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设计论文

2022-04-15

公路景观设计论文 篇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可行路径与意义

摘 要:在整体的高速公路建设中,景观设计是其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景观设计特色化不鲜明的诸多问题,全面分析、有效总结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实施的途经与方法,通过论述与探究世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实际案例的理论规律和实现路径,总结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实践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公路通车里程仅仅只有8.07万公里,其中有路面里程为3万公里。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交通开始逐步进入建设发展轨道,通车里程逐渐延伸。20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的鼓励,使我国公路建设成为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扩大。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打破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零的记录。1993年,我国第一条跨省市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全面通车。到199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771公里,10年间年均快速增长477公里。我国第一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速公路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等相继建成。1998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入了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 6258 公里,位居世界第八;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一举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2000年,国道主干线建成通车,使我国的华北、东北、华东地区间搭建起了畅通的交通格局,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 万公里,居世界第三;2001年,作为西南地区主动脉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实现全线贯通。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规模达86601公里,其包括7 条由首都放射全国的线路、9 条纵跃南北的线路和 18 条横贯东西的线路。[1] 2008年,“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全面搭建,总规模为3.5万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构架的基本形成。2009 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 6.5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发展到7.4万公里,比“十一五”期末新增了3.3万公里。西部8 条省际公路的开发,东部高速公路网的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中部地区干线公路网线的基本建成,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速度最迅速、发展质量最可观、服务水平最显著时期的到来。2012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62万里。201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44万公里。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1.7万公里,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根据交通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截止2020年将全面建成“7918”网,它将采用放射状与纵横贯相结合的布局形式,由7条首都放射至外部中心城市,9条南北贯通及18条东西贯通的大通道组成。

一、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粗放式”的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明显地忽视了其特色化的建设。致使多数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上千篇一律,没有形成自身的个性和风格,主要呈现出如下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自然景观特色不显著

高速公路的自然景观主要是由高速公路所经路域范围内的地质风貌、地形水域、天象气候、生物景观等组成。[2]不仅如此,公路自然景观还包括公路线形本身及后期公路建设者们对沿线人为的植物栽培、坡面改造与防护等。在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中仅将实现“美观、和谐”停留于大手笔绿化和高成本生态防护上,将绿化美化和生态保护视作公路景观设计的全部,一味套用设计规范以满足工程构造设计,片面地考虑用地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本身,未能充分考虑其与沿线所及地形地貌、自然风光、视觉景观间的相互联系。将高速公路本身视作唯一,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将沿线环境与景观整体要素作为设计变量。另一方面,对景观设计的本质未能深入了解,设计时未能从综合的角度考虑,没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对高速公路的美观问题进行相应指导,忽略公路动态特征和其周边自带的自然景观特征,直接套用不合时宜的静态园林景观设计原理 ,从而导致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衔接不够,不仅如此,同时也破坏了其动态视野景观,与大地景观互不相融、极不协调。大面积的切割开挖、砍伐侵占、分割侵害,使山丘岗地、山坡草地、丛林濕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使高速公路与其沿线周边环境间的融合与协调感逐渐减弱甚至丧失,致使高速公路与沿线自然景观分离的同时也没能凸显出高速公路周边的自然景观特色。

(二)地域文化特色不鲜明

地域文化涉及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历史文物、古迹遗风和民间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丰富的国家,幅员辽阔、地质复杂,不同地域间产生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与特色,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显著的可识别特性。

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的人文景观构建中,对地域人文特色的把握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为一方面对景观设计的整体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和错位。在景观设计的初期阶段,忽略了沿线所经地域的潜在文化特征和区域特色,缺乏对地方人文内涵的挖掘与提炼,致使部分公路景观设计中素材的提取与运用不尽合理未能体现出当地独特的特色,同时对地域特色的表达也缺乏一定的艺术特色,仅仅停留在附属结构部分和表面装饰。另一方面,在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较为单调之外,我国高速公路景观在设计时,脱离于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纯粹艺术的艺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高速公路景观的真正内涵。无法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的有地域特色的可识别性的景观,不但未能美化公路环境,反而成为环境破坏、景观失调的累赘。

(三)当地产业特色不突出

人文景观是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人文历史内涵的景观难以起到引人入胜、诱人探索的独特景观效果。高速公路人文景观的渗入不仅可以使司机、游客体验所经区域内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使司乘人员了解当地的经济特色,对高速公路沿线的特色产业起到宣传作用,给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商机。[4]然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人文景观建设中,由于对美学元素的使用和处理表现手法考虑不全面,致使人文元素滥用。盲目地引进外来文化,造成公路景观与地域环境特征不协调。随意使用人文元素,对地方文化不加甄别地引用,使公路景观系统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导致景观特色繁多而复杂,主题不明确,缺乏特色。无法通过景观节点窗口向人们展示高速公路沿線的特色因子,从而来形成自身独特的传播形象,宣传当地产业特色的同时提升公路的本位形象。

(四)学科衔接特色不完善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多学科交融、共同协作、系统关联的领域,我国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一直处于一种受单一学科支配或是众学科各自为营的境地,没有多元化的设计手段、多背景的学科知识、多主体的景观评价体系的共同参与。由于受到单一学科专业的局限,致使景观设计缺乏应有的创造性。设计标准的一味套用,使高速公路成为了模板型标准化的产物。在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中,对风景园林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尤为单一和模糊,出于不同行业间的相互制约,致使风景园林学科未能在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前期就介入公路建设中,而只是在整体项目完成之后象征性地来参与其中,进行的工作也仅仅是停留于有限的所谓绿化美化后期修补的工作层面上,更没有机会在高速公路规划的起始阶段就开始从生态自然、历史人文、场所精神、地域特征等角度研究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途经和方法

与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尽相同的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既具自然属性又具社会属性。它集功能性、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景观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特色,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线形选址、构造造型中,如何能够更深层次传达高速公路景观本身的精神和内涵,凸显出公路沿线的独特风貌,展现出公路沿线的地方特色。

(一)挖掘与选择

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所沉积的人文要素构成了地域内独特的文化特征,建设具有地域内特有的特色公路景观,需要充分挖掘提炼其所在地域背景性的人文历史特色资源。1940年,S·赫伯特·哈尔对此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真正的机会……是用一种有机的方法,把景观设计的原理运用于道路的选址、直线道路及道路的交叉分级问题上,…… 为的是在高速公路建设前期把‘美’设计进高速公路,而不是在高速公路建成后,肤浅地把‘美’加入进来”。《园冶》中“宜山斯山,宜水斯水”的传统经验,也强调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需要理解并尊重原有场地基础上充分发挥挖掘地方人文特色,对高速公路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提炼,挖掘其代表性的内部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级景观资源的历史人文遗迹,强化历史人文特征视觉景观形象的塑造来突出地域特征,将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审美巧妙地加以整合。这就需要我们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想方设法地去避免现代化高速公路导致的文化趋同现象,去充分体现表达高速公路的特性,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发掘。考虑到文化的时间性、运动性、迁移性,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去认真看待并选择积淀于人们心中关于道路的记忆片段或美好憧憬,它包括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用一种设计化的语言加以形象化的外在表达,从而能够再现出得体的道路文化。

(二)利用与整合

以西蒙兹、詹斯·詹逊为首开创的“田园风格”设计理念提倡尊重场地,关注自然以及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必须懂得从场地中学习。[5]这说明在景观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也显得无比重要。自然的绿地、天然的水体山体等是形成空间基质的有机体,同时也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传统造景手法的灵活运用,如利用栽种植被搭配的疏与密、高与低、藏与透打破一定的空间界限,建立立体景观。正所谓“雅则纳之,俗则避之”,通过借、透、漏、障等理景手段使高速公路景观突破原有征地范围的局限,能够将视觉所及之处的远山,层林,沃野,村舍全部纳入其中。在边坡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原始的形象进行一种抽象化的处理,放弃不必要的表象化的东西,理性地整合并归纳必要的形象,采用点、线、面、块等几何的形式,用美的原则来进行物质的重组,空间上利用更替、旋转、缩放、切割、弯曲、借位、混合等手法来形成别具一格的修饰形态。在服务区的布局设计中,在体现其功能的基础之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使服务区与周边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又与主干道间隔开来,于闹中夺得一片环境优美、安宁和谐的区域。而服务区的主体建筑与设施的布局尽量设置于公路视线之外,充分利用线形的变化,灵活地将车道与服务区形成自然连接。服务区内利用造园理景的手法,植物群落的区划和巧妙借入的方式,让整个服务区形成一个山水交融、自然优美、风光宜人的特色区域。

(三)融合与营造

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如果在精心设计之后,人与自然之间能取得和谐,那么必将赋予自然以无限魅力”。即在公路与沿线景观“意”与“境”,“情”与“景”的相互交融的基础上,设计者全身心地投入自身思想情感,通过对特色要素的精心选择和对美的要素的精心提炼,使作品以一种浓缩的符号呈现于现代的设计,随后这种符号与设计再经过设计者的全面解读得到释放与延伸,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使用者能够得以最深层次的体会与感受。利用线性化的组织将时间的因素引入进景观,通过视线的控制与引导、空间的变化与开合,随着游览线路的跟进秩序化的展开。山峦、河流、丛林、峡谷等景观丰富的变化与呈现转换形成观者情绪的起伏,重点铺垫、设置、配植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高潮,用其它的景物作为映射陪衬,使高速公路沿线各景观节点能够连贯有序。在组织景观时兼顾环境的动态变化、动势走向、虚实映衬、明暗对比等,营造一种丰富的韵律感。静态的亭台、楼阁、峰峦山石;动态的瀑布、河流、飞禽走兽;具象的丛林、古树、嶙峋怪石;虚拟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人工的廊桥水榭,文化的石刻匾联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相互融合。同时在景观序列的组织中,要尽量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不仅如此更需要将生态环境尚处于自然状况,意趣浓厚、神奇奥妙的自然风光、山水景观巧妙地吸纳进高速公路的景观序列中。

(四)展示与提升

作为生态美学的重要原理显露自然,在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伊利诺大学全国景观设计展中再一次强调了生态显露设计。景观设计师不单考虑景观设计的功能与形式,他们需要着重强调自然现象,突显自然特征来引导人们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展示并提升公路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公路景观序列设计要易于人们接受,需赋予其时空艺术的韵律美。为使其景观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在景观设计时需充分表现风景的意趣,利用垂直、水平、生态空间和境界、意境的层次变化得以实现。将山峰、峡谷、田园、城市、建筑、文化、民俗、遗迹等各类景物进行有机组合。对公路沿线杂乱无章的景物加以剪裁、避让和修补,将沿途能够衬托主题的特色化的景观风貌加以串联、引导和强化。正所谓“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之构建成一种“起、承、转、合”的韵律美,一种承上启下的景观序列线路。同时能够顺应观者心目中的人文本底形象再次进行凝炼及提升, 把各个景观节点作为一个展示宣传的窗口,向行人展现这块土地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使高速公路的形象实现质的飞跃与提升。

三、世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启示

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相对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在高速公路前期规划布线阶段就开始注重景观设计的纳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力求将公路设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6]通过景观美学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有辨识度的视点。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环境的生态学功能、文化性功能、协调性功能、社会化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完美结合,从而展现出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融合沿线民俗文化、展示沿线古迹遗风、表现本土特色产业,以此来实现高速公路景观的特色化建设。

(一)展现当地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指大自然自然形成的风光景象,如姿态万千的地形地貌、银光闪烁的河流冰川和珍奇罕见的动物植物等。这些自然景观资源具有一定的美学科学价值、观赏游览价值和旅游观光功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就十分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如在公路建设中侵占多少数量的湿地,并就近补偿同样大小或更大面积的湿地以此来解决建设中的生态湿地问题,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不受影响。同时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社团多做公益美化道路,而在美化的道路路侧则树立公益单位名称标志牌以示嘉奖。加强保护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充足的空间,利用独特的周边景观资源为观者提供有兴趣的观赏景观。同时充分研究高速公路所经区域乡土材料、乡土建筑的独特特征,本着继承与发扬的态度,尊重地域环境,展现地域特色和地方风貌。利用本土化的乡土材料与现代化的技术打造出与地域景观特征相融相生的高速公路景观。如澳大利亚克雷吉波恩高速公路,在设计中设计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澳洲的棕色土壤材料,由于棕色土壤极能反映出澳洲的内陆环境特色, 用一种接近大地艺术家的手法和尺度把桥梁、连接墙的颜色巧妙地融入当地的环境颜色中,桥梁、通道墙互相衔接不露痕迹地消失在富有澳洲特色的赭石景观中,使高速公路充分融入进周围环境中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二)融合当地民俗文化

所谓民俗文化是指那些能够突出表达每个民族特点和其居住场所的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显而易见的民族服饰、日常饮食、文化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需深入探究体会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地域文化环境的不同,在内容与形式上带有较为浓郁的地方性色彩。 在阿拉伯国家,这个民族日常的服饰为长袍。因此,当地行人通行标牌上恰到好处地采用穿长袍的路人形象。比起众多国家和地区标志牌上单调的抽象人物而言,穿长袍的人物在交通标志牌上的运用更具阿拉伯地域特色与风情。再比如拥有日本西部交通大动脉美誉的山阳高速,在其龙野段的景观设计中就构建了以龙野市为中心的设计。龙野市拥有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同时还是三木露风的出生地,其创作的童谣《红蜻蜓》更是家喻户晓。因此,该路段的景观就提取了各种极富诗意的红蜻蜓造型作为设计元素来进行扩展设计。利用这些代表性的人文元素来进行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各个地区独有的文化信息,更是凸显出了不同地域高速公路独有的人文内涵。

(三)展示文物古迹特色

文物古迹是指历史在演变发展过程中所留存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及遗风等。它昭示着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客观表现。景观设计与遗产保护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它强调了时代与时代间的连续性,注重城市与城市、地域与地域间的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引入当地特色文物信息能充分展示该地域的文化特色。如美国帕里斯-勒星顿公路是一条重新设计改造的公路,因其纳入沿线地区历史上有名的农场而著名。其中更是完好地保存下了已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管理名录的极具保护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岩石围墙、冷藏室、参天古树以及风景如画的牧马场。这条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同于以往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在此项目中风景园林设计师首先介入,在充分研究考虑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再决定如何使高速公路最优化地适应环境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这种方法基于把沿线原有的自然景观形式作为当地自然、历史、文化、考古、娱乐资源的一个设计框架体系为前提,将地域特有的历史性的传统进行发展、变化、拓展、延伸,使过去转换成为现在的一部分。强调尊重原有场地,使道路基于一条连续长曲线组合、螺旋,保留离路相对较近的大树、岩石、木制防护栏、拱面墙、草路肩和桥的石质饰面形成小尺度的乡村道路感觉,从而与毗邻的地形达成协调统一完美的融合,形成具有古迹遗物的特色化道路。

(四)表现当地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指在某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长期积累所形成的特有的地方产业和著名行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美国的内华达州在大盆地之内,是全美国最为干旱的区域,也是全美国山脉最多的州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1-15号公路的沿线主要是盆地和摩哈维族沙漠。道路构筑物的色调与周围沙漠环境的色调保持一致,公路桥梁和护栏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强调利用本土植物进行绿化,以延续沙漠景观的特征。根据道路的延伸走向和沿线各城市的独特特征,设计共分为6个小的景观段,包括了拉斯维加斯山谷入口段、现代城市背景段、华丽度假酒店走廊、重新规划区间地段、城市工业背景段及保留完好的景观段。硬质景观按照地标性构筑物的重要性沿着景观段进行强调设计,小的景观段利用软质景观元素进行重点局部设计装饰。对公路沿线进行艺术形式设计,积聚沿线当地摩哈维族高原景观、约书亚树林景观段、迪克斯景观段等三个景观段落及沙漠、高山、火焰谷、遗弃的城市、湖边草地等众多旅游景点,形成能唤起旅行者情感回应的旅游产业特色的景觀大道。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内达华州(NEVADA)素有“产银之州”之称,曾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地方”。其附属设施标牌上矿工的标识形象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更易让人记住那些曾为这个州做出巨大贡献的矿业工作者们。生动、形象、简练的高速公路标志设计,便以最好的方式诠释了这个地区的产业特色。

四、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色化的意义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特色化内涵,景观拥有了内涵就如同人拥有了思想。融入了特色化的景观设计赋予高速公路以精神和灵魂,使其不仅能够成为具有运输功能的构造物,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7]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是以高速公路走廊为载体,将道路方便快捷的使用功能与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观赏特性充分有机结合,展示沿线道路的自然风光、社会文化、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等景观,不仅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保持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活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人类文化。

(一)特色化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尤为着重考虑道路本体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强度化的减少人为雕琢,弱化人造景观痕迹。在考虑平纵面、横截面相结合,填挖土方取得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能够做到不破坏自然环境,通过对局部微地形的调整来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到公路线形的美观度和司乘人员良好心理、视觉的感官度,做到“显山露水”,使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真正源自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并能够做到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就杜绝一切乱挖乱取、随意施工及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能够因地制宜地培植当地树种,运用本土材料,巧妙地利用植物的遮挡隐性化处理道路与沿线自然的关系,充分保护农田,凸显田园特色,使公路交通设施能融于自然成为一体,形成一个具有美化国土、保护环境、改良环境、与生态工程按系统最优化,抵御灾害的特色化自然生态景观之路。[8]

(二)特色化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觀设计能够使资源做到最优化的处理,从节约环保的设计理念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原有资源、最大强度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可能地挖掘开发新资源。在尽量考虑避免破坏原有风景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凸显出高速公路沿线不同的自然风光。充分保护沿线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甚至一棵古树以保全原有风貌,做到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持续性、发展性。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现代化的生态高速公路在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的同时还能灵活运用节水、节电、节能等多种元素来构筑新型的现代化的生态环保长廊,展现特色化的景观设计特征的同时保持高速公路的永续、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特色化景观有利于达成城市品牌效应

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能够深入挖掘高速公路沿线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自然风貌等景观特征,然后加以加工利用,以此来充分展现各地域的独特韵味与特色特征。能够运用乡土植物的搭配与构建,通过点、线、面的形式来呈现布局的设计图案,有针对性地选择代表象征本土文化寓意的植被树种,层次鲜明地映射出公路沿线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气息。同时适当的文化元素的提炼进行艺术化的变化与加工,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色彩、造型,随着公路延伸、弯曲、起伏,逐一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生活在公路沿线与公路有着密切联系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共存的景观环境,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为途经此地的司乘人员提供一个消除疲劳、愉悦心情的空间视野。使高速公路能够通过其特色化的景观设计向人们传达一定的产业信息,以高速公路文化长廊为载体,宣传当地地方产业特色,最终达到城市品牌宣传与营销的效应。

(四)特色化景观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人类文化

现代人从一种旧的文明走向新的文明的过程中,对精神文化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礼仪、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利用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景观,它不仅与沿线环境周围景物构成一个四维的空间景观环境,还有社会生活、历史遗产、视觉感受、场所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俞孔坚认为一种理想的景观,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神的和谐。特色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如同掌握了最现代的科学和最先进技术一般,有助于景观设计离理想景观更近些、同自然环境更贴近、更和谐。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高速公路景观,在适应地域特色、气候特征、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回避风、太阳光、水、动物、人流及多样化的形式给人以独特的体验和物质形态的表露,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并延续了这种环境使其能够得到最优化的被利用、被欣赏,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和弘扬人类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王云,李海峰,陈学平.公路路域景观美学评价[J]. 公路,2009(03): 162-167.

[3] 中共中央国家新型城镇化会议指南[R]. 北京:新华社,2013-12-13.

[4] 彭玉侠,宁琳.公路文化景观营造[J]. 北京园林,2010(03):20-27.

[5] 〔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4-121.

[6] 〔英〕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5-88.

[7] 钟宁.公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4): 114-116.

[8] 谢昧思,赵尘.基于分形理论的路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初探[J]. 森林工程,2012,28(01):52-55.

(责任编辑:杨 飞)

作者:黄柏青 陈紫琪

公路景观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公路建设规模及数量大增,促使当前公路景观的设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障当前公路全方位发展,就需要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保障公路景观设计展现出自身的特色美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其协调性、统一性,促使整体公路景观设计被赋予更多动态化的特性,尤其是要注意由于作为公路周边景观设计,要符合动态行车中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在此基础上达到有效缓解疲劳的目的,保障司机安全驾驶。

关键词:动态特性;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引言

针对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工作的开展,进而促使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拥有高度化的认知,得以在设计方法方面不断优化及提升,获得最佳设计方案后,不仅能够突显景观的自然美及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而且对于行车安全方面,得以发挥极大的助力作用。在此过程中,依靠各种景观设计方法的力量,打造更多精品化景观公路后,将进一步对于运输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得以产生极大的助力影响作用。

一、公路景观设计中的问题点所在

第一,公路景观设计环节,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被忽视的情形,较为常见,此种情况下,景观设计发展落后的现状,得以凸显出来。现实中的大多数景观,不仅给人以死气沉沉之感,而且动行车中,视觉长时间得不到调节后,疲劳度将会突增,进而对于行车安全方面,带来极大的创伤。为此,提升及强化人们的景观意识、环保意识等环节,尤为关键,得以根据行车中的动态特性,根据不同路段所需,深入性研究景观设计方法,开展相适宜的景观设计后,景观设计才能够获得有力的发展。

第二,景观设计中过分注重形式美的情形,较为常见,在此过程中,妖艳多姿的绿化带设计,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车辆高速运动过程中,致使驾驶人员眼花缭乱,疲劳度急剧增长时,行车环节必将处于极大的风险中,进一步加剧事故发生的频率。为此,务必深入性研究动态环境中驾驶人员视觉感受,进而通过方式、方法的调整,通过资源优化的方式,获得合理性的景观设计后,才能够为公路建设方面,发挥极大的助力影响作用。

二、基于动态特性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透视性原则

景观布置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不应影响公路行车的透视性,同时,透视性较差时,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必将处于极大的隐患之中。为此,得以重点坚持通透性的设计原则,保證行车过程中拥有适宜性的视野和视距后,驾驶人员行车过程中才能够倍感安全及舒适,同时,心情愉悦,全身心投入到行车过程中时,才能够获得最佳行车体验。

(二)诱导性原则

景观布置环节,得以通过各种植物互配的方式,予以有效提醒驾驶人员,促使驾驶人员提前性预知前方路况及变化情况,及时性控制车速,采取可行性的操控方式后,才能够避免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此过程中,依靠景观所发挥的诱导性运用作用,才不至于道路状态发生突变时,引起驾驶人员的不适及恐慌。

(三)景观兼容性

景观布置过程中,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结合的方式,较为常见,同时,促使二者之间的兼容性提升,有效性融为一体后,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此,公路周边的景观山林水石等,在设计环节,务必尽可能地保留,突出自然景观的主导地位后,公路所在地景观的特色才能够予以通透性地展现出来。

(四)景观统一性

通常,公路整体景观得以以简洁大气、和谐明快的特色为主,在此过程中,此些方面的特色得以有效性地发挥出来后,才能够给人以清爽、明朗的感觉,进一步对于行车安全方面,得以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为此,实际景观设计中,促使两侧绿化带、立交处等,拥有统一化风格的景观设计,尤为关键,如通过远乔木、中灌木的布设,促使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尽显后,才能够给人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1]。

(五)景观协调性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环节,进一步需要考虑环境景观要素与视觉感受的协调性,促使景观与公路浑然融为一体后,才能够给人以舒适与愉悦的感觉。

三、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一)景观要素的布置

实际景观设计过程中,得以根据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获得合理性的设计方案后,才能够促使景观的协调性等方面的特色,得以有力地发挥出来。为此,实际景观布置中,首要环节将是考虑不同路段上视觉停留的长短,视觉停留的长短,带来的影响度将各有迥异。在此过程中,经过人们长期性研究发现,视觉长时间停留的路段,通过针对景观进行强化处理的举措,景观的效力作用才能够有效性地发挥出来,而针对短时间停留区域,淡化景观处理的方式,较为常用,通过切实性方式方法的应用,景观设计才能够达到理想化目标值所需。

同时,景观设计过程,得以根据动态中人的注意力及视角变化规律进行景观设计后,所获得的景观设计不光能够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而且得以发挥极大的警示及导向作用后,同步性对于行车安全方面,将能够起到有力地保障作用[2]。

(二)景观尺度的确定

实际行车过程中,伴随车速的提高,人的尺度感进一步处于不断加大的态势中,在此过程中,唯有大体量的景观设计,才能够满足实际行车所需。为此,实际设计环节,务必根据高车速公路路段实际所需,选择适宜性的绿色植物,打造适宜性的景观环境后,才能够给予驾驶人员良好的动态视觉感受,进而对于行车舒适度的提升方面,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3]。

(三)公路动态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

通常,视点运动着的人们,希望看到优美、和谐、变化的景观效果,为此,实际公路景观设计环节,注重韵律、节奏、序列等法则的应用后,景观设计效果才能够达到理想化的目标值所需。同时,将需要进一步在以下环节加倍努力:

第一,韵律节奏即为部分组成因素有规律地重复应用,将是公路景观设计中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在此过程中,简单韵律的应用,通常通过等距离种植行树道等一系列地方式予以表达出来,而交替韵律的应用,即为两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两种行树道的间种,两种不同花坛的交替布置等,都将对于交替韵律通透性地展现,能够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此外,起伏曲折韵律运用过程中,将是促使一种或一种以上因素有规律起伏曲折变化的应用,如通过花坛、林带的应用,得以突显韵律美的同时,能够起到缓解疲劳,减压的作用,进一步对于行车安全方面,极为有利。

第二,景观序列设计中,将是促使一个个景观单元有序性布置的方式,进而促使景观的美观性,艺术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景观序列布置中,得以有始有终,具备高潮部分后,人们才能够获得完美的视觉感受,如公路中一座桥梁、一处自然风景及人工构造物等的打造,得以有效利用景观特色,形成景观序列后,将会给人以全新的感受[4]。

四、结束语

基于动态的公路景观设计,不仅是当下的任务所在,而且是未来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使命所在,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在景观设计方面开辟及创新后,公路景观设计才能够获得理想化的发展成果。同时,依靠优美、适宜性景观设计的应用,公路行车安全方面,才能够获得极大的保障力量,进一步对于公路长远化发展方面,能够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与公路景观规划的差异[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32):270-270.

[2]杨彩荣.视觉特性与道路绿地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5(10).

[3]张艳燕.基于公路设计中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分析[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000(006):P.111-111.

[4]陈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作者:宋峰

公路景观设计论文 篇3:

高级公路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摘要:公路建设容易对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破坏,因此,公路建设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其中景观设计将是首要任务。文章探讨了高级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全面发挥公路的作用。

关键词:高级公路;景观设计;桥梁景观;公路服务区

0引言

目前,公路为城市及地区之间提供了有效快捷的交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它在传递信息、促进文明、加速物资生产流通、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公路的建设与运营也会对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破坏,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视觉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并带来了声、光、气等方面的污染。因此,今后公路的铺设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公路景观设计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经途径。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因此,修建公路时,应综合运用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使公路与自然和谐相容。

1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线路选择问题

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要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对于有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景观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的地方,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路线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他协调措施,创造出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要求的路线。

1.2公路造型选择

公路景观造型包括断面造型、交叉口造型、构造物造型及沿途交通服务性设施造型等。造型的重点是路基边坡(也包括纵向坡),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绿化相协调。公路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景观造型物,造型的主要对象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路旁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对于高等级公路要求较高,对其道路的环境美化和景观设计主要靠路旁绿化,路肩、边坡整修等植被措施来实现。

1.3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应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自然,正视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他们对保持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及保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规划,必须考虑自然景观资源,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把道路景观这个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进行多层次设计,使整个道路系统的结构、格局和比例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谋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同时,还要坚持地域性原则,因为高速公路少则几十公里,多则几千公里,它穿越的地区较多,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因此修建高速公路要统筹规划,应该分段设计,因地制宜,景观协调,注重特色。

2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2.1公路路线及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时应能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应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几何设计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问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公路交叉口设计时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分汇流的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充分利用公路通过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如公路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应以曲线方式通过,要能够避免以直线线形切割和贯通森林。同时,如旅游公路越岭线的垭口处,除应有广阔的视野外,还可根据当地条件,设置适当的观景台。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应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对山区公路应避免大填大挖破坏自然景观,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2.2公路路基横断面景观设计

公路路基的设计中,绿化是关键。绿化是高级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能够;减低交通噪声,稳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确保行车安全。高级公路的绿化,应围绕“回归自然、拥抱环境”的主题和“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原则来布置和规划高速公路绿化。路基是反映公路环境景观的主要载体,因此,设计者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使路基形式与地形地貌相适应,将公路与周边环境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路基绿化一般是对路肩、路基边坡植草,保护路基稳定,防止雨水冲刷,对大自然的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在路堑、路堤土质坡处可直接植草,在风化石质边坡,可在横向挖沟种草或开掘鱼鳞坑种植小灌木、攀绿植物和悬垂绿化植物等。在部分需要采取方格或框架防护的边坡处,其方格或框格可种草,既节省了工时,又可促进边坡的稳定。土路肩植草不仅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反光效应。为保证行车安全、进行交通诱导以及防止土路肩冲刷,在路面边缘可设置路缘石,路缘石应规则整齐、线条挺拔、铺筑高度统一、整齐、解封平整。路缘石的质感、色彩应给人柔和且与公路及周围环境协调之感。

2.3互通立交区景观规划设计

立交区景观是高等级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也是与其他公路交叉行驶时的出入口,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区域,直接影响人们对公路的总体印象。从景观设计单元划分看,它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计可塑性最强的部位,是公路的标志性景观。对互通公交的设计,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要根据公交的区域性空间特征,综合考虑公交功能、安全要求、公交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因素。立交桥的侧面形式应使结构具有轻巧感,采用的栏杆宜用钢或铝合金制成,栏杆柱和纵向构件要布置的稀疏,沿行车道边缘尽可能不采用实体的防撞栏杆,人行道尽量外挑,通过其阴影从视觉上减少梁高。立交桥下部结构的形式对建筑艺术的影响也很大,应把桥墩做的轻巧,不应把立交桥下面的空间塞满,桥跨结构的地不宜采用平滑的直线或匀顺的曲线型表面,可以对其装饰或涂色。互通公交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可将树木按诱导树、矮树和主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弯道外侧的树木要起到视觉诱导作用,分流端部的矮树以不影响行车视线为原则,立交内部的空地可适当栽植乔木,在合流通视区则严禁植树,不妨碍交通视线。

2.4桥梁景观的设计

桥梁的设计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选用最佳的结构形式达到纯正、清爽、稳定。质量统一于美,美从属于质量。要重视桥梁与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在材料的选择,表面的质感,色彩的运用方面都要有体现。通常桥梁景观设计采用隐蔽法、融合法和强调法。隐蔽法是指以保持原有自然和社会环境景观为主,将桥梁建筑对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做到藏桥于景中。融合法是指有效地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使桥梁构成新环境的一个要素,组合于周围总体景观和环境的画面中。要以其特有的艺术美,融合于桥位环境与景观中,相互“依从”,相互“呼应”,从而达到彼此增添色彩的目的。强调法是指要突出桥梁建筑,使其成为景观主体的方法。对于平原地区,可以采取桥梁来调节一下环境的韵味,突出桥梁重组环境的作用。对一些大桥可采用中、下承式拱桥及斜拉桥、悬索桥等。同时,桥梁在设计时应考虑其色彩,使桥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要能更好地突出和表现桥梁结构的形式美和功能美,对栏杆端柱、灯柱等利用醒目的色彩调配来达到其色彩的平衡和统一,要避免色彩的强烈对比而造成人们产生炫目或眼睛疲劳。

2.5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

高等级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是工司乘人员餐饮、休息、购物、娱乐和维修车辆的场所,它的数量、规模和设计要根据公路使用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机械性能的客观要求,并结合地理环境综合考虑。服务区的设置应注意统筹规划,在规划时一般可将服务区分为大、小两类。在大服务区之间设些小服务区,大型服务区的间距一般是50~80km设一处,最大间距不超过100km;小服务区一般是30km设一处。对于交通密度较大的路线或路段,可大约每15km增设停车场一处,规模为服务区的1/3~1/5,供来往车辆停车、加油以及司乘人员休息。服务区位置的选址,应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形成科学、合理、健康、完美而富有特色的景观。在设计规划时应深入现场,利用规划、航空摄影、地形等相关资料以及地理、气象条件、植被等现场资料,对服务区内部及周围的土地进行分析和考查。要尊重现场生物级环境特点,结合原有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对既有的树木、林地、岩石等尽量保留。

通过如上各方面景观设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望使高等级公路能更好的发挥其枢纽作用的同时,能够对乘客的身心带来愉悦,对人与环境和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敬涛.浅谈公路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与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6).

[2] 吕青.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张红志,王广宾.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分析[J].山西科技,2008,(3).

[4] 袁振中.高速公路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 于胜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与评价[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作者:王晓云

上一篇:语文阅读分析论文下一篇:猪场养殖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