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和生命意识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以叙事学、符号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和话语分析等方法,对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央视直播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寻马拉松赛事直播规律,促进赛事文化传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视新闻和生命意识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视新闻和生命意识分析论文 篇1: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及策略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与人合作,尊重别人,提高认识社会能力并能适应社会,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探索新课程改革,逐步适应当前的教学工作,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思想品德源于生活,离开生活无从谈起,因此,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好思想品德!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时事思想品德的学习,时事思想品德是指近来被广大媒体,社会等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件,等具有方向性,短暂性的特点。

关键词:方法 时事新闻 初中 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当代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时事教育与思想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寻的。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我们应该树立思想品德教育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学习思想思想品德课,首先要树立信心。可以多了解一些成功的例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从儿童时期开始设定目标,从一开始,积极营造思想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氛围,自我激励,不断提高自信心。其次,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学生的兴趣与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2)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思想思想品德课,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学生应该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要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表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1)学习环节。听课时要集中精力去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做好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课余时间应主动问老师或同学。放学后要及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复习总结。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加系统应该经常读一些报纸和杂志,书籍,经常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事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思想品德教育也应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先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最后,老师要总结焦点和热点话题,一定要抄下来,然后再看几遍,有时间就看看。思想品德其实不难,要每天给它一点时间,哪怕只是一点点,这将对提高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结合当前的思想品德讨论和研究。思想品德事务中包含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材料的讨论,互相交流,在问题的讨论是在交流中发现,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如目前许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经济学很感兴趣,但选修2经济学常识,许多思想品德知识的概念,涉及外国经济学家的理论特别复杂,如凯恩斯。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从欧洲的债务危机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从希腊和西班牙的教训来讨论凯恩斯主义,分析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学生通过这两个国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甚至对社会福利制度有所体会,这对教师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当前时代对教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主体,一定要与自己的学科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以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做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第四,教师要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为了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接受教育,教师的情绪能感染学生。当然,老师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烦恼和失望,好心情是难以维持的,不把它带到教室就是好教师。只有以学生为重,以教为重,努力工作,在学生面前经常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课堂间始终对学生保持微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应以开放的态度,宽容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经常和同学谈话,关注学生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初中生学习的主要通道还是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索,引导阅读,讨论”。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作业设计的实践中,组织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加入到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让他们体验社会是这个大学。目的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困难,往往会使学生对要求有新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大量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存储,并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为他们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设计调查表格,去厂矿收集信息,统计,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通过课堂调查小组的结果表明,学生直观地了解县各种经济成分,并结合各种经济形式的课本知识进行自然分类,总结,也认识到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看似抽象的经济体系,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建立责任感和主人的使命,在实践中学习经济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多看与教学有关的电影,电视,视频,开展新闻发布会,辩论,演讲比赛,参观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五,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技巧都是问题的答案和平时的练习总结出来的。下边是笔者总结出的几个解题技巧:(1)只要是有关科学技术的观点都应该完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应该以科技为动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2)所有关于“重视生态”的观点要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3)所有答案为“人力资源”的问题,都应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成就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泉。加强对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5)整体把握,明确教材水平的内容:复杂冗长的知识,逐层梳理就像剥洋葱,知识水平的排序,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水平。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6)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7)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8)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9)写读书笔记,进一步优化知识:学生自学完一节后,写出学习经验的体会后,或对教科书进行评述,如果能坚持下去,真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这个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艺术,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需要。首先是分析,通过回顾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的介绍,尽可能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担心太多,如果你想有一个原因,它可能是对的。尽量想一点(多角度是非常关键的,最好的培养能力,思维的角度不同,如从个人,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角度)其次是表达,它是最好的栏杆,写一两行,做不需要长篇大论,关键是要写“点”,因为当标记是通过点对点。还有这是小节,一种技术,根据决策分。同时要注意安排顺序号。在不同的序列号大的圆点标记,它的结构,逻辑性强,不易丢分。最后,以上的教师和文科研究生的交流也可以帮助,当一个人无论怎样仔细监督学生交流的注意事项,对教师讨论问题,经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了解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个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六,初三思想品德的学习方法:初三是备战中考的关键时期,如何更系统,更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思想品德为中考的胜利增加筹码,特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阅读,再阅读,最后总结,整理。以教科书为单位,逐一落实知识点,通过掌握全面的研究达到精通的目的,令人困惑的问题用特殊的强化记忆。其次,不同单元,注意单元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最终以整合的书本为单位,全面掌握。多背、理解记忆。再次,注意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1)选择题类型:“1个原则”: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分析题目的题干、指导语和选项。“3个审查”:一是审题目指导语,弄清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这是前提。二是审查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和答题方向,注意关键词语,尤其是题干最后的词语,这是解题的关键。三是审查题肢,弄清题肢的观点是否正确,最后决定取舍。“4个排除”: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肢,即排谬法;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即排异法;排除与题干的共性或个性逻辑不符的题肢,即排乱法;考查因果关系的选择题,要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或因果关系颠倒,以及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的题肢,即排颠倒法。(2)非选择题类型:认真审题,看问题要求回答的是“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或是“怎么办”,抓住关键词语,要看分析的问题有几个层次,并与教材知识紧密联系。案例分析题:关于评价及说理由要遵循以下:确定性质,作出判断;法律名称和依据;联系材料和扣题这样的答题原则。初三的材料分析题审清题意,找出关键词语作为切入点回归教材,完整地答题。最后,关注学科特点及社会热点问题。(1)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间的联系。(2)注重所学知识与当地社会发展的联系。(3)注重所学知识与自身行为间的联系。

第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该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第八,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保证:(1)要培养学生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等职务,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该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其他人员同样各有其具体职责。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各人员职责也可根据需要轮换,以提高执行力。(2)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内容都需要与他人商量才能完成,有些内容本身就是独立完成的。其次,小组合作答案是基于各组员独立思考、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完成,只有这样,答案才具有广度和深度,从而避免多人一面,盲从单一的现象。最后,由于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因此有时各人的任务会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合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如果有组员不能独立思考,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3)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由于同组成员是异质分组,一些学生思维较慢,因而习惯于做旁观者,而很少主动参与,也很少举手发言。因此一方面在小组中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发言人员的频率,由小组长询问发言少的同学,在他们准备好的情况下,让他们先讲;另一方面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要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喜欢参与,敢于发言。

总之,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勤于探究,善于总结,就一定能掌握思想品德学习的新规律,开创思想品德学习的新天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艳.增强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安良春.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李善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导课策略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陶丽芬.思想品德教师应具有“三美”[J].学园,2013(27):75-76.

作者:徐丽岩

电视新闻和生命意识分析论文 篇2:

中国城市马拉松赛电视直播文本分析

摘 要:以叙事学、符号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和话语分析等方法,对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央视直播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寻马拉松赛事直播规律,促进赛事文化传播。研究认为,跑步项目是跑者与自己的对话,没有足够强大的故事线,也缺乏激烈的身体对抗和突发性看点,因此在电视直播中叙事主体的讲解和评论、叙事话语的丰富和延展,以及叙事策略的谋划和布局就显得格外重要。马拉松赛事直播要善于做加法,而不只是单一信息的编码和叙事,这样才可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马拉松;电视直播;文本分析;叙事学;符号学

Key words:marathon; live TV; text analysis; narrative; semiotics

如何在長达两个多小时的电视直播节目里,通过综合调度电视叙事的影像、语言等符号系统,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海量跑者分层次、多角度呈现,同时实现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城市景观与跑步文化的有机融合,使路跑赛事成功吸引观众,这些都极大地考验着马拉松赛事直播团队的能力和水平。马拉松赛事直播不仅是比赛过程的客观再现,更是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叙事艺术。始于2011年的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兰马)因“百里黄河风情线”的独特景观而别具魅力,经过6年的积累和沉淀,赛事运营和推广模式渐趋成熟。尤其是央视马拉松直播团队连续6年对其进行全程直播,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兰马直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直播节目的制作水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央视2016兰马直播文本为个案,旨在通过全程梳理,探析城市马拉松赛事直播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推广赛事文化。

1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直播的基本信息

此次直播从6月11日早上07∶25开始,09∶00由于转播NBA总决赛中断。下午13∶36-14∶50播放了实况录像,其中13∶36-13∶43为已播比赛剪辑,13∶43以实况录像衔接比赛,节目总时长为2小时42分。

在播出流程上,首先是马拉松赛片花,然后镜头切换到演播室。[JP3]演播室由央视主持人梁毅苗担任评论,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担任嘉宾。主持人做了2分40秒的赛事介绍。接下来是记者连线——央视记者冬日娜在起点做了3分钟现场报道,随后镜头切换至比赛画面。

比赛画面以男子第一集团为主。屏幕右上角是“201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比赛距离和用时的角标,右下角是兰马标志物;左上角是央视体育频道台标。沿途景点会呈现航拍画面,随即在左下角显示该景点中英文名称字幕。整个画面清晰度高,技术稳定性强,极具美感和观赏性。

在转播机位安排上,起终点及颁奖仪式等重点位置都设有专门机位,确保赛事精彩瞬间的捕捉。男、女第一集团各有一辆移动转播车全程拍摄,精确呈现顶尖跑者的竞技风采。沿途赛道的移动摩托车无线机位更是多角度丰富了画面内容,特别是两次出现男子第一集团奔跑时的跑鞋特写,原本平常的跑鞋在近距离拍摄下显得色彩斑斓、动感十足。可以说,此次转播动用了多种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马拉松运动的魅力和兰州城市的风采,令人印象深刻。

2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直播本文分析

著名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叙事包括三个要素:被讲述的内容——故事;讲述事件的叙述方式——话语;产生话语或文本的讲述行为——叙述。马拉松赛事直播就是综合运用解说、评论及影像等话语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向观众讲述长跑比赛的故事。尽管海量的参赛选手和开放的比赛空间为提供精彩直播提供了可能,但从项目特点看,跑步归根到底是个人运动,是跑者与自己的对话,它没有足够强大的故事线,也缺乏激烈的身体对抗和突发性看点,如果仅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记录,观众观看这样的比赛就像是看一幅单幅照片,很难被吸引。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拉松赛事直播中叙事主体的讲解和评论、叙事话语的丰富和延展,以及叙事策略的谋划和布局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对兰马直播文本进行探讨。

2.1 叙事主体:专业性与文化性有机结合

解说员和嘉宾是赛事直播的叙事主体,主要承担解说、评论职能。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认为:“体育解说评论是体育电视节目生产环节的‘核心原创’部分。”武汉体院姜欣教授指出,体育解说的本质是新闻属性,在解说中要遵循客观性,解说员可以持有适度情感倾向,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对比赛进行客观呈现。

本次解说是出生于内蒙古的梁毅苗,这位来自西北的央视主持是继2014年后第二次解说兰马。作为央视《体坛快讯》的当家主持,梁毅苗敏捷的思维、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都显示出极强的综合素养,但在解说的客观性和专业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客观性上存在一些出入。比如,主持人对特邀选手的介绍是“包括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名高水平特邀选手”,但根据直播中显示的特邀选手名单,共有35位参赛选手。这种明显的信息出入很有可能会使观众产生疑惑,同时也容易消解解说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在解说的专业性上也存在不足。由于缺乏切身的参赛体验,主持人对项目特點及其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很难进行专业解说。比如,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提到当天19℃的多云天气非常适合选手创造好成绩,其实8℃~15℃才是这类比赛的最佳气温。另外,从观众角度讲,观看马拉松比赛除了感受城市文化外,可能还想获得更多的关于专业跑者或跑步项目的知识。媒介培养理论指出,每一次赛事转播都是影响观众项目认知,甚至塑造其价值、情感的契机。要想取得这种润物无声的效果,主持人需要从观众角度出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从而提供更多的背景材料。本次直播对专业选手的介绍只有号码、姓名、国家、成绩,缺乏其社会角色、跑步历史、生活感受、业余训练、比赛策略以及情感等层面的深描。选手似乎成了不知疲倦的跑步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个体。这种单薄的信息缺乏媒介传播价值,更谈不上语言叙事的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会影响项目的人文价值,很难引起观众的情感卷入,更难以达到移情和媒介培养的效果。

从嘉宾情况看,由于经常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包括一些马拉松赛事直播,郦波教授表现颇为从容。他通过引用地方志等方式将大量的文史知识与沿途景点有机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加深了对兰州城市文化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嘉宾作用主要是回答主持人的提问,郦教授则发挥了更大作用。他利用自己的跑步经验和马拉松转播经历主动承担了一些专业讲解的责任:多次主动提示比赛距离和用时,还提到高原和平原马拉松的区别、乳酸门槛跑等。这些虽是对专业解说的有效补充,是嘉宾资源的拓展,但多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分析,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同时这种补充也凸显了专业解说的欠缺。

除主持人和嘉宾外,文本中出场人物还有连线记者,其报道也值得商榷。此次记者现场报道和主持人演播室播报信息基本重合,可视为站在现场重复演播室内容,未能充分体现现场报道的意义和价值,放弃了自己在事件第一现场的优势。记者出境采访,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记者熟悉业务,思维清楚,能在瞬间对事情做出判断。更重要的是,应凸显在场意识,表现在场的新闻语态,捕捉观众最想得到的现场信息,这样才会使节目更好看。

2.2 叙事话语:声画一体的完美契合

每个社会建构都是充满意义的。比如我们在公园或在马拉松赛道上跑步,尽管物理事实相同,但意义却不同。跑步只有与其他事物建立种种联系才成为马拉松,而这些联系是社会地构成的。这种种联系的系统组合即为话语。因此,话语是表征体系,涉及语言和实践。福柯认为,话语构造了话题,它控制着一个话题能被有意义地讨论和追问的方法,它还影响着各种观念被投入实践和被用来规范他人的行为方式。“是话语而非事物本身催生认知”。由是观之,兰马并不仅是路跑赛事,谁是兰马冠军也并不重要(除非是国内或兰州本地选手从众多国外特邀高手中一举夺魁),真正重要的是,兰州举办马拉松这一事件本身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意义如何通过话语来建构?从符号学分析,这种意义的建构、传达、理解和解释是通过声音和画面两大符号体系得以表征的,即通过声音进行叙述表现,通过画面进行描写再现,声画结合,相辅相成,高度契合。

从兰马直播的话题设置看,主持人和嘉宾主要围绕男子第一集团的跑步过程和沿途风景,以马拉松对城市的影响和本次赛事的亮点为主,以对话、插话等方式把各自的体会、思想传递给观众。比如,当第一集团跑到马拉松公园景点时,主持人强调了赛事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在航拍“百里黄河风情线”时,嘉宾将兰马描述成绕着母亲河奔跑,用人们对母亲的情感将兰马引申为最有归属感的奔跑。值得注意的是,在转播过程中,主持人和嘉宾以3种方式评论了兰州治理雾霾取得的成绩:第一次谈到了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在中美气候峰会上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峰会并做主题发言,并讲述了波士顿市长对兰州的两大印象,即治理雾霾和马拉松。第二次是嘉宾讲述自己在飞机上与一位来自福州的跑者谈话,针对该跑者对天气的担忧,嘉宾强调了兰州铁腕治污的成效。第三次则结合兰州的水源建设再次提到雾霾治理,并由此引申到执政理念的探讨,以及对京津冀治理雾霾的启示。此外,主持人还详细介绍了兰州市投资56.87亿元正在加速推进的以刘家峡水库为城市水源的管网工程,以及银滩黄河大桥下开通的地铁1号线作为第一条穿越黄河的地铁,怎样克服了各种世界级难题顺利开通的故事。这些话题表面是在陈述客观事实,但其深层表征,则类似当地政府喉舌,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是政府机构权力和意志的体现。

与其鲜明的政治话语建构形成对比的是,对赛事亮点的评论则语焉不详。对直播过程的梳理结果显示,主持人共提到5个赛事亮点:即设立比赛终身号码,梦想1公里轮椅跑,医疗陪跑员,首个为跑者洗衣服的马拉松,“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其中,只有“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得到了全面介绍,其他则简略带过。比如,对设立医疗陪跑员的评论是“体现了人文关怀”。但这些医疗陪跑员如何遴选,怎样分配在赛道上,诸如此类的背景资料并未提及。再如,首个为跑者洗衣服的马拉松。主持人认为“这会加大赛事成本,很不容易”。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为所有选手洗衣服,只是尾号为2、0、1、6的全程跑者可以额外得到经过清洗的专业运动背心。这些语焉不详的话语消解了赛事创新的努力,可能会使观众一知半解、将信将疑,也很难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舆论话题以扩大赛事的深层影响力。

从画面表征系统看,此次直播画面主要包括景点和赛场,其中景点画面不仅包括赛道沿途“百里黄河风情线”,而且还采用提前拍摄等方式将不在赛道周围的景观,如刘家峡水库、丹霞地貌等巧妙地植入节目,很多画面蔚为壮观,令人震撼,这些都很好地提升了节目观赏性。在这些画面背后,体现的是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与赞美,是情感升华的表征。多次执导兰马的总导演孙和平曾说要使马拉松从体育比赛中“跳”出来。正是通过一幅幅城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切换赋予了马拉松赛事更多的文化意义。经过电视的画面再现,还能产生重大变化,使亲自参加比赛或生活在兰州的人产生“不识兰州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城中”的感慨,营造了丰富的媒介景观。

与多景别的景点画面不同,比赛画面的呈现较为单一,主要以第一集团男选手的奔跑群像为主,其可视化程度很低,感觉四平八稳,没什么看点。或许是为了调剂,现场摄像也捕捉了部分业余跑者,其中出镜率最高的是年轻女性:画面中出现并被加以评论的次数多达11次,话题涉及身材、装备等。那些守護跑者生命安全的医疗陪跑员、每次赛后都被津津乐道的各种Cosplay造型以及沿途不断加油的现场观众则未在画面中发现。由于仅着眼于第一场域的跑者,缺乏第二、第三场域的层次演进,加之没有充分的细节捕捉,很难形成场域共振效果。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画面系统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如果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编码方式,从更多角度丰富画面信息,可能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2.3 叙事策略:共时性与历时性融会贯通

赛事直播是进行语态,它伴随赛事发生、发展过程,凸显的是结果。直播的语言结构是对比赛过程的直接反映,具有突出的线性特征,体现了直播的共时性特点。对观众来讲,置身其中,会感受到跨越空间的整合和分享。与此同时,这种共时性的赛事场域也可以通过现场报道、选手短片等多语态融合植入历时性单元,从而把赛事已经发生的事件、人物等叙事元素有效地置换出来,形成新的编码方式。一项赛事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共时性中不断被历时性地还原、放大的过程,赛事直播也因此产生了文化魅力。如果只是一次次简单的比赛过程的书写则会非常苍白,难以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

从兰马直播文本看,其主要问题在于只是偏重过程的共时性叙事,忽略了赛事历史等历时性编码元素。整个直播未能体现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融会贯通,缺乏新语态构建,致使直播场域结构单一、信息量小,很难形成强烈的赛事文化认同。比如,此次直播并未提及前5届赛事内容。从第一届到第六届,中间应该有很多值得编码的元素。以比赛线路为例,以前起终点是东方红广场,而不是会展中心。按照哈贝马斯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理论,空间元素不仅是舆论生成的基础,也应是媒介景观建设的基本关照点。马拉松文化对城市的表现就是通过路线设计对公共空间进行切割,然后分段叙事。这就要求叙事策略不能仅针对选手和景点,特别是兰马的环形赛道,不可能循环介绍景点。这时就可以通过植入一些采访、花絮等历时性叙事元素,对特定空间进行新的视角解读,融入共时性叙事,这样可能会使观众对特定空间产生新的定位和参照元素,也可以丰富空间编码的信息组合,提高观赏性。

另外,马拉松赛事之所以不吸引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对抗语境和悬念设置,缺少突发性元素植入,整个直播都是单一主体、单一语态的叙事方式,这会消解赛事吸引力和观赏性。尽管不像足球那样充满戏剧性,但长跑也不乏看点。比如,作为国内海拔最高的亚高原赛事,兰马特定的地形和气候都会成为选手的挑战,这涉及很多知识点:为什么环境是这样,会给选手带来哪些影响,比赛天气与以往相比如何,等等。这些都可以短片方式植入节目以提升知识性和观赏性,同时也可体现直播节奏的变化。至于突发性看点,要用心捕捉才能发现。比如,在女子冠军争夺中,两名埃塞俄比亚选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最后一个补给点,排名第二的选手取水出现失误,没有取到,比赛节奏被打乱了,但她还是加速追了上来,最后实现反超。经过如此漫长的奔跑,而且又是在节奏被打乱的情况下实现逆袭,这本身就很有看点。马拉松比赛时间长、过程比较单调,这就更需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强化编码意识,适当融入历时性元素,对丰富屏幕的视觉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也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3 结束语

同一场马拉松比赛可以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观看方式:路边观看和电视屏幕观看,两种方式由于视角对象发生了巨大的移位,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说路边观看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赛场的氛围,可以经历从职业选手过渡到业余选手的各种时刻和差别,可以和涌动的人群近距离接触的话,那么电视的介入则通过双重画面、航拍技术、慢镜头以及多景别的切换等方式叙述了一个故事,编制了一系列章节,从而丰富了比赛信息,最终重新彻底定义了表演的题材。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赛事直播才能有效地带动体育社会资源的深入开发与价值增值。由是观之,目前马拉松赛事直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着力从赛事解说、叙事话语、传播策略等层面进行完善。正如哈贝马斯所说,某一行为介入到公共空间以后,在公共空间里应有一个发育过程,公众对赛事形象、价值、情感分享、意见生成也就有了依据和可能。马拉松赛事直播要善于做加法,通过积极的空间叙事凸显比赛的知识性、娱乐性以及文化性。如果没有加法意识,只是单一信息的编码和叙事,就会限制行为过程的意义,很难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欣.浅析体育解说中的情感倾向[J].传媒观察,2014(4):29-31.

[2]北马进化史[Z].北京马拉松35周年官方手册,2015:14-15.

[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44.

[4]霍尔.表征[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0.

[5]维加雷洛.体育神话是如何炼成的[M].乔咪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6]张幼斌.电视新闻文本研究理论及方法探析[J].传播学研究,2005(6):62-65.

作者:霍兴彦 林元华

电视新闻和生命意识分析论文 篇3:

浅析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

本文主要以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电视新闻编辑行业发展趋势为依据,首先分析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其次介绍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创新思维、创新电视新闻编辑的传播方式、创新电视新闻编辑的内容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思考,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转型运作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目前,新闻行业竞争逐步激烈,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进行思考,以此为前提,完成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社会数字化网络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此种情况下,若电视新闻编辑不能确保时效性和创新,势必负面影响着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电视新闻编辑要对工作思路与传播方式加以创新,紧紧抓住时代的变化特征,不断给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丰富电视新闻编辑内容,增强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创新理念。基于此创新思维指导下,对电视新闻编辑进行时代转型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分析和研究。

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首先,便于体现新闻时效性。站在新闻的视角,时效性是生命,在传播新闻过程中,要保证新闻内容足够真实,包含新闻点、人物与时间等,配合醒目的标题,增强新闻编辑的时效性。电视新闻记者要存在客观编辑的意识,思考优先拍摄的画面、特写的画面以及需要组合的画面等,由此确保新闻内容顺利播放。

其次,便于强化节目可视性。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科学地掌握舆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第一线记者成为新闻事件的见证人,能够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实际情况。比如出台的相关政策、某领导者发表的言论等,在稿件书写过程中,若记者不能把主旨穿插在其中,在之后的编辑过程中会产生偏差,造成群众错误的理解。与此同时,创新思维的形成便于提高新闻节目的关注度,通过视听结合的传播手段,把镜头语言、同期声以及文字表述互相结合。

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新闻内容和现实生活一定程度脱离

现阶段某些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无形中阻碍了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并且电视新闻内容具备的新鲜度不够,很多新闻都是一个媒体渠道报道后,其他媒体互相转发,在报道方式上没有新意,内容陈旧,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人们对电视新闻的内容产生抵触心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问题,没有及时表述电视新闻的信息主旨,则不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注重形式淡化编辑内容的处理,造成电视新闻信息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减少人们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以上客观因素均影响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基于此,要想保证电视新闻行业快速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应改变空泛的局面,赋予新闻内容足够的新颖性,调动社会公众的关注热情,保证电视新闻行业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一些电视新闻编辑缺少创新思维

在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创新思维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模式上,现阶段诸多电视台以及单位表现的传播形式缺少创新性,部分电视节目的形式需要购买国外的观看版权,此种模式即便在短时间内相对适应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可是站在长远的视角,会阻碍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脚步。并且我国电视节目的形式相对单一,可能导致观众生成审美疲劳,不利于电视新闻行业持续扩大与发展。换言之,电视新闻行业要创新电视节目的形式,增加优秀节目形式,注重节目内容质量的提升并且创新,才能开辟进一步促进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独特之路。

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

编辑的时代转型思考

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创新思维

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要对现有的工作者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可以确保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足够高。因此在时代转型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素养,做好自身工作。在提高编辑工作者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其一,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质疑意识,可以说质疑的过程是发生问题的过程,还是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整合的过程,在此期间能够进行新闻工作创新。与此同时,树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质疑意识,要求工作者定期对自我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使得工作者具备更高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认知程度,加快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进程。其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整理先进的素材,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需要得到行业类先进经验的支持,良好的新闻素材整理经验,成为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前提,缺少经验的支撑,创新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不能切合实际的提高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创新电视新闻编辑的传播方式

在信息技术深入发展之下,尤其是数字网络的产生,对于电视新闻行业而言产生一定影响。自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介传播模式,此种信息传播方式,具备便捷性与快速性,自媒体环境下信息量的增加与传播速度都有所提升,展现极强的生命力。所以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传播方式,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在编辑过程中,强化新闻影响力与感染力,由此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创新电视新闻编辑的内容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时代转型,基于创新思维的指导,需要新闻内容的创新更加重视,现阶段电视新闻传播的新闻内容不够新颖,新闻内容仅仅是对实际情况进行阐述,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编辑要意识到内容创新的必要性,确保新闻传播内容发展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增加新媒体受众数量,依托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大众群体在生活中把所见所闻加以扩散与传播,表明传统新闻媒体的内容不够丰富与及时,新媒体条件下新闻编辑工作者要站在新闻策划的角度上,顾及新闻特色与新闻影响力等要素,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欢迎,更好地促进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行业的时代转型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新闻播报要坚持事实真相的傳播,新闻内容的创新,涉及具体内容创新、角度创新与利益创新,还包括情感表达创新,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层次掌握新闻报道内容与主题,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追踪具备报道价值的新闻素材。对于新闻采访环节,编辑工作者要善于取舍以及分辨,整改新闻内容,促使新闻报道具备真实性与完整性。不要过多地追求创新、淡化新闻真实性,而是要贴合大众的实际生活,使得新闻播报更加具备看点,吸引更多的观众。

新闻行业竞争逐步激烈,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进行思考,以此为前提,完成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社会数字化网络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基于创新思维指导电视新闻编辑的时代转型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包含内容不够新颖与工作创新度缺少等,所以应及时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编辑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把真实与完整的信息内容传播给大众,将新闻的主旨充分凸显出来,吸引大众的关注。

从电视新闻编辑自身来看,媒体人的工作要建立在工作者积极努力基础之上,正确看待电视新闻编辑方面的发展,让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可以确保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足够高。对电视新闻编辑内容与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创新思维、创新电视新闻编辑的传播方式、创新电视新闻编辑的内容等,全方面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贯彻创新思维理念,确保电视新闻编辑时代转型的目标得以实现。

作者:徐学军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教学法论文下一篇:个人所得税立法完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