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村镇银行在缓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XT辖内及有关联的村镇银行为样本开展调研,深入分析中小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发现其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主发起行的管理边界模糊、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业务系统落后等问题,并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地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摘要:自2007年村镇银行开展试点以来,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势头强劲,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也已开始发展。文章在对黑龙江省已有村镇银行试点在经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借鉴已有的国内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立的具体环境,提出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

一、引言

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超过了110多家,既有农行、建行、交行等中资银行发起的,也有汇丰、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发起的。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有5家村镇银行通过黑龙江省银监局审批并开始营业;哈尔滨市延寿县及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已获准筹建。黑龙江省政府在2009年11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旨在大力推进民间投资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并将正式出台。《意见》鼓励民间资本重点进入的金融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建设、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及村镇银行的组建。今后黑龙江省计划在每个县至少建立一家村镇银行。因此,强化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设的试验性成果对进一步开辟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情况

(一)设立时间较短

从设立时间上来看,在五家已营运的村镇银行中,有三家村镇银行设立于2008年,仅有一家村镇银行设立于2009年(见表1)。2009年年末黑龙江省颁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金融业健康发展得意见》两个鼓励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的文件,2010年年初双城惠民村镇银行设立并开始营业。

(二)资本金充足

从资本金来看,这五家村镇银行的资本金都较为充足,远高于我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规定,如表1所示。

(三)发起人商业性质浓厚

从资本金来源及股东构成看,巴彦融兴村镇银行及双城惠民村镇银行为独资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及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均由发起人出资1020万元,占总股份的51%,依安国安村镇银行,由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发起吸引15为自然人自愿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资金来源较为分散。可见在村镇银行设立的注册资本金中,自然人持股目前只占很少的份额,银行机构的持股比例过大,可以近似的将现在的村镇银行看作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

(四)设立地区集中

从设立地区看,这五家村镇银行均设立在黑龙江省经济活跃的市及地区,且大都位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为黑龙江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五)经营业务范围各有特色

从业务范围来看,这五家村镇银行的主要经营范围都包括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及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等。但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业务种类上各有侧重。以依安国安村镇银行为例,其经营业务的重点是对农村个体种植、养殖户发放联保贷款;对中小企业开展建筑房地产开发、不动产抵押等业务;对微小企业开展商服抵押贷款,财务顾问等业务,并同时开办24小时银行业务;此外还开展个人风险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

(六)公司经营情况良好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黑龙江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截至2009年3月末,各项存款快速增长,余额达4148万元,其中对公存款2305万元、储蓄存款1843万元;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各项贷款余额达2262万元,主要是乡镇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低风险贷款,其中涉农贷款553万元;信贷资产总体上保持较高质量,收息率达100%;经营利润显著,截至3月末,实现利润14万元。

大庆市村镇银行资金支援农业的效果较为明显。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自2008年落户杜尔伯特县以来,已累计投放贷款6500万元,其中2009年就发放3300万元,全部用于支援地方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截至2010年4月,经营状况较好的巴彦融兴村镇银行贷款总量已超过1.9亿元,其中农贷总量超过1.6亿元,经营利润达到85万元。

2010年1月26日成立的双城惠民村镇银行,在营业仅6天时其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88万元,存款增长迅猛,发展势头良好。

三、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分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少

黑龙江省已成立的五家村镇银行均位于省辖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排名前四的四个地市均已设立村镇银行,其中哈尔滨地区已设立两家。这些地区本身经济发展较快,各种金融机构较多且资金来源的渠道较为广泛;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偏远地区,尽管资金缺口较大,却并未设立支农效果较好的村镇银行。此外,黑龙江省共有68个市地辖区、18个县级市、456个镇、11个民族镇、373个乡、58个民族乡。但黑龙江省截至2010年3月仅开设有5家村镇银行,网点覆盖严重不足,且这些机构也仅有一家网点,远不能满足本地区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

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及结算业务,盈利渠道单一。简洁便利的自助银行卡业务也仅东宁远东、巴彦融兴村镇银行及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开始开展,其他村镇银行尚未开展。由于注册资本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资金不雄厚,因此同业拆借等银行业务目前仅东宁远东及双城惠民村镇银行开展。新业务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等还没有得到开展。

(三)社会认可度较低

村镇银行是近些年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新型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晚,资金实力不雄厚且网点覆盖不足,使其在广大农户心里的品牌地位不高,有的农户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村镇银行。因此,在存款方面,对农户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存入所在地区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及本地区的信用社等农户较为熟悉的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农户更习惯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深入农户调查资金需求、考察还贷能力的便民式的信贷服务。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村镇银行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已经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税务负担及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使村镇银行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中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降低村镇银行设立“门槛”,增加试点机构数量

一方面可根据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分散、金额小的特点,适当降低村镇银行设立的资金门槛。乡村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分散,需要的贷款数额可能仅是几千元、几万元。对此,村镇银行的设立门槛则不一定要在百万之数。同时,随着村镇银行的稳步经营,监管部门应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制度限制,可考虑适当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允许企业或社团法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并控股,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这样既可以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农村,鼓励试点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支持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和经济较为活跃的县域适量布局,大规模增加试点机构数量,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将符合银监会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合规小额信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

(二)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

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在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支持当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开拓种养业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个体工商户等信贷业务。其中黑龙江省发展较好的润生村镇银行的贷款种类非常有特点,都是专门根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地域特点设计的,目前主要有农户联保、个人担保、土地承包权质押、林业产权、牧场经营权质押、房产质押、五户联保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授信业务。这可以作为其他银行借鉴的经验,可在其基础上探索和发展农舍抵押、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和商家协会联保等贷款方式,积极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法,将其延伸到农村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提高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户、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引导农户及中小企业将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与当地大部分乡镇、村等基层干部的联络,了解农户具体的资金需求,以便于深入的为农户提供更加贴心、人性化的服务,增强人们对村镇银行支农、为农经营理念的信赖度。

(四)加大政策扶持

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对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和有关费用;对其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与必要的风险补偿,支持其发展壮大。把财政资金、支农资金更多的地向村镇银行倾斜,在村镇银行申请建立财政账户,结合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黑龙江省财政厅和省银监局要向村镇银行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来促进其发展、壮大。如优惠的税收政策、财政贴息的周转贷款、初始设立时的人员抽调与培训、存款保险制度等。此外,有些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可能目前还不具备,例如,存款保险制度在美国等社区银行发展较好的国家存在,但在我国还是个空白,因此要抓紧时间尽快出台地方性保障措施,来降低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保障其服务“三农”的宗旨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

2、谢卫星.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工贸,2009(11).

3、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6).

4、李京刚,沙中强,李长楼.关注村镇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J].金融纵横,2009(4).

5、吴玉宇.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研究》(08E015)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体系研究》(11542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王文静 辛立秋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2: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村镇银行在缓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XT辖内及有关联的村镇银行为样本开展调研,深入分析中小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发现其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主发起行的管理边界模糊、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业务系统落后等问题,并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地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建议措施。

本文索引:谢超男.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2(02):-164.

1 村镇银行发展概述

1.1 村镇银行的定义

村镇银行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633家,其中中西部占比65.7%,在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助理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2 村镇银行的特点

一是进入标准和市场定位。现行政策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在乡(镇)成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为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经营范围限于所在县域,吸收的资金只能投放至当地,明确了村镇银行下沉服务、扎根县域的定位。

二是发起人制度。村镇银行发起人中须有一家商业银行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应要求,单一金融机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5%,单一非金融机构法人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10%,同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发起人制度开辟了用城市金融反哺农村的有效通道,将城市资金、成熟金融产品引入农村。

三是治理结构。村镇银行虽然是由主发起行发起设立,但仍作为独立企业法人運营,遵循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框架,保持合理的监督制衡机制和高效的经营管理运作。同时,村镇银行因为规模不大,所以管理结构层次少、扁平化、决策链条短、反应速度较快。

1.3 村镇银行发展方向

村镇银行的改革方向于2018年得到进一步明确。

一是完善投资管理模式,提高村镇银行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已投资一定数量村镇银行且所设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服务良好的商业银行,可以新设1家或选择1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行。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受让其主发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镇银行股权,可以继续投资设立或者收购村镇银行。

二是优化设立方式,提高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口少、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的相关区域,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相对集中的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可以在省内相邻的多个县中的1个县新设1家或者选择1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作为“多县一行”村镇银行,并在其邻近的县设立支行。在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均等化水平。2020年10月10日,湖南洪江湘农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

2 中小银行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共性问题:顶层设计存在“三个矛盾”,村镇银行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一是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进行有限管理的现实与风险兜底的监管要求存在矛盾。一方面,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经营意识增强,在运营发展中需保持独立地位;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求主发起行在村镇银行的流动性、资本等方面不足时负有补充义务,进行风险兜底。而有限管理无法及时发现和掌握风险苗头,风险兜底的成本较大。

二是村镇银行经营实力不足的现实与加大机构下沉的监管要求存在矛盾。如H村镇银行2019年末账面利润仅290万元,在监管部门多次要求下,该行于2020年1月开设B支行,但B支行日均存款仅维持在1000万元左右,仅为维持“盈亏平衡点”所需日均存款的十分之一,支行实质处于“开一天亏一天”的状态。

三是地方财政补贴难到位的现实与其引进机构时的积极态度存在矛盾。目前,各地政府在引进村镇银行时,多半会承诺给予匹配的财政性存款、选择开设地点和低价划拨土地的优先权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专项资金等优惠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承诺很难完全兑现,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专项资金是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四年内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获得财政部门按照不超过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一定比例补贴,但Y村镇银行自2017年起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助,由于地方财政紧张,至今仍未兑现,而四年期一过,补贴资格将自动失效。

2.2 个性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制衡机制较薄弱

一是股东治理驱动力不足,股东大会未形成正确的治理理念,管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以样本村镇银行为例,各村镇银行的股东大会关注短期利益多过于长期发展,如H村镇银行股东80%以上的诉求均与年度分红相关,又如为短期内美化存贷款、利润等指标,放弃支小定位,与政府性融资平台等大型公司开展业务,造成集中度偏高,风险聚集,以S村镇银行为例,对某行业的两家企业发放贷款合计0.36亿元,因突发事件,致使贷款及利息无法按时归还,影响该行不良率8.96个百分点。二是董事会履职难到位。在样本村镇银行中,董事长均是主发起行派驻兼任,但因村镇银行和主发起行地理位置相距甚远,董事长每月在村镇银行现场办公时间有限,个别董事长一年到村镇银行的次数不到10次,甚至不知晓当地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意见。三是监事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村镇银行因人员有限,大部分没有设置专职审计岗位,仅依靠主发起行内审部门的监督审计,无法及时发现实质性风险。四是高管层权力过于集中。个别村镇银行没有遵循必要的分离原则,前中后台分管行领导交叉重合,如某村镇银行的行领导,业务风险一把抓,既做业务又做审批。

2.3 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管理边界模糊,管理内容亟需明确

一方面,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应有的指导缺位。主发起行要对村镇银行提供一定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如利用自身制度建设、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案件防控等方面的优势,指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但实际上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相关支持甚少,如省内农商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采用与农商银行一致的、由省联社统一开发的信贷系统。因主发起行本身即为中小银行机构,与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高度重合,为确保当地农商银行的利益,省联社未对村镇银行完全放开系统权限,并有意识地限制使用,而主发起行仅以自身实力难以支持村镇银行开展系统自主开发。

另一方面,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管辖范围越位。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部分发起行出于跨地域经营布局,往往将村镇银行视为分支机构,对信贷审批、费用控制等层层把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决策链条短的优势,影响了村镇银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部分村镇银行经营情况好于主发起行,对主发起行的管理存在一定抵触情绪,进一步加深了两者在经营理念上的矛盾。

2.4 市场竞争力不足,社会认可度较低

一是品牌效应难以形成。村镇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不高,市场竞争不占优势;与当地农商银行相比,进入时间短、产品同质性高,目标客户群体几乎一致,在市场份额已较为固化的背景下,村镇银行开拓客户无明显优势。二是渠道建设落后。村镇银行资金实力有限,在手机银行、POS机、ATM等线上服务及电子设备铺设方面明显不足,仅靠物理网点辐射,客户忠诚度不够。三是对于主发起行是农商银行的村镇银行,有的地方监管部门不允许其使用主发起行的Logo、产品,使得本来产品不多的村镇银行业务更为单一。

2.5 现行系统老化落后,不足以支撑业务发展

一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统计功能需手工实现。个别村镇银行连信贷系统最基础的贷款管理功能都未能实现,如X村镇银行的贷款台账无法通过系统直接导出,需手工补录,工作效率低下,且准确性存疑,风控形同虚设。当地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对其提出整改要求后,2020年下半年该行才将系统开发提上日程。二是受制于体量规模,自主研发难度较大。如S村镇银行2009年通过外包公司开发综合业务系统,当年开发及运维费用合计295.15万元,之后每年运维费用142.71万元,占业务管理费用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若依赖于主发起行开发,则多半只能使用主发起行淘汰的老旧系统,系统无法更新,操作流畅度低,甚至无法满足基本业务需求。三是样本村镇银行均未开通征信查询系统,需通过第三方接口或信贷客户自行查询征信信息,严重影响客户服务体验。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顶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建议监管部门、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多方联动,加大税收支持,落实涉农贷款补贴等,增强政策的协同性,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区别监管,因村镇银行特殊性,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标准要区别于其他银行,可将其类似于可吸收存款的小贷公司进行管理,放款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指标监管标准。三是落实相应配套政策,对地方政府承诺扶持地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事项,建立监督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将承诺落实到位,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

3.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治理驱动力

一是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稳定股东预期,股东与经营层统一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支农支小定位。二是强化“法人”作用,董事长要掌握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定期听取经营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重大事项、风险状况了然于心。三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提升内部审计有效性,及时查找风险管理漏洞,增强内部监督管理有效性。四是建立权责分明、风险隔离的经营层,防止“一言堂”现象。

3.3 主发起行进行合理管控,培育村镇银行自主发展能力

一是主发起行管理职能不缺位。村镇银行主发起行通过履行大股东职责,帮助村镇银行建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体系,履职重点应落在业务指导和系统支持上。二是主发起行管理责任不越位。主发起行明确定位,充分尊重村鎮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抓住核心,加强技术、人才支持,给予村镇银行在业务发展方面相应自主权,以实现双赢。

3.4 坚持品牌培育,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注重信誉积累。加大存款保险宣传力度,增强客户认可度。二是做好服务下沉。服务下沉的成本远低于机构下沉,村镇银行要组织力量对当地村民进行走访,及时了解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加大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发挥服务全覆盖对机构全覆盖的部分替代作用。三是创新产品。创新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品牌知晓度。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专业和服务的培训,通过优质的服务弥补硬件上的不足,过硬的专业素质、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3.5 加快网络建设,加大金融科技应用

一是探索村镇银行协会统一开发系统的可能性。利用村镇银行协会集中力量,立足发展实际、职能定位、市场需求和标准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统一开发,加快建立合适的风控系统、报表系统及信贷系统。二是积极探索将金融科技与农村社区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提供金融、消费、生活等全方面服务。如与微信合作,开通微信支付等,利用科技解决人员力量薄弱,增强工作效率,更好服务支农支小定位。

参考文献

[1]张岳,周应恒,刘珍珍.村镇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35(12):84-93.

[2]王丽丽.破解村镇银行发展中的痛点和难题[J].当代农村财经,2019(12):52-56.

[3]盛瞳瞳.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4]赤峰市村鎮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Xiangtan Central Sub-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Xiangtan, Hunan  411100

XIE Chaonan

作者:谢超男

村镇银行发展研究论文 篇3:

中国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村镇银行在中短期内无法盈利必然会退出,政府倡导的支农目标便成为一纸空文。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不偏离支农目标的同时,减少成本,赚取利润。本文在分析制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关系型信贷理论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着力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业务战略和政府责任两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村镇银行;关系型信贷;农业信贷补贴

一、中国西部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中国西部村镇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极为迅速,各省份每年都成立新的村镇银行,给当地的农村经济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截至2009年12月,西部地区成立村镇银行50多家,但仅仅占全国村镇银行的三分之一。从国家整体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村镇银行为主力军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

2011年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迅速,新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目高达117个,位居西部第一,其次为四川和内蒙古,机构数目分别为78个和58个;西藏自治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目最少,仅为1个,其次为青海、陕西、宁夏,机构数目分别为3个、9个、10个。

二、中国西部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分布不平衡

从宏观地域上看,村镇银行在西部出现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西南各省份近年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数目逐年快速增加,而西北地区每年新成立的数目相对较少,尤其是青海、西藏等地区,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为宗旨,且发起金融机构必须为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以上,而这些地区恰恰缺乏符合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造成村镇银行发展极其缓慢。因此,西北地区商业银行普遍对投资村镇银行缺少足够热情,西南地区的发展情况远好于西北地区,以致我国西部村镇银行在宏观区域分布和局部区域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资金来源的有限性

西部村镇银行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对其的认可度远不如那些大型商业银行,且村镇银行都是自成一体,互相之间没有互联网,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它的吸储难度特别大,资金来源受到一定的局限。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起步晚,发展缓慢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认可程度,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就当前整体情况看,资金来源成为整个西部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三)缺乏完善的信贷制度

在风险控制方面,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村镇银行信贷主要以“三农”为服务目标,而农业在我国一直是弱势产业,加上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造成信贷资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镇银行多以信用贷款为主,而贷款人从事的产业绝大多数都为农业,农民每年都面临着价格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收入极其不稳定,因此村镇银行同样面临着信贷的道德风险。总之,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缺少一套完善的信贷制度,保障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设计

(一)关系型信贷与村镇银行发展相融合

关系型信贷是农户和涉农微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形式,村镇银行与农户、涉农微小企业靠长期关系积累的有关农户和微小企业信用状况的“软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他们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有关财务状况的“硬信息”的缺陷,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户和涉农微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降低其贷款利率,减少抵押和担保要求。

关系型信贷的发放必须依靠那些掌握着农户和涉农微小企业信用“软信息”的基层经理和信贷人员,村镇银行内生于农村,其股东及信贷员多来自于附近农村,熟悉机构客户信用状况的“软信息”;村镇银行的地理位置与其潜在的客户距离较近,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地缘、业缘是获得借款人信用“软信息”的主要途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抵押品,村镇银行业务人员的地方性特征使其与大中型金融机构相比,在提供小额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西部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各省份与局部区域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农村地区的居民传承着几千年古老的文化,人们对个人及家庭信用非常重视,因此结合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因地制宜的建立一套获取农民及微小企业信用“软信息”的方法,尝试采用关系型信贷的方法,融合村镇银行的比较优势,打破传统抵押、担保的贷款模式,进一步接近农村客观事实,提高服务“三农”的力度与效率。

(二)政府、监管部门与村镇银行协同转变

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角色,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扶持村镇银行,比如将财政支农资金划出一部分作为贷款贴息资金,中央银行也应该给予再贷款、再贴现、金融市场资金拆借资格优先等优惠政策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村镇银行步履蹒跚的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也应该改变以往的政策,采取更灵活更适合村镇银行的措施,保障其顺利发展的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比如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自主确立贷款利率,甚至可以对一些刚成立的村镇银行采取免税的措施,支持和鼓励其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村镇银行发展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银行组织体系,健全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帮助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监管机构要适当放宽新成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且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多发放支农贷款。监管部门还应该支持村镇银行适当设立分支机构,增大其服务半径,建立互联网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服务。村镇银行也应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发展自己,比如建立人才引进计划,每年以丰厚待遇招聘一些熟悉当地业务的职员,建立长期的人才引进计划,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员工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和村镇银行必须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协同转变,让村镇银行快速发展壮大, 彻底走到服务“三农”的路子上来,切实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

【参考文献】

[1]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2):44-58.

[2]叶文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以铜陵铜源村镇银行为例[J].金融会计,2011,(8):76-80.

[3]李敏.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为例[J].农业经济,2011,(1):83-85.

[4]黄达.货币银行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96.

[5]吴国联.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样本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中国金融,2011,(2):50-52.

【作者简介】

张小勇(1988— ),男,甘肃天水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市场计量分析。

作者:张小勇

上一篇:食品集中交易市场论文下一篇:名刊工程功能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