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低碳经济论文

2022-04-15

摘要:当前,各国都进入了倡导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内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力行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应成为新时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生力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媒低碳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传媒低碳经济论文 篇1:

连云港发展低碳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连云港市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因此,连云港应早规划、早调整、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这对于连云港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连云港;思考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的根本转变,是连云港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连云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

一、连云港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走向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后劲。就连云港来讲,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低碳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港城、和谐连云港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需要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20-50年间,中国需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进行平衡。而连云港市恰好又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政策的相继出台,连云港市经济进入一个速度加快和总量扩大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连云港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重化工业项目及两家钢铁企业的相继上马投产,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增速成为必然趋势。2010年前三季度,连云港市1636家规模工业共消耗能源318.1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3.1%。其中钢铁行业能耗增速仍然较快,综合能源消费量52.91万吨标煤,是同期的近3倍,新增综合能源消费量35.01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工业新增总量的90%以上;万元产值能耗0.730吨标煤,同比增长47.2%,是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的3倍。据此,可以看出,连云港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的条件下,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就表示,“中国已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温家宝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就昭示着“低碳”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同时,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世界经济面对节能减排和能源短缺等压力,已将低碳经济视为新一轮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上,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又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建设,是连云港市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连云港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市民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近年来,连云港市按照构建“和谐港城”目标,始终把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作为统领生态城市建设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积极实施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农业拉起生态链,因地制宜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以沼气建设为核心,实现改厕、改圈、改厨和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相结合,创造清洁环境、提供清洁能源与降低农业成本、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推进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如赣榆沙河镇“猪-沼-菜”、欢墩镇“猪-沼-笋”、东海双店镇“猪-沼-花”等循环农业模式有效延长了生物链。

二是园区编织循环产业链。赣榆柘汪临港产业区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创新,重点打造大型石化和钢铁制造两大产业链。以新海石化为中心,发展石化下游产业,通过生产装置互联,管道互通,着力发展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打造沿海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基地。枫林实业建设年产6万吨气分装置和1.5万吨MTBE联合装置;天河化工主要建设年产20万吨芳烃生产线;鹏程化工利用石化的下游产品丙烯生产聚丙烯,其产品聚丙烯,供园区内华南塑业、富友包装以及其总部公司创新塑业等生产塑料编织袋,形成了从原油加工到塑料制品这条完整的丙烯产业链。以镔鑫特钢为核心,重点发展钢铁辅料配套生产和钢铁下游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大型特钢生产基地,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产业区已经形成了“耐火材料-钢铁”、“除尘设备-钢铁”、“钢铁-钢板加工”、“钢铁-水渣-水泥”产业链。

三是企业建造废物回用链。益海(连云港)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东成生物有限公司、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新海石化、南化连云港碱厂、江苏德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却已率先走上了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循环经济的项目标准或参加省循环经济项目标准的候选企业,为连云港市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范例。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自“十一五”以来,连云港市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格局。但随着GDP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也在逐年增加。

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相对于全省水平靠后,反映出能源消费效益较低,产业结构中高耗能工业比例高的现实。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三次产业的格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连云港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目前,连云港的工业结构呈现非常明显的“两高一资”特征,经济发展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极强,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特别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连云港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重大选择。一方面,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富民强市任务异常艰巨;另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认真审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将提高能效、降低碳强度和转变能源结构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生态市建设框架,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示范带动、教育宣传等方面系统推进,形成具备清晰阶段目标和优先行动计划的路线图。力争“十二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推广清洁能源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低碳项目的“洼地”,把连云港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城市。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船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发展低碳经济以科技为先导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连云港来讲,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性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连云港市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围绕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和碳交易市场,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促进连云港低碳经济发展。

(四)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就连云港市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连云港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5%。近年来,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重点抓好沿海防护林工程、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绿色通道和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绿化合格村建设工程、云台山景观生态林工程等五大生态工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因此,充分利用连云港市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积极争取省、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的支持。

(五)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

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平台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水泥、钢铁、玻纤、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低碳产业“腾笼换鸟”。

三、当前连云港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优化布局的原则,把远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传统工业生态化改造与新建园区低碳型布局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低碳型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贯彻低碳经济理念,在企业、园区、社会层面,对旧有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按照低碳经济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改造,对新的建设和发展项目,按低碳经济的理念和模式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格局。现根据连云港市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低碳经济

市、县、区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门开辟“低碳之窗”、“低碳与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论坛”专栏,适时宣传报道全市发展低碳经济工作。把发展低碳经济内容列为连云港全市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在每届党校干部培训班上,开办发展低碳经济课程。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体系,利用生态环保课程和创建“绿色学校”的契机,向青少年灌输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并发动青少年把低碳知识带人家庭。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等,使其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地球,走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政府、企业、公民为参与主体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子。

(二)尽早编制连云港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发改委、环保、财政、国土、规划、建设、交通、公安、园林、农业、林业、科教等多部门组成的低碳经济城市建设协调机构,把低碳经济城市建设纳入到连云港市“十二五”及后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列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加快制定《连云港市低碳经济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连云港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低碳经济城市建设的要求分别制定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等专项规划,形成连云港市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政策体系。对企业的减排要进行实时监督,设定碳排放上限,对造成危害的企业和部门实行严厉惩罚制度,对于行政部门实行问责制,对由于监督不利造成的损失要追究单位“一把手”和相关人的责任。

(三)建立公交优先及加快公交建设的财税制度

第一,加快建立城市公交建设基金。可以考虑从燃油税、土地出让金、汽车消费税、固定资产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税、基础设施配套税等税种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建立城市公交专项基金,用于城市公交中诸如换乘枢纽、场站建设、车辆购置和维修等费用的支出和使用,真正形成公交优先发展,资金优先使用,财税优先保障的制度格局。

第二,积极引入多种融资与经营模式,建立政府与企业长期合作关系。加快开放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国有运输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公交系统和线路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工作,对于部分出让的公交线路政府建立完备的评估和监督体系,实现公交建设与资金保障同步双赢的良好局面。

第三,制定公共交通运输的财政补贴政策。为了保证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弥补因政策性低价或无偿运营造成的损失,政府应建立适度补贴、减少损耗的制度,一方面要明确补贴主体和范围,优先考虑学生、老人等弱势群体,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提高公共交通的节能降耗意识。

(四)大力提倡低碳消费,实现节能降耗

结合国内外在绿色消费领域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通过绿色消费的各环节控制,在促进绿色消费方式发展上主要通过政策大力提倡低碳消费,实现节能降耗。

第一,大力促进绿色生产。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化生产;实行循环经济,对工业生产“废弃物”尽可能做到“吃干榨尽”,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建立完善的绿色流通体系。有计划地发展一批稳定的绿色商品加工生产基地,采用绿色物流、使用绿色物流技术,形成商品绿色质量认证制度,建立良好的废旧物资回收与利用系统,以带动连云港市绿色物流发展。

(五)构建连云港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结合连云港市海岸线长,日照时间长,风能充足的特点,大力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一是大力鼓励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通过政策优惠、土地流转、财税支持等方式引进一批技术先进、效果明显、使用便捷的太阳能和风能生产企业,从而引领连云港市新型能源的发展方向。二是借鉴保定的成功经验,依据连云港市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如做大做强碳纤维材料、风机叶片复合材料、包装材料、单晶硅棒、多晶硅锭、高纯石英砂、环氧模塑料、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纳米级抗菌纤维素、高速纺差别化涤纶长丝、海瑞玻璃纤维、合力玻璃纤维等一批先进材料项目,使产品的技术、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或世界领先水平。三是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对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强制推行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并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统一维护。四是结合连云港市现代生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等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型畜牧、养殖业。

(六)建立低碳城市试点区

低碳城市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连云港应针对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如赣榆县的柘汪、海头经济园区,东海硅产业基地园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等率先启动低碳城市试点项目,因地制宜地推行低碳或零排放社区、产业园区,最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逐步摸索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再陆续向全市推广。

参考文献:

1、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2、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

3、崔大鹏.低碳经济——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J].生命世界,2009(2).

4、何建坤,陈文颖,滕飞,刘滨.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权分配原则[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6).

5、何建坤.“哥本哈根协议”——“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N].光明日报,2009-12-23.

6、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7、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8、周树勋,沈海萍.浙江省低碳经济建设思路[J].环境经济,2009(9).

9、张中祥.美国拟征收碳关税中国当如何应对[J].国际石油经济,2008(8).

10、连云港市统计局.连云港统计年鉴(2009)[M].2010.

(作者单位:王红辉,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支公司,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邵翔,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

作者:王红辉 邵 翔

传媒低碳经济论文 篇2:

在大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与策略

摘要:当前,各国都进入了倡导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内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力行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应成为新时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生力军。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在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并进一步探索了大学生有效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策略,为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低碳教育、履行低碳生活责任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意义与策略

作者简介:宋兴怡(1989-),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苏天照(1976-),男,山西稷山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山西太原0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太原市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低碳生活理念正逐渐被各国所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的重要方向。[1]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未来政治和经济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低碳经济、牢固树立和提升低碳经济意识、坚定倡导和推行低碳经济,成为推动低碳生活的主力军,并发挥榜样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大的人群,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创建人类美好的未来是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的事情。[2]

一、当前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决定了其在低碳生活推行中的主力军角色

当代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极富创新精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是新兴理念的倡导者;同时,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理性,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感,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3]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学生逐渐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社会影响日趋深刻,是推进低碳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是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一支潜力巨大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树立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于宣传和促进低碳生活的伟大事业之中,引领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文明风尚,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动者。

2.大学生对低碳认知不足决定了加强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意识应该成为当代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更应该首先了解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低碳生活进程的推进及目标的实现。伴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更需要加强低碳意识,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人才保证。[4]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低碳概念认识模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3,5]大学生对低碳经济方式持怀疑态度,对低碳生活对自身正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并不持乐观的想法,这表明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模式在总体上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对低碳经济的本质认识还有待提高。大学生认为政府公共政策和执行与公众态度和行为是实施低碳经济中最关键的两种力量,认为低碳是政府、环保主义者应做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忽略了个人在低碳生活推行中的主体作用。低碳环保理念的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并未深入人心,表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不仅要提高低碳环保理念宣传的广度,而且要加大认识的深度。大学生虽然普遍表示支持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并愿意为低碳环保做出贡献,但大学生低碳行为的实践程度较低,大学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与低碳生活不相符的习惯和现象,如随地扔垃圾、长明灯、长流水、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食堂中学生饭菜浪费等。加强低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3.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并推行的,它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消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6]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当前社会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低碳经济旨在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它是在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低碳生活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重要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不仅会带来社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也将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低碳生活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渐成为未来生活方式的主流。实践表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趋势。

4.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创造了制度环境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一向积极,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经济、科技的综合措施。2007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2009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并明确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0%~45%。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这些都为低碳生活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保证。

二、大学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

目前,大学生在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已有一定的实践,在国外,高校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创建绿色校园,维护生态世界。如今,美国大学中掀起了一股环保潮流,“绿色环保”概念已经成为美国各大学的头号主题,大学里到处都可以听到“3R”的说法,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2007年6月,284位美国大学校长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要将大学校园建成“碳中和”地区,这284所大学基本涵盖了全美所有名校,并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哈佛大学在学生入校前就开始“绿色教育”。在国内,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市民参与低碳生活,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及环保方面的沙龙,大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活动,通过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知识宣传等活动将低碳环保理念传播给社会大众。另外,全国高校中,大学生环保协会或者相关志愿者协会在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实践中做出了有效的尝试。所有这些国内外实践,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有效开展低碳生活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

三、大学生有效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策略

1.提高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知程度及低碳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社会低碳意识的高低,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影响到整个社会低碳理念的普及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实施。低碳环保生活的推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大学生的低碳教育中。因此,要不断优化大学生低碳生活整体环境和氛围,相关部门应联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力保障低碳生活的推进和落实。大众传媒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功能,不断优化舆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低碳生活理念,并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具体事情做起,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将低碳理念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低碳知识的兴趣,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制,寻求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给予有效支持。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生活观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只有具备良好的低碳生活知识基础,培养积极的低碳生活方式,才能为大学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根本前提条件。

2.搭建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和谐低碳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等校内大众传媒,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举办与低碳相关的讲座、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绿色和谐校园。学生社团是最活跃的学生自治组织,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7]在推广低碳生活、倡导大学生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利用一些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开展相关活动,把低碳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3.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引领低碳消费新风尚

消费作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其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其健康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体系的形成,不仅对自身的成才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其消费行为对社会大众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影响力。[8]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9]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与建设低碳社会关系密切,要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反对浪费、拒绝奢侈的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在低碳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合理引导,对大学生消费取向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疏导,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使大学生消费行为变成一种合理行为。[10]

4.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长远战略,需要长期培育,形成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要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起好带头作用,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投身于低碳生活的伟大实践,把低碳生活理念贯穿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带动其他大学生投身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实践中,提倡、施行并向社会大众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倡导健康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凤香.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略论[J].价值工程,2011,(2),228-229.

[2]余敏.应让大学生了解的低碳经济[J].今日国土,2010,(11):42-45.

[3]王梦琦,孟璐.大学生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教育的调查与建议[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4]单芳.试论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142.

[5]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27-129.

[6]陈楚荣.珠海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N].广东科技,2008-06-03.

[7]何道邦.中国高校环保社团现状[EB/OL].http://www.gxst.net/art.aspx?

art_id=1805&art_title.

[8]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

(11):29-30.

[9]张小军.低碳经济下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10]付晓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73-77.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宋兴怡 苏天照 姜峰 苏果云

传媒低碳经济论文 篇3:

我国低碳经济与政府决策

摘 要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对文明生存的最大挑战。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或城市能在气候变化挑战下独善其身。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本质上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机遇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政府必须根据国家的根本利益,紧随时代潮流,通盘权衡,慎重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政府决策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我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因为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CO2。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如今,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不仅人均资源的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以上,这一比例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扩大。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左右,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世界的20%。我国80%的河流受到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50-80年中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2-3℃(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的国情决定,粗放式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已经走到了尽头。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和重要途径;要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GDP。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创造人类的福祉。GDP仅是发展经济的指标和考核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从18世纪70年代瓦特蒸汽机投入使用开启工业革命的200多年以来,人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创造了物质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同时自然资源受到了过度掠夺,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气温不断上升,冰山不断融化,海面不断升高,沙漠不断扩大,江河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人类在创造物质繁荣的同时,正在受到侵害,面临危机。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要使人类免遭侵害,化解危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手段看目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新审视和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积极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使GDP与国民幸福指数同步增长。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高13亿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要求经济必须快速发展。“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资源、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使资源、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发展低碳经济,节约使用资源,有利于缓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历史证明,西方国家爆发的多数战争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战争大都与争夺资源有关。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当自然资源满足不了人们需求的时候,弱肉强食甚至兵戎相见就在所难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原生态低碳经济、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再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三个阶段依次演进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是建立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政府决策为主、制定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低碳经济属于经济范畴,但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经济问题,最终应归属为政治问题。根据目前形势来看,如何才能突破现有的局限,达到我国低碳经济最低化甚至是零化呢?政府在决策方面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

(一)制定低碳财政税收政策

我国要以低碳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为依托,把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碳排放减少、环境保护这些约束性指标列入考核标准,鼓励技术创新和资源节约,要建立和完善与节能相关的税收体系。重点是:完善和落实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节能产品的认证,扩大政府采购。同时,构建符合国情的建筑税收体系,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和限额标准,并配套实施超定额加价的财政政策。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非节能建筑执行非零税率;通过物业税开征,对节能建筑的购买实行物业税减免等;对低能耗及绿色建筑以及规模化、一体化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单位,适当给予减免所得税等。

(二)制定和完善产业、能源和技术结构调整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未来中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必须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此外,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CO2捕捉与埋存技术,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相关技术,争取克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

(三)实行废物处理机制决策

废物处理机制的建立,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应该坚守的人道主义底线;更彰显了推进中国低碳经济推进战略的英明。如果废物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那么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遭受巨大挑战,社会恐慌和社会动荡也就在意料之中。要借鉴国际经验,提早控制对环境有害的垃圾,积极采用热解气化技术等三代垃圾处理技术,避免二恶英的再生成,使垃圾实现全部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要尽快构建城乡一体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加紧集中垃圾处理场规划建设的同时,尽快将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服务范围延伸到村居各家各户。要将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突破口,在起步阶段要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社会废物处理机制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发挥其民心齐、争议少、投资小、上马易、见效快、效果好、受益众、带动低碳经济发展效应明显的特点。对废物处理不但能够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经济与人文、物质与精神、发展与幸福的和谐,已成为人们的目标追求。

三、以媒介宣传为辅,促进低碳经济快度发展

媒体是联系政府和人们的桥梁,媒体在报道时也要坚持内外有别的报道原则。对内要普及宣传低碳经济的内涵、政府决策,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外不但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发挥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一)加大媒介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忧患意识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媒体要找准现阶段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转型力尽呵护之责。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对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宣传,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4倍,而在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地球将不堪重负。从而改变人们对低碳经济错误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事情。让群众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明确他们对整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营造全民低碳消费文化

在消费观念上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让全社会逐渐告“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等消费陋习。家庭、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人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而文化的影响又是润物细无声式的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通过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工作的广泛开展,使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产品进入到公众的生活中去,让公众在市场上看得到的,对低碳产品的权威认证标志,把企业家、商家和人民联系起来,鼓励企业多生产、商家多出售低碳产品,人民多购买低碳产品,从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氛围的营造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低碳消费方式(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一种文化,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四、结语

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题之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古曰:不善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善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我国要想建设“低碳社会”,政府在决策方面不仅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考虑,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媒介宣传的力量。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曾纪发.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江西省财政厅.2010.

[2]姚莉.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考.光明日报.2010.

[3]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

[4]戴雪芬,叶建华.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化工管理.2009.

[5]杜明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体系的战略思考.中州学刊.2009.

作者:马昕茹 马艳

上一篇:民主新发展论文下一篇:老年卧室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