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农村金融改革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制度供给。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但由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致使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也面临各种约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村镇银行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镇银行建设论文 篇1:

基于政策性和盈利性视角下

摘要:湖南省村镇银行立足于本地的市场,积极开展面向农户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资金需求,拓展业务发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然而,湖南省村镇银行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性支农和商业性经营双重角色“悖论”问题。湖南省村镇银行应不断完善制度、政策以及设施的外在环境,优化广大农村金融、文化背景,以此立足于农村地区,发展于农村地区,并在基于政策性服务作为湖南省村镇银行业务特色的同时,推进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现代商业化,从而实现湖南省村镇银行特色化、本地化、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湖南省;市场定位;农村金融机构

一、引言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坚持“一带一部”战略定位,2014年,湖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经济总量位列31省市自治区排第10名。湖南省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08年湘乡市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湖南省先后共组建了30家村镇银行,但湖南省村镇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农业大省,若能有效地解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将有力地推进湖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湖南村镇银行作为农村中出现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为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需要的资金,这是湖南村镇银行存在的使命,或者说是一种自身的定位。但是湖南村镇银行的发起者绝大部门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决定湖南村镇银行的经营和财务决策的时候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种情形导致了湖南村镇银行在实际发展的时候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湖南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追求自身规模的扩大化和信贷规模的扩大化。此外,湖南村镇银行的运营模式很大部分都是照搬商业银行的模式,没有考虑湖南村镇银行的特殊性。很多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都是直接引进商业银行的相关操作标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湖南村镇银行自身定位和盈利目标之间的冲突。因此,积极调整与发展湖南省村镇银行,并推进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现代化转型,有利于全省经济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文献综述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村镇银行在世界各国发展情况和称呼也不尽相同,多以社区银行和乡村银行等形式存在,故相关研究都可以统筹到村镇银行研究领域。Rodrigo A.Chaves等(1992)认为组织设计是乡村银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Berger和Udell(2003)对美国社区银行经营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关系型融资”是其核心。Yong和Duffy(2002)从特色服务和信息获取两个方面阐述美国社区银行的优势。Habtom和Ruys(2007)研究发现互助协会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等问题。Liverpool和Winter(2010)研究了埃塞俄比亚农村地区小额信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

从村镇银行诞生起,国内学术界和业界就对村镇银行给予了高度关注。纵观国内的已有的研究,其探讨主要围绕在两条主线:一是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方面,主要包括风险防范、经营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等。二是有关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方面。自村镇银行成立以来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杨照泽(2010)、胡忠良(2011)、刘波和刘亦文(2012)则提出了各种风险的管理策略。王伟宁、乔宏(2013)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农户信贷知识匮乏,应在农村地区普及信贷风险知识以及建立信用制度。赵婧瑶,王宏伟(2014)认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已经成为村镇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风险,通过传统的专家打分法和一般综合评价法建立的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可以为银行管理者进行流动性风险控制提供帮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刘姣华(2014)认为村镇银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性风险也随之加大,实行差别化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调整业务结构,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才能保证村镇银行的稳健运营。

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方面。刘渝阳(2007)、吴少新等(2009)分别对四川、湖北的村镇银行经营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董晓林等(2014)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主发起人类型、设立取址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主发起人为农村金融机构且选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绩效更优。

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方面。张鸣鸣(2007)、杨晓敏等(2008)认为解决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采取以政策性扶持为基础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张蕾蕾、刘向前(2010)认为村镇银行应探索更为清晰的盈利模式。李惠乾(2011)认为村镇银行需巩固存款基础、疏通结算渠道、优化资金管理。崔宏伟(2013)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提高盈利能力最为重要。张郁(2014)认为我国村镇银行可定位于“农村社区商业银行”。

关于村鎮银行市场定位研究。杨建光(2008)认为村镇银行应坚持差别化发展。赵方、王建中、杨海芬(2011)认为村镇银行应在价值创新的基础上错位竞争和互惠合作。王煜宇(2012)探讨了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与发展定位。柴瑞娟(2013)认为定位于覆盖农村绝大部分经济主体的社区型商业银行是村镇银行的应然之选。陆红军和王兰凤(2014)提出了我国四种类型村镇银行的分类管理思路。刘培勤和王小康(2015)基于“三农”视角探讨了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定位思路。还有学者(黄汶桥,2011;胡聂风,2013;麦拉苏,2014;李洁,2015等)基于不同视角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进行了思考。

然而,在理论界,湖南村镇银行发展相关研究并未得到重视,相关文献寥寥无几,且多以定性分析为主,探索了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与问题,缺乏与湖南村镇银行发展具体问题相联系,本文将村镇银行置于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宏观思路中加以解读,分析了湖南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湖南省村镇银行基于政策性与盈利性综合考虑的发展定位,为湖南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湖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湖南村镇银行分布状况

截至2015年6月,全国已经组建村镇银行1270家。湖南省共13个市(除怀化市外)和1个自治州设有村镇银行,总计30家村镇银行开业。从地域的角度计算,湖南现有的30家村镇银行,其中,湘南共计10家,湘东8家,湘北湘中均为5家,湘西2家。具体可见下表l。

湖南省村镇银行的分布基本上符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的金融需求。但是,具体而言,湖南省村镇银行的分布仍存在些问题。例如,湘东地区(19%)的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份额均比湘北(21%)、湘中地区(21%)要低两个百分点,但是,湘东地区(24%)的村镇银行市场份额均比湘北(17%)、湘中地区(17%)高七个百分点。另外,怀化市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份额和郴州市的差不多,均为6%左右,但是郴州有5家村镇银行,而怀化市却没有1家村镇银行。

(二)湖南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村镇银行经历了6年多的运营实践,在實际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1.经营模式迥异,盈利能力较差。不少湖南村镇银行简单复制母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湖南村镇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我国政府对利率的严格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湖南村镇银行在盈利模式上的创新;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镇银行的懈怠性,阻碍了湖南村镇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2.政府政策性扶持落实不到位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成立于特殊时期,并没有享受诸如财政税收方面的国家优惠政策。而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却享受一些相同的税收政策,这是国家考虑到信用社经营时间长,且处于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阶段,必然有更多的税收优惠,但村镇银行却没有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从湖南村镇银行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湖南村镇银行从试点到现在,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但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例如,按照优惠政策,湖南村镇银行应享受各类补贴及奖励资金累计3.27亿元,但实际到位1.7亿元,到位率51.99%;当地政府在引进村镇银行时承诺开办费、提供办公场所、财政村存款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在开业后却不能完全兑现。村镇银行完全按照商业银行来经营,没有出台税收优惠法规,相关政策支持没有到位,经营环境还不如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湖南农村经济环境制约村镇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往往被要求设立在相对欠发展的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湖南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金融环境都十分落后且不够完善,这就使得村镇银行所位于的经营背景是十分被动的。其次,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营业网点少,缺乏吸引力。据中国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曾彪(2013)的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其调查的11个县市区中,有47.96%的人表示不了解村镇银行,48.69%的人表示不会去村镇银行存款,而偶尔会到村镇银行存款的比例仅34.79%。

4.政策限制商业化。虽然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较低,但是,有关政策并未完全对村镇银行实行自由、开放、市场化的管理与协助。村镇银行现在处于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无完全独立性的尴尬局面,这都会阻碍村镇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过渡。

5.规模限制经济效益。由于限制跨区域经营,作为商业银行的村镇银行只能用“小的可怜”来形容,同时伴随着规模不经济、公信力偏低,直接导致村镇银行吸储困难,个人存款占比小。一方面,这种狭小的银行规模会限制资金来源,从而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资金单一聚集于某一区域会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存在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调查显示,多数亏损村镇银行认为,经营规模是制约其盈利的主要因素,随着规模的扩大,其经营状况会越来越好。另外,全省除了上海农商行、哈尔滨银行批量设立的村镇银行使用母行统一品牌借记卡、网银业务,浦发银行及华融湘江设立的村镇银行代理母行借记卡外,其他的村镇银行均未开通借记卡、网银业务;大部分的村镇银行未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如汩罗国开村镇银行,因其主发起行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母行在网银、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等方面不能给予直接支持,制约了该行业务的发展。

6.资金流动性缺乏。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由于县域(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镇银行盈利的难度较大,且村镇银行存款以企事业单位存款为主,而且活期存款较多,资金来源不够稳定。目前,湖南村镇银行企事业单位存款占比在60%以上,与此相反,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基本持平。这也说明村镇银行在吸收居民存款和定期存款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7.名义“支农”,实际服务宗旨出现偏差。2014年底,全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逾2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30亿元,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金融生力军。但据中国人民银行郴州市中心支行曾彪(2013)对湖南省郴州市4家村镇银行的统计,郴州市4家村镇银行在2012年末“三农”贷款余额52329万元,仅占各项贷款总数的39.67%。郴州市4家村镇银行只是湖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缩影,不难发现,湖南村镇银行无法完全履行其“三农”责任。

8.支农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比如湖南省五家浦发村镇银行所开发的关于农、林、水、电、养殖、矿等多个产业客户集群的“银林通”“银农通”“银电通”“银矿通”等近二十个“通”系列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原型都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长沙沪农商银行业在金融产品上面进行了创新,通过与所在地的政府部门的沟通协商,开发出“小微企业流动贷款”等新的金融产品。但是从总体宏观层面来说,湖南村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产品还是比较的单一,主要是集中在借贷业务上面,中间业务缺乏。目前湖南村镇银行的主要的业务都集中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这些传统的金融业务上面,而且贷款成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他中间业务带来的收入对于湖南村镇银行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这样的产品结构对于湖南村镇银行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借贷业务带来的收入不具有持久性,不利于湖南村镇银行的长远的发展。

9.股权结构不合理。截至2015年底,全省村鎮银行总数已经达到30家,已覆盖除怀化市外的13个市(州)的37个县(市)。其中,上海农商行、浦发银行、哈尔滨银行、国开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汇丰银行、包商银行、广州农商行、安徽桐城农商行等银行业机构来湘开办26家村镇银行,我省的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开设4家。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湖南村镇银行的股权多半都由发起行掌控,很容易出现一股独大所带来的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尤其是当作为大股东的发起行,在对本地经济金融情况与相关的金融业务还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决策与管理方面的失误。例如,武冈包商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是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包商银行,包商银行既不是湖南省本地银行,也不是农村地区的银行机构,在武冈县的县域经济环境下的经营绩效可想而知。其次,村镇银行其他当地企业法人股东与村镇银行之间也存在关联交易的可能性,尤其在对企业法人的上(下)供应(销售)商开展的存贷业务。如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与珠海横琴村镇银行就爆出此方面的问题,湖南村镇银行虽暂未发现此类问题,也应防患于未然。

四、湖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定位选择

湖南省村镇银行的政策性市场定位主要是基于国家对于村镇银行的政策制度设定,将目标客户定位于特定贫困群体、小微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体现出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在盈利性市场定位主要是基于村镇银行同样是以商业性为目的银行业机构,必须通过市场竞争,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根据湖南省村镇银行的政策性和盈利性两个方面的市场定位,本文从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选择、经营区域和业务产品等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讨论,其中,目标客户选择体现了湖南省村镇银行的政策性市场定位,经营区域和业务产品又凸显了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盈利性市场定位。

(一)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选择

作为农村信贷产品的提供者,向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是湖南村镇银行的重要功能和主要职能。根据程昆等(2009)的研究,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考虑到湖南省村镇银行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目标客户应定为特定贫困群体、小微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

一是要增加服务特定贫困群体的小额信贷产品供给。农村贫困群体由于缺乏抵押品而被排除于正规金融服务之外,使得他们难以借助金融服务去把握更多的经营与发展机会,而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湖南省目前以贫困群体为目标的小额信贷机构还相当缺乏,而不同的贫困群体因生产生活特点的不同导致存在不同的贫困根源。因此,湖南省村镇银行需要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特定目标客户的小额信贷服务模式和产品来适应不同贫困群体的金融需求,进而实现帮助他们缓解贫困的目标。可以尝试借鉴典型国家的经验,针对贫困群体的不同需求,开辟贫困群体住房建设与维修小额信贷项目、就业创业小额信贷项目、人力资本投资小额信贷项目、大病扶持小额信贷项目、灾后重建小额信贷项目等诸多消费方面的信贷服务。同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授信机制和还款方式。

二是完善小微企业多维金融支持体系。小微企业是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渠道。湖南省村镇银行需要坚持小微市场定位,从小微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以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扶持小微企业的做法,加强湖南省村镇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专营机构建设,构建小微企业“一站式”信贷服务模式,在巩固提升湖南省村镇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基础和能力的同时,有效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优化小微企业信贷服舞另一方面创新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从授信方案、还款方式等方面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此外,也应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征信平台与信息库建设,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奖罚制度,督促小微企业诚信借贷与守信还贷,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信贷主体。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农村合作组织的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对其发展壮大极为有利。因此,加大湖南省村镇银行对农村合作组织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经营区域

一是以“村镇”为特色。湖南省村镇银行应该充分并灵活应用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农业以及农村金融经济的各项政策,但是,利用政策并不是意味着依靠政策来经营和发展村镇银行,而应该是利用这些独有的政策形成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达到的、仅村镇银行拥有的特色,从而展现以“村镇”为特色的、具有独特性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二是本地化发展。湖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道路、开展业务的途径以及银行具体的人才建设都应该坚持本地化发展。湖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不应该搬照江西省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也不能仅仅参照湖南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当地自己的金融、经济、生产环境。只有充分了解并吸收本地的一切资源,湖南村镇银行才能真正地实现在本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湖南省村镇银行的业务产品

一是差异化改变。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明白自己的市场定位并与其他金融机构保持相对的差异性。差异化发展是现阶段中国银行体系的要求,努力引导湖南省村镇银行区别于湖南省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异化改变,是填满农村地区的低端金融空缺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农村地区金融垄断、促进金融市场自由竞争的综合手段。

二是商业化经营。湖南省村镇银行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商业化经营模式。中国几十年实践证明:只有实现银行业机构的公司化、商业化、市场化才能实现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业的生机勃勃以及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其次,湖南省村镇银行的商业化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村镇银行的经营规模上,规模太小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商业化,规模过大也就会诱导行业同化。最后,有关扩大村镇银行规模的途径,为了避免农村地区的“虹吸效应”,应该有条件、有步骤地实现湖南省村镇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要创新湖南省村镇银行信贷产品,增加信贷种类、创新信贷投放方式。如针对农村消费性信贷的强烈需求,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消费信贷品种;结合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根据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量小、频高、随意性大”的特点,创新村镇银行抵押贷款等模式,尝试开发无实物抵押小额贷款、多主体联保小额贷款、分期偿还小额贷款等模式,建立由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多种模式相结合的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要推进湖南省村镇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创新金融服务间接渠道。湖南村镇银行可利用自身优势,将城市金融业务中发展相对成熟的金融咨询、投资理财、信托基金、结算、汇兑、租赁、信用卡、有价证券买卖等各类现代金融服务产品逐步向农村市场推广,提升湖南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消费层次。同时,也可以积极推进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开发,引导和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有序进入期货市场,推进套期保值业务拓展,探索设立期货投资基金等。通过推进湖南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拓展湖南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渠道,延伸湖南村镇银行服务湖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触角,提升湖南村镇银行服务质量与消费层次。

五、结语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有机结合体,湖南省村镇银行根植、服务于湖南农村经济与社会并不同程度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肯定其成效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其自身依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新常态下,有必要进一步针对村镇银行的特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市场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切实发挥湖南村镇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撬动和支撑作用。

一是明确湖南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原则。即明确湖南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以“村镇”为特色、本地化、差异化发展。村镇银行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发展”,明晰湖南村镇银行的市场客户群体主要针对农户和小微企业,确立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经验政策和财政政策。其次,湖南各地的村镇银行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不能单纯地求大求全。

二是明确湖南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内容。湖南村镇银行明确市场定位可以帮助湖南村镇银行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上形成自身真正的核心競争力,从而提高湖南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可以明确湖南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应该是湖南农村中拥有一定偿付能力的小微企业以及拥有一定资金能力但是资金能力又不是特别大的农村居民,其业务市场定位主要是针对小农户的个人金融业务以及湖南中小企业的借贷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可能既涉及到了传统的借贷服务又涉及到了新兴的中间业务,湖南村镇银行应该根据湖南农村经济的具体的特点,开发出真正适合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间业务,在注重创新性的同时兼顾实用性,通过中间业务的合理开户,提高湖南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中小企业的借贷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湖南村镇银行在明确这一业务范围之后,需要在借贷业务的流程、技术等方面不断完善,使其在传统业务上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产品来增加这一项业务的稳定性。

三是完善支持湖南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配套体系。一要建立健全湖南省村镇银行外部政策支持机制。首先,相关部门要出台专门法律法规,给“三农”以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有关政府部门要把握好村镇银行的设立门槛,虽然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是300万元,有效地维持支农惠农和财务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村镇银行作为我国特有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政府有关部门要逐步对湖南省村镇银行定位发展部署持续的、特色的路线。例如,放宽民间资本投入等措施;然后,适当地增加对村镇银行扶持性的政策,村镇银行毕竟作为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在与其他成熟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在制度、规则等方面都不可避免的位于劣势,这就需要国家、当地政府对湖南村镇银行的扶持。二要完善湖南省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正如最近银监会要求的一样,湖南省村镇银行应逐渐降低发起行在其控股的村镇银行的股权比例,并适当且有条件地引进并增加当地民间股本。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村镇银行两大类股东的优势,避免其劣势。在湖南省村镇银行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首先,主发起银行要加强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针对城市商业银行丰富的管理决策经验进行有效的村镇化、当地化,使其高效地适应湖南省村镇银行的管理;其次,要设立监督机制,防止参股企业权力的利益化,即避免参股企业向自己或利益相关人提供投融资便利。三要促进湖南省村镇银行业务全面发展。湖南村镇银行在不断创新、完善以及方便基础存贷业务的同时,也要向现代银行模式转型。在通过各项调研以及实验后,充分挖掘当地其他业务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中间业务。目前,为适应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需要,我省积极开展农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农房产权)抵押贷款,村镇银行依然也需要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来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要。其次湖南村镇银行需要加大力度研发中间业务,将自身对于借贷业务的依赖转移到中间业务上来,开发出适合农村客户全体的中间业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群体的需求。增加中间业务的不可替换性,培养客户群体对于湖南村镇银行中间业务的依赖性。参考文献:

[1]Alexander sarri.Rural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and theeffectiveness of policy reform[M].Food and Agriculture0rganization 0f the United Nations.1996.

[2]sR khandker.Microfinance and poverty-evidence usingpanel data from Bangladesh[J].Policy Research WorkingPaper,2003,19(2).

[3]S Qureshi,I Nabi,R Faruqee.Rtmal finance for growthand poverty alleviation[R].Policy Research WorkingPaperSeriesfromTheWorldBank,No 1593.

[4]Jacob Yaron.Successful rural finance institutions[R].WorldBank discussion papers,1992.

[5]Peterson,M.and R.Rajan.The Benefi~0f Small BusinessLending: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J].TheJournal of Finance,1994,49(1).

[6]Allen N.Berger,Gregory F.Udell.Small Businessand Debt Finance[J].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Research,2003,(1).

[7]R De Young,D Duffy.The challenges facing communitybanks:In their own words[J].SociM Science ElectronicPublishing,2002,26(4).

[8]LSO Liverp001,A winter-Nelson.Poverty Status andthe Impact of Formal Credit 0n Technology Use andWellbeing among Ethiopian Smallholders[J].WorldDevelopment,2010,38(4).

[9]吴玉宇,唐意红.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风险与防范[J].求索,2009,(9).

[10]刘波,刘亦文.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2,(5).

[11]刘姣华.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防范与现实应对:村镇银行个案[J].改革,2014,(1).

[12]吳少新,李建华,许传华.基于DEA超效率模型的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研究[J].财贸经济,2009,(12).

[13]武晓芬,邱文静.村镇银行普惠性信贷资金运行效率以及扶贫效益的提高与创新——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1,(12).

[14]李惠乾.村镇银行需建立可持续商业经营模式[J].中国金融,2011,(2).

[15]刘培勤,王小康.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三农”市场定位的视角[J].时代金融,2015,(6).

[16]麦拉苏.基于SW0T分析框架下的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研究[J].中国市场,2014,(33).

作者:刘亦文 黄静寅

村镇银行建设论文 篇2:

约束与深化:我国村镇银行建设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改革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制度供给。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但由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致使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也面临各种约束。我国需要结合农村金融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的效应,创造性地展开业务经营。

关键词:农村金融;村镇银行;制度变迁;市场竞争

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机构种类、资本限制等方面,大幅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这无疑是对建国以来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的一个重大突破。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以及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在四川、吉林、青海、湖北等地相继成立试点。不过,村镇银行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有效缓解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尴尬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从实际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农村金融制度约束的大环境下,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诸多内外约束条件,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有效性的发挥,必须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的改革,彰显村镇银行的“支农”功效。

一、村镇银行外部约束——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改革以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政府的主导下,沿着发展机构的路径,从正规金融机构入手,力图在农村形成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分工,形成以合作制金融为基础的农村金融体系,因此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浓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色彩,正因如此,非正规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的功能受到抑制或忽视。具体说,金融体制演变的路径具有下列特点:

1.沿袭体制内正规金融体系,压制体制外非正规金融。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从最初的农村信用社纳入农业银行开始,到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钩,此后,是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所有这些,都是沿着体制内的正规金融体系和机构进行改革,其重要目标之一是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性金融组织,对农村体制外的非正规金融采取打压的政策。这种改革路径与整个中国经济采取的体制外先行的改革战略是不同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特征更加明显,由于体制内正规金融体系改革目标是多元的,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商业化,另一方面要承担政策性的支农任务(前面的农业银行和后来的农村信用社都是这样),同时还要维持农村的金融稳定,加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这些正规的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逆向选择和比较严重的道德风险,经营成本高,呆坏账居高不下,机制转换步履维艰,最终落得“一农难支三农”的结局。因此,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现实情况是体制内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合法的供给的垄断地位,民间社区性的金融受到压制,非正规的合法的金融制度供给严重不足。

2.注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压制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机构演进的路径,属于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创新路径被严重堵塞。其实,在农村融资中,存在多种多样的非正规的融资形式和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地演进和变迁。各种各样的农村调查资料说明,非正规融资占了我国农村融资绝大比重,有效地缓解着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饥渴,很大程度上担当起农村资源配置的功能。人们对于非正规金融的高利贷多有诟病,在正规融资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利贷其实是市场对农村融资供求状况的某种真实反映,由于金融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政府为维持对它的控制,即便对正规金融体系,也存在过度干预的企图。一方面,由于囿于意识形态,国家对正规金融存在“父爱”和过度偏好,在保持对其控制的同时,维持正规金融的垄断地位和既得利益,另一方面防止非正规金融的竞争,对其存在和发展设置很高的交易成本和进入壁垒,最后将其置于非法的地位,解除自己对防范非正规金融风险的责任(但地下金融的融资风险仍在)。政府的金融压制政策,使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色彩尤其浓厚,也可以说是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排斥压制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而且,这种路径的依赖和演进,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背道而驰,政府成为农村金融体制唯一合法的供给主体,导致内生于广大农村融资中的非正规组织和制度的变迁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高昂,不能得到合理的演进和正常的发展,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自下而上的变迁路径被堵塞了,而内生于农村金融中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正是农村社区互助合作金融组织诞生壮大的重要制度之源,其结果是金融市场融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而融资需求呈现多样性和层次性、制度需求和供给(包括量和结构)不均衡这种状况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很不适应,从正规金融机构的强制性制度演进,外生地培育农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从目前看,其难度绝不亚于放松农村金融管制,扶持、规范内生于农村经济母体中的组织。

3.重机构改革,忽视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20世纪90年代中期,兹维•博迪(ZviBodie)和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等提出基于金融体系基本功能来分析和研究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功能观。功能观把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分为六个方面,即清算与支付结算,转移经济资源,管理风险,储备或积聚资源与分割股份,提供信息,解决激励问题。金融的这些功能是基本稳定的,它们(或其中一种功能)可由多种机构或经济组织来实现。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注重金融机构的改革,注重金融机构的存在形态。金融改革的思路仅着眼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些机构的分分合合,形成框架体系。现在的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也是沿着这种思路进行的。这种思路认为只有在现有的金融框架下,根据现有的金融结构赋予其相应功能,通过行为绩效判断其效果,遵循的是“结构——功能——行为”绩效的思路和路径。这和功能观的思路具有明显的不同,围绕金融机构改革,我们出台的举措不少,但效果不佳。我国的金融机构比较庞大,国有金融或准国有金融机构对广大分散的农村经济主体进行融资,成本很高,在防范风险的要求下,融资的门槛也比较高,相对于民间借贷而言,融资的效率又比较低。因此,金融机构不愿放贷,农户告贷无门,只能从民间借贷。1999年以来,我国国有金融机构从农村撤并网点,收缩机构是其走向市场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无可厚非。作为改革重心,合作社的定位是农村社区性金融组织,但合作社的自愿互助和民主管理的性质异常薄弱,脱离农村的倾向十分明显。其实,金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融通资金,配置资源。融资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允许适合广大农村经济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允许民间融资的存在和进入,建立竞争性的融资市场势在必行。

二、村镇银行内部约束——问题与缺陷

尽管村镇银行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阶段,但其问题已初步显现。最近,我们就湖北省村镇银行的成立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村镇银行遇到以下6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会计科目设置及统计归属问题。《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但涉及村镇银行会计科目如何设置、统计如何归属及统计代码编制等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

2.资金清算系统行号问题。目前全国银行业均以实现通过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进行资金清算,人民银行还将陆续上线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现代化支付手段。支付系统行号是各家银行跨行资金清算必备的条件,而村镇银行刚刚成立,没有行号,无法进行同城和异地资金清算,也无法进入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因此,对公业务企业也无法在村镇银行开立账户。

3.存款准备金率执行标准问题。村镇银行是新成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同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这就存在存款准备金率执行标准问题。

4.存贷款利率执行问题。是否实行利率管制或放开,利率执行什么标准,利率放开定价机制如何完善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5.规模过小经营成本相对较高。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分别为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经营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导致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6.金融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意见》缺少更为具体的配套管理办法。如需要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存贷目的作出更具操作性的界定,镇级银行是否可在所辖村开设网点等。在审批和监管这些村镇银行的过程中,要谨防一些以逐利为主要目标、吸储冲动强烈的大的民间资本拿到执照,进行异常资金交易,严防集资、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选择——内外深化改革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村镇银行的建设属于典型的需求回应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需求回应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从本质上来说其内在动力来自于政府(国家)推动,外在动力来自于外部压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村镇银行的深化改革其内在动力源泉正是国家推动,外在动力源泉则是来自于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外部压力。

从内因来看,新成立的村镇银行主要是需要加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村镇银行按照发起人的方式设立,建立股份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指出的是,建立起股份制只是有效的银行治理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村镇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保证了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是银行的公司治理依然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因此,村镇银行自身应考虑如何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我们认为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加以完善:

1.可以考虑进一步引进境内或境外的战略投资者。发起人对村镇银行进行控股是符合经济体制渐进转轨的需要的,但是也不必持有过高比例的股份。在保证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发起人转让一部分股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建立起更加规范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村镇银行资本金的充实。

2.强化内部控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配置风险,获取风险收益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新的风险环境下经营风险具有动态特质,能否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衡量各家银行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尺。因此,对各种风险的审核和控制在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面对征信体制严重缺乏的农村市场而言尤其如此。而全面风险管理在单一产品、单一交易风险的基础上考虑了整个机构风险分散化的好处(或风险过度集中的坏处),比传统的风险管理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风险成本,从而提高了村镇银行的竞争力。所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是保证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3.实施审慎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村镇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下,村镇银行的会计准则应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会计报告国际化。同时尽快出台村镇银行基本业务会计准则,强化会计财务方面的信息披露。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信息透明是有效的治理结构的必备特征之一。

4.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银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因而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就要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这六个运作机制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激励和约束。对村镇银行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从外因方面来看,主要是从以下3个方面,发挥市场对村镇银行的约束和促进作用,从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1.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逐步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限制。《意见》规定的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是比较高的,如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人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监管机构批准等。这些规定表明村镇银行仍然对民间资本持谨慎态度,持股比例的限制降低了民间资金参股的积极性,这种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导致村镇银行“一股独大”,村镇银行的经营必将受大股东也就是发起人的支配,很容易蜕化成发起人的“吸储机构”,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逐步放松市场准入条件,放松民间资金的参股比例限制,会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治理机制的优化,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使村镇银行能够在竞争中做到“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加强金融法律制度建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接受采访时谈到20世纪90年代诸多实行民营化的国家的经验教训时,就特别强调最大的教训就是未能意识到实行法治是民营化的基础前提。村镇银行的建设也同样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是可以制定一部《村镇银行法》之类的法律,规范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二是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些新的金融法律,如《农村信用法》等。

3.建立符合“三农”需要的村镇银行运行模式。在这方面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第一,格莱珉银行的基本运作模式为在乡间设立分行,职员包括分行经理1人及区域中心经理(Center Mangers)数人,业务区域约15至22个乡村。该行为提高员工主动服务精神,将决策与执行权限逐渐下放至地方分行。首先由分行员工亲自遴选并拜访区域内合适的潜在借款人,向其解说银行的运作及提供的服务内容,所以客户不必到银行申办;乡村银行661万个贷款客户都是由1万8千余名员工亲自登门拜访而来。第二,每5个同类型潜在借款人自愿形成小团队,每1小团队最初只有2个人可以贷款,必须等这2人在借款后6周内均正常摊还本息,其他3人才取得贷款资格。借助小团队内的互信、道德压力与借款人欲改善生活的愿望,弥补了农村征信体系的缺乏。第三,降低借款人还款负担。格莱珉银行贷款合约均采单利计息,由借款人分期平均偿还本息,且累积利息总额不得超过借款本金。另外格莱珉银行在借款人有还款困难时主动提供经营辅导等协助,视情况协助解决其困难,为其义务。且格莱珉银行对逾期放款不采取催收手段或责难借款人,而是基于互信与责任感,尊重与理解借款人之困难,商讨借款重组。

由此看来,村镇银行的运行模式不一定要非常固定和呆板,或者说非要完全按照正规商业银行的模式来运作,只要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当地条件出发,灵活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模式,达到农民欢迎、自身又能维持下去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2).

[2]杨羽飞,梁山.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5,(3).

[3]高勇.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途径[J].财经科学,2004,(4).

[4]张健.农村金融供给多元化与金融需求[J].农村金融研究,2004,(4).

[5]Besley,T.Levenson,A.R.,1996.The Role of Informal Financein Household Capital Accumulation:Evidence From Taiwan[J] .Economics Journal106:39-59.

[6]Biggart,N.W.,2000.Banking on Each Other:The Situational Logic of 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J].Discussing Paper.

责任编辑:伊人

作者:李建华 许传华

村镇银行建设论文 篇3:

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监管建议

自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试点省开展以来,村镇银行这一新兴金融实体就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为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4年4月底,山东省滨州辖区已开业4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218195万元,贷款余额为211293万元。自开业至今,4家机构累计发放贷款金额为608413万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为40619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辖内小微企业的发展。村镇银行业务得到一定发展,但支撑业务运转和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却相对滞后,突破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

滨州辖区的4家村镇银行分别是山东邹平青隆村镇银行、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山东博兴新华村镇银行和无棣中成村镇银行,发起行分别为山东青州农村商业银行、浦发银行、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目前4家村镇银行已初步建立信息科技制度,制定了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如机房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柜面设备维护等,推动村镇银行信息管理向流程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辖区内村镇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邹平浦发村镇银行、山东博兴新华村镇银行和无棣中成村镇银行的核心系统采用依托发起行模式,由发起行提供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本行机房已无生产数据,发起行完成核心数据备份、系统运维等操作。山东邹平青隆村镇银行则通过外包建立核心系统,核心业务系统托管在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备份、系统运维也由该公司完成。

二、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业务发展、轻科技建设,高管层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业务拓展压力较大,高管层对信息科技风险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导致村镇银行对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充分。从检查情况看,村镇银行信息科技治理架构不到位,银行高管对科技风险的概念认识模糊,董事会高管层缺乏长远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构建不完整,未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的框架中,信息科技审计部门未配备专业的科技审计人员进行行内科技审计。

(二)支付渠道匮乏、业务系统开发难度大,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村镇银行规模小,难以大量投入进行系统开发与建设。目前系统开发普遍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起行或外包商系统开发是针对所有村镇银行的共性需求,针对个别村镇银行的特色需求则需要排队等候。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农民对新兴电子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辖内4家村镇银行电子化金融服务尚未起步,造成支付渠道少。

(三)机房基础设施不达标、设备单点故障隐患大,机房建设仍是信息科技风险的薄弱点。4家村镇银行机房建设仍是信息科技风险的薄弱点。其中1家村镇银行尚未建立独立机房,网络设备、UPS、机柜等位于营业室内,进入营业室的工作人员均可接触上述设备,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从设备配备上来看,4家村镇银行机房供电仍为单路供电、2家村镇银行核心交换机设备没有实现热备份,一旦设备故障,将导致核心业务系统停运、业务全面中断;4家村镇银行机房没配备机房专用精密空调、自动消防设施和部署环境监测系统,科技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机房环境变化,在没有安排机房值班的情况下,若发生突发情况,科技人员无法及时处理,从而造成大的损失。

(四)未设立独立的科技部门,科技人员配备不充足,日常科技风险防范压力大。辖区村镇银行都没有成立独立的信息科技部门,信息科技工作职能设置在综合部,与日常科技工作开展、中心机房设备维护和保障业务连续性工作方面的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科技岗位人员同时还有其他业务指标考核的压力。受人员配备影响,村镇银行都没有安排中心机房7×24小时值班,机房夜间出现突发事件,易因联络机制不健全造成紧急事件处理不及时。机房日常巡检未实现规范化,未搭建机房环境检测系统,机房空调发生故障造成机房温度异常,或空调发生漏水故障时无法及时发现,从而造成风险的进一步升级。同时,日常科技风险防范不健全。3家村镇银行都未实现移动存储设备的规范管理,易造成数据泄露。1家村镇银行网络管理不规范,使用网线切换器在同一台办公机器登录办公网络和互联网络。4家村镇银行均未采取技术手段实现对电脑进入办公网络的准入控制。

(五)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演练不主动,业务连续性保障工作不到位。辖内村镇银行组建了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制定了应急管理制度,但是普遍存在应急预案场景不全面、应急演练开展不主动的问题。应急预案多套用发起行版本,未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自身制定应急预案的机构多存在情景模拟不足、预案流程不细、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在日常的应急管理中,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动较少,应急演练只是局限于科技层面,演练范围也只是局限于电力、消防、网络方面,缺乏业务应急与科技应急的综合演练。

三、加强村镇银行信息化监管的建议

(一)村镇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架构。村镇银行应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中,在科技治理上应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和相互制衡。高管层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充分考虑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制定符合村镇银行总体业务规划的信息科技战略、信息科技运行计划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从人力、财力资源上保证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村镇银行应努力克服信息科技管理制度整体移植所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在参考发起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细化落地措施,针对本行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二)村镇银行应进一步规范机房建设和日常运维管理。村镇银行应建立独立的中心机房,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配备足够的信息科技设备。制定机房管理制度,定期巡查机房环境并做详细记录。加强移动介质管理,有效防范数据泄露。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接入内部的网络要采用技术手段经过多重认证进行规范。加强机房环境检测系统布控,做好机房温度、湿度、消防等监控工作。加强病毒防控,及时采用技术手段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并制定病毒防范相应策略和处理流程。

(三)村镇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和业务连续性的保障工作。村镇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架构,提高自身开展应急演练的主动性。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应急场景,并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动,逐步转变信息科技风险只存在信息科技部门的理念。应急演练中要验证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滨州监管分局)

责任编辑:欣闻

作者:王晋 魏胜辉

上一篇:小学语文实践论文下一篇:货运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