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之根基论文

2022-04-17

摘要: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为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任何一家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头成,且立足于不败长远发展,必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起来,将企业文化对于形成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对手带来的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文化之根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文化之根基论文 篇1:

浅谈创建特色班站文化之我见

【摘  要】培育班站文化,是统领员工思想、构建企业文化的根基。班组是企业内部的最小单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环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班组建设与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既要融合整个企业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培育自己独特的“班站文化”,这对于统一员工思想行动、凝心聚力助推企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于融汇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每一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班站文化;员工思想;文化提高

培育班站文化,是提升企业实力,打造第一品牌的灵魂。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竞争,还有精神文化因素的较量。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识,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应该有相应的文化理念做指导,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使命是什么,让客户了解企业的服务方向是什么。当今,文化被时代推向了品牌竞争的前台,透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客户、社会公众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已经是一种深层次、高水平、智慧型的现代企业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聚在品牌上的企业精神,又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培育班站文化,就是通过这个品牌建设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企业文化领域,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

一、创建目标:

班班有“文化”。班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小单元,主要负责公司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在公司企业文化和分厂精神的引领下,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下,进一步挖掘提炼每个班组的文化理念,使企业文化在基层班组中发挥导向、规范、凝聚、融合、辐射作用,从而鼓舞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与企业同甘共苦,为企业建功立业。通过推动管理制度与员工行为的深度融合,构建以班站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和视觉文化,锻造企业坚实躯架,夯实企业成长之基,让特色鲜明的班站文化真正成为展示企业形象的第一品牌,激发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

基层有“亮点”。基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层,是企业文化的“集散地”,也是班站文化的“培育田”,主要负责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班站文化的创建与落地。在宣贯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班站情况和员工需求,为班组量身制定符合其实际的特色班站文化,包括展現员工风貌、提升管理水平的精神理念,规范员工日常行为的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组织员工学习、培训、活动的阵地等,打造本单位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基层班站示范点,使班站文化更加扎实有效的落地,从而达到统一员工思想,凝聚基层队伍合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弘扬团队精神,建设学习型组织,培育人本文化,形成合和之势,推动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目的。

企业有“品牌”。公司作为班站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文化落地的顶层,主要负责班站文化第一品牌的设计和打造。首先,要围绕公司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打造班站文化第一品牌,指导基层完成班站文化创建方案,探索出一条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班站文化建设思路;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着手,提炼挖掘班站文化理念,通过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以及人文关怀,不断约束规范班组员工行为,直至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通过逐步完善硬件,营造班站文化浓厚氛围,打造企业文化第一品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培育企业文化之根,铸就企业发展之魂,助推和保障企业实现永续发展。

二、创建模式

优秀的班站文化,好比是一个企业管理员工、引领发展的“心经”。尽管基层班站情况不同,文化理念各异,管理方法多样,但追根溯源,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凝聚员工心力,永葆企业长青,实现永续发展;所遵循的模式也是大同小异,结合新世纪公司班站文化建设实际,可以从文化培育和文化落地两个层面入手,分别采取虚实并举、软硬兼施的模式进行创建。

1、文化培育,虚实并举。创建班站文化,首先要培育班站的精神文化,这是引领基层和企业发展的根和魂。然后才有完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打造视觉文化和品牌文化的一系列动作。在文化培育这个环节强调虚实并举,这是班站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而选择“先虚后实”还是“先实后虚”的培育模式,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对于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内在驱动潜力的企业,可采取“先虚后实”型模式,自上而下创建;对于新生企业和兼并重组企业,一般采取“先实后虚”型模式,自下而上创建。对于新世纪公司而言,显而易见,经过多次转型重组,更适合于后者“先实后虚、自下而上”的创建模式。首先应致力于基层班站试点创建、氛围营造,打造品牌等硬件建设,做好“实”的工作;然后再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班组操作流程,规范员工行为,然后再通过座谈交流、意见征集、问卷调查等形式,提炼总结班组文化理念,广泛宣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创造佳绩,实现班组精神文化建设向“自下而上、虚实结合、扎实落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创建路径

路径1: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构建班站文化体系。

一是以人为本谋划班站文化思路。首先从人本管理着手,将班站文化建设与员工的需要和期待有机融合,公司党委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座谈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基层情况和员工需求,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然后成立班站文化建设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谋划班站文化打造思路,其内容要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求上下配合、共同参与。公司党群部门作为班站文化的牵头部门,负责提出创建整体思路,推动考评班站文化建设工作;各基层单位是班站文化创建的主体,负责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指导班组开展班站文化建设活动;各基层班站是文化建设的载体,负责实施践行方案,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突出创建实效。做到每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项政策出台都能得到广大员工认可,形成各司其职、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班站文化建设格局,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和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虚实结合培育班站文化根基。首先,班站文化建设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精神层是班站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包括班站理念、班站作风、基层精神等;制度层是班站文化的中间层次,包括班组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物质层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是形成班组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包括班容班风、厂容厂貌、产品样式、设备特色等。其次,班站文化分为文化培育和文化落地两个步骤。在文化培育环节,采取“先实后虚、虚实并举”的创建模式,要注重做好打造班站试点建设这一“实”功与班站文化理念提炼这一“虚”功与有机结合;在文化落地环节,采取“软硬兼施、神形兼备”的创建模式,要注重以思想、制度、行为支撑的精神文化与以试点创建和品牌打造为内涵的物质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

三是顶层设计构建班站文化体系。班站文化建设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具体体现为:强化组织领导,制定班站文化方案。需要成立班站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站位公司层面,统筹谋划班站文化方案,明确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建设内容、实施举措等,形成公司班站文化建设框架,再根据框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指导推动实施;梳理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制度是班站对员工行为的一种规范,要立足基层整体,全面梳理完善制度流程,通过宣贯、执行、考核等步骤,确保制度落实到位,逐步规范员工行为;培育品牌文化,增强企业实力。通过建设培育以班站文化为抓手的品牌文化和视觉文化,将虚功做实,实现軟件与硬件的完美结合,创建特色鲜明的班站文化,凸显企业第一品牌实力;传承企业精神,积蓄发展后劲。要从企业顶层注重班站文化的传承性,不断赋予班站文化新时代新内涵,以榜样力量带动班站文化体系不断传承和发扬,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路径2:三管齐下,软硬兼施,确保班站文化落地。

一是对标完善班站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班站文化的一个组成方面,也是班站文化落地的重要保障之一,它与班站文化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充分体现先进班站文化的体制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才能真正规范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巩固精神文化基础。制度的健全落实程度体现了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程度,同时它也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如何将制度文化与班站文化完美融合,首先要进行班站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匹配度审查。可以从两条线着手,一条是走“制度路线”。即罗列制度条文,逐条挖掘所反映的文化导向,实施对比分析,确定条文和文化的匹配性,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条是走“文化路线”。即罗列文化元素,确定每一元素的落实要求,查找现有制度是否已有体现,确定匹配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其次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基层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使班组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并且日益与标准化管理和集团化管理接轨;同时还要结合实际,进行专业化管理流程设计,使班站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法的运作轨道。

二是开发“软件”规范员工行为文化。“软件”包括思想引领、制度建设、行为规范,隶属于不可视的精神层面建设。谈到精神层面,必须要明确一个主体,那就是人,再延伸至人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于班组和企业来讲,主体就是员工,员工是班组和企业的重要资源,班站文化建设要始终以人为本,充分反映员工思想,深入考虑员工需求,进而调动员工参与意识,激发员工创造精神,实事求是推进文化创建。思想决定意识形态。思想即意识,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要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推动党管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落实;二要强化理论武装,以班组日常学习教育为抓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三要重视阵地建设,全覆盖、全过程、全媒体做好班站阵地建设,推动建立“大班站建设”工作格局。行为依靠制度规范。

三是打造硬件丰富企业视觉文化。“硬件”包括试点创建、目视化管理、氛围营造,归结为可目视化的物质层面建设。培育班站文化打造第一品牌。班组是企业内部里最小的生产经营单元,涵盖整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它体现了石油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特点。所以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可以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公司党委始终以固本强基,推进班站建设,培育班站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在油套管制造厂打造的“排头兵文化”、在抽油泵打造的“五小文化”、在抽油杆制造厂的打造的“堡垒文化”等,分别在助力企业打造优秀品牌,内聚合力,外树形象,筑牢企业发展根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造现场目视化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建设“班站标牌文化”构建“目视化”班站文化。

路径3:选树典型,强化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选树试点突出典型示范作用。按照选树试点打基础、全面铺开上台阶、总结提高见实效这个总体思路,企业党委要深入基层调研,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指导各基层打造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班站文化建设示范点。如:根据油套管制造厂保供任务艰巨这一实际,指导其打造了排头兵文化室、帮促学练兵站、面心实洗衣房“三位一体”职工小家,充分发挥其思想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作用,助力保供任务圆满完成;结合抽油杆制造厂开展“精益生产”试点工作,指导其创建了“精益生产”党建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精益生产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创建过程中,一要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二要突出创新理念,体现基层特色;三要关注员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全面推广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在选树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其他各基层单位、班组中进行全面推广,通过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打造模式,逐步形成班班有特色、班班有理念的整体文化氛围,促使班组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是延伸拓建新班站。针对未进行班站试点建设的班组,按照老试点打造模式,按照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实施创建、验收运行等步骤,对新选定的基层班站实施创建活动,分期分批完成全面推广计划。二是升级改造老试点。针对前期已经打造完成的班站文化老试点,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和发挥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潜能,进一步研究升级改造方案,以期发挥更强大的功能,最大限度保障生产、服务员工,切实达到提升班组管理水平,营造浓厚的班站文化氛围。

作者:张洪文

企业文化之根基论文 篇2:

论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为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任何一家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头成,且立足于不败长远发展,必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起来,将企业文化对于形成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对手带来的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企业,在其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些许的成果,但是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即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 建议

1 企业文化的含义

“三流的企业靠人才、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这句话高度概括出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对本身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诞生之初,企业文化便已经存在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其出发点和根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同时作为企业的性格决定着未来发展方向和命运。

企业文化是以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观而存在的,然而这个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及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客观事物对于其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共同认识或者可以通俗的说是什么样的看法。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制度规范的确立、习俗仪式的建立等,都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标杆建立和形成起来的。价值观体现出了企业的最高的整体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宗旨。任何企业,总是把自认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企业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和最高宗旨。稳定的、为全体员工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才是企业文化发育成熟的最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的力量还表现在现代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如:如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如何留住他们,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公司全部成员的集体力量凝结起来,共同为企业实现整体目标奋斗。现代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强调双赢。立志为员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发展平台是企业文化的初衷也是可长远宿命使然。企业管理只有建立在企业文化这个根基上,运用文化的力量和非经济手段对员工進行管理和培养,尊重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是管理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企业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迈上新台阶。

2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形式层面上的表现,像企业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等,恰恰忽略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企业之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可分三方面来讲: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上。通过价值观念及目标的引导,企业将不再是仅由相互利益需要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个由共同价值观、精神状态与理想追求的人群凝聚起来的组织。共赢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组织成员间的理解与沟通,更能促进组织的不断学习过程。而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可以在没有明确规范约束条件下调节行为、明确规范未能规定的范围内起到相对约束的作用。

2.2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先进性

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下、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除了企业文化中最独特、最本质的灵魂性的存在不可修改,企业文化建设更要与时俱进,绝不可不思变、不思蜀,企业文化建设之初,由于着重眼前之利益,建立了比较适合当时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但随后,并无后期维护、乐不思蜀,对企业周围影响企业文化发展的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视而不见,安图现状,企业文化必走向僵化,从而影响其长远利益,陷入死水。

(1)企业文化定位模糊。

第一,企业文化政治化。有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认为这些都是企业党委或党支部的事。第二,企业文化的表象化。有的企业在办公区域到处都贴着形形色色措词鲜明的标语,但却无法与员工产生共鸣与群众生活脱节,无法反应企业的价值取向。第三,企业文化的文娱化。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员工之间的娱乐活动,如唱歌、吃饭、打球。这些便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

(2)大多数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和创新。

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或群体文化,其形成除受所属社会文化及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而带有明显的本社会、本民族文化特性,还受本企业组织环境和群体特性的制约。在经营方面,很多企业都倡导“顾客至上”“质量第一”。在精神层面上,提倡“团结、求实、开拓、进取”。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很难使在市场竞争中显出独特的形象和特色。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万劫不变的模式。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构成成分大不相同,面对的竞争压力差异迥然,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首要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绝不可能是克隆治疗法更不是万金油。

(3)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也有很多企业之所以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只存在于高层的头脑中,只存在于口头表述中,没有得到广大底层员工的理解与参与,没有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忽视了员工在企业文化中起到的作用,然而恰恰是广大的劳动群众才是企业特有文化的流动血液。常常不注重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注重用健康的文化理念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而只倡导员工奉献观,不愿意为员工多谋福利,这从企业管理者本身就把员工当作了外人,当成了仆人,员工如何摆正心态以企业为家?企业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土壤中,由员工来培植、浇灌,茁壮成长并结出成果。

3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

所谓企业文化,即决策层的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与员工认识的投影。建设企业之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明白去怎么做,反而是要让管理层知道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后续结果。所以,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不是“文化促进管理”,而是“管理促进文化”。在未形成固有、良性的企业文化之前,管理行为的影响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要点。企业文化也会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企业最高领导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风格。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着重点的认识,广域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开打良性发展的窗口。

3.2 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企业凝聚力

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述,明确企业文化的宗旨。体现到共同的执行路线上去,必须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体验,紧密穿插的结合。强调共性,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可以在适当的情形下,树立英雄人物。除此之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意管理方法与精神层面的渗透。明文规定管理体系的框架、制度,是否与文化倡导的主旨精神一致,是很关键的环节。或者说,其基本精神,要体现到具体的管理体系结构中去,才能真正发挥质变。

3.3 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人是一切文化的缔造者,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本身。企业文化主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必要条件。企业通过有机的组织、管理,尽可能为员工的生活、工作、學习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将企业与职工的构成利益与生命的共同体,能够有效地烘焙上下同欲的群体共同合作意识。这种文化的认同,将企业的共性追求与尊重个性的创造融为一体。

3.4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企业文化的时代特点与自身发展相结合。要结合本行业的主特征、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

发展战略,建设有显著特点的企业文化,从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规范。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还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发展此两者之间的关系。继承就是对企业现有的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发展创新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创造出新的适合自身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3.5 要给员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载体

企业创建文化的目的即是要解决日常的营销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员工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知道他们究竟需求什么?但有些单位采取的措施仅是由部门指派人员定期进行书面汇报来阐述职工的思想状态,往往都趋于形式主义。做得好的无非是挂起意见箱、摆上内部刊物、架设BBS、开通员工论坛、组织沟通会、座谈会、高级管理层见面会等。实际上,所谓的员工信息交流载体,必须要有信息来源的实事求是的渠道,另一方面更要有一个员工信息处理、反馈的渠道形成一个信息流的循环,让每人的信息和状态流通运转起来,这样才能让信息在互动中提升公司的文化境界。

4 结语

企业文化是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并由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共有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汇总,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组合体面层,乃是直接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企业要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不断向前迈步,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适应时代、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目标下,一定是要具备、具有鲜明特色特征的“带有企业特征的、适应性的特色文化”。在实践中,应逐步落实、发展和完善自身特色文化,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市场需要,高速有效地提升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曹嘉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和对策研究[D].管理学院,2011.

[2] 王勇,任朋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7):4-6.

[3] 张梅.我国企业文化创新之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1-2.

作者:陆婷婷

企业文化之根基论文 篇3: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践工作关系密切,主要的培养方针是定位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高等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以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职院与企业的关系不言而喻,深刻挖掘企业文化之内涵,分析探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关系,营造校企结合的校园文化构建模式,注意二者的交融,从而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为培养新世纪专门技术实用型人才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发展调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越来越专业的技术型适用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目标构建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是更好的为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而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构建影响力也非同小可。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1)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高职校园文化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及院校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凸显的地位,其内涵,说法很多,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在此所探讨的是在校园文化这个大概念之上所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文化载体与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学校的“意识形态”。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部分组成。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讲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得到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其中,行为文化很重要,这几方面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高职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具有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辐射功能等。其中教育、导向和凝聚功能是主要功能。也是形成校园良好氛围的核心。(3)企业文化的内涵。首先,企业文化是由许多方面所构成,不是随时可以形成和改变的,它要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其次,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只要能给企业带来生机或促进企业发展的就是企业所需要的文企业文化。我们再次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事务中用来进行管理的,并在其所适可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得到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且能够贯彻执行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其中,经营理念是企业的核心。使其能够立足并长远发展的基石。(4)企业文化的功能。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都要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其最根本的目的是因为企业文化所呈现出的与企业不断发展和变革相适应的各种作用。那么企业文化的功能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导向作用,即用人性化管理方法将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第二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能够提供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人才。第三是约束作用,合适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优势减少不良习性对企业的影响。第四是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效益,或者说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益。第五是激励作用,激励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环境、激发员工拥有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使他们能够为企业释放能量,积极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第六是辐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积极正面的引导企业形象,而优良的企业形象则能够在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和积极地连锁状态反应。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日常发展中看似并不相关联,但二者既有相似点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似点。首先,在建设主体上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管理文化,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着眼点;其次,在功能上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再次,意识形态上都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最后、在性质特征上都具有普遍性、差异性和适应性。(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第一,校园化建设主体是师生员工;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是是企业员工。第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其最高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在建设目标上,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主要是通过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和引导社团建设、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几个环节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塑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第四,从本质上说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程序文化,似于一种事业单位文化,并且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是一种生产单位文化,是非程序文化,更是化是一种责任文化。

三、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促进功能

(1)在人才教育上。一是可以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而企业精神只能够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引导和促进高职生成才;二是可以塑造良好品德,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它有利于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在实践认知上。一是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可以让不谙世事、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学生提前接触实践工作,熟练一定的业务技能,等于提前做了培训,便于今后求职发展。二是可以培养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影响

(1)在组织管理上。二者都是以人为着眼点,凝聚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校培养人才是为了更好的为企业输送,企业在各种竞争中,要想更好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与利用是关键的一环。所以,学校与企业在这方面能达成共识。(2)在目标建设上。校园文化建设要适用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既要融合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影响又要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是大势所趋。(3)在文化内容上。二者具有相融的文化内容。校园文化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校如家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及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效益观与经济观等等。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然后走进社会,融入到各个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并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责任心、团结性、合作精神等。

因此,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升华。高职院校有必要提供平台,营造高职校园文化,为学生从校园人平稳地过渡为企业人做好充分准备。企业文化有必要走进校园,实现二者的对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融合,最终使得在这种氛围内培养出来的校园人在走出校门后顺利过渡为企业人。

参 考 文 献

[1]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6)

[2]肖晓春,晏萍,吴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撞[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5]张莉.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企业导报.2009(2):186

[6]郑维东.营造企业文化[M].深圳:海天出版,2000.

[7]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赵芳鋆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技术论文下一篇:单片机汽车电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