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规划下井巷工程设计论文

2022-04-27

系统规划下井巷工程设计论文 篇1:

浅谈铁矿井巷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摘 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产能过剩调控,井巷施工企业竞争加剧,矿建施工企业应始终把控制和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为全面系统性地降低成本深入挖掘,加强井巷施工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井巷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保证工程符合质量、安全和项目合同要求的时间限制下,对工程成本通过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管理及其他手段达到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以求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基础和主导性作用,对于各类工程施工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在有限的条件内把控好工程的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是决定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施工企业只重视传统的成本控制,对井巷工程成本控制也有一些忽视的地方,本文对井巷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进行浅谈,提出如下见解。

一、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投标是以获取项目并通过项目为企业获取利益为目的,投标报价是承包企业对招标工作的响应,是获得工程项目的主要竞争方式,合理有质量的报价是投标企业经营者决策魄力和能力,以及对项目实践经验积累和对投标过程突发情况的反应。在投标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熟悉图纸和现场踏勘。详细熟悉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和选择施工方案;详细踏勘现场,掌握人工、材料、机械以及分包价格;(2)掌握投标报价技巧。投标报价应该和投标策略紧密结合,灵活运用。1)在同一工程中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并合理选择高低内容,但以不提高总价为前提,避免畸高畸低以免导致废标,对于前期工程(如井巷掘进)可以报高价,估计会增加的工程量(如注浆)报高价,反之报低价;2)对于竞争强的项目、工期短风险小、工程量大技术不复杂的报价宜低,对于特殊工程、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差、自身有特长而竞争对手少、工期长风险大的报价宜高。通过投标报价做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二、合同签订和执行阶段成本控制

建筑产品在社会物资交流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生产周期长、耗费人力物力大、生产过程和技术复杂、受自然条件和政策法规影响大,这都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合同签订和执行阶段要做好以下几点:(1)规范合同文本。为了规范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完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建设经济合同制度,解决施工合同中文本不规范、条款不完备、合同纠纷多等问题,必须制定规范的合同文本。(2)准确把控合同风险。1)矿业井巷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经常会出现隐蔽工程的变化,隐蔽工程量大且直接牵涉到后续工序的进行,所以在合同谈判和执行过程中要注重隐蔽工程风险;2)妥善履行合同避免违约风险,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合同条款,做到及时正确履行合同,同时做好相关记录、证据的收集,为预防合同纠纷做准备;3)积极做好合同变更和索赔管理。合同变更是对原合同部分内容的变更或修改,合同变更是依据合同的存在而存在,合同变更是合法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记录,积极做好变更工作,形成书面的工程量签认和协议;索赔是合同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规定义务或未能保证承诺的合同条件,而遭受损失后向对方提出的补偿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索赔事项,及时正确地提出索赔要求,做好相关证据的收集整理,正确合理计算工期、费用和利润,确保最大限度的获得赔偿。

三、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使各项施工生产耗费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做好施工过程成本控制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成本控制领导组织体系。施工项目要建立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成本控制任务,完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从技术、材料、安全全方面控制成本,任务落实到人,加强成本考核,对项目成本形成的各责任者按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同时还要做到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了解进展状况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时制定执行新的纠偏措施。

2.施工过程材料成本控制。材料费控制可以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材料用量控制:在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通过定额控制、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和限额领料等方法控制用量,注意节约和新材料应用;材料价格控制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主要通过掌握市场信息,通过招标、询价等措施控制材料价格;严格控制材料的运杂费、运输和储存损耗,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购买期货来转移风险。

3.施工过程人工、机械成本控制。人工费控制一方面分合同工和正式工,将作业用工和零星用工按定额工日的一定比例确定用工数与单价,通过劳务合同进行控制,对于正式工要合理配备管理岗位,要因事设岗精简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定额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耗用人工工日,是控制人工费的主要方法。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内部劳动定额,严格执行劳动定额,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下达到作业队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进度和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人数,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加强职工技术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做好预测计划管理,合理调剂职工,打破行业、工种界限提高劳动力的利用效率。合理选择和使用机械设备对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还要考虑到机械费用的高低和综合经济效益,机械费主要由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共同决定,主要从控制台班数量和台班单价入手控制机械费用。(1)控制台班数量:根据施工现场和施工方案合理选择适合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机械,加强企业内部机械调配利用率;加强机械租赁和购买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设备闲置和浪费,充分利用单位闲置机械;实行设备定额产量、超产奖励,提高机械单位时间生产效率和利用率;做好机械维修保养,保证机械作业时间,安排好生产工序的衔接,尽量避免停工窝工,尽量减少施工所消耗的机械台班数。(2)控制台班单价:建立机械调配、调度、维修管理工作,降低材料和备件成本,严把机械配件和耗用品管理降低配件消耗,做到质优价廉减少费用支出,降低大修和经常性修理保养费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提高台班生产效率降低台班价。

4.废旧材料、设备管理。施工工地废旧材料和设备一般都会很多,不注意回收、利用与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浪费资源,更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为保持建筑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避免企业资产流失,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废旧材料、设备管理。

总之,井巷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注重细节,科学合理地把控全过程成本控制,不断提高管理、统筹兼顾、狠抓落实,是施工企业向过程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蓝星.经济视野[J].经济视野,2014,(11).

[2] 丁士昭,逄宗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文继要

系统规划下井巷工程设计论文 篇2:

关于煤矿建设互联网+项目的分析

摘要:煤矿建设互联网+项目,将促使煤矿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支持系统转变,为管理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将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设备、人员、安全环境监测协同有效的综合调度,从而打破当前各类监控子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统一的综合管理,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搜集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将分散的信息集成化,对集成化的信息提炼加工综合整理,来满足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需求。

从企业信息数据采集、整理、统计、分析以及信息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突出信息对工作的重要支持作用,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系统结合企业各生产职能部门的实际需求,抽象和概括出满足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和模型,建成各应用子系统;通过构造基础信息库,对相关生产、管理的业务信息以及外部信息进行采集;优化信息资源结构,深度整合基础信息,实现了对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及时处理、传播共享。

关键词:煤矿;互联网+项目

为贯彻落实《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事故风险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晋煤监办〔2018〕100号)“煤矿应建设信息化综合监控系统平台,集成煤矿采矿、掘进、机电、通风等各生产环节的监测监控数据,形成安全生产监控、人员定位、产量监测、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重大机电设备监控、矿压矿震监控、水文和供电监控、井下运输监控等安全生产信息综合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要求和应对全矿信息化战略的要求以及管理手段转变的需要,决定启动互联网+,以满足政策及企业管理需求。将促使煤矿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支持系统转变,为煤矿管理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将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设备、人员、安全环境监测协同有效的综合调度,从而打破当前各类监控子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统一的综合管理,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搜集各种信息资源,通过将分散的信息集成化,对集成化的信息提炼加工综合整理,来满足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需求。

1.项目背景

1.1行业环境:煤炭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煤炭行业走多元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道路,推行煤炭深加工转化和全产业链整体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

1.2战略要求:将秉持“为企业谋长远、为职工谋福祉”的办企理念,弘扬“团结奉献、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精益管理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全面打造安全、产业、管理、改革、创新、民生持续进步的现代化新型能源集团。

1.3安全监察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4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在过去几年中,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柴沟煤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先后对地面通信网、局域网、传输网进行了扩容、升级改造,各矿井下建立了工业环网,不断完善视频会议、内外网站、办公OA、调度通信、瓦斯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煤炭產量监测监控、地测远程管理、矿井综合自动化、干部入井考勤、调度信息、职工培训等信息系统,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矿井基础参数采集内容少,不能精准、适时、全面地表达矿井生产状况,有的只是子系统的数据堆积;

(2)各子系统数据传输接口不统一,各子系统相对孤立,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联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差。

2. 建设必要性

2.1《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7年审议通过《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加强风险预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对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2.2《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要求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8年印发了《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晋煤监办〔2018〕100号。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整合煤矿现有应用系统,规范数据传输标准,采集企业重要信息,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事故预警研判,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各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全力推进联网工作,与山西煤监局煤矿事故风险分析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2.3《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数据采集标准(试行)》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6年印发了《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数据采集标准(试行)》。

平台应集成煤矿采矿、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各生产环节的监测监控数据,形成安全生产监控、煤矿工业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和重大设备监控、矿压和矿震监控、水文和供电监控、井下运输监控等安全生产信息综合在线监测监控备查系统,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信息的全面掌握,实时监测监控煤矿各类安全生产子系统,形成综合信息门户,并支持业务应用的扩展。

2.4《山西省煤矿信息化标准》、《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标准》要求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在2014年发布《山西省煤矿信息化标准》、《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标准》(晋煤办信发〔2014〕1558号)

本标准将煤矿信息化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相应达到《山西省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标准》要求,其中煤矿信息化的高级要求实时监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采(放)监测系统、矿井火灾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3. 建设原则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本项目建设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整体性:系统整体开发与建设规范统一,功能模块设计清晰合理,能够有效的实现一体化管理。

(2)先进性:系统的设计规划采用符合当今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趋势的主流技术和思想,技术和产品成熟、稳定。既要保证系统在满足当前的功能需求,也为将来的功能需求提供条件。

(3)实用性: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工作特点、已有的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现状,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稳定性:由于系统是关键业务的支撑软件,保证系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完成管理工作的要求,系统的设计认真考虑稳定性和可靠性。

(5)安全性:系统具备整套的安全解决方案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具备安全保密措施,通过权限确认合法使用者,对重要数据具有更强的安全检验措施,包括多极权限等,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6)可维护性:软件可维护性包括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通过建立完善的软件文档和较好的设计结构,保持符号代码的一致性等多种措施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

(7)扩展性:系统具备功能上、性能上、结构上和技术上的可扩充性,以适应分步实施的要求。从实际上应该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和数据量。

(8)易用性:系统提供简洁美观的操作界面,容易操作,便捷实用。

4.结语

4.1通过各自动化子系统数据集成,在调度中心及各生产科室都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各生产系统运行状况,改变目前公司安全生产调度系统现状,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全矿要求;

可以通过一个调度界面看到当天和累计的安全信息、产量信息、成本信息、储量信息、设备信息、销售信息和全矿模型中的井巷工程、工作面信息、生产设备、人员分析和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阅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详细数据,并自动生成所需要的统计图表;

4.2通过生产调度、安全管理等系统建设,可以帮助企业随时了解计划、产量、进尺、销售等各项指标,协助企业及时准确地做好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工作;

4.3通过综合判断,对于出现的安全情况,可及时进行综合提示,实现联动报警、联动提示、联动分析。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始终运行于“安全、高效、优质、低耗”的状态之下;

4.4通过整合各管理子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由单一业务系统向整合业务系统方面的转变,并可实现各类管理数据的可追溯;

4.5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根据业务需求利用数据工具调出所需要的数据、文档、图形等供决策团队进行统计、计算、模拟等分析,并可调用相关的算法进行辅助决策;

4.6实现全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工程,为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等各项信息,实现全矿安全生产的透明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风险分析平台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安监总规划函〔2017〕 53号)

[2]《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事故風险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晋煤监办〔2018〕100号

作者:于洋

系统规划下井巷工程设计论文 篇3:

基于矿井通风网络的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煤矿井下良好的通风可以在保证作业空间良好气候的条件下,冲淡或者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等,保证为矿井各用风场所提供足够的新鲜风量。矿井的安全生产、矿井的经济效益、矿井的稳定生产和持续高产以及矿井灾害时期的应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矿井通风状况好坏的影响。因此,矿井通风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分析和持续优化是必须的。本文通过对基于矿井通风网络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通风系统的各个影响因素和指标,通过建立指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通风系统优化的方案和其计算机技术实现。

【关键词】矿井;通风网络;系统;优化

煤矿自然条件因地而异,矿井通风系统影响因素较多,而现有的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以及计算机水平都较低。因此,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通风的系统分析和优化的计算机化,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同时,随着近年来可靠性数学理论、模糊理论和系统优化理论等交叉学科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高和普及,系统可靠性研究进入全新的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矿井通风相关介绍

通风网中各条巷道及其风流、各类用风场所、通风构筑物构成了矿井的通风网络。基于矿井通风网络,由主通风机等若干子系统及其单元组成的大型复杂关联系统即矿井通风系统。系统的多环节性、非线性、时变性和可维修性以及系统之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强耦合性是矿井通风系统的复杂关联的属性的具体的表现。因此,煤矿井下正常的通风及安全生产的故障和隐患的大量的随即影响因素容易出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建立在对矿井通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矿井通风系统分析是理论分析或是实验研究矿井通风系统的结构、功能、安全技术经济指标或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找到症结,进行评价分析,并为寻求理想的方案和改进措施提供科学的可信的理论依据。

满足矿井通风目的的可靠程度,具体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保持矿井的正常运转功能;二是能够预防各类灾害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的极强的灾后抗灾能力。

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基本步骤为:(1)测定主要通风机性能、矿井的通风阻力、漏风状况和风量分配状况等,认真综合、整理、分析和研究所测定的资料,找出包括系统漏风情况、井巷通过能力和风机能力鉴定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2)请专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3)请专家对给出的方案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从中选出较好方案。(4)对初选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借助计算机技术评选出最优方案。

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征集专家评分”和“相对重要性序列”等发放确定出矿井通风系统的3大类12小项评判矿井通风系统的指标和其权值如下所示[1]:

技术可行性(3.2):矿井风压(10)、矿井风量(7.51)、矿井等积孔(1)、矿井风量供需比(3.79)、通风方式(2.09),结构合理性(4.38)。其中,矿井风压是指1m/s的空气流过矿井的通风网络时,所消耗的机械能量。一般认为矿井风压越高,通风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矿井风压以不超过3000Pa为宜。风量供需比是指矿井实际通过的风量与矿井所需风量的比值。矿井的风量供需比维持在1-1.2区间内被认为是合理的,大于1.2而小于1.5时被认为是风量过剩,而超过1.5则认为风量供给量过大。结构合理性是指矿井或系统在自然分风时压力与按需分风时压力之比K,K称为合理性系数。K值越大说明调节量越小,网络结构较为合理,反之亦然。一般认为单一风机工作下的通风系统一般要求K值的范围在0.85-1之间是正常的。如果K值小于0.6,则需要在采掘布局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合理化改进。而对于多风井系统的矿井通风网络来说,需要分别计算各系统的合理性系数K值,如果计算出的K值大于1,说明该系统受相邻系统的影响较为严重。通过网络结构合理性分析,可以降低通风系统的阻力,有助于调整通风网络结构,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经济合理性(2.6):通风机功率(1)、通风机效率(10)、吨煤主要通风机电费(5.17)、通风井巷工程费(1.44)。其中,吨煤通风电费指矿井平均每采一吨煤的主要通风机消耗的电费。通风井巷工程费包装井巷工程的直接定额费辅助车间费和施工管理费。

安全可靠性(4.2):风机运转稳定性(5.89)、用风地点风流的稳定性(1)、矿井抗灾能力(10)。其中,风机运转稳定性是指风机的工况点是否落在合理的范围区间,各风机运转过程是否相互之间有干扰。从安全角度讲,主要通风机的实际工作风压上限不能超过风压上限值的90%;从经济角度出发,不能低于风压最高值的60%。矿井抗灾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具体指标有矿井通风系统具有的有利于冲淡、排放瓦斯的能力,有利于降尘、防灭火的能力,有利于降温的能力,以及矿井通风系统是否有可靠的安全出口、是否具有避灾路线或矿洞以及其他安全防灾措施等。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通风系统应该满足的几项基本要求有:其一,能够送往用风地点足够的风量,达到通风效果好、风质好、有效风量高等要求。其二,运行可靠性高,系统设计简单,系统运行稳定性高。其三,通风的阻力小,分布比较合理,可挖掘、易调整。其四,平时易于防灾,灾变时能够限制灾害扩大,易于救灾,在救灾后能够尽快恢复生产,抗灾救灾能力强。其五,经济核算,基建投资,维修和运转费用低。[2]

2.2模糊优选模型

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优化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等理论和方法的丰富和发展,优化技术俨然成为一门新兴学科[3]。近年来,优化技术在基于通风网络的通风系统优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通风系统优化理论框架基本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如前所述,采用“专家评议法”和“相对重要性序列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由专家运用基于案例求解的方法对影响矿井通风稳定性的指标进行打分。第二步,运用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采用模糊优选的方法和相对重要性序列矩阵法来进行结算。第三步,基于逻辑求解模式的运用,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实现。[4]

模糊优选的理论模型如下:

设系统有满足约束条件的n个方案组成的方案集,以m个目标(指标)对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则矩阵X表示m个目标对n个方案的目标特征值矩阵,也就是决策矩阵:X=xij,其中,i=1,2,…,m;j=1,2,…,n;xij方案j目标i的特征值。

对于设计方案的模糊优选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每个方案对于模糊概念“优”的隶属度,其中隶属度最大的方案即为所求取的最优方案。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纲单位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可公度性和便于计算、优选分析,在决策前应将评价指标的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这就是相对隶属度。通过对指标的规范化,增加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可比性。由于指标值之间的不可共度性和矛盾性的存在,有时需要进行定量目标的规范化和定性目标的定量化。

2.3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

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设计需要遵循实用、操作简单、采用模块化结构和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界面清晰友好和具有较好的观赏性等原则。

三、结束语

通过基于矿井通风网络优化方案理论框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通风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允祯.矿井通风系统管理技术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02):85-105.

[2]吴中立.矿井通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03):21-23.

[3]徐瑞龙.矿井通风网络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02):34-35.

[4]张国枢.矿井通风实用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温勇锋

上一篇:基于管理风险的工程经济论文下一篇: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