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下的计算机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下无轨设备不断革新,极大的提高了采矿业的工作效率,将采矿业推向机械化水平。地下无轨设备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着井下作业的效果,提高生产率。但是在地下无轨设备的应用和运行管理中还存在问题,制约着采矿业的发展,所以要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探究出提高地下无轨设备的有效措施,加强工作中的安全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经济效益下的计算机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效益下的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1: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摘 要:讨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使我们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以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软件;专业人员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

(1)信息量大,沟通困难:从一般意义上讲,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最关心的是进度、投资、质量和合同,其实,最首要的是信息的沟通问题。由于工程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传统的方法如开会、发文等方式,信息传递的效率很低,根据资料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三分之二与信息沟通有关。

(2)动态控制:工程项目的进度、投资、质量、合同等在实施过程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停地在变化,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但项目目标控制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这往往感觉难于把握,能够随时掌握动态的数据并进行汇总,更显得十分困难。

(3)文档管理:工程的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量大而且一般以纸面的形式保存,查找和保存起来非常困难。往往随着工程的进展,很多的资料容易丢失,如保管不当,使用中就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

2 计算机管理的要求

(1)数据电子化: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只能对电子化的信息进行处理,这就要求人们对相关工作进行电子化操作,对数据进行电子化转化及储存。数据要存储在数据库中,文档要用Office等软件书写,图纸要用CAD等软件绘制,纸面的东西要扫描成图像文件等。只有进行了电子化,计算机才可能帮助大家来进行管理。

(2)网络化:只有在网络化环境,计算机才能发挥无穷的魅力。网络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沟通、共享数据和文档等,没有网络,往往就是信息孤岛。

(3)采用专业软件:计算机是个工具,能够让它发挥作用,必须有配套专业软件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P3ec、Microsoft Project等项目管理软件,清华斯维尔、广联达等量算软件,宏业、鹏业等计价软件,Primavera Contract Manager(原Expedition)等合同管理软件。

(4)专业人员:计算机、网络及专业软件都需要由专业人员来操作,可以说专业人员是计算机管理的前提。

(5)信息的系统管理:项目确定后要及时建立项目编码体系:可参照标准的编码系统,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编码应根据“工作分解编码(WBS)”、“组织分解编码(OBS)”、费用编码体系和档案编码体系;工程分散编码中土建要分解到工序,设备要分解到零件,在此基础中实现进度、资源、费用、质量、合同的有机统一,同时满足单项管理特点,使各单元系统之间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3 影响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1)管理模式:国外通过多年对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研究发现,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原因。工业时代建立的以专业分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信息社会,变得反应十分迟缓,弊端越来越明显。项目的管理和企业的运营,需要设计、技术、施工、设备、物资、运营、财务、市场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由于部门的分工及壁垒,往往使信息难于顺畅流动。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建立信息系统,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企业纷纷把管理模式从部门管理转向过程管理。ISO9000、过程重建(BPR)、知识管理(KM)等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大面积的应用。过程管理模式,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打破部门的界限,按照重新设计的工作流程,建立企业网络信息化的工作模式。

(2)人员素质: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前提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选择。信息系统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很难提高,对很多新的观念及方法就不可能接受。很多系统开发得很好,可就是用不起来,原因就是软件与企业的专业人员素质不合拍。

(3)对信息系统或软件的认识: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专业领域上的应用,软件公司、广大的用户比较难于把握。用户往往是站在自己部门工作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软件公司应该对相关需求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下,解决用户具体的需求,如果不能达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系统就很难建设,工作很难推进,所以在选择相关成品信息系统或软件时要特别注意软件的开放性或扩展性。

4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信息量大,沟通困难要求使用网络、电子文件进行交流沟通,动态控制时需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手段处理大量的数据,成本控制时需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手段来完成量算及造价分析以提供效率。以此我们提出解决方案:

(1)计算机及网络系统(Network):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等硬件环境,是项目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各种系统及应用软件:采用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来支持相应的工作。

(3)人员保障: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以保证项目管理系统的顺畅运行。

(4)组织及管理保障:需要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系统相适应,明确目标责任制,从组织安排上保证项目管理系统的顺畅运行。

5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办公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提高日常办公事务的效率,内容包括领导信息查询、公文管理、会议管理、公司公告板、电子邮件等。

(2)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系统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3)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行业质量验评规范、规程和标准光盘数据库,建立与验评标准相应的验评表数据库,方便工程项目的验评,方便总公司远程质量监控、行业质量标准升级和质量验评统计汇总。主要功能包括:建立工程信息、质保体系、验评范围、质量纪录、验收项目、竣工报告和查阅标准等。

(4)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贯穿整个项目,为特定的项目目标服务。项目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等过程,涉及办公、合同、财务、设备、物资、计划等环节,是一个需要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用来总体协调与时间密切相关的各种工作。项目管理系统一般可分成以下部分:①合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合同管理;全部经济合同台帐及合同附件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合同终结、工程竣工价格结算信息的维护和管理;②投资控制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编制工程预算、编制现金流计划、编制现金流实际、系统查询报表等。③资源管理。对企业项目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控制;④风险管理。系统采用运筹学数理统计原理,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期、成本,进行量化分析,项目进度计划和预算成本完成百分比。

以上四个系统是紧密联系的,办公信息系统供企业的领导层决策使用的,其它系统的综合信息,要通过办公系统,提供给企业的领导。各系统之间,必然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整个系统应该是完整和集成的。这四个系统中项目管理系统是最复杂的,也是核心系统,他管理着合同、投资、进度、资源、风险等,其中的核心是项目管理软件。现在的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进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网络计划,这种方法是统筹法的一种。在一个项目中有许多任务,而这些任务之间有着工艺上或安排上的顺序问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影响着任务的进度;任务本身需要占用资源而产生费用(合同确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这些数据是在变化着的,大量的数据需要使用计算机及项目管理软件来处理,并为决策提供数据分析支持,以完成动态控制。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5).

作者:徐 江

经济效益下的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地下无轨设备管理途径初探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下无轨设备不断革新,极大的提高了采矿业的工作效率,将采矿业推向机械化水平。地下无轨设备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着井下作业的效果,提高生产率。但是在地下无轨设备的应用和运行管理中还存在问题,制约着采矿业的发展,所以要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探究出提高地下无轨设备的有效措施,加强工作中的安全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无轨设备使用中的问题,介绍了安全管理的技术,建立了集中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地下铲运机;应用;运行管理

近些年来,我公司大量进口阿特拉斯地下无轨设备,极大的提高了我公司的采矿产量和工作效果。在地下无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上也积攒了大量的经验,设备管理也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型,为公司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地下无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地下无轨设备使用成本高,地下作业的环境比较差,设备时有故障发生,各项规章制度还需要完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下无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环境

地下无轨设备的工作环境关系着无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如果地下工作环境比较差,那么会严重影响无轨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井下,由于地压比较大,所以很多的巷道会发生变形,这样的情况下,无轨车辆作业时,车体会与变形的巷道发生碰撞,可能会使无轨车辆破损。井下的巷道的变形会导致岩石冒落,这也会造成凿岩台车与地下铲运机的事故。在地下无轨设备运行中,常发生泥水渗入设备使用里面的情况,路面被长时间的腐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路面坑坑洼洼,这样会影响无轨设备的制动,从而会造成安全事故或者机器故障。在地下矿井中,有的巷道通风设计不好,导致无轨设备运行时,柴油不能够充分的燃烧而冒黑烟,这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因为通风系统不好,设备排气的恶心循环,这给工人和设备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2操作人员

目前,很多地下无轨设备的操作人员需要提高操作水平,增强设备管理的责任心。现在进口的地下无轨设备一般都架构复杂,价格昂贵,在使用和维修中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可是现在很多公司的操作元都是合同工,缺少高超的操作水准,在地下的艰苦环境中作业,导致很多人缺少学习的积极性,而对无轨设备的管理也缺少必要的责任心。

地下无轨设备发生故障大多来源于操作不当和保养不够,很多的操作人员对无轨设备的保养工作意识不够,野蛮操作设备,甚至有的设备带病工作,发现隐患不能及时的维修,无法检测设备的正常状态,导致设备发生大的故障。

1.3安全隐患

一般的地下无轨设备都是使用柴油机喂动力,设备使用油料以及轮胎等都是易燃品,在设备运行中,设备表面的温度会迅速提升,如果设备表面的油料没有处理干净,会发生火灾,在井下這种特殊的环境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放火工作。

1.4设备水平

虽然我公司近些年来进口了几十台阿特拉斯的地下无轨设备,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投资引进新的产品和技术,保证设备能够更加安全、环保提升工作效率。要将地下无轨设备使用和管理都处于国际先进的水平,提高竞争力。

2、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技术

在采矿中,一旦地下无轨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影响生产,所以要加强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促使设备能够正常的使用,提高工作效果。

2.1建立完善的地下无轨设备管理体系

在对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设备操作的跟踪管理办法;然后制定设备的保养管理办法;第三要制定设备故障处理管理办法;第四要制定设备易损件以及重要部件的质检和处理办法;第五制定设备意外损坏的管理办法。

2.2建立专业的地下无轨设备管理团队

对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需要有一只技术硬、业务通的管理团队,将设备的管理工作正规化。第一,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团队要由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直接由相应的副总负责;第二,管理团队的待遇要符合公司的待遇标准;第三,要做好整体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工作,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的分析出原因并且进行仲裁。

2.3加强技术培训

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也可以提升设备管理的工作效果。第一,要发挥所有部门的作用,各个部门的精英人员对部门职工进行长期的培训;第二,要不定期进行设备使用和管理的考试,将考试的结果与工作的绩效挂钩;第三,根据培训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培训的效果;第四,因为个人操作或者管理而导致设备故障或损坏,要进行经济处罚,然后培训,要注意避免培训部门不组织培训情况的发生;第五,要与设备厂家合作,对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设备使用和管理的技能。

2.4做好现场管理

要建立和完善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网络,加大对设备的检查力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第一,要根据常规设备的管理经验来建立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网络,落实分管经理、操作人员、班组长的职责,形成层层管理,出现问题有人负责;第二,完善现场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定期进行考核或者竞赛,实行奖优罚劣的办法,有效的落实好设备管理和维修,保证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第三,以人为本,将职业道德和技术做设备管理的基础,只要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就能够做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的组织人员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设备管理的能力。

2.5做好进口设备的相关管理工作

无轨设备的管理需要不断的拓展进口设备的供货渠道,做好设备部件的替代工作。第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供设备关键部件,对部件进行科学的检测,与国内实力雄厚的生产商合作,降低投资成本;第二,对常用的设备消耗零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国内外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的供货商,节约无轨设备消耗部件的成本。

2.6实行计算机管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中可以使用计算机管理,这会改善人工管理的缺陷,提高管理的效果。第一,利用计算机管理能够解决设备备件挤压的情况,即使找到急需的设备备件;第二,减少仓库保管人员的工作量,清晰找到每个设备备件的库存位置;第三,能够为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避免发生设备部件备件短缺的情况;第四,可以保证设备及部件合理的库存量;第五,减少设备备品的统计工作,做出动态统计。

3、健全地下无轨设备集中管理模式

3.1将设备的预防、预知、维修结合进行管理

预防维修是以设备故障的历史资料和维修的经验进行定期维修,通过对设备的监测,可以发现导致设备故障的根源参数,对这些参数数据加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异常,然后进行查找原因,设置维修计划,防止设备失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3.2建立设备集中管理的模式进行设备管理

要以综合化和专业化进行地下无轨设备管理,进行预防维修,延缓地下无轨设备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在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外,降低设备的成本,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发挥出设备的全部潜能。地下无轨设备管理结构体制要健全,组织要严密,上下沟通要高效,有强大的信息跟踪与结果反馈功能。通过集中管理的模式,能够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分工明确,保证地下无轨设备从引进使用到破损报废整个过程都能够进行科学的管理。

3.3全员集中管理设备

要引导全体员工参与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建立全员管理体制,将设备的生产率最大化。全员参加设备的管理,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形成维修网络,这样提高了设备维修的效率。全员维修和管理设备,能够将设备的效能发挥到最大,这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经过统一的调配和管理,可以缓解设备维修力量,集中优势进行设备维修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性能,将故障率就爱能够到最低,使设备一直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

3.4革新认知模式进行设备管理

使用全员维修和管理的制度,可以保证设备长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但是偶尔也会发生故障。所以要革新以往对故障的認知模式,缩短故障维修的时间。要避免对设备进行大修,发生小部件的破损和老化,要及时更换,这样就可以延长设备的故障发生几率,从而使设备终生不进行大的维修。

结语

采矿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所以要不断的提高采矿业的工作效率。因此要保证地下无轨设备能够满足我国采矿业的需求,加强地下无轨设备的管理,真正的推进我国采矿业的机械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顾广

经济效益下的计算机管理论文 篇3:

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相关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并在各个社会领域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工业自动化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趋势,它取代了很多人工操作,增强了操作的有效性,避免了操作误差的出现。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则使工业自动化的优势得到了更好地体现。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希望为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智能制造技术;工业自动化;应用

引言

信息化是新世纪最大的特点,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在工业生产领域,智能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新技术,它的应用促进了工业制造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了工业生产的劳动强度,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增强。与此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各国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将其运用到工业自动化领域当中可以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体现出较强的社会效益[1]。

1.传统工业制造模式的缺陷

1.1生产质量比较低

当前,我国的工业可以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轻工业主要是与原材料采购和加工有关的工业,而重工业则主要指化工行业。在过去,工业制造主要是人们通过手工的形式来完成,大多数的操作也都是依赖于人工。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生产的质量难以被保障,整体的生产效率也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与此同时,缺乏机械精准操作和精准计算的情况下,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误差,这也是导致生产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1.2生产时间比较长

在过去,工业制造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流程都比较落后,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赖于工作人员的主观经验,没有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作为支撑,这导致整体的生产时间被延长。比如在采煤的时候,各项施工工艺都比较落后,运用的技术手段也不够先进,这导致每天的开采量都比较小。为了达到预期的采矿量,矿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经常会超过12小时。在超过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处于疲劳的状态,工作效率会下降,不良操作出现的可能性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这增加了安全隐患。

1.3生产效益比较少

工业制造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成本。但是基于传统制造模式,经常会出现产品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发生,这些产品无法被流入到市场当中去,企业的货物会因此被囤积起来,导致整体的生产效益被降低。与此同时,这些质量上的问题也会对企业运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工业制造行业呈现出了投资大、收益小的特点。

2. 智能制造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述

2.1智能制造技术的内涵

在工业生产领域,智能制造技术基于智能化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智能制造技术还实现了工业理论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工业数字模型的融合。它可以在現代化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生产制造活动进行集成,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2]。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智能制造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解决人工生产制造活动当中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运用技术手段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以此来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进一步引进了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以此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改进,对制造流程进行了调整,为工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系统上的保障。

2.2智能制造技术的特点

在实践当中发现,智能制造技术展现出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独立性,这也是智能制造与人工制造的最大区别。即使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多变的环境,智能制造技术也可以独立地完成各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工任务。不仅提高了工业制造行业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完成很多传统人工操作无法完成的任务,这都得益于智能制造技术独立性的特征。第二是可以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面对不同的加工产品,工作人员可以基于智能制造系统来获取综合数据,并基于大数据技术等进行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这两个角度来为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为产品制造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促进决策水平的提升,同时因为产品的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三是开放性。它指的是在应用智能制造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有效修改,促进信息的有效更新。基于该系统,用户可以更好地进行操作,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3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2.3.1 智能控制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第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智能控制,最近一段时间智能控制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对于智能控制的程序开发以及内容等工作的研究都非常集中。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智能控制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把控、整体规划的结合,属于交叉性领域中的一部分内容。智能控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控制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因为智能控制器拥有非常多的功能,因此对于控制器的自主维修要求就比较高[3]。

2.3.2 系统集成信息化

对于原有的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内部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计算机管理、操作站、广域网、企业管理。这种系统管理模式在具体的落实工作过程中难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于系统的整体控制效率是比较低下的。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逐渐的同工程自动化相互结合起来,这样集成信息化的系统能够开展自动管理的一体化。

3.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3.1智能制造技术在人及操作当中的应用

基于智能制造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进行人机操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业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进度和质量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智能制造技术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对金属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对精度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仅仅依靠人工操作的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实现精准化生产的目标。而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及相应的数控设备在系统内部构建联系,并通过自动化操作的形式来提高产品的精准度,为自动化生产方式的优化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在工业生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无法依靠人工操作得到解决和处理。而基于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这些操作。比如打磨操作是工业生产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使用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完成这一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打破的精准度。

3.2智能制造技术在自动设计当中的应用

与人工相比,智能机器和设备无论是在判断还是在推理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在工业自动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实现自动化设计。通常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包含了机器接收、数字信号处理以及程序代码应用等环节[4]。在智能制造技术的支持下,产品研发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只需要将产品参数信息输入到设备当中去,就可以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设计。在特定设计模型的支持下提高了设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3智能制造技术在虚拟化生产当中的应用

虚拟化生产也是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作为生产手段,基于数据来对相关产品进行预测,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推理。在这之后,就可以针对工业产品的特点形成相应的生产操作流程,并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制造工艺的优化。当前,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虚拟化生产技术主要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一种,能够基于可读可写的形式来促进生产活动的开展,同时还可以基于识别、定位、感知以及联网操作等共同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在将该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车间和物流当中,不仅基于全过程提高了生产服务的质量,同时因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4.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4.1系统感知问题

在应用的过程中,智能制造系统的感知主要是基于传感器集成技术来实现的。但是当前,大多数的数控机床控制中心操作是由单一传感器,对加工的工程开展监测,传感器测定数据的方式单一,未能准确反映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所以未来,其关键是怎样更好的发挥出传感器继承技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数据信息的准确。

4.2 决策问题

系统的决策受传感器集成模块和决策模型结构以及算法的影响。未来制造系统传感器数据的模板信息的准确性怎样得到保证是智能制造系统决策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智能的制造系统的控制问题

对于智能制造系统的控制问题,其主要是受到传感器的控制以及技术影响,要实现对于决策模型、执行元件实时控制[5]。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要朝向如何提升自身的反应速度和模块实时性控制方向前进,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实现智能制造系统控制的突破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实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快工业化发展也是我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工业自动化生产已经基本实现,近年来智能制造技术的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尤其是在人机操作、自动设计以及虚拟化生产领域,智能制造技术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系统感知、决策以及系统控制这三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這也是未来智能制造技术需要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玉.北自所:智能制造必须与智能物流互联互通--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7,22(03):100-103.

[2]黄腾辉,孙正东,彭宁涛.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0):237-238.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18.10.128.

[3]第十七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论坛专访 智能制造 标准先行——访国际电工委员会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委员会(IEC/TC65)秘书长Rudy Belliardi[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8(03):17.

[4]张小多,张强,武进虎,吴志超,唐剑.电缸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与选型简述[J].机电技术,2020(01):43-46.DOI:10.19508/j.cnki.1672-4801.2020.01.013.

[5]王宇璇,周新,吴玉月,郭飞.工艺设计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重要性[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05):121-122.DOI: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21.03.59.

作者:曹荣盛

上一篇:消费者个人诚信危机分析论文下一篇: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