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核心能力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更多地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界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阐述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具体到某一个专业(如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却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出现认识误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管专业核心能力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管专业核心能力论文 篇1:

面向岗位需求的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群建设

摘要:计算机类课程是信管专业的一个重要建设内容,如何使课程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探讨计算机类课程群在信管专业中的地位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岗位需求的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并提出计算机类课程群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关键词:信管专业;岗位需求;计算机类;课程群

0.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颁布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可见,设置信管专业的初衷是培养既有管理能力又有计算机开发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正是这种培养目标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课程建设重点不统一。是将管理类课程作为建设的重点还是将计算机类课程作为建设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信管专业既可授予管理学学位,又可授予工学学位,因此有些学校将信管专业设置在管理类学院以侧重管理类课程,有些学校将信管专业设置在计算机类学院以侧重计算机类课程。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就业情况相背离。大连工业大学将信管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虽然招收的都是理科生,但是这些理科生中的“文科生”更愿意学习管理类的课程。但从就业来看,大连市软件产业比较发达,因此,近5年,大连工业大学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中有70%以上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3)计算机类课程特点不鲜明。学习管理类课程会导致计算机类课程的课时总量减少,且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是“广而浅”,计算机类专业该有的课程基本都有,但是深度却不够,而且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就业时,学生所就职的岗位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岗位相同,但竞争力却大大不及后者。

因此,如何结合地区和专业的就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状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类课程群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竞争力,对于信息专业的建设和满足地区人才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1.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

根据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及课程群的构建是信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培养大量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高等院校新时代的新任务。根据调查,针对不同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1个层次:以计算机作为工作的辅助工具。本层次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的使用。由于信息化的普及,当今社会中医生、教师、会计师、企业管理人员、收银员等各行各业都涉及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具有对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相关软件及网络的基本应用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2个层次:从事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包括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本层次主要要求学生不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更要掌握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掌握数据库的安装、更新、备份、恢复等技能。这部分职业需求主要在银行、大中型企业、电信等单位的专门信息化管理部门,这些单位具有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和企业内部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或ERP,需要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或数据库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因此对从事这部分工作的学生的计算机相关能力要求相对要高一些。

第3个层次:直接到IT企业从事IT相关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本层次对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的能力要求较高。例如,至少要具备1门高级语言程序编写能力、掌握1种以上数据库的应用能力、掌握面向对象思想的分析与设计能力、掌握软件测试及项目管理与沟通的能力等。到IT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软件基础,同时对计算机硬件知识也要有相应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专业。因此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面向领域、面向岗位需求,体现交叉学科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色。

2.基于岗位需求的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构建

2.1计算机类课程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

信管专业全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顾名思义,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应该具备信息管理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等专业能力,具备素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素质能力是指个人素质及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是指在社会、企业环境下具备对信息系统管理及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工程能力。以上3个能力层面: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可以說是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目标。因此,围绕信管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及实践项目等。计算机类课程在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属于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范畴,又有属于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范畴。因此计算机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在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共同起到支撑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有所改变,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计算机类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是否面向社会的岗位需求,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到3个能力层面的培养。

2.2计算机类课程群的构建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因此面向岗位需求的信管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群的构建尤显重要。我们应围绕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4年不断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4大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管理类课程模块、信息管理类课程模块、数学类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中分为第1阶段的基础课程、第2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第3阶段的专业岗位应用技能课程和第4阶段的专业技能拓展课程。

第1阶段的基础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导论、Office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用于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及c语言编程;第2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及选修课程网络数据库基础,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第3阶段的专业岗位应用技能课程主要有信息系统开发工具、Oracle、Web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应用课程及软件测试、.Net系统架构与实现等选修课程,开设在大学三年级。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管理师及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所具备的高级技术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掌握面向对象思想的软件开发技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等技能;第4阶段的专业技能拓展课程,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信息系统管理师项目实战和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项目实战,还包括选修课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门实战课程即可。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解决能力,模仿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管理或信息系统开发的实际环境进行项目实战训练,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计算机类课程群的设置与专业能力及就业岗位对应关系见图1。

3.计算机类课程群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3.1制订面向岗位的培养计划

根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实践为理论服务的思想,按市场需求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面向岗位需求的一体化、层次化的教学大纲,充分体现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各学年的实践课程周、各课程的课程设计为基础,4年不断线地进行实践,各级实践项目循序渐进、相辅相成。

在面向岗位需求的培养计划中贯穿着3条培养主线:课内1条主线,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课外2条辅线,第1条是贯穿始终的课外实践环节,第2条是针对专业能力的党建学团工作。

3.2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對信管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认真分析信息系统管理师、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设计面向就业岗位的、与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相对应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环节,注重教学质量,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导向,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课程内容的设置紧随岗位对信管专业的专业技能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工作过程,以项目驱动和“做中学”为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3优化教学模式与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多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即将5-6名学生分为一组,在课堂讨论、项目实施及答辩等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展,既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结合Web教学法、案例驱动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多给学生机会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课下广泛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报告等。对考核方式进行灵活设置,不仅局限于期末试卷考试,还可以增设日常考核,包括书写实习报告、发表论文、参加竞赛、参加项目等。通过这些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结合专业课程教学,配套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学生成立各种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相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讲座、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等。组织学生讲师团,由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介绍学习、参加活动和比赛的经验等。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信息系统开发任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4建立多层次、一体化教学配套体系

面向岗位需求,除了建立相应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和手段外,还需要建立一套配套的、立体的教学资源,包括一系列教材及实验项目指导书,面向岗位需求的、以项目为导学的电子课件和教案,实现教考分离的试题库、项目库、案例库,全程教学视频,组织学生社团,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一系列供学生课内、课外使用的教学资源。

特别是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立,更好地为学生了解专业岗位需求提供了实践场所,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项目,建立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规模化、企业化、系统化实践能力训练的途径,让信管专业学生能够规模化地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

4.结语

本文所述教学改革从培养计划的制订到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计划的撰写,再到项目的设计、课程的设计,具体到课程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处处以学生的岗位专业需求为指导。实践表明,信管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经过面向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一系列改革以来,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从毕业生的反馈来看,毕业生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相关的管理工作,也能够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起从事软件服务及外包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因此,面向岗位需求的计算机类课程群的建设为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课程群建设,使之能够与时俱进,进一步满足专业的教学要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作者:曹玉琳 李桂荣 肖洁

信管专业核心能力论文 篇2:

高职文秘职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探析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更多地强调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界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阐述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具体到某一个专业(如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却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出现认识误区。文章试图从基本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及延伸核心能力三方面对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构成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文秘人才。

关键词:高职文秘;职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指可迁移的技能、促进性的技能、通用性的技能。其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教育学基础是“新职业主义理论”。我们常称之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识能力”。它与企业核心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核心课程”所能代替培养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并有发展前途的技能型人才,文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职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认识误区

秘书在企业中属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之一。文秘人员在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也认识到培养文秘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界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本身,对文秘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存在错误认识,必然造成职业核心培养模式的不正确,最终影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基本岗位能力代替职业核心能力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对“秘书”的定义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从这定义可知秘书从业者应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的表达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以及具备信息处理等能力。不少高职院校也将办文、办事、办会三种能力等同于文秘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也将办文、办事、办会相关课程列为核心课程。然而,杨树森教授通过对秘书职业活动的分析,认为秘书工作外延边界具有模糊性:秘书工作与非秘书工作、秘书工作与共性工作均有交叉现象,而且秘书工作内容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1]由此可见,要胜任秘书工作,还要具备很多的延伸及拓展能力,办文、办事、办会只能算是秘书人员的基本岗位能力。

文秘职业核心能力应是多种能力的整合,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等等。而且还可能由于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培养方向不同,如法律类高职院校设立的法律秘书,就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培养;又如综合性高职院校也设置多个方向秘书专业,如事务型秘书与助理型秘书,同个专业但是方向不同,其技能侧重点也必然不同,所以要根据开设专业方向的目标岗位进行各种能力侧重点不同的针对培养,以适应社会对秘书的需求。

(二)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同文秘职业核心能力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将秘书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为:二级秘书、三级秘书、四级秘书、五级秘书;每个等级的秘书都对应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如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考取的是四级秘书,即中级秘书。从四级秘书的培训教程来看,这个等级的秘书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能接收與发送及拟定文书、组织与管理会议工作,具备现代化办公自动化技能、速记技能以及具备一定的管理与法律知识。

但多數中职学校也要求学生考取四级秘书,也有相当数量的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在中职教育时期,通过反复练习试题也取得了四级秘书证书。由此可知获得秘书资格证书不代表学生具备文秘职业核心能力。学生取得的秘书资格证书,只能证明学生通过了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考试,只是表明获得证书的学生掌握从事秘书这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部分技能。资格证书考试虽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但其实践操作部分只是秘书工作理论的实践模拟,与真正的实际秘书工作并不完全一致。学生即使在考证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不能代表就能很好的胜任将来的实际秘书工作。而且,到目前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虽有更新,如OFFICE软件操作从原先的2003版本升级到现在的2010版本;但资格证书考试还是以2006版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为标准,那么秘书资格证书考核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必然与日新月异的实际社会所需的秘书知识和技能存在差距。因此,学生获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不等于他完全具备了秘书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高职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构成

高职教育文秘专业毕业生即便具备必需的特殊知识和技能,如果缺乏某些职业核心能力,仍较难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即使学生转岗也可以获得更适合的工作。加强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加快专业学生对各种社会职业的适应速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最后达到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生活的变化。因此明确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构成,显得尤为重要。

文秘的特点可归纳为机要性、辅助性、综合性三点。如办文要注意抓紧时间,注意传递程序,注意保密措施,体现了机要性;帮助单位领导整理各类办公事物、日常工作甚至工作思路,让领导少花时间在琐事上,为领导作出决策提供辅助佐证及意见,体现了辅助性;文秘人员因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以及事务,就要各种知识都要涉及,做到博识多能,这就体现了综合性。根据文秘的特点再结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分类,可以将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分解为基本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及延伸核心能力。

(一)职业基本核心能力

文秘专业的职业基本核心能力包括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及语言应用等能力。秘书人员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以及对外交际等工作,若不具备交流沟通能力,秘书人员将无法完全日常工作,交流沟通能力是衡量秘书工作能力的标准之一。同样,只有团队合作,才能互补互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遇到重大活动或事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懂得合作,才能让自己及至整个团队受益。

语言应用能力包括中文语言应用及外语应用能力,即对各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文秘专业学生能够说出、写出或理解以前曾有或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例如,外语应用能力对文秘专业学生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如2012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4.38亿美元,2012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全年进出口总额达3122.4亿美元;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组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商机。文秘工作人员作为组织中领导的辅助者,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接待外商、撰写英文报告、搜集外商信息等,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因此,文秘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不应仅仅停留在日常口头交流的层面,而是应该具备在实际工作和交往活动中以外国语言为工具与人交流的能力,即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职业拓展核心能力

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应包括管理执行、数字应用与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职业拓展核心能力。

管理执行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学习管理、压力管理等。文秘专业学生要具备管理执行的能力,如自我学习的管理执行。课堂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出现新的技能和知识;如信息化社会产生电子化档案,再如2012年新出的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都对文秘从业者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文秘专业毕业生要能根据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善于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能力。

文秘专业学生也应具备数字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职业能力角度来说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核心能力。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单信息处理能力就应包含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这两个层面,与教育领域的信息素养具有相同的内涵。虽然现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从小学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高职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基础有很多差异。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高等职业院校应从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结合专业教育三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开设的秘书写作、文字处理应用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技术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文秘要辅助领导,是领导的智囊,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秘书要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必须充分考虑全局事物,深刻认识和把握行业发展需求,把准工作脉络,掌握工作规律,密切结合行业特点,找到落脚点,找出矛盾點,找准切入点。这首先需要秘书具备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开发和展示信息资源的能力;此外还需要秘书具备通过对数字的采集与解读,计算及分析,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做出一定评价与结论的能力。

文秘职业核心能力也应包括职业社会能力中的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秘书一要踏踏实实、尽心尽责工作,处理各类工作事务;好的秘书就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应该擅长问题分析、处理危机、处理公共关系。秘书二要辅助领导,做领导背后的军师、谋士,参谋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则不能做到开拓进取。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人类才能的体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感,要有竞争的意识,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才能创新,才能提升,才能发展。

(三)职业延伸核心能力

文秘专业职业延伸核心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心理健康、艺术修养及礼仪表现这几点也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对从事任何工作都非常重要,如文秘工作也是如此。心理健康也有相应的标准,如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意志健全,在学习及工作进行时在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人格完整和谐,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自我评价正确,能使自己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适应正常;等等。文秘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工作内容具体而繁杂,在日常工作又往往处于“受夹板”的两难处境,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文秘人员容易产生烦恼、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性。文秘人员找到合适的渠道,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使身心处于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理解并接纳自己,包括自身的现状,也包括內心可能或已出现的焦虑和痛苦等情绪,并克服这些消极思维,而不是逃避,要积级思维;再如多去跟别人交流,真诚的平等的尊重的信任的去跟别人交流,平等的待人、要尊重别人、信任别人;也可进行心理咨询,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在心理上帮助一个人去完善心理状态,改变其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让其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同时,艺术修养、礼仪气质也相当重要。文秘专業学生具有一定艺术修养,不是说一定要有艺术方面的创作,但是一定要会欣赏。实际上,艺术修养已经融入至文秘的工作之中。例如,在日常工作交往中,都可能经意或不经意地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广交朋友,加深了不同国家企业、人员间的沟通和理解;再例如,文秘商务活动中经常性地利用发放对外宣传品、互赠艺术品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魅力。艺术素养在文秘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独特作用。秘书礼仪是礼仪的一个分支,它与其他礼仪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方面;如其以职务、身份决定礼仪的次序礼仪,体现组织的意志,组织的文化。秘書礼仪遵守平等适度、敬人自律、宽容待人、入乡随俗等原则。将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使生活更为和谐,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为文秘专业学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现代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就业、升职、生活,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而文秘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建设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各门课程培养实现。如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可开设大学语文、基础写作、大学英语等课程;开设商务谈判、口语交际等课程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开设公共关系等课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开设企业行政管理等课程培养管理执行能力;开设秘书实务等课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开设创课等课程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开设大学生心理学、秘书心理学等课程塑造健康心理;开设硬笔书法、茶艺等课程培养艺术修养;开设秘书礼仪等课程培养礼仪表现能力等等。课程设置要考虑文秘专业的独特性,针对与文秘专业相关的企业性质、工作特点,进行课程内容选择,让学生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具备这些能力。

总之,注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有助于处理好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因此,高职文秘专业也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核心能力、职业拓展核心能力、职业延伸核心能力为目的,促使学生、学校甚至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2号,2011.

[2]高竞艳.高职文秘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7):5.

[3]杨群欢.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秘书人才培养对策[J].教育探索,2005(11):39.

[4]武智,徐国方.现代秘书的意识:高职文秘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先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30.

[5]黄伟亮.试论秘书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6]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9).

作者:瞿小丹

信管专业核心能力论文 篇3:

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将信息技术创新过程分为认识、开发和应用三个阶段,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就业环境调查,建立了以“创新阶段”、“能力差距”和“课程重建”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动态培养体系,从核心能力定位、培养方案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三方面提出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建设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中,一直面临着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专业能力较弱、就业困难等问题。当前高校相对固化的信管专业培养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忽视或缺乏对新兴技术的关注和系统介绍,在这种理念下培养的学生必然无法满足未来企业和社会所需。Gartner认为新兴技术发展都会经历萌芽、炒作、幻灭、爬升和应用五个阶段,处在萌芽期和炒作期的技术很多都将在5-10年内达到生产高峰,包括物联网、可穿戴技术等;而处于幻灭期之后的技术,大多在5年内成熟,如云计算、内容分析等。而目前这些“技术名词”对于信管专业的本科生、甚至是大多数专业教师来说还仅仅停留在科技新闻报道的认识层面。

虽然国内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信息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但一些院校一直在经典和传统课程上改进创新,除了教学方法上不断变化,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数年前,甚至有些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近十年来的课程体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业界一直报怨本专业的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所需,找到对口工作的毕业生较少。本文的目的是从信息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出发,针对企业实际技能需求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差距,构建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动态培养体系,进而提出核心能力定位、培养方案设计,核心课程建设方面的建议,以期得到同行的关注。

1信息技术创新过程

技术创新概念是在熊彼特(Joseph Schumpter)于20世纪初创立的创新理论基础上演绎而来的,指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由此,我们将信息技术创新定义为从产生新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为了更好的切合信管专业就业结构,我们将信息技术创新简化为三个阶段,即认识、开发、应用。

(1)认识阶段,此阶段的信息技术创新决定了信息技术未来的实践与发展方向。有IT研发实力的企业,选择对这个阶段的各类新技术进行研发,比如最新的云存储技术、大数据、内容分析技术等。处于此类阶段的职位集中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比如,云存储研发工程师,大数据技术研发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

(2)开发阶段,此阶段的技术相对成熟,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发展也较快。大部分企业的信息技术研发需求都集中在此类技术上,以此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并对用户产生影响,比如移动应用产品开发、网站系统开发、系统交互设计等。这一阶段的包括的职位一般有,用户体验工程师、产品经理,系统分析员、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3)应用阶段,此阶段的IT技术主要是重复性的程序化工作,相关技术和工具较开发阶段的技术更加成熟稳定。企业将大规模日常化的使用相关技术开发或维护相关产品与服务。比如大型企业对ERP系统的日常使用,企业利用网站系统开始电子商务活动,负责产品数据库开发和维护工作。此阶段的职位一般有,ERP应用支持工程师,数据库维护工程师、客户关系经理等。

2专业核心能力动态培养体系构建

有很多学者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如赖茂生将信息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分为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管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IT技能五个方面。邱均平认为学习和创新是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能进行一般性信息资源规划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与维护的能力;(2)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信息资源项目规划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与维护,并能在实践中对已有方法和技术体系进行分析、改进的综合能力;(3)知识创新能力:在掌握相关知识、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推动信息管理理论和学科发展的能力。

笔者对国内六家IT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深度访谈中发现,信管专业毕业生知识技能滞后于其企业新技术研发所需。作为一个新兴且发展迅速的学科专业领域,信息管理的专业教学必须与业界发展同步,从知识结构层面,应覆盖信息管理学科领域前沿的理论和技术。笔者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学期间,跟踪观摩了信息管理相关的若干门专业课程,发现课堂上直接按照经典教材章节教学的很少,大多数教师都根据本课程涉及的最新技术和理论知识调整了教学内容和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依据信息技术创新的认识、开发、应用三个阶段将课程体系进行分类,建立了以“创新阶段”、“能力差距”和“课程重建”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动态培养体系,要求密切注意外界情况的变化(如技术进展和市场所需的变化),及时增加新课程或者修改现有课程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表1创新阶段、能力差距、课程重建与专业核心能力

创新阶段能力差距描述(访谈整理)课程重建专业核心能力

认识阶段“了解虚拟化技术,如Xen与KVM等”;“有磁盘阵列、集群存储系统或大数据技术相关知识”;“OpenStack、OpenNebula、Eucalyptus等相关虚拟化开源软件开发经验”大数据、

虚拟技术、

云计算知识创新能力

“熟悉搜索引擎和网络爬虫相关技术精通网页抓取原理及技术”;“精通Html语言、http协议,精通正则表达式,从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具有丰富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数据挖掘的算法与技术”

内容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挖掘、

信息存储与检索

开发阶段“掌握PHP语言或JAVA语言”;“熟练使用JavaScript、AJAX、JSON等Web页面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创新能力

“熟悉移动系统开发环境”;“熟悉AS/400应用体系”;“具备系统架构能力,熟练掌握OOAD”等。系统分析与设计

应用阶段“了解ERP项目的实施和运作”;“了解ERP软件安装、调试、培训及基础应用”。ERP原理与应用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

“熟练进行Oracle、DB2数据库环境搭建”;“熟悉SQL语言、熟悉SQL语言的优化、存储过程的设计和开发”;“精通Windows、Unix/Linux环境下Oracle数据库归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掌握动态规划、决策过程优化算法”;“具备项目管理体系知识”;“熟悉业界广泛应用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熟悉软件行业CMMI、ISO9000等质量体系模型”。运筹学、

IT项目管理

处在认识阶段的技术,比如大数据、内容分析等,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而在这一阶段的技术主要涉及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替代越来越快,信息管理专业应该更多关注处在技术扩散的早期的技术即认识阶段的新兴技术。在本科的四年培养计划结束后,这些技术方面的人才恰恰是社会最急需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通过一定调研分析这些知识技能需求与课程设置和内容的差距,及时更新课程设置。比如,现阶段的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就应该导入到课程体系中。在未来各行业各急需大数据相关人才的环境下,如果毕业生对大数据技术,理论和应用没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就很难与市场就业对接。如华盛顿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数据科学导论课程,爱荷华大学开设了大数据分析认证课程等。

处在开发阶段的技术,比如网页设计与制作、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这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较快。比如,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一般的网站设计与开发上,而现阶段市场却急需移动应用系统开发人才。这一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实践中对已有方法进行分析、改进的能力。课程内容设计上,应该突破传统教材教学的框架,及时加入市场急需的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并鼓励学生扩展知识面,比如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就导入了用户体验与可用性设计技术和工具的介绍;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市场所需技术将学生分为若干兴趣小组,对不同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充分了解此课程相关的热门技术和技能需求。

处在应用阶段的技术,比如ERP原理和IT项目管理等,相对最成熟和稳定,知识体系一般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这一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由于知识体系的相对稳定,此类课程除了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以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一些目前企业处于广泛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介绍与应用。比如针对ERP原理课程,可以提供一些用友ERP和SAP软件的基础操作培训;针对数据库课程,适当增加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的实践操作介绍;针对项目管理课程,加入Microsoft Project、8thManage或VisualProject等流行项目管理工具的功能和使用介绍等。

3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建议

3.1核心能力定位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即积极地正视和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创新过程的视角以点带面地优化出合理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在深入分析和理解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内涵和层次关系的基础上,不但需要关注信息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更需要关注学科领域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当然,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与特点,进一步明确这三方面能力的所需,一流高校由于相当部分的本科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因此知识创新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为后续研究生阶段的独立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普通高校由于更注重学生就业问题,可适当多突出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国家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极为重视,为了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也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此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更应该体现其创新性,积极适应技术变化及发展趋势。

3.2培养方案设计

信管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设置以三个创新阶段为基础的板块化课程体系。应用模块,这部分的课程与当前处于应用阶段的技术对应,如ERP,Oracle数据库技术。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如ERP知识和相关工具的应用,Oracle数据库规划、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应用操作能力。开发模块,这部分的课程与当前处于开发阶段创新对应,如IOS,android移动平台开发技术,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和方法。更注重培养分析和改进问题能力,如移动产品和应用的分析研发,社会化媒体的内容运营管理,挖掘和分析用户使用习惯及体验感受的能力。认识模块,这部分课程与当前处于认识阶段创新对应,如众包平台、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主要培养知识创新能力,如新兴的软件众包、云计算开发、面向海量数据分析的模式和技术趋势等问题。除了主要课程体系的板块化设计以外,学生第二课堂需要经常性的出现新兴信息技术的讲座,比如HTML5,NoSQL数据库技术,移动开发平台Android Framework、iPhone SDK的使用及简单培训等以引导并激发学生兴趣。

3.3核心课程改进

对于目前传统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应该体现信息技术创新导向,体现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及时把最新的技术、案例和工具引入教学。比如,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除了对经典的传统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讲述之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系统开发的前沿趋势,比如移动开发,开源软件、外包和众包开发模式,以及虚拟团队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可以引入更多的企业信息技术创新案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信息技术选择上的成功和失败原因是什么?社会网络下如何重新定义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数据库技术课程则可以适当引入NoSQL非关系型的数据库,XML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等新兴数据库技术的介绍,以及业界流行的DB2、MySQL等数据库管理工具的组件和功能介绍。除了课程内容体现创新融合思想以外,教师队伍自身的知识快速吸收能力也是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实现课程改进的关键。课程教师应该及时识别目前的新兴信息技术,了解分析这些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4结语

信息技术创新离不开信息化人才。虽然我国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信管专业的培养一直未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如何培养符合时代特点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认识、开发和应用三个阶段中企业所需技能与对应的课程,提出了建立了以“创新阶段”、“能力差距”、“课程重建”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动态培养体系,并从核心能力定位、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三方面提出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议。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改进信息管理本科生教学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网易科技.Gartner公布2014年技术炒作周期报告[EB/OL].[20150312].http://tech.163.com/14/0813/11/A3HCA96D 00094ODU.html.

[2]褚峻.信息技术创新与国家信息竞争力提升[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2):610.

[3]Fichman,R. G., Dos Santos,B. L., Zheng,Z. Digital Innovation as a Fundamental and Powerful Concept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um[J].MIS Quarterly,2014,38(2):329353.

[4]赖茂生,赵康.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J].情报科学,2010,(7):961965.

[5]邱均平,瞿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信息计量学课程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1,3(141):49.

[6]马费成,宋恩梅.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14,2(158):410.

作者:蒋骁

上一篇:法律适用比较研究论文下一篇: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