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讲解示范体操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实证研究法,总结归纳出“三多三少”教学策略。“三多”:一是教师创意多,二是教的方法多,三是“指导角色”多。“三少”:一是讲解示范时间少,二是集中讲解环节少,三是排队等候机会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学生讲解示范体操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学生讲解示范体操教学论文 篇1:

厘清三种区别 明晰三对关系

一、由一则实习故事引出的话题

有一位体育实习生给学生上篮球课——单手肩上投篮(第一课时),准备活动后开始讲解示范,第一次示范投篮,没进,第二次,还是没进,于是底下的学生开始起哄,最后导致这堂课上得很不成功。课后,带队老师召集同来的学生一起讨论:这堂课示范失误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有的说他没有备好课,导致球没投进,有的说距离太远,应该再近一点……最后老师总结:你们刚才都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示范?即示范的目的。教师示范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过程,体会用力顺序,而这位同学最大的失误就是有球示范。有球示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老师是否能够投中,而忽视了原本所应关注的重点。

这则故事很有启发意义。提到示范,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示范的位置、方向,示范的优美准确等等,而针对不同教材,同一教材的不同教学阶段,以及讲解、学生示范、多媒体演示等与教师示范之间的关系,我们却很少考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示范的效果,无形中降低了体育学习时效。提高教师的示范效果,我们必须应厘清三种区别,明晰三对关系。

二、厘清三种区别

1、针对不同类型教材的课,示范应有所区别

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球类、民族体育、田径、体操、新兴项目等等。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特点以及独特的运动规律,这也是我们很难给体育课程制定严密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你没有学习篮球,但你照样可以学习排球,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教材的体育课,需要我们结合项目特点,选择恰当的示范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操和篮球为例,体操教学中的示范,一般多采用完整示范,辅助示范,对于有一定危险的项目,还要强化对保护帮助的讲解示范,而对于球类,一般开始时采用徒手示范,逐渐发展到有球示范,从单人过渡到集体,从师生过渡到生生等等。那种不考虑教材特点,机械单一的示范,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2、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阶段,示范应有所区别

体育教学中,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位,一个单元由几个课时组成。面对一个教材,学生从开始接触到逐步认识、掌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课时都有具体的内容、目标,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师的示范讲解也要有所区别。以武术《健身拳》为例,这是一个长拳小套路,单元预设三到四个课时。教学之始,由于学生对本套路不熟悉,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始教授时,要尽可能多地采用慢速示范,分解示范,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进行,等到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我们要采用正常速度示范,连续示范,多点示范等。所以说,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阶段,示范应有所区别。那种不管教授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在节奏、速度、结构上一成不变的示范,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示范应有所区别

我们知道,从小学到大学,体育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小学以走、跑、跳为主,着重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而到了高中,课程要求学生发展专项技能,形成自己的运动特长。这样制定目标是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切合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的。一个人从孩童逐渐长大,他的体能、心智,认知水平都是不同的,小学和初中不一样,男生和女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在示范上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对低年级学生,示范应尽量慢一些,先示范后讲解,多示范少讲解,而对高年级学生,有时往往只要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了,我们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示范以及使用多媒体等等。领会学生需求,把握学生心理,这样的示范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处理好三对关系

1、讲解与示范的关系

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形成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结构和动作过程;教师的讲解是对动作的说明阐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构成和要领,通过积极的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清晰明了的讲解对示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任务的不同,我们在处理示范和讲解的关系时灵活多样,是先讲解后示范,还是先示范后讲解,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通盘考虑。

2、多媒体演示与教师示范的关系

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大量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多彩”的教学手段给体育课的示范教学带来了新的展示手段,因为多媒体设备可以播放并让学生观赏到优秀教师或优秀运动员的动作示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在使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少不了技术动作的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即使在目前课改的前提下,示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仍然不可缺少,学生通过示范建立动作印象,并最终掌握学习内容,利用所学内容进行身体练习,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要认清两点:1、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永远也无法替代教师的示范;2、多媒体使用应从实际出发,不可为了好看,热闹,为用而用,那样只会画蛇添足,本末倒置,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

3、学生示范与教师示范的关系

动作示范对体育教师来说,其掌握程度和运用的艺术,与教学水平有直接关系。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逐步建立起对动作的清晰概念,达到示范的直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只有将学生示范同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直观教学效果。教学相长,师生一体,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有教师的示范,很多时候也需要学生参与示范。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的示范也会不同,有时是为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时是为了纠正错误动作。形式多样的学生示范,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环节,充分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四、结语

有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的前提是对全局已经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如果大的方向都没有处理好,一味的强调细节,那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教材性质,明确示范的目的,厘清三种区别,明晰三种关系,然后才考虑示范的方向、位置、动作的准确优美等等细节,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示范更加切合实际,使我们的教学示范真正落到实处。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作者:何红平 张树超

中学生讲解示范体操教学论文 篇2:

体育与健康课“三多三少”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实证研究法,总结归纳出“三多三少”教学策略。“三多”:一是教师创意多,二是教的方法多,三是“指导角色”多。“三少”:一是讲解示范时间少,二是集中讲解环节少,三是排队等候机会少。实践表明:课中积极实施“三多三少”教学策略,既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改革的诉求,更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发挥的保证,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三多三少”;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1 研究目的

近两年,运用“三多三少”学生运动负荷记录表对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进行测量统计,发现我区体育与健康课的平均运动负荷水平离国家要求甚远,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实施“三多三少”教学策略旨在“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如何优化运用“三多三少”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规划调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升教学质量是研究目的所在。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先后在“主题、关键词和篇名”检索中导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策略”内容,分别有23篇、0篇、19篇相关论文。说明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谓凤毛麟角,研究的空间甚大。

2.2问卷法

调查问卷的抽样对象:近两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學比赛的上课班级的学生。调查问卷的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使用“show and go”模式进行讲解实践的兴趣和态度。调查问卷的内容: 1. 是否喜欢上体育课?2.是否喜欢老师的讲解方式?3.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2.3实证研究法

设计学生运动负荷记录表,实施“三多三少”教学策略并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抽样学生在运动负荷进行测量及记录。从而分析学生在课中运动生理负荷的达标情况,验证并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供同行参考。

3 “三多三少”教学策略理念

表1显示,“三多三少”教学策略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所提炼出来的,趋同性程度高。它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激发兴趣”和“关注差异”的具体化呈现,对引领和指导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及提高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4 优化“三多三少”教学策略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多”:教师创意多

有时,我们常为学校的球架球门少而苦恼,而体育教师的“创意”往往是解决这种困扰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率的较佳策略。

张老师用创意“造”出了一个个球门,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激发学生兴趣,更提高了课的教学效率。学练环节1:他把学生分成了两人一组,A生双脚开立半蹲成“球门”,B生快速运球射球入门,紧接着A生快速抢球后,双方轮换角色反复练习。学练环节2: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A、B生手拉手半蹲成“球门”,C、D生传接球后快速运球射球入门,紧接着A、B生快速抢球后传球,双方交换角色反复练习。

表2显示:两个教学关键环节时长12′,教师讲解示范和小结用了1.5′,学生学练赛的运动密度为9.84/12′=81.9%,平均运动强度在145次/分以上。学生在整个学练过程以“运球跑、抢球、传接球、运球射门”等综合技术运用的学练比赛为主,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一位睿智教师,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落实了“以生为本”和“激发兴趣”的新课标理念,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

4.2 “二多”:教的方法多

创意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够多的学练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效率。陈老师在上单手肩上投篮课时,关键教学环节如下:1、集体徒手练习、持球的个人练习;2、相隔2米距离的持球的两人合作投篮练习。陈教师上课的思维仍停留在单个技术的碎片化教学模式里。学生无法将已知经验与新知识架起桥梁并实现知识迁移,即投篮技术没有与运球、传球等实现连接,学生不会打球就不足为奇了。

梁老师关键教学环节则如下:1、个人原地运球后投篮及抢篮板球及快速运球回终点;2、两人一组的原地传接球后投篮及抢篮板球与快速运球回终点;3、两人一组的行进间运球传接球后急停投篮及抢篮板与快速传球;4、三人一组的快速传接球后投篮及抢篮板球与快速拆分传接球。这是基于运动项目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与建构,利于同化与顺应。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成功感,随着运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学会打篮球便顺理成章。

表3显示:陈老师的教学关键环节的平均运动密度47%,平均运动强度为133.8次/min,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而梁老师的平均运动密度84%,平均运动强度为145.8次/min,远超国家指标要求。因此,说明梁老师的教学方法多而有效,教学效果更好。

4.3 “三多”:“指导角色”多

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 “教别人”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最高(记住90%)。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这里所强调的“教别人”,是指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即先学会学生对未学会学生进行帮助指导,让他们成为“小老师”进行“教别人”。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对每一学生进行深入细微的指导在时间上是困难的。我们不妨大胆起用“教别人”方式让学生去帮助自己的同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别人”,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身运用技术的能力和加深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再次进行了建构,导致越学越好的结果。其次,生生之间地位平等,拥有共同的儿童语言体系,彼此间的交流通俗易懂,获得被教的同伴接受。学生学习起来自信心强,积极性倍增,掌握动作技术也就更快速了。

4.4 “一少”:讲解示范时间少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脑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在课中能有效避免出现认知超负荷现象,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国外有专家提出“show and go”讲解实践理念,“Show”即告诉学生要做什么,然后马上让他们去实践(Go)。尽量做到这个讲解过程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其目的是保障学生在课上能积极主动地“动起来”进行充分的学习。该模式概念清晰,指向具体和操作性强,体育教师拿起便可使用。

据观察,一般常规体育与健康课至少有7个环节。如果教师每个环节要讲2分钟,整堂课就要花14分钟时间在讲解示范环节,再除去分组等候、队伍调动、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学生实际运动的时间则所剩无几。这样的课堂就是无效课堂,因为练习密度低于50%,运动强度将不达标。运用“show and go”理念是在讲解示范环节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教学环节讲解:1、学习什么动作技术;2、看老师做示范;3、要求是什么;4、重点是什么; 5、下面开始练习。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表4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使用传统模式的课堂反感,不喜欢的理由是嫌老师啰嗦。而对教师使用“show and go”模式进行讲解实践,能得到100%学生的积极拥护,并表示喜欢,因为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教师理解和尊重。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在关键教学环节上可以这样操作,其它环节同样适用。每个讲解示范时间最好控制在一分钟内为宜。

4.5 “二少”:集中讲解环节少

小学生的持续注意力不长,天性好奇好动的学生有迫切“玩起来”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课中的集中讲解环节不宜过多,能少则少、能合并则合并。这就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以解决问题并突破课的难点。

如小余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快速跑,他在热身部分先后安排了慢跑、徒手体操和快速反应跑游戏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跟学生提要求或讲解示范,甚至在做每一节徒手体操前总要提醒学生几句话等,总共7分钟的热身活动就白白耗去将近3分钟时间。其实他的准备部分可以整合成一个环节:学生在绕圈跑时可以穿插徒手体操,学生在完成一节徒手体操后,教师可以通过口哨或手势让学生快速向外或朝圈中心迅速跑出限定距离。

又如小刘老师上课的内容是立定跳远,热身部分先后设计了徒手操、兔子舞、快快跳起小游戏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同样是有讲解示范和要求,总共8分钟的热身时间也是浪费了3分钟的宝贵时间。不如这样整合成一个环节:完成一节徒手操后,老师下命令“哔哔”两声,学生听到哨声迅速快快跳起,再下命令“嘀嘀嘀”,学生则双手叉腰跳兔子舞,然后再重复练习。

这样的整合既省时,又有趣。激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不管采用以上哪一种整合方法,教师在开始前必须用简短的语言向学生表达明白或示范清楚,否则将弄巧反拙,达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4.6 “三少”:排队等候机会少

体育教师历来重视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他们基于教学内容或项目的性质,有了各种学生人数上的分组并安排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过程。目前有两种做法比较流行,一是尽量减少学生数量上的累积,如两到四人为一组。二是安排排队等候的学生进行相关技术项目的延伸拓展练习或素质练习。以上两种组织形式均为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效率提供了参考。虽然有些体育教师运用了以上方法进行分组学练与比赛,可最终学生的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仍然未能达标,或出现练习内容与主教材脱节,或出现延伸拓展内容无效累加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朱老师在上双手胸前传球一课中,把学生平均分成四人一个组,然后让学生站成四角形进行传接球学练和传球比赛。虽然这两个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也好,可其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却很低。因为一人在传球的时候,另外三人依旧在排队等候状态,加之学生站着练习传接球毕竟是属于低强度的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必然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生分组中的教法设计至关重要,科学合理安排是激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所在。

5 结论与建议

5.1实施“三多三少”教学策略能更好地使课标精神理念落地,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验探学”,促进学生学习上量的积累,达成质的飞越。

5.2“三多三少”教学策略优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保障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学生更多地动起来,使学生逐步喜欢上体育运动和体育与健康课,并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5.3“三多三少”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质是“减负增效”。表面上看是“消减”了教师调控课堂的主导作用,“助长”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际上解放了教师和学生,让学生进行“学练赛”实践,从而提高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4“三多三少”教学策略的优化是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变作具体可操作的行动,优化运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长。

5.5建议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理念和主动转变观念,正确摆正教与学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尝试运用“三多三少”教学策略于课堂改革之中,使之成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利器。

参考文献:

[1] Phillip Ward,汪晓赞,何耀慧.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果(一)让学生动起来[J].体育教学,2016(4):35-36.

[2] 庄弼.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16(10):8-9.

[3] 邓幼玲.高中体育与健康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08-280.

[4] 杨留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2018(80).

[5] 采复亭.互动教学策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研究[J].体育研究,2013(8):431.

[6] 谭书华,蒋黎旺.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审美化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科研,2004,25(2):59-61.

[7] 陈秀云.新课改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探究[J].体育世界,2012(1):70-71.

作者:朱振彪

中学生讲解示范体操教学论文 篇3:

体育教学高效讲解六结合案例与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针对日常课堂教学讲解案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从而得出讲解需要与行动跟进、创编口诀、多种方式、站位队形、精讲多练和运动规律等六个方面相结合运用,才能高效发挥讲解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

关键词:体育;讲解;案例;分析

笔者多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讲解与行动跟进、创编口诀、多种方式、站位队形、精讲多练和运动规律等六个方面相结合运用,不仅能高效发挥讲解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动作,更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讲解与行动跟进相结合

案例之一:四年级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站立式起跑存在着同手同脚现象。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按讲解和示范要求,跟着教师原地“慢放”模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躬身,双腿弯曲,前倾,右手在前,左脚在后,两臂垂于两侧,自然放松,动作由慢到快。短短几秒钟时间,就有效地解决了同手同脚起跑这一棘手问题。

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效果大大优于单种感觉器官。从这一角度来看,语言讲解和动作跟进相结合无疑是最节约时间、教学效果提高最快的。这种结合方式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同步活动中,把讲解要领与动作关联无缝对接起来,迅速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各种姿势的起跑、投掷、徒手操、技巧、单杠、双杠等动作,有的需慢速完成,有的需呈停止或静态姿势,也有的需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动作分别完成等(如头手倒立、双杠分腿骑坐前进等),教师都应尽量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

在跑步、武术、广播体操、健美操等动作中,还可以在动作不停止的情况下,按动作节奏特点进行提示讲解。如在做扩胸运动时,前四拍口令为“1-2-3-4”,后四拍为强调动作要求,则改为“加-大-幅-度或用-力-扩-胸”。集体跑步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顽强斗志,提高跑操质量,老师要求学生齐喊“锻炼身体一二一,顽强拼搏一二一,坚持到底一二一”。为了提醒学生做到步调统一,富于节奏感,教师喊口令“左……左……左”或“左……右……左”的同时,重踩左脚给出节拍。当然教师运用这种讲解与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时,要注意讲解字数恰到好处、语速适合,动作跟进有节奏,且与动作进程协调一致。

二、讲解与教学口诀相结合

案例之二:在排球垫球教学中,一位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述了垫球的动作要领,然后又进行了动作示范,但是学生还是“不开窍”,练习时“顾头不顾腚”。而一位老教师,用了“插、夹、抬、蹬、提、送”6个字,则高度概括了垫球要领,学生印象深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

分析:照本宣科动作要领,既拗口又难以记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策略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目标,对动作概念进行高度概括,创编教学口诀,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口诀一般按字数多少可以创编成单字、双字、四字、五字、七字等五种类型(表1)。

教学口诀具有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洁精炼、琅琅上口的特点,将原本复杂的描述简单化了,拗口的要领口语化了,容易让学生抓住技术的关键之处,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三、讲解与多种方式相结合

案例之三: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教学腾空后收腹动作,教师先讲解了动作要领与注意点,然后亲自示范。尽管教师示范动作正确,要领讲解清晰,而且还重复讲解和示范,但学生就是做不出正确的收腹动作。

分析: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这种动作仅靠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完全理解动作技术,即使配以教师动作示范也难以展示要旨。因此,就需灵活运用各种讲解的形式,如结合挂图、图片、图示、多媒体等直观性媒体或结合教学模型讲解;或根据教学进程需要,进行全面讲述、片段讲解、集中讲解、示意提醒和个别辅导等。在学生头脑中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促使其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此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制定特定信号:不同的笛声、哨音长短、鸣哨次数、手势变换、专门语言等,来进一步强化讲解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对比讲解,即就动作相互对应的两个或多方面,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其差异、正误、优劣等,再通过动脑思考对比,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明确动作结构特点。

四、讲解与站位队形相结合

案例之四:前抛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一直站在圆心中央进行讲解示范。面对教师、距离较近一些的学生能专心听讲,看清动作示范,而处于教师背面稍远的学生,既听不清楚讲解,也看不到完整示范,一脸茫然,不知所云。甚至因为教师不能看到背后学生,部分学生便乘机“窃窃私语”“开小差”“扮鬼脸”的玩闹起来。

分析:各种队形都各有利弊。圆形队形有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示范,但教师站在圆心讲解时,背后学生就处于视听觉的死角。所以圆圈队形讲解时,教师应站在圆弧线上或跨前一两步处讲解,而不能只固定于圆心中央讲解。讲解的位置和方向以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得见、听得清为原则。尽可能做到背风、避光、避干扰,时刻注意学生的队形、师生空间距离,避开声音嘈杂和其他干扰,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一般四列横队应站在距离第一排3米左右和队伍中间位置处,而纵队不宜进行讲解。总之,讲解与站立对形相结合时应注意点面关系。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时,个别讲解为主;典型问题可采用集体讲解的方法进行纠正。对个别自控能力差或不容易遵守组织纪律学生,讲解时教师除可用身体语言暗示,尽量不影响其他学生的练习,可允许其站到队尾、排头或较为显眼的位置。

五、讲解与精讲多练相结合

案例之五: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采用情镜教学,先是用优美的文字语言、跌宕起伏的语言描述了森林里小动物的热闹场面,然后分别介绍小动物喜欢玩的游戏,并创设了险情,小动物们被一只凶恶的大老虎困在一小土坡上……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为了摆脱险境,需要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这时学生早已跃跃欲试,急于模仿练习,可教师依旧绘声绘色地描绘情境,孩子们只能服从“师道尊严”守规守距地站着聆听,时间之长,情境创设之拖沓,反而束缚了学生。还有一些教师如同上文化课一样,一张口就滔滔不绝讲解不停歇,重点不明,难点不顾,眉毛胡子一把抓,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更容易引发学练的厌恶情绪。

分析:体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该开门见山。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方式的课程,动作的结构、顺序、规格只有通过身体体验才能建立。然而,有些教师对此理解不够,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无效讲解的现象,江苏海安邵建生老师按原因将其分成六类(表2)。

有一些教师把教学全部的时间都给了学生,以学生的练习体验来代替讲解。或者讲解时不着边际象征性地讲一讲,放任学生随意练习,这样做既忽视了讲解的作用,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精讲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相反,精讲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讲解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多练,所以精讲需要讲到点子上,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亲自体会动作要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讲解精炼,重点突出。

六、讲解与运动规律相结合

案例之六: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完整示范动作后,就一连串讲解助跑、起跳、摆臂、过杆和落地动作等环节动作要领,事无细巨,一一详加细说,生怕漏失其中环节。由于初次学习,过多的要领讲解与注意点要求让学生在练习时顾此失彼。发现学生错误后,又不加选择,不分主次,一口气指出了很多错误。教师“善意”的提醒后,学生更显得唯唯诺诺。

分析: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对讲解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泛化阶段,外界刺激引起大脑皮质强烈兴奋而发生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分化抑制未建立,条件反射建立不稳定。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调动作的主要环节和纠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讲解语言应该体现在“少”而“精”,而不必过多强调动作细节。上述案例中学生初学跨越式跳高,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动作太多,又过多关注于细节教学,违背了这个阶段的学习规律,降低了课堂质量。因此,讲解时教师应遵循动作形成规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分清重难点。运用讲解法应结合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各阶段具体要求(表3)。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讲解应充分结合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运动能力、课型及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讲解力求简单明了、形象生动,嘴巴一张口,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的欲望。这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邵伟德,武超,李启迪.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讲解技能与发展[J].体育教学,2012(7).

[2]邵建生.减少“无效讲解”是精讲的重要抓手[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

[3]梅爱红.体育教学需合理运用讲解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1).

作者:孙建顺 陈继松

上一篇:经济波动与农村居民消费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和谐宿舍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