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通过对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 篇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的系统观思考

摘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基地,在分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观的视角对县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展状况;思考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2005年12月首批实施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辽宁等9省市的骨干代表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活动,其后全国各地按照部署逐步实施所在区域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随着培训的展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下发《关于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2008年6月,周口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启动实施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培训,使全市70%的中小学教师受到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由于我国教育技术培训实行的是国家、省、市(县)三级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国家、省级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的是对培训者的培训,河南省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任务的承担者主要是市(县)一级的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因此,市(县)一级的教育技术培训基地的建设将直接决定着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还受制于当地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发展等。本文将在重点分析河南省周口两市、8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任务及现状的基础上,对系统观视野下市(县)一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作出分析与探讨。

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的任务及发展现状

市(县)级的教育技術培训基地是三级培训机构中的最下级及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地,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条件与要求》,省辖市级培训基地主要承担市级培训者、辅导员、骨干教师、高中教师、直属中小学和初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部分初中教师的培训任务;(市、区)级教师培训基地主要配合上一级教师培训基地,组织和管理本地小学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和部分初中教师培训。在现实的培训操作过程中,市(县)培训基地——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了辖区内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由于承担了辖区内几乎全部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造成培训工作量巨大。河南省为教育人口大省,仅周口市就有中小学教师10万人,为了保障培训的质量,对市(县)一级的教育技术培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及其管理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任务

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较强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社会对培养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进而也对支持人才培养的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2]终身学习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必然趋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其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能力。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进修学校,由于独特的地缘性特点它自然承担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所在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其目前主要负责组织与实施初中、小学与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包括教师岗位(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新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及教师学历进修培训等,其培训工作具有培训工作量大、培训项目繁杂、内容变化快等特点,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近几年的培训重点内容之一。

(二)研究方法说明

为了了解县级教育技术培训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010年7月到2011年9月,课题组选取河南省商丘、信阳、洛阳、安阳、平顶山、南阳、驻马店、漯河等8市为样本进行了问卷与访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由课题组成员委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对所在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围绕学校建设资金、教师待遇、人才引进、培训方式与效果等方面);选取周口两市、8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走访与调查,调查同样围绕学校建设资金、教师待遇、人才引进、培训方式与效果等方面展开;同时,选取周口两市、8县80位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校长就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中小学教育应用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三)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面临的问题

由于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它对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教学设备具有特殊的要求。市(县)一级的教师进修学校为中等性质的师范学校,既没有高等教育院校的创收能力,也没有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境地。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校建设资金紧张。以周口两市、8县为例,共有10个教师进修学校,其中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省级示范学校。周口目前约有小学4000余所,初中530余所,中小学教师总数近10万人。市川汇区中小学教师接近4000人,按教育技术培训5年培训计划计每年应培训800人左右,而访问调查显示近3年的培训在300人次左右,主要原因是连网计算机设备的老化与数量的不足,不能展开大规模的培训,深层次的原因是面向培训机构建设资金的缺乏。由于学校建设的资金来源于所在地的地方财政,地方经济的状况与投资倾向决定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在课题组对教师进修学校的访谈调查中反映问题最大的就是学校建设资金的问题。

2.教师待遇偏低。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是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各类培训任务,培训学校本身不能从各种培训过程中提取费用,教职工收入来源的工资由地方财政拨款,像县一级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工资由所在县财政供给,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待遇偏低。

3.培训内容变化快。各种培训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指令性下达,教师培训机构只是任务的承接者。长期以来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各种形式的培训任务,由于培训内容变化过于快速,培训教师随着培训任务不断变化培训教材,很少长期使用固定教材,一种培训教材在使用几次后就被更换,造成培训教师在还没有很好吸收、深化培训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该种形式的培训任务可能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培训任务和教材。

4.培训内容有交叉重复现象。关联性、交叉性的培训内容如信息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内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近年分别展开,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所在地中小学校的经济负担和受训教师的工作负担。

5.高学历教师少。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省级示范学校,共有教职工80余人,主要学历为本科和大专生,虽然为周口市唯一的省级示范学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市、县一级的知名高中、初中已有为数不少的硕士研究生进入教学一线。高学历、高学位教师的缺少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类学校目前对人才吸引力的问题。

6.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与培训脱节。“标准”涉及到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能力素质一级指标。而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下发的《关于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与合理应用,指出了教育技术培训的核心与重点内容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国家农远工程的启动使得河南省区域内所有的农村中小学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像周口近年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然而,课题组对两市、8县80位中小学校长的问卷调查却表明,普通中小学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绝大多数教室不具备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主管电化教育的负责人也表示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后续资金投入需要扩大8到9倍。由此可见,由于信息化教学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所在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对培训效果都不是很满意,没有教学一线的合理应用,培训常常处于一种表面化的肤浅状态,培训也演变成功利性和形式化,很多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拿证。这此问题虽然不是培训机构的问题,但实际上对培训机构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二、合理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思考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2005]5号)精神,河南省于2007年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从2007年起,利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来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河南省确立了“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条件与要求》,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的原则。各地按照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条件与要求》,建立各级培训基地。由于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构成了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回应:

(一)加大资金投入

培训基地占地和建筑面积、校舍容量、专业教室数量、各种图书音像资料、实踐基地、计算机网络及设备等硬件设备是基地建设的基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主要来源于所在县财政,在地方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国家的支持和当地企业的加入等。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长期以来,教师进修学校虽然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摇篮,但由于所在地一般在县城,加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性质,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到高学历、高学位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在做好加强硬件化建设的基础上,给出一定的优惠条件,如工资、住房等方面的待遇吸引高质量的人才。

(三)创新培训模式

目前的培训模式主要有“每周集中培训两天+分散研修”、“每周集中培训一天+分散研修”等形式。由于培训基地所在地距受训教师所在地近的几公里,远的几十公里,无论上述哪一种大规模的培训都会给受训教师的吃、住、行及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完善更加灵活的培训模式,省级示范学校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采取走下去的策略,以乡中心学校为依托,教师进修学校指派教师对所在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服务到家,这样就减少了受训教师的舟车劳顿之苦。

(四)理顺各种培训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中众多培训中的一种,由于目前教师培训的费用主要来源于生均办公经费的5%,教师培训的费用所占比例有限,过多的培训及其费用会降低学校用于日常管理的其它费用,对于一些村级的学生人数为几百人的学校而言成为突显的问题,也造成一些学校领导对过多培训表现出一些抵触的情绪。因此,要理顺各种培训内容之间的关系,重点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优化与之相关的其它培训形式,整合教育技术培训与农远工程应用培训等。

(五)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教育技术支持性

目前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培训内容与应用环境脱节。由于河南省内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定位为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这就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农远工程的推进,农村中小学具备了一些支持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但由于各学校投入差别巨大,多的投入十几万,少的投入几千,与农村中小学相比,城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反而呈现出相对落后的局面,一些起步较早的学校由于缺少后续资金的注入,出现了停滞的局面。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建设力度,课题组认为可以采取以点向面、分批建设、稳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更多的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三、结语

系统理论包括三个基本的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整体原理指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包括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还应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结构产生的功能。[3]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应用系统观的整体性理论指导教育技术培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应考虑培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人才引进、培训模式创新等要素,同时还要考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评价等要素。本文是在商丘、信阳、洛阳、安阳、平顶山、南阳、驻马店、漯河、周口9个地级市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以周口市为主进行的分析说明,由于经济与文化的相似性,对全省县级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

[2] 何克抗,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 陈晓慧.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大学出版社,2009:4.

作者:宋光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 篇2:

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通过对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对策

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广西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展了自治区级、地市(县)级和校级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调查内容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所掌握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情况,中小学媒体教学环境调查,被调查人员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调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现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培训需求和建议等几个方面。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采取随机的方式对近两年来部分来自全区各地的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212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195份。第二阶段是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由于时间、人力和物力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对南宁、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的17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被调查学校中,高中6所(占 35%)、初中7所(占 41%)、小学4所(占 24%),其中农村或民族地区中小学共12所(占 70%)。这些不同级别的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回收率95.5%,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7.4%。因此,本次研究分析的实际有效问卷为768份。参与个别访谈的广西教育厅相关部门领导1人,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广西电教馆负责人2人,有关培训机构、中小学校长或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16人。此外,分批参加座谈会的受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85人。本次调查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编号、分类、统计和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和问题所在,为进一步提出对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小学教学媒体环境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76.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95.4%的学校拥有DVD及教学光盘,80.2%的学校拥有具有卫星电视教学系统,64.1%的学校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4.6%的学校拥有校园网,拥有其他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器、电视机、录音机、数码相机等)的学校占83.5%。由于“农远工程”项目的实施,广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为教育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与态度调查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对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持各种态度的教师所占比例如下: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很重要的教师占55.4%,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比较重要的教师占30.2%,还有7.8%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有点用,有6.6%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于教学不重要。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这些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

1.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见表1)。

表1 教师掌握软件程度

调查数据表明,小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应用技能,但软件编制与课件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从城乡差异方面看,农村中小学应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此外,根据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的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

2.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从调查得知,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常见教学媒体的使用,有55%的教师对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和对媒体、资源、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能力较弱(见图1),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图1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四)教师培训情况

1.教师对培训所持的态度

要使教师尽快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首先要使其从观念上接纳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然后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图2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图2 教师对培训意义的认识 图3 教师参加培训级别

2.教师参加培训的级别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广西积极组织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尤其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调查结果(见图3)显示90%以上的教师参加过各类教育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参加的是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只有很小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这与广西对教师培训所采取的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有关,首先是由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参加省级的培训,然后是各地区的骨干教师对各学校的一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最后由这些教师对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这种层层推进的培训方式不仅节省了培训经费,还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3.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调查(见图4、图5、图6)显示,在培训内容方面,有64.1%的教师认为应该在技术与理论结合方面接受培训,27.4%的教师认为培训应在新技术方面得到提高,有15.2%的教师期望在理念方面接受培训;在培训方式方面,教师比较喜欢的培训方式是专家引领和经验交流;在培训的模式方面,61.4%的教师倾向于校本培训,57.6%的教师期望采取网络与面授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部分教师喜欢面对面的课堂培训和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由于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及原有知识结构和相关学科教学经验的局限,所以对培训的内容、方式会有不同的期望。

图4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图5 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

图6 教师倾向的培训模式

(五)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调查中有35%的教师认为培训目的不太明确,仍有不少教师把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等同看待。由于培训目标不明晰,使得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脱节,重点依然偏向信息技术培训。有些内容主要是站在城市学校的视角进行设置的,很多内容不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由于集中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教学难免蜻蜓点水,很多内容没有真正掌握。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师资缺少学科背景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集中式培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模式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部分主讲教师缺少学科背景,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并不是很了解,因而很难将教育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这样学员就很难得到最切合实际的需要和最直接的指导。

3.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被调查的教师中认为教育技术培训迫切需要的占51.3%,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2.4%,还有9.7%的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有6.8%的教师认为不需要培训。此外,问卷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因调查表明,部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并非真正完全来自于他们的工作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继续教育学分或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由于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存在偏差,相当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参与了培训,效果也很不理想。

4.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广西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通过各种资助项目开展的,而非县培训项目费用则由各市县自定政策,有些学校全部给予报销,有些学校只报销小部分,大部分学校根本不给予报销,全部由教师本人负担。

5.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评价不科学

从培训过程来看,广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尚未健全。经过调查发现,教育部门虽然有总体培训计划,但很多培训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随意性很大,也不注重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

6.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问卷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情况和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只有16.5%的教师经常使用教育技术教学,50.3%的教师偶尔使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用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占33.2%;数据还表明,只有24%的教师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30.7%的教师偶尔开展,45.3%的教师没有开展过。调查发现,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展示或上公开课,并未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去提高教育质量。

从目前培训后教师的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却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最终流于形式。原因大致有几点:一是学校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二是部分学校由于经费短缺,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三是教育信息化资源不丰富,难以满足教师的教学实践要求;四是部分教师忙于应付中、高考或其他事务,没时间也没心思研究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三、思考与对策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效果不容乐观,培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完善政策制度,应当给予农村和民族地区相应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培训经费政策的倾斜,加大对农村和民族地区培训经费的投入。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培训费用“三级分担”制度,即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承担。[1]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执行机构都要承担起教育技术培训的监督职责,保证各项政策和经费的落实到位,对培训的质量要实时监控,要针对参训的教师、教师任职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教育技术培训的真正目的,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导向、经费投入、检查评议、激励机制等手段来保证监督培训的运行。

(二)强化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协调配合

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一定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组织管理作用和协调配合,保证培训工作有计划、持续有效地开展。在培训师资上,可抽调部分对中小学教学有研究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师,部分对中小学教育有创新精神、教学经验丰富的特、高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组成骨干培训团队。首先要对这批骨干教师进行定期的省级和国家级培训。通过培训、交流、学习、调研等手段来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为了达到实效,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地教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在培训模式上,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依据时间、对象、条件等的不同,灵活采用集中分层次培训模式、基于网络的混合培训模式。在培训的方法上,要结合实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实效。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主动配合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在政府有关政策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建立起有一定力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考核机制与激励惩罚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强的灵活性,培训内容也有一定的应变性,培训方式丰富多样,组织上也有可靠的保证,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积极引导教师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与道德),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重视自我发展,变政府行为为个体的自觉行动,积极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根据调查,了解到很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不注重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把培训和实践完全分离开来,这种情况不仅在农村教师中非常普遍,部分城市教师也是如此。产生这种情况有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不够,没有真正领会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要使培训真正迁移到实践,教师们还要注重消化,把培训理论与教学实践、培训活动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注重实践,巩固培训学习效果。

[参与文献]

[1] 钟海青.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B):86.

[2]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1.

[责任编辑:钟岚]

作者:钟大鹏 汪军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 篇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梳理*

摘要 主要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初步分析、总结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开展现状。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ique Ability Training//Ma Ling, Ayituerhan Abudureyimu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ique ability;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Wulumuqi, China 830043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日益得到重视,各教育部门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展开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并逐渐取得成效。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查阅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初步分析、总结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开展现状。

2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发展

2.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制定

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12月15日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作为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2.2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提出

2005年4月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随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2.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具体开展

2005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我国开始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1)从2005年开始,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先行试点,包括辽宁、江苏、河南、海南、广西、四川、重庆、宁夏、云南。实施方式主要是承办单位以开班面授的形式开展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工作。

2)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截至2006年,国家正式批准10所高校拥有国家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资质,承担所有省市的国家级骨干培训。这10所学校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各省市可以自主选择在哪所大学接受培训。

3)举办研修班召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相关人员参与研修,针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研讨,开展培训经验交流、讨论等。例如2006年11月15日至17日在中央电教馆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高级研修班,研修班成员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吉林、山东、湖北、西藏、甘肃、河北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各地教育厅(教委)师范处、省项目办公室和省级项目指导专家组的专家、教授和主任等。研修内容包括:“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办公室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进行解读;由主讲教师团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进行介绍并研究其典型案例、活动模拟和教学法;项目办组织省级项目实施方案交流研讨。

4)截至2007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认证。以新疆为例,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从2007年底开始,在2007~2012年期间,每年投入92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实施“新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2008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正式启动培训工作,下发《关于举办自治区首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班的通知》,选择教师水平较高、条件比较成熟的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昌吉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哈密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等地作为培训地州,开展3期远程培训工作。

5)依托“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2006年起,将“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纳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凡2006年以后(含2006年)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核心课程7.0及以上版本教材)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者,认同已参加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中级培训,但需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考试。

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3.1 培训途径

培训途径主要有开班集中面授和远程教育培训两种。国家级培训基地主要负责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培训者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地)级基地负责对本地骨干教师和县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县教师培训机构主要配合上一级培训基地,组织和管理本地教师培训、考试,以及提供学习辅导、资源支持与技术服务。

3.2 培训时间和条件

按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间累计不得低于50学时,其中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参加培训者每天上网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各级培训基地积极发挥骨干培训者的作用,依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网络课程及教学支持平台”,整合利用当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及设施,通过多媒体及网络手段进行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3.3 培训内容和教材

全国各地、各级培训均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培训教材为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审定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培训用书: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或者《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何克抗,高等教育出版社)。

3.4 培训目标和考核

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使参训教师能够运用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参训教师学完培训课程后,参加每年举办2次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和颁发的相应等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

作者:马 玲 阿依图尔汗.阿不都热衣木

上一篇:初中政治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情感教育与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