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论文

2022-04-27

摘要:手术室是在医院中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科室,也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相关医生和护士会在手术室中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抢救,由于工作场景的特殊性,平常接触的病人和药物种类较多,导致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系数较高,尤其是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护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论文 篇1:

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摘要】为提高ICU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从医源性损伤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ICU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引起广大护理同行的关注,促进ICU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ICU; 护士; 职业防护

ICU是收治各类急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需要高技术手段严密监护的专科病房。ICU内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监护的病人具有疾病种类多、无人陪伴等特点。这样ICU内的护士就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的各种体液、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音、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使得ICU护士成为高危群体。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目前这种危害因素逐渐呈现隐匿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其危害也向以远期作用、慢性作用、多发病为主转变[1]。所以ICU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其职业防护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将ICU护士职业危险及防护进行论述。

1 危险因素

1.1 医源性损伤:

1.1.1 针刺伤: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过程中,经常有在锯安瓿、拔护针帽、及锯砂轮过程中皮肤划伤及针头刺伤等事发生,尤其对烦躁的患者,由于病人躁动致使一些血液、体液因碰撞溅到试管外,造成直接接触而污染。在ICU危重病人中往往有在各种注射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节约成本,绝大多数仍使用肝素帽,在反复多次穿刺过程中而造成扎伤或皮肤粘膜刺伤,而后有可能接触患者带有传染源的血液和体液。在各种操作后处理各种医疗器具物品时的分离、浸泡、收集、毁形过程中更易导致护士被锐器损伤。

1.1.2 放射线: ICU术后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几乎所有病人均需每日床旁摄片1-2次。护士在监护危重病人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不能离人,护士通常在无防护设备的情况下长期接触x线,造成损害。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血液检测发现白细胞有不同程度下降[2]

1.1.3 环氧乙烷:ICU使用的无菌物品大多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它是一种强烷化剂,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消毒灭菌物品上,残留的环氧乙烷也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程度毒害(环氧乙烷本身的毒性灭菌后二次生成物的毒性)。研究表明环氧乙烷不仅具有急性毒性还具有致突变和致癌变作用[3]。还有报道认为长期低浓度接触环氧乙烷能损害人的识别能力[4]

1.1.4 噪音: 因为ICU集中了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各种仪器报警声、加上病人的呻吟声、相互间的干扰声、及不良灯光的刺激、还有频繁的夜班,均可导致护理人员心身疲劳,使其注意力难以集中,操作中准确性下降[5]

1.2 社会心理因素

1.2.1 身心危害: ICU本身就是一个随着科技发展仪器更新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的地方。这样就给护理人员提出新的挑战,ICU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抢救工作,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加上ICU护士还要面对来自生理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会出现精神不稳定、心烦意乱现象。国内外有研究显示[6],从事ICU工作的护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现抑郁。

1.2.2 传统意识:ICU内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错误的观点:如不怕脏不怕感染才是好的医护人员,如果戴手套和口罩可以拉大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距离。在为气管插管病人吸痰时,不戴口罩造成气道分泌物由插管中喷出造成污染。接触血液操作:如更换引流瓶时、静脉穿刺时、也不带手套,加之护士工作量大也不习惯戴手套操作,认为戴手套影响操作,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在有些皮肤损伤时也在无保护状态下进行各种操作等等。这些都忽视了自我安全的防护意识。

1.2.3 领导管理意识: 一味强调成本管理,为了节约成本开支,对一些临床护理安全用具未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有些高危感染因素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控制:如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有传染性可能的注射时没有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平时工作中只注意了成本管理而忽视了职业安全防护等等。

2 防护对策

2.1 更新观念: 护士长在职业防护的管理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施各项治疗的过程中明确医护人员是科室重要的资源,所以为了关爱病人首先要关爱自己。在注意保护病人的同时更应注意保护医护人员并在此前提下考虑成本节约。

2.2 改善工作条件:合理的按护理人员比配编制护士,在ICU护士编制最低应按床护比1:2,防止因繁重的超负荷工作和频繁的倒班造成疲劳而引起职业损伤。有条件者ICU护士应在工作1-2年后到普通病房进行适当调整。使护士感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态,恢复体力和培养对工作的热爱。

2.3 规范操作行为:良好的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对躁动的病人适当镇静后在进行治疗,接触导致飞沫产生的体液喷溅,必须戴手套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接触患者的体液及破溃的皮肤和静脉穿刺时必须戴手套,所以在ICU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时应将戴手套作为要求,定期检查。同时提倡使用安全的注射用具减少肝素帽使用,减少刺伤机会。操作中若不慎受伤则必须立即用消毒水清洗伤口,由伤口处挤出少量血液后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事后进行生化检查确定是否感染。

2.4 化学因素的防护:(1)环氧乙烷的危害是可以避免的。实验证明,环氧乙烷随温度升高解析作用加快,产品上残留环氧乙烷量随放置时间延长而下降,14天下降9.9%,30天下降99.9%。根据以上报导护士在使用经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物品时要注意生产批号、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将物品在高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中放置半个月后使用。使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毒性损害将到最低程度。(2)配置各种消毒液前先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配置时选择宽敞通风的地方,剂量要准确,配置动作要熟练,取用戊二醛浸泡的物品时动作要迅速。

2.5 物理因素的防护: (1)做好x线的防护,减少辐射损伤,利用现有防护用品减少不必要的过量照射。照射前尽量将各项护理工作处理好,照射时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2)规范医护人员的言行,严格ICU管理制度,接听电话注意规范,同时要求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将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到适宜分贝。

2.6 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将职业防护作为护士长管理的一个任务。建立每月检查和上报制度,护士长要建立管理检查考核登记,一旦发生医院性损伤后,要上报观察及教会处理损伤方法。

综上所述,ICU做为高危科室面临职业危害程度大,医护人员不仅要了解和认识职业安全的重要性,还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体魄,同时管理者更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使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慧虹. ICU护士的职业危害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8(3):40

[2] 吴平. 谈医疗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限量的确定原则.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8(2)35

[3] 陆力敏.从环氧乙烷的毒性看其卫生标准修订的进展.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13,(6):376

[4] 任永华,梁立薇,江萍,等.放射线作业人员心电图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5):42

[5] 胡辉,杨志纯.外科病区危害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及对策.现代护理,2001,7(5):43-44

[6] 牟进英.病人临终前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4)215

作者:于艳萍

护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论文 篇2: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摘要:手术室是在医院中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科室,也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相关医生和护士会在手术室中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抢救,由于工作场景的特殊性,平常接触的病人和药物种类较多,导致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系数较高,尤其是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具有一定的职业性危险因素。本篇综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相关科室实验探究,总结分析出在手术室护士容易出现的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具有严格且规范的无菌要求,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如消毒剂损伤、手术利器等物理器械损伤、病原微生物入侵等。因在各种手术中存在许多风险,且较为复杂,难以预防,会导致致残与死亡的情况发生 [1-2]。因此,相关医护人员提前了解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在工作时,能够做到提前防范,减少危害的发生率。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士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整理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综述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择我院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所选择的护士年龄均在二十四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平均年龄为三十一岁,护士学历包括本科和大专,工龄在三年到十五年之间,职称分别为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

二、方法

2.1 研究方法

首先对所选择的护士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年龄、学历、工龄、职称等相关资料,并对相应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统计各护士在以往工作過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次数以及种类,调查完成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总结主要引发手术室护士发生危险的因素,研究结果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2.2职业性危险因素分析

2.2.1 化学因素

由于手术室对无菌环境要求较高,常常使用大量的甲醛、环氧乙烷等相关化学试剂对器械消毒和室内环境进行消毒,这些化学试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症状,但手术室护士需要长时间待在手术室内,具有引发呼吸类、皮肤类疾病的风险。

2.2.2 物理因素

①手术室内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较多,而护士往往是这些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在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威胁的也是护士的安全。

②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常常需要为医生传递刀、针等相关手术器械,且传递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速度较快,增加了护士被刺伤的风险,通过对我院护士的调查,目前来看,此类风险也是在危险因素中发生率最高的。

③手术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监护仪器、电刀、吸引器等相关医疗设备,这类设备通常噪声较大,长时间的噪声刺激,会导致护士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

2.2.3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能遇到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乙肝等,如果护士在这类病人的手术过程中,不幸被医疗器具刺伤,就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2.2.4 自身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本身的工作一般比较密集,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且需要随时与病人家属沟通,而家属常常因病人情况危机,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严重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三、防范对策

3.1 加强培训

医院应大力加强手术室护士的相关培训,提高护士对所存在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并且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进行补救,避免对自身造成较大的伤害。

3.2 加强手术室管理

注重医院手术室管理工作,制定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措施,并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尽量避免出现设备故障等问题。

3.3 健全手术室制度

健全手术室相关制度,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标准防护,如在进行穿刺等工作时,必须佩戴双层手套,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3.4 自我调节

能够正确认识到手术室护士工作的压力,并进行自我调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保证自己在工作中的精神状态,也可定期参加医院安排的心理测试,关注心理状态,适当放松,只有调节好自我心情,工作才会更加顺利。

四、结论

手术室护士是医疗行业中一类较为特殊的人群,不仅要在手术室中做好医生的助理工作,还要时常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紧张复杂的情绪,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潜在的职业性危险因素较多。护士作为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只有保证其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3]。因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4]。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室工作中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护士本身的心理因素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只有将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手术室管理、健全手术室制度与护士本身的自我调节四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危险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分析和总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手术室危险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卢慧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8+20.

柴艳莉.手术室护士职业环境与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21-22.

张婷.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266.

晏斌,徐莉荣,刘艳.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1-2.

熊惠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63.

作者:沈丹丹 毛杜鹃 邹春霞 王梦阳 刘文灿

护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论文 篇3: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对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通过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防护措施。结果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结论护士没有职业感染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险;防护

[

作者:李慧洁

上一篇: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传播学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案例课程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