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拓展训练具有全方位体验式的特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推广拓展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拓展训练方式和内容更加必要,通过在高校中进行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等实践和探索,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性举措。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 篇1:

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中被广泛应用,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娱乐性、趣味性和拓展性。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拓展训练的教学意义,探讨了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流程,并针对目前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拓展训练 民办高校 实施现状

拓展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使体育运动与娱乐项目相结合,以多种项目活动为课程主体,以体验式教学方式为课程教学模式,以全方位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教学目标,以团队意识为核心价值。利用拓展训练项目的趣味性、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意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1]目前,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程中,意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帮助民办高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研究针对拓展训练的教学意义、教学模式及应用策略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一、拓展训练引入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拓展训练是一种具有综合活动性、挑战极限、高峰体验等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既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又提升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将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图1,传统体育教学只是在课程中将运动技术作为主要训练目标,过分追求竞技项目,追求运动技能的精准度、速度、技巧等。這种基础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感受到乐趣。拓展训练这一综合式的体育教学,在保证基础教学及基本技巧的前提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拓展训练强调教学的双边性,提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拓展训练能够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误解,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运动美、时代美、人体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协作意识。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既能突出学生个体的特性,又能使学生协调好与集体的关系。

(二)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教学新课程重点强调“生活的回归”。拓展训练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体验竞技体育中的生活趣味性。拓展训练充分利用并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丰富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展训练具有鲜明的特色,集知识性、娱乐性、竞技性为一体。目前,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民办高校中引入拓展训练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等特点,寓教于乐,让体育教学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及成长,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拓展训练这种新型的体育项目,顺应了现在体育发展的新要求,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

二、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的应用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安全因素、器材的使用因素、场地因素、可行性因素、趣味性因素及教育性因素等。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健身性条件。体育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就需要在课程训练的选择方面进行合理的筛选,要具有健身的价值。

2.趣味性的体现。现代大学生普遍思想活跃,在课程选择中增添趣味性及娱乐性的因素,可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消除学生对拓展训练的抵触心理。

3.教育性因素。通过拓展训练项目的展开,达到对学生的品质教育作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目前,拓展训练基本能开出的项目有信任背摔、携手并进、信任百步行、全力冲击、平结绳圈、信息传递、孤岛求生等。

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几个基本环节,如图2。

(二)教学流程的设置

拓展训练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开始正式训练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工作,使身体充分舒展,关节充分打开。同时,热身运动也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之后是基本训练部分,要先向学生介绍拓展项目的主要内容、任务、规则及要求,强调安全问题、注意事项及保护措施。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他们的信心,消除他们对训练的恐惧心理。最后是结束部分,要与学生一起回顾训练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师生一起探讨交流,分享自己在项目训练中的体验及感受,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规划如何将训练体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应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方便下次训练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三、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开展的项目

(一)室内项目

室内项目对场地要求条件低,被广泛应用于训练项目中。包括一圈到底、驿站传书、你教我学、背靠背、蒙眼作画等。室内项目可以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情绪高涨,并且增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在初次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时,建议考虑室内项目。因为许多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训练内容时都会紧张害怕,室内项目可迅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娱乐中让学生完全融入项目中。

(二)低风险户外项目

低风险户外项目是户外拓展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内容。低风险户外项目包括孤岛求生、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齐眉棍、盲人方阵、众志成城、解手链、十人九足等。这些项目安全风险较低,教学设施普遍,教学设计较为简单,在教学中易执行,多为团体项目,意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团队合作能力、竞争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高风险户外项目

高风险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灵活性。该活动一般在高于两米的环境下进行训练,主要包括攀岩、高空断桥、定向越野、空中抓杆、合力过桥等。此类活动要求个人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还要求团队其他参与者有协调配合的能力。此项目对安全措施的要求极高,要求具有充分的保护措施和设施。高风险户外项目一般应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经过几年的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心理素质。

四、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的应用策略

(一)开发学校的教学资源

拓展训练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民办高校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建设拓展训练的场地,增加器材的购置,尤其是必须具备的安全设施。学校应结合自身场地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发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不同教学难度的拓展项目。各高校之间还可以优势互补,資源共享。高校与社会之间也可以交流合作,增加训练项目。训练条件及设施逐渐完善后,可适当引入难度较高、挑战性较强、具有团体意识的拓展训练项目,并在建设中严格执行有关训练项目的场地、器材标准,以充分保障拓展训练在学校开展的绝对安全性。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拓展训练的主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不仅需要对训练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把控整个训练的环节,这就要求拓展训练教师的专业性。学校应多增加教师对拓展训练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教师也可通过自我学习、观摩同行或者体验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参加社会组织的拓展训练相关培训。体育教师可以借鉴相关拓展训练案例,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丰富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同时,在设计项目的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对项目的适应及接受能力,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及身体状态的项目,保障教学效率,在提升体育教学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拓展训练的兴趣。

(三)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已开展一段时间,针对目前的开展状况,民办高校可以再拓展思维,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民办高校可参考社会中一些企业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适当引入到拓展训练中。体育教师可在课程中设置一些情景,使拓展训练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使体育课程更生动、更有活力,丰富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使拓展训练更具有多样性。同时,拓展训练的教学还要结合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增添新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生理特点,因人而设。

(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许多训练项目在训练中都存在危险性,在引入拓展训练项目时,体育教师担心的主要问题就是训练项目存在风险,有安全隐患。这主要源于社会的一些事故数据,使很多人心里都存在阴影。所以,教师在设计训练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考虑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合理地设置拓展训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保护措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对训练的心理阴影。所以,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组织成立拓展训练项目小组,训练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以确保项目的实施。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任体育教师负责安全工作,根据不同项目做好相关的应急措施及安全保障,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

五、结语

总之,拓展训练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了体育教学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新时期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办高校应充分重视拓展训练的应用价值,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教学课程,加强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对拓展训练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毛华燕.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2]肖潇.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周文芳.职业体能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4]夏晶.简析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7).

[5]王成建.浅析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作者:翟晓敏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 篇2:

拓展训练在工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拓展训练具有全方位体验式的特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推广拓展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拓展训练方式和内容更加必要,通过在高校中进行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等实践和探索,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性举措。

[关键词]拓展训练 工科大学生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聂邦军(1971- ),男,安徽巢湖人,南京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江苏南京211167)

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实现高素质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工科院校普遍关注的焦点。共青团中央配合教育部门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向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的综合性活动。随着该活动的深入实施,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成效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尤其在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设置和方式上进行了诸多的创新和实践,拓展训练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结合与应用便是其中有效的措施之一。

一、拓展训练及其内涵

(一)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后来,随着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的逐渐推广,训练目标也由原来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大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在经济发达国家,尤其被企业所重视,用于对企业员工提高素质、完善人格,成为素质培养的一个时尚活动和企业培养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1996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拓展训练学校。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成立了拓展训练机构,建立了拓展训练基地。这些组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了许多管理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影响力日益扩大。

(二)内容与特点

拓展训练通常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室内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使受训者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心智,培养团队精神。常见的水上项目有游泳、潜水、扎筏、划艇等;野外项目有远足、露营、野外定向、野外生存等;场地项目有信任背摔、高空单杠、天梯、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等;室内情景训练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管理素质培养的专题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的特点有:(1)以综合体能活动为导引。训练项目对受训者的体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能要求。(2)以心理挑战为重点。利用外来的条件、环境为受训者制造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要求其在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规则的条件下,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和障碍。(3)以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目标。训练中通过分组活动和集体项目的完成,促进受训者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要求受训者个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体验集体的智慧、力量及合作的愉快。

二、工科大学生开展拓展训练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相对于综合性高校和文理科院校而言,工科院校形成了培养工科大学生的独特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这一模式也正逐步面临改革、创新和进步。在工科大学生中开展拓展训练对创新和扩展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开展是对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有效补充

工科院校习惯于专业教育模式,过于追求专业化和实用化。校园文化背景薄弱,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科大学生的教育模式中引入拓展训练,扩展和延伸工科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渠道,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提升和综合补充,在专业教育主课堂外,为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拓展训练的开展对工科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心理和人格的不健全,如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责任感的缺失,强烈的个性扩张与集体感的缺失等多方面的矛盾冲突。素质拓展以其独特的方式,让大学生在训练中依靠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智慧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和把握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挑战和超越自己,从而有效提升心理素质。同时,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品质。

(三)拓展训练的开展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强调实践操作性,在高校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建设拓展训练基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突破惯性思维定式,能够改变当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匮乏、资源短缺、环境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利平台。

(四)拓展训练的开展是对工科院校课程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工科院校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拓展训练以运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将挑战性和趣味性作为课程魅力的展示,实现体验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结合。学生通过拓展训练体验和感悟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精神,证实自我存在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磨炼意志,规范行为。

三、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实践

高校中实施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建设拓展训练基地来实现,高校相对于专门的拓展训练机构,其训练对象、环境和目的均有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培养人才的要求来进行设置和管理。

(一)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

在高校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造力,这涉及高校的学生管理、体育教学、心理教学等多方面的教育范畴,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特殊的教育课程。

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关系到拓展训练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是拓展训练课程的核心内容。如前所述,拓展训练项目丰富,项目设计不能简单地移植社会拓展训练机构的项目,而应根据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特点及教育目的,编排相应的课程。对于工科大学生,更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的素质差异性,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在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中强化培养其领导、协调、组织等管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对工科大学生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加深。

(二)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

一般基地的建设可利用现成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建设户外项目和场地项目,有条件的可以扩展到野外项目和水上项目,训练器材的购置要讲求安全、规范,摆放要合理,要充分考虑学生训练中会遇到的种种情况,保证训练科学有效。拓展训练基地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本校学生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但也可适当考虑服务于社会,对社会开放,同时也缓解基地本身的运行成本。

(三)拓展训练的师资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拓展训练课程达到效果的保证,师资队伍的构成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兼职教师为主、学生干部为辅。其授课知识涉及心理学、现代管理学、体能训练等多方面知识,师资队伍的培训极其重要。首先,教师应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拓展训练的内涵和目的。其次,要身体力行地进行拓展训练,学习和考察拓展训练机构,熟悉和了解拓展训练项目的内容、过程和组织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受训对象的特点如年级、专业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将拓展培训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设计拓展训练课程。第四,教师本身应具有人格魅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及评价

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大学生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以素质拓展证书的形式进行评价,其过程管理、组织具有自身的特点。

1.课程设置。根据大学生不同层次和范围,开展不同的训练课程。如对于学生干部,开设侧重于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的项目;对于新生,开设拓展思维、个人挑战类的项目;对于毕业生,开设侧重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就业能力的项目;对于沉迷网络、违纪违规的特殊群体,开设侧重于培养责任感、健康心理的项目。

2.教学组织。将受训对象进行合理搭配,编成小组,按照拓展训练的流程有选择地让受训者体会拓展训练中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内涵,使训练达到最大效应。

3.安全保障。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安全保障,拓展训练的项目尤其是高空项目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安全因素,从设施、动作要领的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的制定、监督等各方面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分析评价。拓展训练课程的评价没有量化的成绩单,不通过具体的成绩来评定好坏,而是通过证书记载学生的训练经历,不作主观评价,但可在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上提出激励为主的建议。建立学生训练档案,对学生参训及效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不断优化课程的设置和对学生的培养、引导。

总之,在工科大学生中开展拓展训练是一项极有发展潜力的实践和尝试,高校自己建设拓展训练基地更有利于拓展训练的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对高校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进行全面探索,努力达到人才培养的最大效果。

作者:聂邦军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 篇3:

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摘要: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善高校实践体验式教育体系;针对高校拓展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学生

一、拓展训练由来

拓展训练(Outward-Boun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舰艇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大批水兵因此丧生,但总有少数人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年轻人,而是年纪较大的,经验丰富的,求生意志最强的老水手。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时,决定你生存与否的关键因素不是体能,而是心理素质。战后,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士等各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存在的以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发展之路。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心志、身体、品格三种基本素质,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使学员从中体验、反思、领悟,并激发、调整、提升人的潜能,使受训者的人格素质得到提升。

二、开展拓展训练的优势

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的一种,与传统培训不同。拓展训练能给个人和集体带来以下好处:(1)增强个人和团队的自信心;(2)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团结;(3)促进沟通与交流,提升人际交往的技巧;(4)锻炼身体的灵活、协调性;(5)培养乐于与人相处共事的态度;(6)它还是一种面向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决策意识、领导意识和对团队内成员的强弱项进行分析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不时看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的不超过30%,听到的信息能够被记住的不超过50%,而亲身体验的信息则可以被记住90%以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1)考试结束后,我们已经记住的学习内容会逐渐忘却,如果不再经常复习,所学知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2)生活中,我们学会的游泳、骑自行车、驾驶汽车等技能,即使很长时间不接触,仍然不会忘记。正是因为这些技能都是我们亲身体验而得到的,其他效果完全不一样,从中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效果的不同。

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现状

(一)拓展训练由学校的哪个部门实施不统一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安排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大多院校由以下几个部门在负责:(1)体育教学中安排,由体育教师负责培训;(2)管理类院(系)负责管理和培训;(3)基础教学部门负责管理和培训;(4)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与培训。

(二)拓展训练实施模式不统一

高校的拓展训练实施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模式:模仿野外拓展训练公司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硬件要求高,设备多,造价高,维护难度大,安全难以有效控制。许多高校并不愿意出资几十万来建设一个前景好、对学生教育非常有利的赔钱的项目。所以,很少有高校建立起像样的拓展训练基地。第二种模式:委托培训公司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由于培训费用高,大多高校只能对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和学生干部进行训练,学生干部本身在学校内的工作中,得到的综合素质锻炼就多,再进行拓展训练效果肯定非常好,而大多学生并没有从中得到真正的好处。第三种模式:由学院的体育教师或其他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由于大多的参加培训的教师自身的素质没有保障,训练中的主题把握很难保证,所以,训练过程中,项目五花八门,主题乱七八糟。甚至有的会偏离主导思想,起到反面作用。

(三)拓展训练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主要有如下几种:

1.场地无保障。没有专属培训场地,在教学楼里进行拓展训练会影响正常上课的班级;在室外,影响交通或影响室外上课(实习)的班级;拓展训练形同虚设,味同鸡肋,导致晴天坐在操场上,下雨躲在楼道里,热天树荫下,冬天教室中无声写总结。

2.资金无保障。培训教师按一般按普通授课或实验课给课时,一周只有20学时左右,按超课时10元/节进行付费。对培训教师没有任何吸引力。训练一般用品、器材费用没有出处,更不用提先进的训练装备费用了。委托专业培训机构的费用学校更是负担不起。

3.师资无保障。得到正规训练的培训师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参与培训,只好让新进校的年轻教师来进行这项工作。新教师刚从大学毕业,没有教学经验,自己还是个“孩子”,对被培训者的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4.时间无保障。培训教师有别的课要上时不能培训;雨(雪)天无法培训;热天没有条件培训;早上不培训,晚上不培训。剩下的时间,每天只有四节课可得到学时,培训教师也不一定尽全力培训,仅凭教师的良心做这项工作,最终只能乞求所带学生别出现差错就万事大吉了。

5.效果无保障。目前困扰很多拓展培训机构、高校和受训者的主要问题是拓展训练效果转化困难。如果从培训评估层面来看拓展训练的即时效应,可以通过课程结束的反应层面评估来实现。但对学习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评估却是无从做起;无法做到深层次培训后续效应的评估。“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学习岗位上不动”是各种拓展训练结果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拓展培训效果保持时间短、不能马上产生绩效,所以拓展训练培训结束后,许多师生会认为不过如此,今后也不会再主动继续参与这项活动。

四、高校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对策

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我们要着力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领导重视,层层落实。高校可由分管学生或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亲自挂帅,协同教学、管理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便全面负责指导并开展全校的素质拓展培训。各院(系)可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该工作的开展,形成上下协调、内外沟通、齐抓共管的组织形式,促进拓展训练的开展。

2.合理选择培训项目。摒弃高危险的高空项目、水上项目、野外项目等不适合在高校开展的培训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利用高校的运动场、体育馆、教室、树林、道路等设施,把信任背摔、过电网、成功之门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适合学生训练的花费少、效果好的项目引入高校拓展训练中来。

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拓展训练进入中国高校教学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对于新生事物,培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有关拓展训练的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得到实践锻炼,遵循其应有的规律,采取进修方式,取得任职资格。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助[1]。

4.资金投入的保障。学校相关领导首先需要理解拓展训练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其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应适时引入拓展训练,并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主动引导项目在学校教育中的大力推广。建立必要的拓展训练场地,保证培训教师的相关待遇,以确保该项目在高校的顺利开展[2]。注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平衡来把握投入的力度。

5.训练时间保证。高校安排拓展训练计划时,需要保证时间的连续性,一般情况下,最好安排连续的培训时间,最短三天,最长不宜超过七天。培训时,应该从早上起床后开始,直到晚上熄灯前结束;让学生既要身体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要学生得到心理上的体验。

6.拓展训练的教材化与灵活机动相结合。将拓展训练引人高校既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培训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可以丰富完善中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不能简单地把商业化培训的模式照搬过来,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把培训资料进行“教材化”。对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高校学生培养的特点[3]。但是,“教材化”非常容易变得一成不变而僵化,因此,教材化的同时,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教育的模式和内容的调整和更新问题。培训计划在教材的基础上要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群体的培训需求。

7.制定相应训练效果评价标准,科学衡量培训效果。对于任何一种训练,包括素质拓展训练,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使学生保持长期、持续激情的唯一办法;拓展训练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是,培训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是持续不断的一个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培训就能解决所有实际问题。

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拓展训练教学大纲,并设法建立起合理的训练效果评估标准,使拓展训练的成果有据可查;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各种新生事物不断产生,拓展训练的内容也要求适应变化的要求,因此,必须结合本学校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拓展项目和组织方式,体现其趣味性和多样性。

五、 结束语

高校引进并坚持做好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就能够对团队合作有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不仅有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行的。但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燕桐.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1).

[2]李忠俊,葛和平.当前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发展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

[3]梁凤保.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运动,2010,(6).[责任编辑 魏杰]

作者:崔建祝,杜 峰

上一篇:小学英语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慢艺术下数学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