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发式扶贫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

摘要:贫困是造成人类生活不幸的罪恶本源,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和藩篱。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努力实现的理想,是国际社会一致认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承诺。开发式扶贫是党和政府在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开发式扶贫的本质在于将自食其力和社会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资源与贫困群体需求有效对接,更大程度地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体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冲破贫困藩篱,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由内而外彻底摆脱贫困。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单纯地进行物质救济式帮扶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助长贫困群体等靠要的思想。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通过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提高贫困群体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坚持学习、努力奋斗才能彻底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育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体系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断显现,并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一直以来,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兴学赈灾是民间社会的应尽责任。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参与教育扶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也相应地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社会组织扶贫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对于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为此,论文围绕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选题,运用历史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详细论述了我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资源、实践探索、实践模式等内容,以此明确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深刻探讨了我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基本经验、发展机遇、发展挑战和发展路径等问题,以助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实现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思路及在此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结构及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为论文研究提供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二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概念、现实背景、发展脉络、总体成效。以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现实背景为出发点,爬梳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发展脉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1989年探索阶段、1990年—2000年展开阶段、2001年—2011年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攻坚阶段。并从缓解了政府教育扶贫财政压力、填补了政府教育扶贫工作空隙、促进了政府教育扶贫效率提高、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等四个方面阐释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取得的总体成效。第三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理论资源。本章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相关理论四个方面对论文的理论资源进行归纳,为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实践探索、模式分析和未来展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第四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本章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以资育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方面概括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涉足的主要领域和实践的具体内容。第五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本章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实践模式大体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其中,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又包括筹款工具模式、项目运行模式、组织资助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又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又包括社会企业模式、公益创投模式、影响力投资模式。第六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趋向。这一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论文科学合理地将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为扶贫资源的链接者、扶贫服务的提供者、扶贫能力的建设者、扶贫行动的倡导者和扶贫工作的合作者。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提出要发扬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经验。论文从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四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四十年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发展机遇,即经济与社会转型激发社会组织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发展时机、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组织承接工作、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四大机遇。第四部分检视了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所遇到的挑战。论文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存在法律缺失、社会组织外部管理僵化、普遍资源短缺和内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亟需尽快解决。第五部分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优化性路径选择。论文提出,为继续推进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良性发展,必须构建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法律体系、改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环境、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并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总之,通过全面总结和分析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情况,论文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归纳概括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包括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三种基本模式。其中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包括筹款工具模式、项目运行模式、组织资助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包括社会企业模式、公益创投模式、影响力投资模式。二是鉴于社会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下社会扶贫中的重要主体地位,明确定位了中国社会组织在2020年后农村教育扶贫中的五种角色,即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能力建设者、行动倡导者和扶贫工作合作者。三是高度总结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四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包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四个方面,为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教育贫困问题提供了指导意见。四是全面分析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在当前以及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优化性路径选择。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社会组织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和创新及不足

1.4.1 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1.4.3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会组织

2.1.2 教育扶贫

2.1.3 社会组织教育扶贫

2.2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现实背景

2.2.1 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有待开发

2.2.2 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优势凸显

2.2.3 精准扶贫要求多元力量参与

2.3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历史进程

2.3.1 1978 年—1989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探索阶段

2.3.2 1990 年—2000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展开阶段

2.3.3 2001 年—2011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深化阶段

2.3.4 2012 年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攻坚阶段

2.4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总体成效

2.4.1 缓解了政府教育扶贫财政压力

2.4.2 填补了政府教育扶贫工作空隙

2.4.3 促进了政府教育扶贫效率提高

2.4.4 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

第3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1.1 发展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3.1.3 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2.1 发展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3.2.2 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3.2.3 发展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

3.3 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3.3.1 人力资本理论

3.3.2 文化贫困理论

3.3.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3.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相关理论

3.4.1 有教无类——教育的普惠性

3.4.2 治乱学说——教育的教化性

3.4.3 经学致用——教育的实用性

3.4.4 教养兼施——教育的公益性

第4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

4.1 基础教育

4.1.1 学前教育

4.1.2 义务教育

4.1.3 普通高中教育

4.1.4 特殊儿童教育

4.1.5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4.2 职业教育

4.2.1 发展农村中高等职业教育

4.2.2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2.3 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2.4 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4.3 普通高等教育

4.3.1 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4.3.2 指导城市返乡青年创业

4.4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4.4.1 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3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4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5 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5 以资育人

4.5.1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4.5.2 通过人文助困树立学生积极心态

4.5.3 通过感恩教育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4.6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4.6.1 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6.2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

第5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

5.1 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

5.1.1 筹款工具模式

5.1.2 项目运行模式

5.1.3 组织资助模式

5.2 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5.2.1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5.2.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5.3 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5.3.1 社会企业模式

5.3.2 公益创投模式

5.3.3 影响力投资模式

第6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趋向

6.1 明确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

6.1.1 扶贫资源的链接者

6.1.2 扶贫服务的提供者

6.1.3 扶贫能力的建设者

6.1.4 扶贫行动的倡导者

6.1.5 扶贫工作的合作者

6.2 发扬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经验

6.2.1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

6.2.2 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

6.2.3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6.2.4 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

6.3 抓住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机遇

6.3.1 经济与社会转型激发社会组织发展

6.3.2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发展时机

6.3.3 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组织承接工作

6.3.4 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

6.4 正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挑战

6.4.1 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法律缺失

6.4.2 社会组织外部管理僵化

6.4.3 社会组织普遍资源短缺

6.4.4 社会组织内部能力不足

6.5 优化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路径选择

6.5.1 构建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法律体系

6.5.2 改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环境

6.5.3 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

6.5.4 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权益法股权投资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