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道路交通管理论文

2022-04-18

经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7年3月25日起施行。经过全面修订的《条例》与1997年的原《条例》相比,85%的内容是新创设的。交通问题一直是上海这座特大城市永恒的主题和难题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技术道路交通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技术道路交通管理论文 篇1:

干线公路智能交通控制的现状及发展

摘 要: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智能交通研究现状,确定了干线公路智能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干线公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设置建议;基于公众出行服务以及信息发布系统,分析了交通诱导系统的协调性;并从交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以及交通安全三方面,提出干线公路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设置建议。

关键词:干线公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

0 引 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飞速发展,造成了交通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加剧。全国大部分地区交通拥堵现象逐年严重,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愈来愈大[1-2]。因此,中国国民经济对提高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以及提高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迫切的要求。但目前中国干线公路交通存在的部分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不足、交通管理水平较差、交通拥堵以及超限超载等问题[3-4],制约着干线公路作用的发挥。改善线形、提高路网密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系列问题,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而科学合理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运用,将能达到减缓交通拥挤和提高通行能力的目的。此方法经济有效、不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且随着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兴起,智能交通控制和管理逐渐成为解决公路运行问题的主要途径[5-8]。

本文针对干线公路的交通特点,研究干线公路交通智能管理与控制方法,通过增加交通基础建设及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解决交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及安全问题,对今后提高全国干线公路交通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智能交通现状及问题

1.1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智能交通(ITS)研究的国家,911事件后,美国开始侧重ITS安全设施建设。目前,美国在ITS领域独树一帜,根据其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和实际需要,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车队管理、公交出行信息电子收费和交通需求管理等四大系统及多个子系统和技术规范标准。

日本具有较为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20世纪70年代开发研制的综合汽车交通控制系统(CACs)项目就是日本对智能交通领域的探索。目前,日本名阪国道以及高速公路都设置了突发事件检测系统,能够将道路交通情况及时、实时地传递给后面车辆,以防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欧洲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吸收了日本和美国的经验。目前正在全面应用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计划在全欧洲建立专门交通(以道路交通为主)无线数据通信网,ITS的主要功能以及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费等都围绕Telematic及全欧洲无线数据通信网来实现。

中国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市公安局合作,首次在中国进行计算机控制交通信号的工程试验;80年代初,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视和管理系统;1986~1995年期间,国家在交通管理系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开发生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等多种专用设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建立了现代化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对社会交通和奥运交通进行有效组织和精确管理,保证奥运交通和社会交通有序并行、和谐运转。该系统将视频监控、流量统计、车辆识别、事件检测、违法检测5种功能融为一体,在中国尚属首次。

1.2 干线公路智能交通存在的问题

国内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在理论和应用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干线公路上的应用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目前有关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道路,随着地区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干线公路同样出现交通堵塞和事故高发的问题,一旦发生交通意外,且得不到迅速处理和调控,影响范围会越来越大。因此,建立一套适用于干线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部分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全国干线公路交通量持续增长,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标示标牌密度不足、规格尺寸不够、路径引导详细程度较低及先进性欠缺等方面。

(3) 交通管理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地区有一定的差距。缺乏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信息化、网络化现代科技手段,使交通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统一,导致交通管理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信息化程度不够,难以实现决策的预期效果。

(4) 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还未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缺乏对整体交通状态的智能化处理,对于公众出行需要的交通信息服务水平不够高。

(5) 部分智能交通系统投入使用后未达到预期目标,交通堵塞、事故以及交通环境污染等现象未得到彻底改善,缺乏智能交通设施、人为交通管理以及道路本身之间多角度的系统的综合联动。

2 干线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及设置建议

交通监控系统是公路管理系统所必需的现代化信息专用网络,通过对采集的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和预测,采取有效的交通控制手段,预防可能发生的交通事件、事故和阻塞;当出现突发性交通事故或道路环境变化而导致交通阻塞时,通过系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缓解和排除,以防止对路网交通产生更大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公路的流量调度和安全保障。本文结合河北省干线公路不同路段的特点,从总体上对交通监控系统进行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 在干线公路与次干线公路交叉口及城市出入口处设置交通监控系统,数据采集采用被动式红外线检测器。由于交叉口处交通流不稳定,应用视频图像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设置摄像头[9]。

(2) 在交通状况整体较差的路段设置监控系统,对已建成或近期内不会扩建且重载交通少的干线公路,安装线圈感应检测器;对正在建设或者将要改建的公路,设置超声波检测器;在道路较宽或者车流量较大的干线公路及电子收费与自动货车称重等需要根据车辆长度确认车辆的路段,设置微波检测传感器;由于路段交通相对平稳,建议建立运用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的交通事件检测系统。

(3) 在剩余道路设置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建立GSM与GPS联合应用定位系统,对干线公路上的道路交通进行定位。

3 干线公路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协调性研究

交通流诱导系统(TCS)与交通控制系统(TFGS)是智能运输系统的两个重要子系统,二者相互协同是实现交通安全、高效、畅通运行的基础,只有通过对道路出行者进行管理与控制,才能解决由道路出行者造成的干线公路交通问题。根据河北省干线公路的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干线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与干线公路信息发布系统,解决道路出行交通问题。

3.1 干线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干线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息控制中心、查询系统、GIS系统、通讯系统、车辆诱导设备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该系统含有服务器、数据库、综合接入设备等设施,出行者可在任意网络终点通过查询系统获得道路交通信息及出行路径信息;通讯设备通过与控制服务器和综合介入设备相连,向出行者提供出行及道路交通信息,也可通过通讯设备向控制中心提供出行者出行信息,以实时获得道路交通信息;面向公众的出行服务系统结合GIS系统,在电子地图界面直观展现各种交通信息,可极大地方便道路出行者。

3.2 干线公路信息发布系统

智能化干线公路信息发布系统是交通诱导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干线公路重要的交通控制手段。通过对河北省交通流以及气象条件等的分析,设计了不同状态下的信息发布系统方案。

3.2.1 正常状态控制方案

正常状态指的是交通状况和气象条件良好的白天,正常状态控制主要包括限速、保持车距、超车道禁止连续行驶等,信息由可变情报板发布。河北省干线公路限制速度一般为80 km·h-1,交叉口等特殊路段为60 km·h-1。

3.2.2 特殊状态方案

特殊状态根据交通拥堵程度分为临界、轻微堵塞、严重堵塞三种状态。临界状态下,情报板显示黄色字样的“车流量大,谨慎驾驶”,限速值一般设为40 km·h-1;轻微堵塞状态下,情报板显示褐色字样的“前方阻塞,谨慎驾驶”,采用车辆检测器采集的速度作为限速值;严重阻塞状态下,可变情报板显示红色字样“前方严重阻塞”和“车辆自行选择分流”等信息,最低限速值设为10 km·h-1。

3.2.3 特殊气象条件控制方案

雾天能见度小于1 km时,车距与限速指令根据河北省具体交通情况而定;温度大于35 ℃时,限速为60 km·h-1;雨、雪、结冰等气象条件下车距控制与限速根据河北省干线公路实时天气情况而定,并利用情报板提醒驾驶员应注意的事项。

3.2.4 特殊时段控制方案

研究表明,下午5点到7点为事故高发期,由可变限速标志显示限速指令,并由情报板显示“请勿疲劳驾驶”字样;夜间限速标志显示限速为60 km·h-1,情报板显示“请尽量避免超车”、“请勿疲劳驾驶”等字样;施工阶段,由可变情报板显示“前方施工,行车道封闭”等字样。

4 干线公路智能交通管理与其他相关控制技术建议

干线公路在运行中出现的交通拥挤、交通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着干线公路功能的发挥,从改善线形、提高路网密度的角度着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系列问题,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而科学合理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运用,将能达到减缓交通拥挤和提高通行能力的目的。

4.1 交通环境污染智能管理与控制建议

由交通运输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两大部分。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可以对机动车尾气及噪声级别实施监控,从而控制超标车辆运行,减少超标尾气排放及改善噪声环境。

(1) 建议干线公路设置车辆尾气监测系统。环保尾气监测系统主要是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和环境信息的发布,涉及信息采集、信息管理控制和信息发布的全过程,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制度的一个应用系统。

(2) 建议干线公路部分污染严重路段采用智能环境监测设备。车辆在匀速正常行驶的情况下,线控路段上HC和CO的排放因子与非线控路段相比分别降低了50%和 30%;车辆在加速、减速、匀速以及怠速等情况下,线控路段HC和CO的排放量均低于非线控路段,最大降幅可达60%。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尾气排放逐渐降低,表明对路段进行信号协调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道路通行顺畅,可以减少汽车鸣笛次数,有效降低噪声污染。

4.2 交通拥堵智能管理与控制建议

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核心目的是要改善交通拥堵现状,提高道路安全系数。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设备,合理分配交通流,准确预警安全隐患,可实现交通流畅通无阻,避免可预警的交通事故。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后,道路交通运输效益提高,使交通拥挤降低20%,延误损失减少10%~25%。

按照惯例,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优先通行,通过路口不用停车;沿次要道路行驶的车辆,应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先行,寻找机会,穿越主要道路上车流的空档,通过路口。当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过大,无空档供次要道路车辆穿越时,相交车流就会产生阻滞,从而造成交通拥堵。故应在干线道路与该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实行信号控制,分配行驶权;同时建立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更好地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重大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制造灾害或自然灾害事件对可持续发展和市民正常生活的不利影响,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3 交通安全智能管理与控制建议

干线公路与次要道路交叉口,无信号控制时,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且多是由于交通管制不善而引发的货车与小型车辆相撞,或者是货车与货车相撞。另一方面,由于交通量的逐渐增加,车辆大型化、超重现象普遍,给道路安全带来更大的隐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应对现有平面交叉路口进行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交通预警系统不仅适用于检测道路、分析原因、确定责任和赔偿损失,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提供的科学手段发出及时的预警信号和启动紧急救助系统。在干线公路中,此系统将车辆、驾驶员、路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联系起来,通过检测常规交通状况和工作情况,使系统能够推测和预报交通事故。交通安全预警系统除了传统的保障交通效率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预警、纠正、应急等新的功能。在系统检测、识别、预警和应急以后,预警管理系统会估计交通安全等级并输出预警信号。与此同时,系统可以防止未被识别管理状况和交通波动的错误。因此,预警信号是预警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的结果,并且在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中意义重大。

5 结 语

(1)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智能交通研究现状,并提出中国干线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2) 结合干线公路不同路段的特点,从总体上对交通监控系统进行设置,以便及时获取交通信息,进而实现对公路的流量调度和安全保障。

(3) 基于干线公路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以及公路信息发布系统,对交通控制诱导协调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GIS的出行服务系统,并设计了不同状态下信息发布系统方案。

(4) 针对交通现状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道路拥堵、行车安全隐患的原因,分别提出干线公路设置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耿驰远,崔优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灾害应急备用体系的建设[J].公路,2011(8):180-183.

[2] 王国锋,宋鹏飞,张蕴灵.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展望[J].公路,2012(5):217-222.

[3] 李文雄,闫茂德,王建伟.智能交通系统本体数据集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7):3039-3044.

[4] 马自强,陈 锴.GPS/GIS与多传感器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测绘科学,2013,38(1):176-179.

[5] 蒋 斌,王 亮,张 恒.GIS在智能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0(7):106-107.

[6] 李 斌,刘文峰,郝 亮.中国应用智能交通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S1):22-25.

[7] 王东柱,杨 琪.欧洲合作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及相关标准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9):128-132.

[8] 郑江华,晏 磊,刘岳峰,等.基于混合传感器网络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3):362-367.

[9] 张 菁,巨永峰.城市交通干线多路口协调控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83-87.

[责任编辑:王玉玲]

作者:郭春英

技术道路交通管理论文 篇2:

“最严道交条例”背后的交通议题

经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7年3月25日起施行。经过全面修订的《条例》与1997年的原《条例》相比,85%的内容是新创设的。

交通问题一直是上海这座特大城市永恒的主题和难题之一。加强城市综合交通管理,不仅关乎市民的出行需求,也是体现市民素质以及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市从2016年3月起便开始了高强度的交通大整治,这些整治中暴露的问题,为新《条例》的修订提供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数据和参考。交通大整治,从人治到法治,并配套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上马,相信城市交通的科学有序管理指日可待。

开门立法,集中民智民意

《条例》修订,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度立法的预备项目,2016年6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将其转为正式项目。并由原定的9月提前至7月进行第一次审议。此次《条例》的修订创新立法机制,实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市政府副市长共同负责的“双组长”制,并由市人大内司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和市政府法制办组成联合起草小组。在各方联动的基础上,联合起草小组对《草案》进行反复打磨。根据道路交通立法内容多、涉及部门多、立法难度大、社会敏感性强等特点,市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7月、9月、11月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不断完善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立法过程成为社会参与、社会动员、宣传普法、凝聚共识的过程。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中的重点条款反复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邀请政府有关部门、法院、专家学者和律师等,对《条例》草案内容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重点条款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经济特区和其他相关城市的道路交通立法及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公交专用道的划设和使用、设置禁止停车标志标线、电子警察执法、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道路停车泊位的调整等问题多次与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进行了专题研究。

本次修订坚持开门立法,广泛集中民智民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听取本市三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在二审后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市民来信、传真和电子邮件241件,对《条例》提出了132条修改意见,积极发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层联系点的作用,分别听取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以及一线执法人员的意见;对电子警察执法、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等进行实地调研。此外,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市民提出的规范执法、完善兵民服务等问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率法制委、法工委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

群策群力,二审稿修改重点细看变化

据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化宾介绍,就草案的二修稿的重要修改重点可以看到,法制委员会充分吸取了常委会和社会各方的意见。

完善便民措施的有关规定

比如,有代表建议,从便民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有关违法行为接受调查处理、缴纳罚款的相关规定。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法制委员会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中既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也要不断完善各项便民措施,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据了解,上海市近期已推出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上海交警”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等,市民有交通道路违法行为的,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便捷地接受调查处理、缴纳罚款。

关于机动车通行的有关规定

有代表建议,在“机动车通行规定”中应增加有关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不得乘坐副驾驶座位的要求。经研究,法制委员会认为,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修改《上海市未成人保护条例》时规定,不得安排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坐副驾驶座位、驾驶家庭乘用车接待未满四岁的未成年人应当配备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有必要在本次立法中予以强调。

还有代表提出,现实生活中驾驶机动车时浏览手机短信、微信等现象较为突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建议在法规中增加相应的禁止性规定。为此,在法规中增加了相应的禁止性规定,即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关于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车辆的有关规定

有部门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车辆的管理,建议对有关条款修改完善。为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在第59条“单位交通安全内部管理”中规定“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应当按照核定的路线、时间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相应的,在法律责任中规定,“违反本条例第59条第三款规定,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未按照核定的路线、时间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责令改正,对驾驶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对车辆单位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积极听取代表和市民意见

在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民对加强科学管理、人性化执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规划、完善公交专用道的划设和使用、减少“断头路”、科学设置禁止停车标志标线、提高交通违法信息送达的有效率、人性化调整道路停车泊位、扩大各项交通管理措施的社会知晓度等。

人大法制委员会认为,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既需要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学法遵法守法,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为此,建议公安机关、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等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各自的管理责任,聚焦群众关心的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短板问题,有所作为,努力使道路交通规划更前瞻、道路资源配置更合理、交通设施更完善;应当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探索利用电子设备、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研究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道路交通服务;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根据不同情况细化执法标准和指引,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不断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

新道交条例亮点解读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吴偕林认为:新道交条例坚持绿色交通管理理念,坚持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协调发展,在体例上作了扩充,增加了交通规划与设施、停车管理、综合治理三章,增强道路交通管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实现道路交通管理全过程、多维度的全面升级。

比如为了顺应“电子警察”执法日益普及的趋势,条例规定,“电子警察”记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公安机关除了通过邮寄等方式送达处理通知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内“点对点”告知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又比如条例充分考虑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商业街区等的停车需求,引导设置时段性停车泊位,并确立了各类停车资源的补充和社会共享机制,明确要求对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汽(电)车站点实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改造,明确借助停车智能化手段,力求实现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对长期占用道路停车资源的“僵尸车”明确了移出道路的处置措施。“这些都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向记者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新道交条例不仅规范了车辆、行人、驾驶人等交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还在体例上作了扩充,增加了“交通规划与设施”“停车管理”和“综合治理”三章,对本市道路交通进行全过程、多维度管理。条例一方面根据上海超大型城市的特点,落实“从严管理、从严执法”的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立法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了严格执法方面的规范,有效遏制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现象;另一方面,则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对如何使道路交通规划更前瞻、道路资源配置更合理、道路交通设施更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更科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代表和市民声音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提出:“法规鼓励居民区、企业、医院开放停车位,但由谁来申请、谁来设置,是居民还是交通部门?如果是小区,是物业出面还是业委会出面?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好。”目前,不少市民反映,一些老旧的社区没有车库,而社区的路面未经业主们同意便被物业租给了私家车主,这些停车费用物业是否有权支取和管理。记者发现,到了晚上密集排放的私家车挤占了不少小区的大部分路面,甚至影响社区市民的正常出行乃至急救车的出入,这些情况亟待有关部门明确责权、着力解决。

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朱如安提出:现在公共自行车如雨后春笋,既环保又健康,但目前一些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一些道路的自行车道骑到一半就断了。人们交通行为的养成是需要一定客观条件做配合的,这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排查和修正。

此外,记者了解到,有市民反映,市内一些公交车停车站设置缺乏人性化考量与合理性,一些站台累计五至十条不同线路车辆集中在一起停靠,往往令老幼病残乘客来不及分辨车牌,不能及时安全上车;还有些车站的上车位前还横亘着车流密集的非机动车道,到了上下班高峰期間,人车抢道,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作者:答剌灵

技术道路交通管理论文 篇3:

像依法打击醉驾那样严格落实校车安全条例

经过4个多月的紧急部署、起草和论证,国务院日前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回顾这部条例的出台,无论是民主、严谨的立法过程,还是紧凑、高效的立法速度,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校车安全这一民生大事的高度重视。

“徒法不足以自行”。学校、校车生产厂家和运营机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基层政府部门一定要意识到,校车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还要狠抓落实,用最大的责任心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像依法打击醉酒驾车那样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气势,尤其要注重普法宣传教育和执法落实情况,利用对典型案例的严肃处理警醒、教育校车司机、校方负责人、基层分管领导等各方责任人,力争让校车安全条例在执行力上不打任何折扣,让我们年轻的汽车社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礼让校车的文明驾驶风气和汽车文化。

例如,校车安全条例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不得要求校车驾驶人超员、超速驾驶校车。”

然而就在4月9日下午,广东省阳春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超载校车与一辆货车相撞,造成2名儿童死亡,15名儿童不同程度受伤。再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等惨剧,也多与校车严重超载有直接关系。这足以证明,有了强调校车不得超载的法律、条例还不够,还要在执法层面严格落实,使超载、超速成为校车司机、校方负责人、校车运营机构等相关责任人绝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尤其是校车安全条例第五十五条、五十六条、五十七条和五十八条,已经对学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吊销办学许可证、依法给予处分等行政处罚之外,还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下一步,应当结合典型案例的具体责任,严格执行相关罚则,以儆效尤。

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是,在校车安全条例提出的“过渡期”内,地方能否严格把关,确保“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的安全运营底线。前不久,就有媒体披露了有的地方使用报废机动接送学生的情况。记者认为,绝不能让条例根据国情规定的“过渡期”,成为一些地方放宽对运送学生的其他载客汽车监管的借口。同时,各级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据校车安全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使用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情况予以“顶格打击”。

按照校车安全条例规定,下一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校车安全条例的实施办法。如何在校车安全条例的框架内,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地区等差异,制订出便于落实、利于执行的实施办法,将考验地方政府部门的能力和智慧,也是关系到校车安全条例执地方行力的重要一环。

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及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

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务院教育、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制定并及时修订校车安全国家标准。

生产校车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生产(包括改装,下同)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七条 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

第八条 县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职责的举报,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章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

第九条 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

第十一条 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学校应当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报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

学生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第三章 校车使用许可

第十四条 使用校车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许可。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车辆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证明,并已经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有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

(三)有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的合理可行的校车运行方案;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已经投保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

第十五条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校车标牌应当载明本车的号牌号码、车辆的所有人、驾驶人、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停靠站点以及校车标牌发牌单位、有效期等事项。

第十七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应当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的,不得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第十八条 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第十九条 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将校车标牌交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校车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第二十一条 校车应当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安全设备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并确保性能良好、有效适用。

校车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第二十二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校车的安全维护,建立安全维护档案,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应当停运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校车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维修。承接校车维修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维修技术规范维修校车,并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所维修的校车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对校车的维修质量负责。

第四章 校车驾驶人

第二十三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校车驾驶资格。

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

(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

(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

(五)无犯罪记录;

(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校车。禁止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校车。

第二十六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每年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审验。

第二十七条 校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机动车道路通行规则和驾驶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五章 校车通行安全

第二十八条 校车行驶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确实无法避开的,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对上述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

第二十九条 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条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

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遇有交通管制、道路施工以及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道路通行情形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

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第三十二条 校车上下学生,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第三十三条 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

第三十四条 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不得要求校车驾驶人超员、超速驾驶校车。

第三十五条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或者道路上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最高时速低于前款规定的,从其规定。

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

第三十六条 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校车,可以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予放行,待校车完成接送学生任务后再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定期将校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信息抄送其所属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

第六章 校车乘车安全

第三十八条 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双方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第三十九条 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

(二)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醉酒后驾驶,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

(三)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四)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五)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

第四十条 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

校车运载学生过程中,禁止除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以外的人员乘坐。

第四十一条 校车驾驶人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校车的制动、转向、外部照明、轮胎、安全门、座椅、安全带等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不得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

校车驾驶人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第四十二条 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应当立即报警,设置警示标志。乘车学生继续留在校车内有危险的,随车照管人员应当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与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处理后续事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的校车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 使用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机动车;对驾驶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车辆所有人处8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四十五条 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该机动车,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情节严重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件。

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伪造、变造的校车标牌,扣留该机动车,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不按照规定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校车进行安全维护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第四十八条 校车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校车运载学生,不按照规定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或者不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

(二)校车上下学生,不按照规定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

(三)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

(四)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未对校车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或者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

(五)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或者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

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从重处罚。

第四十九条 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被依法处罚或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校车驾驶人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取消校车驾驶资格,并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

第五十条 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至违法状态消除,并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扣留车辆的,应当通知相关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转运学生,并在违法状态消除后立即发还被扣留车辆。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本条例规定,不避让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罚款。

随车照管人员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的,由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处分或者予以解聘。

第五十四条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原作出许可决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吊销其校车使用许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校车标牌。

第五十五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除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导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的,对政府举办的学校的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责令暂停招生,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办学许可证,并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学校管理事务。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致使本行政区域发生校车安全重大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七条 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发生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方便幼儿就近入园。

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车辆集中接送的,应当使用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幼儿专用校车,遵守本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及其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90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

本条例施行后,用于接送小学生、幼儿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过渡期限内可以使用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

作者:南辰

上一篇:银行会计风险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应用网络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