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当今社会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之外,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还要对企业经营数据收集和分析,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内控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篇1: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摘 要 财务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其可能遭到的财务风险并以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风险,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本文讨论财务风险的分类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国有企业今后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

一、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一)財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等。投资风险是国有企业向项目或者公司投入一定数量资金后,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超出企业最开始预计,对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此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筹资风险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财务风险性。资金回收风险是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经营性资金在回收过程中由于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企业可能会因为收益分配不符合某些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而给企业今后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以上述对财务风险的分类标准展开,包括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的管理等。在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可以遵循风险管理基本工作程序:先对风险进行识别,然后依据已有标准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来评估该风险,再次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财务风险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研究的主要财务风险即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各类风险管理方法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就这些风险整体管理过程而言,方法主要包括: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构建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努力实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文化中构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等。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投资风险管理现状。一些企业参与的大型投资项目不多,所以这块内容操作经验并不足。即使在参与的部分项目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在项目前期调查阶段,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估计风险,事前对风险估计不足。或者相关投资活动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在产品投入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产品得不到市场大范围认可,导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虽然一些国有企业对投资风险管理较为可取的一个内容是,企业设置一个投资管理岗位,由专人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公司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并要求定期向经理汇报工作成果以及对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报告,但仍然没有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筹资风险管理现状。一些国有企业筹资渠道比较狭窄,目前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两种主要途径,但就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来看,一些国有企业从银行获取的主要是流动性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相关的资金,获得长期信贷资金在负债中所占比重非常小,民间借贷资金发挥重要作用,导致获取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只是杯水车薪,这也就使企业融资源于权益资金有限,而且长期债务资金支持也很少,加大筹资风险,对其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资金回收风险管理现状。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曾经由客户对产品进行预付款才生产的现象越来越少,现在较频繁的是企业把产品先生产出来,等到客户要购买时,直接去仓库提货或者是根据客户要求对产品某些部件进行简单更换,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随后客户对产品价格付款,但是这个环节付款比例往往不大,一般是产品全价50%,剩下50%货款由客户在后期给付。企业就存在资金回收风险,例如,某些国有企业每年应收账款平均额接近千万元,坏账率约6%—10%。企业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但是就其运作效果来说并不是特别良好。虽然这些财务指标体系建立是为了捕捉和监视国有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建立相应的财务信息网络,使国有企业管理者获得的财务信息是数量较多、质量高且运用性强的,确保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能非常及时预见和反映风险存在,但由于企业配备在该岗位的人员对岗位职责认识不够,该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很多时候形同虚设。

(四)收益分配风险管理现状。一些国有企业向股东分配收益比较少,即使是分配收益,员工和股东单个从中获取的利润比例非常低,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额,但从员工对于企业分配收益行为的抱怨可以感受到,一些企业过度保留留存收益,逐步引起股东和员工局部不满,造成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冲突。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投资评估风险管理对策

1、依据法律要求,防范投资决策风险。根据我国《公司法》要求,对企业投资决策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与有效约束,在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在简化投资审批环节的同时,加强投资评估环节对项目的全面评估工作。在明确投资评估和决策主体权限基础上,应当把评估环节和决策环节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使得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责任约束。

2、建立和完善投资评估体系和制度。有效的投资评估机制是控制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和企业整体投资风险的基础和保障,如果一开始国有企业投资评估阶段就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对于企业和项目后期的发展情况将造成很严重打击。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在已有评估指标和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尽可能囊括每项投资活动的所有方面。

3、推进内部治理机构完善。培育其对规范化管理意识,从而提升国有企业在投资评估阶段的风险降低能力。这就意味着要促进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利,在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中引入和明确监事会职能,加强其对经营者在投资项目评估和决策阶段监控,以制度设立和完善制约和规范投资者跟经营者行为。

(二)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对策

1、提高决策民主性。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强化在各决策环节强化控制机制,减少和消灭在投资决策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缺陷,不断提高投资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和决策结果效益性。

2、用指标控制不利因素影响程度。在国有企业运营的每个产品项目或者是投资项目过程中,应该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将项目正常运作所需要的各项资源配置齐备,保障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应对和处理,减少项目运作过程中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资金链某个环节脱节的可能性,企业要利用一些常见财务指标進行控制,以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不利风险和影响,例如,经营杠杆系数和投资收益率方差,以及投资成本等,因为很大程度上企业的竞争力大小的基础在于对成本控制水平上,国有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运营成本对项目整体成本影响是有限的,更为关键的成本因素是投资成本,可以说,投资成本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大小。

(三)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1、努力提升企业所筹集到的资金利用效率。如果做到这一点,就是确保了对筹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根本性工作。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或者相关措施执行不当,可能致使企业出现长期亏损情况,即使企业的现金管理工作非常有效,这也会带给企业不能按时支付所欠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的巨大压力,而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偿还欠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来源还是企业的收益。

2、对企业负债金额要合理规划。不能过度负债,要着眼于将企业资本结构不断优化。众所周知,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通过对这些资金进行利用增加收益,降低企业税收压力2GwaWxXlPtIY7Nt+Waj0NA==,但是不能忽略的另一方面是,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筹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有可能会造成很大损失。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努力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从理论上讲,要向确定适度负债经营的“度”可以求助于最佳资本结构理论,即那种能够一方面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另一方面又能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最大限度调动利息相关者积极性的资本结构,这个过程中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在实际选择这个“度”时,要适应国有企业具体情况。

3、要合理确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之间的比例。在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对于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例的确定原则是,该比例应与企业资金占用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性资产应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来承担,而购置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应该大部分由流动负债承担,小部分来源于长期负债,这才是比较符合国有企业的合理搭配,即比较稳健的负债策略。要努力做到和持续保持这种负债结构是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的重要措施。

4、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生产产品特点来确定企业流动资产规模,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理想的现金月,还要提高公司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和存货等有形资产的质量,保持资产流动性高于警戒水平。

(四)筹资决策风险管理对策

1、选择最优资本结构。要减少或者是避免融资决策风险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只是就筹资决策本身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选择对企业而言最优资本结构。在筹资总额即融资规模不变情况下,资金结构不同,企业带来的可能融资风险程度也不同。所以要明确使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最低,而自由资金收益率最高的资金结构,这才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也是融资风险最小的资本结构。当然,需要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注意的是,这个环节的最低、最高和最优都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企业筹资过程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及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确定最优资金结构时,需要将这些因素都综合考虑到,比如,经营者个人风险偏好、市场利率等等。

2、增加筹资渠道,筹资前做好预算和策划。可以尝试着利用风险投资基金,扩大银行贷款比例或者是在创业板上寻求上市等等筹资渠道。另外,需要管理者引起注意的是,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期望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如果企业对筹资风险的认识不足,没有做好筹资风险的阶段性控制的话或者在筹资前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和发展策划,企业将会承担无法想想的筹资决策失误的损失。所以在对筹资进行决策的同时,需要管理者强调突出所筹集的资金利用效率,同时防范好经营风险,做到从根本上降低筹资风险,并为国有企业带来效益。

四、结束语

要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是重中之重,进而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有助于做到三个“强化”,首先是强化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从而保障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其次是强化国有企业良好的融资信誉度,因为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环节企业现金流量波动强度;再次强化国有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子云,司徒永富.企业风险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2.

[2]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2.

[3]王新.浅议收益分配风险[J].商场现代化,2005.

[4]邵燕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2.

[5]韩振芳、刘源.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

[6]武海景.浅析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防范[J].财会通讯,2011.

(作者单位:武汉华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汉阳分公司)

作者:张委兰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篇2:

国有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的内控风险及管控

摘 要:当今社会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之外,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还要对企业经营数据收集和分析,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经济不断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内控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本文探究了国有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内控管理的要点和原则,分析当前财务工作中的内控风险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控策略,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开展内控风险管控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日常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国有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将该机制切实落实到位,保障内控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一、企业内控及财务内控的概述

企业内控指的是企业为了促使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企业内控对财务信息有嚴格的要求,能够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并且能够有效管控员工以及工作流程。在企业内部实行有效的内控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财务内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制定的大部分内控制度都会关联到财务,比如物资管控、人力资源管控等。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ee6166e1be3c2dd40bed26cf5651a5fa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规范审批流程,而且要负责收支标准,需要将所有经济业务如实记录下来,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的具体内容,在企业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二、国有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1.能够更好地控制资金,保障资金安全

企业内控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控制某个项目的财务环节,而且要对整个财务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通过内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问题,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从而有效保障资金安全,提高企业资金控制水平,进而使得企业资金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在进行资金分配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或计划执行,避免盲目投资行为的出现。

2.能够促使企业决策更加规范,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经常会存在会计信息不够准确的问题,这给后期企业的管理决策造成了严重影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但是,国有企业在开展内控管理后,加强了对财务工作的管控力度,促使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调整,并且逐渐规范化。因此,加强内控管理能够确保财务信息更加准确,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此外,还可以保证企业财务工作更加合法合规,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企业日常财务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财务行为,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要立即指出并改正,为企业正常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力度,使得日常财务工作更加合法合规,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为企业的正常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能够增强对日常财务工作的监督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建立了健全的内控管理体制。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国有企业加大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控,并及时发现日常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国有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当遇到风险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整顿。在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后,能够对日常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大幅度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

4.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

国有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财务部门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部分,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内部更加团结,而且还能按时完成财务总结,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省财务管理成本,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要点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1.管控要点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时,应当明确内控制度的要点。第一,财产控制。在内控管理过程中要如实登记企业资产,做好资产方面的资料管理,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制度,并且要加大监管力度,为企业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二,分工制度。国有企业应当做好财务管理的分工工作,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防止违法乱纪情况的出现。第三,人员控制。国有企业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应当加强企业内部人员控制,将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加强对日常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从而有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进而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2.需要遵循的原则

国有企业要想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应当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内控管理制度,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对等性原则。企业在执行相关财务制度时,应当保持公平公正,财务内控人员要坚持遵守对等性原则。二是实用性原则。企业进行内控管理时,要想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要坚持遵循实用性原则,建立合理的内控制度,并且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使得内控制度更加灵活。三是发展性原则。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不断优化企业的内控制度,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四是一致性原则。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为了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使得日常财务工作更加严谨。

四、国有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的内控风险问题

1.内控意识不强,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

国有企业的内控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内部控制具有长期性特征,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上出现错误,片面地认为不需要在内部控制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意识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内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只是流于形式,难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财务内控组织架构不够灵活

国有企业的内控层级架构不够灵活,具体体现在管理层次方面。组织架构大多为直线型,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在管理决策方面过于集中,使得整体效率不高。在内控管理过程中,没有根据市场变化需求进行调整,其沟通起来难度较大,给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这种内控层级架构如果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信息传达效率,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造成企业风险无法得到及时控制。

3.信息控制系统安全性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有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内控管理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如果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企业过于注重信息部门的职能,使得信息部门参与到内控体系的决策中,对相关控制体系的运行产生影响,在账户处理等环节都要经过该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本来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却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配合才能处理完成,不仅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而且弱化了财务部门的职责和作用。此外,信息系统在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威胁到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使得相关数据信息存在被泄露的可能,给企业财务工作帶来了很大风险。针对以上问题,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多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4.内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足

从当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情况来看,一些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财务预算工作上不够全面,制定的财务预算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预算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导致财务预算形式化严重。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内控管理制度,不断整合财务预算内容,保障财务运算落实到位。此外,国有企业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够规范,难以将内控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失去了管理意义。

5.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和评估机制

国有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评估机制时,需要严格遵循系统性等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机制的构建。但是,就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并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得资金控制不够合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不佳。实际上,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财务部门都是最为重要的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资金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管控企业资金,并且审计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国有企业在开展经济业务时,并没有提前警示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财务部门也没有参与到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难以精准地了解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五、国有企业加强财务内控风险管控的思考

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逐渐增多,财务工作越来越复杂,相应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难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很多国有企业加强了内控建设,通过管理和控制日常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对整个企业进行科学管控。完善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财务内控制度,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而且还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保障国有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1.转变内控管理观念,增强内控意识

新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要想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转变内控管理观念,增强全员的内控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减少运营管理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变化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改进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其次,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内控意识,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财务部门在制定相关的规划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利益。再次,企业要充分分析时代发展要求和市场走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优势和作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内控管理,认识到内控管理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体现出效果。最后,企业要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促使员工增强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

2.优化国有企业的层级架构

国有企业要想优化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在现有的直线型结构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事业部模式。也就是说,企业通过采用事业部模式,可以划分企业的业务类型,比如划分企业客户、产品等,然后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特征指定专门人员管理和负责。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业务管理仍然可以使用直线型方式,将管理重点放在发展战略上。同时,还能够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事业部模式有一定不足,因为事业部门都设有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分配部门的权限,还要分配其在不同业务流程上的权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内控制度的保障,才能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否则的话,就会威胁到企业的财务安全。所以,必须要结合直线型和事业部模式的特点进行内控管理工作,在组织结构上要明确国有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科学合理地划分工作。

3.完善信息系统,强化内部控制

信息系统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加快数据信息的整合,而且还能及时统计信息,保障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财务信息传送是否及时和准确,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调整的是否合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信息系统的完善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信息系统越完善,越有利于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飞快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国有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使得信息化覆盖了企业所有控制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而且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促使企业更好地控制管理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部分企业都积极利用网络提高自身价值,通过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根据分析结果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因为这一过程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才能实现,所以国有企业要增强各个部门的合作意识,同时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信息安全,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完善信息系统变更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内部控制目标、系统开发控制以及系统变更相关控制。一是内部控制目标。完善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让内控制度更好的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因此,应当把内控制度与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并且注重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系统程序,或者开发系统,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于系统的变更,国有企业需要设置专门人员负责,同时要用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使得数据内容、变更流程和数据传输得更加安全,防止出现数据信息泄露的现象。二是系统开发控制。在开发信息系统时,相关负责人员要做好系统开发的监控工作,开发部门根据要求设计出相应的开发蓝图之后,需要交由专业人员来评估系统开发资源和时间,开发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更新开发状态,保障开发进度。等到信息系统开发完成之后,相关负责人要与专业人员共同交付,在使用之前要做好培训工作,确保操作人员更好地应用系统。三是系统变更相关控制。企业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同时要符合相关风险控制。

4.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

要想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需要构建科学化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的经营计划流程,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要强化计划中心建设,合理优化各项资源的调度和使用,加强对产品销售、库存管理等模式的管理,最大地发挥协同效益。此外,要优化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监督和评价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制度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处理,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独立性、透明性原则。只有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可靠性。在内部审计中可以使用轮岗制,确保内部审计制度的透明性,避免贪污受贿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要扩大监督范围,监督每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并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使得财务工作更加安全。

5.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评估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构建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并且要切实落实到风险管理工作中,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同时,企业可以聘请专业外部机构评估现有制度,及时发现制度中的问题,并积极优化,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控风险评估机制,引导企业相关部门参与进来,保障该机制的有效实施。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概率,促使企业平衡稳定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如果风险得不到合理控制,就会给国有企业带来损失,阻碍国有企业的正常hEIWtI6kGfLUVKZpB4+7RdwvGHDRh6NV0TUMk4wp+zQ=发展,还会给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要正确认识日常财务工作中的内控风险,并采取有效策略加强风险管控,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秀平.公司财务内控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财经界,2021(20):118-119.

[2]于菲.内控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1(07):142-143.

[3]马昭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2):150-151.

[4]张芳芬.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富生活,2021(12):111-112.

[5]吴晓泉.新时期背景下企業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财务风险规避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6):13-14.

[6]段晋芬.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4):123-124.

[7]王靖超.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制造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4):199-200.

作者:刘琼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篇3: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原因和预防措施

摘 要:当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资金结构、盲目投资、内控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不细,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缺乏内控考核严惩机制,等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 风险 预防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盈利分配风险,具体来说,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据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在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2.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晕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现代社会企业问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分析国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国有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国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国有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4.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任何系统的运行。会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国有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在更大程度上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辨识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

(2)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通常,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能力的大小,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主要有:①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②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③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④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

(3)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2.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1)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2)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3)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

(4)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地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3.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责编:若 佳)

作者:闫 红

上一篇: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物资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信贷资金财务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