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2022-08-18

第一篇: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临床输血全过程

1、临床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的所需指征给予科学,合理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

2、临床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以及和诊断采集血样,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配血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输血科(配血室)接到血标本要逐项核对,进行复查,受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复查血型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或备血)

4、溶血标本概不接收

5、输血科(配血室)必须核对是否做了输血前检测准备(ALT、乙肝三对、梅毒、丙肝、艾滋)如果患者检测是阳性的话,临床医师必须告知患者亲属。

6、紧急抢救输血必须按《紧急抢救配合型输血管理制度》去执行

第二篇:输血护理记录单

安岳妇女儿童医院

输血护理记录单

姓名:床号:住院号:

血液种类:血量:血型:

血袋号:

核对护士双签字:

输血前冲管生理盐水量:

输血开始时间:

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

输血反应(无) (有):

输血结束时间:

输血后冲管生理盐水量:

科室:

第()页 患者血型:滴速:签字:

第三篇: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临床应用评价

【摘要】 目的 对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有显著提升。结论 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输血;护理;输血路径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代偿性、支持性治疗手段,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操作,然而输血所致疾病及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共同关注[1]。为探讨提升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笔者选取98例输血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其中观察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18-78岁,平均(58.4±3.2)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输血量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输血,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输血护理中根据输血路径操作:首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输血路径护理内容的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有充分掌握;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意义、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考虑充分后签字确认;在输血前将输血路径图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并加以解释,使其可对输血过程、护理方法有提前了解。输血路径如下:

1.2.1 输血前准备 ①采集血液标本并送检:根据医嘱准备好采血样品并填写输血申请单,提供交叉配血的检查单,在试管上贴上相应标签,做好床边核对及再次复述;按照相应规范展开血标本采集;对申请单中信息进行确认;将申请送到输血科,由两方核对并进行登记。②取血、核对:护理人员至输血科内取血,两方遵行“三查八对”制度给血,在核对正确后两方签字确认。③血液保管:保管血液时不可加温、剧烈震荡或在室温下久置。

1.2.2 输血操作 ①输血前核对:在治疗室内执行两人三查八对制度,带病历在床前再次核对,待信息核对无误后两方签名确认。②输血操作:输血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测量,严格遵循输血常规操作流程;对输血中患者情况密切观察,当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3 输血后处理 护理人员在完成输血后及时填写护理病历,保存好输血文件,妥善保管血袋和编号。

1.3 观察指标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标准自行设计输血差错发生情况调查表,并对两组患者护理中输血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自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操作及输血后处理三方面对患者关于输血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在实施输血路径前后,对全体护士输血技能知识、相关法律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10.42%(5/48),护理满意率为85.42%(41/48);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2.00%(1/50),护理满意率为98.00%(49/50)。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输血路径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前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基础知识(23.5±2.7)分,基本技能(33.7±3.2)分,法律法规(13.7±2.1)分;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各项评分为:基础知识(29.4±3.6)分,基本技能(38.2±4.5)分,法律法规(18.2±3.8)分。对比可知,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在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时常需做好输血准备,以免患者因严重贫血、大量失血而发生危险[2]。虽然输血是对病人展开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因为目前输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输血操作不严谨等多方面原因,输血差错事件时有发生,输血差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抢救,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输血路径可对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予以规范,提高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护士在展开输血操作时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输血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在输血中展开多次核对,对输血路径所涉及的输血各环节展开监测,及时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输血记录等手段,可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最大限度保证。我院在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时,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有力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输血必要性、意义,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魏,鼓掌生,王宇丹,等.临床输血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及效果分析[J].医学管理论坛,2013,30(3):39-40.

[2] 谭延伟,宋俊荣,张亚平,等.临床输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24):3813-3814.

第四篇:临床输血总结

时间 2013年1月16日 小会议室

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及临床各科主任参加 会议由医务科长李建军主持。

输血科主任对2012全年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总结,结合各科室输血病历记录的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并细化分析了三级医院评审中对输血管理的要求,希望相关科室在临床输血管理中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科主任积极发言,积极探讨了血液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实施的方案,术中与麻醉科共同进行血液稀释进而节省血液资源的一些相关经验。输血科对输血指征控制及应用新技术对血液输注严格把控进行了交流,为加强合理输血管理增加了保障。输血科预计在6月份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输血培训。

最后,蔡院长做总结发言,指出去年,在输血科、医务科、麻醉科和各临床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全院用血量及各科室例均用血量较有所下降,继续做好合理输血工作。蔡院长要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要认真梳理临床用血的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补充完善输血相关制度,各相关科室落实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管理,防范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形成持续改进的良好循环;通过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临床科室三级不同职责及方针的制定、制度的宣传指导、科室自身的监督管理来实现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目标,应对血液资源的短缺,为提高医院医疗过程中的用血水平奠定基础。

第五篇:临床安全输血措施

一、 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等)。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所致。 控制方法:

1、 外科手术、待产孕妇、有创诊疗操作,入院时常规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相关抗体筛查检测;内科、门急诊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也要将上述检测项目进行常规检查。

2、 抗体筛查阳性结果,须做抗体鉴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临床。输血时,临床医师要提前与输血科联系,由输血科与市中心血站联系调配合适的血液。

3、 需要输血时,输血科要复检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和RhD血型。

4、 交叉配血试验必须采用能检测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二、 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1、 成分输血。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二级医院成分输血率要达70%以上。

2、 烟台市中心血站所提供的血液制品,已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99.8%,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3、 积极开展自身输血。

4、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输血科按有关规定,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

三、 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

1、 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对不合格输血申请单,输血科拒绝接受。

2、 护士采血时,一定要核对病人身份,与相关信息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采血。

3、 血样送达输血科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接收。

4、 输血科配血时,核对病人标本与申请单是否一致,检查血液包装、标签填写内容、有效期及血液外观,如:颜色、凝块、颗粒、气泡、溶血等,正确无误时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5、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专用取血箱和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

6、 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患者信息、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无误后双方签字。

四、 保证血液质量

1、 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2、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五、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处理,上报。

上一篇: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下一篇:流程规划部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