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置论文

2022-04-28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从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置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置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从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的角度,分析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决策,目标和实施给出几条改革建议。在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等诸方面实施变革,有助于高职院校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 网络专业 教学改革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计算机学科中开设得最为广泛的专业之一,几乎遍及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也变得越来越普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教学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计算机网络专业之所以能够普及,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对IT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能力要求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地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尽学校最大的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定要紧紧抓住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不仅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要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提倡实践动手教学,更要以学生未来的就业为教学主导方向[1],以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以及应用型的全面人才。

2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目前,每年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多,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学生不到30%,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比例则不足10%,而且大部分(80%以上)从事的是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有的学生到单位做的工作完全是与本专业脱离的。并不是社会上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岗位毕业生无法胜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最普遍的做法依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校学生接受的几乎全部是理论方面的知识,没有多少的实践方面的教学。即使有部分高职院校配备了实践课程,但是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依然是按照教材上编排的例子,软件开发的方法严重脱离实际的需求。此外,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仍然存在着思路不清晰,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较低,导致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率低,学生无法实现顺利就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3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发展的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必须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要树立人才培养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创造精神思想。在专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专科教育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突出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现行的课程设计,与相应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相比,相差无几,可以说是相应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的缩写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广而不精,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适应工作,而用人单位显然不愿意录用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学生。

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计算机网络学科的教学计划应同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相适应,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建设应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废除原有教学计划中过时的教学内容,更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主流操作系统,并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将等级考试的大纲与计算机水平考试大纲贯穿到教学计划中去[2],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充分发挥长处,既能得到专业素养的培训,又具备考证的能力。计算机语言方面在强调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掌握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编程工具如:J2EE、C++、Jbuilder,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且很多同学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开设的课程再让其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乏味,那么教学效果将很难尽如人意。所以,应当首先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专业课程的开设,也要以实用为主,引起学生的兴趣,着重培养其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技能。在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方面要重点突出“精理论,多实践”。需让理论知识不光够用,而且应当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扩大实践课程的学时,以理论1/3、实践2/3的比例进行安排。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支撑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基本前提。学校聘请高级研究所、公司、企业干过工程或项目的工程师兼任计算机网络专业课代课教师,定期举办讲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参与一些项目的开发与应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鼓励教师参加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如华为、神州数码、思科等的IT认证证书、网络高级讲师证书等,逐步实行持“双证”上岗制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培养出本领过硬的学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 教学形式改革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计算机网络教学它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师应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教学中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等教学模式。

作者:高述涛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置论文 篇2:

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从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健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模块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普遍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新颖”和“时髦”,但因实用性不强、以及未引入职业认证考核,导致职业针对性不强,就业质量低下。该文从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究能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链接的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以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1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应以健全的职业人格为核心,以企业的基本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弱化理论深度,重点突出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体现实用、实践特色。

2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2.1 课程设置要贴近市场需求

从目前毕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1]人才上,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培养方向,让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技术的需求,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2.2 课程设置应动态调整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地予以调整、补充和更新,使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社会。

2.3 课程设置应以技能强化为主,理论专业课的设置为辅

衡量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的标准主要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应多一些,理论知识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精选,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也可以寓实践课程之中讲解。

2.4 课程设置模块化

为了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职业的针对性,学校可以按职业的性质和需求引入国家职业考核,将岗位课程模块化打包,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爱好选包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就業竞争风险。

3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1) 方案一: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行业需求,订单式开设课程。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操作性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最有力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将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引入学校。即在设计课程时,核心课程由企业提供,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可由学校承担,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双方共同培养,定向就业。

2) 方案二:以就业为导向[2],合理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

1) 深入调研,对职业岗位群做市场调查,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近几年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有:①计算机操作员;②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③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人员;④影视动漫制作人员;⑤电脑广告设计与多媒体加工类人员。因此,针对市场需求,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应用、网页制作、网络管理、计算机组装维修、平面设计、影视动漫。

2) 依据培养目标,构建“课岗一体”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设想由四大模块组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考证模块。

第一、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知识基础模块(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和社会知识基础模块(如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法律基础知识等)。该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同时也能为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继续深造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如计算机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个模块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该模块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第三、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中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群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来设置,该模块体现职业针对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

①办公应用模块

核心课程: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办公软件、Internet的应用。

适合岗位群:办公文秘、文印店店员、收银员、信息化工作人员等。

②网页设计与制作模块

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三剑客、web站点架设与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

适合岗位群:网页设计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等。

③ 网络管理模块

核心课程: 网络工程与构建、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交换机与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

适合岗位群:网络管理与维护员、网络设备调试技术员、综合布线技术员等。

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核心课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等。

适合岗位群:计算机管理员、网络维护员等。

⑤平面设计模块

核心课程: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

适合岗位群: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策划员、美工等。

⑥影视动漫模块

核心课程:photoshop、3Dmax、maya、premiere、CorlDraw、After Effect、Flash等。

适合岗位群: 毕业学生可在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制作、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等工作。

第四、考证模块

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完成学业可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与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便将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多一分竞争优势。因此课程设置要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接轨。

4 教学环节的改革

1) 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以学定教”的新型学习模式。

2) 采用“任务驱动”[3]的教学方法

对应某一模块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任务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专业模块化[4]教学

学生进校后的前两个学期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对专业课程模块进行选择定位,同时安排各个专业课程模块指导教师,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在第五学期,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一些职业资格的考试,真正落实岗位技能型专业培养目标。

4) 增加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

职业学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課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为5:5或6:4为好。实践课程应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应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课程设置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志英.浅析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问题[J].科技信息,2007(10).

[2] 张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吗[J].职教论坛,2011(29).

[3] 刘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0(9).

[4] 李昌,包新华.电子信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作者:伍红华 吴桂芳 柯细珍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置论文 篇3: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就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该方案在长春大学光华学院进行了试点,效果较好。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实践能力

文献标识码:B

1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和公立本科的计算机专业有以下几点不同:

(1) 独立学院招收的是三本学生,他们的入学成绩处于普通公立大学本科和专科、高职之间,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制订开课计划,各个课程的学时分配不能照套传统教学计划。

(2) 计算机专业发展快、更新快,课程设置必须要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特别对独立学院而言,更要注意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开发工具的使用。

(3)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用性人才,在技能上加强训练,在社会领域的开发应用上下功夫,这样在市场上才会具有竞争力。

(4)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所以,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目前流行的大本教材很难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需要。

2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针对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各部分课时要根据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制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课后复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课后上机的时间和课后自我钻研提高的时间,否则一味地向学生输入知识,而学生没有时间去理解吸收,就会造成学习压力,积重难返。计算机专业一共分8个学期,应该把课程主要安排在前6个学期,将第7学期和第8学期留给学生强化专业训练、做论文、找工作或者考研。

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英语精读、英语听力、大学物理、电路基础、思想道理与法律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概论、体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和体育五个方面,适用于大一和大二。

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FoxPro、C语言等课程,适用于大一和大二。

专业必修课包括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编译原理、计算方法等课程,适用于大二和大三。

专业方向课应根据市场需要来设置,计算机专业发展更新很快,目前市场上亟需以下几方面专业人才:

(1) 软件研发、开发人才。目前市场上对Java、C#、VC++的人才需求很大,目前应用这三种开发工具进行开发的人员占75%以上,如果学生能够精通其中的某一种开发工具,则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2) 电子商务+网络人才。在网络时代的经济社会,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主角,因此独立学院可以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如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营销等。

(3) 动画设计人才。现在市场上对动画设计人才需求很旺盛,包括三维动画和平面动画,因此可以开设3D Max、Maya、Flash等课程。

(4) 平面设计人才。平面设计可以包括建筑设计、家居装修、广告设计等,因此可以开设PhotoShop、AutoCAD、

Illustrator、CorelDRAW、PageMaker等课程。而且应该先开设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专业前导课程。

(5) 嵌入式开发人才。与嵌入式开发有关的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原理、ARM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等。

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师资情况进行筛选,如日语、韩语等,这是因为近年来日韩的软件外包项目较多。

具体课程的设置、学时安排以及课程之间的拓扑结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

对于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尤其要注重实验课的设置,有条件的学院应该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设置相关的实验室,如软件实验室、网

络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等,最好能够让学生在实验室上课,采取讲+演+练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可以直接把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是理论课最直接最有益的补充。有时,10分钟的实验课比教师1学时的理论课来得更直接、更实际,因此,上好实验课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四学生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研,二是就业。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可以减少大四学生的理论课时,将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安排在前三个学年。对于考研的学生,可以设置相关的考研辅导课程;对于找工作的学生,要设置相关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能够受到实战的训练,从而适应企业的需要。如果学院有自己的实习单位(如成立自己的研究所),或与相关企业联系,将学生送到对口企业去参加实训。实践证明,参加过实习或者实训的同学很容易找到工作,而单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则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3总结

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实践证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方针,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陈容,袁宗福,杨晨宜,廖雷.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6).

作者:李伟光 庞云阶

上一篇:服装设计专业生毕业设计论文下一篇: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