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

2024-04-15

抗虫棉(精选7篇)

篇1:抗虫棉

郭三堆:中国抗虫棉之父

不久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国棉花育种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的文章,报道了我国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不仅保持了抗虫棉的特点,而且能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这条消息的公开发布,震撼了世界农学界的专家和学者.

作 者:徐军利  作者单位: 刊 名: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英文刊名:INVENTION & INNOVATION 年,卷(期):2006 “”(4) 分类号:G0 关键词: 

★ 中国核潜艇之父颁奖词

★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作文

★ 中国互联网职场调查报告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 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

★ 作文之父爱在罐中

篇2:抗虫棉

(2008年2月25日农业部公告第989号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转基因抗虫棉的安全管理,促进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决定进一步简化转基因抗虫棉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申请程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类型1),可直接申请所有适宜生态区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二、利用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通过常规育种选育的抗虫棉新品系(类型2),可直接申请适宜生态区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三、对于上述类型1、2,申报单位在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时,应按照附件要求申请。

四、本公告范围以外的转基因抗虫棉安全评价申请,仍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施行。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9月28日农业部发布的第410号公告同时废止。

附件:1.转基因抗虫棉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申报书(格式)

2.农业部委托的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检测机构名单

篇3:抗虫棉不抗虫原因及其对策

为杜绝抗虫棉不抗虫的现象发生,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种植抗虫棉必须做到先引种, 经试验示范后再推广应用, 不能未经过试验示范直接推广应用。

引种后要根据抗虫棉的特性, 了解其是否适应当地种植, 其适应性如何, 抗虫性是否稳定, 抗逆性、丰产性如何等情况, 从中选择抗虫、抗病、丰产的抗虫棉种植。

2. 种植抗虫棉在栽培管理上应根据抗虫棉的特征特性,

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充分发挥其本身的增产潜力, 做到良种加良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抗虫棉与常规棉生长发育特点不同, 抗虫棉在苗期、蕾期营养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表现在叶片小, 茎秆细弱, 叶面积系数偏小, 长势偏弱, 单铃重有所下降, 但生殖生长快且旺盛, 补偿能力强, 现蕾早, 结铃多, 坐铃率高, 其后期易早衰, 引起抗虫性下降, 所以在栽培管理上应做到前促、中控、防早衰。在肥料应用上要氮、磷、钾比例协调。特别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否则易造成桃小、衣份低、产量降。中期根据长势, 及时做好化控。还要注重肥水调控, 及时抗旱排涝, 做好养根保叶, 才能达到抗虫、高产、高效的目的。

3. 抗虫棉必须连片种植。

抗虫棉不能与易感虫作物套种间作, 避免棉铃虫在易感虫作物上长大后转移到抗虫棉植株上危害, 致使抗虫棉“不抗虫”的现象出现。

4. 种植抗虫棉需注重综合防治病虫。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也不是不受棉铃虫等危害, 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 它对棉铃虫等鳞翅目棉花害虫具有极强的抗性, 但它和普通常规棉的落卵量无明显的差异, 幼虫仍要吞食抗虫棉组织后才会中毒死亡, 所以在棉铃虫产卵和危害盛期, 应注意虫情调查, 如幼虫量达到常规棉品种的防治指标时, 仍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生长后期如棉铃虫发生严重时, 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因而种植抗虫棉在害虫防治中, 除注重抗虫棉本身对棉花害虫的控制效果和适当的化学防治外, 还要注意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有效防治抗虫棉棉田害虫, 延长抗虫棉的使用年限。

5. 种植抗虫棉应合理选用种子。

篇4:抗虫棉

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抗虫棉绝大部分是转基因抗虫棉,抗虫较为稳定,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在一般年份,抗虫棉在减少用药60%~80%的情况下不影响产量,但是,种植了抗虫棉并不是就不用防治虫害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

大面积、长期、高频率、高浓度地单一使用一种农药,是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素。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棉铃虫的抗性基因个体和药剂的诱导这两方面的因素形成的。起初抗药性的产生是一种选择性,也就是说在棉铃虫群体中本来就有一部分带抗性基因的个体或者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不断使用杀虫剂后,适者生存,这部分个体存活下来了,存话下来的这部分棉铃虫体内存在的解毒酶的活性不断提高,它能分解、代谢杀虫剂,从而抗药性程度也随之提高。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是由于药剂的作用,对药剂敏感的大部分个体因取食棉花以后中毒死亡,而少部分抵抗力强的个体则生存繁殖下来,再经过变异阶段,最后形成抗性棉铃虫群体。在棉铃虫防治过程中,在某一时段内,某种农药的使用面积越大,使用频率越高,浓度越高,则抗性的产生就越快,抗药性就越强,并且这种抗药性还可以通过抗性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2.低龄幼虫的吞食

转Bt基因抗虫棉含有毒素,对棉铃虫的低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是,种植了抗虫棉以后,棉铃虫照常在棉花上产卵和正常孵化,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或低龄幼虫必须吞食棉叶以后才会中毒死亡,也就是说必须先“吃”,而此时危害已经产生,表面现象易被人们误认为“不抗虫”,其实并非抗虫棉本身的“过错”。

3.大龄幼虫的危害

尽管抗虫棉对低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对大龄幼虫的毒杀能力就显得较差了。大龄幼虫的来源通常是棉田周围种植了常规棉或间作种植的大豆、瓜类等易感虫作物。当低龄幼虫危害了这些易感虫作物后变成大龄幼虫时,就转移到抗虫棉上继续为害,从而表现出抗虫棉“不抗虫”的现象。

4.弱势植株降低群体抗虫效果

由于棉种纯度较差或质量较差,形成了不抗虫植株或抗性差的植株,待这些植株上的棉铃虫幼虫长大后又会转移到抗虫棉植株上继续为害,防治不及时,就会向整个棉田蔓延。

5.生长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抗虫棉在苗期、蕾期营养生长发育迟缓,但生殖生长快且旺盛,现蕾早,结铃多,坐铃率高,其后期易早衰,引起抗虫性下降。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严重渍涝或干旱,都可显著减少棉株各器官的Bt蛋白含量,从而降低棉株的抗虫性。

二、防治措施

1.选用优良的品种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在良种的选择上一定要种植高纯度的优质种子,以棉花本身的抗虫性来控制棉铃虫的危害。

2.连片种植,不间作易感虫作物

抗虫棉最好连片种植,不要与易感虫作物间作,以避免棉铃虫在易感作物上长大后转移到抗虫棉植株上为害。

3.运用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根据抗虫棉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做到良种加良法。在栽培管理上应做到前促、后控,防早衰,防止抗虫性能下降。在肥料应用上应氮、磷、钾比例协调,特别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要根据棉花长势及时做好化控,注重肥水调控,及时抗旱排涝,做好养根保叶,充分发挥其本身的抗虫潜力。

4.抓住防治最佳适期

对棉铃虫的防治要抓住最佳适期。若防治过早,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也极易失去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加速了害虫抗药性的发展。但若防治过晚,则害虫的危害就会加重。因此,要根据植保部门或专家的虫情预测预报,抓住适期及时防治。

5.化学防治与控制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

在虫量大、天敌少的情况下,科学运用化学农药是控制棉铃虫抗药性发展的最根本的方法。运用化学农药,一是要尽量避免单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应该开展综合防治,把农业的、生物的和各种其他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控能力,主要是发挥害虫天敌的控制作用。二是要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农药使用浓度。三是要交替用药。农药交替使用可以克服和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但必须选用使害虫不产生交互抗药性的药剂进行交替使用。四是要不断推广使用新农药。对一种新农药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和浓度,以延长其使用时期。五是应用增效剂。增效剂能抑制害虫体内解毒酶的活性,提高农药的渗透能力、黏着能力等。六是要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激素类农药,这类农药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

6.局部施药

局部施药就是有重点地在棉株局部用药,而不是全株用药。在防治二代棉铃虫时,重点是保护顶心不受害。可用药滴棉花顶心,这样既能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又可以保护天敌。

篇5:抗虫棉

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加重原因及防治措施

棉盲蝽是盐都区棉花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为害较平稳,除低温连阴雨特殊气候重发需专门防治外,一般以兼治为主,为次要害虫.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品种多元化推进,特别是全区全面推广种植Bt转基因棉花品种以来,以棉花为主体的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虫种群数量也起了相应变化.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对棉花的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棉盲蝽在棉田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尤其是近3年来.连续中等发生到偏重发生,受害重的棉田,蕾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损失严重.

作 者:茅永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植保植检站,224002刊 名:植物医生英文刊名:PLANT DOCTOR年,卷(期):23(3)分类号:S4关键词:

篇6:植物抗虫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较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抗虫基因的来源及遗传转化方法,提出了抗虫基因工程潜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前景作了展望.

作 者:康俊梅 熊恒硕 杨青川 孙彦 Kang Junmei Xiong Hengshuo Yang Qingchuan Sun Yan 作者单位:康俊梅,熊恒硕,杨青川,Kang Junmei,Xiong Hengshuo,Yang Qingchuan(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094)

孙彦,Sun Yan(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草地研究所,北京,100094)

篇7:棉花抗虫棉品比试验

关键词:抗虫棉,品种,试验

为了鉴定新育成的抗虫棉的丰产性、早熟性、抗虫性及在兴化地区的适应性, 进行了抗虫棉品比试验, 以期为兴化市棉花品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戴窑镇周李村六组农户蒋发全的责任田中, 前茬作物为单二大麦。

1.2 试验方法

参试品种 (系) 包括:常规抗虫棉5个品种 (系) :泗抗1号、盐抗1107、新高抗5号、兴抗1号、苏抗103 (CK1) ;杂交抗虫棉4个品种 (系) :科棉1号、中棉所29、南抗7号、南抗3号 (CK2) 。移栽在同一块棉田中, 3次重复, 共27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0.1hm2, 四周设保护行。移栽密度:常规抗虫棉3.9万株/hm2, 杂交抗虫棉3万株/hm2, 各处理于4月7日播种, 5月26日移栽。抗虫棉棉铃虫不用药防治, 常规棉按正常要求防治,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面积生产。

1.3 肥料运筹

肥料选用兴化市农乐肥料公司生产的棉花长效专用肥, N∶P2O5∶K2O为18∶7∶11, 总养分含量为36%, 用量1 350kg/hm2, 棉花移栽时总量的20%作为安家肥抓塘, 其余80%在移栽时撒施于棉花行中, 并灭茬翻入土中。

1.4 调查统计

定株调查记载各处理主要生育期时间;移栽后在第2重复每小区顺序定点10株, 于6月20日、7月20日、8月17日、8月31日、9月20日进行调查, 9月底进行测产。8月31日、9月20日调查植株性状, 三叶期和蕾期调查枯萎病及常规病害发生情况, 第2、3、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调查落卵及蕾、铃受害情况;在第2重复每小区定点10株, 从吐絮开始直至结束分次拾花测定铃重和衣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生育期

2008年参试抗虫棉品种生育期较兴化市大面积种植的苏棉9号迟3~6d, 记载表明参试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常规棉以盐抗1107略早, 杂交抗虫棉以南抗3号、南抗7号略早。

2.2 产量及产量结构

2008年棉花生长期间, 气候条件适宜, 没有大的自然灾害, 参试品种除兴抗1号受棉铃虫危害造成产量下降外, 其余各处理产量均较高。由表1可知, 常规抗虫棉中, 盐抗1107产量最高, 单产皮棉1 659.2kg/hm2, 位居第1位;泗抗1号单产皮棉1649.2kg/hm2, 位居第2位;新高抗5号单产皮棉1554.2kg/hm2, 位居第3位;苏抗103单产皮棉1 454.3kg/hm2, 位居第4位;兴抗1号单产皮棉1 274.4kg/hm2, 位居最后1位。经方差分析, 皮棉产量盐抗1107、泗抗1号之间无差异;盐抗1107与新高抗5号、苏抗103、兴抗1号之间达极显著差异;泗抗1号与新高抗5号之间有显著差异, 与苏抗103、兴抗1号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新高抗5号与苏抗103有显著差异, 与兴抗1号有极显著差异。苏抗103与兴抗1号有极显著差异。

由表2可知, 杂交抗虫棉中, 南抗3号单产皮棉1 774.1kg/hm2, 位居第1位;南抗7号单产皮棉1 564.2kg/hm2, 位居第2位;中棉所29号单产皮棉1 554.2kg/hm2, 位居第3位;科棉1号单产皮棉1 484.3kg/hm2, 居最后1位。经方差分析, 皮棉产量南抗3号 (CK2) 与其他3个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 南抗7号与中棉所29号产量无差异, 南抗7号、中棉所29号与科棉1号之间有显著差异。

2.3 病虫抗性

2008年试验过程中, 从苗床到蕾期对参试品种的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 兴抗1号有枯萎病发生, 其株发病率6.3%;对棉铃虫的抗性方面, 只有兴抗1号遭受棉铃虫危害, 其余虽查见卵, 但第2、3代棉铃虫对蕾铃基本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4代轻微受害。

3 结论

(1) 所参试的9个品种, 除兴抗1号外, 各品种不但产量达到或超过常规棉, 而且抗虫效果显著, 在没有用药防治的情况下, 棉铃虫虫害危害轻, 对产量影响不大。因此, 在棉花生产中, 选用抗虫棉可以减少用药5~6次, 节约农本540元/hm2左右, 节省用工45~60个/hm2, 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同时减轻和防止环境污染。

(2) 不同抗虫棉在品种特性、产量上仍有一定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 (1) 盐抗1107:株型紧凑, 果枝上举, 叶色深绿, 早熟性好, 铃大, 吐絮畅, 抗性强, 单产皮棉1 659.2kg/hm2, 居常规抗虫棉的第1位。 (2) 泗抗1号:株型紧凑, 叶色深绿, 单株成铃强度高, 后期盖顶桃多, 单产皮棉1 649.2kg/hm2, 居常规抗虫棉第2位。 (3) 新高抗5号:株型紧凑, 果枝上仰, 叶色深绿, 单株成铃强度大, 铃大壳薄吐絮畅, 抗性强, 单产皮棉1 554.2kg/hm2, 居常规抗虫棉第3位。 (4) 苏抗103:株型紧凑, 叶色淡绿, 单株成铃少, 单产皮棉1 454.3kg/hm2, 位居常规抗虫棉第4位。 (5) 兴抗1号:株型松散、高大、杂株率高, 抗性差, 单产皮棉1 274.4kg/hm2, 位居常规抗虫棉第5位, 即最后1位。 (6) 南抗3号:株型前期紧凑, 中后期伸展, 叶色深绿, 单株成铃强度高, 桃大, 铃重、衣分高, 吐絮畅, 易拾花, 增产潜力大, 株型呈塔型, 受光条件好, 对棉铃虫抗性强, 是杂交抗虫棉中比较优秀的品种, 产皮棉1 774.1kg/hm2, 居参试杂交抗虫棉的第1位。 (7) 南抗7号:株型较紧凑, 叶色深绿, 单株结铃性较高, 棉铃较大, 植株呈塔型, 受光条件好, 抗性较强, 单产皮棉1 564.2kg/hm2, 位居杂交抗虫棉第2位。 (8) 中棉所29号:株型较松散, 叶色绿, 吐絮较顺畅, 铃重较高, 单产皮棉1 554.2kg/hm2, 居杂交抗虫棉第3位。 (9) 科棉1号:株型松散, 铃大壳厚, 吐絮较顺畅, 但有畸形桃, 叶色淡绿, 因其桃多、桃大、壳厚, 中上部重量大, 植株易弯曲, 倾斜, 单产皮棉1 484.3kg/hm2, 居杂交抗虫棉第4位。

(3) 常规抗虫棉中盐抗1107、泗抗1号、新高抗5号3个品种综合性状好, 产量高, 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苏抗103产量较高, 可下一年进一步试验后作搭配品种。兴抗1号因其抗性差, 杂株率高, 株型高大, 应下年再试。杂交抗虫棉中, 南抗3号综合性状好, 结铃性强, 铃重高, 衣分高, 吐絮畅, 易拾花, 产量最高, 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南抗7号、中棉所29号产量较高, 可作搭配品种种植, 科棉1号可作高品质棉集中连片种植、集中收购。

参考文献

[1]吴巧娟, 肖松华, 刘剑光, 等.高品质抗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J].江苏农业科学, 2008 (6) :42-4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抗虫棉】相关文章:

抗虫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04-29

基因工程在作物抗虫育种中的应用研究12-06

上一篇:英文感谢信的写法参考下一篇:关于认真开好十九大后组织生活会暨征求党委及班子成员意见的通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