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9 联想的文化根基

2024-04-17

案例 19 联想的文化根基(精选8篇)

篇1:案例 19 联想的文化根基

案例 19 联想的文化根基

企业文化不是为文化而文化,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管理的工具。同样,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的战略变化而变化。这时候,企业领导人必须懂得用文化的变化配合或推动战略的转变。

一提到联想的企业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在赛马中识别好马”、“唯创新、不生存”等精炼有力的“准格言”。但却很少有人对这种短句中所凝结的文化底蕴详加研究。事实上,企业文化并不等于企业格言,也不等于企业形象。它的本质是一种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积淀下来,又反过来对企业的机制、风格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19.1联想的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理论

联想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理论,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论,其中“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理论”是联想文化分析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

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模型是国际上新进企业文化理论在联想的发展,是联想在企业文化整理过程中,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和贡献智慧,逐渐形成的为联想人所熟悉的一种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有四个基本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和创新导向。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导向,企业文化的发展都遵循着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路径:创新(创业)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导向,一次来进行企业文化的不断演进,推动着企业管理一步一步迈向更高层次,并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见图19-1)。

19.2联想的“屋顶图”

从1984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无数狂风暴雨的洗礼,联想经过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关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基本认识。在联想有一个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屋顶图”(见图19-2)

联想把管理看作一间房子,分

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屋顶,通常指运作

层面的管理,包括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可以说

这是企业间竞争的最前沿,因为某

企业在且其中任何关节提出一个

新策略,竞争对手立即就会跟上。

稍有疏忽,就要落后。这也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所在,联想在这部分

就要年年改进、年年创新。

第二部分是委屈,指流程管理。联想把运作中的一部分进行规

范化、科学化,形成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比如ERP、CRM等。不同行业的企业虽然有所不同,但已经有了不少的共同语言,与国内同行相比,联想在这部分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则是低级,指企业的运行机制、文化建设等更为深层的东西。一般来说,无论居于哪个行业,好的企业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够成熟,以及一些认识方面的因素,大多数企业在这个层面的建设还显得相当脆弱,而联想正在挖掘这方面的潜力。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联想一方面在运作层面不断创新进取,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大机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力度。现在,股东、董事会、管理层权责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建立。“管理三要素”中“建班子”和“带队伍”的一系列做法保证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包括认股权证在内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方式,促使广大员工拥有责任心,中层干部有上进心。特别是集团已经培养了一批为联想事业而献身的骨干力量,他们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只经得住狂风暴雨锤炼的“斯巴达克方阵”,这是联想最为宝贵的财富。

联想人认为,联想要实现的是持续高速的发展。要实现高速,就要根据千变万化的竞争态势在运作部分不断推出正确的竞争策略,靠的就是坚守的“地基”。要实现持续发展,更要完全依靠见识的“地基”。

在市场逐渐成熟、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不断同质化的今天,企业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在探寻一家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已经不限于其机制或产品,而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它们背后的更为本质的文化品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保证企业临危不乱、健康成长。正式机遇对这种相互作用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并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来抓,固本培元、立志图远,联想人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19.3联想的文化发展历程

从联想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正如其企业管理的成熟过程经历了人治、法治、文化治,联想文化的成熟也经历了创业文化、严格文化、亲情文化与二次创业文化等不同阶段。不论形势多严峻,联想总能萌生出适应当时情况的文化内容,并派生出相应的机制变化,从而变不利为有利,化瘀滞为神奇。

联想创业之初,只有20万元贷款和1间传达室,11位联想创始人都是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既不懂市场,也不懂管理。这个时期联想面对的是关系到能否生存的竞争压力,但联想充满了创业的决心,也充满了克服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老一辈联想人敢于尝试和开拓,拿出了“研究院站柜台”的勇气和魄力,敢于用“笑脸贴冷屁股”的精神对待客户,联想人嘴边常说的话是“用户就是我们的皇后”。这时候,联想的企业文化开始从“研究院文虎”转向“服务文化”和“初创文化”,老一辈的创业者们为联想种下“创业”和“服务”的文化基因。

当时的服务文化和初创文化,还表现出一种非常坚定的目标导向,那就是“目标一旦制定,轮番冲杀,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柳传志经常用“把联想汉字系统由二等奖变成一定将”的故事来鼓舞员工要敢于拼搏,树立一种“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的进去精神。当时联想非常注重质量观和效益观,强调“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而且联想人把“诚信”看得最重,“宁可丧失金钱,绝不丧失信誉”。

路走顺了,就要想想怎么为长跑做好一切准备。联想开始讲“管理三要素”,讲如何“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还将“做事三原则”,讲“沟通四步骤”,讲“处理客户投诉四准则”等等。一切“围着目标转”就逐渐演变成了“围着规则转”,从目标导向变成了规则导向,向规则要“精准”和“效率”,希望人人都能够“严格、认真、主动、高效”,于是把很多事情放到一个流程制度里去规范它,于是产生了“严格文化”。比如用“入模子”来统一新员工的价值观,比如把总经理室的沟通变成固定的“早餐会”。

当公司发展越来越大,部门也越来越多的时候,联想人开始更多地讲团队意识,告诉员工“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的道理;要求大家多讲相互支持,提倡“互为客户”的理念,要求员工“对内写作,对外谦和”;推行矩阵式管理模式,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亲情文化”也是在这个阶段提出来的,开始实行“称谓无总”,倡导“平等、信任、欣赏、亲情”。这时的企业文化也开始从规则导向支持导向过渡。

现在的联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创业精神又一次回归,成为今天联想要重点倡导的企业文化。联想成立之初,面临的是能否突出重围、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今天的联想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业务也已经发展壮大,因此特长的创业精神也有了更新的含义,那就是联想正在倡导的“居安思危,从头再来”的危机意识,“坚持学习与开拓,在可承受的风险内大胆尝试新事物和新方法,持续改进工作”的创新意识,要求员工“做岗位的老板,向发动机一样工作”。联想开始了一项名为“创业工程”的文化运动,克服大企业病带来的管理弊端,激发广大联想员工的创业激情。

目前,联想正在进行公司转型,向技术和服务转型,为此,联想正在进行一场管理变革和文化革命,公司自上而下都在找公司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寻找阻碍公司服务转型的障碍。通过构建“大服务”体系和推广“服务客户”的文化,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服务客户”的文化正在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给联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企业竞争力。

19.4联想“以人为本”的亲情文化

企业财富有两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类财富都可以用企业文化来概括和表达。联想的横空出世并非神话,它的背后,是一个现代高科技企业赖以生存和创新的远远不接的动力源泉,那就是强大的企业文化的力量。

1990年,联想集团的第一部管理打发——《联想集团管理大纲》明确提出:把“创造

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联想集团的发展目标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摸索,联想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的联想文化体系。有人认为,只有西方走在时代前头的革新型企业,才会提出“人比利润更重要”的口号,中国的企业只能从理论上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却并不能真正实现。然而,走近联想,你会发现“把员工 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的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切实的演绎。

19.4.1走进联想意味着创造成功

在联想看来,人才的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之本,人性的真善美是企业管理之本,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是增强联想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因。因此,联想指出,为每位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许多具有联想特色的用人理念,形成了独到的用人观。

在联想工作,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工作的压力和负荷,那是因为要不断承担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在联想,你永远会是“小马拉大车”,因为一旦你长成大马,就会有更大的车让你拉,这也迫使员工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提高中去应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

联想认为,人力资源的培养也是一种投资,公司注重的不应是短期的损失而应是长远的效益,每个人能力的提高将会使企业受益无穷。“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是联想的树人理念。联想把每个员工看作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承认每个人有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不断提供机会,提高他们的能力,开发其潜能。联想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每个层次的联想人,都有机会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联想认为,如果把培训投入看作花钱,就不会大胆放手地去做。联想把员工的培训看作一种风险投资,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投入;联想鼓励员工有创新的表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体现自身特色,赢得更大机会,最重获得发展。19.4.2企业文化成于细节

联想认为许多企业文化的功败垂成,不是输在总体方向上,而是疏于通过细节对文化进行精雕细刻。成功的企业文化,正式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联想倡导平等、公开、透明、亲和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联想坚持认真、谨慎、主动和高效的管理风格;另一方面,联想为管理部门的定位与众不同,“让你的服务对象感觉你是一个负责的值得信赖的管理者,让你的管理对象感觉你是一个热心的可以托付的服务者”。客户意识不仅存在于企业与客户之间,内部人之间也应具有客户意识。

联想重视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作为中科院所属的高科技企业,联想认为无论从自身发展的需要或是社会责任的要求,都应致力于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对研发人员的贡献,光是用大幅海报宣传和物质奖励还是不够,他们在重大活动中将研发人员推向前台,让人们与他们一起感受艰辛、分享喜悦。联想人的创新力量由此被大大激发。一个联想新产品刚刚问世,掀起的市场余热未消,联想的研发人员们就已经为自己提出新的挑战,构想着新的突破了。

王若时代追求开放平等,人和人之间只有职责、岗位的分别,并无地位上的高低贵贱。1999年8月,联想电脑公司首先发起了“称谓无总”、走近文明活动。规定在公司内外部的行文和人员的交往中,对任何一位领导都不称“总”、而是直称其名。联想认为,平等和尊重不仅利于员工间人际关系的改善,更是形成归属感和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在联想,上下级之间有争论、有坚持、有沟通,带来的是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

19.5联想的远景目标

联想有着高远的目标,那就是称谓全球企业500强,建成世界一流的电脑生产基地,为中国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做出特别贡献。在此基础上,联想为自己勾画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1)“高科技的联想”联想将逐年增加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逐渐提高公司中研发人员的比重,不断提升产品中自己创新技术的含量,使研发领域不断加宽、加深,尤其是要逐渐从产品技术、应用技术向核心技术领域渗透。技术将不仅仅为公司产品增值,使其更有特色,同时也将成为公司利润的直接来源。

(2)“服务的联想”服务将成为融入联想每位员工血液的DNA,成为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带动营业额、利润增长的重要要素,服务业务将成为联想的业务(尤其是利润)支柱之一。

(3)“国际化的联想”10年以后,公司超过20%的收入将来自于国际市场;公司具有国际化发展的事业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才、文化等;公司的管理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9.6联想的核心价值观

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服务客户、精确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

(1)服务客户服务客户是联想的首要价值观,因为联想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联想将要成为一个服务型公司。联想和联想人的价值在于拥有客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客户获得超出期望的满意。联想人把技术、产品和方案作为服务客户的手段,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一种“客户至上”的意识。“我们的存在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自己的客户,我们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2)精准求实联想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从管理和做事的方法来看,主要得益于联想人能够“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乐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现实”。国际上的企业竞争,本质是文化的竞争。与国际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最短的那快板就是缺乏基于细分和量化的“精确”文化。联想人为了与国际公司进行竞争,精益求精,努力探求做事规则;简捷高效,不断总结做事方法,努力夯实自己的管理基础。

(3)诚信共享在股市上,在客户心目中,在合作伙伴的眼里,联想集团是一个以诚信著称的公司。“诚实做人,注重信誉;坦诚相待,开诚布公”是联想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取信于用户,取信于员工,取信于合作伙伴”是联想人的待人之道。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司,联想集团在企业设计和目标设立时充分考虑到了所有员工的发展和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努力做到“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今天,联想正在进一步塑造“平等、信任、欣赏、亲情”的亲情文化,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中的尊重成本和信任成本,激发了联想人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效率。

(4)创业创新曾经,老一代联想创业者创造了“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的拼搏精神,也把“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的进取信念融入了新一代联想人的血液之中。今天,创业精神已经在新一代联想人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虽然公司做大了,联想人意识到“创业永无止境”,还要“开源节流,创新奋斗”,还要保持危机意识,放下以前的成就,要充满激情和拼劲,永不满足,勇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联想把员工看作联想的主人,不希望员工像“螺丝钉”那样发挥作用,而是要以主人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像“发动机”一样主动工作,并坚持学习与开拓,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过去,联想人常把联想看成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今天联想人则把联想当作一个“创业者的乐园”。目前,联想集团正在开展一场全员核心价值观推广的文化运动。在这场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的文化运动中,所有中高层联想干部都要亲自给自己的员工讲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所有联想人都要对照联想的核心价值观检查自己的行为并制定行动计划。通过这场文化运动,中高层干部不仅能在自己的下属面前进行“布道”,而且还能够结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带领下属一起讨论部门的现实管理问题,并运用价值观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习公司文化的目的,也实现帮助公司解决现实问题和熔炼团队等目的。通过联想这种特有的体验式集体学习方式,使联想文化开始融入到所有联想干部员工的血液之中,使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变成联想人的DNA,为联想的基业常青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考题:

1.联想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企业的文化是否应该与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篇2:案例 19 联想的文化根基

联想作为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电脑生产厂家,近年取得一系列辉煌成绩,其成绩的取得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联想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为了方便记忆,所以就用“12345”来表示了。1是指“一种文化”。2是指“两种意识”。3是指“3个三”。4是指“4个四”。5是指“五个转变”。

第一节一种文化

任何一个企业只能有一种文化,联想就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一种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文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想看到同是联想集团,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想看到某个部门出现黑匣子现象。我们希望看到,我们每一个部门、我们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领导干部在统一的联想文化共同发展。

很多企业都主张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而联想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通过联想事业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员工个人理想和高素质生活追求的实现。因而联想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1)员工个人的追求只有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才有可能得到实现;(2)企业发展了势必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每位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3)联想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每位联想员工都有相当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

第二节、两种意识

联想所倡导的两种意识是:客户意识、经营意识。近几年联想电脑公司一直大力倡导着客户意识和经营意识,这也是联想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两种意识在联想具体含义是:

一、客户意识

凡到过联想集团总部大楼的也许会知道表述联想精神的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一进大厅就可看到——“求实进取”。联想人就要具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求实”精神的体现:不要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制定工作规划或方案,不能只考虑应该做什么?更要考虑现有的资源,能做什么?能够做多大?投入有多大?是否值得?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进取”精神的体现:所有干部和员工都要有上进心,积极进取。主动接受任务,知难而上不推委;主动承担责任、勇挑重担;在工作中主动发展不足,不断地提升工作目标,主动地给自己加码,寻求工作突破。等等。正因为我们有了“求实进取”的精神,才有了我们每一年、每一天的进步;而我们要达到“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提倡客户意识是国内外许多大公司取得成功、步入卓越的重要因素。联想要创建百年老店,成为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客户意识。总的说来,联想倡导的客户意识的含义是“客户至上,诚信为本”。那么理想倡导的客户意识的内涵又是什么呢?

联想倡导的客户意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待最终客户方面:比如在服务送货上门时,是否能做到及时和有效;在对软件故障维修、解答问题过程中,是否能对客户耐心地解释我们的服务政策;另外在我们的运输过程中,对包装箱出现的印痕和锈迹,我们是否能正确地和客户解释或者考虑到这些问题;直至到研发对整个产品设计思想的考虑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还是站在我们自己这方面等,这些都涉及到直接客户。二是对待合作伙伴方面:如代理协议中的有关条款是否能公正地对待我们的代理商,而不体现我们的霸气;在商务红利率测算上我们是否能讲求信誉;在发货运输上面我们是否能及时地为客户考虑,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费用、成本上考虑;另外在与代理商的联系上,我们是否能及时地沟通。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我们在公司内部也一样倡导互为客户的意识,具体分两个方面:三是对待部门间的合作方面:比如在发文时是否能做到发文明确,让对方理解发文的用意,并且易于接受;对于部门之间的合作上,是否能够主动、积极而非推委、懈怠;电子邮件的处理效率是否及时,能否及时补台,等等。四是集团内部领导与员工的关系方面: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实际也体现了一种互为客户的关系。①领导与员工:比如说工作任务的布置、签字授权、对待员工提出的请求能否及时满足等。②员工对领导:比如在上级提出要求时,是否能把理由表述清楚,能够让上级在做出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个充足的依据。这后两者是关于内部客户意识的,杨总对公司内部树立互为客户的观念曾有一段精辟的分析:“你这个部门、你这个岗位有多大贡献,能创造多大价值是取决于你有没有客户、有多少客户以及你的客户的满意度。如果谁都不求你做事了,那么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就是我们新的价值观。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应该重新来做审视:我如何为客户作好工作?按这种价值观,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都是互为客户的关系。”

想在加强客户意识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树立了什么标准呢?请看:

一、对待最终用户与合作伙伴:措施:积极主动地征询客户的需求;建立定期的征询制度;调整自我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把对客户服务的最终结果与岗位责任制挂钩,落实到绩效考核中。标准:服务上更方便客户,让客户满意。

二、对待各部门:措施:站位要高,克服本位主义;加强沟通和交流;采用换位

思考的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相互评价的制度,定期地了解周边部门的评价和我们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部门的综合评定结果。对于提供服务方: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把上下游部门当成我们自己的客户来对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服务;方案确定后及时与客户沟通,避免方案的差异;对客户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作出最终结果的统计,如果有偏差,及时调整。对于接受服务方:明确自己需求的真实目的,把自己的需求明确地告诉提供服务方,避免浪费对方的精力;了解对方怎样才能提供这种服务,是否在对方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强加于人;给对方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对方易于操作;接受对方的服务后要有反馈,把服务的效果告诉对方;同时向提供方表示感谢。标准:让服务的对象感到满意。

三、领导员工级关系:措施:认识到领导员工是互为客户的关系;上级安排任务要清晰、明确,并创造相应的条件;对下级的请求要及时回复,不出现拖延和怠慢的情况;外出要提前授权;下级提出需求时,要充分说明理由,便于上级领导考虑和做出决定。标准:双方易于接受的管理与被管理。

二、经营意识联想是企业,是企业就得讲究效益,要获得最好的效益就必须要有经营意识。联想的发展是滚雪球式的发展,能从当初的20万元,到现在的176亿,靠的就是时刻讲求效益,注重投入与产出。联想的发展是如此,从而要求联想的各级人员也是如此,让每个人都有经营意识,能做到会当家、能理财。所谓经营意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出与投入之比。具体对联想来说,经营意识从两方面来要求:一是要“开源”,二是要“节流”。开源就是如何利用资源与优势去拓展业务,赚更多的钱,如利用联想电脑在内地的渠道资源来发展QDI板卡业务,同时利用QDI在海外的销售网络为联想电脑打开和扩展未来的国际市场,等等;节流就是如何节省开支。如,双面打印、总经理室在外开会中午吃盒饭、西安LTS几十位总经理坐火车来回。我们要时时问自己这事情是不是值得做、是不是该这样做、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省钱省力省时间)。

第三节、3个“三”

第一个三,就是“管理三要素”,第二个三是“做事三准则”,第三个三是“处理投诉三原则”。这3个“三”可是我们联想电脑公司人人皆知的,若有人不知道,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联想电脑公司员工。

一、管理三要素管理三要素,就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去年4月在上海的“龙腾东方”活动中,电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晓岩曾给代理商朋友们专门讲过“管理三要素”。

二、做事三原则在联想电脑公司,做任何工作,都要遵循三个准则:第一条,“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第二条,“如果规定有不合理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条,“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可以说,在电脑公司做事情,必须要有法制的观念,不能随心所欲,自以为是。有规定,无论你是否认为合理与否都要按规定来做,不能因为你觉得不合理就可以蔑视它进行变通处理,对不合理的规定提出修改意见是每位员工的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既利于公司也利于个人开展工作。象联想业务发展这么快,制度、规范总是滞后的,在没有相关规定时,一般情况下必须要请示上级,而且在要主动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去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当然在紧急情况下,即不立即办就会损害公司利益时,可以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自行判断,但在事后一定要及时向上级汇报。

三、处理投诉三原则企业经营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那么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客户意识到底如何。联想在处理客户投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有一套严密的处理规范,在处理客户投诉时必须把握基本三原则,即“处理投诉三原则”。第一是“首先处理好与用户的界面,给用户一个满意的处理”。不论这事与你是否有关,只要用户找到你头上,你就必须负责给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不允许借口与自己无关或自己忙而把用户推给别人,更不允许再增添用户的不满。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以“用户是上帝”、“客户至上”的态度理所当然地接待好用户。第二是“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并分析问题的性质,进行批评和处罚”。这个过程就要有相关的部门和领导参与,对责任人必须进行批评和处罚。对于批评和处罚公司也是有相应规定的,而不是个人或部门随意来决定的。但是,事情并不是因批评了、处罚了,就完事大吉了。第三是“触类旁通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的措施”。这里体现着联想的对目标彻底负责的精神和一股认真劲儿。对于已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孤立地看待和处理,而是要本着彻底消除类似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个问题、根源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措施办法拔掉这个根源,等等,就是一件事一定要把它问到底、一定要把它做到底。

第四节、4个“四”第一个四——“联想精神四个字”;第二个四——“联想员工四天条”;第三个四——“管理风格四要求”;第四个四——“问题沟通四步骤”。

我们再来分别看一看。“每一天、每一年我们都在进步”的境界,就必须具有“求实进取”的精神。联想天条是在联想早期创业时就已形成、全体联想人必须遵守的制度,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它的具体内容是:“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所谓“天条”那就是谁也不能违反,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毫不留情的惩罚。任何企业其管理都会有其风格和特点。那么,联想电脑公司的管理风格是什么呢?是:“认真”、“严格”、“主动”、“高效”。这是杨总在97年8月的一次全体干部会上概括的。认真:首先是精益求精,对做的事情反反复复看一看有没有问题,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客户;其次是要刨根问底,对出现的问题要追寻根结、考虑如何根治(投述处理三原则)严格:建立“严管理严处罚”机制。首先要有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严格要求和管理,没有对人严格的处理员工没感到压力,就不可能有很强的上进心;再次要严格对人就要先严格律己,要起表率作用。主动:主动接受任务,发生问题首先主动检讨自己,要有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主动完美的要求。高效:首先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要求;其次要有明确的文件答复时间;再次零等待的工作作风:一是不能等待环境条件足够了才去做事,要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二是在责任界限不清我们能做的事情,主动把它做了。认真、严格、主动、高效既是对全体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全体员工岗位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这都可以通过各种沟通途径予以反映,这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也是权利。公司对每位员工所反映的问题将及时予以调查和解决。为了帮助员工解决需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杨总亲自总结了沟通四步骤。这四个步骤:一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即直接找到解决问题涉及的关键岗位协调解决;二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沟通”,即可以要求关键岗位的上级岗位予以帮助;三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就是可以要求自己的上级岗位去找那个关键岗位进行沟通;如果还不行,那就采取最后一招:“找到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就是请求自己上级与对方上级的共同上级来决策。第五节、“五个转变”五个转变是98财年初公司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后,公司向全体干部员工提出的要求。这五个转变是:一,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即由过去按照上级指令被动工作,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主动地推进工作;二,由对人负责向对事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负责;三,由单向负责向多向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只对直接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广义的“客户”(内、外)负责;四,由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以部门为界限进行行政管理,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资源协调管理;五,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不规范的随机管理转变为进行目标、考核、流程的精细化地定量管理。要实现这五个转变,最根本的是要树立起“以目标为导向,主动获取和组织多方资源,对目标负责到底”的观念和意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名剑学习版

篇3:大学的根基在于大学的文化

应该看到, 目前大学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完全起到对社会文明的引领作用。大学既要融入社会, 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独立, 决不能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成为不良现象的俘虏, 这是当前大学文化建设要充分引起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差距, 反思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存在的差距。

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在哪里?很多人会说他们有很多的名人, 他们的毕业生当中出了很多总统、首相, 有很多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杰出企业家。那么, 我们要问他们为什么能出这么多杰出的人才, 是因为他们的专家多、教授多、实验室设备好、经费充足?我们承认这些都是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最关键的是因为他们具备良好的大学生态环境、名校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理念以及主张对新知识的不懈追求、强调自身的发展等。研究这些著名大学的共同点, 会对我们的高校有所启发。

大学文化生态是对根本性道理的坚守。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精神往往都遵循一些非常根本性的道理和朴素的原则, 并没有很高深的道理和华丽的词藻, 但恰恰是这些根本性的道理和朴素的原则, 代表了大学对人类本初性价值与理念的不懈追求。换句话说, 本初性、根本性的东西往往是能够经得起检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学精神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但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不变的。

大学创新离不开文化生态的土壤。大学是先进知识的创造之地, 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是大学承担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社会背景下, 大学的创新使命更加明确和凸显。我们需要很多的创新人才, 我们也需要物质和资金的支持, 但是有一点根本性的基础绝对不能忽视, 那就是大学的创新离不开大学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了加快创新速度, 一些高校请来了一些知名的学者, 我认为这对我们近期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 一个学校的创新成果绝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够做出的, 靠的是一个群体, 靠的是一种精神, 以及让那些知名的学者发挥作用的土壤, 一个学校根本的办学环境是这块土壤, 在这块土壤上能不能长出好的人才, 这块土壤肥不肥沃, 对创新有利还是不利, 这是最根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

篇4:企业文化:连锁升级的根基

实际上,对于连锁店来说,不光是服务,其实整个连锁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都要靠执行来实现。然而在这“执行”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的东西在支撑,才能使它达到真正的日复一日、不间断、不打折扣,甚至还有创新?

连锁企业文化——埋在土里的根基

清华大学李飞先生在今年的一次讲座中提醒连锁机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零售企业核心的竞争资源之一。而沃尔玛中国人力资源副总裁王培女士则在上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直接将沃尔玛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执行力联系在一起。

这些论点都可以帮助我们解答本文开头的问题。

实际上正如像价格、商品、服务这些要素,竞争对手跑到你店里,一眼就能看出,几天就能复制。如果你把其中某个点做得非常突出,在顾客心里树立起一个标杆,那就形成了你的竞争优势,就像沃尔玛的“天天低价”一样。

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实际上还有内在的东西一一你要想有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才能做到。例如沃尔玛的“天天低价”,是有其背后足够的竞争能力在支撑的。

你只有能力不行,你还得有资源来配合能力去实现目标,这就涉及核心问题了。例如很多跨国企业的经理人跳槽到本土企业后,他做什么事都觉得很不顺畅。这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做事的方式与本土企业文化不相符合,或者说,后者的员工或设备跟他以往的条件无法相比。总之,当他不再拥有以前的资源,能力就无法发挥,目标无法达成了。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由于优秀连锁企业表面显出来的都是“结果”,因此它背后动用的能力和资源不被人熟知。但如果我们进行反推,却是可以找到深层的东西。当我们找到深埋一个企业土壤中的文化根基,才会知道,噢,原来他们是这样做到的啊!

文化推动执行力的实况演绎

去身边的麦当劳,再去普通餐厅,很多顾客必定会对前者洗手间的干净留有印象;去台湾的衣蝶百货,再去普通商店,女性顾客必定对前者独有的高大英俊的Door Man(门童)留有印象——他们对女性顾客直接表达赞美,让她们“顺理成章地以一种尊贵身份进入‘购物神殿’之中。”

这些做法完全符合麦当劳(餐厅)和衣蝶百货(女性商店)的企业定位,并由一个个员工个人去完成。今天,这些举措已经完全达到强化本店形象的地步,并成为他们征服顾客的有机元素——他们是怎样做到的?请看图1的实况案例。

图1从上到下,显示了为达到营销效果(顾客或竞争对手看到的表现),门童所需具备的能力,以及这些能力的来源。无论是奖惩的原则、主管的敬业、中层的耐心、高层的品性,都来自一个组织文化的长期锻造和浸泡。这也正是优秀企业给员工带来的收益,并且员工相信在此平台上可以摈弃杂念,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即便他开始做的是门童。

篇5:图书馆微创新的文化根基探究

微创新是指用户体验上的创新, 即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改善用户使用的体验, 从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流程开始, 在产品上作出一些改进, 能给用户创造价值[1]。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关注和改进用户体验, 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 真正实现图书馆用户体验的改进。微创新需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铺垫,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从用户需求的细小事情入手, 通过一些小的事情、简单事情的改进去征服用户。例如腾讯公司的QQ聊天软件中, 就包含很多细小的但能够打动用户的功能改善, 360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周鸿祎提出“微创新”的理论后, 在其产品中也有很多体现微创新的内容。如何培养图书馆的微创新环境, 有利微创新的实现, 是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

二、微创新的文化根基

微创新是存在任何具有特有的知识和资源的组织、人和特定的环境中, 通过这些特有的知识和资源结合图书馆现有的条件, 从中挖掘出其它图书馆无法替代的某些元素, 从而创新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图书产品和服务[2], 微创新的内涵极其丰富, 以下重点探讨图书馆微创新产生的文化渊源。

(一)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微创新的内在源泉。很多企业的创新都是从微创新开始的, 虽然微创新是一种无形资产, 但微创新看似无形却有形, 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它是一个企业进行微创新的灵魂之所在。海尔集团有很多创新, 包括在用户服务和体验上的创新, 例如“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 就是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有力体现。20世纪90年代,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对企业创新的源泉进行研究, 花了大量时间, 跟踪调查了80多家企业, 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后, 得出研究结论是:“杰出而成功的公司, 都有很多创新, 而这些创新都是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微创新是一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显得更重要。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企业文化不仅包括文化的内涵, 同时也包括作为管理手段的管理内涵, 包括人本文化、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和生态文化, 这些文化的沉淀是企业微创新的根本。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 在企业需求变化、生产、发展、经营和管理过程中, 经过积累和沉淀逐步形成的, 企业文化能够被单位职工普遍接受, 并作为大家信奉的价值观念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精神是文化的核心, 它是文化的集中反映, 是员工现代意识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群体意识。它既能客观反映图书馆现状, 也是图书馆职工都认同的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粘合剂, 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 使他们在确定明确的目标后,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能够利用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它们的微创新欲望, 把他们潜在微创新智慧诱发出来, 为实现微创新作好铺垫。

(二) 技术创新是图书馆微创新的决定因素。技术是人类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技术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图书馆管理和内容的微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云计算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渗透。云计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云”中的资源具有随时获取、按需付费使用、无限扩展等特点, 消费者通过终端设备, 利用网络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服务,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 在图书馆领域的数学化管理方面得到有效应用[3]。

2.物联网技术广泛兴起。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新型网络, 也是目前云计算研究的热点课题。它通过射频识别、GPS、激光扫描器等外部传感设备, 将物品信息通过网络相联, 例如, 将图书馆中的图书、设备等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 并实现图书馆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达到远程图书数据和阅读、借阅和管理, 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科学有效管理。

3.云存储技术广泛应用。利用云存储集群服务, 将图书馆中各种信息 (如借、阅、还等数据) 存储于云端, 并通过相应管理软件来进行管理, 云存储管理可以实现图书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实现异地、多个图书馆之间数据共享和利用。

4.移动新技术的产生。随着4G等移动新技术的出现, 将WAP技术与WEB技术的有效结合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利用移动新技术实现文本、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有效融合, 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更愉悦的阅读享受。

5.Web新技术应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 而更多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加简洁的方式、更加个性化的互联网信息资讯定制方式, 利用Web新技术通过微信、微内容 (Widget) 、Blog/Vlog/Wiki等途径, 为读者提供互联网发展由技术创新走向用户理念创新的全新体验。

(三) 管理是实现微创新的有效保障。微创新对现代图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摆正位置, 从学者和研究者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功能的变化、技术变化、方法的变化、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变化, 研究要管理的人员、人才等, 更要研究读者的兴趣、爱好及阅读方式的变化, 思考“谁是我们的顾客?”, 发现潜在的读者用户和用户群, 通过亲身体验用户的阅读感受, 挖掘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为创新和研究方向提供依据。通过图书馆环境管理、知识资本管理等途径, 实现观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创新, 为微创新提供管理保障。

(四) 人才是图书馆微创新的根本。人是图书馆微创新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 是图书馆的核心战略资源, 能够创新、创新什么、怎样创新, 归根结底是要通过人才来实现。

1.为人才注入创新文化。要构筑有利于人才创新和成长的特有的图书馆文化, 《财富》杂志的一位评论员曾经说过:世界500强的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总在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 创建能够促进图书馆微创新环境的制度文化,

2.构建创新团队。通过创新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正确把握创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从而作出正确的重大决策的引领。

3.创新人才管理。战略思维的原始创新, 如谁是图书馆的顾客、图书馆为这些顾客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图书馆应如何有效地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 实现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和创新服务手段。

三、结语

微创新是指用户体验上的创新, 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也是图书馆能够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培养微创新团队的肥沃土壤, 技术创新是图书馆微创新的决定因素, 管理为微创新的保障, 人才是图书馆微创新的决定因素, 只有在这些因素有机协调和统一下, 微创新才能像破土的幼苗破土成长, 因此, 如何在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和改进, 进而以这种用户体验上的单点突破, 实现微创新, 是图书馆管理者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摘要:微创新是指用户体验上的创新, 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从现代图书馆的视角, 从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微创新的文化根基, 对培养微创新文化, 实现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关注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微创新,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微创新研究综述[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934f1dc50e2524de5187e35.html

[2]郎志正.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4, 3

篇6:阅读是校园文化积淀的根基

对于学校而言,不发展教师,就去谈如何去发展学生是不现实的。不关注教师的健康,就去谈学生的健康也是不科学的。一个学校的好坏,标准不在于硬件环境,而在于教师水平。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高水平的学校。“宁选一个好老师不选一个好学校”的说法不无道理。

改变学校先从改变教师开始。因为任何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再好的理念,再好的规划和设计,都要管理者带着老师去实践和落实。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变,专业素养得不到提升,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方法与策略都是苍白无力的。

要想转变教师,先得转变观念。要想转变观念,先从学习抓起。要想抓学习,先从抓阅读开始。要抓阅读,先从阅读方式抓起。

阅读方式很多,但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我这里说的有效,指的是能保证每个教师都在实实在在的阅读,且能保证阅读的质量。因为,现在的教师很少有人能真正地静心阅读,即使学校采取强硬的措施要求教师阅读,那结果也只能是以敷衍的态度和方式交个差而已。

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保证教师的阅读,且能保证教师的阅读质量呢?我想,阅读与展示相结合恐怕是一个较好的途径。谈到展示,其实,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创造一个展示自我水平的机会。让其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誉,从而获得自我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教师阅读展示的方式很多,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常采用的一种,但结果往往会流于形式。我们不妨采取主题报告的形式也许更为有效。在学校开设“百家讲坛”,安排专门的时间、地点,让老师把自己的阅读思考、体验、感悟、启迪和想法制作成PPT报告、展示给大家。这个过程,主讲老师必然要花费一番心思,查阅大量的资料,揉进自己的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个阅读、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再加之,给别人展示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内化、提升的过程。每一期安排2~3人为宜,每个人交流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内为好。交流展示后,除了主讲教师以外,要求其余教师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或者评论。心得体会、评论不在乎有多少字,贵在真诚,贵在精,贵在实。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情况进行汇总,优秀的作品要及时表扬,并在全体教师中分享、学习。

第二种展示的方式为学科组内展示。组织形式与第一种大致相同。只不过,要更加注重于学科教学、专业技能方面的探讨与交流。学科组内的交流也贵在务实,要防止走形式。

第三种展示方式为QQ群展示。学校建立专门的读书交流群。把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进行合理安排。每一个人占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作为主持人。在这个时间段内,主持人必须先在交流群内发主帖。主帖的内容为自己的读书心得、思考和感悟。主帖的字数一般不少于500字,其余教师根据主帖的内容进行跟帖。跟帖点评的字数不少于100字,不能说空话、假话和套话,更不能说与之无关的话,要着重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交流结束后,由本期的主持人将主帖和评论进行统计和整理,统计结果提交给学校。学校将其纳入到教师教科研考核之中。优秀的帖子要及时进行传阅,进行表扬、表彰和积极地向外推荐。

第四种方式是开通教师博客。要求科任教师开通个人博客,全校教师进行相互链接。教师博客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空间,大家可以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执教经历、生活感悟、读书思考、成长进步、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全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提高。每学期,学校要组织人员公开评选一次优秀博客,并给予奖励。

以上几种交流展示方式,实质上是体现了由强迫教师阅读到引导教师阅读的逐步过渡,体现了由应付交差到讲求实效的逐步转变。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目前薄弱学校教师的阅读和学习,学校必须要有强硬的考评机制来保障。每一次交流展示后,学校的主要领导都要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每一阶段结束后,学校都要组织总结、评比和交流,并给优秀者以奖励。以奖代罚来不断促进教师阅读的自觉性。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学校要及时地把好的读书交流材料、心得体会和评论集结成册出版推广,并将其作为老师教科研成果的积累,使教师能切实在读书中获得看得见的收益。

用强硬的考评机制促使教师积极阅读,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无奈之举。但就目前的教师阅读的状况而言,如果没有强硬的机制保障,仅仅依靠宣传、倡导、带动、引领,恐怕只能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了。

李镇西老师在他们的学校从不强迫教师阅读,也不用制度来规范,可学校有很多老师能跟着来。但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和李老师不能比。一是作为管理者,我们自身没有李老师勤奋,没有李老师读的书多,没有李老师写的字多,更重要的是没有李老师的影响力。二是在李老师的学校,不读书,不进步,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那一方土壤中没有庸俗、懒惰滋生的空气。

对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说,我们必须要清楚,氛围比什么都显得重要。但氛围的营造一定程度上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机制来保障的,仅仅指靠人的自觉性是不现实的。阅读是促使教师自我丰富、自我提升与发展的有效途径。阅读与思考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本质上与那些劳财伤神、弄虚作假的虚工作是有区别的。教师若是懂得了这一点,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会大大的增强。所以,学校管理者的任务就是:一方面,积极带领着教师阅读、思考、写作。另一面,引导教师慢慢体味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内心变化和专业进步,并切实地把教师所承担的虚工作的量减下来,让教师有时间和有精力去阅读。

前面,我说的是教师阅读展示的基本形式。下面,我再谈一下此项工程推进的几个步骤和规范。

第一,先给予教师指定一个阅读范围,帮助教师列出一些书目。当然,指定书目只是参考,阅读原则上是不限定范围的。选定数目后,采取学校统一订购和教师自愿购买相结合方式,先把阅读的书籍、报刊这些载体的问题解决了。

第二,制定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学科组长职责。分配给相关任务,并赋予一定的职权,使其能在组织教师阅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开展读书展示、交流活动。上面已谈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第四,集结读书成果,分享交流成果。

第五,开展读书征文、演讲等竞赛等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六,学校主要领导每个月做一次读书感悟方面的主题报告,在读书活动中,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引领教师阅读。

通过这些途径来逐步改变教师的阅读现状,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机制,使之能更为有效地促进老师阅读。让阅读和学习成为校园文化最牢靠的根基。

篇7:浅议小学语文为学生奠定文化根基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生,根基

明代先哲王守仁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校要重视德育就必须为学生“培根”“养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国学教育逐步升温,成为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教育被推到了最前沿。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要为学生“培根”“养心”,就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此阶段学生非常单纯,虽不是一张白纸,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初步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涵养心性,显著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了解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后,会自然而然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认同自己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人身份,通过自觉追求和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中国文化根基的人。

如何做好奠定文化根基的教育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国学教育氛围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语文教育是广泛的,小学语文教育要在生活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设计和布置中国文化,发挥育人环境这种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有助于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奠定学生文化根基。例如,在教室内外包括楼道设计布置国学手抄报、文化名人名言展板、古代经典励志故事板报、节日手抄报、中国味的剪纸图画展板等,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沾染“中国味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二、开辟课堂教育阵地

课堂教学是奠定学生文化根基的主阵地,但依靠现成的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看,语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小学语文课上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化经典片段,让学生能初步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在低年级,可以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作品入手,高年级从诵读《诗经》、唐诗、宋词、名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逐步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和内在的精神动力,初步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性格。通过语言的成长追求精神的成长、文化的成长。

三、开设国学校本课程

在创造了良好育人环境的基础上,我校组织语文教师陆续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国学通俗读本》《古诗词赏析》等校本教材作为小学语文课的辅助教学资源。通过开设国学课,组织国学讲座、经典诵读、读书节活动等,把学生带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让他们领略文化瑰宝之美,通过点点滴滴地传播教育,让国学逐步渗入学生心灵。

语文课讲究的是“听说读写”,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去“写”。“写”是要讲究书法的。书法,与语文课紧密相连,是中国文化的表征之一。书法集科学、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社会等于一体。开设书法课练习书法,使学生在诸多文化素养上有整体性的提升,在墨香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加强国学素养教育

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小学语文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国学素养教育。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本人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设计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方向;同时学生在交流平台上相互交流自己对文言文的认识。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诵读、讲解、交流、辩论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第三步,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指导,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中了解到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尝试进行文言文创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浓厚的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综合性学习课不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不同于普通课程的设计,它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跨领域的结合,它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的体例进行重新组合与创新,它可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全新的课堂效果。

通过这类课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的人文底蕴、道德情操、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自主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语文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之计深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刘万霞.浅议小学语文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3(16).

篇8:识字教学:让学生触摸文化的根基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妈”字的?

生1:“妈”,左边是“女”,右边是“马”,合起来就是“妈”。

生2:把“冯”左边的“两点水”换成“女”就是“妈”了。

生3:我是这样记的,把“好”右边的“子”换成“马”,就可以了。

……

如此繁琐、机械地拆解,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汉民族“看重整体”(钱穆)的思维方式和知觉的整体性规律,使极具文化内涵的汉字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在这样的课堂中,汉字只沦为了笔画的组合,部件的替换,教学充斥着技术味,缺少了人文味。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教授认为“汉字是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几乎每一个古汉字都可以从字音、字形、字义、字能解读出一部文化史”。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走进汉字这座“博物馆”,让他们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并由此登堂入室,步入汉文化的恢弘殿堂。

看,汉字中有图画

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指出,一个图画到了已经约定俗成时,我们不妨称之为字。人类的文字大多由原始的图画发展演变而来。汉字同样起源于早期的图画文字,虽经过了漫长的变化,但始终与象形图画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我们要善于利用汉字的这一独特优势,追溯所教汉字(特别是象形字)的早期图画,让学生从源头入手,整体感知字形字意。

比如一位老师这样教学“舞”:

(幻灯出示一张舞蹈照片)

师:小朋友们,图上这位演员在做什么呀?

生:快乐地舞蹈。

生:优美地跳舞。

师:聪明的祖先,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了人跳舞的姿态,这就是“舞”字,请看:

(出示甲骨文的“舞”、金文的“舞”)

生:真像一个人在跳舞呀。

生:手里还拿着跳舞的道具呢。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你知道“舞”字怎么记了吗?

生:上面的“撇”“横”,就像跳舞人的头和手臂,中间的部分就是跳舞用的道具,下面是跳舞人的腿和脚。

师:真是慧眼独具呀。

怎么样?从图画入手,笔画繁多的“舞”字就这样整体印进学生的脑海中。

听,汉字中有故事

很多汉字,我们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予以掌握。

可以出字谜。比如:“老大老二和小三儿,兄弟三人逗着玩。老大踩着老二的头,剩下小三儿在下边。”通过这个谜语,学生对“奈”字一下就记住了。

可以讲故事。比如,教学“鲁”字,给学生讲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对吝啬鬼朋友。一天,甲向乙发请帖:“明日中午请到寒舍吃‘半个鲁’。”乙接到请帖,琢磨不透“半个鲁”是啥菜。

次日,乙起床也不吃早饭,饿着肚皮,想做客时大吃一顿。谁知到了甲家,端上桌的却是一条很小的鱼。甲对乙说:“别客气,请吃‘半个鲁’!”

乙这才明白:原来“半个鲁”是“鱼”。他憋着一肚子气,饭也不吃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乙也写了份请帖回敬甲,请甲来吃“半个鲁”。

甲一大早就来到乙家,只见乙已把饭桌摆在大院的天井中。骄阳似火的七月,太阳威力不断增加,可桌子上头并没有遮盖,甲只好汗流满面地坐在桌旁等待。等到晌午过了还不见乙端鱼上桌。又过了一个时辰,乙才笑眯眯地从屋里走出来,对甲说:“请呀,别客气,请吃‘半个鲁’!”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谜底是“日”字,乙让他来吃太阳啦。

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鲁”字。

品,汉字中有意蕴

著名作家袁鹰曾这样写道:“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他认为:“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让学生品味汉字的独特魅力,应该成为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略汉字形义一体的意韵。“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郭锦桴)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每一个认读的人散发无穷的遐想。瞧:“相”,是用眼睛细看木料。“囚”,一个人失去了自由,被“囚禁”了。“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真难受。“穿”,用牙齿打洞,当然打“穿”了。“信”,人言而有信。“扼”,用“手”扼住“厄运”,不正是对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生动简洁的阐释吗?……可以说,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先民生活的烙印,都有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有人生的哲理。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说文解字”,踏上探究汉字形义间回味无穷的奥秘的发现之旅,在“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中学习汉字,爱上汉字。比如一开始提到的“妈”字,有老师这样诠释:“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我们都是妈妈的儿女。妈妈为了我们起早贪黑,当牛作马,我们应该更加爱妈妈。”这样孩子不仅认识了汉字,更懂得了感恩,氤氲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领略汉字结体的意韵。“汉字的构形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申小龙)集中体现出中国人“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人”,一撇一捺,这是互相支撑。“恙”,上面“羊”最后一笔缩短,这是相互谦让。“大”,每一个笔画都向外舒展,但又内敛为正方形,刚健而不张扬。“三”,三横长短变化,却又趋于均衡稳重。“周”,包容而又开放。可以说,汉字结体一横一竖总关情、一撇一捺见哲思。识字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笔画,更要引导学生品味出笔画间的个中滋味——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在其中矣。

——领略汉字书写的意韵。“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一方面,我们要和学生一起走进书法的历史长廊,感受不同字体的独特神韵:篆书古雅,隶书丽姿,楷书方正,行书流丽,草书飘逸……领略不同书家的独特风格:“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萧衍)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日常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实际感悟汉字结体“穿插”“避就”“向背”“相让”“顶戴”等中国式的建筑美(宗白华),亲身感受笔画书写中呈现出轻重缓急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让练字真正变成“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以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曾这样告诫我们:“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时。”那么,要夯实中国文化基础,就必须从认知汉字文化开始。而这,无疑是每一个有良知与素养的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上一篇:在异地商会成立揭牌庆典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幼儿园老师个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