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投资涉税研究论文

2022-07-03

【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中欧关系;欧盟【DOI】10.19422/j.cnki.ddsj.2020.06.00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二者都是世界经济舞台和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华投资涉税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在华投资涉税研究论文 篇1:

媒体头条等

《经济观察报》

国土部原副部长李元被双开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十一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元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国土部人士表示,李元所涉违纪事情,可能并非职务行为,即不是利用职权敢于相关工作以获取好处。

“飞猪”卷土重来 5月CPI将再创新高

猪肉价格在沉寂了两年多后再次发飙,类似2008年由猪肉价格猛涨引起CPI屡创新高的情况正在重演。10家机构对5月CPI数据的预测中值为5.5%,PPI数据的预测中值为6.5%。

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根据统计局和农业的监测价格显示,5月下旬农产品、蔬菜、食品价格继续上冲,工业品价格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华英证券开业 合资券商再度潮起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有限公司(RBS)5月30日在无锡宣布双方在中国的合资证券公司开业。合资公司名为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英证券),是首家由英国银行投资的合资证券公司,也是今年在中国首家开业的合资证券公司。

土地债务压力测试上弦 地方摸底或自本月始

根据国内一权威研究机构做的一份地方土地债务压力测试方案,相关部委机构或将于本月起对地方与土地及土地收益相关债务情况进行摸底,摸底后,将全面测算地方土地债务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

江苏鼓励成立“房投公司” 多元模式探路保障房融资

为了拓展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渠道,在用足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上,目前江苏省支持并鼓励各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的融资平台,坊间称之为“房投公司”。 联合开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效能监察,督查将围绕土地供应、资金筹集、开工率等九大方面展开。

各部委支持企业定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获悉,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已建立首个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平台,该平台获得了工信部、国资委、安监总局等部门的支持。

上市券商5月业绩加速探底

“靠天吃饭”行情下,5月A股市场暴跌拖累上市券商业绩加速探底。总体来看,交易额下降及市场走弱成为了其业绩持续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6月8日,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十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1年5月份财务数据简报。继上月经营业绩环比出现下滑势头之后,5月上市券商经营业绩跌幅加剧,其中西南证券和东北证券两家上市券商更因为自营浮亏加大而报出当月亏损。

银监会出台十条措施 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

银监会6月7日出台十条措施,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小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提升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

六万亿外储自主的觉醒

6万亿外汇储备,以六成是美元概算,约4万亿美元,占2010年美国GDP的35%。这些储备大多投向了美国本土,资本相对匮乏的东亚经济体不得不拱手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万亿美元,廉价出借给美国富人,但穷人们却遭受到富人们这样的指责:导致美国双赤字和经济失衡的原因是东亚国家的高储蓄,正是这些储蓄流向美国导致了美国的赤字和失衡,伯南克一直这么认为,并以此来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解决方案。

《弱智的税》

税制的设计以及实施的细节,却决定了税收能否成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杠杆。我国目前采用的税务结构中,主要由所得税和流转税两部分构成,流转税的课税对象大多是物,而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人和由人构成的企业。

通常,所得税能占到一国全部税金的50%以上,有些国家甚至在70%左右,所得税占比高可以简化“调节收入分配”的过程。但在我国,这一数字目前只有30%左右。因此,税改动作虽大、争议虽多,但真正对社会全体财富的调节成效却极微弱。

以争议最大的“个人所得税”为例,有学者称其“弱智”,也有税务专家认为实际可以为中低收入者减负,跟有言论称调高起征点后缴纳个税者减少不利于“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其实,个税只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左右。

C时代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基于24小时连接在线这一直观特征,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做24 小时在线时代(Connected 24 hours Era),简称C时代!

因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环境的迅猛发展,因为我们的世界有了那么多可以无时无刻进行网络连接的移动的大大小小的屏,因为有了大大小小的你不知道身在何方的可以集中大规模处理信息的“云”,整个社会的计算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时代成为可能。

这就是C时代!这是一个高熵值的社会。信息分享传播、数据交互碰撞,这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近乎失控的时代。隐私作为伦理概念可能要消亡,因为你的信息都在网上;但掌控几亿人社交关系的“老大哥”也就是一位大学没毕业的毛头小伙。这又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被跟踪和分析的时代。

这就是C时代,不管你爱或者不爱,它已经到来。

电动汽车消费进入新阶段

硅谷的网络创业者OlivierChalouhi成为全美首个购买Leaf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这辆新型车在减扣各种联邦税赋后的售价为2.5万美元。他在使用新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它与传统内燃型汽车的差异。首先是电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内出奇的安静,其次是总对电动汽车每次充电后的最大行程存有担心。

预计在未来2年内,还会有10多款全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面市,福特、本田、丰田、马自达等一些厂家的新产品今年1月10日会在底特律的车展上露脸。日产公司是唯一一家把大量赌注都押在了全电力驱动技术的企业;通用则采纳混合驱动技术;本田把大量研发能力集中在目前仍是成本极高昂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上。据专家称,本田采用氢燃料电池的FCX Clarity品牌,每辆造价高达10万美元以上。宝马、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历来把精力都集中在极高效的柴油发动机技术上。

原油危机

原油价格有着摧毁世界经济的破壞力,人们有理由担心。中东和北非两个地区产油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利比亚的动荡局势表明,革命能很快中断原油供应。即使卡扎菲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西方国家在讨论究竟是否要颁布禁飞区时,外国工人纷纷出逃和国家面临分裂局面已让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减少了一半。整个地区动荡不定的形势带来了会在大范围扩散的威胁。

在最糟局面出现时,高油价和政局不稳定相互影响是最大危险。即使今后能避免这种局面,世界经济的短期前景会比许多人意识到的更虚弱些。但仍存有的一线希望是,世界其他地区,甚至中东在经历磨练后能够应对受原油波动带来的影响。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很清楚,即对电动汽车使用的各类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以及对碳排放定价。1970年代的原油冲击改变了世界经济。2011年的冲击可能会以较小代价产生同样效果。

国内

新股发行改革后续措施择机推出

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两周年之际,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研究推出发行体制改革后续措施。消息人士称,监管部门正在修订首发和再融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配套规则,研究主承销商配售权和存量发售等措施,待市场条件成熟时择机推出。

成品油定价酝酿新机制 定价权或向三大油企下放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6月8日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

据了解,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讨论方案中有,当原油价格在130美元/桶以下的时候,政府有可能向三大公司下放定价权。

发改委:资源性产品价改年内推出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根据该意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成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意见提出,要推进成品油、电和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表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会如期在年内推出。连启华表示,在进行相关的价格改革的同时,发改委十分重视整个通胀水平,会统筹考虑,不会引起大的物价波动。

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日前,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正式批复《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

依据《方案》,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连云港,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东中西地区良性互动,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徐圩新区为先导区,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到2015年,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示范区全面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功能更加完善。

银监会:银行管理新规对资本充足率影响不大

从中国银监会获悉,其正在起草修订《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待意见稿定稿后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的监管指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不大。业内人士根据媒体公布的意见稿细节预测称,新的监管指标将使商业银行产生至少4000亿元左右的融资需求。

银监会拟近期下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涉及了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银监会确认,目前该会正在起草修订《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修订的主导思想和有关政策精神均已体现在上述《指导意见》中。

发改委:目前物价上涨压力仍旧较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物价上涨压力仍旧较大,特别是国际粮价、油价的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针对去年二三季度以来物价呈现上涨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包括加息、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减少收费。现在看,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蔬菜的价格比前几个月,包括比去年同期有明显的下降。

徐宪平称:“国家把控制物价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相关措施会一步一步地抓落实,我们现在把这个工作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数据显示,4月份CPI涨幅5.3%,环比涨幅略有回落。随着5月份猪肉、鸡蛋价格大幅上涨,很多机构预测CPI涨幅或将再次回升,可能达到5.5%的高位。

国际

罗杰斯:美国债台高筑 升级版2008金融风暴逼近

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8日警告称,美国债务水平不断攀升,其正接近爆发一场较2008年更加严重的金融危机。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美国的债务水平正在激增。过去3年中,美国政府花费了大量金钱,而美联储(FED)不断的印刷美元。但当下次再出现问题时,他们将怎么办?他们不能再令债务成数倍增长,也不能再印刷那么多美元。因此下次碰到的问题要严重的多。"

罗杰斯相信,即使国会与政府未就上调债务上限达成协议,政府也不会在8月关门,但他认为,政府需要大肆削减支出,特别是军费方面的支出。

IMF代总裁:新总裁6月30日前产生 选举将公开透明

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涉嫌性侵犯案被捕,并宣布辞职后,IMF总裁人选一事成为全球关注热点。9日,IMF代总裁约翰•利普斯基在北京表示,IMF新任总裁的选聘方法和过程将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并将于6月30日前选举产生。

欧洲央行维持基准利率在1.25%不变

北京时间9日晚,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1.25%不变,至此欧英两行均与市场预期一致,维持利率不变。

尽管这一结果与市场预期一致,但欧洲政策制定者们或将继续强调对通胀、经济增长和美联储潜在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维持维持“高度谨慎”,而这意味着欧洲央行有望7月加息。

有分析师表示欧洲央行对整体通胀率相对于其他央行表现的更为敏感,其将持续关注CPI上涨的风险,对全球经济放缓所致的通缩效应则不那么关注。而“高度谨慎”则暗示了7月可能会加息。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Juergen Michels表示7月欧洲央行可能会加息25个基点。

日本上调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

日本内阁府9日把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上调0.2个百分点,修正后按年率计算为下降3.5%。

日本内阁府当天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次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并经季节调整后,第一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9%,这与第一次统计结果相同。

美再推QE3可能性上升

去年10月,当美联储宣布启动二次量化宽松计划(QE2),上证综指便从2600点一跃而起,铸就了一波强势上涨行情,但高点也不过3400点。

如今,QE2即将在6月到期,上证综指也逐步回落到了QE2开始时的起点,创下4个月新低。同时,道琼斯指数股市近一个月来震荡下行5%。中美股市只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随着QE2将于本月到期,市场一片悲观。

QE2结束后,会不会有QE3?对此,著名投资者罗杰斯表示,相信美国会如期结束QE2。但是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新的量化寬松政策又会出台,那时他们对此会有新的名词,但不变的是,他们会印刷更多的美元。

数据

新股发行市盈率降至28倍 5月新股中签率蹿升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掀起了新股高价发行“去泡沫化”的浪潮,尤其是随着大盘持续调整,价值回归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从年初的73倍,到6月以来的28.57倍,新股发行市盈率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连降三级”。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5月,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升至7.82%。

高盛:中国5月CPI或升至5.5%

高盛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将推动中国物价涨幅上升,5月CPI同比增幅可能从4月的5.3%升至5.5%。

高盛经济学家乔虹表示,最近几周食品价格上涨,肉类、特别是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是CPI涨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受过去数月货币供应、实体经济放缓的影响,预计非食品CPI升幅收窄。虽然近几周国内煤和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但对PPI的影响可能滞后,并在6月PPI数据中表现得更为明显。5月CPI同比增幅可能从4月的5.3%升至5.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将从4月的11.5%升至12.1%,非食品类价格涨幅将从4月的2.7%微降至2.6%。5月PPI同比增幅可能从4月的6.8%降至6.4%。高盛预测,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4月的13.4%升至13.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将从1-4月的25.4%放缓至1-5月的25.3%。

9.96亿:社保重仓股现40笔大宗交易

自4月19日开始至6月7日收盘,A股共经历了35个交易日,期间上证综指下挫超过10.24%。最近的一个交易周以来,市场跌势减缓,行情已经初现反弹。

数据整理发现,截至目前,20只社保重仓股出现40笔大宗交易,交易额共计9.96亿元,平均折价率6.9%。

5月股市资金流失400亿 A股保证金一年来首降

由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研究所联合推出的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A股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为1.39万亿,相比上个月降低400亿左右。而A股个人保证金存量也出现了过去十二个月来的首次下降。这究竟是资金的恐慌性抽离,还是股市资金面收紧的开始,值得市场重点关注。

更令人关注的是,A股市场个人保证金,出现最近12个月以来的首度下降。根据资金月报披露的数据,5月初至6月初,A股市场的个人保证金直接流出200亿元,而4月份,A股市场保证金还在困难情况下勉强小增了100亿元。

在过去的12个月里,A股市场的保证金最高月增额达到1000亿元(2010年10月),最低月增量80亿元,唯一的一次负增长就是最近一个月。这或许标志着,A股市场曾经稳定了八个月的存量资金面开始受到外部影响的冲击。

成品油国内外差价每吨约1500元 海关连查走私案

9日从各地海关获悉,4月下旬以来,东南沿海各海关接连查处数宗成品油走私大案。据称,这些油与国内成品油每吨差价约1500元,走私获利空间较大。

杭州海关披露,4月底打掉从海上走私成品油的走私犯罪团伙,查获走私柴油11000吨,案值1.06亿元,涉嫌偷逃税款3000万元。5月1日至20日,汕头和拱北海关也分别查获数起走私“白油”和“红油”的案件。

公司

保利商业地产将放量 隐形大佬浮出

保利地产于6月9日晚间发布了5月份销售业绩,公告显示,保利5月份实现签约面积61.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1%;实现签约金额74.06亿元,同比增长132.09%。而今年1-5月,保利地产累计实现签约面积243.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81%;实现签约金额281.04亿元,同比增长82.37%。

引人注目的是,保利地产将于6月份在广州同时推出6个写字楼项目,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6大商业项目位于广州新中轴线CBD板块天河北、珠江新城和琶洲,可售可租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包括有只租不售的超甲级写字楼、整层出售的高端项目,以及小面积写字楼和酒店服务公寓式写字楼。

随着商业地产的放量,商业地产隐形大佬的保利开始浮出水面。按保利地产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将持有的商业地产规模提升至总资产的10%,一年的营业收入计划达到20亿-25亿。

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透露,目前保利地产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商业团队,在总部有商业管理中心,同时在佛山、宁波、天津、成都和广州的商业项目也已经进入各种运作阶段。因此,在有了团队和经验的基础上,保利下一步会寻求更专业的管理结合。

攀钢包钢遭“稀土”传闻爆炒 公司澄清否认“坚决”

近日,一条关于包钢股份(600010.SH)、攀钢钒钛(000629.SZ)涉及稀土业务的传闻在股吧上疯传,随后数家媒体也就此传闻作出了报道,包括中国证券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而股市炒作者为此也蜂涌而入。为此两家股票均逆市大涨。

传闻称,包钢股份和攀钢钒钛6月1日与四川省攀枝花攀西开发区(攀西裂谷带)签订框架协议,总投资额约28亿元,建设攀钢钒钛稀土产业园项目。两家公司的股票正是从6月1日开始出现异动。

另外传闻还称,攀钢钒钛稀土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攀钢钒钛已与攀西开发区达成初步协议,将于近期择机签订投资开发世界第三大稀土矿攀西裂谷带特大型霓石石英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的稀土矿,预计该矿轻稀土资源储量超过40万吨,储量已经超出了中国已探明的轻稀土总储量,预测开发后的总价值将超过4000亿元。

6月7日晚,攀钢钒钛董秘曾显斌表示,“我都不知道这个消息,我问了公司几个有关领导都不知道。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公司不知道,如果真有这个事情我们是要披露的。”正在外面出差的曾显斌表示自己也看到了这个传闻,而且为此也咨询过公司领导,而得到的答案是并无此事。同时,曾显斌对传闻中称“攀钢钒钛已与攀西开发区达成初步协议”表示:“攀西开发区,我没听过这个开发区,除非是新成立的。”其还建议记者上政府网站仔细查清楚,其认为传闻在名称方面都可能失实。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盛富证券各19.9%股权

中信证券9日消息,同意全资子公司中信證券国际有限公司出资3.74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及盛富证券各19.9%股权,并计划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投资。

新方案与此前“中信里昂配”将共建全球性平台的市场预期变化较大。中信证券认为,先成为小比例股东将深入了解目标公司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更准确把握未来合作机会。

中信证券表示,将向里昂证券及盛富证券控股公司的控股公司东方汇理银行购入上述股权,在签订投资意向书后中信证券及东方汇理银行将立即落实交易细节,有关交易仍有待相关司法机关和监管机构的批准。中信证券认为,上述股权收购意味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实质阶段,借助里昂证券与盛富证券的股票交易平台及研究产品,将为客户提供全面及多元化的产品以及跨境服务。这也是第一次中国证券公司进行类似投资。

菲亚特拟在华国产变速器

上周,菲亚特与广汽在罗马签署了一份新的合作。这一次,菲亚特将目标指向了国产变速器。据悉,菲亚特将与广汽集团及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在华生产变速箱。而据意大利媒体此前报道,菲亚特汽车公司(Fiat SpA)计划在中国兴建变速箱工厂,以便在华生产变速箱。据报道,该公司准备明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生产汽车,而在华兴建变速箱工厂也是此计划的一部分。

变速器国产,意味着菲亚特已经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核心动力总成全部实现本地化生产。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毫无疑问将降低广汽菲亚特的采购成本,增加国产菲亚特轿车在华的性价比优势。

去年7月,广汽和菲亚特在罗马正式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宣布将在湖南长沙组建一个50:50的合资公司,以便早日实现在华投产菲亚特轿车和发动机。

庞大拟代理进口双龙

在成功代理进口萨博后,庞庆华的最新设想是,将斯巴鲁模式移植到韩国双龙身上。但是这招能否奏效,还尚待观察。来自庞大集团(601258)的内部消息称,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将飞赴韩国,为代理双龙在华进口车业务做前期考察。按照双龙的规划,双方的合作将有望于本月内达成。庞庆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此次去韩国考察主要是为了与双龙的董事见个面,关于代理的价格、网络建设、经销商数量、代理车型等问题均将在本次考察结束后敲定。而实际上,庞庆华代理双龙,对于这个目前正处“内忧外患”阶段的韩国车企而言可谓“雪中送炭”。

由于活塞环供应商Yoosung 公司工人自5月18日开始大罢工,中断了韩国柴油发动机的生产供应,导致包括现代起亚和双龙在内的韩国车企普遍面临柴油发动机供应短缺。 而在中国市场,由于上汽双龙事件的负面影响,已经没有多少经销商愿意代理双龙进口车业务,而此前代理双龙品牌的代理商大多“树倒猢狲散”。

庞大牵手双龙的另外一个背景则是,截至今年2月25日,上汽与双龙的合作正式到期。作为进口双龙汽车连续5年在中国市场销售服务总代理商的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双龙汽车中国营销部的也早已解散。

据知情人士透露,庞大汽贸正早在数月前就低调地与韩国双龙接触,据悉,其已取得韩国双龙汽车在中国北方区域的总代理权,最快在7月份,双方将正式签约。

环保部:哈药环保投入不足应负责

“该停的停,该减的减,该治的治,该罚的罚,下一步达不到整改标准,将加大处罚力度。”7日,在哈药总厂污染调研现场会上,国家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副主任白保柱对此次哈药污染事件明确表态。白保柱认为,哈药股份环保投入不足,这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于污水处理设备系统故障,今年3月中旬后,哈药总厂先后有关联的3个车间停产,2个车间限产——其中,101车间TDA (甲苯二胺)全部停产,107车间头孢4号、6号停产;104车间HR756和121车间头孢曲松月均减产12吨;102车间7ACA月甚至已经减产60%。

哈药股份在7日的公告中称,环保车间目前正处于检修的特殊时期,因部分设施、设备暂停运行,造成污水排放指标未达标。

“按照环保局的批复方案,哈药总厂污水处理厂的检修必须在6月15日之前完成,但现在看来,因为设备运输等客观因素,有可能无法按时结束。”哈尔滨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长彭旭表示。这就意味着,15日之后,哈药总厂目前5个高浓度废水车间停限产的范围将不排除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对此,马杰表示,5个车间涉及原料药品种目前主要供给自身制剂产品使用,“不存在减产后订单无法交送和后续产业链条连带影响问题。”

此前,哈药已经向哈尔滨市环保局申请整改延期,但6月5日环保事件的曝光,也使其延期的想法不具备任何可能。

观点

微言大义:

采集范围:经济学家、官员、企业家发飙的重要观点

邱林:谁导演了中国公司在美造假丑剧?

谁导演了中国上市公司在美国造假的丑剧呢?从最直接的状况看,造假帐的直接罪魁祸首显然中国各上市公司的CEO。但是,仅CEO一人无法完成这个过程,必须取得相关机构的默许及呼应才能造假,例如:董事会、查帐及顾问公司、投资银行及股市分析师等,也就是说必须集体响应才行。

赵民:煤电价格脚步越来越近

国家发改委决定今年启动阶梯电价,这是电力改革在消费端和用户方的一次改革,这为今后的煤电价格倒挂的改革,准备了条件。所以,煤电价格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董登新:一级市场“去行政化”改革成效显著

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初衷,就是要通过一级市场“去行政化”,褪去行政色彩,并还原市场本色。通过两年的改革实践,A股一级市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IPO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已达到预期效果。

华生:个税扣除额调整的经济学与政治学

个税基本扣除额每年只是顺带公布一下,从来不是公众话题。我们今天把这件小事炒作成热门焦点,其中的经济学乃至社会学政治学的含义,值得认真考察。

周永亮:银行加息把谁收拾了?

据公开说法,银行不断加息的主要目的就是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和房地产投机,以及通货膨胀的蔓延。但是,据我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房地产投机遏制有了些效果,但是最为严重的受冲击对象是大批的制造业企业,也就是对银行贷款最为敏感的行业。

姚树洁:中国必须创建自己的世界品牌

要解決窘境,中国政府应建立一种激励机制,鼓励更大的内部竞争,允许私人企业跟国营企业公平竞争。银行必须放松对私企的信用,建立一种严厉的调节体系,以防范国家垄断。

论文集萃:

比较重要的核心期刊

我国工业布局的演变特征、存在问题与优化策略

作者:肖春梅

《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工业总体分布呈明显的集中趋势,主要是向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集中。工业布局过度向东部聚集挤压了内地的发展空间,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工业布局"过密"与"过疏"并存,使资源环境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要实现工业布局优化,应在宏观层面上,引导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缓解东部地区资源和环境压力;在中观层面上,促进工业集聚区向城市和城市群集中,实现集约型的布局;在微观层面上,工业企业向工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集中。

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基于创新与生产的垂直分工视角

作者:陆建明 李 宏,朱学彬

《当代财经》2011年第1期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支账户中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基于这种国际垂直分工的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的均衡交易将引起参与分工国家经常项目的失衡。

在华投资涉税研究论文 篇2:

中欧经贸合作:成效、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中欧关系;欧盟

【DOI】10.19422/j.cnki.ddsj.2020.06.00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二者都是世界经济舞台和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和欧盟的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的近四成,双边贸易额占国际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中欧加强合作,不仅有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提升双方民众福祉,还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添加动力。2020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第17个年头,也是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节点。中欧经贸合作虽然不断取得显著进展,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双方需要深入了解彼此需求及利益关切,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目前,中欧双方在应对反全球化浪潮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上拥有较多共识,但在合作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和探索疫后合作新领域方面面临新课题。中欧双方应抓住机遇,加强政策协调与经贸合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
中欧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进入21世纪后,欧盟连续多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货物贸易增速稳定,服务贸易发展较快,投资合作和财金合作均取得较大进展,并且在科技和物流领域合作收益颇丰。

一、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欧盟已连续16年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1]2018年中国对欧盟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8%。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计算,2018年欧盟对华贸易额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15.4%,与此同时,中国是欧盟货物进口的最大来源地,欧盟进口货物的20%来自中国。2019年,中欧贸易总额高达70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4285.1亿美元和2765.9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519.2亿美元(见表1)。

中欧货物贸易增长比较稳定。最近10年,在欧盟经济不振、需求停滞的不利形势下,中欧贸易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大多数年份实现正增长。2017年和2018年,中欧贸易均实现了两位数高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2.7%和10.6%。2019年,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对美国贸易额下降了10.7%,但对欧贸易额逆势增长了3.4%。2010—2018年,中欧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4.5%,比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增长率(3.2%)高出1.3个百分点,更比同期欧盟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率(2.8%)高出1.7个百分点。[2]

中欧服务贸易发展较快。近年来,中欧服务贸易增速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增速。2011—2017年,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14.5%,比同期欧盟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高出1倍。根据欧洲统计局发布的公开数据计算,欧盟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在服务贸易领域一直保持顺差地位。2018年,欧盟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212亿欧元,同比扩大31.2%。2017年,欧盟对华计算机服务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1倍;金融服务出口额是进口额的3.65倍;知识产权费用出口额是进口额的14.48倍。此外,欧盟在旅游服务和教育服务方面也对中国保持较高顺差。欧盟从中欧服务贸易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利益。

二、投资合作逐步加强


表1 2010-2019 年中欧贸易规模与增长率(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9 年秋季)》表6、表7,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cbw/201911/20191102915957.shtml ;商务部欧洲司《2019 年1-12 月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统计表》,http://ozs.mofcom.gov.cn/article/zojmgx/date/202003/20200302941074.shtml

图1中欧相互投资流量与增长(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外资统计2017》《201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欧盟对华投资长期发展趋势稳定。2009—2017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18年全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投入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04.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0%,比2009年增加103%,占全部来华外商直接投资比重由2009年的5.5%上升至2018年的7.5%。2018年,欧盟新设立在华外商投资企业2425家,比上一年增加33.5%,比2009年增加61%。[3]截至2018年底,欧盟对华投资项目高达47200多个,在华企业超过1.6万家,累计投资金额达13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也大量投资欧洲企业,如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并成为该公司第一大持股股东,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山东万华集团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等,中国企业的这些收购使相应的欧洲企业重获生机,保留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支持了欧盟的经济增长。

绝大多数欧盟企业在中国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前景乐观。中国欧盟商会报告显示,2018年和2019年,在华欧盟企业分别有77%和75%实现了盈利,是过去10年中的峰值和第二高值。2018年,有66%的在华欧盟企业实现了收益正增长,其中医药、医疗器械和汽车行业增长强劲;有39%的欧盟企业表示在华经营的盈利率高于其全球平均水平,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点。2019年,中国欧盟商会的调研报告显示,有55%的受訪欧盟企业考虑继续扩大在华经营规模。[4]2017年,多家欧盟企业在华表现强劲,德国三大汽车品牌在华销售汽车共计536.4万辆,德国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法国施耐德电气、荷兰皇家飞利浦等欧洲电气巨头在华年营收都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华年营收甚至高达550亿元人民币。[5]

中国对欧投资由高速增长转向企稳。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速,且投资行业和领域不断拓宽,已成为中欧经济关系的一个亮点,推动了中欧在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商业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2009—2011年,中国对欧投资呈爆发式高速增长,由2008年的4.67亿美元猛升到2011年的75.61亿美元,3年增长了15倍,并且2010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首次超过欧盟对华投资,标志着中欧双向投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2014年和2016年中国对欧投资规模都接近百亿美元,2017年更是创纪录地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如果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角度考察,欧盟主要大国作为投资伙伴则具有更重要的地位。2018年,德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大目的地,为130亿美元,法国排在第二位,为60多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对美国投资仅有30亿美元。[6]截至2018年,中国对欧盟累计投资907.4亿美元,占对发达国家累计投资总额的37.3%;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达3000家以上,覆盖欧盟28个成员国。

三、财金合作有所创新

中欧财金合作方式多样,并不断增加新内容。在企业层面,中欧相互设立了多家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底,18家欧洲银行在华设立23家分行;多家欧洲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9家保险公司、4家再保险公司;共有99家欧洲金融机构获得中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7]

在官方货币互换安排和人民币清算安排方面,2018年和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英国中央银行、匈牙利中央银行分别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其中与后两者的协议金额都提升了一倍。这对扩大中欧间本币使用和稳定金融市场、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伦敦人民币资产交易和资产管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还分别与德国、英国、法国、卢森堡四国央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并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卢森堡四地设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推动中国和所在国企业、金融机构以人民币为交易手段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在伦敦采用簿记建档方式,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8]中欧还在融资机构发展方面相互支持对方,欧盟成员国积极参与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加入了旨在支持欧盟容克计划的欧洲投资基金。中国还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支持双方在中东欧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进行项目投资合作。中国长期持有欧洲国债和欧元外汇,欧洲央行、德国央行和法国央行都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并投资中国国债。

四、其他领域合作卓有成效

在科技领域,中欧保持稳健的互利合作,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和设备供应方。截至2018年底,欧盟向中国出口了56000多项技术,合同金额累计超过2150亿美元,欧盟企业积极参与了大亚湾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欧盟也通过技术输出获得了理想的高额回报。双方还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在“中欧伽利略计划”和“龙计划”三期等项目合作上取得显著进展。[9]2013—2018年,中欧食品、农业和生物科技旗舰计划实施了16个科研项目,累计投入1.2亿欧元,计划到2020年底之前还将增设4个项目。此外,中国还与欧盟主要成员国开展多领域科技创新合作。

中欧班列为中欧贸易提供了新的运输渠道,有助于扩大中欧贸易和海陆联运业务。2011—2019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1225列,从2011年的17列,增发到2019年的8225列,连通了中国60多个城市和欧洲15国50多个城市。欧洲的食品、红酒、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经班列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家电、食品、服装等商品运达欧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欧班列又增加了向欧盟国家运送医疗防护用品和设备的新功能和新使命。
中欧班列为中欧贸易提供了新的运输渠道,有助于扩大中欧贸易和海陆联运业务。图为2019年10月25日,经过17天运行,满载着82个标准箱的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列车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这是首个贯通中国长三角区域、中亚和欧洲并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专列。

总之,中欧经贸合作对双方都产生了多方面积极影响,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欧盟从中国获得的利益主要包括:更多地对华出口,增加了相关部门的产出和就业;大量进口中国质优价廉产品,提高了欧盟民众福祉,维持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低通货膨胀率;大量服务贸易顺差为欧盟旅游业、酒店餐饮业和奢侈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华投资和技术出口为欧盟跨国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金融危机之后批准中国企业对陷入困境的欧盟企业进行并购,避免了部分欧盟企业的倒闭和员工失业;鼓励中国大量持有欧元储备和欧洲债券,提高了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中国从中欧经贸合作中也获得了相应的利益,主要包括:对欧盟保持货物貿易顺差,引进了众多欧盟知名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的投资及其技术,提高了中国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增加了就业、完善了产业供应链、培训了人才、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中欧经贸合作仍然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中欧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贸易增长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干扰经贸合作。2010—2019年,中欧贸易年均增长率为7.4%,其中有3年出现负增长,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低14个百分点。中欧贸易增长率下滑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欧盟债务危机影响延续多年,多个重要成员国经济持续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经济总体不振,拖累了欧洲对华贸易的发展。二是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2006—2015年,中国国内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了1倍多,中国对欧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的挑战。三是贸易摩擦频发。为应对金融危机、增加就业,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逐渐增多,保护措施趋向密集,制裁越来越重,涉及范围也不断扩大。2008—2016年,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多达60起,是中国对欧盟调查数量的4倍。2017—2019年欧盟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又新增20起,主要集中在钢铁、光伏和化工等领域,最终对中国生产的铜版纸、有机涂层钢板、晶体硅光伏产品等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10]

第二,欧盟无限期推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中国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欧盟委员会以“市场扭曲”为由,认定中国仍属非市场经济,不改变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做法,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关于中国应于2016年12月11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欧盟继续选择发达国家作为计算中国“双反”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对中国产品开征高额反倾销税,致中国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欧盟认为,中国政府的“不公平”贸易政策是欧盟对中国产生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而且认为中国没有完全遵守“入世”承诺,对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不力、对某些国内产业提供保护和扶持、市场开放程度不足。2017年,欧盟竟然提议更改其反倾销法律,即未来将不再区分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转而以市场扭曲程度决定惩罚性关税税率,在贸易保护措施方面获得了更大操作空间。[11]欧委会贸易司评估结果表明,中国获市场经济地位后对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的就业市场影响最大。有鉴于此,在与欧盟磋商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时,中国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这三个欧盟成员国。

第三,中欧双向投资存量占比偏低,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倾向可能会抑制投资发展。据欧洲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欧盟对中国(含中国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只占欧盟对外投资存量的4.4%,中国大陆对欧盟投资仅占欧盟吸收外资的0.95%。[12]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和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联合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中资企业对欧盟投资同比下降了40%。2017年以后欧洲部分国家对外投资审查趋严,各国纷纷出台了投资限制措施。以德国为例,2017年7月通过了《德国对外经济条例》第9次修正案,在原有的“特殊行业审查”和“关键基础设施审查”基础上,又新增了“跨行业审查”一项。“关键基础设施审查”规定由德国经济能源部“可以在签约后3个月内启动审查”修订为“有权在得知签约后的3个月内开始调查”。2018年12月又通过《德国对外经济条例》第12次修正案,将“特殊行业审查”和“关键基础设施审查”的投资类型由直接或间接获取德国企业“25%或以上控制权”改为“10%或以上控制权”,“关键基础设施审查”中新增了广播传媒业。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将面临更多更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第四,欧盟追随美国对华遏制政策,制约中欧技术合作。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一直没有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这也加重了中欧贸易失衡。1989年后,欧方以“人权”问题为由对华实施制裁,要求成员国终止对华军事合作和武器交易,军工产品贸易和军民两用产品贸易都遭到禁止。欧盟将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涉藏问题和台湾问题挂钩,使经济问题政治化,损害了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并且损害了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武器出口国的利益,造成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0年,欧盟理事会通过了《1334号法令》,将《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的机制扩大至高科技出口领域,制定了控制军民两用技术和军事用品出口的清单,旨在控制中欧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贸易。欧盟国家对高科技出口采取限制性政策,使中欧高科技贸易受到严重制约,更加剧了中欧贸易失衡。[13]

第五,欧洲反全球化浪潮汹涌,民粹主义破坏中欧合作氛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欧洲联合由最初6国创建的欧洲共同体扩展为拥有28个成员国的欧盟(2020年初英国正式“脱欧”后为27国)。成员国的高度合作使欧盟变得更加强大,也推动了欧盟与中国的整体经贸合作。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民族主义、民粹主义重新抬头,右翼势力影响日益上升,部分成员国忽视经济合作的收益,刻意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给本国经济和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英国“脱欧”就是最集中的体现。成员国的离心倾向使得欧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花在协调内部矛盾和问题上,从而导致在对外合作时更加谨小慎微、效率低下,这对中欧合作带来一定挑战。一些欧盟成员国出现排外倾向,一些政治家对中国的发展和中欧经贸合作持否定态度,过度夸大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影响和中国投资对欧盟安全的影响,意图阻碍中欧经贸合作的发展步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部分欧盟人士主张对外投资回归欧盟,重建内部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部分欧盟国家对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和态度,也显示相当一部分欧盟民众对中国的不信任、挑剔和无端指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欧盟对华合作的民间意愿和官方决策。

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欧盟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冲击,欧盟经济可能因此而陷入深度衰退。202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7.5%,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运输渠道不畅,双方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中欧峰会、“17+1”峰会等重要经济外交活动都已推迟,一些中欧常规经贸活动被迫取消或延迟,这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中欧贸易和投资规模下滑。这是中欧合作中不得不面對的新挑战。
中欧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尽管中欧经贸合作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出现了一定迟滞,但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经济互补性较强、战略对接不断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方兴未艾、合作领域愈益拓宽、经贸关系协调日趋机制化等方面。

第一,中欧经济互补性依然较强。中欧双方的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巨大,贸易投资发展空间广阔。近几年由于受欧盟经济增长低迷、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中欧贸易增速下降。但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中国和欧盟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等领域,而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体现在饮料和烟草、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等领域。中国和欧盟在不同领域存在显性比较优势,双边货物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此外,双方在旅游、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增长潜力巨大。与双方贸易占比相比,目前中欧相互投资占比还很低,多个投资领域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当前,全球经济进入疫情导致的衰退期,欧盟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部分欧洲企业可能产生股权收缩变现和企业出售的需要,企业合并或并购潮可能再现,这为中国企业增加对欧股权投资提供了新机遇。欧盟金融市场发达,拥有大量金融机构、众多的金融工具和超强的融资能力,有助于中欧双方财金合作取得新进展。

第二,中欧双方战略对接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抓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获得多个欧盟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其中意大利成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G7成员国,法国也明确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企业投资机会,其中有一些项目就在欧盟成员国境内,本身就是中欧合作项目,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积极参与希腊私有化进程,将比雷埃夫斯港建成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并主持创建了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园区。2015年12月,由中国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德国、荷兰、奥地利、卢森堡等欧盟国家成为其创始成员国。2018年9月,欧委会公布了《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对亚欧互联互通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政策主张,并将中国列为首要双边合作对象,强调加强欧盟与亚投行合作、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合作。“投资欧洲(InvestEU)”是欧盟下一个跨年度(2021—2027年)财政预算框架内促进公私投资的计划,它将进一步促进欧盟在人工智能、循环经济以及气候行动等关鍵领域的投资,该计划为中欧合作创造了新机会。中欧双方应利用好彼此战略对接的已有成果,共同推进互利合作。

第三,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方兴未艾。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已与法、德等14个欧盟国家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共识,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优势互补领域开展机制化合作,并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取得了可喜成果。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创新举措,有助于促进中国的优势产能和欧盟国家的先进技术及海外经管经验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欧双方利益诉求的一个关键契合点,是中欧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和重要支柱。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并配备相应政策支持。丝路基金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设立了第三方合作基金,为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第四,中欧经贸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新一届欧委会提出了“欧洲绿色协议”,设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以上和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提出了“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等重大政策倡议。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共同理念和追求,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欧双方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与研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完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存在大量合作机会,有待深入挖掘。中欧双方在绿色发展领域有各自的优势,合作有助于实现各取所长、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成效。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也显示出中欧双方在医疗健康领域合作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潜在的发展空间。欧盟在医疗设备精密仪器和新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中国在一般医疗设备生产、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和中医药研发生产等方面优势突出,中欧合计19亿人口对医疗保健供给拥有巨大需求且不断升级,共同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使双方对医治老年病慢性病的需求不断增大。中欧双方政府和企业应借此机会,增强合作意识,鼓励双方企业共同投资、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提升供给水平。此外,5G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双方加强移动通信技术合作、提速建设相关产业链。5G通信能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和应用程度决定智能手机、AR/VR设备、自动驾驶汽车、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为此,中欧双方应着眼于长远利益,不被重商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捆绑。

第五,中欧经贸关系协调日趋机制化。机制化将为合作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证。在投资方面,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已接近成功,该协定将为未来中欧企业相互投资提供稳定保障,有助于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在贸易方面,中欧智库对双边自贸协定的联合研究表明,中欧如果达成自贸安排,双方的GDP增长和社会福利将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将加快转型优化、双边贸易将更加趋向平衡发展,贸易转移效应也将更加明显。[14]因此,中欧应将自贸区安排谈判尽快提上日程。在合作对话机制方面,中欧峰会、“17+1”峰会以及各层级合作对话机制,均有助于中欧密切合作推动共同确立新规则、解决新问题。例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拓展进口渠道,增加从欧盟国家的进口,减少对欧贸易顺差。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生效,就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为外商对华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有利举措。中欧双方应充分发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深化宏观经济政策和经贸政策对话,建设性处理分歧摩擦,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长期、稳定、互利共赢发展。[15]

【本文是外交部中欧关系指南针课题“中欧贸易与投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KT2018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甘冲)

[1] 由于英国退出欧盟,中英贸易从2020年起独立统计,因此,2020年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可能将让位于东盟。

[2] 此处的增长率指标使用的是几何平均增长率。全球贸易增长和欧盟外贸增长由作者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计算,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

[3] 中国商务部:《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19》,http://www.fdi.gov.cn/CorpSvc/Temp/T3/Product.aspx?idInfo=10000544&idCorp=1800000121&iproject=33&record=13131。

[4]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Business in China Business Confidence Survey 2019,”https://static.europeanchamber.com.cn/upload/documents/documents/Business_Confidence_Survey_2019_updated[663].pdf。

[5] 中国驻欧盟使团: 《欧盟对华经贸合作情况报告(2019年5月)》,http://images.mofcom.gov.cn/eu/202003/20200306182920737.pdf。

[6]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http://img.project.fdi.gov.cn//21/1800000121/File/201911/201911040914277695241.pdf。

[7] 中国证监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一览表(2019年10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名录(2020年4月)》,http://www.csrc.gov.cn/newsite/gjb/sczr/qfiiylb/201906/t20190628_358352.html。

[8] 刘曙光:《中欧经济外交发展新态势》,载《理论学刊》,2016年第5期,第54-60页。

[9]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3》,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9-280页。

[10] 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www.cacs.mofcom.gov.cn/cacscms/view/notice/ckys#。

[11] 丁纯:《中欧经贸关系:合作与竞争并存》,载《中国外汇》,2017年第9期,第16-18页。

[12] 同[5]。

[13] 郑腊香:《欧债危机下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载《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8期,第60-68页。

[14] 李钢:《以深化利益融合推进中欧自贸区建设》,http://www.caitec.org.cn/n6/sy_xsyj_yjbg/json/4623.html。

[15]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2018年12月)》,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2/18/content_5349904.htm。

作者:刘曙光

在华投资涉税研究论文 篇3:

在华跨国企业面临本地化升级

2014年,外资企业要打造本地化战略升级版,充分发挥本地化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作用,通过提供创新服务打造产品生态圈,扩大市场份额

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仍在蹒跚,但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期望却早已高涨。市场总体销量不振的情况下,制造业与资金又过早地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致使部分在华外企的2013年财报表现不佳。

例如,苹果公司大中华地区2013年第三财季的营收为46.4亿美元,比第二财季的82.13亿美元大幅下滑了43%,且第三财季同比也下降了14%;日本佳能公司2013年全年利润预期从之前的4500亿日元下调到了3800亿日元,下降了16%。

然而截至2013年11月,虽然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家数同比下降了9.19%,但是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却连续10个月增长,达到105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吸收外资在全球排名居第二位。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仍是外国企业投资的最大目的地,且外资企业在华研究中心、服务中心纷纷建立,外企在华本地化战略正逐步推进升级。

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政府也表达了要在当前和今后时期,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将改革和开放的红利进一步释放,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释放了为外商在华投资创业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信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同月召开的第六届中外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上引发共鸣,参会的各大跨国企业中国区总裁纷纷表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教育和医疗,包括儿童医疗和养老等领域的决定感到深受鼓舞,对未来在中国地区获得更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

这份期待在2013年末已部分成为现实,尤其是在跟随中国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步伐中,部分嗅觉灵敏的跨国企业已经开始了中国内陆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战略布局。如微软(中国)有限公司5个项目落户西安、咸阳之间的西咸新区,世界一流工业企业美国派克汉尼汾公司与贵阳本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中西部地区多个高新区和经开区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加大招商优惠力度,预示了2014年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的良好开端。与此同时,2013年许多新形势下的重大事件也将成为今后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与经验教训。

展望2014年,跨国企业在华业务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政府开放策略更加主动,将推进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且IPO即将重启也将带来更多的股权投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安全问题的日趋严峻,中国政府在关键器件上将更倾向于培育和购买本土企业的产品,且加强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以及和外资企业争夺市场的竞争能力。

因此,外资企业2014年在中国开展业务时,要进一步打造本地化战略升级版。一是改变核心研发活动基本安排在母国的做法,加快对中国市场的反应能力,同时逐步实施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战略,减少企业高层的“空投”现象,并推动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为企业的全球研发进行服务。二是改变与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不相协调的观念,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媒体和消费者的评价来提高企业品牌、声誉和竞争力,通过文化本地化的战略来加强员工向心力、归属感。三是改变只追求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国市场规律和消费者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本地化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作用,通过提供创新服务打造产品生态圈,扩大市场份额。

现象1:监管更加严格

? 案例1

跨国企业质量及安全问题频遭曝光。2013年以来跨国企业是非不断,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冰块菌落数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产品召回问题约谈强生公司,三星、苹果、星巴克等企业因服务质量和在华定价偏高等问题被相关媒体曝光和批评等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此类报道和批评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并非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相关企业应以积极、主动、诚恳的态度,认真对待消费者诉求和媒体监督,维护好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 案例2

跨国企业多次涉及反垄断、反贿赂调查。2013年,中国发改委多次发起涉及外企的反垄断调查,包括芯片制造、进口奶粉、液晶面板、汽车和医药等行业。同时,公安部对葛兰素史克分高管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进行立案调查。这一系列调查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健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不断规范化的市场监管制度和对各类性质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执法力度。

涉及跨国企业的各项调查并非具有针对性,而是向商业腐败和市场垄断等不正之风开战的序曲,是外资企业在华“超国民待遇”消失、中国对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特殊优惠政策减少的背景下,促进各在华跨国企业在心态和战略上进行必然转变的推动力。虽然未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但中国吸引外资已逐步进入了成熟阶段,将更多的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和结构优化转向。同时,中国的市场秩序也会越来越公平、规范、透明,无论是中外企业,依靠灰色捷径的行为模式将不再适用。这也表明,只要依法开展营业活动,跨国企业在中国将得到一个更加公正的法律环境、更加高效的行政环境和更加平等的市场环境。

现象2:问题更趋多样化

? 案例1

特斯拉商标在华被抢注。股价飙涨的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准备进军中国市场时遭遇阻碍。一方面是由于其对中国市场环境不甚了解,没有提前在商务部、工商总局获得外资注册公司的相关批复;另一方面是其品牌相关的中英文商标均遭到抢注,只能转而注册拓速乐汽车销售(北京)有限公司名称,而且很可能会在后续商标问题上付出高额的费用。

? 案例2

敏感信息的安全问题引发深思。2013年6月,斯诺登揭发美国的“棱镜门”事件,随后九大互联网巨头被卷入到美国监控全球互联网计划中,引发了各国在网络安全、通信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关注与思索,也导致了思科在华业务遭到中国本地企业的严峻挑战。对比思科几乎参与了中国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而华为、中兴却遭美国政府借口网络安全问题而在美国市场受阻,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与公平,同时也提醒中国要对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世界经济行为节奏的加快和关联的加强,跨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更需要提前做足功课。一方面加强对中国市场环境和准入规则的了解,另一方面准备好应对中国政府在数据信息安全领域更为严格的核查。尤其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跨国企业在华提供云计算服务和智慧城市设计时,更需要彻底摸清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甚至在必要时联合中国的本土咨询公司,进行相应的政策环境调研以及一些企业注册和高新企业申报等流程,加强风险规避和正当获益能力。

作者:刘钰

上一篇:直接投资发展趋势论文下一篇:我国医院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