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法的生物学论文

2022-04-20

一、“假说—演绎”法的由来与特点“假说—演绎”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重要的科学方法,教材明确给出其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推理演绎,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记忆法的生物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忆法的生物学论文 篇1:

生物学习中的有效记忆法精选

去年我校请关牧林来为同学们讲了快速记忆,讲座结束后,很多学生冲到讲台上交钱报名,看到那么多学生对提高有效记忆力的渴望,作为一名老师,我真的很感动,因为我看到大部分学生是追求上进,希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从而提高成绩的。

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关牧林记忆法学生们并没有机会跟进学习,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有效记忆问题,我想了很久,也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发现,其实,有效的记忆力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等候我们去寻找,这好像是学生们喜欢的网络游戏,需要过关斩将的去寻宝,这里,我总结出一条生物学习的寻宝之路,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我的这条寻宝路能给同学们一个启发,给同学们指明一条路,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去寻找自己身上潜藏的生物学习的记忆之门。

高中生物知识,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学生常常苦于记忆,这里我特总结以下几种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日常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化繁为简,提高记忆速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高考试题的分析,应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必需先理解,再记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才能达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切忌死记硬背!

二、联系实际记忆法

生物学和实践联系很紧密,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践,高考题中常出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题。如:2012年高考题的选择题的第三题: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脱水产生的生理现象;第四题: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第五题:根据曲线分析某岛上一种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十题:肺的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方式之一。由此可见学习中有意识的联系实际记忆可达一箭双雕的效果。

有许多知识的学习可联系实际。如记忆人体的解剖结构时,可以以自己为标本记忆;记忆细胞渗透吸水失水时,联系青菜放在清水时膨胀,放在盐水中变软的实例记忆;记忆细胞的衰老特征时,可联系老年人出现的衰老现象来记忆;记忆癌细胞的特点可根据癌症患者的特点……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三、五官并用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记忆的实质是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在我们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有的人是视觉记忆型,他通过视觉在自己的大脑中留下痕迹;有的人是听觉记忆型;有的人属于语言表象形,习惯于边看边说,同时还不忘用手比划着。所以靠多种感官感知比单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更多更深。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种感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提醒同学们在记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口读、耳听、手动、脑记,其中最重要的是脑记,切莫心不在焉,走形式。如:在记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眼看口读的同时,可用手做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的动作,或绘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草图。

四、口决记忆或谐音记忆法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使相关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例一: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和遗传方式的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女病父子若不病,

正常遺传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男病母女若无病,

正常遗传非伴性。

例二:微量元素——铁(Fe)驴(Cl)猛(Mn)碰(B)新(Zn)牧(Mo)童(Cu)。

例三: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记忆歌诀

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 水和维生进大肠。

例四:显微镜的操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五、阅读式记忆

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就会忘掉,如果认真细致的复习又没有充足的时间,而且很多知识只需要简单复习就可回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阅读式复习,象看文章一样浏览知识,遇到遗忘的知识可停下重点突破,对于熟悉的知识可快速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知识的记忆过程具有时间效应。在熟记后的当天遗忘的最多,之后遗忘的内容会减少,到一定时间后便不会再遗忘,所以可在刚学完之后的当天及短时期内进行阅读式重新记忆,以后逐渐加长复习的间隔时间,这样,渐渐地便可形成永久记忆。

记忆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几点只是总结了生物学习中常用且有效的几种,学无定法,记忆同样无定法,只要我们勤思善思,就会有好的记忆方法和高效的学习效率。

作者:李雅祯

记忆法的生物学论文 篇2:

例谈利用“假说—演绎”法强化科学方法教育

一、“假说—演绎”法的由来与特点

“假说—演绎”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重要的科学方法,教材明确给出其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推理演绎,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笛卡儿被认为是“假说—演绎”法的倡导者,因为他早在17世纪中叶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到19世纪中叶,英国休厄尔发展了“假说—演绎”法。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因此,“假说—演绎”的思想也被称为近代科学方法论史上的一座丰碑。

《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

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这就明确了教学中要侧重于科学方法的教育,尤其体现在第一、第二章的相关教学内容中。根据概念推知“假说—演绎”法可分为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与归纳综合、得出结论与总结规律四个环节,但“假说—演绎”法究竟由几个环节组成也有不同的说法。如方钧(2011年)认为“假说—演绎”法可分实验、问题、假说、设计实验、预期结果、进行实验得到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等八个环节;而吴君民(2012年)将其分成六个环节,即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笔者认为将“

假说—演绎”法划分为问题、假说、演绎、验证、结论等五个环节可能更加简明,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能体现“假说—演绎”法的思想精髓。当然,“假说—演绎”法无论划分为几个环节,其表达的核心含义都大同小异。

二、例谈“假说—演绎”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假说—演绎”法主要应用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中,各位学者已经讨论的比较透彻,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阐述“假说—演绎”法在摩尔根果蝇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这两个知识点中的应用。

1.“假说—演绎”法引领摩尔根果蝇实验的教学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在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遵循“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按照问题、假说、演绎、验证、结论五个环节进行实验探究,最后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问题: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研究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做了如下杂交实验(见图1)。

图1 果蝇杂交实验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果蝇中红眼相对于白眼为显性性状,且F2中性状分离比是3∶1,由此可知红眼与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细心的摩尔根发现无论在亲代还是子二代中白眼的果蝇总是雄性的,于是提出问题:“为什么果蝇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假说:此时生物学家已经知道X、Y性染色体控制生物的性别,而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于是摩尔根大胆作出如下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演绎:根据假说可知不同性状果蝇的基因型为♀红眼(XBXB、XBXb)、♀白眼(XbXb)、♂红眼(XBY)、♂白眼(XbY),则以上杂交实验可作如下解释(见图2)。

验证:能成为定律的假说一定是不仅能解释已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能够预言尚未发生的实验结果。摩尔根也设计了果蝇红雌(F1)白雄的测交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说,图3是对测交实验的推测。测交结果中四种表现型果蝇的数量分别是126只、120只、132只和115只,非常接近预测比例1∶1∶1∶1,从而验证了摩尔根假说的正确性。

结论:摩尔根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假说—演绎”法引领DNA半保留复制的教学

教材在第3章第3节讲到了DNA半保留复制,虽然没有明显指出“假说—演绎”法的几个环节,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下面,笔者同样尝试用

“假说—演绎”法的

五个环节来解释DNA半保留复制机制的发现。

问题: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自我复制,20世纪前期人们在明确了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后,立刻就会猜想:“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呢?”

假说:DNA结构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在《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一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他们在此后的第二篇论文里提出了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演绎:直到1958年,科学家Meselson和Stahl运用同位素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对这一机制进行了研究(具体见教材P53)。他们以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其繁殖几代后再转移至含有14N的普通培养基中。然后收集大肠杆菌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记录试管中DNA的位置。按照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离心后应该出现三条DNA带:一条是15N/15N,密度最大,最靠近试管底部;一条是15N/14N,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还有一条是14N/14N,密度最小,离试管底部也最远。如果DNA是全保留复制的,在试管中应该只出现两条DNA带,即15N/15N和14N/14N。

验证:Meselson和Stahl的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试管中共出现了三条DNA带。

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物理学中冥王星的发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应用了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假说—演绎”法被称为近代科学方法论史上的一座丰碑实不为过。教材中第4章第2节中心法则的提出、第4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等内容也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同时编者也设计了类似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教材第38页拓展题“……你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验证你的解释”;第71页的技能训练“请针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假说,并进行解释”;必修三第69页进一步探究“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的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育要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假说—演绎”法是很好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假说—演绎”法的精髓,不但将其应用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教学中,而且应渗透于各种习题解答、探究性活动中去,着力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鑫.“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讲坛,2011,(10):14-16.

[2]方钧.“假说—演绎”法的专题教学探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1,(6):15-17.

[3]杭跃男.剖析经典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的实质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2,(7):28-30.

[4]顾凤秀.例析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J].中学生物教学,2010,(7):42-45.

[5]吴君民.准确理解“假说—演绎法”的本质[J].中学生物学,2012,(5):61-63.

作者:彭金刚 谢纯政

记忆法的生物学论文 篇3:

生物教学中从教法研究到学法指导

摘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关键词:学习效率;学法指导;养成习惯

目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现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在预习中阅读

要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就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3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三、课后巩固,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自学

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只有按上述程序进行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并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四、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通过这些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五、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几年来,我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当做教学目标狠抓落实,使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科技活动成果屡屡在省、市获奖。总之,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甚至是一生,都将发挥巨大作用,也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六、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法的提出要明确、具体。如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督促检查;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经过训练,使外来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七、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总之,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教师都应该在这方面作长期努力。

(洛阳市三中)

作者:丁晓丽

上一篇:新时期小学德育论文下一篇:生活化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