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网点分析论文

2022-07-03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地通过网络进行转账、汇款、支付等,使得一些商業银行部份网点面临着关停。商业银行网点不仅是重要的线下金融活动场所,更是商业银行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所以要高度重视对商业银行网点的妥善配置,增强网点自身竞争实力,因此,有必要要对商业银行网点建设与布局进行妥善优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商业银行网点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商业银行网点分析论文 篇1: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的商业银行网点选址分析

摘要: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其选址是否合理关系到商业银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坚持费用最小化原则,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导向对网点选址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网点的综合效应。首先将各类影响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归类,构建二级指标,然后利用信息熵来求得各因素的熵权,进而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引入灰色关联方法对商业银行的多个备选网点进行选址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备选网址的灰色关联度,最后根据具体关联度进行选址决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选址;影响因素;熵权法

1、当前商业银行网点选址研究动态及本文研究方法

在银行选址方面,国内学者陈学彬、叶磊等通过构建模型的分析方式对银行网点的设置和选址进行探讨[1-2],周焱荣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正确地进行选址进行了阐述[3]。也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其他信息化手段对银行网点选址问题进行探讨,李小建在对河南省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影响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因素进行了分析[11]。上述研究成果丰富了商业银行的研究内容,同时对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笔者通过走访商业银行网点负责人及商业银行研究学者,查阅有关商业银行网点文献,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影响银行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归类,并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细化,构建多个二级指标。本文探讨的银行网点选址决策过程是指在众多网点备选区域和位置中,对各个网址分别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网点位置;针对影响商业银行网点选址的各种因素,首次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方法对各备选区域分别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以提高银行网点在选址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商业银行网点选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

银行网点可以分为有形网点和虚拟网点[7]。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有形网点的选址问题,金融网点选址属于设施选址的一种,应当遵循费用最小化、供给与需求均衡的原则[6]。在商业银行网点选址过程中,涉及的因素繁多,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银行网点选址决策,本文将这些因素归为三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表1所示。

2.1 人口因素

商业银行网点作为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那么人口就是影响网点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因素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密度、人口收入水平等方面。同时区域内的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会影响银行网点的选址。

2.1.1 人口收入水平

古典经济学认为,人口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居民的储蓄倾向,居民收入增加会引起储蓄倾向系数的提高,反之亦然。而且不论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储蓄和理财的需求都将进一步增强。

2.1.2 人口构成与人口素质

人口的构成包括人口性别、年龄、职业等诸多方面。各年龄段的人对银行网点的不同业务需求不同,而且对办理业务渠道的偏好也不相同。针对不同客户聚集特点和渠道偏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营销和导向性分流服务[8]。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对银行网点服务的需求有所差异,在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接受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2.1.3 人口密度

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小,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来表示,或者按每条道路的人口数量计算。一般情况下,在中心商业区和文教区等地人口密度较高,网点所在区域人口密度越高,选择该点就越接近客户,服务需求就越大,单位面积上的银行数量就要求增多。

2.1.4 潜在客户

所有的居民都是银行网点的潜在客户,客流状况主要指人流量测定。通常人流量大的地方便是网点设置的有利地方,但同时要注意分析客流规律。

2.1.5 购买力

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附近人口收人水平对银行网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负担程度对购买力具有一定的影响,银行在选择网点时,应考虑一个家庭的整体购买力,某地区购买力越强说明在该地区对银行网点提供的金融服务需求越多。

2.2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是决定区位主体进行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银行网点选址区位的正确与否决定着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商业银行作为事务所性质的服务企业[9],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农业与工业要小,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土地、劳动力、交通等传统区位因素,也有信息、科技、创新、知识、人才等新区位因素[10]。在这里分别从交通因素、可见性因素和地租因素来分析。

2.2.1 交通因素

一个地区、城市或者街道的交通状况是银行网点在选址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可以用该区域对内与对外的交通便利度与道路通达性等指标来表示。银行网点周边的交通状况,对网点的经营业绩产生极大影响,它关系到能否为客户提供方便,能否对周边居民产生吸引作用,同时对银行自身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成本也产生一定影响。

2.2.2 可见性因素

可见性因素主要是指网点在选址时应选择位于能见度高的位置,要具有明显的标示,让客户很容易看到,如选择十字路口处,尽力避免选在偏僻角落或者是被夹在其他商户之间不显眼的位置,同时能够使网点外观清新醒目,有助于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和各类服务信息的传递。

2.2.3 中心点

中心点是指在各个区域中,具有人口流动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网络发达这些特征的特殊路段,并在区域中体现聚集性。银行网点在选址时越能靠近中心点,那么就越能扩大业务量,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力也会增强。

2.2.4 物业地租成本

一个区域的物业和地租成本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对网点的选址同样产生影响。商业部门地租的产生,一方面由于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就是商业机构网点对优质地段具有较强的竞争性,通常来说网点选择在区位条件最佳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位置,地价和地租相对较高,从而抬升物业成本,而其他区域的地租和物业成本随着与中心地距离的由近到远呈递减趋势。一般而言,付租能力较高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往往布局在区位条件最优的城市中心区[10]。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银行网点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也包含人文环境因素。首先,经济环境中包括网点附近的其他金融和银行机构的网点、经营、服务对象和范围以及竞争等状况,银行网点所在的商业区繁华程度、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都是环境因素的组成部分。其次,银行网点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场所,其的周边的治安状况不仅影响网点资金的安全保障,还影响到客户的经济行为,因此网点周边治安状况同样要纳入影响因素的范畴。

2.3.1 政策因素

政策环境是网点选址不可忽略的因素,政策导向对于银行网点设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政府对一定区域内的金融与银行业发展政策对银行网点选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网点设置过程中要遵循该区域对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

2.3.2 竞争因素

不同区域范围,市场竞争程度有所不同,商业银行在选择网点时,要掌握该区域其他银行网点的布局情况,包括网点等级、规模、业务范围和价格以及营销策略的趋同与差异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分析区域内竞争态势,确定市场的饱和程度,充分考虑进入的壁垒、成本和收益以及自身产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出综合的分析,明确新网点的设置是否有加剧竞争或者是促进互补。

2.3.3 商业区繁华程度与经济的稳定性

网点选择的所在区域的商业业态和发展状况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区域的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都是选址的参考因素,如果所选择的商业发达,企事业单位聚集,各种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那么就不失为一个理想的网点所在地。

2.3.4 城市公共设施状况

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因此在网点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状况,同时城市规划对银行网点设置的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网点尽量设置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区域。

3、基于熵权和灰色关联的评估方法及银行网点的选址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银行网点进行选址时,需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使银行网点选址更加科学与合理,就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估。针对银行网点选址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能从少数的几个因素来分析,并且有些因素是无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和预测得出来的,而信息不完全性正可以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分析,但是该方法中的权值具有主观性,所以引入熵权法来求得权值。因此本文采用熵权和灰色关联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较为合理。

3.1 熵权法的应用

1948年,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12],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首先通过专家考评的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矩阵:

其中rij是对于第i个地址的第j项指标的分值,然后我们利用信息熵来求各因素的熵权,分为下面四步:

(1)标准化评价指标矩阵:

Pij=

(2)求各指标输入的熵:

Ej=

由此可以得到0≤Ej≤1;

(3)求各目标的权系数:

λj=

这样求出的熵权λ=(λ1,L λm)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权重。

3.2 灰色关联分析

首先确定理想方案(r01,r02,L,λ0n),之后进行无量纲化:rij′=。最后计算关联系数[13]:

其中:ρ为分辨系数,0≤ρ≤1,其作用是为了削弱最大绝对值太大而失真的影响,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一般来说我们都取ρ=0.5。

灰色关联度可以表示为:Ei=λjεiji=1,2,L,n。

3.3 商业银行网点的选址分析

首先,使用专家打分法对筛选出来的10个备选网点地址的15个指标{b1,b2,b3,…,b15}进行评估,备选网点地址分别用Ti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的方法进行评估,首先进行标准化,得到各指标的熵为: E=0.998549,0.998804,0.999001,0.998227,0.999741,0.999361,

0.999631,0.998797,0.999175, 0.999857,0.999708,0.999323,0.999892,

0.999890,0.999626);

再求出权值:λ=(0.1393,0.1148,0.0959,0.1702,0.0248,0.0614,0.0353,

0.1155,0.0792,0.0137,0.0281,0.0649,0.0104,0.0106,0.0359);

下面来求灰色关联度,首先给出理想方案,很显然对于网点选址的评价最好的方案就是所有的二级指标的

分值为100分,这样所确定地址一定是最完美的。再次,求解灰色关联系数:最后得到灰色关联度γ=(0.7662,0.7521,0.7526,

0.7723,0.7010,0.8256,0.7796,0.6821,0.7475,0.5779)从灰色关联度可以看出,第6个地址(T6)对应的关联度最大,T6的地址离最佳的地址越近,因此该地址是最优的选择。

4、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使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方法来对银行网点选址进行评估,从10个备选的地址中选择出最佳的地址。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克服在银行网点选址中的信息的不完全问题,但在灰色关联分析过程中的权值由专家给出,为了避免主观性,采用熵权法来确定权值,从而使整个选址过程更加客观、科学,最后计算得出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反映出最佳的网点地址。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从经济地理学和金融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引入博弈模型,对不同商业银行主体之间的选址博弈关系进行探讨,使中观层次的解释与微观层面的分析相互补充,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具体的银行网点选址问题加以分析,按等级功能和服务定位对商业银行网点加以划分,分别进行选址讨论,从而更具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学彬.金融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00-408

[2] 叶磊.银行分支机构选址模型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5,10:43-45

[3] 周焱荣.银行优化网点网络布局方法初探[J].河北金融,2008,6:20-22

[4] 王宁,熊继林.基于GIS的银行网点管理系统[J].科技信息,2008,9:338-340

[5] 黎雯等.GIS空间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在银行ATM网点选址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8,33(1):229-231

[6] 杨香花 GIS辅助下的金融网点选址研究-广州市农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为例[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3-5

[7] 刘晓岚 商业银行网点资源的整合及其有效运用[J].金融论坛,2001,5:51-55

[8] 宗亚冰 银行网点优化与转型的实践路径探索[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2:56-60

[9] 张文忠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3):273-281

[10] 方远平,闫小培.服务业区位论:概念、理论及研究框架[J].人文地理,2008,5:12-16

[11] 李小建等.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4):414-424

[12] 李立萍,张明友.信息论导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5-32

[13] 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48-63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作者:宋根节 娄燕强

商业银行网点分析论文 篇2:

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现状分析与建议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地通过网络进行转账、汇款、支付等,使得一些商業银行部份网点面临着关停。商业银行网点不仅是重要的线下金融活动场所,更是商业银行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所以要高度重视对商业银行网点的妥善配置,增强网点自身竞争实力,因此,有必要要对商业银行网点建设与布局进行妥善优化。

一、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规划现状

(一)网点选择盲目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体量较大,但是商业银行部份网点布局存在关停的现象。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机构,必须要积极争取客源,但不能片面追求网点数量,忽略了网点布局的覆盖范围和经济效益,造成大量网点盲目建设,增加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

(二)网点布局不均衡

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为保证经济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导致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网点集中在东部地区。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加强对西部金融产业的支持力度,但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依然较少,并且大部分位于城镇繁华地段。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重视小微客户以及个性化需求,通过小微市场来带动更大的市场,如果只关注大客户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网点的服务种类和方式过于单一。

(三)脱离客户需求

我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网点都直接按照通用的模式和标准,根据行政区划进行注册设计,使得商业银行网点存在着点多面广、战线长、摊子大等问题,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在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中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效益等问题非常普遍,尽管大量的商业银行网点能够给客户带来诸多便利,但最终造成整个网点的平均利润率明显下降,最终导致成本明显提高,与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不适应。还有部分商业银行网点按照上级统一规定,没有针对当地的实际客户需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很容易造成客户资源被其他商业银行抢夺造成成本上升。我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网点依然通过存贷款利差来获得利润,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脱媒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利润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当前商业银行网点布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客户的需求多样化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群体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过去商业银行网点只需要满足存取款需求,而现在人们更关注理财和贷款等业务,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依赖的大客户融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使得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量明显减少。

(二)竞争日益激烈

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很多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商业银行网点的布局不合理已经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还有一些外资商业银行正在筹备建设,使国内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

三、商业银行网点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商业银行网点设置定位

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服务机构,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网点的布局设置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否则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网点存在明显失误,无法大规模发展业务,导致商业银行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通过科学规律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网点的综合竞争实力。商业银行网点必须要满足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要求,且在商业银行网点选择时一定要定位于人流中心和物流中心,保证存款明显增加,促进业务的长远发展。

(二)商业银行网点设置要坚持分层经营

在目前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坚持以对公业务为主,兼顾其他业务,因此网点设置需要靠近物流中心的地带,从而形成良好的物流、人流、资金流相互融合的建设体系。在营业机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对金融企业的各种办事机构区位选择进行良好判断,并制定科学高效的金融网点选择策略,动态化地对网点进行管理。虽然传统的商业银行网点选择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全面考虑复杂抽象的选址要素,造成各种数据资源无法综合分析,无法为决策人员提供直观高效的分析工具。但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选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所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对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全面优化。

(三)由传统金融服务过渡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在商业银行网点优化建设中,要尽可能通过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手段来取代传统落后的金融服务手段,尤其是要加大对中高端客户群体的营销拓展能力,充分挖掘这些客户资源。要充分发挥电子渠道营销模式,拓宽商业银行网点的服务范围,比如个人贷款业务过去只能通过传统渠道来完成,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通过电子渠道自动循环的方式就能快速实现个人贷款。要加强对财富账户的开发与利用,方便客户对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

(四)由理财商业银行取代传统的零售商业银行

在商业银行网点功能优化时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对产品进行整合,促进产品载体、产品流通渠道更加高效。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积极实现多元化盈利转变,在业务优化时要扩展中间业务的水平,从而实现盈利。

(五)由单一产品营销转变为综合营销

当前要想完善商业银行网点的营销策略和分层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个人金融业务的协调作用,需要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应用,必须加强对客户价值的深层挖掘,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营销,使得个人金融业务形成捆绑销售,将个人业务与商业银行机构业务上下联系构成完善的服务链,综合提高商业银行网点服务质量。

四、商业银行网点建设优化的具体对策

(一)对网点进行科学布局

网点的规范化布局是确保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讨论,制定科学决策。比如在商业银行网点选择时需要严格按照地区的客户数量和需求数量进行划分,充分提高商业银行网点建设规模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状况和资源优势来充分考虑实际需求量,将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相融合,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网点类型的创新

商业银行网点是其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商业银行营销宣传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存在明顯不均衡的问题,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网点分布密集,在西部偏远地区网点分布稀疏。通过科学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产生带动效应。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的建设也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只有不断创新网点类型,才能够增强网点的服务实力。例如,要优化建设模式,推动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网点进行妥善优化,扩大理财和财富管理中心等新型网点的建设。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网点规划的先进经验,关注竞争对手之间的发展转变。要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女子商业银行、艺术商业银行等多样化的网点,提高网点建设的服务效果,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对网点内部功能和外部视觉进行统一升级

在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点的建设忽略了形象设计,造成商业银行网点缺乏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对广大用户缺乏有效吸引。要加强对内部功能布局和外部视觉形象的统一建设与优化,通过对网点进行统一的形象包装设计,让整个商业银行网点内部功能布局更加精细化,让不同用户群体选择其所需的服务,增强网点的整体性,为客户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在视觉升级中通过整体装修整体优化设计,使商业银行的形象焕然一新,带给用户全新体验。商业银行的功能分区可以分为自助商业银行区、大众服务区、理财服务区、客户体验区和贵宾服务区等,使得服务更加细化,满足客户的全方位要求。

(四)强化网点队伍建设

在网点优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提高网点设计的科学化水平,需对整个岗位进行全面优化,加强人员质量。首先,要积极确保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商业银行营销队伍,每个人每个岗位各司其职,尤其是对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管理人员,确保各项业务落实到具体个人。其次,商业银行必须要积极拓展人才招聘方式,通过社会招聘来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培训,打造专业化的营销团队,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客户服务体验。

(五)关注外部环境

在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优化的背景下要充分考虑当地网点的地理位置、交通、生态环保、人口、劳动力等诸多外在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发展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确保网点建设。从目前来看,要充分利用好GIS技术、矢量图技术和遥感技术对预设网点周围的空间特征进行全面优化与分析,确保模拟技术更加成熟。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受半小时生活圈的影响,人们往往会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商业银行网点,因此商业银行网点的布局要尽量与当地的工业化产业发展布局相接近。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还应该充分考虑租金、地价、治安水平等各种环境因素,还要对人口年龄、数量、结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对25-65岁间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需求程度进行有效划分。同时,商业银行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发展层次对业务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商业银行实际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优化,提高发展的整体水平。此外要充分考虑监管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确保商业银行的建设得到政府的支持。

(六)促进自身的经营管理观念转变

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视外在环境的影响,但也需要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建设。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网点的经营状况,包括每日人流量、服务种类、商业银行形象、经济效益和发展策略等相关因素。由于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完全开放,支持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要推陈出新,打破同质化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实现以盈利为经营目标转变为差异化经营观念。虽然金融脱媒的问题致使客户群体对网点的依赖性明显下降,但与此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网点的布局优化提供了重要机遇。

在传统商业银行不断改制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变革与经营,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也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更多高端业务,提高金融产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实际需求。要进一步改变利益导向,转变服务获利方式,适应金融服务的变革。例如,在偏远落后地区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建设,满足当地人们的经济需求,促进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打破传统单一的服务壁垒,制定个性化的发展业务。商业银行网点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种类进行全面优化,对于客户存量少、效率低下的网点要撤并处理,如果客户资源丰富、效益较好的网点则必须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网点的升级。

(七)运用现代化的优化手段

在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来决定商业银行网点的布局数量,而通过外部因素来考虑商业银行网点建设规模。在商业银行网点分布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明确最佳的网点分布范围。例如,通过可视化小微金融地图管理系统能够对整个商业银行的分布范围进行妥善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聚类分析、因子分析、BP神经网络等多种数据统计技术对网点进行定量分布优化。还要根据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依据,为不同商业银行网点建设提供不同的发展策略,确保线上线下渠道相互整合,并制定完善的网点评估效果。

在商业银行网点建设规划时应该进一步完善定量定向方法,对网点建设数量进行不断修正与优化,确保商业银行网点在布局设计中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等相关因素,并提供动态化的发展参考,以实现商业银行的全面优化与发展。在商业银行网点转变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将同质化的商业银行网点资源整合。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全面优化与分析,例如全功能网点可以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提供商业银行所有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专业性网点则根据某一类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或制定某一项产品服务于特定范围进行管理。社区商业银行主要以零售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为当地的中小客户提供服务。

(八)完善商业银行网点的形象建设

在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点功能定位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网点的形象升级。通过综合性、多功能的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为客户制定专业化的服务,为高端理财客户提供环境优雅设备齐全的优质服务。在商业网点形象升级中要做好“三防一保”,将原来的网点封闭式高柜转变为通透低柜,增强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引导与优化,从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增强亲和力。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来提供差异化服务类型。通过自助设备来加强对客户的引导,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增强商业银行发展质量。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充分解决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弊病,对症下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的综合实力,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业务水平,为商业银行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五、结语

在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存在的许多弊端,并采取科学高效的优化策略,为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地面向更广泛的用户,增强商业银行网点建设质量,形成主动出击的局面,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网点布局效率。

作者:刘宇鹏

商业银行网点分析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策略分析

摘 要: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具有投入成本低、服务效率高、更易覆盖长尾客户和产品创新速度快等特点,促使商业银行网点也被迫向着智能化方向转型。然则,商业银行较之互联网金融有着独特的优势,风险评估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更具人性化、更容易满足客户复杂精准的需求等。在综合分析双方优劣势的情况下,提出针对适合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优势;难点;策略

网点是银行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进行业务推广、产品发布、提升品牌影响的重要窗口之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金融蓬勃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实体化经营模式带来较大冲击。银行网点的运营方式和服务理念亟待更新。

一、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网点的优势

(一)线上投入成本低,客户服务效率高。

线上业务办理的便捷性使互联网金融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降低,将更多精力用于数据处理和产品研发工作。商业银行存在的网点距离较远,或长时间排号等待等问题在这里并不存在。移动端程序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场景,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会让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会有更高的舒适感,并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提供更加水平的服务,让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具严谨性,也更加的便利,而客户在网点办理业务时也会更加快速,效率更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水平。

(二)线上渠道更易覆盖和占据长尾客户

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使信息更加顺畅,微型客户的积累变得方便快捷,逐步形成庞大的长尾市场。而商业银行网点受限于实体经营的区域覆盖度,难以对偏僻、网点较少的地区直接吸取资金。而一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更容易覆盖长尾客户。

(三)层出不穷的服务模式极具创新

传统金融模式大多只关注重点客户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在产品研发时非常关注客户潜在的个性化的需求。在用新颖的创意吸引客户,也占领了市场先机。移动支付、互联网场景、众筹平台等很多新产品在先进互联网技术之下发展而来,同时让很多服务形式全面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的快速,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对于传统金融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冲击影响,同时也让金融产业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转型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现状

当前的商业银行也在社会的发展基础之下不断的转型,开始想着低成本、维护长尾客户、创新服务思维方面出发做出全面的转型。在很多银行网点中都设置了智能化设备、创新金融类型的产品,但是智能化转型中还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处于尴尬的境地之中。

一是智能化网点创建之后,并未全面提升银行服务水平。智能设备的应用并不是全面实现智能服务水平的提升,智能机被全面的布置到各个银行网点内,必须要有现场的工作人员指导之下才能有效的应用。如果网点员工不能完全的脱离实体业务来提升营业质量水平,就会导致银行服务水平并不能全面的提升。

二是配套基础设施和网点智能化转型并不能完全的配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背景就是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建设数据仓库、存储工具以及客户数据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发展,但是很多技术并未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很多银行的数字转型依然是在硬件方面出发进行,只是利用智能化的工具开展工作,并未从数据库建设、业务办理流程改变等方面出发,所以智能化转型仅是在形式方面出发进行。

三是智能化金融产品并不能完全的符合客户的真正需求。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中创新,还不能全面的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需求的合理预测,所以金融创新的效果比较差。从目前多家银行开发出的智能化金融产品方面进行分析,客户画像、客户风险评级、资产配置方案方面都是基本一致的,并未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还不能全面的发挥出智能化金融产品的优势,也就不能促进客户满意度水平的提升,客户忠诚度也比较差,导致智能化金融难以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相对于商业银行网点的劣势

各行纷纷推出的网点智能化转型策略,能否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甚至取代其地位,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面对科技金融不断深化的市场前景,发掘商业银行自身优势,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一)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体系更为成熟

互联网金融依靠信息数据技术使业务规模不断庞大,但在应对风险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互联网数据采集的是历史信息,并按照既定模型进行前瞻性研判。而实际上金融风险有很大不确定性,例如舆情风险、操作风险等,依靠大数据几乎无法准确监测。另一方面很多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还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数据很多都是从物流、支付等前端工作开展进行,对于贷后资金的流向以及投资端并不能有效的明确。银行从业多年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是科技企业无法比拟的,实体网点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二)商业银行更容易满足重点客户复杂精准的需求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依然是金融,所以金融专业能力水平高低给行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数据生成的产品、服务、风控模型的设计,无一不是基于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商业银行经过长期发展运营,对于客户的分层分类服务有着丰富的经验,经营体系较为成熟。实体网点要从业务前端方面出发,获取真实的客户群体信息,了解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针对业务处理流程风险要求较高,或者客户的定制式需求,例如大额贷款和高端客户产品签约业务,商业银行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并不能通过数据计算来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

(三)商业银行提供面对面服务,可以提升客户信任度

服务的开展是以人与人之间信任之下才能进行的,金融服务也是如此。在可控的范围内,人工智能很多情况下都达到真实性的要求,也不能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商业银行网点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网点人员对客户有更好了解,可精准对接需求,面对面地为各类客户规划其理财结构、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方案。这些都是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工作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让客户真正的体会到金融服务的优势,也能够感受到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温度。

四、商业银行网点综合性转型建议

在今后的发展中,银行网点服务还是要将金融服务作为核心进行,逐步的实现智能化转型,而智能化并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唯一出路。综合考虑银行实体网点优劣势,构建综合性转型策略十分必要。

(一)调整布局,密切关注结合区域经济热点

密切关注城区或县城经济重心及热点对周边网点的促进作用,突出特色经营要求、因势利导,通过精细化服务的开展,让网点综合经营能力以及协同发展顺利进行。实时关注区域经济热点的变化,前瞻性布局实体网点,避免出现老城区。网点经营按照地理条件及客户层次的差异化各有侧重,发挥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智能化转型,加强“人员+设备+流程”融合

智能机具配备只是网点智能化转型的其中一项内容,全面推进设备配置、流程优化和人员分流这三个方面,制定网点智能化达标标准。通过分区布局改造、智能设备配备、业务流程优化、柜台人员转岗等必要途径,加强“人员+设备+流程”融合。在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同时,关注流程改造软实力提升。注重柜面业务向自助设备分流的同时,关注营销人员业绩管理,提升网点处理效率和综合营销能力。

(三)转变观念,实现以服务理念为导向的差异化服务

未来,银行网点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业务办理的场所,而是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平台,是倡导最新金融生活方式、彰显服务理念的核心场所。与互联网金融相比,良好的服务才是银行网点最应发挥的优势,服务的差异化与专业化会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客户。应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偏好、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理财规划和理财服务,并按照网点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客户情况等因素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吳迪.基于银行再造理论下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2]魏鹏.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管理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5(9):59-66.

[3]潘琦峰,赵明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业银行网点布局优化的策略[J]. 现代金融, 2017,(10):54-55.

作者:高文静

上一篇:林业发展低碳经济论文下一篇:英语语音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