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会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金融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应积极培养艺术金融方向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培养,在培养方式上专门化,使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艺术市场的需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艺术展览会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展览会管理论文 篇1:

鲁迅在北京

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

1914年4至5月间,鲁迅参与筹备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这是5月20日闭幕仪式上的合影。后排右起第三人为鲁迅。

鲁迅归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对儿童少年的教育非常关心,也颇有心得。到教育部后,除了响应蔡总长的提倡美育,写出纲要性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外,还翻译了很多儿童教育的文章,如日本高岛平三郎的《儿童观念界之研究》,日本上野阳一的《艺术玩赏之教育》《儿童之好奇心》等。

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是鲁迅参与组织的一个大型活动。最初,教育部于1912年9月决定次年夏天在北京举办该展览会,并指定鲁迅所在的社会教育司第一科负责具体筹办。但因“二次革命”爆发,时局动荡,而延期举行。1913年冬,教育部确定把展览会场设在教育部礼堂,随后开始筹备展览。鲁迅从11月6日就开始与钱稻孙等人一起布置展览,直到1914年4月才完成全部布展工作。展览会共征集到展品数十万件,分“文章、字、画、手工、编织、针黹”六大类,在教育部礼堂的11个房间展示。一个月中,观众达一万多人。在展览会期间,鲁迅经常到会场值班,连星期天也不休息。

钱稻孙(1887~1962),字介眉,浙江吴兴人。曾留学日本、意大利等国,时任教育部主事,后任视学及京师图书馆分馆馆长。他对这次展览会组织工作的回忆,让人们了解了这种开拓性工作的一些细节:

儿童艺术展览会是由鲁迅这一科筹备的,社会教育司主管,具体事务就是鲁迅一个人忙,以教育部的名义主办。以教育部名义在头一年发公函到各省各县去征集展品,这也是一个新工作,都不懂,鲁迅做这工作也是摸索的,首先还得解释什么叫儿童艺术品,因为没有人知道要征集些什么东西。

到布置的时候,我才去帮忙,是在教育部大礼堂展出的,另外还开辟了三间房子做展览室,分成第一、第二展室,展品是些:画,字,玩具,草编制品,刺绣等等,都是儿童的作品。当时也没有人能鉴别一下好坏,所以都摆出来。

展览会的布置也没有经验,摆法是用小学生桌子摆成篆字体的“术”字形,上面摆上展品,用绳子拦起来,参观的人顺着路线按字形来回参观,人多,路线也弯弯曲曲,挤来挤去很不好走。

展览会开始时,全部筹备人员都来看摊,观众很踊跃,很多人是抱着好奇心来的,有时中午附近饭铺的伙计穿着白工作服就来了。午饭是轮流去吃,轮流休息看摊,因为中午参观的人多,也很杂乱,结果还是丢了不少的展品。

展览会的管理人员,身上还挂着一个标志,是由青秘阁给做的,用硬纸剪成六角形,上面蒙上一块有颜色的绸子(或缎子),每个角上用黄色写一个篆字,共计六个字:礼、乐、御书、射、数。名为“六艺”。从这六个字中,可以看到当时一些人还是有些复古思想的。带上这个标志,就表示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了。

展览会后,5月23日,教育部召开了儿童艺术展览会展品审查会,会议决定由鲁迅、陈师曾等负责挑选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展品。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美国政府预定在1915年2月20日在旧金山市举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邀请中国、古巴、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参加。鲁迅等人从中选出104种125件展品送交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在1915年3月9日开馆的中国馆展出。

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原址在什刹海广化寺,因地方狭小,条件简陋,经多方努力,得以迁建。1917年1月新馆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开馆。这是纪念合影,中坐者为蔡元培,其身后为夏曾佑。第二排左起第五人为鲁迅,立于夏之左侧。这张照片刊登在1917年2月1日《北京日报》上。

京师图书馆归教育部直接管辖,馆长是江叔海(江翰)。1913年初,江瀚离任,教育部拟不再设图书馆馆长一职,而由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兼管图书馆,具体工作就由鲁迅和沈商耆负责。2月17日,鲁迅与沈商耆一起拜访江瀚,商量交接工作事宜。3月7日,鲁迅和沈商耆又再次到京师图书馆商量交接事宜。此后,鲁迅对于该馆的迁址和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该馆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读者较少,加上广化寺房屋破旧、环境潮湿,不宜保存书籍,所以决定另选馆址,同时在城南的前青厂设立一处分馆。本年6月,分管正式开馆,这是京师图书馆设立分馆之始。10月29日教育部编制明年预算计划,并讨论改组京师图书馆。教育部指派鲁迅等人和图书馆人员一起清理该馆的图书、账目,并负责接收,为图书馆扩充做好准备。1914年1月6日,鲁迅参与讨论接收文津阁《四库全书》的事宜。教育部为了充实京师图书馆的藏书不仅从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云南等省调来大批官书,还调来文津阁《四库全书》,并指定鲁迅等人负责接收这些图书。鲁迅为此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当天日记中记载:“遂赴部,议暂储大学校,遂往大学校,待久不至,询以德律风(电话。英文TELEPHONE)的音译),则云已为内务部员运入文华殿,遂回部。”1915年6月,教育部决定在位于方家胡同的前国子监南学的旧址设立京师图书馆筹备处,筹备京师图书馆改组和迁馆的工作。8月20日,鲁迅到位于方家胡同的京师图书馆筹备处视察工作。该馆初建时,藏有文津阁《四库全书》6144函,敦煌石室唐人写经8000卷,宋元精刊及旧抄本12000册,普通书8000册。开幕式次日开始售券阅览。

这次开馆,主办方特别请了老部长、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出席。因为京师图书馆同北京大学(原为京师大学堂)有一定的联系。当时开办图书馆的条件和管理水平,可参看钱稻孙的回忆:

清朝时候,就有意搞一个图书馆,叫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大学堂配起来。那时就开始向各地征集书籍,征集到的书籍存在广化寺内。还都是书箱,没有打开过。广化寺就是现在的卫生部。社会教育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筹办一个京师图书馆。当时是江翰作馆长,经费少,没有地方。后来先在宣武门外前青厂租了一个房子,成立了京师图书馆分馆。这房子很小,地方也小,门、院子都很窄,是一个黑沉沉的四合院。还有一个小后院。总馆当时还没有着落。分馆由当时社会教育司主事关来卿管。关来卿是在浙江官书局工作过多年的老前辈,学问很好,可是对办图书馆不懂。采用的是藏书楼的办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打开些书箱,把书一摆,没有电灯,没有卡片书目,书名写在木板上挂在那里。职员大概有六七个人,每月经费二百元,通年都没有事可作。我是在关来卿之后兼任分馆主任的。当时我刚从日本回来,什么都不懂,所以就买了些有关图书馆的规章的书,整夜整夜地看。分馆里还有一个乔大壮,是文书。乔大壮是译学馆出身的人,法文、诗词都很好,刻图章也很好。他曾跟许季茀到台湾去工作。许季茀在台湾被害以后,他吓得跑回来,跳河自杀了。分馆里还有宋子佩,是会计,在当时作会计还有点事作,别的人没有事可作的。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作者:黄乔生

艺术展览会管理论文 篇2:

论新时代下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金融人才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应积极培养艺术金融方向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培养,在培养方式上专门化,使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艺术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金融人才培养专门化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基于文化繁荣背景下艺术品市场培育模式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17KRM18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我们就必须按照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艺术管理专业正是建立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党的文艺思想基础上的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满足艺术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新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涉及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艺术生产、艺术供求和艺术销售等活动。2017年3月,根据教育部(教高[201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艺术管理”通过新专业审批,正式作为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范畴下艺术市场中的一分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已成为艺术市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介入艺术领域,开启了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介入对市场形态的转变、艺术生产形态的变迁,以及消费交易模式的改变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保留传统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的同时,艺术品与金融相结合而产生的各种新业态应运而生,如艺术银行、艺术品基金与信托、文交所等。然而,现在从事艺术金融行业的人才却十分匮乏。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或分支,艺术金融的人才可以在艺术院校中的艺术管理专业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院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培养。目前,从事艺术金融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多是具有经济类专业或艺术类专业的单一背景,以经济学背景为主的,缺乏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具有艺术学背景的,却又缺乏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既懂艺术管理,又具有艺术鉴赏能力,还有经济学知识的人才是凤毛麟角。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应积极培养艺术金融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培养,将艺术金融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使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有针对性,更符合艺术市场的需要。

艺术金融发展现状

艺术金融是指各类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与之相联系的信用活动的总称。狭义的艺术金融是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投融资活动;广义的艺术金融则包含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包括艺术品投资、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托管、艺术品租赁、艺术品信托等艺术品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各类金融行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结构变化大;艺术品市场的治理没有突破,徘徊不前;市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需要新动力的建构,而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是这种新动力建构的关键。

艺术金融是在艺术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业态。然而,如此规模庞大、市场繁荣的新业态,却缺少既能够懂得艺术品鉴赏,拥有艺术品背景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看到艺术品背后的金融价值,正确评估其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出一批既了解金融市场规则,拥有国际化视野,又拥有扎实文化艺术修养,懂得艺术品投资、鉴赏、收藏知识,与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及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责无旁贷。现今艺术管理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学科体系和课程标准设置尚不完善,艺术经济作为艺术管理的一部分,亟须金融的相关知识体系补充,使艺术管理学科更加完善。

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1.艺术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艺术金融认识不够,知识构建不完整

艺术金融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院校对艺术金融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相关行业缺乏了解,故而尚未开设相关课程。且由于艺术金融涉及的面非常广,有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基金、信托、保险等,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片面、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开设艺术金融相关课程的院校主要是财经类院校,而艺术院校由于缺乏管理学、经济学背景教师,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在艺术市场方向,缺乏明确的艺术金融人才培养知识构建,教授知识以传统美术史为主,缺少经济类、金融类课程,学生对艺术金融产业相关领域闻所未闻。笔者认为,各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艺术金融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艺术管理的其他方向,增设相关知识储备。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师资和地域特色,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且合理的定位,结合未来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培养适合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由于艺术管理是新兴专业,教师的培养仍存在缺口,梯队建设更无从谈起,加之艺术金融的学科体系跨艺术、金融、管理等多学科,跨度较大,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也相对较高。该专业大多在艺术院校(系)开设,师资以艺术类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艺术史学科或管理学、经济学的教师转型而来,缺少受过专业教育的,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多学科知识兼顾型教师,因缺乏师资造成市场急需开设的课程无人能教,课程设置也不可避免因陋就简。

(3)与社会资源联系欠缺

藝术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我国人才培养的共通性弱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联系,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极少参与实践操作,长期依赖于书本知识的拼凑,只注重形而上的理论教学,缺乏与相关行业间的联系,忽视本专业在该行业深度、政策法规、行业信息上的相关了解,忽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效果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艺术金融相关岗位越来越多,如拍卖行、画廊、美术馆、文交所,以及经纪人、策展人等,然而学生在校园里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很多最新的行业信息了解欠缺,一知半解,知识传递的时效性较慢。

2.实现艺术金融人才专门化培养

艺术金融作为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一部分,在艺术管理的范畴内,却又区别于艺术管理,培养的目标和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在艺术管理专业中高质量地培养艺术金融人才,要更加有针对性地适应市场需要,应在艺术管理专业中设置艺术金融方向,实现艺术金融人才的专门化培养。

(1)培养目标的专门化

艺术金融专门化人才是面向艺术品拍卖、艺术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机构、艺术品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艺术学、金融学、管理学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各项环节的主要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艺术、经济、金融、管理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实现艺术市场中艺术金融衍生的各种业态发展需要。

(2)研究内容的特色化

艺术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而科学的,更应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艺术学与金融学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艺术金融人才既可以在艺术院校中培养,也可以在综合类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中培养,不同院校开设时应结合自身特色,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可分为以下五方面内容。

①专业理论基础教学:包括艺术史的相关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书法、绘画等实践操作。实践类的操作有助于提升艺术管理者的鉴赏能力;艺术史的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则让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充实、全面。

②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主要涉及书画、瓷器、玉器、家具、杂项、铜器、当代艺术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与鉴赏,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运作。

③艺术品与金融运作模式:包括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相关产业(如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信托、艺术品质押融资的运作模式、艺术产权交易所的运营等),国际拍卖与典当行业风险管理,国际性展览会、跨国艺术画廊、博览会管理,大型论坛策划与管理等相关知识。

④艺术金融与风险控制:包括国内外艺术市场的法律问题、艺术品相关政策法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拍卖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⑤课程实践教学:首先,组织与著名艺术家、艺术品收藏家、艺术赞助人,以及与艺术相关的银行家、金融工作者等的交流和对话。其次,注重联系国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有批次地组织本专业学生到艺术品拍卖行、美术馆等大型艺术品交易和展览机构参观以及实地实习,借鉴国内外艺术金融工作的先进经验。

(3)师资力量与实践模式的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师资聘入机制。高校不仅需要高学历的师资,更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可以实行对内提升知识,对外引进人才的策略,通过参加高水平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应鼓励教师与社会机构紧密联系,多与市场接轨,到拍卖行等艺术金融相关企业行业实践,将课堂带出校园,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授课。通过现场教学的模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壁垒,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还要积极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艺术品金融相关领域、艺术品市场相關部门一线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师资队伍,以讲座、对话等形式完善教学。

结语

随着我国艺术金融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围绕艺术品及其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平台化的建设也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艺术金融相关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艺术管理专业的知识储备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络,依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方向,应全面而具有针对性。艺术金融人才作为艺术管理专业中的专业方向,只有实现专门化的培养,才能满足现今资本化的艺术市场需求,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西沐:《中国艺术金融产业引论》,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2]西沐:《中国艺术金融概论》,中国书店出版社,2017。

[3]何爽:《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6期。

[4]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

[5]高迎刚:《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艺术百家》2012年第5期。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作者:祝捷

艺术展览会管理论文 篇3:

当代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展览展示是艺术品市场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与艺术品的宣传、经营和艺术的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由于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相关的立法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对这些艺术品展览展示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对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品;展览展示;法律法规;管理

展览展示是艺术品市场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与艺术品的宣传、经营和艺术的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艺术品展览展示的管理和规范也是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艺术品市场的日趋繁荣,在国内许多地区等地区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工作者,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艺术创作交流和经营展示区域(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上海苏州河艺术区等)。很多艺术工作者以自己的创作室为平台进行展览展示,同时也进行艺术品交易活动,有些作品还销往外国,这些现象对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方面,有些展览展示活动的同时也发生艺术品私下交易的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了损失,同时也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当代艺术作品采取有争议的表现形式,甚至借艺术创作之名,宣扬淫秽、色情、暴力等倾向的内容,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在中国,由于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相关的立法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对这些艺术品展览展示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艺术品活动的管理原则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一直都在推动和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二十二条中提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一条文就从根本上表明了文化艺术事业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宪法还赋予了公众在艺术创作活动方面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由于宪法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我国所有法律和管理措施都必须在宪法的权威下制定,不能同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互相矛盾和发生冲突。

众所周知,任何的文艺创作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于国家的行政体系而任意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国家有必要从对艺术品市场进行相关的管理和规范,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的进步。在宪法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条文涉及艺术品创作内容的管理,但是其中关于公民表达权利与义务的内容也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思路。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等条款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公民的义务所在。公民在行使权利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如果公民的个人表达行为有害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或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时,则宪法或法律对这些行为将予以限制,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例。

二、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的主要管理依据

根据我国目前的艺术品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对艺术品创作内容上的管理范围并不大,主要是集中在经营性的美术品管理方面。而在展览展示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管理。在实践操作中,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文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等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1、《美术品经营管理条例》的管理内容

为了加强对美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保护创作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美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属于该办法管理范围内的美术品包括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装置艺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及其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属于该办法管理范围内的美术品经营活动,则是指美术品的收购、销售、租赁、装裱、经纪、评估、咨询以及商业性美术品展览、比赛等活动。对于以上这些经营性的艺术作品和活动,《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从内容的角度做出了限制,其中第十二条中明确禁止经营含有“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宣扬或者传播邪教、迷信;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等十项内容的美术品。

在经营者设立和档案管理方面,该办法规定了设立从事美术品经营活动的经营单位和设立从事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经营场所、资金、专业人员等方面。同时,该办法还规定,经营单位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必须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美术品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将企业的服务承诺、经营情况、消费者投诉情况记录在案,定期向社会公示。

2、《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管理内容

为了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管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3月23日国务院第8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条提出,“本条例所称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同时,在文化部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提出,《条例》所称演出的范围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曲艺、木偶、皮影、朗诵、民间文艺、模特、服饰等现场文艺表演活动。因此,以营利为目的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化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包括行为艺术活动),也属于规范的行列当中。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营业性演出不得有“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宣扬淫秽、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等情形的内容。

3、《关于加强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意见》的管理内容

在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方面,主要有的管理依据是1992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关于加强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由于国外有的艺术表演或艺术展览虽然属于较精深的文化成果,艺术性强,但并不易为广大观众理解;有的是当代国际上出现的文艺新潮流,在创作和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但一般观众难以接受。”因此,“引进这两类项目,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应只限专业人员学习、借鉴和观摩。大部分引进项目,则既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又雅俗共赏,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对现代派的表演艺术方面,要对其“造型艺术要作具体分析,其中健康文明的、有利于我国人民了解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现状的项目,也可适当引进。但不论是哪一层次的表演和展览,都应挑选格调较高、积极向上、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的项目,尽可能避免因选择不当而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该意见还明确提出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的引进工作必须首先考虑社会效益。“为了为确保从国(境)外引进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的工作符合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文化交流政策,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防止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文化交流对我进行渗透,有关部门必须对引进项目严格把关。”该意见中还规定,含有“反对或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不利于我国安定团结;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干涉我国内政;破坏或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宣扬恐怖、暴力、色情、吸毒、封建迷信;从内容到形式均属庸俗、颓废之作;可能引起第三国的反对或不满”等六个方面内容之一的项目不得引进。

4、《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的管理内容

为加强对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管理,文化部于1997年8月1日开始实施《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四种类型的艺术品活动,包括中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中国与外国通过民间渠道开展的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中国与外国间进行的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属于文化交流范畴的其他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该规定中所称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杂技、马戏、动物表演、魔术、木偶、皮影、民间文艺表演、服饰和时装表演、武术及气功演出等交流活动。所称的涉外文化艺术展览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美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摄影(图片)、书法碑帖、篆刻、古代和传统服饰、艺术收藏品以及专题性文化艺术展览等交流活动。根据这一分类,目前许多通过民间渠道、个人渠道进行的涉外画展、艺术展都是属于管理的范围之内。

该规定具体提出了从事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部门和机构必须具备的资格,以及申请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对于文化艺术表演与展览的内容方面,《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也做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禁止不符合规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出国或者来华。此外,对于那些国际上流行,艺术表现手法独特,但不符合我民族习俗或有较大社会争议的艺术品类,不得进行公开演出或展览,仅供国内专业人员借鉴和观摩。

5、《文化部关于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的管理内容

2001年4月,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针对在公共场所以自虐或虐待动物、展示人类及动物尸体等形式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并通过非法渠道传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该通知提出,“禁止在公共场所表演或者展示血腥、残暴、淫秽等场面,禁止展示人体性器官或进行其他色情表演等有伤社会风化的演示行为。并且禁止将以上表演及展示行为以音像或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机械复制、传播。对各种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行为,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坚决予以制止和取缔,触犯刑律的,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除了直接的管理之外,该通知还要求新闻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提高对艺术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文艺观念和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不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对此类活动的报道,应防止人为炒热而扩大其影响。有关的艺术创作、教育、研究单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创作、教学、研究活动的管理,防止极少数人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同时,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各类表演、展览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表演、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因把关不严和失察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审批者的责任。”

三、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管理中的问题

1、对于非经营性的展览展示缺乏管理依据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在展览展示活动中公开出售,只是通过个人的工作室为平台进行免费展出,有的还会发生私下的交易行为,而这些展出的作品中可能也会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规可以对这类活动进行规范。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的所有条款,都是针对于营业性的演出,如果不是营业性的就不能适用这个条例中所有的规定。然而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许多艺术品展览、展示都是由艺术家或专门机构出资,主要目的在于艺术宣传或者商业宣传而非盈利,一般不对参观者收费或提出其他利益交换要求,在会展中也不发生公开的艺术品交易活动(尽管可能会有私下的交易行为但是也无从监管),与营业性演出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在针对这类非营业性的艺术展览展示时,《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并不适用。《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主要管理对象,则是美术品的收购、销售、租赁、装裱、经纪、评估、咨询以及商业性美术品展览、比赛等活动。可以看出,该办法也并不适用于管理非经营性质的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

2、对于非群众性的展览展示缺乏依据

在《文化部关于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中提出,“禁止在公共场所表演或者展示血腥、残暴、淫秽等场面,禁止展示人体性器官或进行其他色情表演等有伤社会风化的演示行为。”但是对于“公共场所”应当如何界定,一直都是执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刑法》第291条所说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中,“露天公共场所”是指公众可以自由出入的或者凭票可以进入的室外公共场所,不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管理的内部露天场所;“公共道路是指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内部的专用道路以外的道路和水路”。而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公共场所是指“对公众开放、人群聚集,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的经营性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而在艺术品活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则并没有专门针对“公共场所”进行界定。此外,针对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我国已经有《出版管理条例》进行规范,但是对于那些不通过专业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印刷、出版、复制、发行的非群众性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目前也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管理依据。

目前,大部分艺术家的个人工作室既是画家的创作场所,又是画家展示作品、与购买者进行交易的经营场所,同时很多工作室又是画家的住宅。艺术家创作室的上述不规范运作,也是造成不规范展览展示活动泛滥的重要原因。艺术家个人所有这些的工作室,如果对外公开展览或者邀请一定数量的朋友参观,或者在其中进行艺术品的私下交易,是否可以归入“公共场所”的范畴?这一问题当前尚未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判断。

3、对于非涉外的艺术品展览展示缺乏管理依据

根据《关于加强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意见》,其中的主要规范对象是根据我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和项目计划规定互办的文化艺术品展览,或者我国与外国政府间,内地与港、澳以及民间组织间根据友好协商出国或来华举办的计划外的文化艺术品展览(包括无偿展览、有偿展览和兼有部分展品销售的展览)。而文化部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展览管理规定》,则是包括中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中国与外国通过民间渠道开展的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中国与外国间进行的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属于文化交流范畴的其他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因此,《关于加强引进外国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管理的意见》和《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展览管理规定》都是具有涉外性质的规定,而《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的审批程序也是针对涉外商业性美术品展览活动。尽管这其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包括承办者的资格和条件、审查、收费以及展览展示的内容等方面),但是如果展览展示的内容不涉及外国就无法适用。

4、对于行为艺术展示活动缺乏管理依据

在《文化部关于坚决制止以“艺术”的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通知》中,引用了《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条款,针对在公共场所“自虐或虐待动物、展示人类及动物尸体等形式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的行为进行规范理。但事实上,这些引用的条款仍然并不适用于某些行为艺术展示活动的管理。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胁迫或者诱骗不满十八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节目摧残其身心健康的”等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但是适用上述条款的范围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对动物实施上述行为的——例如殴打、摧残等血腥暴力手段,都不能适用这些条款处罚。而自虐、自残等行为因为不是针对“他人人身”,也不能适用《治安处罚管理条例》。因此,针对某些针对人或动物尸体的行为艺术展示活动,尽管与大多数公众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冲突,但是也无法用该条例进行相应的管理。

5、对于艺术品内容是否违法难以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但实践中法律多是对行为提出较为原则的禁止性要求,而很少对“怎样才是损害公共利益”这一具体标准做出界定,致使执法实践中出现对法律所禁止行为的认定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立法对行为规范的空白,由此导致执法实践中对艺术作品展览展示行为违法性的认定和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在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的管理中,主要的“损害公共利益”的标准问题集中在两种类型的作品,一是涉及政治提题材的作品,二是涉及淫秽内容的作品。但是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在管理中无法根据法律来对艺术品是否带有违法成分做出判断。

在《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中,虽然有明确条款禁止经营涉及十项内容的美术品,但是也并未对具体的内容评判做出界定。例如,怎样的艺术作品可以称为“传播迷信”、“扰乱社会秩序”、“诽谤他人”、“危害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从法律的层面上做出判断,往往只能依靠执法人员的个人主观感觉,无法让艺术家和艺术品经营者信服。

在《刑法》第三百六十七条,虽然有专门的条款针对淫秽物品做出定义:“本法所称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但是这一条款并没有专门来对“怎样的艺术作品才算是有艺术价值”做出解释。因此,在管理中,“淫秽物品”与“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如何界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一些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的管理中,文化主管部门对于那些涉嫌色情、淫秽的作品就难以认定,往往不能依据法律来对其规范。

6、对于艺术品经营机构的管理力度较低

尽管《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四条中规定,“设立从事美术品经营活动的经营单位应当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到其住所地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但是在现实的管理中,真正在文化部门备案的画廊很少,这也导致了艺术品经营机构进行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的无序状况。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许多文化主管单位表示,由于画廊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时不需要文化部门的许可,因此在领到执照之后也不再去办理备案,一般也不会有人对此投诉。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原有的十一家中国字画店中,只有一家在文化主管部门办理了备案。而且由于这种情况具有广泛性,如果对单个或者部分的画廊强制备案,就会遇到“别人都没有为什么只来管我”的质疑,难以公平、有效的执法。因此,《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的备案制度在现实操作中就形同虚设,无法对市场经营者产生制约和规范。

7、对于展览展示活动中的私下交易行为难以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一、画家出售自己的作品,应按‘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二、画家从事书画劳务,取得的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的艺术家并不通过专业的画廊,而是以私下交易的方式来卖画。艺术品的展览展示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行为提供了便利。由于监管难度较大和文化执法部门的资源不足,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无法有效管理,这导致了展览展示活动中的私下交易行为越来越多,偷税漏税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近几年来,尽管艺术家签约制也开始在国内出现,成为了预防私下交易的一种可行之道,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画廊还没有实行签约制的经济实力,很多画廊也并不具备大型策展的能力,而艺术家也更愿意选择自由度较高的代理制,在展览展示活动方面也习惯于由自己主导。

8、文化执法部门资源不足

根据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或者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执法机构。以北京市为例,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简称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是负责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市政府直属行政执法机构,挂北京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牌子(简称市“扫黄打非”办)。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市文物局、原北京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机构的原有相关职责转由市文化执法总队负责。下属各区县的文化执法队负责各自辖区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范围包括:营业性演出活动;音像制品的进口、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娱乐场所经营活动;艺术品经营活动;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活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其他文化经营活动。

从文化执法队的职责来看,艺术品活动的管理只占据其工作内容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在这方面投入的力量也相对较少。在北京市,大多数远郊区县的文化执法队一般只有十五六人,各主城区一般也只有二十多人,而文化执法队同时要对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文物局、扫黄办、市文化执法总队等多个部门负责,横向上还需要与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沟通合作。从主管的项目上说,电影院、网吧、歌舞厅、游戏厅、音像店、画廊、古玩店等都属于管理范围之内,因此从人力上来看,力量是很相当缺乏的。例如在北京市昌平区,文化执法队的管理范围大而广,但是目前只有十六人,而且都还没有进入公务员的正式序列。此外,由于文化艺术品市场既不像网吧、歌厅、游戏厅那样影响范围大,也不像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方面涉及淫秽、盗版的问题比较多,因此文化执法队的主要力量都是投入到了这些方面,在文化艺术品活动方面上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管理。

四、结语

艺术品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很难用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衡量,另一方面它又具能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利益。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还比较短,市场也尚未完善,因此在艺术品的创作、展览、展示等各个环节中都还存在着一些盲从、跟风以及以“艺术”为名吸引眼球的现象,有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也相对比较淡薄。同时,本文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也都说明当前国内艺术品展览展示的管理方面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空白,亟需更加健全的法律体系予以规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并积极引导优秀艺术品的创作,抵制不良的风气,是值得相关管理部门和艺术品经营者、艺术家以及学术界共同深入探讨的问题。(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伦纳德·D·杜博夫著,周林等译艺术法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李霞文化艺术法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3]邱小平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高氏兄弟中国前卫艺术状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5]李延声对规范艺术品市场管理的四点建议[J]中国拍卖,2006(

[6]鲁燕生艺术的自由及其限度[J]美术研究,2003)

[7]赵书波中国艺术法研究的现状[J]新中国美术研究报,2004)

[8]苏坚公众决定艺术标准[J]天涯,2001)

作者:黄梦阮 詹正茂 张泉涛

上一篇:大学健美操教学论文下一篇:存续的一人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