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教育培训论文

2022-04-19

[摘要]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教学的课题,对双师教学进行了界定,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模式的优点、操作原则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授课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授课教育培训论文 篇1: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互联网辅助教学在旅游泰语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摘  要:由于课程性质等诸多原因,旅游泰语课程教学面临课程内容庞杂、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课程授课教材稀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使得旅游泰语课程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面对旅游泰语教学中碰到的诸多困难,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观和学习观指导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手段,利用视频发布、微信等社交媒体、各种教学平台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从而解决旅游泰语课程教学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旅游泰语教学;互联网

近年來,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进和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合作的日益增多,我国与东南亚各国间的经贸与人文交流日益频繁。而随之兴起的东南亚语种教育也在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开办,其办学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42所高校开设泰语专业,在校学生两万余人,专职教师一百六十多人,具有亚非语言硕士授予点的有8所院校,具有泰语博士授予点的有4所院校,泰语人才培养层次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在全国共有9个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有7个有泰语专业,泰语已成为朝鲜语(韩语)之后中国第二大非通用语。①随着近年来东南亚语种教育在各高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中泰两国间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当前旅游泰语课程被设置为泰语专业本科与专科层次的专业技能课程,并在开设东南亚语种教学的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旅游泰语课程对学生的语言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降低了大多数高校的旅游泰语课程教学效果,而且使该门课程难以完成其理想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对旅游泰语这一课程教学中的困境进行梳理,同时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对互联网教学如何在旅游泰语课程中发挥教学辅助作用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泰语专业的教学发展,为我国“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推进过程中的语言服务与人文、经贸、旅游交往提供助力。

一、旅游泰语课程中存在的课程教学难点

当前的旅游泰语课程虽然在各大东南亚语种高校都有开设,但由于其开设时间较短,其开设时间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始起,因此其开设的规范性与标准性都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虽然各本科与专科院校对该门课程的课程大纲设置略有不同,但是其对旅游泰语人才培养目标却大致相同。如国内开设东南亚语时间较长的云南民族大学,其旅游泰语人才培养目标为:“讲授旅游的基础知识,中国概况,旅游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旅游景点的讲解、导游业务。通过旅游泰语课程的教学,宽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旅游活动必备的常识,掌握相关旅游泰语的专用术语,能独立的开展导游工作。”②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陆正刚老师则将《旅游泰语》定义为:“旅游泰语是高职应用泰国语专业核心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旅游团队运作的基本流程,掌握从事导游服务,计调工作和旅游商场导购等相关职业基本技能。它以本专业的《泰语语音》、《泰语阅读》、《泰语日常会话》等课程为基础,《导游服务技能》等课程密切相关。”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旅游泰语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背景下,能够熟练的用泰语向游客介绍旅游计划书中提到的各旅游景点,为游客较好提供泰语导游服务,处理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顺利完成泰语导游接待泰外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的工作全过程,同时也能从事旅行社计调与旅游商城泰语导购的工作。”③虽然各院校开设旅游泰语人才的标准略有不同,但其目标却大致相同,大都是培养能够掌握导游服务知识并能够通过其语种讲解服务向游客提供其导游服务的人员。④因此,旅游泰语课程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且旅游泰语课程因其授课内容的庞杂和课程教学的难度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了一系列的客观存在困难。

(一)课程授课方式单一

首先,旅游泰语授课在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课堂输入、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得相应的课程知识,当前的东南亚语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者居多。以云南省举办的第二期小语种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为例,学员中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南亚语言系,极少有教师接受过师范类教育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们在给自己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模仿自己曾经的任课教师们的授课方法与授课手段是这些青年教师们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因此,现今的东南亚语言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即采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以及少部分的“直接法”。当然,目前来看,不少青年教师还是会尝试用“交际法”与“任务教学法”并结合“直接法”。⑤但是很多高校的旅游泰语课程,尤其是本科院校的旅游泰语课程,因为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使得很多教师的该门课程授课方式单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上,即将旅游泰语中的旅游景点等课本内容进行翻译,而忽略了对旅游泰语中导游业务知识与导游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泰语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

(二)授课教材稀少

旅游泰语作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性课程,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均普遍开设。但是教材种类有限,有不少院校采用自编教材。目前已出版的旅游泰语有2种:《旅游泰语》(1册,格罗尔Groll,J.、施密特 Schmid,W编著,闻则译,2003)和《 旅游泰語》 (1册,佘冰莹、邓正荣编著,2013)。①可以看到,当前国内的旅游泰语授课教材不仅较为稀少,而且没有一本质量佳、口碑好并适合中国学生的旅游泰语教材。当前教材中的旅游泰语知识要么过于强调景点讲解,要么只针对出游泰国的游客,涉及到的内容大都是旅游泰国的吃、穿、住、行、游。这与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掌握导游服务知识并能够通过其语种讲解服务向游客提供其导游服务的人员这一课程目标并不相符,因此使得市面上的旅游泰语教材大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应用性。

(三)授课内容庞杂繁复

旅游泰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庞杂,包括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建筑、宗教、园林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涵盖了国家政策、机场、车站及码头等旅游交通、酒店、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购物等诸多内容,因此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由于较难把握其重点,因此很多教师对导游业务的授课重点没有进行很好的把握,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讲授对旅游景点的了解,而忽略了导游素质及导游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旅游泰语课程的专业性强,因此,旅游泰语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中泰语言文化知识,以期能够在旅游泰语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中泰两国的历史、地理、文化、自然风景、人文风光等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导游基础知识,熟悉导游服务过程中的导游业务知识与业务流程。而目前国内很多泰语教师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导游培训,也没有相应的语种导游资格证书,因此对泰语导游的导游业务知识与导游业务流程并不十分熟悉,使得很多东南亚语种院校,既没有开设相应的辅助旅游泰语课程的《导游业务》等相关课程,也出现旅游泰语课程任课教师专业技能欠缺等相应问题,体现了旅游泰语师资力量的匮乏。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旅游泰语互联网辅助教学

(一)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教育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较为流行的一大理论,其在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在教育学这一领域被广泛运用,从而在西方发起了一股以建构主义学派为首的教育教学改革,极大的影响了21世纪以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或个体经验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主动的,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主体被动接受知识。建构主义的这一理论极大的影响了当前的教育教学,其对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当前最为流行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等教育教学的方法都起源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即通过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知识,通过不断的与原有认知进行重组、建构的过程来获得知识,而不再是以往的认知主义中的被动认知,由教师一味的灌输与强调知识的输出。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般来讲,学习环境由语言情境、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语言情景”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进行真实语言环境的创设。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内容便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语言“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创设语言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为学生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下通过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而实现有意义的构建。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理解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与学的合作化,即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与其过程的要求,需要创造形式、目的各异的情境,要么解决令人困惑的问题,要么带来一定的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形象传递信息的优点,把文字信息通过影视、图像、动画、声音等动态而逼真地同时引入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场景更加引人入胜,学生愈发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是色彩绚烂的屏幕和主体个人的良好沟通。我们可以发现,现代高科技媒体是创设生活中具体真实情境最实用的工具。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泰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学习知识的过程是通过主体本身对客观存在的知识的认知、探索、建构与不断反复地颠覆认知,建构并形成个人独立知识体系的过程,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东南亚语种教学,尤其是旅游泰语这一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鉴于当前旅游泰语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我们提出了通过互联网辅助教学这一方式,通过以下具体互联网运用手段,解决当前该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内容庞杂、教学任务难度大、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有限等问题。

首先,视频的录制与发布能够辅助学生导游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旅游泰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慕课等课程视频的制作,通过发布精心录制的视频,使导游业务流程尤其是导游讲解过程中的相关视频能够得以呈现,使导游过程中的业务知识学习更加形象化、多元化,使教师能够利用“情景”教学这一具体而实际的优势,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调动起学习者的热情与主动性,使其能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完成主体的意义建构。

其次,合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补充相关知识。由于旅游泰语课程庞杂,需要学生运用较多的知识来更好的完成其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相关的文章、旅游景点、泰国民俗风情的等相关知识。同时向学生推荐较好的互联网站资源,如沪江泰语网等,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相关的泰语语言文化知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仅是用心吸收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答案,而且要用自己的知识去建筑知识体系。这种教学过程就演变为每一个学生都通过亲自参与,充满具体思维活动的接受和组织过程,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教学的辅助对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课程教学平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及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平台,将课堂知识点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对课堂视频教学进行回顾,学生通过作业、观看视频等方式进一步肯定和修正自我,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来获取深层次的知识。在旅游泰语课程中,教师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等多媒体方式来鼓励学生学会在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四,对于建构主义认为的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会话”这一基本要素,因为有了网络教学等辅助手段,使得学生“会话”这一课堂上所进行的语言训练变得更为扎实。学生通过课后的学习,可以使其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之内的与教师及同学进行的交流更为有效;教师通过课后作业的辅导,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由于“会话”过程中,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以便于学习者多样化学习。因此,旅游泰语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前期知识储备与教师与学生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互动交流学习变得十分必要,也是完成该课程学习目标的一个必要手段之一。

三、结束语

在高等院校的旅游泰语教学当中,因为旅游泰语课程的课程性质等原因,使得旅游泰语教学任务的完成面临诸多困难。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的辅助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旅游泰语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而且能够对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起到辅助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文章中提出的几点互联网教学对旅游泰语课程的辅助策略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对如何通过互联网教学等手段提高旅游泰语课堂教学效果,今后仍需不断探索。

注释:

①马银福.高校泰语本科教材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8):95-101.

②杨光远.旅游泰语教学大纲[EB/OL].精品课,http://resource.jingpinke.com/details?objectId=oid:ff808081-2981801a-0129-8180ade6

-5a0b&uuid=ff808081-2981801a-0129-8180ade6-5a0a.

③陆正刚.旅游泰语课程标准[EB/OL].精品课,http://resource.jingpinke.com/details?uuid=ff808081-24bd36ed-0124-bd372bc0-597e

&objectId=oid:ff808081-24bd36ed-0124-bd372bc0-597f.

④孙敏.广西高职院校旅游泰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⑤李江南,和淼.英语教学研究对当前東南亚语教学的借鉴与思考

——以云南省的东南亚语教学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

参考文献:

[1]王鹤.大数据时代的高等外语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2]陈梦稀,谭敬德.建构主义知识观视野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4-127.

作者:李江南 刀宁娜

教师授课教育培训论文 篇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教学的课题,对双师教学进行了界定,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模式的优点、操作原则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班教学 双师教学

[作者简介]常叔杰(1978—),男,河南许昌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走向本土历史,走向田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程编号:2008SZ009)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红线”保证的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必修课。它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国家预期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连年扩招所带来的师资等的不足以及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市场化理念对高校办学的功利性浸染和渗透,致使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采用大班教学制。在该教学制下,教师授课班级由两个以上的自然班组成。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管理的难度较大,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课堂讲授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个人可以集中精力于理论讲解和阐释,不足之处是容易导致教师唱独角戏,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较少,课堂氛围单调而枯燥,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有效灌输与传播。为解决上述困境,笔者建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大班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来破除其大班教学的弊端。

二、双师教学模式的含义

关于双师教学,国内学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双师教学是仿照某些互动式电视节目中经常采用的双人或多人主持模式,尝试主讲教师和助教双师同台授课,两位教师犹如两位相声演员那样各司其职,共同营造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第二种观点认为,双师教学是指在一间教室里由两个教师任教,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第三种观点认为,双师教学即同专业的两位教师同时在同一堂课中相互配合的教学方式,又可称为双人教学。而笔者认为,双师教学是指同一课程或教学项目(单元)由两位老师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知识结构、学科理论背景和研究专长,在同一教学地点和时间单位内面向用一授课对象,按分工合作原则有目的性地进行互动式组合教学活动的情境。它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是互动式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作为与传统单师(人)教学相对应的全新教学模式,双师教学的组合方式可依不同的授课对象和内容按教师的职称、年龄、性别、性格、学历、能力、专业等综合要素项进行有意识地组合。双师教学的类型可依两位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其所发挥作用的不同而分为主辅式双师教学和主主式双师教学两种。主辅式双师教学是指双师组合中的一人作为主讲教师,讲授整堂课的大部分内容,另一人作为主讲教师的副手和助手,辅助配合主讲教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当两位教师刚开始配合或配合不默契或教学水平有较大差异时宜采用这种类型的双师教学。主主式双师教学是指双师组合中的两人都作为主讲教师,平分秋色地讲授整堂课的内容,其中一人主讲时另一人辅助配合,双方地位平等。当两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旗鼓相当且各方面配合均比较默契时宜采用该种类型的双师教学。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师大班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双师教学形式新颖,双师组合(或高或矮、或男或女、或胖或瘦)相映成趣,比单师教学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双师教学模式下的双师实行分工合作制,协同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增强了大班课堂管理的力度和效度,宜形成比单师教学效果要好得多的课堂教学秩序和纪律。而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双师教学比单师教学更易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等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效形成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和局面,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满足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等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二是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发展。单师教学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的严格实施,教师间的教科研交流与合作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自为的状态。再加上普通老师的外出学习机会较少,教师的胜任力发展问题基本上全凭教师个人的自觉自为和努力来解决。而双师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制度性互动平台。为上好每一次课,合作教师之间课前必须就课程内容的分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激励机制的择选等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和准备。课中,合作教师时刻面临着学生的评比评价压力和来自教学搭档的精彩表现压力,因而其教学状态会经常性处于应激状态,其身上的闪光点也常会因教学搭档的精彩表现和碰撞而竞相进发、互动频繁。此外,为了持续增进教学成就感,合作教师之间除了经常性地向对方学习外,课后也会主动找时间学习本专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促进其胜任力的常态化发展。

三是有利于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问题与主义被充分讨论和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理论化、抽象化、结论化,甚至有点空洞化。如何让这样的教学内容在90后的大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副生动活泼、可敬可爱的面目来,这需要综合运用并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使抽象化的内容形象化、理论化的内容立体化、结论化的内容感性化、空洞化的内容充实化,想方设法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角度有效接受理论知识和信息。在单师教学模式下,囿于时间、技术等因素,教师个人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诸多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容易造成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效果相对不足的状况。而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合作教师不仅能做到知识结构和教学技术的互补,更有时间和条件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主义作详细的讨论和阐释。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师模式的操作原则

一是实验性原则。双师教学模式虽然在一些大学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应用,但这些应用多带有实验性或学科局限性,能否被推广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验证。因此,作为一门原则性、纪律性、门户性很强的意识形态课,笔者建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时宜遵循实验性原则审慎推进。具体而言,就是高校在采用双师教学模式之前要先在老师和同学中间搞一个摸底调查,目的在于弄清楚大家对思

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的意见和态度,起到一个在师生中间宣传推广双师教学模式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大家对双师教学实验的好奇和期待。然后根据掌握的具体师情、生情、学情等要素,从有利于实验的对比研究和总结的角度,选择确定2~3个参与双师教学实验的教师组合和班级。最后,在成功取得双师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考虑逐步推广该模式。

二是立足实际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不是泛指所有高校也不是要求所有高校都要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是特别针对那些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师大班教学制的高校提出来的(当然,如果那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仍在实行着小班制教学的高校愿意尝试,也包括他们)。在笔者看来,即使是对那些已经和正在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师大班制教学的高校来说,是否尝试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或在多大程度上尝试采用,也都要立足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看他们是否已经具备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具备了的就采用,不具备的就等条件成熟以后再进行。

三是组织引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就全国而言,目前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验的高校好像还不多。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目前还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阶段。而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以来的历次改革情况来看,基本上每一次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主导模式。这说明在我国高校要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得发挥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组织在双师教学改革与探索上的因势利导功能和组织保障作用。此外,对自愿尝试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的教师,高校要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应允许其自愿组合、试错。

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双师教学概念的理解问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一门课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根据各自的学科理论背景、知识结构和研究专长分专题或章节按分工合作原则先后对同一授课对象进行授课的活动情境也是一种双师教学。对此,笔者是不赞同的。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分段式教学,其课堂实质仍然是单师教学。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双师教学模式其实在80年代就在一些高校出现了端倪,当时的情况是一个老师(通常是教授)在课堂上主讲,另外一个老师(通常是年轻老师)在课堂上跟堂听课,同时做一些维护课堂纪律或辅导学生做实验的事情,课下还要承担一些批改学生作业和辅导答疑的工作。对此,笔者是赞同的,但要说明的是,上述这种情况主要目的是为实现教学上的“以老带新”,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学。

其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双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需要两个老师协同来进行教学活动。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连年扩招已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出现师资不足的现象,而高校由于编制的限制,短期内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加之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市场化理念对高校办学的功利性浸染和渗透,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思政课合班教学(即大班教学)的情况及其带来的弊端问题。文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的课题,但是,该课题的践行本身却又遭遇到师资不足的困扰,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如何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所无法逾越的体制性问题。除此之外,经费问题、双师备课的时间保证问题、单师教学的惯性势力和偏见等,也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需厘清的一些问题。

从目前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尽管双师教学模式已经在一些高校的英语、物理、体育等课堂上得到了应用和实践,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采用双师教学模式仍是一个未经证实或证伪的课题。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笔者带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制的忧虑和对双师教学模式的期待,尝试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主张,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随着更多学者的持续关注、研究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师教学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常叔杰

教师授课教育培训论文 篇3:

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在党校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摘 要:文章在对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在青岛市委党校的设计与使用进行概述后,指出如何利用该系统才能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设备管理效率,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用,以期为其它党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自动录播;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党校教学

自从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启动之后,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最大化,是对党校教学提出的重大课题。在目前的时代背景、科技条件下,信息化手段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强有力工具。为此,青岛市委党校于2008年年中,在全国同级党校中率先建设了一套课堂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并于当年秋季全面投入使用。本文首先对这套系统在青岛市委党校的设计和使用进行描述,然后根据系统近一年来的使用情况,探讨如何利用该系统,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以期为其它党校提供借鉴。

一、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在青岛市委党校的设计与使用

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由全自动录播系统、集中管控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组成。其中,全自动录播系统将课堂上的教师授课、师生互动、课堂板书、课件等教学景像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的跟踪切换录制,自动生成视频资源加以利用;集中管控系统对全自动录播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教学评估系统是对全自动录播系统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系统。在三个子系统中,全自动录播系统是基础。

目前,已有部分党校引进了全自动录播系统,但将集中管控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与全自动录播系统整合起来使用的尚不多见。集中管控系统和教学评估系统可以使全自动录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为此,青岛市委党校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综合考虑目前的教学规模与经费力量,决定建设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共建设了六个录播教室,一个集中管控评估室。

(一)录播教室的设计与使用

录播教室中的硬件设备由人性化讲台、教师特写摄像机、学生场景摄像机、监控摄像机、投影机和金属投影幕等构成。其中,人性化讲台中放置着录制处理的核心设备:录播编辑控制台、智能编辑机和图形图像工作站等。

目前,青岛市委党校的主体班次课程全部安排在录播教室进行。教师在上课前,通过位于人性化讲台台面上的USB接口,将课件拷贝至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图形图像工作站中,随后按下位于讲台台面上的录播编辑控制台的录制按钮,即可开始上课。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象在一般的多媒体教室上课一样,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操作。但是录播教室中的其它设备却在后台进行着一系列的操作和处理,将教师、课件、学生场景自动剪辑生成一个视频文件,下课后即时完成,存于图形图像工作站指定路径,供广大师生、管理者点播观研。

录制的视频文件以置于屋顶的教师特写摄像机录下的画面为默认场景;当教师触动鼠标或键盘,录制画面自动切换到课件画面,鼠标或键盘闲置20秒后,录制画面自动切回到教师特写场景;当有学员触动教室内的无线麦克时,录制画面自动切换到学生场景摄像机录下的学生画面,无线麦克闲置20秒后,录制画面自动切回到教师特写场景。

(二)中控评估室的设计与使用

中控评估室建设了三大单元:一是电视监控墙;二是中控操作台;三是评估席。

电视监控墙上镶嵌着1台60寸等离子显示器,6台26寸液晶显示器。其中,6台26寸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6个录播教室的实时监控画面,60寸等离子显示器用于显示在中控操作台上选择的某一个录播教室的实时画面,目的是对当前关注的教室实现放大显示。

中控操作台上镶嵌着1台中控服务器,3台辅助录制主机。这4台计算机与录播教室中的计算机通过校园网络实现互联,利用辅助录制主机中的集中管控软件,在中控室可以遥控所有录播教室的设备,就像在教室现场控制一样。

评估席共设立9个席位。每个席位配备一台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评估用台式机,该台式机上安装有教学评估系统软件。在软件中导入某一录播教室中录制生成的视频文件后,评委可以即时即景填写评语,并给出最终得分。

二、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的利用

(一) 教学管理者对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的利用

教学管理按内容可划分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教学辅助管理。其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通过贯彻学校各项相关制度,落实检查、 监督和评估等各种措施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做好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的重要基础,对完善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运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有了全自动录播系统,教学管理者可以用现代化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具有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第一,教学管理者在校园网上观看授课现场实况,实时掌握授课详情。录播教室中的设备不仅可以录制授课实况,而且可以开放式地在校园网上现场直播。收看者只要在校园网上的任一个终端,在上课时间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某一录播教室图形图像工作站的IP地址,即可接收到该教室的授课实况。通过这一功能,教学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办公室里观看每堂课的现场情况,用较小的成本,亲自掌握老师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效果。由于在线观看用户过多时会占用较多资源,影响网络传播速度,所以要对可以在线观看的用户数有所限制。除教学管理者外,普通用户不具有权限。

第二,教学管理者获得专家对所有教师的评估意见,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党校系统的学员评教工作已经开展数年,在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争议。而领导和专家到教室听课评估的时间成本又很高。

为了对教学质量进行更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应该将学员评估与专家评估有效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做好学员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以专家为评委的评估制度[3]。在每学期末,由评委以录播教室自动生成的视频文件为评价对象,利用教学评估系统在集中管控评估室集中评估打分。评估的最终结果反馈给教学管理者,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专家的评估意见。

教学管理者在制定下一学期教学计划和入选专题时,可以根据专家意见,结合自己观看直播时的体会以及学员评估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在选择专家评委时,应适当选择部分外校专家,避免选择本校评委可能造成的情绪分、感情分[4]。

(二)教师对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的利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都想努力的事情。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第一,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授课录像,进行反思和对比,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全自动录播系统使录制操作变得简单易行,自从我校的录播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基本上对所有主体班次的课程都进行录制,并将生成的视频文件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得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文件,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有的放矢地修正不足。当同一个专题多次讲授时,更可以从实况对比中取精去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可以获得来自专家的具体建议和总结性评估意见。自从党校开展了学员评教工作后,任课教师了解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上是一种总结性评价,即以学员认定的 “优秀、良好、胜任、基本胜任”为最终评价结果,这种评价体现的是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过于笼统,缺乏实质内容,而且是学员在课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不能有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有时甚至会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5]。引入全自动录播系统,并对录播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专家评估后,评估结果不仅反馈给教学管理者,也要将每一教师的具体情况反馈给本人。只不过教学管理者得到的是总结性评价,而教师本人得到的是具体的建議和意见。因为在集中管控评估室进行评估时,专家可以通过评估软件在任一时间点书写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专家的意见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非常宝贵,可以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教室设备管理者对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的利用

随着信息化设备的普及性应用,对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保障要求日益增强,各地党校的信息化设备管理部门都面临着活多人少问题。利用集中管控系统,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青岛市委党校的集中管控评估室内,可以实现的具体功能主要有:

远程授权开关机:设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中管控系统,在控制室控制选程教室内的设备,进行设备切换,操作设备的功能键,以便在特殊情况下,帮助教师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操作。

常规监控:对所有录播教室进行自动循环监控,可以依照管理员设定,在监控墙的单一显示器上提供教室监控画面。并按照需要,将其中的某一教室画面以全屏的方式显示在监控墙的特写屏幕上。

IP电话:集中管控系统采用硬件IP电话实现录播教室与中央控制评估室语音通讯,同时实现与教室端监控信号的联动。当有教室通过IP电话呼叫中控室时,中控室中的服务器会自动弹出该教室视频图像,以便管理员进行管理。

设备故障报警:通过集中管控系统及时捕获远程教师机、投影机、网络中控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远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同时可以提供对系统资源情况变化的故障警报。

这些功能的实现极大地减少了对设备管理人员的需求和工作量,设备管理人员只需在中控室就可以对每个教室的软硬件设备进行操作,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

三、结束语

全自动录播中控评估系统的使用是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的一个大胆尝试,在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设备管理效率三方面都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它的亮点在于对教学質量的提升,重点在于视频资料的使用,难点在于评估制度的建立。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很多工作都在大胆摸索中不断前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和解决,比如评估专家的选择工作、评估结果反馈工作、视频资料保管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等。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才能使其健康、有序、长效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徐素芳.高校数字化多功能录播室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56-58.

[2]胡黎明.加强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9(2):122-123.

[3]李兴敏.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网络课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8 (8):47-51.

[4]李前.党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实践[J].大连干部学刊,2009(2):45-47.

[5]倪超美,付东升.对学生评教实践的反思[J].江苏高教,2009(1):74-77.

(责任编辑:刘军平)

作者:贺晓丽

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旅游景观规划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