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汴棉584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他具有高产、抗枯萎、耐黄萎、抗棉铃虫、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霜前花率高、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适应性广等优点。综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试验分析认为,汴棉584以其突出的优点,在河南省及邻近省份同类型棉花种植区,将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虫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虫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篇1:

9个转基因杂交棉组合的优势比较研究

摘要: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9个(代号为B1~B9)新组合和 湘杂棉7号(对照)为材料,进行生育性状、光合特性、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与对照在生育期、株高、果枝数方面无显著差异;B3的早熟性、结铃性、叶绿素含量、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B5、B6、B9的籽棉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B1、B2、B4、B7、B8叶绿素含量偏低、皮棉减产,品质也略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B3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生产和供应,且铃大,结铃性强、产量高,纤维品质优,符合湖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的产量及品质要求。

关键词:湖南;杂种优势;杂交棉;光合特性;产量;品质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1.006

0引言

棉花作为重要的民用和战略物资,其生产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棉花重大害虫棉铃虫的连年爆发为害,造成了棉花产量的严重损失。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诞生是人类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征服棉花害虫的一大突破性进展[1-4]。国内外转基因棉花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抗虫、耐除草剂、抗病、纤维改良、抗旱和耐盐碱等性状,但只有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注册应用。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年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到2010年止,全世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已达21000000 hm2。转基因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对有效控制棉花害虫与杂草的发生为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棉花产量[5]。

转基因棉花种植的面积在中国的逐年增加,显著提高了植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转基因棉花在国内缺乏品质优良的品种以及抗性的单一化、市场监管混乱等问题,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转基因棉花育种,改善转基因棉花品质[6]。湖南是全国主产棉省份之一,其中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达90%以上[7-9]。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作者以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抗病课题组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农艺性状等进行研究,为湖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B1、B2、B3、B4、B5、B6、B7、B8、B9、湘杂棉7号(ck),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抗病课题组提供。

1.2试验方案

试验于2013年在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进行,试验地为旱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4行区,种植密度为24012株/hm2,每小区48株,每行12株。试验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于4月12日播种,5月10日移栽。大田管理参照DB43/T286—2006棉花栽培技术规范执行。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株高、果枝数、铃数 固定小区中的第二行连续调查10株,于7月20日、8月20日和9月20日调查株高、果枝数和成铃数。

1.3.2 产量和衣分 分小区单独收花、保存,并称重,计算小区的总产量和衣分。

1.3.3 品质测定 分小区收花、保存,轧花后每小区取25 g皮棉送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测试中心进行纤维品质检测(HVICC标准)。

1.3.4 铃重 每小区收取100个吐絮铃,计算各组合的单铃重。

1.3.5 叶绿素含量测定 固定小区中的第二行连续10株,在开花初期(7月4日)、盛花期(8月16)和吐絮期(9月15日),于9:00~11:00用SPAD-502Plus便携式叶绿素仪测定棉株主茎上的倒四叶(打顶后测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

1.4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使用统计软件DPS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性状分析

2.1.1生育进程分析 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初期以第一果枝第一果节10%现蕾、开花和吐絮为标准,盛期以第四果枝第一果节50%的棉株为标准。从生育期调查结果来看(表1),各组合与对照生育期虽有所不同,但差别很小,相差1天左右,说明各组合间生育进程无明显差别。

2.1.2早熟性 从棉花“三桃”的分布来看(表5),伏前桃的多少排序是B3>B5>B6>ck>B9>B2>B7>B1>B8>B4 ,以B3和B5较多,分别占总铃数的28.69%、28.47%;伏桃的的多少排序是B3>B2>B5>B1>B7>B6>ck>B4>B8>B9 ,以B3和B2较多,分别占总铃数的28.75%、28.63%;秋桃的的多少排序是B8>B4>ck>B7>B6>B2>B1>B5>B3>B9,以B3和B9较多,分别占总铃数的7.86%、7.05%。

试验第一次收花为9月3日,从第一次收花的量来看(表2),各组合收花量不同,占总量的比例也不同,以B3最高,比ck高0.4306 kg,差异达显著水平。以10月30日之前所收的籽棉为霜前花。从霜前花比率看,以B3、B9和B5较高,分别比ck高1.51、1.35和0.45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其他组合均比对照低。表明B3、B5、B9的早熟性较好。

2.1.3株高 于7月20日、8月20日和9月20日分别调查各组合的株高,由表3可以看出,最终株高表现依次为B9>B7>B3>CK>B6>B4>B2>B5>B1>B8,以B9、B7、B3的平均株高较高,分别比ck高7.56 cm、6.01 cm、1.99 cm。其他组合比对照矮。总之,各组合之间株高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2.1.4果枝数 于7月20日、8月20日和9月20日对杂交棉不同组合的果枝数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3。各材料前期棉株生长发育比较整齐,从7月20日调查结果看,果枝数都在13层以上,最多的是B3,为14.83层,最少的是B4,为13.28层,两者相差1.55层。从9月20日调查结果看,以B9、B1、B3、B8、B2较多,分别比ck多1.4、1.06、0.93、0.66、0.06层,经方差分析,B9与B2、B4、B5、B6、B7和ck之间达到显著差异,B9与B1、B3、B8之间,其它组合与ck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2.1.5结铃性 结铃性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由表4可以看出,各组合单株成铃数的多少依次为B3>ck>B8>B5>B4>B2>B6>B7>B1>B9,以B3单株平均成铃51.34个最多,比ck多2.13个,但差异不显著; B9、B1分别比ck少9.32个、8.55个,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组合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2.2叶绿素分析

棉花叶片中的叶绿素是重要的光合器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反映棉株光合作用的强弱,是棉花营养生长的重要表现。

由表5可以看出,7月4日测定,B5的SPAD值比ck多3.78%,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

8月16日测定,B3、B9、B5、B1的SPAD值比ck分别多4.44%、2.31%、1.64%、1.04%,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他处理的值均低于ck。

9月15日测定,B3、B9、B8的SPAD值均高于ck,B3比ck多5.27%,达显著水平;B4、B8、B9比ck分别多1.48%、1.48%、1.34%,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处理的SPAD值均低于ck。

2.3产量性状分析

2.3.1 子棉产量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各组合的籽棉产量差异较大,其排序为B9>B3>B5>B6>B7>ck>B4>B2>B8>B1,以B9、B3的籽棉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增产7.67%和7.04%,无达到显著水平;B5、B6、B7分别比对照增产6.55%、4.02%、0.52%,均没达到显著水平;B4、B2、B8、B1分别比对照减产18.92%、29.46%、31.81%、40.86%,其减产均达到显著水平。

2.3.2 皮棉产量分析 从表6中还可以看出,各组合皮棉产量差异也较大,其排序为B3>B9>B5>B6>ck>B7>B4>B8>B2>B1,以B3最高,比对照增产6.29%,差异达显著水平;B9、B5分别比对照增产4.15%、3.57%、3.29%,但差异不显著;B7比对照减产1.83%,差异不显著;B4、B8、B2、B1分别比对照减产19.3%、33.72%、34.90%、41.2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2.4纤维品质分析

棉花纤维品质对照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和GB/T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从表7中可知,B3和B5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属于中长绒级(31.0~33.9 mm),ck与其他组合均属中绒级(28.0~30.9 mm);整齐度指数均属于高级(>85);马克隆值B3和B5属于B2级(4.3~4.9),其他组合属于C2级(4.9以上);断裂比强度是B5、B1、B3、B8、B2、B4均高于对照,其中B5、B1、B3均属于较高级(30~33)。综合评定,B3和B5纤维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符合湖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的品质要求。

3结论与讨论

前人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竞争优势研究方面,一般只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相关性研究,或只进行单一生理特性与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本试验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明确各组合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差异,对新品种审定具有较全面参考价值。

前人对棉花叶绿素含量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集中对常规棉和杂交棉的研究,关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叶绿素含量,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表明B3、B9和B5在花铃期表现叶绿素含量较高,棉株光合作用较强,有利于棉花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产生比较多的光合产物,可以满足棉花旺盛的生殖生长对营养的需求,为棉花的高产优质提供保障。吐絮期B5的叶绿素含量相对比较低,而且从花铃期至吐絮期,B5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较快,这种表现不利于B5后期的光合作用,容易造成早衰,影响后期棉铃的正常成熟吐絮,应在实际生产中加强B5的后期管理,保持它能够生产出一定的营养物质供给后期棉铃的发育。B3和B9后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的光合作用,可以积累比较多的光合产物,但是要防止后期营养生长过旺,出现贪青晚熟的现象,影响棉花的生殖生长造成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应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合理施肥,加强肥水管理,使棉花从营养生长及时过渡到生殖生长,确保早开花、早结铃、结大铃,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专家对棉花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所利用的亲本材料多种多样,但一致表明,棉花杂种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这种优势具有生产利用价值[10-12]。本试验研究认为,不同的亲本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在生育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选用优良亲本配组,有可能从中筛选出具有较大产量优势、理想株型、纤维品质较好的杂种应用于棉花生产。对9个转基因抗虫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性状比较研究表明,B3组合符合湖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的产量和品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梅正鼎,贺云新,张志刚,等. 转基因杂交棉不同组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9):202-206.

[2]秦永华,乔志新,刘进元,等.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J].棉花学报,2007,19(6):482-488.

[3]李伶俐,马宗斌,房卫平,等.稀植留叶枝棉花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研究[J].棉花学报,2007,19(1):8-12.

[4]王娟,刘丽,王旭文,等.转基因抗虫棉筛选与抗性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 2012(5):1950-1953.

[5]刘晨曦,吴孔明. 转基因棉花的研发现状与发展策略[J]. 植物保护,2011(6):11-17+26.

[6]杨前俊. 转基因棉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4(1):22.

[7]李景龙,张志刚,鲍光时.湖南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棉花,2008,35(4):2-4.

[8]张志刚,卢翰,杨晓萍,等.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棉花,2010,38(1):38-39.

[9]张志刚,贺云新,梅正鼎,等.环洞庭湖地区棉花育种趋势的探讨[C].安阳:中国棉花学会2010 年年会论文汇编,2010:59-60.

[10]张桂寅,刘立峰,马峙英.转Bt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棉花学报,2001,13(5):264-267.

[11]李瑞莲,陈金湘,刘爱玉,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2(3):237-240.

[12]李瑞莲,陈金湘,刘爱玉,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1纤维品质优势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108-114.

收稿日期:2014-11-18

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8005-001)。

作者简介:周德桂(1979-),男,湖南常德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棉花栽培与育种研究。

E-mail:739017796@qq.com

通讯作者:梅正鼎,男,(1981-),湖南沅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棉花栽培与育种研究。Tel:0736-7387806,E-mail:739017796@qq.com。

作者:周德桂 梅正鼎

抗虫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篇2:

棉花新品种汴棉584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汴棉584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他具有高产、抗枯萎、耐黄萎、抗棉铃虫、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霜前花率高、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适应性广等优点。综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试验分析认为,汴棉584以其突出的优点,在河南省及邻近省份同类型棉花种植区,将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棉花品种;汴棉584;选育;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6.03.011

The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alysis

of New Variety Bianmian 584

Du Yubei, Chu Zongyan, Wu Chao, Li Shaowei, Zhao Pengfei

(Ka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Kaifeng 475004, China)

Key words: Cotton variety; Bianmian 584; Breed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0 引言

汴棉584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汴1516为母本,H036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集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虫等优点于一体。2013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为“农基安证字(2013)第154号”。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编号为“豫审棉2015001”[1]。现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突出特点介绍如下,并参考河南棉区一些品种的示范应用情况[2-4],对汴棉584作了应用前景分析,旨在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1 选育经过

高产优质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前提条件是抗病抗虫,结铃性强,铃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因此,2003年收集具有高产、优质、早熟、转基因抗虫等特殊性状的种质资源材料,与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系进行杂交,选育出了一系列多抗亲本材料,其中自育品系汴1516具有高产、稳产、结铃性好、铃大、抗病性强等优点。H036是以邯郸109与转基因抗虫棉开圣305杂交选育出的高产、抗虫性强的材料。2004年以汴1516为母本,H036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单株选择过程中,兼顾株型、生育期的前提下,田间重点选择单株结铃性较好,铃大,吐絮畅且集中,抗病抗虫性强的优良单株。再通过室内考种,品质检测,优中选优,选择衣分高,纤维品质好的优良单株。然后通过连续多年系统选育,海南加代,连续多代单株选择,混选成系,并通过田间抗病圃筛选,2007年选育出了抗病虫、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新品系汴棉584。2008~2011年进行品系产量比较试验和品比鉴定试验,汴棉584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显著,且综合性状好。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汴棉584在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结果见表1。

2012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438.5 kg/hm2、霜前皮棉为1341.0 kg/hm2、籽棉产量为3723.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3%、10.8%和10.7%,在同组13个品种中均居第2位,且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3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56.0 kg/hm2、霜前皮棉为1521.0 kg/hm2、籽棉产量为4143.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9%、14.4%和13.0%,在同组14个品种中均居第1位,且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

2014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05.3 kg/hm2、1502.1 kg/hm2和1438.2 kg/hm2,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0%、7.0%和7.4%,籽棉产量居常规春棉8个参试品种第1位,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居常规春棉8个参试品种第2位。在9点试验中,皮棉产量是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

2.2 生物学特性

汴棉584是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3 d。植株呈塔形,较松散,株高107.4 cm;叶片掌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强,铃呈卵型;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数14.1个,单株结铃数为20.0个,铃重6.6 g,衣分41.7%,籽指10.9 g,霜前花率96.1%;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2.3 品质分析

2012和2013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分别为28.9和28.5 mm,断裂比强度分别为29.8和29.9 cN/tex,马克隆值分别为5.3和5.4,整齐度分别为85.0%和84.4%,伸长率均为5.6%,反射率分别为77.0%和77.6%,黄度均为7.8,纺纱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36.1和131.3。

2.4 抗病抗虫鉴定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性鉴定:2012年枯萎病指9.1,黄萎病指26.6,属抗枯萎、耐黄萎病类型;2013年枯萎病指为10.5,黄萎病指为26.8,属耐枯萎和耐黄萎病类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47,属抗棉铃虫类型。

3 突出特点

3.1 产量高,稳产性好

在2012~201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汴棉584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比对照鲁棉研28稳定增产。在2012年区域试验中,其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该组1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在2013年区域试验中,其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该组1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在201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中,汴棉584的籽棉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第2位。说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

3.2 结铃性强,铃大

该品种单株结铃性强,蕾铃脱落轻,铃大,高产潜力大。在2012~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单株结铃21.55个,铃重平均6.2 g,而对照鲁棉研28两年平均单株结铃21.05个,铃重平均6.15 g,单株结铃数比对照多0.5个,单铃重比对照重0.05 g。201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中,单株结铃数为20.0个,铃重6.6 g,而对照鲁棉研28单株结铃19.7个,铃重6.3 g,单株结铃数比对照多0.3个,单铃重比对照重0.3 g。

3.3 抗病抗虫性好,增产潜力大

该品种经综合鉴定认为,抗枯萎耐黄萎、高抗棉铃虫、抗逆性强。在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表现为前期长势健壮,后期叶片功能好,不早衰,表明该品种具有抗病抗虫性好,增产潜力大的特点。

3.4 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

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塔形,吐絮畅且集中,霜前花率高,易采摘,可集中采摘,减少用工,降低人工成本。

3.5 适应性好,抗逆性强

汴棉584在多年多点试验中,表现均较为突出,籽棉产量均在3600 kg/hm2以上,气候条件好的年份籽棉产量最高达4986.0 kg/hm2,增产潜力较大,适应性好,适宜河南省及周边棉区春季直播和麦棉套种种植。

4 应用前景

4.1 可在水肥条件好,产量高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

棉花新品种汴棉584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了突出的高产潜力,籽棉最高单产达到4 986.0 kg/hm2,充分证明汴棉584具有巨大的高产潜力。因此,在水肥条件好,产量高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更能充分发挥汴棉584的高产潜力,大幅度地提高棉花的单产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4.2 可在基础设施条件差,自然灾害较多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

在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中间试验中,汴棉584表现出了良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虽然在不同年份、不同试验地点经历了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大风暴雨和棉花不同生长期的干旱等不同的恶劣生态气候条件,但汴棉584在参加的25个试点中23个试点比对照增产,增减产试点数量比为23︰2,充分说明汴棉584具有良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因此,在基础设施条件差,自然灾害较多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能充分发挥汴棉584良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保证棉花安全生产,确保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5]。

4.3 可在连年重茬,棉花枯、黄萎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

棉花新品种汴棉584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抗(耐)枯萎病和耐黄萎病,结合汴棉584在中间试验中的表现,说明汴棉584是一个综合抗病性较好的棉花新品种。常年种植棉花的老棉区,由于连年重茬,病菌尤其是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田间连年积累,病害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棉花的生产和发展。在棉花枯黄萎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能最大限度发挥汴棉584抗病性强的优点,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施用量,降低农民人工投资,确保棉花高产稳产,既保证了棉花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减轻了化学农药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4 可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严重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

棉花新品种汴棉584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47,结合汴棉584在中间试验中的表现,充分说明汴棉584是一个抗棉铃虫性较好的棉花新品种。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严重的棉花区种植,可充分发挥汴棉584抗虫性好的特点,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确保棉花在整个生育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在降低生产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5 可在劳动力不足的棉花种植区推广种植

汴棉584在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中间试验中,表现出出苗好、苗匀、苗壮,生长中前期长势强,结铃性好,蕾铃脱落轻,铃大,易管理等优点,生长中后期表现为叶片功能强,不早衰,吐絮畅且集中,霜前花率高,易采摘,收获时可集中采摘等优点。因此在劳动力不足的棉花区种植,可充分发挥汴棉584易管理、好收获的特点,尽可能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

4.6 应用前景分析

汴棉584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虫的棉花新品种,据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汴棉584适宜河南省棉花种植区作春棉直播和麦垄套种种植,也适宜邻近省份同类型棉花区种植。综合分析汴棉584的突出优点和优良的田间表现,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XXX. 2015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J]. 种业导刊,2016(1):34-43.

[2] 王新海,郭聪颖,陈玉全,等.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79在安阳的示范情况[J]. 棉花科学,2014,36(4):59-60.

[3] 强学兰,强学杰,牛银亭,等. 百棉1号在南阳麦后移栽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棉花科学,2015,37(3):53-55.

[4] 刘德征,马威,贾朝阳,等. 河南周口棉区周棉8号轻简化栽培技术[J]. 棉花科学,2015,37(5):56-58.

[5] 李绍伟;赵国建;吴欣,等. 玉米新品种开玉15综合分析和应用前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6):59-60.

作者:杜玉倍 楚宗艳 吴超 李绍伟 赵鹏飞

抗虫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 篇3:

新科棉系列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概述

摘要: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课题组,运用选育杂交棉品种兼顾常规棉品种的育种方法,历经近十多年的潜心研究,选育了转基因抗虫棉常规种新科棉1号(新棉503)、新科棉5号(中创76)和新科棉6号;把棉花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为骨干亲本进行测配的方法成功应用到棉花杂交种选育上,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新棉298)和新科棉3号(中创86)。

关键词:新科棉系列;品种;选育;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4.004

0  引言

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棉花育种技术也在向多途径发展[1-5]。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原新乡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棉花育种研究,曾开创了多个省內第一,第一个省审春棉品种豫棉1号,第一个省审夏播棉品种豫棉5号。豫棉1号198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是当时应用面积最大的省审品种,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中北部植棉区的主要推广品种,1984年到1994年十年累计推广面积200多万公顷。1997年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棉花课题暂停,2003年棉花课题恢复以来,选育了新科棉1号(品系名为新棉503)、新科棉2号(品系名为新棉298)、新科棉3号(品系名为中创86)、新科棉5号(品系名为中创76)、新科棉6号等新科棉系列品种。

1  新科棉系列品种选育方法及过程

利用培育杂交棉花品种兼顾选育常规棉品种育种技术,在10多年内成功选育5个省审棉花新品种。培育杂交种兼顾选育常规种,即培育杂交种的二代种子不抛弃,而是作为选育常规棉品种的来源加以利用,同时把棉花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作为骨干亲本进行测配的方法应用到棉花杂交种选育上。利用这一技术同时培育了新科棉1号(常规种)和新科棉2号(杂交种),这两个品种同时在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又同时培育了新科棉3号(杂交种)和新科棉5号(常规种),由于转基因安全证书获取的时间不同,两个品种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通过对亲本配合力的测定,找出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做骨干亲本,然后用骨干亲本与创造的新种质材料等进行特殊配合力测定,选育出适合育种目标的杂交棉花新品种新科棉2号和新科棉3号;同时在杂交棉选育中留下的杂交一代种子,做为选育常规棉的二代选种圃,通过育种目标的确定,经过基因重组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基因累加产生超亲性状、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然后通过一代一代自交选择,使杂合基因型不断得到纯合,最终选育出高产、稳产易栽培管理、符合节本高效型常规抗虫棉新品种新科棉1号、新科棉5号和新科棉6号。

2  新科棉系列品种的优良特性

新科棉6号于2018年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豫审棉2018008),新科棉5号于2014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豫审棉2014010),新科棉3号于2013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豫审棉2014004)。新科棉1号和新科棉2号同时于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豫审棉2009002和豫审棉2009012)。该系列品种优良性状突出,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2.1  高产、稳产性好

新科棉1号于2006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1575.0 kg/hm2、1495.5 kg/hm2,比对照鲁棉研21分别增产10.1%、8.5%,均居春棉4组第1位,皮棉总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由于表现突出第二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

新科棉2号在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中,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12.0%和12.7%,均居该组试验第1位(详见表1)。

新科棉5号于201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107.1 kg/hm2、1290.3 kg/hm2和1219.05 kg/hm2。详见表1。

新科棉6号于201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2%、5.7%、9.8%,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2年续试,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3%、7.7%、8.7%,分居春棉2组13个品种中第3、3、5位。2013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951.0 kg/hm2、1539.0 kg/hm2和1468.5 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25%、7.3%和9.6%。详见表1。

新科棉3号在2009年参加省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38.0 kg/hm2、1608.0 kg/hm2、1542.0 kg/hm2,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9.9%、12.7%、13.1%,分居春棉4组14个参试品种第8、3、3位,皮棉较对照增产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77.0 kg/hm2、1423.5 kg/hm2、1270.5 kg/hm2,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14.5%、24.9%、25.0%,分居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中第7、2、2位,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1年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13%、9.32%和8.1%,均居杂交春棉1组第2 位。

2.2  抗虫、抗病、抗逆性强

新科棉6号整个生育期长势稳健,整齐度好,果枝上仰,叶片绿,叶片大小适中,铃圆卵形较大,吐絮肥畅,适应性强。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平均是16.3,黄萎病指平均是23.8,抗病性表现为耐枯萎耐黄萎病;抗虫性鉴定结果,棉花蕾期外源Bt杀虫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49 ng/g,较对照差异显著,表现为抗棉铃虫。

新科棉5号与新科棉3号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均为100%,Bt蛋白表达量分别789和656,均为高抗棉铃虫。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性鉴定:两个品种分别为高抗和抗枯萎病、均耐黄萎病,枯萎病指分别是3.8和8.1,黄萎病指分别是28.9和29.9。详见表2。

2.3  纤维品质优良

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对各区试点抽样混合检测结果表明(表3)。

新科棉6号2011~2012年测试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4 mm,断裂比强度29.21 cN/tex,马克隆值5.12,伸长率5.77%,反射率76.12%,黄度7.78,整齐度指数85.57%,纺纱均匀性指數140.63。

新科棉3号2009~2010年两年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 mm,断裂比强度29.3 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指数86.1%,伸长率5.0%,反射率78.8%,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40.9。

新科棉5号2009~2010年两年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 mm,断裂比强度29.6 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指数85.9%,伸长率5.8%,反射率78.9%,黄度7.4,纺纱均匀性指数144.8。

新科棉2号2006~2007年两年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0 mm,断裂比强度28.8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4.7%,伸长率6.4%,反射率74.8%,黄度7.5,纺纱均匀性指数140.1。

3  推广应用情况

3.1  高产示范效果显著

2013年以来,结合新乡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优势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新科棉2号选育及应用”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创86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两个项目的实施,连续开展了新科棉系列高产攻关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延津县、新乡县、获嘉县等设置了多个示范高产攻关样板田。2016年9月28日在新乡县良种良法配套种植中创86示范方进行专家现场考察和田间取样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平均密度31500 株/hm2,总铃数736245个/hm2,单铃重(按生产试验数据)6.4 g,缩值系数按0.9计算,平均理论籽棉产量为4240.8 kg/hm2,示范效果明显。

3.2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新科棉系列品种在河南省中间试验及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等综合优良性状于一体,符合生产、市场和农民需求。该系列品种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并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经过几年的高产示范田种植,周边大部分农民对新科棉系列有了深刻认识。

根据各地种子管理部门及推广应用单位统计:2011~2019年新科棉系列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70多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滋康,季道藩,潘家驹. 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田守芳,王晓玲. 抗虫棉新品种新科棉2号选育及栽培要点[J]. 中国棉花,2009(12):22.

[3] 田守芳,王晓玲.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新科棉1号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28-29.

[4] 田守芳,徐恒玉,雷晓天,等. 抗虫杂交棉14个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 江西棉花,2005,27(1):20-23.

[5] 田守芳,徐恒玉,雷晓天. 抗虫杂交棉主要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05(8):16-17.

作者:田守芳 霍建中 王晓玲 朱保全 刘艳丽 李峨嵋 田芸溪 李中敏

上一篇:企业资产监管的行政事业论文下一篇:文化资源共享十一五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