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篇1:

探索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介入与应用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稳步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民族自信心也越来强烈,文化自信更能在当今的年轻人身上找到。文化的自信一直都是我国民族自信心最深刻的底蕴,将公共艺术设计融入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将我国的数千年的文化元素表现在城市市容之上,使得我国的文化可以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城市变成了我国文化传播的载体,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思想。本文针对于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雕塑

引言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进行的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将城市的公共场所建设好,对于提升人民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将一些文化蕴意深刻的艺术品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进行展示,例如城市的绿化场所,交通道路以及娱乐场所等地方。通过增加对外展示文化产品的力度来提升民众对于艺术的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平均文化素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公共艺术的传播,来进一步的增进人民的文化素养,带给人们艺术上的享受,将公共艺术的作用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出来[1]。公共艺术最大的亮点,便在于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一个城市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艺术产品,能够更好的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乐趣。

1 公共艺术设计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

公共艺术具有非常多的特点,其中比较鲜明的特点包括公共艺术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广泛的参与性,以及极强的地域性等[2]。针对于不同的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城市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艺术设计的类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于一些城市会根据自身城市的历史背景,塑造特定的艺术设计,这在我国的众多城市中显得十分普遍。如果每个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内容以及形式都毫无差别,展现出来的信息也是无法吸引人们的关注,那么这种艺术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更不能很好的体现一个城市的特点。

由于公共艺术的创造的开放性十分之强,因此,只有完美的契合本城市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底蕴,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3]。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是通过艺术品来传达的,艺术家和民众则是创造以及欣赏公共艺术设计的两个主体,只有民众广泛的参与城市艺术设计的文化欣赏中,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发挥出来。此外,针对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其城市的城市艺术设计会有相当大的差异,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不同,则塑造出来的城市形象不同,文化是城市的一张明信片,将城市自身独有的文化底蕴通过艺术设计体现出来,能够幫助城市在民众的内心打造出不一样的城市形象。

2 公共艺术设计的分类

公共艺术设计的分类有很多种,但是其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建筑,公共壁画,景观雕塑或者雕塑性景观。公共性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加上雕塑以及户外雕塑两种,其中户外雕塑占据公共性雕塑的大多数,我国的户外型雕塑一般会放置在公园,绿地,街道等场所。户外型雕塑分布广泛的原因便在于其优异的表现力,以及与群众的密切性,真是由于可以与群众广泛的接触,使得户外型雕塑饱受群众的喜爱。公共壁画没有户外雕塑那么普遍,公共壁画一般只适用于建筑墙壁的表面,真是由于这个因素使得公共壁画的普及受限。不同城市中的公共壁画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其壁画的风格特点也会有诸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的壁画来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雕塑性建筑是建筑师将公共艺术设计与建筑充分融合得到的产物,雕塑性建筑在拥有极高的美感之外,还兼具传播文化以及艺术的功能,更是能够成为一个城市地标性建筑。在当今社会,建筑不再只是仅仅满足于居住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建筑的功能可能是实现居住之外的功能,雕塑性建筑就是将人文情怀,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合,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们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看到,将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在最大程度表现出来。

3 公共艺术的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民族自信心的不断的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在仅仅满足衣食住行,这就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城市艺术节的兴起。艺术节不仅仅只是向社会传播一个城市的社会属性以及文化背景,更是加快一个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发展速率的一个催化剂,艺术节可以作为一个城市专有的明信片,为城市的创新型活动提供新的来源以及思路。

公共艺术可以将公民美学结合起来,设计师在保障科学以及正确的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加大对于城市历史背景,文化沉淀等因素开发,打造21世纪全新的文化城市,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加强城市与民众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与民众之间的良好的发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最大的价值。

4 结语

21世纪,我国的城市的发展,需要借助更大的推动力,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普及和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当地城市历史文化与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并能够积极的推动城市走出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金世强.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介入与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5):76-77.

[2]雷依雪,杨卫华.探索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介入与应用[J].西部皮革,2021,43(08):22-23.

[3]肖杨.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介入与应用[A].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中外设计研究院、中国创意同盟网.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8-2019论文集[C].:成都蓉城美术馆,2020:4.

作者简介:刘芳 1987年 女 满族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刘芳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篇2:

论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特征

摘 要: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解读,从中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特征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环境特征;城市;公众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发展,许多城市将公共艺术作品以艺术表现的形式来提升城市的形象。相对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的公共艺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西方公共艺术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公共艺术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面对大众的公众艺术文化的展现,它既具有公众性又具有艺术性。从它所处的空间环境来看,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放在某一个特有的公共空间当中才能成为公共艺术,而是更多考虑艺术作品与其周围的空间环境所具有和谐共生的关系。对于公共艺术设计而言,考虑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接下来主要通过对公共空间环境特征的分析,来探讨在公共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愿景。

一、关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艺术是作为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有城市某一公共领域所形成的空间场地作为载体从而体现其公共性,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形成的地方文化和整个城市的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能丰富城市空间环境的活力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整体形象,同时能加深大众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印象。公共空间艺术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熏陶了人们的情操,它代表了艺术本身。这种艺术形式面临着最大挑战,同时,也可能给城市环境提供最大的价值。[1]

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它将公共空间变得更加具有公共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同时拉近大众跟公共空间环境有很好的互动,让人们感知到公共艺术所处的空间环境带给公众心理上的波动从而达到一种精神和态度,使整个空间变得更具有场所精神,大众会将个人经历情感留在自己对城市空间美好记忆里。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在其中具有很重要的标志性作用,它向大众呈现一座城市发展的活力。从大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来看,公共艺术不仅将大众汇聚到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文化活动空间,增添了城市的人文气息,提高了城市文化交流活动的艺术魅力,为城市形象塑造提供了新的活力。说到文化,诸葛雨阳说过,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空间文化,为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多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市公共艺术营造了公共场所,公共空间并产生由此衍生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便是市民文化,注重在公共空间中的共享与交流。[2]

城市公共空间首先它是为大众服务供大家交往参与性的场所活动范围,处在城市的某一单独地块或是建筑构筑物之间的街巷穿插的空间场地,它是面向大众开放交流共享的活动场地。我们所认为的公共空间多指城市广场、公园、休闲绿地、游憩场所、街巷以及娱乐活动场地。它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生活节奏以及大众的精神和态度,同时它是城市文化环境形成很重要场所,又是人们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当我们准备要为某个公众活动空间设立公共艺术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它与空间的尺度关系。公共艺术创作不是某一项单独个体的创作方式,其形状、尺寸各个方面都和公共空间周围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将艺术作品置于公共空间当中,当然要考虑它与空间的张力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的大小都符合某一个单独固定空间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城市发展变迁,公共艺术在其中存在的空间环境跟艺术也会发生改变,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尺度对于人们处在公共空间所形成的场所感有无是有很大影响的,场所感缺失不能很好吸引大众前来驻足观赏。公共艺术与人和环境和谐相处,大众的参与容易和公共艺术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场所精神的存在形成了一种大众与公共艺术的密切关系。

二、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公共艺术是城市空间环境中能够激起大众共鸣的艺术,是能够同大众内心相互作用的艺术和文化。公共艺术不像私人艺术那样纯属于个人设计创作的艺术品,它需要置于一定公共空间中而且大众对它会产生趣味性,并以这种艺术创作的形式与公众形成互动。在公共空间创作和设立公共艺术,是对公共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一种展现,是对人的生活品质、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一种表达。

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中必须存在的空间领域,对于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市民来说,它将社会群众聚集在空间环境中。同时,它又可以起到快速疏散群众的作用。作为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很多人会理解为它就是一个雕塑作品,简单放置在一个大的空间环境中,所以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任意拿来一件作品放在其中,不会去考虑它在某个公共空间领域的意义。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表达不是随意地将艺术作品摆放在其中,而是考虑将艺术表达跟空间环境相结合。可能人们会觉得它只是空间跟艺术的简单相加,其实这种想法只是看到其中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理解公共艺术创作的真实的用意。

从公共艺术的不同特性来看,它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很复杂,公共艺术设计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层面,比如它在空间中的尺度把握,材料的属性以及所要选择的色彩对环境的和谐程度,它所处公共空间的开敞性与半开敞性所带来的场所感等方面。在这种关系中,艺术作品与公共空间的色彩、形式、结构、体量等所有因素,都应该与它所置身于其中的空间具有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公共艺术应该处理的最基本的艺术与空间的矛盾与张力。[3]艺术同空间之间是一种和谐并存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相互堆叠累加,更不是简简单单把设计出来的作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空间范围里。

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城市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同城市规划和景观联系得很紧密。在设计思考的过程中,就需要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共同来对某一公共领域组织设计公共艺术作品。公共空间作为公共艺术创作的空间场地,它是人们感知周围环境所带给人们场所感的有效途径,也是构成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载体。公共艺术同城市公共空间之间关系很密切,这种密切的关系促成了公共艺术同城市空间环境相适应发展方向。公共空间也不只是我们简单认为的某一特定的摆放在那里的具体空间,同时需要具有一种审美特征的空间环境。

三、公共艺术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特征分析

(一)地域性文化特征

公共艺术的创作需要放在公共场所环境里才能达到一个作为公共艺术设计所要表达的城市文化内涵。一个城市地域文化不仅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也对城市不同空间形态的构建有所影响。公共艺术创作既是一种对文化艺术的表达,又是一种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同时也是对一种地域文化的本身的建构和表现,也是文化价值的一种传播方式,彰显一种城市市民生活的精神态度和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公共艺术设计的好与不好,除了大众对它的评价外,我们更多的要看一个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因此,这就需要艺术家们要对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空间文化有所了解,从某个地区特定文化着手,是设计的首要出发点。结合着城市的传统文化同时又需要面对城市现代化文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创新设计的影响,这是作为艺术家、设计师在对于设计来临时所要考虑的事情。

(二)空間性结构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交流互动的开放空间活动创所,本身就具有空间性的特征。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性结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设计表达具有很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创作的周围环境里空间结构的尺度直接影响公共艺术的尺寸。另外,公共空间周围建筑的形态特征对公共艺术创作的形式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公共空间面对城市发展的形态表现有很多种,比如有线状空间结构形式、面域空间结构形式。这些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对于公众来说,它表现出来的空间场所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公共艺术同公共空间尺度上的协调性。大众处在某个公共空间面对公共艺术所处空间范围以及人们对于它所处空间的视觉效果都有不一样的表达,空间太大没有围合度,同时公共艺术创作尺寸过小,会使公众场所感缺失。相反,则会使公众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

(三)历史性发展特征

公共艺术所在的公共空间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伴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也在不断改变,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属于历史性发展变化过程,公共艺术所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魅力,也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构筑物。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公共艺术同所处的公共空间环境将成为历史,但是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所处空间场所环境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变的,它将会永远被人们所记忆。面对城市不断更新发展,城市许多的公共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也不断发生改变,它们表现出一种开放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

四、结语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相互依存共生关系。设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同城市发展是并进的,同城市文化相融合的,它展现出了城市形象与个性。公共艺术之所以有公共性、公众性、历史性等方面的特性,它与所处的公共空间环境是分不开的。在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件作品时,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其公共空间环境的基本因素,根据要创作公共艺作品所处的空间环境来塑造符合城市发展的艺术形象,结合城市地域文化,用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设计符号在城市公共空间合理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出能表现出这个时代艺术符号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何小青.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9.

[2]诸葛雨阳.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75.

[3]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6.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李俊 张耀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篇3:

“苏式”文化背景下的苏州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告诉发展中逐渐成熟。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建设组成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城市文明程度与实力的标志。通过对城市公共艺术内质的分析,了解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内涵、精神的关系,希望通过对特定的对象—苏州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深入地分析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对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思考方式。随着苏州的开发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实践开始逐渐关注艺术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关系。适时,因地,多维度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情感、文化,恰是公共艺术的重要职责和文化属性之一。

公共艺术所指的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它是一种公共观念的艺术形式表达,具有很强的交流能力和公众参与性。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其类型主要包括了城市雕塑艺术、广告艺术、壁画壁饰艺术、装置艺术、园林、城市景观的综合设计、行为艺术等等。城市公共艺术具体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可以是群体或单体的雕塑、装置性作品、壁画、纤维艺术、铺地设计、综合效果的声光电艺术品等;也可以是具有创意性、表现性的水体、绿荫、座椅、电话亭等等,甚至是一组社区单位的指示牌等,它们不但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还可以给予居民、游人、行人等以观赏、休息、交流、嬉戏的空间。公共艺术的产生、发展是和现代城市的产生、发展密不可分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市民。

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发达的水网平原环境及独特的民居、园林景观面貌,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传统。“苏式”文化包括丰富而精致的手工艺、轻柔而缠绵的戏曲,以及服饰、饮食、语言等等各个方面,这些都与苏州的自然环境气氛相得益彰。它们对苏州人造环境风格的形成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甚至于它们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种非物质人造环境,典型而深刻地反映了“苏式”文化内涵,进而也成为苏州城市公共艺术重要的设计源泉和素材。

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苏州城区逐渐形成了三个部分,即老城区、新区、工业园区。其中新区和工业园区更多地体现出国际化、现代城市的城市面貌,而老城区仍大体保持其传统的规划格局,在基本保持着原有的风格面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这里我们主要以老城区的观前商业区和园区的金鸡湖为例。

苏州老城区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州园林,它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是“苏式”文化中瑰宝。因此,老城区的公共艺术主要以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主,并结合了一些现代社会的特征,但均在“尺寸之地”内做文章。保留和融合了大量过去和现代的元素,有古与今的相互融合和碰撞,丰富、多彩了城市的视觉信息和文化内涵,

苏州自古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苏州古城区是苏州的中心地带,也包括了繁华的商业区域。其中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就是观前街商业区。今天的观前商业区是苏州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它既有现代化的一方面,同时也保留了具有历史的风貌如文化古迹玄妙观和多个百年老店等等,令观前商业街特色鲜明即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和民俗风情又有现代商业区域的特点。现在的观前街商业区,是经过三次改造后的结果。对观前街商业区公共空间的改造包括了文物古迹的保护,交通组织梳理,绿化系统、公共设施的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等等。从建筑形式上看,建筑高度受到严格控制,外观色彩基本统一,一般都采用粉墙、花窗、飞檐、黛瓦的装饰手法;在景观设施上,观前商业街在主要入口以及正对玄妙观的广场上,设置了大型的石材牌坊,用牌坊这一传统元素进行空间的分隔和强化,并加强了传统文化氛围的渲染;并且设置了一些模拟过去苏州人生活场景的雕塑;甚至是路灯的设计都很大程度的参考了古代的宫灯。这一些都让人时刻体会到苏州传统文化,“传统”和“现代”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并行。改造后的观前商业街成为人们消费、旅游的首选之处,是充满了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江南民俗韵味的现代商业中心,充分体现一个现代化的苏州古城市中古今相容的文化内涵,是苏州市对外展示古城形象的重要窗口。

苏州古城东侧的工业园区则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现代规划理念设计、发展的新城镇格局,建筑、市政道路、城市景观设计各方面均有别于苏州老城区的古典特质。金鸡湖则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部,因传说有金鸡落于湖中而得名,是园区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景区,也是构成园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金鸡湖的规划目标是使金鸡湖成为以游憩活动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并作为苏州未来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

金鸡湖区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有别于老城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而是运用西方现代的景观规划理念去设计大面积的开阔空间的自然景观,开发一个全新的现代的国际化的新苏州形象。金鸡湖的公共艺术设计需要一方面体现一定的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一方面展现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公共空间的气质。因此设计在尊重苏州传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休闲、生活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这正是现代国际都市环境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金鸡湖周边有诸多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针对空间不同的位置、环境、人文,在处理上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水巷邻里、金姬墩、玲珑湾等的公共空间中,因为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所以设计为相对宁静、休闲的“静”空间,采用围合空间的设计方式,在沿湖岸处设置一定的低矮屏障进行阻隔;而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湖滨大道、望湖角、波心岛等的则设计为开放空间,满足市民对集会、演出、娱乐等“闹”空间的使用功能。 金鸡湖湖岸线曲折漫长,在设计中区分为轻质、硬质驳岸体系,尽量保留原本的自然堤岸,只在游人密集区域设计了一些硬驳岸。体现了“苏式”文化中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些特点。

金鸡湖公共空间的道路规划中充分考虑了车流、人流与景观的关系。金鸡湖外围为宽阔的的城市干道,进入沿湖范围内则转为支路与步行道系统,这样减少噪声的产生保证湖区的安逸、宁静。采用步移景异的手法,防止出现生硬的、不人性化的空间,所有道路均采用曲线化设计,通过坡池、材质、高差的变化来实现空间之间的转化。

金鸡湖的公共艺术设计通过采用精巧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大自然景观元素的感受,同时以现代工艺、材料来表现。在金鸡湖的公共艺术设计中细部设计都非常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与建设。例如金鸡湖河畔屹立着一个景观小品——白帆、贝壳合成的造型,即让观赏者联想到苏州水系众多的地域特点又产生有关远航,梦想等的联想,同时又把地域特征简洁而有力地从视觉上表达出来,是富有一定公共文化理想的体现。

金鸡湖公共艺术设计的另一特色是水景中的音乐喷泉,它具有流、落、滞、喷四种基本形态,使艺术造型更具活力。通过设施装置控制水的运动方向,朝上、朝下、静止、流动,及变化出点线面各种形态,使环境的视觉形态得以丰满起来。通过音乐旋律所带来的轻松氛围和情感意蕴能直接感染观看的市民。加上灯光、激光演示、喷火技术等在视觉上形成统一的组合。光环境的营造不但使光的形态在构图、秩序和节奏上具有一定的视觉审美,也是喷泉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是现代苏州文化中现代化、高科技化部分的体现。

位于老城区附近的金鸡湖世纪广场则是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央商务中心地带,不仅作为主要林荫大道的终端焦点,也为周边的写字楼提供了一个休憩放松的城市绿洲。世纪广场的设计概念意在加强与苏州老城区的对话,同时也体现一种现代生态环境的气息。

在中央广场与乔木植栽带之间营造了许多小型的空间作为人们的休憩座椅区。草坪周围环绕着两条步道。一条步道濒临弯曲的水池,在周边开放性的空间当中提供一处静谧之地,而另一条步道则通过自然随机性的铺地以及非规整的乔木丛来强调一种围合感。这两条步道的设计在人工与自然的空间之间建立了更为合理的过渡与联系,体现了苏州文化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世纪广场中,通过四季植栽的配置以及利用银杏树的多变纹理色彩创造四季的不同意境趣味,这些运用生态手法塑造的景观元素强调了不同时间段空间景观的变化,丰富了苏州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样貌,也为当代的“苏式”文化增加特色。

由此可以见,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要求对该城市公共社会的普遍理想与文化精神进行关切,并以大众可理解、接受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予以展现、沟通。公共艺术与其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一起,成为公共文化生活中视觉记忆的重要部分。

我国疆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这为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并使的它们具有很好多样性和地域性。在我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创作当中,汲取地域特性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唤起市民较大的共识与情感共鸣,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也有助于丰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增强城市形象的文化个性。也可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问题。

本文获得201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3SJB760040

作者:张亚萍?沈磊

上一篇:医疗保险体系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央空调节能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