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教育2.0时代里,我们要怎样更好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课堂教学,从而能培养出创新性综合实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呢?本文将基于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心得来阐明。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流行语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行语设计教学论文 篇1:

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功能探析

[摘要]本文首先系统地论述了网络流行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份认证”、“幽默彰显”、“情绪激发”、“平等对话”和“委婉反馈”五大基本功能,而后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以摆正网络流行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其积极功能。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教学功能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网络文化诞生的,综合了网络语言与流行语特点,在逐渐摒弃无厘头的恶搞和自我表达,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这种语言体系由于其特殊的表达方式与构词风格,具有开放性、平民性和调侃性的特征,往往印着“时尚、新潮、个性与另类”的标签,鲜明地折射出当代青年思想与心理的变化状态,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具有很高的传播度、接受度、喜爱度与推广度。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是教学内容准确表达的有力工具,是师生平等交往的互动平台。随着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和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流传,这种以网络文化为背景和支撑的语言体系,无疑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往搭建了一个新型平台,为时代的“新新人类”主动参与课堂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教师语言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尝试从师生交往的角度,探索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功能,为将网络流行语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灵活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功能

(一)“身份认证”功能

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青年的同义语。青年作为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网络语作为青年学生的“特殊专利”,也是这个特定群体的“时尚标志”。使用相同的网络流行语,通过对某一套语言符号的认同,群体中的个体达成了身份的统一性与共识性,拥有群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一张群体身份证,有助于群体中的个体间进行身份识别与认证。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要平台,也是教与学有效融合的核心场所。教师所使用的一套特征语言符号,除了具有传递教学信息的作用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感觉,而这种心理感觉具体表现出两种情形:第一,教师高高在上,不容置疑,不容侵犯,属于典型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权威型”。第二,友好亲近,没有架子,具有很强亲和力的“朋友型”。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网络流行语,一方面可避免教师因不懂流行语难以融入学生而形成格格不入的“异质感”;另一方面,师生共同使用同一种语言符号,分享同一种语言体系,无形中会使师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彼此间会产生一种“我们”或“朋友”的认同感与亲近感,进一步缓解了青年学生心理的防范意识与排斥情绪,降低了认知心理的“可接受阈”。因此,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趋向于一种平和主动的积极心态,有利于信息的加工,有利于知识的快速同化、顺应与平衡。

(二)“幽默彰显”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学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课堂氛围的缓冲剂。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师会给课堂带来活力、带来生命,给学生带来欢笑、带来信心。教师教学的幽默语言是指教师巧妙地运用修辞,借用风趣的语言,选择恰当的时机,以灵活的形式和谐趣的表达,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环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奇特的语言结构和组合手法,其构成本身具有强大的幽默成分,因此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往往具有良好的谐趣功能。例如,在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比较压抑的时候,教师适时的一句“老师讲的是课,不是寂寞!”比单纯生冷冰硬的“认真听讲!”效果更佳。虽然,幽默是师生之间特殊形式的互动交流,但是,这种交流是否卓有成效,取决于师生自身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背景。如果教师的幽默内容超越了学生认知水平,往往起不到诙谐风趣的作用。青年学生群体是网络使用的核心群体,对网络流行语有着自然的敏锐和超强的捕捉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言,不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绪激发”功能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引导、情绪调动和兴趣激发的过程,而后者则是推动学生认知同化的“催化剂”,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和诱导青年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热情参与,而这种课堂情绪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以课堂提问为例,如果问题的表述平淡无奇,像“白开水”一样索然寡味,往往难以调动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在问题设计时,适当加一些网络修饰语,气氛就容易变得轻松活跃。例如,在高校讲生物科学学业评价时,有一个关于纸笔考试是不是应该被废除的问题。第一种问法:既然纸笔考试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那是不是应该被废除?第二种问法:既然纸笔考试存在着巨大缺陷,那它是不是应该从学业评价体系里彻底“Out”呢?很明显,第二种问题设计中,一个经典传神的“Out”,轻轻松松将学生的眼球拉回到问题上来。另外,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形:问题提出来了,却没有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如果此时教师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训诫和督促学生积极回答,往往难以奏效;如果适当地俏皮地补充一句“好歹有个同学冒个泡泡吧?”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大相径庭。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提问环节,还是在评价反馈环节,适当设计一些网络语言,不但能迎合青少年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精神也能得到更大的愉悦和满足。

(四)“平等对话”功能

教育家弗莱雷曾言:“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相互平等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感情、有动机、有需求,希望在课堂上得到教师起码的尊重,得到平等的关爱,希望站在他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可敬畏的“教师”,更是一个风趣可亲的“朋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从呵护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先生,之所以能够以短短18分钟的演讲赢得大学生的认可,博得青年学生的喝彩,拥有无数大学生“粉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语言表达触动了青年学生心底最敏感、最脆弱、最隐秘的那根神经。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传的语言形式,从表象来看,只是一种简单、时尚的语言元素,仅仅代表着一种网络语言表达的流行趋势;但从本质上看,它彰显着特定群体的思想动态,代表着学生群体的心理立场。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网络流行语的适当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传递着一种特殊的信号,代表着教师和学生共属同一群体,能够同呼吸共命运。网络流行语作为载体所赋予教师特殊的亲和力与沟通力,无疑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平等对话创造了先机,为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心理基础。

(五)“委婉反馈”功能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业成就进行反馈评价时,如果语言运用不当,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劳而无功,甚至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根据评价的对象与性质有讲究、有艺术地进行反馈。对于肯定性地评价,客观准确的表达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肯定式评价中常用的都是“不错”、“好”、“非常好”、“太棒了”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这类评价语由于青年学生已司空见惯,如果频繁使用,即便是称赞与肯定,也会产生一种欣赏疲劳感。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借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太给力了”、“爽歪歪”等,不仅不失良好的评价效果,而且还别具一格,不仅调动了学生情绪,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进行否定性评价时,一定要小心慎重。因为直接表达或措辞不当,均会伤害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争先回答,教师为了保持课堂安静。往往直接“镇压”或者喝止,而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会严重挫伤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果教师换一种表达方式,借用一些缓冲力较强的网络流行语,效果会大不相同。比如,“不许灌水了”、“等他回答完再灌水也不迟”、“不要让某同学被回答了哦”,等等。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使青年学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因此,在大多情况下,不论从理智上还是感情上都会接受教师的意见。

二、教学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分清对象,因人而异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时,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理解力以及网络文化背景不同,选择性地决定网络流行语的表述内容、表现数量和表达强度。

(二)分清性质,因类而异

网络流行语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0,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可以肆意地被搬到课堂,不加区分地随便应用。对于那些否定性的,带有不良色彩的,荒诞、晦涩、低俗的负面词汇要坚决剔除。无论如何,教师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一定要把握分寸,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幽默活泼的类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分清场合,因时而异

网络流行语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但并不代表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网络语。由于网络流行语的通俗化和“非专业”特性,决定了其多用于课堂导人、教学点转换、引导提问和反馈强化等课堂过渡与引导环节中,而在对一个专业教学点的系统分析讲解中,网络流行语往往没有立身之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需要配合恰当的教学环节。若仅仅为“流行”而单纯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往往会造成矫揉造作、与网络流行语的教学辅助功能背道而驰的后果。

(责任编辑:赵淑梅)

作者:胡选萍 王琦 周芳 王扬科 李新生 杨培君

流行语设计教学论文 篇2:

课堂任务项目化 教学策略活动化

【摘要】在教育2.0时代里,我们要怎样更好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课堂教学,从而能培养出创新性综合实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呢?本文将基于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python课程教学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心得来阐明。

【关键词】项目化;活动化;核心素养;小组合作

一、引言

Python是新课标必修学习的程序语言也是现阶段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的应用领域广泛,有web开发、网络编程、爬虫开发、云计算开发、人工智能、自动化运维、科学运算等,是学习者争先学习的一门流行实用语言。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有效信息社会中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学习和生活方式,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处理人、技术、社会的关系,履行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成长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反思者。

二、核心素养下的python教学现状

Python教学近几年风靡大大小小中小学教学课堂,各位老师都在探索中教学,专业师资资源极少,几乎所有信息技术老师都是自己先学python,盡可能的学好学透再运用到课堂教学生。Python是开源流行语言,网络上有很多爬虫及AI结合python的实例资源,但代码实例与数字化资源配套参齐不齐,可以说网络找到合适的优质数字化资源仍较少。又因python语言是2020年出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标,学生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落后的农村学生,见识相对狭隘,课外知识溃泛,自主创新能力就相对很差了。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学生学好python文化基础,可以自主发展,参与创新实践是现代每个信息技术老师面临的大难题。学生在各大学科的紧张学习氛围里有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定性地让学生失去了敏锐的信息意识。Python中既有枯燥概念也有抽象计算思维与复杂算法,这些学生都需要时间去慢慢理解,因信息技术的授课课时少,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能当堂理解透彻并跟上进度。少数学习成绩优异数学思维好、计算思维强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过关,到了层级代码较多的实例又被难倒了。正因各种难学不能进步,时长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且目前学的知识暂不用于其他学科学习且高考不考。对于现代学生的高压考试,到了信息技术课学生最想的是放松心情、自主学习或是学一些并不用动脑的知识。而python却是一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还要调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语言。

三、核心素养下的python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上述种种教学课堂出现的状况,本校极力与改革创新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去探讨是适应本地学子的python教学模式。

1.有效课堂教学任务项目化

项目学习是把问题团队任务化建立起“公司模式”运营解决问题,是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学习,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激发整个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可以弥补传统学科教学远离真实社会生活实践的缺陷,是现实社会的实践和模拟未来社会的创新,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而教学任务项目化是教学环节的重点设计,好任务好项目的设计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本校学子知识水平,课堂教学任务化的设计亮点“小任务大作用”。我着力于把课堂教学内容分细分小,课堂任务设计成分步项目化实例。在实例中渗透对应的知识点,当学生每解决一个小任务就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并能完成项目的一部分。例如for循环语句的教学中,for语句的实例练习以主结构语句“for *** in ****:”,for语句可以循环“元组、列表、字典、字符串等”,它们的知识点既有相通点也因类型不一样有点点区别。因此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尽可能相同点一起练,不同点分开区别练。最后多学多练,长期积累,经过一个模块知识的学习,教师再设计一个综合性大项目让学生们提升学习。

每个班级都会有优生与学困生之分,有效课堂教学中除了项目设计好也要全员快速学习通过才是最有效的课堂。因此在课堂练习学习中都会贯穿“以优带差,对点帮扶”的学习方式,让优生作为小老师带差生一起学习,即加深优生的知识库也灵活转变调用优生的思维能力,更是辅助差生把基础知识打牢固,也帮助教师减轻巡堂辅导的压力。

2.有效教学策略活动化

有效课堂教学除了设计好学习项目,还应在教学策略上有积极有效的引导方式。教学策略的优良差是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原因所在。有趣教学过程活动化于课堂教学要贯穿学科核心素养。Python是一种简单易上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会穿插概念、函数、代码书写规则等基本信息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同时也设立编写程序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性,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完成编写代码的过程,培养敏锐、判断信息能力并能调用各个库的资源,快速完成活动内容。

为了更好培养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才,python的课堂教学策略基于教学设计项目化上开展。因Python是个计算机程序语言,学习它需要编写(改写)代码,赋予计算机指令,完成人机交互。Python教学中若把抽象的计算思维活动化,设计范例教学把抽象的代码、难以理解的计算思维形式化,这样就简洁易解的理解、培养、发展计算思维。如:《一起学python》中的第二章第二节《数据类型的转换》,在教授进制间的转换知识时,会设计一个活动。题目:数值3f,解密为二进制的数值。解题分析:3f为十六进制;十六进制先转换成十进制,再从十进制数转成二进制数。进制的转换是计算机程序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二进制是计算机能处理的进制。本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中心,在python课程教学中,每一节课都设计了大大小小项目任务。这样每个精心设计的活动里不管是玩、做、创,都要学会主知识才能根据知识完成有趣的python程序编写之旅。在这个“策略活动化”中,流程步步引导进行,知识层层推进加深学习。教师是引导者,如一个节目一场晚会的主持人,做好课堂教学进度的引导,知识的串联讲解和维持课堂纪律就行。

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已深深渗透着中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会寻找资源向学生推荐优资源,如“51自学网、公众号:python学习联盟”,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学会自我利用数字化资源学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可以登录学校moodle平台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编写代码创作项目。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认识网络,正确的使用信息设备,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有着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课题研究课程《一起学Python》第三节授课中讲到的代码规则:缩进、子父代码、冒号、注释等,给学生传递无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世间万物需遵循规则,才能正确的走下去,我们的代码也一样,在一定规则下才能正确运行指令,才能更好的完成它的任务。在讲解输入(input)输出(print)函数时,演示输入输出数字、式子、符号、字符串时,设计一个“文明上网名片”,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网络标语,潜移默化渗透文明上网知识,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我们还会以学习项目的大小把活动分为个人赛和小组合作赛,以奖罚激烈学生你追我赶上进学习。个人学习进步快,有奖;个人学习项目完成得快又好,有奖;小組是以优带差对点帮扶分组,每个组员会发挥他们的特长进行学习。这里小组优生带差生进步大有奖,激励的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奖是激励学习上进,罚也不是打击,同样是另一种方式的激励。这里的罚主要体现在完成不了项目的、学习进度跟不上课堂教学的、学困生不思进取的,会“罚”减少“玩”的项目学习,加强打牢基础知识帮扶活动和教师多多关注指导。在奖和罚的制度上给教学策略活动话增添的课堂气氛,激励的学生积极进取,收获知识收获同学友谊。

上述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微课自主学习法及小组协作学习法等。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时就从活动开始掌握了新知识,即有趣也有用。

四、结束语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人才目标下,我们要上好的每一节课都是按培养未来社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来设计。既要学生会解决问题又能服务社会履行责任和义务,还要可以综合运用知识团队或个人创新设计及发明造物。因此切合实际的项目化学习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而鼓励引导为主的活动化教学策略是不同问题课堂情境的有效解决方案。课堂任务项目化,教学策略活动化是未来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之一,本文论述的基于核心素养的python课程教学探究知识还略微较浅,未来还将会继续探讨,并应用与教学实践里。

参考文献:

[1]郭伟,周鹏.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探究——以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3):90-93.

[2]强小利,蓝雯飞.面向计算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5(11):87-89+92.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5.11.026.

[3]黄海明.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思考[J].考试周刊,2020(42):129-130.

[4]王静君.计算机数制转换方法和创新[J].科技资讯,2006(07):236.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6.07.197.

作者:张楚霞

流行语设计教学论文 篇3:

高职公共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摘 要:探索了高职公共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两结合双推进三学“的资源库建设模式;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的资源建设;以项目为载体、级别模块化的内容结构设计;情境化的教学内容组织;4L、4P等教学模式以及线上线下评价体系的建设,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资源共享课;情境化内容;课程结构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高职英语》作为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于2016年推荐为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基于学院泛亚平台开展开展英语教学;2017年4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2017年度山东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考试大纲》,高职公共英语资源共享课建设依据高职学生“低水平、多层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基于高职学生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突出特色,进行创新。

一、建设思路

高职英语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生源复杂,有五年制高职生、普通高职生、“3+2”、“3+4”对口贯通高职生,他们的英语学习普遍具有“低水平、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要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基于他们的学习需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职业需要,开发集“科学性、基础性、实用性、职业性、前瞻性、特色性”一体的资源库,充分体现高职公共英语的时代特色和高职特色。

(一)课程开发1策略2结合6原则

课程开发基于高职学生“学习需求满足”策略;突出“显职业、重人文”,在英语教学中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贯彻“项目设计,结构系统”,“趣味教学,激发兴趣”,“设置情境,学以致用”;“任务驱动,能力培养”;“移动学习,独立自主”,“分层教评,关注差异”的原则。

(二)突出情境化设计特色

课程设计以项目为统领,构建体现能力本位的情境化内容设计。基于情境式微课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引发学生态度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语言实际交际的能力,利于提高英语教与学效果。

(三)开展多种互动交流方式

网络课程互动交流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有同步交流也有异步交流,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方式。交流区有:BBS、QQ、邮件、博客、微信、虚拟教室,也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参与讨论和评价活动。

(四)完善”线上+线下“多维度多元化评价方式

线上和线下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线上互动区学生表现的评价和线下课堂参与讨论的表现。同时,注重运用合理的引导和激励机制,给予学生更多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个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享受网络的乐趣。

二、课程建设内容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实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内容选取

1. 选取原则

(1)《高职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内容选取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考试大纲》,遵循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职业性、可接受性、多功能性,特别注重内容选取的普适性和发展性。

(2)内容选取基于高职生“低水平、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3)围绕日常活动和未来职场业务活动设置核心学习情境任务;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学习需求设置拓展资源和参考资料,构建四个结合即 “知识和技能结合、语言与文化结合、人文与职业结合、基础与提高结合”的实用性、职业性、前瞻性、特色性课程内容。

2. 内容构建

(1)主教材

综合国内权威出版社(外研社、高教社、上外等)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内容,以高教社《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为主教材,根据高职生学生的实际,以项目为统领进行情境化的结构设计,重新组织知识点、技能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并能针对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2)内容结构

基于高职学生的“低水平、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选取。本课程核心学习内容包括日常英语和职场英语两大模块;在日常英语模块与中学英语之间构建了一个过渡衔接模块“基础巩固”;在日常英语和职场英语两大模块之间构建“英语兼职模块”;在职场英语模块之后构建“升本考证”能力提升模块;提升模块后构建六大拓展模块,为学习者的行业英语(专业英语)或大学本科英语的学习搭建了桥梁,奠定了基础。

(3)情境化设计

出场人物:

Sonia Zhang、Jack Chen和Miss Helen。Sonia是一名我国山东省ABC职业学院高职学生,Jack 是来自美国的exchange student(交换生),Helen是他们的英文老师。

情境设置:

围绕高职学生Sonia学习、工作实习的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设计项目,选取典型的日常和职场情境,设置学习任务,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其日常英语交流、职场交际、综合能力提升以及相关的人文和职业素养这条主线来开展各项能力训练任务。情境设置自然真实,内容前后保持固定的出场人物,创作了一个有声有色的长篇系列情境故事。

项目设计:

大项目设计为“Sonia伴你学英语”,共分为五大级别11大模块。级别1“基础夯实”篇设计为“基础巩固巧过渡”;级别2“日常交流篇”设计为“日常英语伴你行”,级别3“职场交际篇”包括两大模块为“英语兼职同磨炼”、“职场英语争创客”;级别4“能力提升篇”设计为“升本考证同深造”,级别5 “拓展提高篇”设计为“拓展学习共发展”。5个级别的设计体现了能力本位为主导的理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学习需求的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实现共同进步,最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以项目为统领,进行情境化结构设计,重新组织知识点、技能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系统化设计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并能针对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分为5级别5模块6项目,每项目各有具体的情境任务,如表1所示。

(二)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教学灵活多样的教法,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总结如下5种教学模式:视听说一体的4L教学模式、任务驱动读写的4P模式、职业导向的4P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考核模式和“两结合双推进三学”特色模式。

1. 视听说一体的4L教学模式

Liven——营造气氛,激发兴趣;Listen——输入信息,准确表达;Learn——学做一体,知识内化;Live out——情境模拟,学以致用。

2. 任务驱动的读写4P模式

Problem——找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明确任务;prepare——组成团队,计划、准备、完成任务;Present——团队成果展示;Perfect——自我、团队、教师讨论、评价,学生改进、完善。

3. 职业导向的4P教学模式

以职业(Profession)为主线,把不同的工作岗位(Position)组成教学模块,具体的岗位服务任务和流程(Procedure)构成教学情境,服务工作中的英语语言要点和技能(Point)为教学重难点来组织教学,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

4. 混合式教、考模式

课程组基于学院泛亚平台和QQ群采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实施“微课嵌入课程教学”模式,微课融入整个教学过程,用于课前的在线预习,课中的讲解讨论,课后的复习巩固,充分发挥微课引领作用。考核采用基于学院泛亚平台的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高职英语教学能力为本的理念,实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资源建设

(一)提出了“两结合双推进三学”的资源库建设模式

资源建设上,教师建设的资源和开发学生建设的资源有机结合;内容构建上把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结合、语言与文化结合、人文与职业结合、基础与提高结合;学习方式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传统和e-Learning有机结合;考核方式上,课堂检测和在线测评及考试有机结合;评价方式和主体上,师师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课堂和网络有机结合,努力实现课堂内外纵横推进;内容突出重点并向基础和提高双向延伸,推进低水平和高层次学生共同进步;利于教师教学和學生学习双向推进,从而构建学习者(教师和学生)“三学”课程资源平台,即“学有、学治、学享”(of the learners, by the learners and for the learners)全方位、立体化、纵横交织的生态发展资源平台。

(二)丰富多样的资源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1. 资源的创新

目前高职英语包括日常和职场两大教学内容,本課程组根据高职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架构了过渡模块“兼职英语”;编写了校本教材《情境交互英语之中西文化荟萃》,把语言学习与文化素养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开发建设学生资源,如每周课堂汇报(class report or class presentation)、每周一歌、每天一句英语流行语;开发学生的“情境视频当拍客、课件制作同学习、图片贺卡精美做、影片佳作我推荐、英文歌曲大家唱、锻炼口才你我秀、自制视频当导演”等栏目的音频资源、实景拍摄视频资源、PPT、手抄报等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

2. 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

在资源建设上基于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课程资源包括11大模块,有针对低水平、低层次高职生设置的基础知识巩固,有提高学生日常交流、职场交际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核心学习内容,同时为高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专升本、考取PETS、CET4的证书、参加各项英语大赛的专项训练;拓展模块包括6大模块,有英语大赛竞出彩、行业英语助发展、文化交融提素养、励志英语走远方、手机软件自主学和网络链接你我他。丰富多样的资源内容有利于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DB/OL].(2006-11-16)[2009-08-23] http://www.tech.net.cn/info/edu/poli/12647.shtml.

[2]蔡基刚,辛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J].中国外语,2009(2).

[3]向前进,曹佩升.高职英语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2009.

[4]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孟祥志.高校教学资源库及其设计与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6]周艳群.《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师范大学,2009.

[7]焦本斌.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1.

[8]曹维祥.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

[9]武蕊.职英语听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10]周晓红.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发展路径探析[J].同行,2016.

[11]任淑美,李宁湘.对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

作者:吕凤华

上一篇:专业群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经济区生态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