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的人越来越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而最终的归宿点也是人,所以,教育首先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可以说,人的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体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篇1:

长春市高校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开发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体生命依赖体育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遵循大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研究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生命安全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安全教育;内容开发

前言

高校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其安全教育也是非常独特的,高校教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教育行为、饮食安全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对于生命教育往往被忽视,还有就是被混淆,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并非健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从理论加上实践方面来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就会发现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各有自己的责任。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所以高校生命安全教育赋予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但是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安全教育就已经被学生牢记,如何将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联系起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开发的重要性

高校的体育教学基于生命的安全技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尊重学生生命,保证学生安全,还使应急避险作为一项安全技能在体育课中得到训练,紧急时刻保护自身安全提升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重视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适应社会改革变迁。高校体育生命安全价值的实现依托于体育安全的课程教育为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根据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心理抗压抗挫折素质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影响。

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开发的原则

1、明确教育理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施生命教育,明确教育理念的深层擅变和科学创新是生命教育实施的关键和前提。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关注生命,秉承教育的最高诉求,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确立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教育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专家”,而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在创造中体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然而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与“人”渐行渐远,脱离了人文关怀精神,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改变当今教育理念的错位,主张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关注人类的未来。

2、整合资源。大学生命教育既要理论结合实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通过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使之相互协调渗透,形成合力;其次要求在各个方面的教育目标与方向上必须保持相互一致,同时把握各个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突出特点;最后做到既不重复,更不矛盾。

3、联系实际。首先,正确把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让大学生在认识、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实践活动中,应用正确的理论来体验生命的价值,从而养成珍爱生命,成全生命的意识和素养;从当前实际出发,学习西方国家有关生命教育的先进经验,面对当前形势出现的新问题,认真总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开发

1、心理健康方面。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运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在向学生传授身体技能的同时,要着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设置一定的运动难度,磨练学生的意志,鼓励学生挑战自我的身体极限,让学生在运动过的竞争与协作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挑战自己的心里极限,从而达到提升心理素质的作用。还要经常设定专门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救和互救的过程当中发展团队意识,运动结束后进行积极的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2、社会适应方面。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应该具有生活化的特征,通过相关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日常课堂活动中充分体会团队精神,并且通过集体项目的挑战,让学生明白团队的力量,从而形成很好的合作意识。在自我救助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当今社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3、身体健康方面。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使学生了解逃生自救的必要技能,通过日常的训练,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机能的薄弱环节,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学生身體应激反应的训练,使学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四、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开发的目标

1、认知目标。发现和了解生命。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特别是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给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科学的界定,并且要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要引导他们完善自我、开发生命潜能、创造自己的奇迹。要帮助他们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信念,把个人理想纳入到社会理想中去,找到自己的历史位置,选择自己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2、情感目标。热爱和珍惜生命。充分理解和把握自我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负责,学会调控情绪。因为在未来的社会中,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会有多次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如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需要个体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要学会延缓过激情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尹达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赵茵茵.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作者:姚春华 李铁汉 许家成

体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篇2:

体育课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的人越来越关注教

育、重视教育,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而最终的归宿点也是人,所以,教育首先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可以说,人的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孩子是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所以,他们的安全、健康成长便成了家长和学校最重视的问题。现今,社会发展的节奏在日益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将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健康的心理和面对挫折的勇气。由于孩子正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人生阶段,意识力还比较薄弱,他们不能做好甚至是做不到这一切,遇到冲突、矛盾,遭遇压力时很难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学校有必要把生命安全教育深入到体育课堂之中,也应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工作置于首位,让学生学会勇敢的面对现实,增强抗挫的承受力,能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自我控制,不做出危害社会、他人及自己的行为。

二、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由于知识结构较为简单,生理、心理和身体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本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成为危险分子的目标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最无力的群体。不管学生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或是其他的地方,都会直接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这不仅仅是给受害者以及家庭带来不幸,也会给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带来管理上的压力。为了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应该时刻都有着安全意识,通过了解相关的常识,掌握安全行为的知识以及自救、互救的方法,能够对自身和周边的隐患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形成负责任的态度,这样就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学生所造成的伤害,从而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过调查研究,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开设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并选择通过体育课这个平台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可以说采用体育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不仅能渗透知识,还可以进行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学校的体育课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内容,例如:自卫防身术。体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添加自救自护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设置一些隐患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情节,进入角色,体验应急的能力,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也能迅速地掌握,不至于只会理論,不会实践。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牵涉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生命安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安全意识的加强,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同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一名体育教师完全可以用自己对生命的责任感守护我们美丽的教育事业!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

誗编辑 代敏丽

作者:姜涌

体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关注生活 挖掘教材 激活体育课堂

摘 要:游戏向来是孩子的天性,可曾几何时,孩子被堆成山的作业、名目繁多的考试及饱含着父母爱意的各类技能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民间游戏对如今的孩子来说越来越陌生了,越来越稀缺了。如丢手绢、捉迷藏、跳房子、滚铁环、打弹子、拍洋片、抬轿子等,现已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童年。时代不同了,一些传统民间游戏难有生存的空间,这无可厚非。现实是这些传统的游戏与时代、生活并没有隔阂,却因种种原因远离了孩子们,这是非常遗憾的。挖掘、整理与推广一批适合现代孩子的传统游戏,让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的确是件好事。

关键词:民间游戏;体育课堂;安全教育

一、游戏促思考

最近时常能看到一些电视中各类真人秀活动,这让我联想起自己小时候与同伴嬉戏的情景,一有时间就跑到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与伙伴们玩跳格子、踢毽子等游戏。为了能与学生共同分享民间游戏的乐趣,于是便在体育课上进行了尝试,结果却出乎预料,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下课了都还追着问老师:“老师,下节课还玩不玩?”由此,我得到了启发——为何不利用民间游戏做点文章呢?

二、思考促探索

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能引起儿童的浓厚兴趣。在整理中发现民间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1.生动的趣味性,它源于生活,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由很浓厚的趣味性,决定的,这一点正好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

2.形式灵活多样,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便于开展。

3.内容的广泛性,它可以发展力量,如跳房子,也可以发展协调、灵敏性如走高跷,等等。

4.明显的竞争性,民间体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良好环境。当他们顺利完成活动时,可以体验失败感受成功,正是这种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地迎接激烈的竞争。其次,当把一些近乎消失的项目又重新发掘出来时,既继承了民间体育文化,又弥补了学校体育的不足。

三、未雨绸缪——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有的民间体育游戏因年代原因,带有封建色彩,有的游戏不易被理解,有的材料不安全、不卫生。因此,我们要对民间游戏中的不利因素加以舍除、改编,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兴趣,大胆改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激起儿童的内在动力。

(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对小学生一些基本动作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學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的项目穿插进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让学生有效地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如,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中,我们选用跳房子徒手游戏、拍三角、打弹珠、滚铁环、跳皮筋等游戏内容,而在四至六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挑战性而且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爬竿、过云梯、扔沙包、滚铁环等项目,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选择民间游戏应注意安全教育

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应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由于小学生的肌肉骨骼都未发育完全,在一些奔跑、跳跃比较剧烈的活动中,如果缺少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将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所以针对游戏的不同风险,教师要有所预计,及早告知队员,并通过演练、示范等方式教会学生。规则的制定能够较好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活动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所以作为担任指导作用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密切注意及时进行提醒。民间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因为有时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四、推陈出新——赋予民间游戏新的生命力

民间游戏是民间传承下来的,在玩法上多数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个小学生都有新奇感,一种游戏玩久了就会失去兴趣。如何让民间游戏历久弥新,注入新鲜活力,适应教育形势,让学生百玩不厌?我在实践时发现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让游戏“保鲜”:

(一)增添有趣情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健康快乐我做主,一起来跳竹竿舞)

1.设计思路

情境教学和身体练习交相辉映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山寨路上好风光—山寨门口动动脑—山寨里面热闹闹—离开山寨小船摇”的情境教学主线和“慢跑、游戏、了解黎族—学习按阿瓦人民唱新歌的节奏跳(竹竿阵)—学习竹竿舞—音乐律动”的身体练习主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情境的发生发展与学生的身体练习融为一体、内容环环紧扣、自然流畅,使生动活泼的身体练习与高潮迭起、层层递进的情境发展交相辉映。

2.课的过程设计

(1)“山寨路上好风光”。在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行进在山寨路上,玩“红绿灯”的游戏。在停停跑跑的过程中简要向学生介绍黎族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渐入情境和热身的效果。

(2)“山寨门口动动脑”。随后还设置了游戏“竹竿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跳的节奏,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3)“山寨里面热闹闹”。通过由一组竹竿的学习到多组竹竿的学习,再由一人的练习到两人的配合,初步掌握竹竿舞的基本跳法,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理解规则的制定并尊重规则,也培养了工作时人际互动的能力。

(4)“离开山寨小船摇”。让学生通过共握一根竹子做“伸展、屈臂、下蹲、体侧、踢腿、跳跃”等动作来舒缓心率。最后安排“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律动游戏,达到恢复身心,留恋体育的目的。

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跳竹竿舞,体育教师巧妙地结合“红绿灯”游戏与自编竹竿操两个活动并增添了“黎族山寨一日游”的情境,学生不但在轻松愉悦的旅游中学会了跳竹竿舞的基本方法,而且在锻炼中也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

经过情境的增添使游戏充满了生活气息,有趣的游戏情景,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充分体验玩的乐趣。

(二)巧用身边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1.情境中头饰运用渲染游戏情境

如,在低段《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时,当我把特地制作好的狼头饰给扮演“狼”角色的学生戴上后,“老狼”马上扮出一副可怕的想吃人的模样,周围的小朋友都“吓”得逃跑了……头饰的佩戴让低段的小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游戏气氛马上变得紧张而刺激了,同学们都玩得非常尽兴。

2.场地环境的布置

如,在“黎族山寨一日游”一起来跳竹竿舞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旅游路线,安排了景点告示牌(了解民族文化),添置了山寨入口的绿树拱桥门,给跳竹竿舞使用的竹棒两端扎上各色布条(也能起到保护双手的作用),整个场地的布置就犹如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学生一开始就感觉是去郊外游玩,因此情绪格外高涨,场地环境的设置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去,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合理运用变式教学,提升民间游戏功能

“好玩”则是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为了更好地体现民间体育游戏的智慧性,所以在设计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一般技术、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准备一些花样技术的变式运动,这样就能不断地开拓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说一种民间体育游戏只有一种玩法,就很难说它是一个好的民間体育游戏,而从高跷游戏的各种玩法到利用高跷进行多种变式后的游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技能各显神通,从而起到集健身、娱乐、竞技和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五、反思促成长

今天我们的体育教学,既要发扬我们的传统又能吸收他人的精髓;既要传承我们民俗体育中的宝贵精神,又要普遍提高下一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

从实际出发,选编民间体育教材要把具有本地区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项目选入教材,以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一些有赌博色彩的民间游戏,要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进行筛选或改编,使其达到既锻炼身体,又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要求。如拔河、踢毽、跳绳等项目教学,不要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比赛,也要有技术指导,注意教学安全卫生,尽量避免出现伤害事故。如摔跤、荡秋千等项目教学,要注意踝、膝、髓、腰等身体部位的准备活动,练习中要注意擦伤、摔伤,不可麻痹大意,而应结合民间体育教材内容适当穿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如举石担教学时,可以穿插安排一些诸如仰卧起坐等腰腿肌力量的练习,以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锻炼。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成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直到今天还能给我们诸多启迪。就我国教育学界而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那种把未成年人客体化为塑造对象的观念。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观点来看,儿童的成长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是一种自然而且必然的现象,因此,还儿童于游戏是教育的初始。

参考文献:

[1]赵鹏.挖掘学生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J].教师,2012(28):116.

[2]曾玲.谈“民间游戏”进入体育新课程[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6):61-62.

作者:姚文杰

上一篇:特殊性城市老年教育论文下一篇:个性发展与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