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

2022-04-19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以“减量化、废弃物再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要求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 篇1:

加快发展兰州市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理念引进与理论研究阶段。二是国家重视与战略决策阶段。三是全面试点与持续推进阶段。200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与次年正式實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此,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全面开启。2009年国家将甘肃省列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后。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以下简称《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形成了四种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型企业模式、以丹麦为代表的循环工业园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废弃物回收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循环型社会模式。这些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有:1、政府发挥推动、调控和引导作用,制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制度。例如德国1986年制定《废弃物管理法》,1991年制定了《包装条例》。2、政府奖励政策。美国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的环境奖和日本的资源回收奖等;对发展循环经济有贡献的企业,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优先采购以及价格优惠政策。3、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瑞典环境经济学者托马斯提出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概念,即企业要承担产品废弃后的环境责任、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4、公众的广泛参与。号召全体国民节约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消费绿色产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4、民间组织的支持。非营利组织负责废品回收,协助政府立法,自愿制定一些行业标准,积极开展培训与宣传。

兰州曾经是国家西北的主要工业基地,如今面临许多问题。兰州市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年来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业布局不合理,再加上陈旧的工业设备和老化的技术,这一切都要求发兰州市必须发展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替代”为原则得循环经济,促使兰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1、构建企业绿色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使用,推广可替代资源的开发使用技术成为兰州市政府的重大课题。兰州应当大力开发太阳能产业,并使之成为兰州市的新兴重大产业。兰州地区太阳光照时间长,是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研究基地,具有基础矿产资源、原材料、光伏产品和应用市场,劳动力成本小,拥有一批太阳能产业配套企业,具有继续发展的产业规模和条件;能辐射周边地区的太阳能应用市场,这些都是把太阳能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产品输出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例如鼓励兰州西固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项目为支撑,全力做好企业项目跟踪服务,依托兰州石化等大企业,大力发展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城市矿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和新能源及能源高效利用产业链三大循环型工业产业链。连海经济开发区和宛川钢铁产业园等成为兰州循环经济的示范园区。

3、构建静脉产业发展宏观层次的循环经济

①制定促进静脉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证。而我国,这方面的立法存在着很大的法律空白,有待于修改和完善。兰州是省会城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市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来填补法律的空缺。②培育静脉产业产品市场。兰州市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应优先购买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材和循环利用等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特别是对可再生能源、再生产品和环保产品,应强制性规定一定的采购比例,实行优先采购,为循环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同时兰州市政府应大力宣传让公众树立选择环保商品的理念,提倡企业、消费者积极购买使用静脉产业产品,抓好静脉产业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以此推动整个兰州接受和使用静脉产业产品。③制定扶持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兰州市政府可制定可返还的抵押金制、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废弃物处理收费制、征收原生材料税等政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④鼓励全民参与。政府引导支持全社会采用健康环保生活模式,开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推广使用太阳能,推动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在整个社会层面上,逐步形成循环经济运作机制。综观国外,循环经济的推动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兰州发展循环经济,兰州市政府同样责无旁贷。

作者:张凤英

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 篇2:

关于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以“减量化、废弃物再资源化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要求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促进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于是循环经济理念获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二、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地区,在經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多是资源换发展的战略,随着这种粗放式经济的负外部性作用加大,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破坏、生态的恶化等情况的相继发生。

(一)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水平低

我区资源储量较为丰富。我区煤炭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截至2007年7月,全区已查明煤炭资源矿产地445处,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2007年下半年,内蒙古又陆续在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地发现了几处储量数十亿、上百亿吨的大型煤田。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集中在鄂尔多斯市地区。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3.8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2.11%,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天然气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陆上特大型气田之一。除了当前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常规能源以外,我区还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区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最为10.1亿千瓦,其它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工业有机废水等资源也非常丰富。

从总体看,资源综合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C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但环境压力仍然很大

我区加强污染源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取缔、关停“十五小”重污染企业3642家,有效地控制并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的处置率与综合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工业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去除量26.88万吨,比“九五”末期增加19.6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6.6%,增加1.5个百分点;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3.7%,增加14.0个百分点。2005年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去除量20万吨,比“九五”末期增加0.9倍;烟尘去除量1093万吨,增加1.4倍。工业粉尘去除量123.1万吨,增加1.1倍。2005年全区工业固废排放量62.5万吨,排放率0.8%,固废综合利用率40.1%。与“九五”末期相比,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增加19.2个百分点,排放率减少2.6个百分点;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3.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42.7%。

“十五”期间我区的工业废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快速增加趋势,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仍较为突出,部分城市地下水存在超标情况,多数监测河流、湖库水质超标,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在目前的工业快速发展阶段,我区的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2005年,全区废水排放量56241万吨,与“九五”末期比较,增加了21.8%。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1274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4967万吨,分别占总量的55.6%和44.4%。废水中COD排放量29.7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COD排放量14.2万吨,占总量的47.9%,工业废水COD排放量15.5%万吨,占总量的52.1%;同“九五”末期相比,COD排放量增加15.6%。

2005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量145.6万吨,比2000年增加1.19倍,其中工业排放量129.6万吨,生活及其它排放量16.0万吨,分别占总量的89.0%和11.%;烟尘排放量77.8万吨,增加0.61倍,其中工业排放量60.3万吨,生活及其它排放量17.5万吨。分别占总量的77.5%和22.5%;工业粉尘排放量45.6万吨,增加1.59倍。2005年,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75.1%、烟尘排放达标率63.4%、粉尘排放达标率24.2%,分别比2001年低5.8、19.3、34.3个百分点。我区目前在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上的投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慢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速度,还不能完全有效遏制排放量的增加,工业废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363万吨,比“九五”末期增加2.1倍。工业固体废物中产生量较大的是尾矿、煤矸石和粉煤灰,分别占总量的32.9%、28.7%和16.4%。

(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初步建立

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从企业、工业集聚地区和典型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循环经济实践,在不同层面积累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围绕煤炭产业,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农牧业领域,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生活用能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工业生态园区的实践,促进了我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建设的工业生态园区有蒙西重化工、包钢、包铝、乌兰水泥、托克托、科尔沁6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对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推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认真实施我国已经颁发的《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规,加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制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风险小”的局面。

回收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虽然比使用现成的成本高,但它能够产生很大的环境利益和社会长远发展利益。如:采用循环经济理念,可以摆脱传统末端治理的成本,(即减少了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減少了污染物的处理费用节省了许多有限的资源)。由于其存在着很强外部性,因此环境和社会效益应得到计量和相应的补偿,为此应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和制度。同时,应制定城市

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管理条例,明确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权及监督部门的责权,也就是加大污染企业,单位的负外部性成本,从而有效的调动全社会的环境保护积极性。

(二)改造管理方法,加强环境监测

首先,环境监测要轉变观念。通过数据分析和特定的环境背景、因素的相关性讨论,研究环境的变化规律,形成综合分析成果,完成环境监测数据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升华,使环境价值得以实现。其次,要注意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有重点、有目标地培养、引进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开拓进取、尽责尽业、乐于奉献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实行持证上岗,以提高检测人员的入围门槛。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约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引进核心技术和装备,同时努力的学习国内外循环经济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加大资金投入

环保投资被国外学者喻为“第四产业”,有着巨大的综合效益,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环保投入占该国或地区当年GDP的5%以内,那么,增加环保投资所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所增加的支出。政府在增加对环保投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还需政策对可再生资源行业的扶植,以此大大提高企业对这行业的投资热情,从而使这一行业的资金供给增加。政府要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

(五)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宣传

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把循环经济更好的落实,让媒体、法人、市民的监督来约束企业行为。

(六)发挥政府协调和监督作用

循环经济关乎全区经济的整体利益,关乎我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建立,关乎我区作为我国生态屏障的作用。尤其是企业行为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容易利用监督的漏洞,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作者:刘士岗

发展建议循环经济论文 篇3:

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摘 要:在现代化工业、城市不断发展进步的状态下,对交通运输有了较大的要求,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在增强,为此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还需要认清未来和现实的道路,决不能走使用环境效益换取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秉承生态环保的原则,走循环经济道路是一项正确的决策,本文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做出分析研究,希望可以更好的增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在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的主题发展之下交通运输业也要先找到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特色之道,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和国家经济都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在此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发展交通运输的循环经济,使其可以長期的延续和拓展,因此本文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做出分析研究。

一、循环经济指导思想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运用必要性

(一)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之要求

首先,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需要很大的资源,资源的大量消耗让交通运输的承载力更重,如要在土地、能源、水资源还有木材等方面产生消耗,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可持续性发展无法继续。

其次,环境问题在交通行业发展中十分突出。交通运输对于整个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方面,交通运输会排放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质,产生噪声污染等等,另外交通运输对沿线的历史建筑,名胜古迹也产生不利影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去危害,极大的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在这样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过程中还需要循环经济的指导。

最后,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共同瞩目的严重问题,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影响非常广泛,也可能给社会家庭带去较大的损失。

因此在解决安全问题上也要走循环发展之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也要关注安全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做好交通运输工作。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每一个项目的建设也令人瞩目,这其中要有更多人力物力资源的运用。由此后续逐渐的出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当中就充分的展示出我国经济每年在持续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但是能耗度超过了很多国家,如是日本的10倍、是美国的5倍。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因此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未来能够减少出现的电荒、油慌还有地慌现象,在循环经济的驱动之下,自然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用环境去约束经济方式。循环经济一方面解决资源矛盾,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经过事实证明,循环经济用低资源换取高效益,这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任务。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借鉴循环经济的良性经验

其他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已经进入循环经济当中,因此我国还要虚心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例如,清洁生产,这在循环经济中属于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行业的循环经济是将经济交易和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结合在一起,充分的运用已有物质,并且注重不同物质之间的循环和使用,另外在交通设备的生产和使用与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对人身体的危害和影响,如拒绝使用有毒原材料做科学合理的排放设计,争取减少尾气污染,让交通运输行业和循环经济之间更加和谐。依靠于交通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更要使用新工艺手段还有新技术,这样就能够降低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也能够做到少投入,高产出,进一步的降低污染的产生,争取能够将环境污染放在有效信息的使用之内。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资源做综合性的使用,可以将废弃物做循环转化,将有害物质剔除,运用有用的一部分。科学严格的管理也成为工业污染排放得到合理整治的一项措施,因此减少有毒物成为明显的循环经济发展特点,在交通运输行业得到较大的运用。

(二)建立循环经济交通政策

交通政策的运用要协调好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综合去分析有限资源的使用。在制定交通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的考虑到环境成本的内部转化,争取能够使用多种运输方式做定价,从需求、交通影响、人员健康方面做价格的估测,将内外成本结合在一起做市场定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鼓励各种交通运输的有效结合,如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原材料的能耗也要让生态交通环境保护机制建立起来,对社会生活有更多的保障。发展循环经济更要关注其中的激励和约束性,争取能够深化改革,使用多种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使用。如综合财税、投资还有信贷与价格等等因素对交通运输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调整和约束,也争取能够建立起自觉性的环境保护机制,如鼓励使用绿色电力汽车,实行优惠政策等等,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科学的引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循环经济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化交通运输发展使然,因此在发展中就需要注重对其他成功国家的经验借鉴,结合着自我的特点去粗取精,然后建立起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机制,运用鼓励的相关政策使交通运输行业有自己的绿色方式。最后,强化节能节约机制,降低能好建立节约性交通,绘画未来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生态低碳环保建精品打造高速公路新典范——访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常晓春[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12(1):1-6..

[2]张年,张诚.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1):1367-1371..

[3]栾利玲.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10):3724.

作者:占松春

上一篇:诊疗活动行政处罚论文下一篇:金融市场开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