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规范会计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规范化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发展的快好时期,但合作社的内控管理中仍存在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文章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的观念意识、财务管理、风险评估、生产(服务)标准、民主管理能力以及社员责任意识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法律法规规范会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法律法规规范会计管理论文 篇1: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管理思考

【摘要】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服务机构,其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在过去,由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加上医院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医院在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及药品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我国医院在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质量及药品规范管理提出建议,希望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 内部会计控制 药品管理

医院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其内部管理是否规范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推进,医疗行业开始向市场综合模式转型,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及对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动该制度的切实有效落实。

一、当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现状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会涉及医院的各部门、各单位、各层面,只有医院上下统一组织协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化管理,没有意识到医疗体系转型及市场化发展对医院发展产生的影响,部分高层管理者一直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实用性不强、且程序复杂繁琐。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有的医院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做表面文章,并未将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到实处,使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内部会计结构非常复杂。目前,我国的卫生医疗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会计管理制度,各医院对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医院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隐患。部分医院虽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不到位,造成医院管理出现漏洞。

(三)缺乏预见性

当今医疗体系中占据垄断地位的依然是公立医院,其在编制上仍然属于事业编制。主要领导层对医院资金预算不够重视,资金运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尚无成熟的集体决策机制,在资金运用上没有做到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分析论证及项目细化,造成医院的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二、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升认识水平

首先,医院管理层需要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的规范化管理,从内心树立起只有切实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医院持续长远发展这一思想意识,将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视为医院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加强领导,落实执行。同时要将该工作与医院管理层的绩效考核挂钩,建立医院特有的奖罚机制。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实较好的部门或者单位要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对于工作拖拉、不切实执行的单位要给予必要的惩戒,对该工作的考核也要与其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紧密结合。其次,医院的全体员工要提升思想认识水平。要不断向医院全体员工强调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与药品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医院职工将内部会计控制这一工作视为自己的分内工作,全院上下齐抓共管,以有效推动医院整体运行的健康有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要树立起现代化的财务内控管理理念,充分结合医院自身发展实际状况,调动全院上下职工群力群策,共同建立健全医院的管理制度与相关工作细则,如《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及其细则》、《绩效考核制度》、《药品规范化管理制度》等等,要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责任到人,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同时制定科学精简的办事流程,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在医院的日常运营过程中真正实现制度管事、制度管人、高效有序、规范科学。

(三)提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医院的管理者,无论其从事的是财务管理工作或是药品管理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因此医院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相关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质。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及培训,落实专业化考核及绩效激励机制,以激励相关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智慧与潜能,为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四)建立财务监督机制

首先,要强化医院财务审计监督。医院的上级财务直管部门要加强对医院财务的审核力度,派遣具备专业技能的财务审计专员,对医院财务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业务监督与指导。当前,大部分医院都在推行财务公开化,因此对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组织专门小组商讨解决办法,切实执行一事一议,并将处理结果公布出来。其次,要不断完善医院的民主理财机制,这是对医院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核心。应在医院全体职工中推选相当数量的职工代表,组成医院的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制定主要工作计划,拟定并落实民主理财相关制度,真正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阳光、民主。最后,切实推行医院的“阳光财务”,财务公开是对医院财务监督管理的最有效途径。医院的重大决策或者项目要经医院代表大会商讨、审议后方可决定,财务全过程都要公开化;利用公开栏、医院院报等将财务执行过程公开化,公开栏应设置在便于公众查阅的地点,实现真正的“阳光财务”。

(五)科学预算降低风险

医院进行资金预算可对其整体运营工作起铺垫作用。首先,应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将科学预算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重要工作看待;其次,应由专业人士运用深厚的专业知识,进行与预算工作相关的调研、分析、制定及实践,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细化详尽,细化到项目的最子级目录,通过预算要能够清晰的预测到医院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同时要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保证制定的预算切实可行;再次,要注重医院的开源节流,充分挖掘出医院内外综合潜力,不断拓宽集资渠道,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后,要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评估机制,积极防范医院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与风险,尽最大努力将风险系数降至最低,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六)规范进行药品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流程

1.规范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国家相关法律对医院的药品采购、应用及反馈等方面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各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在遵循国家具体药品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成立药品采购管理专门部门,并成立由院长亲自负责的药品管理纪律监督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医院的审计、纪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不断加强对医院药品采购、引进、领用、反馈、监督等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切实推进药品采购申请、审批的公开公正。在加强采购流程监管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权限,责任到人,实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最终确保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安全有序。

2.规范对药品采购申请资料的审核。首先,要加强对药品供应商的管理。要结合国家对药品采购的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本医院的具体需求,科学确定药品供应商。在单位领导层研究确定采购需求计划后,方可将其纳入药品采购计划范畴,切实加强对药品供应商资质的考核。其次,要严格考核供应商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其提供的药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还要结合临床病患反馈,对重大纠纷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财务状况等进行严格考核,相关考核资料归档管理,确保对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

3.规范药品的管理流程。对购进的药品执行严格的验收入库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核对采购药品的审批文件、发票等资料,确保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并对药品实行分类保管;同时,药品出库时也要严格审核其申领单、领用数量等资料,确保药品入库有源头、出库有去处。

(七)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医院要制定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申购与审核批准、询价与确定供货单位、订立采购合同与审核批准、药品采购与验收入库、验收入库与会计记录、申请付款与付款审批执行等不同工作由不同人担任,科学合理的设置工作岗位,实现不兼容职务的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同时,在不同部门也要做到明确分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相互补充,如药房、药品仓库、财务部门及临床科室等部门,要确保药品的整个流通管理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八)加强药品财务核算的内控制度

医院财务部门应通过制定合理的药品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加强对药品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通过医院的招标委员会或者药事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审核药品的采购合同及发票等凭证,依据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严格审核药品的采购申请单、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发票、验收入库单等资料,对审核无误符合付款条件的药品采购业务,按规定流程制定付款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执行付款动作。其次,付款工作要严格遵循医院的付款管理制度执行,对不符合管理制度的,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联合把关的会计内控制度。再次,财务部门要依据相关原始凭证及资料及时记账,并定期不定期的与对口部门核对账务数据,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最后,财务部门要对衡量药品管理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为医院的药品管理及其他重要管理决策提供有效财务数据支持。

三、医院内部进行会计控制及药品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管理制度可确保医院的各项业务规范、科学、高效的运行,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监督、协调、控制医院的业务活动、财务管理及经济管理等,该管理框架是医院管理的综合框架结构,立足于会计,但不仅限于会计,对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医院资产流失、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促进国家法律落实

医院内部控制及药品规范化管理体制的综合性非常强,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医院管理中以权代法、甚至是人治高于法制的恶劣现象,促进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落实。对医院日常业务等处理方案、办法等起到关键的监督、引导、控制作用,对医院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将医院的各种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二)是医院财务资料准确完整的保证

医院的财务资料可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医院的整体状况,可为医院的日常运营、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医院通过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医院日常业务中的相关资料、手续、凭证等更加完整科学,相关科室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促进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同时也增加了对相关资料进行会计复核及监督的关节,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等,进一步确保了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三)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效益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机制是一个综合完整的管理框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通过严格的会计控制加药品规范化管理,能更加明确医院各科室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责任心,大大提高其日常工作效率,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激励体制,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及管理水平。规范化管理体制的落实可以降低医院成本支出,确保医院减少投入的同时获取更高的效益,不仅增加了医院内部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较好的品牌效应及社会效应。

(四)降低了医院的经营风险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医院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对于内部管控仅做表面文章。医院的管理层片面追求医院规模的扩大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未做科学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盲目购置各种医疗器械与设备,盲目引进新技术、使用新药品,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经营风险。而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及规范化的药品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站在财务专业角度给管理层提供管理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药品供应单位的规范化管控,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系数。

(五)强化了药品管控

医院管理上建立起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在药品的采购、入库、仓储、管理、出库、运用、回收等完整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对药品的流转做到准确掌握及有效管控,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医院财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对药品的使用流程进行科学的规范,同时还可以及时对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专业水平、确保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语

医院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制度,能做到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通过转变思想、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实施财务预算与监督、规范药品管理流程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医院整体水平与综合效益,强化了药品管控,促进了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华.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药品管理[J].经济师,2011(8).

[2]陈群好.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及药品规范管理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0).

作者:常根萍

法律法规规范会计管理论文 篇2:

内控视角下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规范化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发展的快好时期,但合作社的内控管理中仍存在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文章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的观念意识、财务管理、风险评估、生产(服务)标准、民主管理能力以及社员责任意识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联结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保障,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吉林省也制定出相关规范、支持、保障的措施,为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吉林省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控管理如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其示范、引领、保障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1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

根据吉林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撰写的《“十三五”吉林省农民教育发展研究》,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4.1万家,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为8.5万家,吉林省国家级合作社有150家、省级合作社674家。201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农村小农户为主的现实情况,将会长期存在,带动小农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目标的关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任重而道远。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质量的提升对农民增收、满足市场需求、农民合作联合社的发展乃至乡村振兴都有重要的作用。

1.2 吉林省合作社发展环境趋向良好

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1月颁布《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要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入、加强等级管理。近年来吉林省非常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在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也颁布了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相关文件,《关于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严格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结合,指导农民合作社从注册登记、民主管理、财务行为、分配收益、社务公开等方面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构建发展的长效机制。

1.3 空壳合作社现象普遍

据实际调研发现,吉林省“空壳社”现象比较严重,实际正规生产经营的合作社仅占全省合作社数量的10%,多数注册后的合作社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注册目的可能仅仅着眼于国家的补助。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说明合作社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可能存在流程繁琐、要求复杂等现象;另一方面是说明合作社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标准,导致合作社内部控制不够规范、相关的管理制度实施效果差、合作社内部部门的工作职责不明晰、管理工作效率低等,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的發展方向偏失,无法规避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出现“空壳社”现象。

2 内控视角下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社章程不具有针对性

首先,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章程、规章制度是参考当地示范社或网络上章程模板制定的,章程的制定没有结合自身合作社的特点、未来发展需要,从而造成合作社章程的制定不具有针对性和约束性,甚至有些合作社没有相关章程。其次,即使合作社有自己的章程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没有起到规范指导、特色引领的作用。这会造成合作社内部管理松散、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等相关资料管理失效,合作社的权、责、利关系不够明确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内部风险大大增加。

2.2 财务规范有待提高

在合作社规范化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专业性较强,由于合作社专业人才的缺乏,从财务会计制度到日常的合作社财务管理再到会计报表的制作都存在较大的问题,甚至有的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在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盈余分配方案缺乏科学性与合作社章程不符,量化成员份额缺乏标准,有关资金支付和财务公开等方面缺乏规范以及盈余分配表、资产负债表、成员账户明细表等管理混乱[1]。这些问题不利于合作社把握正确的经营方向、促进合作社稳步发展。

2.3 生产(服务)缺乏标准

在企业中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往往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生产过程、流程的标准,时间控制的标准,用人员工及工作效率的标准和材料、能源消耗的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标准的生产管理,但是只有一少部分合作社制订了生产(服务)标准并将其落实到合作社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大部分合作社只是将生产的过程步骤贴在墙上,合作社社员在生产经营中仅仅凭借的是自己的生产经验。如此一来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各生产要素,进而造成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所需生产时间、效率等因素不可控制。

2.4 内部民主管理结构不够健全

按照农民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必须健全,很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组织不够健全,成员代表大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没有标准的会议流程、会议记录,缺乏规范。理事会和监事会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不能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决策事项执行不到位。甚至有些合作社没有相关的组织机构,内部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社员利益难以保障。

2.5 安全培训、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合作社社员接受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的时长、频率没有相应的要求,有的合作社一个季度一次,有的合作社一年一次,有的合作社甚至从未开展过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大多数合作社在对待安全培训、道德教育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标准流程。没有具体分析合作社和社员的需要,缺少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忽略培训地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更不会在教育培训评估阶段下功夫总结培训经验,反思培训效果。以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安全培训、道德教育,甚至将其视为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负担。

3 内控视角下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问题的成因

3.1 合作社管理层内部控制观念落后

现阶段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乡村能人和专业大户牵头建立的为主,管理层的主要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是种养方面等能手,虽然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但缺乏管理经验,他们可能在合作社管理中不能准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内部控制意识[2]。有的合作社管理者认为管理章程和各种管理制度只要有就是合作社管理的一部分,没有合作社章程、制度落实和评估的意识。

3.2 合作社內部控制权力相对集中

受吉林省地缘、风俗、观念的影响,合作社在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权利相对集中,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和合作社的大股东、财务管理人员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他们往往存在血缘或“交情”的关系,而且他们之间有除合作社管理者的角色还交织着各种角色。这使得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都掌握在合作社这几个核心管理者的手中,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由这些人把握,存在管理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失真、合作社利益分配不公平等现象[3]。

3.3 生产过程的随意性较大

合作社的作用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连接。现代农业与生产过程主要有几方面要求:首先,要求生产技术科学化,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其次,要求生产组织社会化,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专业化生产进行管理,各部门相互联合、优势互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最后,要求劳动者智能化,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应当具备现代化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现阶段吉林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以传统的生产经验为主要的生产标准,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3.4 合作社内部治理能力结构不合理

虽然吉林省大多数合作社都在形式上设立了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但是合作社的这些组织机构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首先表现为决策的随意性,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召开频率为一年一次,但是合作社的日常经营决策往往掌握在理事长一人手中;其次表现为内部监督不够严格,缺乏标准,有的合作社不清楚监事会存在的意义,有的合作社虽然有监事会但只有监事长一人,监事会形同虚设。合作社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将严重影响合作社成员的利益,甚至会出现徇私舞弊问题。

3.5 社员的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合作社社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首先表现为社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运用的是“土办法”,合作社即使引进标准化、科学化的先进技术,其推广应用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其次,合作社社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先进事物、先进理念的认知程度偏低。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质问题使得他们处于保守、被动的状态,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

4 内控视角下促进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合作社内部控制观念意识

针对合作社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合作社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一方面,要增强合作社理事长为主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规范化管理意识,只有其认识到合作社内部规范化管理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合作社的规章制度、管理标准落实到合作社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提高社员对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的认识,使他们明晰地认识到合作社内部控制的规范化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以及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明确自己需要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需求提出合理的建议。

4.2 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风险评估能力

合作社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合作社应定期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新的财务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学习、培训的途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合作社要积极实行会计代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报表公开及时、财务流程规范、财务数据真实。风险评估有助于合作社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比较准确的预判和评估,合作社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然后,建立并规范风险评估流程;最后,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

4.3 生产经验与生产科学相结合,完善生产(服务)标准

科学适用、标准完善的生产标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标准规范的内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产服务标准的制定应符合该合作社经营特点,结合社员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的操作规范[4]。生产标准制定完成后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针对其生产规范内容对社员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指导,保证社员理解生产标准、掌握生产流程,在生产规范的前提下保证规范有效落实。

4.4 提高合作社民主管理能力

规范合作社代表大会的会议流程,理事会、监事会的选举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对产权安排、财务报表等要及时、真实公开,将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贯穿于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经营。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发挥监事会和普通社员的作用,对合作社的财务、账务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监事会更要发挥自己的职责,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对合作社的管理做到民主化和日常化。

4.5 加强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合作社内部要创造相关法律、技术、政策、安全生产、道德教育的学习机会,让社员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合作社有关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即使当下合作社无法提供先进的生产环境,社员通过内部学习了解到自己生产领域的发展方向,也会产生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意识;只有让社员接触到真实的法律、最新的政策、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的事迹,才会唤起社员对自身的认知、树立学习的榜样和为合作社发展的责任意识,这些将对合作社规范化的内部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5 结 论

本文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吉林省合作社现状、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农民合作社作为我国主要的经营单位,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对合作社的发展有充分的認识,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中得到发展[5]。

参 考 文 献

[1] 高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15):63.

[2] 樊郢原.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问题及成因分析[J].财会通讯,2013(11):78-80.

[3] 王成志.浅析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J].吉林农业科学,2014,39(3):88-90.

[4] 曹军,陈兴霞,邱学林,等.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3):74-75.

[5] 张志芳.内蒙古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4):134-135.

Jilin Province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Control

Wang Ying, Teng Kuixiu, Yu Shanshan

(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chun, Jilin 130118 )

Abustrac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contr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t present, Jilin Provinc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have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i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cooperative’s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terms of risk assessment, production(service) standards, democratic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members. The purpose is to Jilin Provinc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作者:王滢 滕奎秀 于珊珊

法律法规规范会计管理论文 篇3: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创新会计内部控制策略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化、安全合法性与完整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合理性与促进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职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本文简要概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合理的新策略来提高其会计内部控制效果。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规范单位管理,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则是开始事业单位管理的第一步。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方法落后、流程繁琐、监管不力等也造成了其进度缓慢与效果较差的局面,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等职能的发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从人员素质、制度、监督等层面来优化升級内控管理模式,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及提高资金资源有效利用率等奠定了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一)会计内控管理理解认知的片面化

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会计内部控制核心内容与职能作用,经常将会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加剧了会计内控管理的随意性与模糊性,降低了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独立性、完整性与具体性。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低估了会计内控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有序且有效开展的重要性,其对会计内控轻视思想较为严重,不断缩减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人员编制与资金技术投入,甚至将会计内控工作排除在其重点工作范畴之外,在单位内部形成会计内控可有可无的氛围,降低了其他部门配合会计内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无形之中增加了会计内控工作的阻力。

(二)会计内控管理机制有漏洞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继续使用原有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没有根据行政体制改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及外部环境变化等来及时调整完善会计内控管理机制,降低了其全面完整性与创新指导性。同时,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机制并没有具体规定不同部门及岗位的职责,降低了当前会计内控管理流程的统一标准性与规范简洁性,增加了相关人员出现工作推诿或敷衍工作等会降低内控管理效果情况的发生率,另外,还有一些单位会计内控管理机制并没有具体落实到位,监督力度薄弱,这些都降低了其对相关人员工作行为的指导与约束力。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专业系统学习会计内控管理相关的知识技能,缺少内控管理经验,导致其发现并解决会计内控工作问题能力不断减弱。同时,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年龄大,管理思维僵硬,创新发展意识较弱,自学探究能力不强,网络与信息素养并不高,不愿意参与到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活动中来。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与服务性的特征也降低了相关人员的风险与危机意识,增加其贪污腐败等情况的发生率。另外,人员相关的绩效考核、人员管理与培训等管理机制并未具体落实,限制了人员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的提升途径,进而削弱了其对推进会计内控管理活动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一)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会计信息是对单位经济往来的信息采集和录入,而内部会计控制则是把控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或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对一些会计上的不良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二)提高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率,降低经济风险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单位的社会服务性组织,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大多来自政府拨款或自收自支。做好内部会计控制,能促进单位经济情况的实际核算,减少损失与浪费,提高资产利用率。同时,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往来进行有效把控,可降低资金或资产流失的风险。

(三)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建设和管理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更协调,它要求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同时又各自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效分工,共同推进,同时又相互督促,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是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成立专门的部门用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及时反馈执行的结果,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控制工作达到预期。由单位纪检部门建立针对风险防范的预案,并定期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审计。另外,还要加强对会计活动监督,其目的在于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深层次探索,以此提高内部监督控制的实质性。单位人员需以会计监督职能为权威,树立正确的态度,避免出现资产清算不合理、差事应付的现象,通过组织内部监督管理来规范资产的清算和盘点,减少一些因违法、违规的事项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清查责任人并进行补偿或弥补。行政事业单位应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政府部门会计内控管理成功经验及优秀企业内控模式,并在结合其特殊性及以往内控效果的基础上来完善会计内控制度,该制度应包含工作职责、流程、标准及考核、惩罚等内容,要求人员严格按照该制度来规范自身行为,让会计内控工作变得条理清晰与有序高效。同时,该单位还应完善人员档案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培训、轮岗及回避、风险预警、预算管理等制度,根据人员档案信息与主观意愿来调整岗位,实现岗位要求与人员能力特长的高度匹配,提高人员配置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该单位还应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执行措施,将人员岗位性质、工作效果与其工资待遇结合起来,给予人员适当的工作压力,促使人员转变敷衍应付的工作态度。轮岗机制则是让每月或者每季度调换一次岗位,既可以帮助人员熟悉会计内控所有工作情况,也能避免因人员长期从事完全相同的工作而产生工作倦怠,促使其对该工作产生更深层次与全面准确的理解认知。单位内部的监督职能,不仅对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进行监督,同时也是在检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作,并落到实处。如果在单位内部监督依然达不到监督效果的情况下,可引入外部监督机构来对单位进行相关合作,请求审计机关帮助寻找单位在会计内控过程存在的漏洞,从而更加客观地实现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另外,还应综合评估人员出现的工作失误,分析其工作失误的原因及造成的损失,对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等处罚,并将其纳入人员信息档案中,促使人员认真努力的完成会计内控任务。最后,还应汇总分析会计内控管理风险类型、特点与危害,制定完善且有效的风险示警与解决方案,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制

事业单位大多存在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知识技能参差不齐情况,为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质量,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应当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让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或聘请专业的讲师到单位内组织培训,通过创新培训与招聘模式来实现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提升,其中,创新培训模式则是指按照线下与线上、硬性与自主、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效果,既可以组织开展会计、内控管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网络信息等主题的线下培训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来提高线下培训效果,也可以让人员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观看相关讲解视频,节省教育培训资源。传授财会管控方面经验与知识,针对性地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从而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此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能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岗位意识,提高他们对自身职责的认知,通过打动关键人物,增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与岗位关系的相互融合,有效激发每个会计人员的优势,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向适应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保障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进行。同时,该单位还应要求会计内控岗位相关人员必须参加线上与线下培训活动,并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笔试考核,公布笔试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名单,促使其认真参加培训活动。另外,在进行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还应适当增加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观培训活动的频率,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降低了其出现贪污受贿等行为的几率。最后,还应调整其招聘机制与标准,尽量招聘具有会计内控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帮助其尽快熟悉并能独立完成会计内控任务,降低了其出现工作失误的可能性。

(三)转变内控思想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首先需要明确会计的岗位工作,对各个会计的崗位职责和分工进行明确,并制定岗位间合理的制衡机制,设立细化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与此同时还要严格对岗位责任划分到个人,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进行个人追责,明确相关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创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良好的发展氛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相关的知识技能,明确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内容、特点、难点及目标,科学客观的评估会计内控管理对深化行政事业体制改革与提高其管理效率的重要性,促使其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会计内控工作,行动上主动分析会计内控与财务管理的关联性、差异性,将其纳入该单位核心工作范畴,通过主题动员会等方式在单位内部形成会计内控工作十分重要的氛围,促使其他部门与岗位主动配合完成内控任务,提高了其会计内控管理效果。另外,该单位还组织开展优秀员工评选、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学习会计内控知识技能的良好氛围,主动按照相关制度来提交会计内控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避免因信息错误或不全而增加会计内控工作的阻力。

(四)科学绩效管理制

绩效管理本就是一项非常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会计内部控制来讲,绩效管理的机制则需要更加科学。会计内控的绩效管理,需要明确各人员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量化处理评价的指标建立和完善会计考核制度标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考核、月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考核形式,结合会计人员的各个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几个等级,根据等级将绩效纳入工资体系,并以此绩效标准作为评定自身优劣的指标,督促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对细节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管理更加有序开展。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可以督促会计人员更好、更快地完成会计岗位职责,避免疏忽或者不负责任的状况发生,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反复实践,以此建立符合单位特色的、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绩效管理机制,督促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更好地执行。

(五)加强监督

管理人员应明确加强内控管理监管力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成立专门用于监督会计内控工作的部门或岗位,由专门的人员来开展监督工作,有效避免了监督人员因身兼多职而出现包庇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还应明确监督范围、流程及反馈机制,不仅避免因过度监督而干扰其他人员的工作,也避免因遗漏监督而增加实现监督目标的难度。另外,还应拓宽监督途径,创建多种监督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邮箱等,鼓励其他人员通过这些方式来反馈其监督信息,提高了监督主体的多元性与监督范围的广泛性。监督岗位人员还应认真研究不同人员反馈的关于会计内控工作相关的信息,既要将调查分析与奖惩结果告知举报人员,激励其继续监督,也要做好监督信息保密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另外,还应重视其审计工作,让审计部门对其内控工作进行全面审计,及时发现其内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建议,有效提高了内控工作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化建设,需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制、转变内控思想、科学绩效管理制、加强监督等有效措施,为建设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内部氛围,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庞伟,于溪红.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及内部控制的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11):119-120.

[2]卢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当代会计.2020(23)

[3]李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商讯.2020(19)

[4]陈娜.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3)

[5]胡静.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探讨[J].财会学习.2020(34)

作者:邓少甫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电子专业论文下一篇:房地产抵押权法律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