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持续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自然资源,但国内因为受到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匀以及水土流失等等问题的共同影响,再加之国内的人口基数较大,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基于此背景下,我国通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力求推动国内节水型城市的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资源管理论文 篇1:

水资源管理 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

胡四一指出,2012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在制度建设方面,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在“三条红线”指标分解方面,基本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在责任制与考核方面,实现了责任到人。二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加强了政策指导,强化了试点引导,促进了地方工作,各地将水生态文明要求体现到河湖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重要工作中。三是水资源调度与配置工作取得新进展。强化水资源调度,保障了重要城市、重点地区和重要河湖的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管理,严控不合理用水需求。四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成效明显。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用水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水资源保护工作和地下水超采区管理进一步加强。五是水资源管理支撑能力不断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全面提速,考核技术支撑体系初步确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示范作用突出,水资源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胡四一强调,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化水利改革的启始之年,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之年,要准确把握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新阶段对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创新机制,全力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健全协同机制,加强与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发挥各流域机构、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的考核工作;完善科技支撑机制,发挥各相关司局和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形成考核的合力;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按照“四个率先”的要求,全方位推进试点省市考核工作,为完善考核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发挥示范作用。二是深化改革,全面落实《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升政府监管能力,按照简政放权、规范管理、加强监管的原则,推进水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市场配置能力,推进建立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水资源使用权用途管制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积极培育水市场,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提升城乡水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促进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三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加快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创建工作,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建设模式,建立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四是严格管理,着力抓好水资源配置与节约保护工作。强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不断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五是夯实基础,切实提高水资源管理支撑能力。加快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进度,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抓紧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提高基层水资源管理能力,强化水资源管理资金保障,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加强水资源统计及信息发布工作,加大水资源工作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营造有利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的社会氛围。

水资源司陈明忠司长在工作报告中,从推进水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水权制度建设、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生态补偿制度、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等五个方面,就全面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2014年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任务进行了具体安排。

黄委、广东省水利厅等15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结合本流域、本地区工作实际,围绕全面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作者:伊洛

水资源管理论文 篇2:

探究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城市节水综合评价及管理对策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持续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自然资源,但国内因为受到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匀以及水土流失等等问题的共同影响,再加之国内的人口基数较大,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基于此背景下,我国通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力求推动国内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本文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概述,在探究成熟节水综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就如何实施城市节水的综合管理评价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城市节水;综合评价;管理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概述

我国政府部门从国内的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多个问题出发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质是是一种为了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出的各种管理制度的统称[1]。我国所提出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立足于我国水资源实情,实现人水和谐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最严格并非是一种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严格,而是需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本质上从体现我国在取水、用水、排水三条红线上的水资源管控工作目标。我国政府提出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标准和严格程度都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持续进行调整、完善,不但能够对人们的水资源浪费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同时国内的水体生态环境也能够得到持续的改善,最终为实现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的城市节水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考虑到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再加之国内的水污染问题仍旧较为严峻,在城市节水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指标:第一,节水效率的指标。这一指标主要是针对各个地区的水资源总体利用率,需要同时兼顾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具体的细化指标包括地区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单位工业产值增加用水量、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可利用率、城市内部供水管网破损和漏水率。第二,节水的综合管理指标体系。城市节水的综合管理及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建立的需要依赖现代化管理机制。这一指标体系立足水资源管理层面,将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水生态等和节水有关的方面囊括其中,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城市节水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细化的二级指标包括:计划用水率、水平衡测试率、用水定额达标率、节水器具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再生水的回收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地表水的水质达标率、地下水管理水平。第三,节水管理保障指标体系。这部分指标主要是将各个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能力做出客观反映[2]。细化后的二级指标包括管理制度的执行率、管理能力。

3、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的城市節水综合管理措施

3.1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保障体系

各地区城市在强化节水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出发点,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对地方性质的节水管理法规持续进行完善,并对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办法进行合理修订,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水资源费用征收管理办法。在我国十四五期间,各个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结合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完善有关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方面的文件,实现依法治水管水,配合水资源督察制度的建立实施,进一步强化的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3】。此外,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在水资源管理职责严格划分的前提下,制定落实有偿使用水资源制度以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审批制度,实现各个地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也需要将节水这一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结合长效奖惩机制,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最终实现节水型城市的建设目标。

3.2以行政手段强化节水管理

在城市节水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节水管理工作的统一发展。在建设部组建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用于统筹、领导全国范围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上,个地方政府也需要建立对应的节水管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的,建立完善的城市节水综合管理领导体系。同时,城市节水管理工作需要始终遵循三同时制度,由其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需要结合节水原则,实现节水措施和主题工程部分设计、施工、投产的同时进行,并使用行政命令、手段进行定期审查。同时,在我国建设部、经贸委、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的通知》的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想有效达成节水型社会建立的目标,需要在政府职能部门和各个行业分别承担各自义务的前提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节水中心工作落实给出规定,推动相关节水措施落地实施。

3.3以经济手段强化节水管理

使用经济手段实施节水管理主要是凭借市场对水资源的供需进行调整,同时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能够得到缓解。各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水价,并且确定的水价需要保障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具体需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是、自来水、再生水等多种类型的水资源,以便在维持城市内部生产、生活水资源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缓解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分别针对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实施计划用水超量加价收费和生活用水阶梯累计加价收费制度,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及其浪费现象的出现。针对国内较为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做到在有偿使用各种污水排放设施的同时,维护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

4、总结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且污染现象较为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求在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水资源使用和浪费行为,有效缓解国内的水资源短缺、污染问题。基于此种背景,城市节水的综合评价需要从节水效率、节水综合管理及其保障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在今后的城市节水综合管理中,需要在完善法规体系的同时,配合行政和经济手段,达成节水城市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战,习树峰,甘晓静,梅欣佩,成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及其成效论证[J].节水灌溉,2016(08):141-143.

[2]李延峰.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城市节水综合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3]黎莹,钟丽锦,傅涛.我国城市综合节水管理框架构建及节水管理现状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6,26(05):87-90.

作者:韩宪猛 何杰杰

水资源管理论文 篇3: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其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在水资源短缺及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为主要标志的水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黄河水资源在管理机制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从黄河三角洲的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管理模式;探索

一、产生的原由

在水资源短缺及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为主要标志的水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探索和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现代水资源管理模式,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水问题、应对未来不断加剧的水危机、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东营市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已建成较完善配套的水利体系,引水能力达514立方米/秒,建成万亩以上灌溉区17处,设计灌溉面积21.75公顷。修筑水库658座,库容达8.31亿立方米。

(一)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

黄河三角洲是全国重点缺水地区之一,年均降水量560毫米,其中在夏秋作物喜温需水的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3.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48亿立方米,地下水0.58亿立方米;小清河、支脉河8.6亿立方米;黄河近10年(1989~1998)平均来水量159.4亿立方米,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的客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年,引用黄河水量逐年增加,三角洲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和有限的黄河来水量相比较,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自99年以来,黄河水资源综合统一调度,防止了黄河断流,缓解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多龙管理,影响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在我们黄河系统内,“管”水的部门不止一个,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难免有所重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于减员增效,有时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推诿,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门管理,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三)水资源管理简单粗放,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有三:第一,行政管理手段比重偏大;第二,基层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第三、黄河部门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户的节水措施等。

(四)缺乏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导致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加之水价又偏低,加上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多用水比搞节水措施费用要低很多。黄河水价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根据不同用水类型、供水对象、用水方式、工程类别等制订不同的水价,不能通过经济杠杆来有效的促进水资源的节约。黄河水约有78%用于农业灌溉,但目前大部分灌区由于投资不足,配套很差、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灌水技术落后,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五)管理经费不足

水资源管理经费截止2009年以前没有,2010年只有少部分水资源管理经费为,管理机构经费不能保证,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创新实践过程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协调好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统一。目前,黄河水资源在管理机制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黄河三角洲的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模式。

(一)明确了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二)确立了水资源管理工作调研制度;(三)建立了组织协调,配合默契的工作关系;(四)制定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办法;(五)细化了水资源管理数据的统计;(六)规范了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

三、主要创新点

(一)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管水就是三件大事,防洪、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和生态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从水资源的本质属性看,只有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在充分发挥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三重效益。因此,要尽快明确执法主体地位,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的权属管理,做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管理职责明确,关系协调,管理到位,监督有效。以实现防洪、供水、用水、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理。在建立这种统一管理体制的同时,应加强管理力度,完善制约机制,对内要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与闸管所建立组织协调、配合默契的工作关系,真正建立起一个上下理顺、对口管理、职责分明、权限清晰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对外要加强用水监督和检查,建立一套需水-供水-取水-用水调查(报告)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缓解水危机的矛盾。

(二)建立有效的节水奖励机制,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

一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工作,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二是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三是积极开展灌区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工程,农田兴建喷灌、微灌、滴灌设施,积极推行节水设施及技术。

(三)建章立制,明确管理目标

为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水资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提高,制定完善、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考核机制,使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到: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任务目标化、管理措施制度化、管理手段科学化、应急反应快速化、管理文档格式化、测流计量标准化、监督稽查经常化、资料编报正规化,把工作进行量化,明确管理目标,责任到人,使有关管理人员人人有任务、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四)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

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必须加强水资源费使用的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的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的支出方向使用。

四、取得的效益

1、对多部门管理水资源的情况进行统一,可以减少机构,减少人员,减少部门开支,为单位节约开支。2、掌握整个需用水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促使节约用水。3、把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李红卫

上一篇:心理学发展论文下一篇:韦伯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