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论文

2022-04-19

摘要作为浙江重要商埠的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对地区经济有重要影响,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复杂,只有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在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日益增长的今天,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信息化便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选择。但宁波存在不利于发展物流信息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论文 篇1: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能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中部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剖析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战略高度整合资源统筹发展中部地区物流,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物流策略。

关键词: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策略

Key words: central region; SMEs; logistics; tactics

物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又是企业本身必须从事的重要活动。企业的物流活动可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宝库”、“第三个利润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活动。然而,中部地区由于受外部环境、经济和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过程中,中部各省应抢抓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物流,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1.1中小企业管理者物流理念落后

近几年,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现出下降趋势,GDP增长率远低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其中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其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也明显低于以上地区。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层面分析,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物流理念落后,意识不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重要根源。中小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物流管理常表现出不重视,对搞好物流管理降低生产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缺乏认识。管理者主要精力放在保证按时交货和产品质量上,对物料消耗、占用等造成生产成本攀升等,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忽视了物流管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甚至不知道物流是什么,也就更不知道物流对企业的作用了。

1.2中小企业自营物流不能满足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部中部蓝皮书——《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显示:中部6省对外开放程度总体上不高,平均开放度不及全国的20%,其中河南开放程度最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切靠自己的思想尤其突出,缺少经济发展进程中必要的协作。反映在物流上就是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装卸设施现象比较普遍。但中小企业生产量小且不稳定,物流很难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增加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物流设备的利用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最终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自建物流还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往往事与愿违。

1.3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性、集中度不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不明显等,阻碍了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从连续近三年中国物流企业百强统计名单中发现:中部6省入围的物流企业只有15家,进入前20名的仅有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1家;享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湖北武汉,也仅有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1家进入百强物流企业名单,所占份额相对偏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部6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晚、成长慢,从事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物流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的作用

2.1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推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决于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域要素流动与货物和服务活动产生的外部作用。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战略联盟,区域间的服务、货物、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交换更加频繁和快捷,对物流的需求加大,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的增加,进而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2带动中部区域产业积聚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产业整体价值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聚已经离不开物流业的集聚。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条件。武汉“8+1”城市圈通过加快城市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带动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农产品加工及盐、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产业带,仙桃、潜江、天门市产业聚集带,孝感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城际——省级——国际”三级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多层次、多方式衔接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推动湘江生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和西部丘陵山区零次产业带的快速发展。

2.3提升中部区域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受原来所在地市场封闭的制约和当地政策的保护,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等普遍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统筹发展物流,形成跨区域联动的物流圈(群),能大力推动中部地区产业的集聚,进而带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力,即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产生、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产业集群的这种竞争力则来自于其竞争优势;另外,在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地理集中、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从中部整体规划物流,实施物流流程再造,可以实现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外部物流规模化,大大降低采购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物流的策略

3.1从战略高度统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

自从2006年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纷纷斥巨资打造物流园区、建物流基地。如拥有中外物流企业700多家,形成10公里物流长廊,年交易额近百亿元的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投入使用;江西到2011年在现有6条多式联运通道基础上,将新开赣州、抚州、鹰潭、新余——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等5条多式联运通道,新建13个口岸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重点发展南昌、赣北等5大物流区域,着力把南昌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深圳宝供物流在合肥签约投资2.5亿元,建设物流中心;多种运输方式“联姻”,河南建设中部立体物流,等等。可见,中部6省在发展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基地(中心)等方面积极性高,但均显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中部6省各大城市应该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运输、仓储、包装、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立体的物流体系,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2加大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于物流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共享,很难形成便捷和通畅的多式联运综合解决方案,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总量的18.6%,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大力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对接联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传统的运输企业购置许多各式各样的车辆,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区、分属不同所有者的车辆通过网络系统汇合起来,使之成为“虚拟车场”。以此类推,将分散的物流资源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建成若干个物流资源及工具整合版块,那么物流服务半径、效率和货物集散空间就充分放大了。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由各级政府牵头合作,搭建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满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提高物流配送规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3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历史,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资金短缺。若中小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这些投入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中小企业选择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获得服务,不仅可以享用到先进的物流技术,还减少自建物流设施的投资,也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费用,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从而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也降低了自建物流系统的投资风险。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可以集中有限财力发展核心业务,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中部各省应从政策导向、资金等方面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推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甘筱青,等. 我国中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发展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2006(6):22-27.

[2] 魏然. 我国中部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 物流技术,2008(9):1-3.

[3] 涂淑丽. 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差异探讨[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17-19.

作者:黄世秀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论文 篇2:

宁波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 作为浙江重要商埠的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对地区经济有重要影响,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复杂,只有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在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日益增长的今天,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信息化便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选择。但宁波存在不利于发展物流信息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应利用政策扶持、港口资源、块状经济和高等教育等优势来促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中小企业;对策

基金项目 杭州市科技局项目“杭州市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0080534M06)

作者简介 刘胜林,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化、经济管理;

王丽萍,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浙江杭州310014)

一、宁波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凭借着地缘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其发展处于国内前列,其中浙江的中小企业发展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浙江经济形容为“小狗经济”。宁波,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中小企业实力在浙江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数量、成长型企业、“块状经济”规模等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宁波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如何,对地区经济情况有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宁波中小企业的发展时刻面临挑战。如2004年国家经济政策由“以农补工”转向“以工补农”,沿海各地出现“民工荒”,宁波也概莫能外,随后在甬中小企业纷纷以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成立工会组织等举措应对形势变化,终于成功化解危机。当前,宁波中小企业面临更严峻考验。2008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宁波的中小企业大多为出口导向型企业,本身正面临着生产成本迅速上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经营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严重制约等因素,其利润率在前几年就趋于下降,金融风暴使其深受不利影响。据报道,宁波不少中小企业步履维艰,甚至停产倒闭,没有倒闭企业也被迫提前放假,以致民工返乡潮提前到来。因此,如何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深切关注的话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在金融风暴中,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渡过难关。我们认为,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渡过目前的难关,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无疑是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如何才能节约成本呢?靠压榨农民工节约劳动力成本已被“民工荒”证实为不可行,由国际油价动荡而引发的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证实了中小企业难以控制原材料成本。而改善物流环境,实现物流信息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则成了当前可行的选择。

二、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诸多节约增效的方案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节约物流成本。据西方营销学家估算,一般企业物流成本约占全部营销成本的50%,在制造业中占销售额的13.6%,在商业中占销售额的25.6%。降低物流成本被视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经济领域中的“黑暗大陆”、“第三利润源泉”。因此,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众多企业看作是提升其战略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当前,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约占企业总成本10%,而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的物流成本却高达企业总成本的30-40%,差距十分明显。因此,物流成本节约的空间很大。这就要求合理组织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活动,完善物流组织形式,提高物流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节约物流成本,从社会层面上说,应该改善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从企业的层面上说,实现物流信息化则是提高物流技术水平的必要途径。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Intemet、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构造出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从而达到全面满足经济发展的目的。信息化的物流采取信息化管理,利用自动化设备收集和处理商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与管理。

因此,发展企业的物流信息化需要具备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基础。而这正是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优势所在。作为全国四大深水良港之一,现代物流是优势行业,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宁波市从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枢纽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不断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宁波电子口岸平台已初具规模,注册企业突破7000家;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区、港口等物流枢纽公共信息服务建设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可见,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三、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据报道,浙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四年之痒”,全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大概在3年左右,而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物流信息化在中小企业“叫好不叫座”,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企业存活的时间过短,显然不可能再去搞物流信息化。本文就企业层面存在的对发展物流信息化不利的因素作以下分析。

1、人才问题。宁波虽然称得上东南沿海的人才高地,每年吸引大量的人才,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使之既难以吸引人才,也难以支付昂贵的用人成本。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偏少,高素质研发人才更少。以2004年底为例,宁波市人才资源总量为4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万人,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599人,而深圳同期则分别是74万人、54万人和729人。从人才的组成比例来看,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全市人才队伍中博士、硕士仅占0.71%、高级职称占4%,而深圳的博士、硕士数量则占了人才总量的4.73%。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能够胜任物流信息化工作的人才有限,另一方面却是从事物流信息化工作的人才对工作的认同度有待提高。例如,在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初期,需要管理人员辅助完成大量的工作,花费精力去熟悉新的工作系统,有时新系统还会触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使一些管理人员存在抵触情结,不愿协助信息技术人员开发系统,甚至不愿意使用已经实现了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员需要企业人员的配合,因为他们往往不是企业职工,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感性认识,如果与企业人员配合不力,物流信息化的效果就难以让人满意。

2、技术问题。中小企业要实现物流信息化,靠其自身的力量开发物流软件是不现实的,需要由软件开发商来开发生产。而一套信息系统的建立必将涉及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模

式、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许多企业对此自己都搞不清楚,软件开发商更是难以开发出适应企业要求的软件。因为在信息技术和开发模式尚不规范的前提下,要适应企业的要求,就要个性化生产,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另外,我国当前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也加大了企业对物流技术投入的成本。

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还体现在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之争上,软件开发商一般倾向于开发大型企业适用的,建立在先进技术管理平台上的软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低,位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低端,往往被软件开发商认为是不值得开发的领域,这就大大延缓了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步伐。应用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应用”,这就需要开发商不应过分注重软件的先进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3、资金问题。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船小好调头”,但是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却缺乏大企业“船大抗风浪”的稳健。2008年宁波中小企业普遍出现了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加之,国内商业银行也采取惜贷行为,纷纷收紧了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口子。企业推行信息化成本很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宁波中小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利用政策扶持优势,发展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宁波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敏锐地意识到物流业发展对一座城市的战略意义。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提出了力争通过10—15年努力,将宁波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的战略定位。

2006年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出台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将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建设,优先资助宁波市重点物流企业及通过国家标准认定的2A(含2A)以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引导资金资助范围包括:物流信息化项目,包括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中心公共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物流中心内物流企业的仓储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无人搬运系统等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项目;现代物流推进和人才培训等。符合资助范围的各物流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可以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在补助金额方面,《办法》规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中心公共信息系统项目的补助,原则上在项目实际总投资的50%以内确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补助按项目实际总投资(不含土建)的30%以内确定;物流中心内物流企业的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的补助,按实际总投资的20%以内确定,单个项目的补助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项目中的单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在2008年5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扶持政策》,确定了第四方物流市场实施主体(平台企业)、会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此外,浙江省也在2008年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可见,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恰逢其时,企业要善于利用政策优势,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

2、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发展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宁波位于我国三大最发达经济板块之一的长三角南翼,长三角地区虽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但也存在着资源匮乏的缺点。而宁波在长三角诸多城市中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宁波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2005年货物吞吐量稳居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居全球港口第四位。特别是2006年宁波港与舟山港进行战略合并之后,宁波——舟山港已向世界三大港的目标发起了冲刺。

宁波——舟山港发展的关键在于其经济辐射作用。目前,港口的主要业务来自于浙江特别是浙南部地区,浙江省集装箱从宁波港出运的比重已达50%以上。同时,宁波——舟山港也正在积极推进义乌、金华、绍兴、余姚等“无水港”建设,构筑省内物流网络。而随着江苏、安徽等地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邻近省市也已经成为它的重要货源。

可见,宁波已成为事实上的浙江物流基地,身处其中的中小企业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加快自身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3、利用块状经济优势,发展跨企业物流协同管理平台。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具有因产业集群而形成的块状经济优势。宁波块状经济总量规模占浙江省总量的28%,居全省第一。2005年,浙江省14个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块状经济区块中,宁波占了7个,依次是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通用设备、服装、纺织和工艺品。块状经济的发展,使众多“小舢板”有联合成“航空母舰”共同抵抗风浪的可能。宁波中小企业应该朝利用协同商务、发展跨企业物流协同管理平台的方向前进。

协同商务最初由Gartner Group于1999年提出,其定义为:一种激励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其主要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对这种商业模式的管理即是协同管理: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和业务流程整合,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协同商务不仅可以使中小企业“抱团取暖,渡过严冬”,也是企业日常经营所应采取的举措。因为现代企业已经形成了生态群落,广大中小企业有竞争,更有协作。

在发展跨企业物流协同管理平台时,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就成为基础性工作。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8个部门联合颁布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在统一的物流标准化体系基础上提出了300多项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落实的具体修订标准。完善标准,对于宁波中小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块状经济优势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利用高等教育优势,走产学研一体化物流信息化发展道路。宁波是浙江高等教育的副中心,有南北两个高校园区,共有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诺丁汉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宁波的区位优势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大批教授、博士等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加盟,高等教育优势明显。

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宁波各高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城市学院还专门成立了物流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高校对物流的兴趣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机遇。因为高校在理论研究方面超前于企业,企业在实践上的需求则可以引领高校理论研究的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针对宁波中小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高校除了正常培养物流本、专科毕业生外,还可与企业联合,采取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造就人才。

参考文献:

[1]任美莲.浅谈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8,(27).

[2]栾国蓥.物流企业信息化:步步哽噎在喉[J].中外物流,2008,(04).

[3]戴定一.物流信息化何处遇尴尬[J],中外物流,2008,(03).

[4]刘翠芳.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08,(32).

[5]刘小卉.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昱文

作者:刘胜林 王丽萍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论文 篇3:

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探讨

摘要:随着各国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各国的企业都围绕实施技术标准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作为21世纪最闪亮的经济发展点,被所有企业所关注。我国有众多的中小企业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与装备不高,特别是物流的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低,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应尽快的制定完善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各项标准,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

一、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的现状

1.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规模小、缺少资金和技术,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发展缓慢,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约为2260亿元,约80%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基本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超过90%的中小企业已接入互联网。但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仍不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自用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于企业的应用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2.企业应用社会公共信息平台效果不理想。据调查,目前仅有约11%的中小企业使用过政府搭建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或服务平台,对公共平台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以及很满意的比例也仅为45%,一般和不太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了一半。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时,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很有限、服务不到位,模式落后与总体应用效果不理想。

3.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缓慢。市场上目前缺少适合中小企业物流的信息应用系统,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需要软件开发商付出很大的代价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加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投入成本大和维护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分摊到企业运营成本中去,投资回报率往往难以计算,这些使得企业负责人在对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时决心不大的根本原因。

4.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奇缺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物流信息化人才不仅需要懂计算机技术,还要懂生产流程管理。以往中小企业大多数人才知识的不完整性,因为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以至于中国物流信息化尚处于一个艰难的摸索阶段,不管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还是实施企业战略的中低端人才,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显示能力不足,决策层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中低端人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从事的人才对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认同度有待提高。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偏少,高素质研发人才更少,难以吸引人才,也难以支付昂贵的用人成本。

5.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中小企业众多,发展规模与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在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对物流的应用软件有很大的不同点,因此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还体现在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商一般倾向于开发大型企业适用的,建立在先进技术管理平台上的软件。而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位于软件发展的低端市场,软件的开发往往被开发商认为是不值得开发的领域。目前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在原组织结构下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操作。

6.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目前已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企业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得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二、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的对策

1.社会应为中小企业开发物流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研发专用软件,需要社会专业软件公司为其开发。一方面开发企业自己服务与生产的软件,另一方面还要开发企业与社会其它系统平台共享的软件,使企业与社会各个数据库系统实现共享。我国物流发是以个有机的整体,当前市场的发展需要亟待于整合与提高我国物流软件产品水平,使之物流软件更加专业化、专注于服务物流的各个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做深入细致,满足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并能全面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2.加快物流企业数据库与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应用。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包括:(1)供应链信息交互:面向企业之间建立的商业信息交互内容,如帐户建立、修改、信用信息等。(2)产品信息交互:产品信息发布、查询、修改的信息交互。(3)订单管理:针对采购、销售、发运、结算等之间的流程的信息交互。(4)库存管理:存货管理的信息交互,如库存情况、需求预测、补货通知。(5)名词术语标准化等。政府与社会应为中小企业开发物流信息应用软件,尤其是针对物流信息传输处理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借以提高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构建平台、设立试点、投入专项资金等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利宽松的环境。

3.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目前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企业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政府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好引导调节作用,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开展教育培训,还可以在资金方面帮助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加大他们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等等。另一方面,参照发达国家的物流信息管理师资格认证培训体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师的资格认证考评体系。企业更应该构筑起自身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多注重内部挖掘与培养,充分认识到人才价值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人才瓶颈。

4.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交换,是当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物流企业可以在该区域内实现异构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查询,减少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平台还可以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而那些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拓宽其业务范围,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进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行业管理上可通过平台及时获得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运输方式的运营状况等等,以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通过这样一个公共信息平台,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金融服务等各机构都可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和整合,最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益。

5.为中小企业建立国际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当前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和必经之路。借鉴发达国家日本的检验,2000年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总部,为制定日本高度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综合政策,协调国际合作,并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日本信息技术的新战略:将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动力,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政府还制订或修改了一些有关法律和法规,用来支持与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通过为中小企业建立国际化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上的技术动态、市场行情、贸易壁垒、汇率变化、各种风险预警等,提供支持与帮助,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保驾护航。

6.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众多,而且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资金、技术与能力是难以在短时间实现物流信息化快速的发展的。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包括政策上和资金上,是必要的。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的起点比较低,信息化的资源有限,一定要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作为政府与社会各个部门,应该积极承担起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任。首先应投资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平台,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机构,协调软件运营商为中小企业开发适合企业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服务软件,社会资源整合的服务系统。建立多个物流信息化窗口,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作者:孙建萍

上一篇:语文差生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机电设备安装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