配置和价格,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使得本已很少的资本更加的稀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法分享知识的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产业升级的时间,并且浪费了产业升级的机会。

第四,发展中国家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能力比较低。李斯特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指出一国政府在工业化进程初期应该保护对于本国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幼稚工业,赋值民族产业。日本,德国,美国,法国产业政策的实施也已经证明一国政府对于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管理能力不足,并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种管理更加的难以把握。这为本已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的升级增加了难度。

第五,发展中国家人才的短缺和人才的大量流失并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 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不足,直接导致了人才的短缺,并且由于发达国家良好的科研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大量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升级的步伐。

四、我国产业升级的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外溢效应也开始显现。发展中国家正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产业结构提升和改造。总结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科技研發的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强化民族产业。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可以证明,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发展水平,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它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可以说,技术创新乃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源动力。因此,要提高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要大力推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由于发达国家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封锁,发展中国家想要拥有新的比较优势就必须自力更生,发展和创建具有本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通过产品的差异,发挥垄断竞争的优势,从一个环节出发,逐步向产业链的中高端靠拢。

第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政策。我国国有企业的力量雄厚,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如何发挥国有企业的能力,对于推动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很大的作用。发挥其优势应强调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前期的垄断有利于创新的起步,使其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模仿“燕式模式”,形成以大企业牵头,其他企业一次跟随,到发展的后期再开始自由的发展。

第三,推动地区产业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配合发展的结合措施,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整体升级。外部的激烈竞争需要整体的配合,需要能够打破城乡界限、行业界限、部门界限和职能界限,增加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渗透,促使生产力要素在地区间的优化组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城乡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对今后产业的发展,产业经济格局的演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发挥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模式,共同推进产业结构的改革。产业结构的改革需要技术,而技术来源于人才的创造。产业结构升级的其中一个表现便是资源的更有效率的运用,除了科技发展引起的资源效率提高之外,企业管理人员的组织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缺乏高端人才也正是我国现在的基本情况,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制定人才培养和保护机制,尊重人们的创造劳动,深化原有产业的改革,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有序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德怀特·H·波金斯,斯蒂芬·拉德勒,唐纳德·R·斯诺的格拉斯.发展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怀录,斯丽娟,陈行.基于产业升级理论的兰州东城区产业发展思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3]吴进红,王丽萍.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5(3)

[4]胡明,我国产业发展动态.问题及发展取向[J].社会经济发展,2001(7)

[5]赵秀丽,王晓峰.大企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J],经济研究,2003(4)

[6]周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以世界鞋业转移为例[J].中外企业,2008(4)

[7]刘彦.美国产业技术政策的转变与启示[J].创新科技,2008(5)

作者:沈飞飞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论文 篇3: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

摘 要: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灰色关联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与关联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产业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特征和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和模式的重要因素(Syrquin,1998)。因此,产业结构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就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以及相互关系。从各国经济发展实践看,产业结构及其演变决定就业结构及其变动,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力,其投入与配置必然与产业结构相联系,不同的产业构成所形成的特定组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不同的劳动力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当产业发生变化时,就业重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这种转换并不是消极适应,而且由于劳动异质性的存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而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妥善处理就业问题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

早在17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发现:收入的差距促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从而集中于收入高的部门。20世纪50年代,科林·克拉克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了配第的观察,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由低度化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转换。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刘易斯从二元经济的角度指出,就业就是劳动力获得报酬的使用,是一个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的过程。由于受到工业部门较高工资率的吸引和工业资本积累的增长,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向工业部门转移,直至所有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工业部门吸收。这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业部门的收人接近,二元经济结构现象逐步消失。

这些理论都暗含三个假设:(1)健全的市场体制,即价格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2)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各产业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3)各产业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完全适应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不存在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劳动力可以在产业间自由流动。这些假设条件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有较大的出入,因而,对于认识目前形势下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关系的借鉴意义不大。

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定性分析。张建武(2005)、蒲艳萍(2005)在总结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特点。相应的就业结构也表现为:劳动力也逐步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也分析指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能动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和高级化的实现。倘若一个社会低素质的劳动者所占比重较大,则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度也将相应增加,速度也会减慢。二是定量分析。梁向东(2005)根据1978~2002年中国各产业所占GDP份额及其就业人数,选用结构偏离系数和结构变化的协同系数两指标,分析说明:第一产业就业严重过剩,即存在较多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就业不足,还没有发挥其所应有的吸纳就业的潜力;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有待开发。这一就业结构又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相符一第一产业下降过快,第二产业上升过快,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

从上述可以看出,定性研究并未跳出早期西方学者的研究框架,因而这一研究必然带有本身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定量分析方法又是以静态分析法分别讨论了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而没有把产业结构和就业问题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而是片面的。

鉴于以上分析的弊端,本文采取了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即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一种动态发展态势的量化描述和比较方法,其基本的任务是基于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的几何接近程度,以分析和确定因子间的影响程度或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这里将产业结构看成一个灰色系统,以就业结构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关联度来描述因素之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等。与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关、回归等)相比,它可以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依系统的离乱时序寻找出反映系统演变的规律,而且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工作量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系统分析方法。

二、模型的建立

(一)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从《中国统计年鉴2004》可以得到1985—2003年各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各年的全社会就业人数以及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将CDP数据用GDP平减指数换成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CDP,各年的就业人数和各产业的就业人数直接采用年鉴的统计数据。

文章采用的变量有:产业结构系数(X0)、总就业人数(x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x4),其中产业结构系数=(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模型

1.建立数据列

在对所研究问题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设因变量数据构成参考序列,各自变量数据构成比较序列,分别表示为:

此外,初值化的目的还可使各个数据列所对应的曲线有一个公共交点,以便于各因素的比较和分析。对数据列的初值化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

三、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扩大第三产业就业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首要因素

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由于我国长期推行产业倾斜发展战略,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边缘化。同第二产业相

比,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已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我们已认识到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有待开发,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成本过高,加大劳动者在产业间的转移成本,致使第一、二产业中相当数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转移,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会降低我国的结构效益和质量,迟缓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

(二)第二产业就业状况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影响

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看,我们就可以知道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升级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可以意识到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仍是目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可以继续保持我国的价格竞争优势,增强第二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第二产业仍有上升的空间,能够继续吸纳劳动力,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和释放出剩余劳动力资源去支持其他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挑战。

(三)第一产业就业状况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农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产业结构升级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产业结构逆转。我国长期推行以农哺工战略,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未稳固,工业反哺农业未及时,农业陷入了长期发展不足的境地。这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农产晶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政策资金不到位,造成我国农业发展的资金不足,第一产业长期处于欠发展的境地,产业效益低下,产业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不高。正由于第一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一产业存在较多的隐性失业人员无法实现产业转移,这也造成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长期低下,产业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这些都日益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隐患。

(四)全社会就业状况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甚微

这一实证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有较大的不同。大量的文献都说明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状况有着较大的联系,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目前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性与复杂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我国经济发展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地投入资本要素,实行“资本推动型”发展,由此可见劳动力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也就是说“人”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二,也说明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就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还有一定的距离。产业结构的升级方向具有导向型作用,与之相应的就业结构调整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因为人力资源的调整和储备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如何培育和积累有效人力资源和调整就业结构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周建安

上一篇:网上银行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绿色企业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