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

2022-04-28

摘要: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京郊市级民俗村的案例剖析,本文对促进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发现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为乡村旅游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微观例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移动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移动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 篇1:

三网融合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三网融合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使电视从一个独立的产业走上了与电信和互联网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道路,给传统的电视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电视媒体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三网融合 电视媒体 机遇 挑战

三网融合是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08年国务院的一号文件,都对三网融合提出了政策措施和发展要求: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更是提到了“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作意见;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名单,北京、上海、杭州等12个城市、地区入选。三网融合的推进将给相关行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将彻底打破广电垄断局面,广电业务也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因此迎接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的发展就成为当前思考的重要问题。

1、三网融合的内涵

三网融合是多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互联互通、连为一体,业务上相互交叉渗透。通过其中一网享受到其他网络的服务。三网融合的目标是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广电网络的目标是构建以数字电视网为基础,数字视频和宽带业务等多种需求合二为一的新的有线网络,使得网络真正成为一张可运营、可管理,安全性好,兼顾工艺性和商业盈利性的网,使电视机成为家庭娱乐与综合信息服务的终端。

2、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的挑战和冲击

在20世纪传统电视独霸天下的时候,人们被迫接受了固定的收视方式时出现过这些现象:有人因错过了一场精彩节目而追悔莫及,有人与家人争频道而不亦乐乎,有人为看一档播出时间较晚的节目而不得不熬夜等待……传统电视的缺点显而易见。三网融合将打破原有的媒体形态和竞争格局。为广电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如今新媒体正在强力地瓜分传统电视的受众市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民区域,年轻人主要的信息和娱乐通道是新媒体,电视的收视率整体明显下降:市场份额在减少。传统电视所占有的市场不论是付费还是广告,都正在被新媒体占有和瓜分,许多资本难以进入新媒体,使电视的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体制老化和竞争力不足。电视在多年的运行中,形成了成型的体制与机制,对电视生产运营、传播的管理,成本极高,负担沉重。而新媒体轻装上阵,活力无限,电视与之相比竞争力显然不足:建设资金匮乏、资金筹措渠道不畅。对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数字化、双向化升级改造,对现有的机顶盒和终端升级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要将现有网络和运营商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全国性市场运营主体,又涉及资产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和变更,这也需要大量资金。

如此情形,有人断言三网融合下的新媒体将取代传统电视。但是新媒体只处于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着各种的局限。目前,电视媒体依然是第一大众传媒。不能忽视的是传统的电视媒体也有自身的优势:首先,内容的权威性与主流化。电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公众中形成了较高的权威性,在信息采集、制作、编排和播出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的审查、把关和监控,而新媒体自由度和个人化色彩更浓。其次,对受众的知识水平要求低,受众面广。新媒体由于设备、技术和发展期较短等原因,更多地受到年轻人和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青睐,而不像电视那样“老少皆宜”。再次,广告商认可度高,盈利水平好。现在来讲,虽然互联网、手机、车载视频等新媒体抢夺了很多广告商,但是电视媒体仍然最受到广告商的青睬。这一方面与电视媒体较高的公信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强制的”传播方式有关。在看电视的时候,为了观看到完整的电视节目,就要忍受节目中间插播的广告。新媒体的广告收入虽然一直在上升,但电视的广告费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3、扬长避短,让电视媒体更好地飞翔

三网融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型媒体,电视节目从形态到传播方式从传播渠道到接收终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既给电视节目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也为其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电视媒体只有巩固优势,并吸取新媒体成功发展的精华,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传媒产业竞争激烈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3.1 传播内容上

媒体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它体现的是一种执行力、一种整合力。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电视的传播力:要坚守“新闻立台”,能在海量的新闻资讯中,尽可能地呈现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给社会一种信任感、安全感,保证电视在大众传媒中的传统权威性、专业性;要主动掌握舆论话语权,尤其是在重大新闻事件方面。通过主动参与,发挥好“喉舌”功能,借力行政资源快速发布或第一时间发布引领主流舆论,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勇于承载主流传媒对于人生、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的主流理解。作为区域性的地方电视传媒,更要注重地域的新闻节目内容的本土化,贴近地方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生活方面下功夫,关注与地方观众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如此,才能在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发挥好区域性电视不可替代的功能,彰显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保持区域性的强竞争力。

3.2 传播方式上

电视媒体要从单项的传播发展到双向互动传播,从单纯的信息传播发展到观念和趋势的传播,从简单的是非传播发展到复杂的解读传播,从低层次的说教式传播发展到高层次的平等对话式传播,在保持传统电视及时、生动、传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视的深度和高度。在做强电视主业的同时,勇于依托主业拓展移动电视、IPTV、车载电视、楼字电视等新媒体业务,为多终端提供内容,进行多渠道的立体覆盖,以期产生并达到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将新媒体拿来为我所用,让观众选择任意渠道,方便地获取电视资源,与新媒体一起把蛋糕做大,达到共赢的局面。

3.3 盈利方式上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媒介融合的分工重组。电视媒体可以聚集大批专业人才的特质,制作出更多品质优良的节目。因此电视媒体的盈利方式就可以更加多样化。不单靠付费电视和广告收入,还可以向其他媒体销售内容产品,获取利润,加强自身增值业务的发展。改变用户“看电视”的习惯,引导用户去“用电视”,化被动为互动。电视机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基础、最便捷的信息终端,使宽带互动数字信息消费如同水、电、气等基础消费一样,遍及千家万户。目前数码视讯和北京歌华有线一起开展的在线支付业务,老百姓可以在家通过摇控器交水电费、煤气费、手机费等等。此项业务已经和工商银行进行了对接,得到了工商银行的经营许可,达到银行级的安全要求,满足金融类业务开展的安全需要。这样用户不但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的自有帐户完成储蓄和支付功能,还能通过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进行付费,从而直接在电视上。实现商城购物。交互业务的多样化和创新以及如何培养用户放心主动使用电视交互业务的习惯。将成为广电系统各环节思考的重大议题。

4、小 结

新媒体既拥有强大的优势,也有自身现实的局限;传统电视媒体遭遇到新媒体的强力挑战和冲击,但也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存发展空间。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电视已有的内容体系的支持,电视也不可能无视新媒体的存在。电视要想获得未来的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在观念、内容、体制、形态及已有资源的多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整合,并积极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而新媒体也应积极寻求与电视媒体在竞争中的合作。新媒体的发展并不代表电视媒体的终结,就让电视媒体插上新媒体的翅膀,更好的翱翔在传媒产业的蓝天中。惟其如此。方可获得新媒体与电视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黄理俊,“三网融合”下广电运行模式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lO(02)

[2]刘婧一,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01)

[3]李怀亮,新媒体:竞争与共赢[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01)[4]http://news.ccidnet.corn/art/1032/20100716/2118133.1.html.

作者:陈 果 陈 卓

移动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 篇2: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

摘要: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京郊市级民俗村的案例剖析,本文对促进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发现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为乡村旅游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微观例证。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民参与 政策优化

中国乡村旅游不仅是城镇化催生的新兴旅游形式,也是对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有益探索。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同农业的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技能提升和就业转移,最终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在2008年出台的“土地新政”背景下,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速度加快,出现了一批综合效益较好的典型地区,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和博弈关系,使得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更为多元和复杂。在国内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利益纷争,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途径以及利益保障等环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飞地化”问题突出,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就业相脱节,基于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小微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这些问题威胁着农村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一、“京郊旅游”经济效益和农民就业概况

北京的乡村旅游是大都市综合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大型都市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消费差异化程度高、资金和技术支撑雄厚、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较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机会多、方式方法多样。北京的乡村旅游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山水人家、民族风苑等八大业态,并在投融资模式上形成了转移支付、复合投资、权益融资、股权融资、社会集资、外商投资、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随着北京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乡村景观、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性的不断变化,“京郊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在北京周边的典型形式。

据北京市旅游委相关统计,201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3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总收入达25.1亿元。各类观光休闲农业园区1303个,吸纳就业人员4.6万人,实现总收入21.7亿元。13907个民俗接待户(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户9970个),吸纳就业人员1.8万人,实现收入8.7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约6.4万人,占乡村常住人口的2.32%。截至2009年末,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人员达到约36万人,占乡村常住人口的13.8%。2011年,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农业观光园人均劳动报酬8167元,民俗接待户人均劳动报酬8248元,分别相当于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5.4%和56%。近年,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为农民更广泛、深入参与乡村旅游扫清障碍就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二、农民参与京郊旅游:怀柔区琉璃镇青石岭村的案例

(一)背景概述

北京市怀柔区乡村旅游发达,拥有乡村旅游村35个,各类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果园、垂钓园500余个。2010年,怀柔区共接待游客1280万人次,旅游收入17.4亿元,接待乡村旅游游客512万人次,旅游收入7.68亿元,分别占接待总人次和收入的40%和44%。重点旅游乡镇农民纯收入的6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旅游相关产业。青石岭村是北京市市级民俗旅游村,位于怀柔区琉璃镇东北部,距怀柔城区38公里,距北京市区106公里。该村位于白河上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距离北京和怀柔城区都相对较远,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分户经营。但该村很好的保持了乡野风光和乡村风情,曾经成为《让子弹飞》、《老北风》等电影的取景地,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旅游需求处于上升期。

(二)乡村旅游就业

青石岭村共有农户113户,总人口209人,常驻人口60-70人,按照住房统计73户,耕地147亩,人均耕地七分左右。乡村旅游发展起始于2003年,2004年12月成立青石岭村民俗旅游分会,共有会员56人,具有接待能力的有26户。2005年青石岭村被正式批准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青石岭村种植种类包括栗子、梨、小米、玉米等,养殖主要养鸡、鸭等。种植和养殖都不成规模,缺乏特色,收入较少。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本村劳动力的80%以上,每年5月到10月村民主要从事旅游经营,其他时间进行种植、养殖、外出打工形式获得收入。旅游从业人员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家庭中的年轻人多在城镇或大城市工作,旅游旺季作为补充性劳动力从事旅游接待。近年来,村委会对村子的大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修建了停车场、配备了小型会议的基本设施、镇里组织了烹饪、电脑等民俗旅游相关的培训课程,农民技能得到提升,参与乡村旅游接待热情高涨。

(三)乡村旅游经营情况

截止2012年,村内民俗旅游专业户达到32户,主要提供住宿和餐饮接待。旺季时周末日接待游客500—600人,年接待游客约10—12万人,能够同时接待40—50人的民俗户有4—5家,民俗旅游接待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8户左右,人均年收入将近13000元。课题组从就业情况、接待规模、收入、培训以及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其中典型的规模较大的民俗旅游经营户就业和收入情况如下:

1、民俗户LSJ

(1)就业:常住农村2人,在外打工3人,旅游旺季从邻村雇佣亲戚朋友2人,旅游从业人员约计4—7人,非旅游从业3人。(2)经营规模:拥有客房8间,可同时接待15—20人,餐桌6张,同时接待约50人用餐。(3)收入情况:每间客房定价40—100元,餐饮人均30—40元,总营业收入每年约计10万元。(4)技能培训:参与镇里组织的旅游技能培训,包括烹饪、电脑等课程,参观过村里组织的外出考察,赴成都“五朵金花”学习经验。(4)困难和问题:大环境整治跟不上旅游发展要求,影响经营,宅基地指标限制,扩大接待规模受限。

2、民俗户JXL

(1)就业:常住农村2人,在外打工5人,旅游旺季雇佣亲戚朋友邻村劳动力3—4人,旅游从业人员约计5—9人,非旅游从业人员3人。(2)经营规模:客房14间,可同时接待50人住宿,餐桌9到10张,同时餐饮接待约100人。(3)收入情况:住宿环节利润较高,经营乡村旅游收入每年10—20万。(4)培训:曾参加镇里统一培训,参加考察北京郊区玻璃台、挂甲峪典型地区乡村旅游的做法。(5)困难和问题:整体宣传不够,大环境影响经营,缺乏大项目,旅游吸引力不足。

3、民俗户XSJ

(1)就业:常住人口2人,在外打工4人,旅游旺季雇佣1人,旅游从业人员合计约6人,非旅游从业3人。(2)规模:客房7间,能够接待15—20人住宿,餐桌1个,接待8—10人用餐。(3)收入情况:住宿是高利润环节,80%的收入来自住宿收入,餐饮收入为辅。(4)培训:参加镇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曾经赴京郊玻璃台、挂甲峪、柳沟等地以及四川等地考察学习。(5)困难和问题:缺乏大型项目带动,留不住客人,环境需要治理,旺季价格竞争激烈。

4、民俗户CZJ

(1)就业:常住人口2人,在外打工2人,旅游旺季雇佣4人,旅游从业人员合计约6—8人,非旅游从业2人。(2)规模:客房13间,能够接待40—50人住宿,餐桌8个,接待60—80人用餐。(3)收入情况:旺季一周可收入2万,最少也能达到5—6千,全年共计10—20万元。(4)培训:参加镇里组织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5)困难和问题:缺乏景区带动,留不住客人,最多住宿一晚。

5、民俗户BDJ

(1)就业:常住人口2人,在外打工1人,旅游旺季雇佣1人,旅游从业人员合计约3—4人,非旅游从业1人。(2)规模:客房7间,能够接待15—20人住宿,餐桌3—4个,接待20—30人用餐。(3)收入情况:住宿是高利润环节,合计3-8万每年。(4)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烹饪、自学电脑,通过网络发帖招揽顾客。(5)困难和问题:资金困难、申请贴息贷款不熟悉程序,房屋保温没法解决冬季无法接待,旅游经营时间短。

(四)就业途径与困难

2003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推进北京郊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221行动计划”,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怀柔区青石岭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开始于此时。此后,2005年6月1日,北京市旅游局和农委联合制定的《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经北京市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对民俗旅游户从环境、餐饮、住宿、休闲活动、从业人员和其他等六大类几十项细则进行了评定。本文中列举的五家民俗旅游户的经营和就业状况在乡村旅游初创阶段的乡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农民参与旅游热情高。部分家庭参与旅游经营后,实现了收入的大幅提升,示范效应显著。多数民俗户在对未来的筹划中,提出要扩大规模、扩大宣传、计划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进行房屋的扩建、加固和维修,提出要增加休闲设施和娱乐项目,例如卡拉OK、台球室、乒乓球室等投入。2、旅游从业以中老年为主。旅游从业人员以农村留守的中老年为主,由于城乡在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年轻一代多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由于旅游淡旺季明显,“干半年,歇半年”,旅游收入只是种植、养殖收入的有益补充。3、产业化水平低吸纳劳动能力有限。特别是青石岭村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分户经营的初级阶段,规模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农村合作组织或大型旅游企业带动,对本地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旅游产品同质化,旺季夺客源情况严重。4、培训考察受到欢迎。多数民俗户经营者曾参与政府组织的电脑网络和烹饪培训,但在实践中应用程度不高。村里已经开通宽带网络,但村民尚无通过网络宣传推广的意识。外出考察学习在发展初期可以迅速改变观念,凝聚共识,极大地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增强进行环境整治的主动性。5、促进农民旅游就业仍需提供外部支持。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要培育或引入龙头企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农民技能。同时,也要为农民参与旅游经营提供金融、信息、法律、环境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使村民面临资金紧张、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验、障碍与初步建议

综合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尽管京郊旅游业态众多,投资多元,各区发展阶段差异大,但在促进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包括通过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构建乡村旅游发展蓝图;通过民俗村、民俗户评定标准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实行差异化竞争,推行“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推动民俗村与区县三星级宾馆“结对子”,帮助民俗村实现服务规范化和品牌化;通过编写《民俗旅游丛书》、《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民俗菜肴制作》、《北京京郊旅游手册》等推动技能培训常规化。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障碍包括宏观、社区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因素。宏观层面包括道路、照明、排污、治安、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社区层面包括了农业合作组织、家庭结构等因素,个人层面包括个人素质、技能和管理经验等因素。从京郊旅游发展的例子看,农民参与旅游业经营在基本素质和技能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城镇化发达地区,农民依靠土地流转补偿、房屋租金获取收入,个人技能尚未随着农村发展而提升。在乡村旅游欠发达村镇,依靠旺季旺盛的市场需求,粗放经营,恶性竞争问题突出。

结合全国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促进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方面,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个方面:1、构建起政府、企业、协会、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等参与的,多元、立体、灵活的人才培训体系。把政府组织的就业指导、免费培训同企业上岗培训,内部定期培训,协会组织的考察、经验交流结合起来。利用北京科研院所多,智力机构密集的特点,充分利用外脑,建立起乡村旅游发展的“智库”,并通过政策鼓励专业教育培训机构涉足乡村旅游培训,设置灵活多样的培训计划,满足不同业态从业者的需求。2、加强旅游信息化普及,推进农民深度参与。信息化可以大大改善农民分户经营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金农”工程。在电脑设备、网络接入等基础条件之外,更主要的障碍在于很多农民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和经营的意识淡漠,需要通过培训教育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对互联网、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的认识,更深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旅游局. 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2]戴斌,周晓歌,梁壮平.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J].旅游学刊,2006(1)

[3]古红梅.乡村旅游发展与构建农村居民利益分享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2(1)

[4]柯珍堂.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6)

(马聪玲,197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作者:马聪玲

移动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 篇3:

广州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摘 要:新媒体在数字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下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顺应全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概念和融合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广州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总结出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推进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建议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前媒体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调整,2015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随着手机硬件的广泛普及,手机网民成为推动我国网民数量增长的主要力量,形成了6.2亿人次,网站总数423万个。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推动新旧媒体深度融合的引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给社会结构、精神层次,甚至权力格局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及国家安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适应人们对媒体内容的需要,有利于改善旧媒体,优化提升新媒体的发展,实现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1 传統媒体和新媒体概念及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1.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不断发展演变的,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媒体是以丰富的政策资源为基础 ,具有生产公共精神产品功能的媒体形式;而新媒体强调的是实际的市场需求,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在产品上的个性化,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目前我们所指的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及自媒体以外的网络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在这些形式的媒体中,人们只能了解到媒体信息,而无法对其做出评论和发表意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可以作为人民互动的一个平台,人们可以就某一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观点。在当前人们对新媒体没有一个清晰的、一致认可的定义。一般认为新媒体是在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报纸、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网络、数字电影、手机网络等。

1.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媒体融合”最先被称为“媒介融合”,在1983年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科技的发展下,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不断的聚合,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之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介融合副院长莱恩·布鲁克斯教授也曾从新闻学的领域对“媒介融合”进行解释,认为“媒介融合”是在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阻碍媒体发展的屏障被打破,各类新闻媒体开始不断的融合在一起。

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演变来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媒体融合初级阶段,以“数字化”为基础,开始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第二阶段,媒体融合互动阶段,主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传统媒体的融合。第三阶段,媒体融合全媒体阶段,通过媒体表现手段,即文字、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在产品内容和传播渠道上实现融合。第四阶段,媒体融合全产业链发展阶段,综合前三个阶段具有的方式,在媒体技术、内容、渠道等各个方面全面融合发展。

2 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2.1 媒体新技术不断升级

在媒体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媒体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媒的发展。以《广州日报》为例,除了注重媒体的硬件建设以外,《广州日报》领先同行成立了滚动新闻部,这一跨媒体平台集合了《广州日报》印刷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视频等),使传统的纸媒体和移动设备、网站联动发稿,实现媒体信息向多样化、全天候、多角度、互动性的方向转变。之后滚动新闻部变为《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心,充分利用读者数据库系统、二维码、“广码”、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强化用户互动参与。当前,《广州日报》充分利用SKYPE、VPN、卫星传输等技术手段,保证在异地采写、编辑等各环节中能更有效地沟通,同时保证出报流程的顺畅。

2.2 媒体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构建网络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媒体信息共享平台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对提高业务效率,提高内容质量、强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为例,其积极打造城市交换平台的云平台。城市交换平台主要是以“城市台APP联盟”项目,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牵头运营,连接全国范围内129个成员台,通过平台的信息共享,每天为成员提供上千条新闻内容。同时,在项目的设计中,会员们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资源互通、广告互投甚至直播资源的共享。

2.3 新媒体渠道持续拓展

渠道制胜一直是媒体界公认的事实,随着新媒体的不读涌现,全媒体渠道的不断拓展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普遍战略选择。以《广州日报》为例,其在渠道拓展上采取“1+N”的模式,在陆续推出电子报、手机报业、数字报业后,2007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再次领跑全国,推出了融音频、视频、互动等多种互联网形式渠道,使得媒体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的快捷。当前,《广州日报》在社交平台上也不断的进行渠道的拓展,实现了手机网站、手机报、官方微薄、官方微信等全媒体传播渠道。

2.4 媒体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内容是决定新媒体发展的根本,是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媒体的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对内容的整合,个性化定制推送,形成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羊城晚报》为例,一是强化原创内容的生产、在信息基技术的推动下,对内容有深度、专业化的挖掘、强化信息的独立性,制造出一批具有观点明确、思想独特的报道和评论。二是传播上强调快捷精简,越来越重视“微传播”,生产短小精悍、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三是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让信息的独特性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互动交流。

3 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市各媒体在技术水平创新和平台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媒体活力和媒体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存在与现实新技术的发展不相匹配的情况。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与国内外大型新媒体技术研发公司的合作还不紧密。同时,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适用技术来搭建云平台和云数据库等方面依然比较薄弱。在整合媒体资源方面还不够到位,缺乏对现有数据资源进展综合性的挖掘,难以实现媒体平台资源的有效协调和信息共享,降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效果。

3.2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和资本支撑力度不足

政策出台和资本运作对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着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应该、媒体平台的建设、新业务的探索推广等都离不开政策和资本的支持。在政策方面,广州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并没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政策,很多时候只是单纯依靠相关的会议作为宣传媒体融合的手段。政策的支持不足,不能有效的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资本运作方面,从广州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况来看,媒体内部的投资体量还相对较小、重复投资、缺乏市场及外资资本引入、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在媒体平台投资方面,平台对资源的整合不能有效的于媒体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导致各类新媒体投资体量小。在融资上,广州传统报业集团,如广州日报依托传媒公司进行资本运作,但外来资本介入依然偏小。同时,在盈利上,广州很多媒体公司依然依靠传统媒体盈利,新媒体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其原有的盈利模式,媒体融合带来的效益没有显现。

3.3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就媒体融合发展的微观运营而言,通过调查发展,从广州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在企业内部的架构还不合理,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互联互通等方面制约较大,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并没有完全的建立,新旧媒体之间依然存在界限。在体制设计方面,当前广州媒体行政管理方面分布于政府的几个部门,造成对媒体的管理条块比较复杂分散,导致沟通不畅、协调困难等问题,阻碍媒体的融合发展。同时,各区对于在媒体融合的支持力度不足,在对融合发展的路径指导时,主观意识并不清晰。媒体融合在地方迟迟难以推进。

4 推进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树立用户至上,内容为王的思路发展融合型新闻产品

提供在内容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树立用户至上思维。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适应当前全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的舆论特点,适时的通过大数据等相关先进技术,综合性分析用户的阅读需求,予以针对性的推送相关内容。坚持内容为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的深入了解,拓宽视角,扩大自身对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和公正力,树立媒体自身品牌,从而提高新媒体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2 拓展新技術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需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大技术投入。一是立足大数据运用,创新采编流程。建立广州市媒体数据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辐射各区及珠三角地区的基础性海量信息资源池,集数据存储、整合、备份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二是充分发挥4G等新一代网络的技术优势,对接多屏幕多终端,将优质内容推送到各个媒体终端,以新闻传播平台和社交平台为纽带,最大范围的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三是不断探索新应用,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和互动化趋势,借力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抢占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4.3 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内容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必须充分发挥运营商和主流媒体的主体作用,还需加强有关部门主动跟进、积极参与。一是广州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出台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二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为新媒体平稳有序发展提供充足保障。同时,要改变以往集中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与投放模式,转而建立在实证数据采集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投放,实现效益的提升。

4.4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媒体融合环境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从顶层设计出发。一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媒体管理体制。加强对媒体内容、渠道、用户、主体的管理,从各方面规范媒体传播发展;;二是建立广州市级媒体融合中心。通过市委宣传部为牵头单位,推进建立媒体融合发展联盟,广泛吸纳政府组织、媒体主体,让媒体融合具有组织性;三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媒体人才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媒体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媒体的双创团队,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7).

[2]隗建华.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1).

[3]高启祥.“传”“新”和谐优势互补——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与不足的比较认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

作者:毛必文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模式论文下一篇:忏悔意识表现的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