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2022-12-08

第一篇: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发展不断向外膨胀,侵吞周围的郊区、农田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危机使人们在享受到来自经济发展,获得物质快感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恶化。近年来人们保护地球的呼 声越来越高,希望生活环境改善,期盼绿色回归的愿望愈来愈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环境”等词汇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交流的话题。在当今以生态和谐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湿地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淡水湿地被当作濒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结地。在保护湿地、利用湿地这样一个大的世界背景下,如何将湿地的生态,生产功能与湿地的景观功能相融合,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然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有30%的自然湿地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借鉴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果与经验,结合我国湿地管理与发展的情况,以溱湖湿地公园为例,探索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我国今后建设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本课题的研究对保护湿地、促进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湿地研究现状

在大自然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湿地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按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其本来面貌,强化其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如今,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始意识到对水的珍惜和对水体的保护利用所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已经上升到一个对环境的协调、生态的平衡、生存环境维护的高度。在环境科学方面和景观规划方面,人工湿地的研究逐渐深入,也得到了应用与尝试。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环境科学应用方面

人工湿地最早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很久以前,许多国家就有将污水排入天然湿地中的做法,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70年代。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美国、加拿大在 20 世纪中叶以后,相继展开人工湿地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关机理和一些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志着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污水处理技术进入环境科学技术领域。

2.1.2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美国景观师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带状公园体系的规划时,对查尔斯河流域进行了景观规划和改造,恢复了自由弯曲的河流体系,并按自然规律重新构造了滩地和湿地,成为早期对人工湿地景观利用的典范。随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人工湿地的作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湿地植被和土壤可以净化污水,从而探索将水域空间的治理、地下水蓄积等同城市公园结合起来的方法。例如,1998年美国圣保罗市对安姆斯湖的改造;2000 年英国伦敦向公众开放的湿地中心,被誉为“展示在未来的世纪里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个理想模式”,是现今欧洲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环境科学应用方面

中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发展较晚,但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1987 年,天津市环保所建成中国第一个占地 6hm2,处理规模为1400m3/d 的芦苇湿地工程;国家环保局华南环保所1990 年在深圳建立了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 12.6hm2,处理规模为 3100m3/d。实践表明,处理效果良好。目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废水的研究,已涉及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多个单元的组合、湿地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控等等各个方面。孙华军以“巢湖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例,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控制污染物输入量,解污染源问题,维护湖泊水质,促使富营养湖泊向草型湖泊转化的湖滨带湿地建设的工程可行性操作方法。人工湿地的营建有许多成功案例,深圳“洪湖公园”中兴建了一处“人工湿地”这是中国首次在城市绿地中应用“人工湿地”的尝试。之后,中国在成都兴建了“活水公园”,它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工艺的以水为主体的环境科学公园,并有许多学者对人工湿地做了理论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2.2.2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中国在深圳“洪湖公园”中兴建了一处人工湿地,目的在于解决枯水期公园补水需要,这是中国首次在城市绿地中应用人工湿地。之后,中国在成都兴建“活水公园”,它是展示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工艺的以水为主体的环境科学公园。俞孔坚、李迪华、孟亚凡于 2001 年以北京中关村生命高科技园区规划为例,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高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应用。随后,吴维芳以深圳“海上田园”为例,从生态、文化、经济方面分析了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白晓平通过对汾河工程建设的研究,指出了城市中湿地的重要性。陆邵明、张慧姝以马鞍山采石河景观资源的开发与景观规划为例,指出要注重为城市创建一种全新的自然水岸空间,注重保育生态景观廊道,挖掘与发扬本土文化。潮洛蒙,韩炳越、李正平、张朗等应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也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研究、规划。

3、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及景观营造

植物配置是指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合理的植物配置既要与环境和生态相适应,也应能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观赏功能,加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积极推进科学种植,对于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湿地的功能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3.1 生态学角度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时,无论是人为改造还是营造一个全新的植物景观,都应从整个群落出发,不能单纯地从某个物种考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在引入非本地品种时也应慎重,以便营造一个既优美而又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植物景观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还要考虑与周边景色的相容性,应以不损害原生境生态和景观为前提。城市湿地公 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应以现有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将三者联系起来,比如西溪湿地历史上有大片芦苇荡和梅林,以及众多人文历史胜迹,由于时过境迁,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不可能全面恢复,否则必然与现有景色格格不入或造成既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需遵循适地造景的原则,在合适的区域适度恢复历史上的植物景观和人文历史胜迹。采用自然生态恢复的方式来营造湿地植物景观需要经历生物演替的过程,而这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即使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能够适当缩短营建时间,但达到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仍需要时间的雕琢。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最终效果应在生态植物群落稳定以后,但是在演替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变化的植物景观。 3.2 人性化角度

湿地公园并非城市湿地与公园的叠加,城市湿地公园的营造原则与其说与城市公园营造原则相近,不如说更接近于风景区营造原则,对原生境的保护利用更重于对原有生境的改造重建。风景区规划程序为:首先发现、挖掘风景,选定景 点、然后设计路径以吸引并引导游客方便、安全地接近或到达合适的地点、角度欣赏。设计建造路径时不仅要选择对原有生境破坏较少的方式和线路来进行,还要考虑到游客沿途可以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光。对一些比较经典的植物景观采取相应措施对游人进行引导,同时注意开辟透景线,并在路边适当种植一些趣味性植物,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接受科普教育。 3.3 美学角度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突出植物的群体美,强调远观,要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突出湿地的特色。尤其对于河港纵深景观的营造,不能只关注局部,而要首先从整体上来把握,突出整体美。在适当位置留出水面,不栽植水生或湿生植物。一般而言,水塘的浮水植物至少留出1/3以上的水面面积。此外,还应考虑水面与植物的分界线的形状,优美的曲线和阳光照耀下的水面往往能使看到的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应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与协调,充分利用远山、水面、树木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避免过多的主体,有时只需一种或几种植物,便可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展现宜人的景色。

4、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展望

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整体水平,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4.1 湿地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植物多样的动态变化

在过去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我国湿地植物资源的分布、类型和特征,建立适合我国湿地特点的湿地植物资源数据库,对经济价值较大的湿地植物进行分布图的绘制。通过这些基础工作为更深化的研究提供基本数据。监测我国大型湿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以多年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预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4.2 高新科技在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应用

在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中,3S技术与湿地研究的结合不够紧密,加强3S技术在湿地植物多样性中的综合运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4.3 加强湿地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目前对湿地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多,仅是红树植物和一些濒危物种。湿地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这些建群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5、研究区域概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域是江苏省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保护区面积 3.9万亩,其中核心区1.2万亩,缓冲区2.7万亩。溱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溱湖湿地生态集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的所有特征于一体,湿地内池塘沟洼纵横交错,洲滩塘垛自成方圆,是全国少见的淡水湿地。溱湖湿地森林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优越,生物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以多半栖息在湿地环境的鸟类最为引人注目,成为保护区的另一道生物景观。在公园内还建有珍禽园,占地七千多平方米,里面生活着约二十多种,四百多只的珍禽。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麋鹿,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白枕鹤、白鹇等等。溱湖地处暧温带地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条件优越,为溱湖区域的植物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总体来看,该公园尚处于修复期,区域内人工栽植多种植物,通过生物工程等措施,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呈逐步增多趋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上述背景,笔者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述学.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2] 李晶,于泽源,耿美云.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5,(24):21-25. [3] 陈永华,吴晓芙,郝君,柳俊.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31):59-63 [4] 程志,郭亮华,王东清,张玉峰.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02):34-36. [5] 严承高,张明祥. 中国湿地植被及其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2005,(03):79-81. [6] 王小芹,申小芹,韩梅红,章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和配置之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8:19-22. [7] 朱纯,潘永华,冯毅敏,梁玉钻. 澳门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2009,(03):106-109 [8] 赵越,金荷仙,林靖. 杭州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0(12): 220-222 [9] 王禄路.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96-98 [10] 范旭,葛琳,高侃. 谈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J].林业勘查设计.2012(04):132-134 [11] 盖静,尚文平,郭汉全. 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通报.2007(11):25-28 [12] 宋广莹.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13] 郭春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及实例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 [14] 曹福荣. 溱湖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15] 俞青青.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大学.2006 [16] 何雨珂.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3 [17] 余知行. 武汉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18] 李林梅.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 [19] 骆林川.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0] 安树青主编. 湿地生态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第二篇:湖滨公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研究

作者:张守国;许飞进;刘建平

引言

星子县北倚世界文化名山——庐山,南濒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里有“庐山之美在山南”的秀峰,鬼斧神工的观音桥,道教圣地的太乙村,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等八大景区,八十多个景点,四百多处景观沿庐山南麓连成一片.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僧人道徒曾来此寻幽探胜,或吟咏盘恒. 星子还是著名浪漫诗人和理想主义者陶渊明的故里.秀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这座千年古邑成为江南名城中的一朵奇葩。

1工程概况

根据《星子县旧城改造(湖滨大道——冰玉南路)详细规划》要求,整个湖滨公园是由冰玉涧路、理想大道及紫阳路等围合起来的区域,其中主景观是五柳广场,它位于星子县城中心黄金地段,东接冰玉南路,西连理想大道,北系紫阳路,南临鄱阳湖.用地呈带状,总面积约3.4hm2.五柳广场的建成将构成星子县政治、文化、观光旅游的休闲中心,属星子县城重大建设工程项目。

2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构思与理念

历史是现实的凝固,现实是流动的历史[1].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创造良好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景观具有地域文化背景,让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地域文化特有的风采.通过对当地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全面分析和深刻理解后,笔者认为,五柳广场不仅流淌和承载着星子县千余年来的文化历史,而且还要展示星子县未来的旅游观光文化名城的雄风。因此,五柳广场的环境景观设计构思中应表达如下的理念:

2.1充分体现延续设计思想

星子县号称“中国石材之乡”,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政府在考虑经济转型的基础上规划了旅游业的发展大思路,而本次湖滨公园的建设正是其中一个部分.湖滨公园的实施不仅可以带动和提高县城的知名度,而且也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资源.同时也能激发市民的自豪感,陶冶人们的情操.笔者充分理解前期详细规划和旅游规划意图,并使其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与强化.2.2 充分体现地区性文化特征

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地区性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文化生长于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它是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有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和意图的体现,着眼于地区特色,创造城市文化,是对城市文化高层次的追求,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压倒一切的趋同性的压力,城市个性的觉醒[2].场所塑造最重要的任务是提炼文化的精髓,使场所具备独一无二的气质与氛围.星子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来名人辈出.这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设计者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通过对这些浑厚的历史积淀的升华与提炼,设计者认为塑造五柳广场最能体现诗人故里的特

征,从而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文化旅游特色场景。

场所精神归纳:

诗人陶渊明之故里——星子.

名山—庐山;名湖—鄱阳湖.

名人--王羲之、李白、苏轼、周敦颐、朱熹、康有为、周恩来等驻足于这画山秀水之间,寄情山水,乐而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

名城—千年古邑.桃花城—对《桃花源记》的解读,菊花乡—“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诗境.

星子的外滩—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设计回归.

2.3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个思想既不存在人对自然的征服,也不存在自然对人的主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态度,且从根本上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3] .在本设计中,笔者追求人文思想在自然中的激活,追求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最终达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

五柳广场属湖滨公园主景观范畴,浩淼鄱阳湖,古堤遗址,冰玉涧均在其中.基于对上述场所精神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公园规划设计为 “一心、两层、八景”的空间脉络架构.

“一心”:指位于本公园的核心广场——五柳广场.五柳广场构成本设计方案的主景,成为统领全园的灵魂.“两层”:指防洪大堤(菊堤)堤上与堤下两个层面.

“八景”:指湖滨公园八个主要景观节点.即起景--理想大道, 过渡--荷田?栈桥, 高潮--五柳广场、桃花溪、菊堤、阳光沙滩?古堤遗韵, 余景--彩虹天地, 结景冰玉涧.

3景观设计的文化表达

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规划设汁,与旅游组织安排,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汁,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为游人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历史的的新奇、生理与心理的满足。[4]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认为将以上层面的内容,通过文化整合并结合景观设计结合可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3.1理想大道

理想大道的绿化为一板二带式结构,即人行道绿化带、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隔离带.人行道绿化带选用常绿树种香樟、隔离带地形作坡向处理,树种选用碧桃、石楠、红花酢浆草、丽盆草,整个植物搭配乔、灌、草层次分明,线条自由流畅.营造出一条富有特色和时代感的大道,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无声无息的叙述着诗人的故事.快速的车道,灼灼其华的碧桃,优美的线条,将游人带入一个理想的世界。

3.2荷田?栈桥

利用原有的排涝站改建成一个面积约为2714m2的荷花观赏区,使其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池边驳岸采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景观特色:曲与直、规则的几何线条式石驳岸与自由流畅的生态式驳岸在这里形成了愉悦的对话.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洁白的卵石、纯洁的荷花、优美的亲水亲荷栈桥与城中的爱莲池交相辉映,再现“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风韵。

3.3五柳广场

3.3.1五柳广场的空间环境

五柳广场位于整个公园的中心位置,由理想大道、荷田?栈桥、桃花溪、菊堤围合而成.平面呈斜式梯形,设计以陶渊明人物雕塑为主.根据地势特征,主体广场设计为下沉式.广场北面与理想大道相接,由景观石球、汉白玉雕塑小品(刻录陶渊明著名的《桃花源记》)构成广场的主入口,通过对地形的高差处理,并通过地面铺装石材的变化与高大树木共同形成网络空间.广场中心设有陶渊明人物雕塑一座,其周边种有五棵大柳树,并与《五柳先生传》汉白玉雕塑小品共同形成一个圆形.广场南面设有两组现代旱喷泉,通过石刻的方式在其四周精选布置了陶渊明著名的七首诗:《桃花源记》、《归去来辞》、《饮酒诗五》、《饮酒诗七》、《归园田居一》、《归园田居三》、《五柳先生传》。

3.3.2五柳广场的精神特质

星子这块钟灵毓秀的地方,是诗的国度,是理想的圣地,是诗人陶渊明的故里.陶渊明自称为五柳先生,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理想园林的创始人,他的园林思想早已跨越时空影响到江南文人园林及北京的皇家园林,如扬州的容膝园、北京颐和园中乾隆亲题的“庭柯”等分别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及《停云并序》其四中的“翩翩飞鸟,息我庭柯”.同样现代园林也能见到这位诗人当年勾画出的理想园林. 全国营造“桃花源”景点也不下十几处,可见一篇《桃花源记》对后人的影响.“展示生态美,创造文化园林城市,追求理想家园”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流,这也正是伟大诗人千余年前所描绘的美景.五柳广场用现代园林的造园手法,充分展示诗人故里的新形象,并让市民和游人在这里充分接受浓浓诗意的熏陶.而诗和园林也正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百姓向往的理想境界.网络化的空间、下沉式广场、南边的菊堤在这里共同构成一个“采菊、社戏、网络时代”的艺术境界。

3.3.3五柳广场的环境绿化

广场绿化遵循生态原理.乔、灌、花、草等植物与铺装有机结合,形成林下网络空间景

观效果.广场种植的植物主要有:雪松、白玉兰、广玉兰、银杏、金桂、竹子以及柳树、时令花卉等,设计者在这里创造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

3.4桃花溪

在广场的东边,种植一片碧桃,集全国最优良的品种于此,引冰玉涧水流于其中,形成桃花溪,再现诗人描绘“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象。

3.5菊堤

从景观的角度看堤防时,堤防有如下几个特点:具有河流与堤内地为界的“边界”之意;因为堤防高度和堤内地面高度的关系,堤防的顶端成为展望的场所;堤防是连续的长大型结构,给人以长大、舒适、自然和单调等印象;堤防的连续坡面为景观上的重点所在,坡面的造型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极大[5].因此,设计将最近修建的防洪大堤改造为菊堤,并把原闸口处的房子建成红色小木屋,与绿绿的菊堤形成鲜明的色差对比.红木屋与菊堤是整个湖滨公园的制高点,游人在这里可以了望浩淼的鄱阳湖和俯瞰全园的景观.通过灯光、铺装、小品等形式展示星子外滩的都市景观,并领悟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

3.6阳光沙滩?古堤遗韵

据史载,湖中的古堤为南宋朱熹所建,名叫紫阳堤.“堤长十五丈,内浚二澳,可容千艘”[6].该处是一饱含历史情感的空间,在这里可以观日落、思古人、赏美景、看江水.感叹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心潮如江水般澎湃.目前,该堤已于1984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保护性地开发把古堤遗韵与阳光沙滩形成一个整体,遗韵与现代时尚在这里交织,别有一番风味。

3.7彩虹天地

该景点主要是让儿童在玩耍中能学到相关知识.因此设计时用彩虹地面追求动态景观,模拟植物生长动态过程,设计从含苞待放到花开绽放的系列荷花硬质景观图案,展示花季年华的青春活力。

3.8冰玉涧

据《星子县志》载:“城东部有溪逶迤穿越城区,入鄱阳湖,溪名冰玉涧.宋刘凝之曾隐居其旁,苏轼曾赞刘‘冰清玉洁’,溪故以此得名.”设计运用这一典故,在冰玉涧路中间修复这一历史古迹,用垂柳、迎春等植物以及生态驳岸、小桥流水、读书台雕塑小品,创造出一条既具有历史古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大道。

4 种植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主体是自然生态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多样性”的原理[7],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

平衡,就必须充实园林的多样性.因此在植物配置上要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明快通透的氛围,反映时代特色,搭配时掌握常绿、落叶树种的合理配比,乔灌花、乔灌草的合理布置,注重季相的变化,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环境景观.这样不仅兼具意境及生活情趣,而且充分考虑到星子县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以现有的湿地松植物群落为大背景,根据具体的现状和功能分区的要求,通过补充和完善,逐步改造现有单一的植物群落,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取其合适的气候来配合环境造景,形成植物生态的多样性和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

5 结语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体表现,现代化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的契机,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应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理性地对待科学技术,使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7].因此,笔者在充分了解星子县城地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湖滨公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再现了诗人故里的风采,设计不仅体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当地城市的文化与精神特征,充分展示绿色生态的效果,创造出符合现代美学和场所精神特征的优美旅游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2.

[2] 郑孝燮.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八则[J].城市规划,1994,(6):11-14.

[3] 沙 润.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渊源[J].人文地理,1997,12(3):25-27.

[4] 刘滨谊.人造生态景观与旅游策划规划设计:安徽南艳湖图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前言.

[5] 孙逸增译.滨水景观设计[M].日本土木学会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2002.74.

[6] 姜南星.星子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7-454.

[7] 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4):71-74.

第一作者简介:张守国 ( 1978.2~),男 ,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第三篇:水上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调查报告

水上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调查报告 本次我们对水上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实地调研,对临时展览——低碳花园、主次入口,园路(主路、次路),重要节点的植物群落,水岸等植物景观进行了调查。其中着重对低碳花园进行了调研学习。

一.水上公园简介

水上公园原称“青龙潭”,作为风景游览区,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初。由于这里“芦苇茂盛、水禽栖息、自然天成、野趣横生”,水上公园于1951年7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因其以水见长,且日臻完美,又被誉为北方的小西子。天津市十大景观之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与天津电视塔相照应,紧邻天津动物园,面积194.94公顷,1950年建成,次年开放。是天津最大的公园,因其有东、西、南三大湖与11个岛屿组成,所以取名水上公园。景色风光如画、美丽动人。园中设有游乐场、餐馆、“眺园亭”、“盆景园”、“碧波庄”、“神户园”等。—摘自百度百科。

对于天津人来说,水上公园是一个在晚上散步的好去处。尤其是在夏天,绿荫环绕,水淹飘渺,无疑是一个避暑胜地。除了大面积的湖面外,水上公园通过几次改造,也设计了很多新颖独特的植物景观。

二.水上公园植物景观概述

1.主次入口

在水上公园的主次入口处都种植了高大的乔灌木,如一进入主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在开敞的空间上布置的三个大型的盆栽类景观,每个盆栽都是由一个高大的乔木为主要景观并配以一些低矮的球状灌木以及颜色鲜艳的花卉。这样的布置很好的削弱了开敞空间带来的茫然感,对人们的路线有引导性。而在北面的次入口则是在入口的道路两边依次种植了海棠等乔木,有比较强的秩序感和引导性。

2.园内道路

在09年左右天津市对水上公园进行了重新的改造,现在在靠近水上公园东路、北路、西路三侧的外围绿化带已经完成了苗木移接,虽然由于树木时间尚短还未能成荫,但是也初见规模。水上公园东路、西路两侧绿化带现在使用的是灌木、宿根花卉、草坪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北路的绿化带则以大规格油松、海棠等为主,从北门进入之后会给人一种进入森林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由于树木过小

还不明显,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一小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森林”。另外,靠近公园北侧2000平方米的大型温室也已初步建成,依靠先进的温室设施,公园的园林花卉专家培育出更多更美的花卉,使得水上公园的花卉种类更加丰富、颜色更加美丽鲜艳。

3.水岸景观

水上公园本就是以湖水面积大著称,其中水岸景观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首先是水上植物,水上公园有很多的水上浮游类植物,比如在位于规划区西侧面积最大的水面浅水区上就大面积栽种西湖红莲和各色芙蓉。在夏天达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再配以沿水岸密植的芦苇林、大片的香蒲、水葱等和落羽杉、海棠、紫叶李等乔灌木,成为有背景和前景的园林。从水生植物、亲水性植物到耐湿性植物、旱生植物,构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环境,并吸引候鸟至此嬉戏。而在今年三月,随着春暖花开,在现有莲花的基础上政府又将玛珊姑娘、霞妃等万余株名贵品种睡莲、观赏莲被移植到水生植物园,为园内植物景观再添新品。再加上南方浅色的园林建筑衬托,高低错落,与浮水的睡莲恰成对比。

除了植物以外鱼也是水景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水上公园以观赏红鲤鱼为主,自然弯曲的水域里游着悠闲的红鲤鱼给前来观赏的游人带来了更多的情趣和活力。沿溪而建的亭、廊、桥、平台等提供了良好的观鱼点,而且这些构筑物及其倒影与水、植物结合后若即若离、或隐或现、忽暗忽明、迂回曲折、高低错落、虚实相应、互相呼应,丰富了观鱼的景观效果。

除了以上两种水上景观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石头。水以石为面,无石则水无态。石的造型和纹理皆具观赏效果。在水上公园的水岸边沿路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断面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须极尽自然,以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统一于周围景色之中。

奇石,游鱼和水生植物交相辉映形成了水上公园美丽丰富的水岸景观。

三.水上公园临展—低碳花园

水上公园今年六月份开始举办了一个为期四十三天的临时展览—低碳花园。低碳是近些年来一直倡导的一个新概念。低碳生活、低碳经济都是最近一直很热门的话题和研究方向。而低碳花园则是全国首例,就在上周我也慕名去欣赏了这七个低碳花园。

其实政府很早就为举办这个临时展览做了相关的准备。在5月21号启动了征集废饮料瓶子的活动参与的游人可将空饮料瓶投入收集筐中来换取花种,一个瓶子换取一包种子,每人最多换取2包。此外,在5月28日,还征集“我们身

边的低碳花园”设计方案。人们可以设计自己身边的花园,只要是有地毯的创意就可以。本次低碳花园展览共有七个小花园,我一次参观做作了记录和研究。

1. 低碳足迹

这个花园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人的行为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只要存在就会留下“碳足迹”,就会对自然界形成影响。这个公园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阐述了人们和自然关系的变化—从和谐共处到征服和破坏最终回归到对自然的尊重。

这园子主要运用了美女樱、金鸡菊、蓝羊茅以及四季海棠等等花卉来代表自然,用红色的铁皮做成的鸟代表动物来模拟我们的生活环境。用我们玩的弹珠来组成我们的足迹。在农耕时代区块有花、石和飞鸟,寓意自然丰富美丽。在工业时代区块有的只是一片单调的绿色代表自然的零落,并且在自然中还插了好多矿泉水瓶子代表了人类产生的垃圾和对自然的污染。在后工业时代区块污染已经被清理,鸟儿也飞回来了,但是自然却回不到最初的那么美丽富饶了。

2. 生态家屋

家是社会活动最普遍的单位,也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这个花园的设计理念就是在于让大家了解低碳营建和绿色家园之间的密切联系,希望大家能将低碳概念融入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使地球这个大家庭更加健康环保。

它主要营造了五彩树屋、温馨家园和乐活教场三个生活场景,他们分别对应了居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生活场所—卧室、起居室和庭院。生动活泼的为大家介绍生活家园如何与生态相联系。设计师们用黑色铁片建材成人形代表着家庭中的不同成员,用生活中常见的粗麻绳为合成一个椭圆形的两边开口的篮子象征蛋,也就是最自然最原始的生命孕育场所,也代表了我们的卧室。用天然的石材垒成茶几,用麻绳变成小板凳代表了我们的起居室。用竹子为何空间象征庭院,在庭院中可以看到大人陪着孩子游玩。用非洲凤仙、芝颖大麦草等花卉象征自然。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家庭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景象。

3.集彩盒子

简单的材料,充满寓意的废弃物,形象的表达,环保的能源是组成本花园的景观语言要素。“集”—废弃的油料桶围合成的池中种植水生陆生植物,放养小鱼,并利用太阳能动力进行水循环给养各种能量汇集其中;“彩”是用环保涂料喷涂的彩色油漆桶,上面描绘了摇曳嘻嘻得得彩色蝴蝶,桶里面放置了色彩丰富的低碳植物,这里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缩影,是一个动感绚丽的色彩天地;“盒”—每个种植池就相当于一个盒子,。每一个盒子里都充满了能量,这些能量不断循环、生长、带来新的希望。

而园子中还有几个花坛,;立面种满了天竺葵、鼠尾草、美女樱等色彩鲜艳的花卉是这个世界更加的绚丽多彩。

4.客厅风景

花园用低碳生活语言体现潮流生活方式。它的建筑主体使用废弃的集装箱做成,打破了起居室和庭院的界限,将悠闲的家居生活延伸到了整个花园的自然景观之中。田园与居室的交错间散漫着清新怡然的情趣。

虽然起居室的两面墙被拆掉了,但是着重设计了其第五立面—屋顶平面,在

屋顶上种满了绿色植物,不仅将屋顶进行了美化,还可以吸收阳光,隔离热量。屋外用木板和白色石子铺成的地面时尚自然,金鸡菊做成的花坛可以在地面上铺成的铁轨上滑动,这样就可以随时受到阳光充足的照射,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当然这些花坛也可以根据家里住人的喜好进行移动,演绎动态的风景。

5.绿色智慧

本花园的设计重点就是强调对被淘汰的电子产品的利用。电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电子产品的淘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何有效地利用被淘汰的废旧的电子产品成为了节约能源的一大课题。

在设计中设计师将废旧的DVD光盘串联起来做成了一个景观城装饰墙;把废旧的电脑主机机箱做花盆,并将许多花盆组合起来形成大的景观花坛;用电脑的音箱做成带有数字的小的装饰物放在草地中,并将电缆外壳做成低矮的护栏。这整个花园就是用一台台的电脑组装而成,是一个会计算的花园。

6.俭电宣言

电能,从其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的联系着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度”是人们日常对电能消耗的计算单位,人对电能的消耗更需要有度。

电缆轴是电能传输中的一个小零件,它记载了电流的往来并度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占有的膨胀。直径2.8米的木质电缆轴是花园的主体构筑物,并通过直径0.56米到2.2米的质地不同的电缆轴的组合布置,结合常春藤、宿根无人菊、矮牵牛等植物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层次。丝兰植物设计成仿生节能灯景观小品,强调了我们应该注意对能源的节约并表达了能源命运和环境品质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一真理。

7.雨水花园

花园以倡导低碳的景观元素与精细化园林配植相结合概念作为设计主线,通过浓缩后的景观元素展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向公众宣传雨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价值。公园在满足展示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强调公众的可参与性,花园的主题景观为一组完整的以雨水的“收集—利用—再回收”为模式的浓缩水循环系统景观模仿与水自上而下渗透“城市绿化”和“道路铺装”后最终被一条有序的收水系统收集经过沉淀和自净后达到再次用于城市绿化灌溉的功能作用。废旧的雨伞,水缸以及高透水率的碎石、树皮等使“贴近生活”和“展现自然”二者有机的融合在雨水收集的低碳花园景观效果中。

这七个花园的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设计师想要竭力表现出低碳这一概念,比如它的每个植物名称名牌都是用废弃的光盘做的,低碳花园的标志都是用麻绳做的等等。通过参观确实会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但是低碳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概念,通过这七个小小的花园是不可能解释清楚的。在这次的临展设计中,对于低碳的解释难免有些过于表面和片面。比如对于能源循环利用这一保持低碳的重要环节的叙述就过于简单和表面化,而对于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重点问题并未进行叙述。但是毕竟这是国内第一次做相关的尝试,有些不足也是难免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

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到多节约、不浪费,一定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四.结语

通过本次对水上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实地调研使得我对水上公园的了解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也让我对天津这个城市适宜种植的植物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关于低碳公园的参观更是令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明白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也对现代设计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专业技能也是一种提高。

第四篇: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在森林公园,通过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域景观设计元素营造各种不同的体验空间或氛围,使人们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感受。

一、视觉设计

景物首先通过视觉感观进入到主体的体验世界,那么,符合视觉上的审美规律便是资源体验特性的首要组成。自然景物以它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形成特有的形象美,勾起想象,形成联想体验的基本要素。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通过方方面面的元素来吸引人。文化景观有时是有形的载体,有时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气氛等。在体验设计中,进行文化景观设计,主要是特化、强化、异质化,让享受者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氛围中享受文化的熏陶。

2、环境景观

对于旅游地而言,环境景观是旅游审美体验的主体,包括地貌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天文景观等。在设计中,作为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挖掘、提炼、提高、命名、解译、展示任务。在这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熟知游客心理、民族文化,做到雅俗共赏。尤其把环境(物质的)与文化道德伦理(精神的)结合起来,使游客在享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能享受教育体验与娱乐体验。

3、视线走廊

要使游客保持一个美好的感觉,有些地方需要贯通,有些地方需要遮蔽,但总体是形断神不断。具体为在传统设计中的线路组织,要让游客在游览、体验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犹如音乐史诗般,有序、起迭、渐变、高潮、尾韵等完整的符合心理审美要求的景廊系列。

二、听觉设计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平和舒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使人感受到寂静的存在;“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人感到情绪激昂。

声景元素,包括自然界所具有的声音和人工之音。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瀑布之声、流水的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之音如:人工处理的假山之中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

1、反噪音

景区最大的声音,除了自然界的声音外,就是游客的声音,二者都有可能成为噪音。如自然界单调持续的高分贝的流水声、高峰日游客集中区的喧哗声,都将成为噪音。

2、表演性的声音

在公众或特殊场所,可以设计一些鸟鸣声,以增加景观中的活动及生命因子。在组织表演性活动中,常犯的错误就是高分贝的噪音,而很少使用自然或仿自然的声音,来缓解人工造景的压力。

三、嗅觉设计

嗅觉设计要以清爽、清香、清甜为目的。在以往的传统设计中,尤其是景观规划中,都强调的是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嗅觉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在体验设计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

山林旷野中树木花草的枝叶、花,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花香,给人一种嗅觉美的享受。在森林世界里,除空气清新外,树木、花草清香扑鼻,诱使人去体验。使人通过嗅觉,得到美的享受,如香椿、丁香、香蒲、含笑、香果树等。在风景林体验设计中,更新造林时,仿照自然植物群落结构来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植物景观规划在注音季相搭配时,考虑具香味树种,采用自然式种植,便于同周围环境相协调,丰富景观。

清香型植物如茉莉、合欢等,甜香型植物如桂花、海桐等,浓香型植物如白兰花、木荷等,淡香型植物如玉兰、月季等,幽香型植物如薰衣草、玉簪等。

四、触觉设计

1、脚、手、全身心的触觉

最典型的触觉设计是按摩石在园路设计中的应用。浅水或以水为主的游憩活动就是一种全身心的触觉体验设计。

2、触摸兴奋

触摸或抚摸是人类心理追求中永不消退、持之以恒的追求,它有缓解压力、享受亲密、安抚镇静之神奇。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一些硬质景观的外表质地非常重要。这种触摸感觉会因人而异,甚至有性别差异。

3、特色触摸

真正在设计中采用体验设计,产生触摸兴奋或者设计特色触摸的例子也不少,但在森林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亲近动植物,开放让游人亲近的设计就是一种不自觉的特色触摸设计。

五、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以动为中心,把园设“活”,所以从设计的角度,要设计表演性活动和参与性活动。能使景点、景观活化的有:自然因子,如流水、降雨、风雪;生物因子,如动物活动、人类活动。动是生命存在的体现,是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和生命之征的重要因子。因此,在关于活动设计中,设计者要置身景内,充分发掘生命的活力因子,并将其展现出来。如野炊、野营、烧烤、草坪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等休闲运动类的活动,使游客通过亲身参与体味山林野趣。

第五篇:郑州市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调研报告

班级:建筑学班

姓名:

学号:

人民公园景观规划调研大纲

1.

引言

2.

区位分析及自然地理条件

3.

功能分析

4.

空间布局分析

5.

道路规划分析

6.

绿化设计分析

7.

小品设施分析

8.

景观及道路规划设计评价

1.

引言

城市公园,是供城市公众使用的园林,为“供公众游览

、观

赏、休

、开展户外科普

、文体及健身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

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在工作之余,去公园散步、娱乐、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公园因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受到普遍重视,如何营造宜人景观,发挥其应有功能,成为设计者追求的永恒主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公园应该都不陌生。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同学聚会、逢年过节、畅游古迹等等都离不开公园的陪伴,总之公园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休闲放松之地。但是,我们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身处公园,玩耍嬉戏,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游园者的角度来看待它,并不会做过于深入的设计规划方面的探讨。如今有计划地走进郑州市人民公园,从多方面了解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如何得到规划和利用,颇有心得。

2.

区位分析

郑州市人民公园坐落于郑州

市中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

功路,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

。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8

月1日正式开放。公园面积30.14

公顷,其中水面积3.37公顷,绿

化面积25.41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

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是繁华城市的一个安静之地。周围的主要干道有金水路、二七路等等。因为公园位于二七塔附近,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所以交通流量也很大,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气候

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旅游活动不受季节限制。春秋季节,冷暖适中,可着毛衣、风衣;夏季炎热多雨,注意携带雨具。冬季寒冷而干燥,要穿羽绒衣或大衣。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31C,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3.

功能分析

在人民公园的规划工作中,分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人的游憩和娱乐要求,合理、有序的组织游人在公园内开展各项游乐活动。同时,根据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状况、水体、原有植物、已存在并要保留的建筑物或历史古迹、文物情况,尽可能的“因地、因时、因物”而“制宜”,结合各功能分区本身的特殊要求,以及各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区规划。根据公园规划中所要开展活动项目的服务对象,即游人的不同年龄特征,儿童、老人、年轻人等各自游园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游人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游园活动规律来进行规划。必须指出,分区规划绝不是机械的区划,尤其大型综合性公园中,地形多样复杂。所以,分区规划不能绝对化,应因地制宜,有分有合,全面考虑。

人民公园功能区域分安静休闲区(西部、南部、东部)、娱乐活动区(北部)和办公管理区(东北角)。其中安静休闲区包括专类园区(牡丹园、竹园、樱花园、盆景园),综合园区(玉棠园、怡情园、欧风园)及纪念园区(胡公祠、彭公祠);动区包括东西两个游乐场、莲花池广场、游船区。

1.观赏内容

游人在城市公园中观赏山水风景,奇花异草,浏览名胜古迹,欣赏建筑雕刻、鱼虫鸟兽以及盆景假山等内容。

2.文化娱乐

露天广场(供演讲、老年人唱戏、晨练晚练等)、读书区(卖书摊、阅读区)等。

3.儿童活动

公园的游人中儿童占很大比例,一些公园的统计数字表明,儿童约占1/3左右。所以在人民公园中,除了刺激的成人游乐区之外,还设有一个大面积的儿童游乐区。

4.老人活动

老年人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中国老人的比例不断增加,大多数退休老人身体健康、精力仍然充沛,在公园中规划老年人活动区是十分必要的。人民公园中心的莲花池广场是个唱戏下棋的好去处,经常能看到人群济济地围成几圈在看戏,或者个把老人拿着大毛笔在地上蘸水写大字引来众人围观。在手语岛沿岸也有亲水水岸,供休息垂钓、沿河散步、锻炼身体。

5.体育活动

不同季节,开展溜冰、游泳、旱冰活动,还设有室外乒乓球区、羽毛球区、太极拳场等。

6.公园管理办公、花圃、苗圃、盆景、荫棚、仓库、车库、变电站、水泵房等。

另外,综合性公园应配备以下活动配套设施,如餐厅、小卖部、公用电话、园椅、园灯、公共厕所、垃圾箱等。

这些公园内的设置内容之间互有交叉、穿插,令游人步移景异,并且能在近距离范围内找到既能找到活动区、游乐场,还能很快寻得一处幽静之所,颐养身心。这就要求动静之区必须就近连通,并且互不干扰。这也是设计的难点。

在园区道路设计上,结合公园的出入口、地形设置园区主要干路,务必保证通过这些主要道路能够顺利抵达各个小园区,另外一些曲径通幽的小路也是赏园必须具备的,会大大增加游园的趣味性,然而如果过度曲折道路,会使游园者劳累不堪且易迷路,所以园中小路设计之时重点是要把握这个度。

4.

空间布局分析

此公园的而设计布局优点为:1.与城市相互切入的绿地。为创建一个都市中浓厚的绿化空间,曲径通幽的步道结构使城市中匆忙的人群随时可以多渠道地离开嘈杂的城市街道,融入到一个非常舒适的绿色空间;2.绿色空间的展开。设计以绿化植物构成的空间作为整个空间的主特征。人们通过两侧均为乔木和草坪限定的步道空间,展开一个静谧浓绿的空间,而后汇入到一个相对开敞、以色彩鲜艳的花卉、灌木、草地、和湖构成的明丽的绿色空间。其中湖的空间形态更使其远离城市的喧哗,形成一个浪漫的“西湖”。3.提供的活动空间。人民公园作为一独特的城市绿地,突出“以人为本”的主题,在这里提供给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空间:(1)购物后的集散;(2)公交站点有良好绿色背景的候车环境;(3)休息、沉思或放松;(4)欣赏绿化和城市景观;(5)节假日的聚会社交;(6)锻炼、健身;(7)青少年儿童活动游戏;(8)城市特色文化活动。4.植被设计。设计着重以植被来表现自然,表现植被的丰富性和主角地位。

人民公园是一座开放式文化生态公园。它虽设有西、南、东三个门景,但四面敞开,完全开放。

叠山理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常用的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人民公园中各种水系都是是引横穿郑州市的东风渠水系,其中最大湖叫亲年湖。青年湖位于公园的假山后面,约两亩大属于人工湖。湖上有小岛、水榭、亭、桥等,人工堆成的假山由湖边起伏伸入湖中,两米多高的假山顶端从湖中伸出水面,与对面园亭相望,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使整个岛成为了园中圣地,园林木葱郁、泉水淙淙、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岩石耸立、亭台层叠。既有厚重的历史特色,又是闹市中的休闲胜地。人民公园贯通公园的有环园路干道、环湖路步道和园林小径。

成熟的人民公园成为展示城市园林文化的窗口,成为郑州市最具特色与风采的城市文化内容。

人民公园设计强调各景区的内在特色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呼应关系,景点以景观秩序与文化情结的创作题材构成,各景区布局注重现代景观理论的综合应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规模向游人展示一个全新的历史文化休憩公园。在体现都市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景观情节的视觉空间与展示空间。

人民公园在景观布局上强调轴线与空间的特色,通过轴线转折的方式,把主景区的景点巧妙地贯穿于景观序列之中。空间的序列构成更把不同题材的内容融于各大景区之中。

1.轴线

通过南门—胡公祠—怡情园—莲花池广场—游乐园的南北轴线以及东门—莲花池广场—欧风园—彭公祠—西门的东西轴线主视觉轴得到贯穿统一。在这样的轴线中,视觉轴成为公园的主要轴线内容。在视觉的转折中,把公园最具震撼力的景观展示出来,并且强化了公园的主题内容,以更为简洁的手法,更有创作力的景观品质,把主要景观区推向高潮。

2.空间

人民公园的各大景区空间,强调亲情化的景观内容,把情感空间作为空间的主要组成内容,在突出以文化为底蕴的景区特色中,赋予各序列空间不同的情感与文化主题。这些极富亲情化的情感空间,给游人以强烈的交流感受及零距离的空间感受。

人民公园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保持水面与树木现状的同时,运用景观序列组景构成手法,在景区构成上,体现秩序景观的序列布局,在分区上体现不同主题思想的对比与统一。把景观与人、都市文化、环境本身联结起来,强调动感空间与情感空间的相互融合。在景观的序列布局中把“人”作为景观创作的核心,在主题思想的展示中,更强调观者在景观构成上的地位,其景观构成元素也围绕着这样的参与主题来完成。

3

.

节点分析

1)此桥的名字,我不得而知,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我们的一位同伴在这个桥上滑倒了,这是我对他多留意了一下。看起来这座桥很美,而且考虑到了车行需要,但是就是坡度太大了,且防滑设施也不到位。还有这座桥前面是湖,有很多人在此拍照,桥放在这里有点小了,护栏也不够高。

2)灯饰

中国传统的的中国结作为骨架,并配以鲜艳的红色,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看上去很亲切。其实这种造型的灯饰我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上次去郑州大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路边有中国结,原来不知道是干嘛的,以为只是装饰,现在看来应该是灯饰。

3)幽径

所谓曲径通幽,正是此处的写照,小路弯弯曲曲,竹影婆娑,使人忍不住想要置身其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4.

人的活动

广场上

广场给人们提供一个场地,一个可以进行大型活动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跳舞、交流享受着安闲的时光。

树荫下

一棵大树,撑起一片绿荫的同时,也是一个空间的形成。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老人们、小孩们、青年们各得其所,坐着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

游乐园中

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此了吧,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让每一位小朋友流连忘返,一次一次的缠着大人们来此玩耍休息。同时泛舟湖中,吹着习习凉风感受夏日的宁静,也是很值得做的。

5.

道路规划分析

1、入口部分

个人认为人民公园以东面正大门为最主要入口,其他西、南两个入口也比较重要,还有一个专用通道口。东大门作为人民公园的主要入口,有一个大型的入口广场,有很多人在门口拍照留念。从东大门进去迎面就是门前广场,广场上的大型人造假山石景观是主要的观景点,假山旁还有水域。大门美观、气派大方,是仿古建筑,据说耗资很多,不过个人觉得也不过如此,大门、广场、假山形成了公园主要入口空间。

2、游园路线分析

公园采用分散式道路,所以人流也较分散,从而避免了人流拥堵现象。公园内的大道主要是以铺地为主,采用一米屋到两米五的通道,为行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照顾到了残疾人群,给大多人带来了方便,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了安全通道。而小道则是以曲折的石子路,石砖为材质铺设,小路的铺设可以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的视觉享受。此园路铺装以红色砖构成大的框架,以绿色砖为小单元重复穿插于其中,并配以黄色,使园路不仅实用而且美观。人民公园的儿童乐园大都位于整个公园的西、北两侧。它是来这里儿童的必去之处。

通过南门—胡公祠—怡情园—莲花池广场—游乐园的南北轴线以及东门—莲花池广场—欧风园—彭公祠—西门的东西轴线主视觉轴得到贯穿统一。在这样的轴线中,视觉轴成为公园的主要轴线内容。在视觉的转折中,把公园最具震撼力的景观展示出来,并且强化了公园的主题内容,以更为简洁的手法,更有创作力的景观品质,把主要景观区推向高潮。在各个景观节点上多运用环形流线组织交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公园的主要交通为步行,环形交通可以增添路线的趣味性,景观节点可以散落其中,曲线的道路设计多与地形结合,同时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触。另一方面可以便于疏散人流,城市公园的人流量较大这样做可以为游人提供选择,提高了公园的质量,也给行人带来很多方便。

6.绿化设计分析

植物的搭配种植施工员设计的一向重头戏。人民公园的植物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主要的道路旁边植法桐,造成大面积的阴影,给人们提供休息之所。在南大门出有一颗160年的国槐撑起一片阴凉。此外还有各种果树和草本植物。但是更多的我却叫不出名字,但是看着还是比较舒心的。就是有点颜色单调,绿色太多没有其他较鲜艳颜色。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在景观上就为游客的游玩或者休息起到了一种暗示,指引的象征性作用,一些景观小品也给游客带去了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每年的花灯会也会再这里举办,场面热闹非凡

。近年来,郑州市人民公园在引进国内外的一些优良花木的同时,还引种驯化了白刺花、黄荆等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这些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具有管理成本低、易于成活等多种优点,将其用于园林绿化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该公园的黄荆,其树干丛生,枝叶青翠,生长繁茂,与周围绿色草坪以及点缀的奇石相映成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7.

小品设施分析

郑州市人民公园作为市中心展示城市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在节日假期期间经常举办欢庆活动以及花卉展览会,在体现都市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景观小品的视觉空间与展示空间。展示象征文化景观历史与憧憬的小品模型这已成为人民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

8.

景观及道路规划设计评价

人民公园设计强调各景区的内在特色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呼应关系,景点以景观秩序与文化情结的创作题材构成,各景区布局注重现代景观理论的综合应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规模向游人展示一个全新的历史文化休憩公园。在体现都市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景观情节的视觉空间与展示空间。在景观布局上强调轴线与空间的特色,通过轴线转折的方式,把主景区的景点巧妙地贯穿于景观序列之中。空间的序列构成更把不同题材的内容融于各大景区之中。个人觉得在布局和设计手法方面有几点不足:1.应该考虑到分期发展。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的宗旨是:灵活性和发展性。因此合理考虑公园分期发展,而不是一次性定死。2.

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特色风格。3.精心设计一些建筑小品,为市民、游人提供赏心悦目的各种功能,也将会成为人民公园的一种“符号”。

上一篇:挂职锻炼工作总结参考下一篇:关于责任的演讲稿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