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社会论文

2022-04-16

学习,古已有之。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今天提出“学习型社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呢?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其特点是:全员学习,共同学习,终身学习,学会学习:人人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习生存和发展:学习型社会是由学习型教育系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共同组成;学习让生命活出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创建学习社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建学习社会论文 篇1:

新闻媒体与创建学习型社会之管见

摘 要: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追求,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学习化转型,需要新闻媒体等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推动。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主要信息平台和重要精神资源,有利于优化社会的学习氛围、形成学习化的生活方式和促进学习型人才的培养,进而可以极大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关键词:新闻媒体;学习型社会

一、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早在19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钦斯所提出,但正式形成这一社会构想则是在1994年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指出了学习型社会“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其说它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欧洲终身教育促进会在1996年的年会上则直接表明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走向学习型社会。此后一些发达国家又相继提出了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政策,例如,美国政府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四大战略,其中两大战略即是“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区变成大课堂”,新加坡政府也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府”,日本则提出要把大阪建成“学习型城市”。可见,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当前众多国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我国只有顺应世界潮流,努力建设以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型社会,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强国,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未来社会的理想发展。

正是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我国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应当看到,创建学习型社会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积极参与,需要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学习教育体系。为此,需要重视发挥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和各类新闻媒体的推动作用,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真正使学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实现对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追求。

二、新闻媒体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推进器

当今社会处于新闻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已成为社会生活的“血管”和“神经”,肩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公众、监督社会等重要职能,广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现代社会有效运转的必备工具和必要条件。①新闻媒体通过对社会信息资源的选择、处理、解读以及整合分析,不仅深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而且广泛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学习资源、学习观念及学习氛围,是创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推进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新闻媒体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们精神需求不断彰显,更加关心终身发展问题,终身学习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必须具备时时处处皆可学习的社会条件,迫切需要能够便捷地获得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事业,新闻媒体以其传播性、共享性和公开性等特点,对社会公共信息占据着把关者位置,影响着知识的传递、观念的传播、学术的交流。由此,新闻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有助于人们便捷地获取知识、信息,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促使整个社会无处不具有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有效推进着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二)新闻媒体影响着人们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

当今社会一日千里,变化日新月异,迫切需要人们以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迎接学习型社会的来临。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生活,引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对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快捷地传递各种思想舆论,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联系日益密切,不断自觉地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并且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促使人们真正“活到老、学到老”,以知识改变命运,以终身学习创造美好未来。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推进,必将更加呼唤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发展,这就有赖于人们普遍的终身学习,迫切需要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而新闻媒体借助其特有的属性,有助于人们树立学无止境、学不懈怠的良好学习理念及学习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全民的终身学习。

(三)新闻媒体关系到社会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民终身学习,整个社会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是全民终身学习的关键。作为影响人们文化生活及精神氛围的重要载体,新闻媒体是促使人们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的重要社会条件,关系着终身学习氛围和社会化学习体系的形成。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社会,科技迅速发展,信息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只有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人们学习需要的满足不仅依靠学校教育,还更加依靠广泛的社会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对学习化的社会生活方式的积极引导,可以确保人们时时处处皆可学习的社会条件及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提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

三、新闻媒体应努力推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创建学习型社会必然会对社会各行各业提出相应的要求,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舆论阵地和信息传播平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着全民终身学习的顺利实施,应积极担负起对学习型社会创建的重要责任。主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创新媒体学习资源,促进学习型人才的培养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型人才为中心的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有赖于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新闻媒体以其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关系到学习理念的打造、學习链条的构建、学习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为此,新闻媒体要努力促进内容、形式与手段的创新,不断整合新闻媒体资源,实施媒体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持续扩大媒体资源的社会影响,使新闻媒体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要引导人们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将学习作为每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追求,并且使学习成为社会对每一成员提出的必然要求,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②要不断创新媒体学习资源,确保人们随时随地更加便捷的学习,以促使学习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二)创建学习型媒体,引导整个社会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日趋多样化发展,社会的伦理道德与风气舆论,人的思想行为与个性发挥,都越来越需要新闻媒体的引导和指向。学习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习型人才和学习型组织发展而来,创建各种学习型的社会组织,有助于学习型人才的培养和所有社会成员的良好发展,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可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此,要努力把新闻媒体建成学习型组织,从思想舆论上引导全社会形成一种讲学习、愿学习、比学习、会学习、促学习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学习方式的创新、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全体新闻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创建学习型媒体的活动中来,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价值提升,促进其不断的专业化发展;要通过创建学习型媒体,为整个社会搭建一个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的先进理念平台,对其他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进而有力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三)引导社会生活方式,推进整个社会的学习化转型

学习型社会不是一种具体政治形态的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即把教育和学习作为主要特征和主要形态的社会。③这表明,学习型社会既要体现学习的终身化,也要体现学习的社会化,它必然会对社会生活方式提出相应的要求。为此,新闻媒体要发挥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积极引领社会生活方式,使“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要不断形成人人是学习主体、处处是学习场所、时时是学习机会的良好社会环境,并养成人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使学习由个体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实现学习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学习化,从而不断实现整个社会的学习化转型。

注释:

①邓泽军.新闻媒体应积极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J].新闻界,2007,(5)99-100.

②冯留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八点思考[J].求实,2004,(9)53-55.

③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44-45.

作者:邓泽军

创建学习社会论文 篇2:

试论创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古已有之。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今天提出“学习型社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呢?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其特点是:全员学习,共同学习,终身学习,学会学习:人人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习生存和发展:学习型社会是由学习型教育系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共同组成;学习让生命活出意义。

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首先是人文革命——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近代科学诞生。随之诞生两大观念:人文观念——尊重人:科学观念——尊重规律。紧接着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等三个阶段。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遗憾的是,在这几次伟大的变革中,中华民族始终沉睡不醒。而且,一觉醒来的时候,我们又往往把世界的一系列伟大变革、人类的许多共同文明成果,误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或资本主义的,长期加以否定、拒绝和抵制,极大地增加了我们转变过程中的阻力,也给我们民族历史进程留下许多空白和断层。更遗憾的是,这些误解、空白和断层长期内化在我们的教育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常常处于尷尬的地步,进而增加了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文明进程的难度。

现在,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于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之出现。

一、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正如17、18世纪,市场经济的兴起、蒸汽机技术革命、电气技术革命把人类带进工业经济时代一样,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以及即将发生的纳米技术革命,把人类带进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产业为主导、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知识消费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的经济时代。

1997年,传统的民用房地产和汽车分别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和4%;而以知识为中心的服务行业已占75%。据美国《商业周刊》最近的预测,200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0.859万亿美元,其中传统的制造业仅为2.839万亿美元,只占26.14%。可见,知识产业已超过传统的工业和农业。

到1997年,美国以3%的劳动力,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粮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直接在车间的工人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又从20世纪80年代的33%下降到17%;而在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行业就业的劳动力比例已达到80%(2002年增至82%)。显然,知识劳动者已超过传统的工人和农民,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消费结构,经济学用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来表达,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般说来,在农业社会,恩格尔系数大于50,典型的工业社会为25左右,美国恩格尔系数最低,仅13.1,西欧国家和日本在17~30之间,东欧国家接近40,我国大约为45,大体还是温饱水平。

现在,消费结构又在发生新的变化。笔者提出“新恩格尔系数”——非物质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在知識经济时代,非物质消费,特别是知识消费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美国学者预测,将出现两个50%:休闲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人们生命的50%用于休闲。

事实上,近年来,在美国的民间消费中,服务业的消费逐年上升。2000年,在美国5%的经济增长中,民间服务业的消费就占了36%。

“知识消费”的出现,意味着“消费”就是“学习”。学习成为一种消费,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即便是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近10年,信息技术不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工业和农业,使得工业知识化,农业知识化,造就人类整个产业的知识化。

信息化导致制造业从过去的手工制造、机械化制造、自动化制造,进一步发展到全数字制造——融设计、生产、组装与销售为一体的制造,促进生产“自动化”、“快速化”,促进车间“无人化”、生产“精确化”、产品“个性化”,促进“知识共享”,加快了技术创新的速度,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生产率,不断解决产品的新品种问题。

农业也从过去的手工农业,经过机械化农业,发展到信息农业、生物农业。

工业知识化、农业知识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知识经济导致人类经济发生四个转变:(1)从资源型经济转向技术型经济:(2)从数量经济转向品种经济;(3)从劳动生产率转向知识生产率;(4)从实物资本转向知识资本。

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已经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关键是知识的生产率。而知识生产率又取决于创新的速度。创新的速度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储备、科学优势、教育状况、机制体制环境以及观念,等等。这些深层次的因素是现行经济学未能涉及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关键是新产品的创新,即品种创新。在新的经济时代,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并转化为新的产品,那么,“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积压越多,浪费越大,亏损越严重。前几年,美国每年新增加4万多种新产品,而上世纪70年代,每年只增加几千种新产品。

第二,重要的是创新的速度。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90年代世界经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再造”,2000年世界经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创新速度”。技术每年的淘汰率是20%,也就是说,技术的寿命周期平均只有5年。现在,人人都在提创新,重要的是创新的速度,慢了就要挨打。

第三,最重要的是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如果说技术是经济增长之源,那么科学是技术之根,教育是科学和技术之本,机制和体制是这一切的关键,观念则是这一切的关键之关键。

所以说,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创新,科学创新又取决于教育创新,科学、技术、教育创新又取决于机制和体制的创新,这一切又取决于观念的创新。只注意当前和表面,不在更深的层次上打好基础的国家,差距将越来越大。

物质经济时代,以“消耗”物资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物质是有限的,而且越用越少,甚至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以“转化”物资为基础。“消耗”是有限的,“转化”则是无限的。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看,依据“物质不灭定律”,物质是不生不灭的,只有转化。知识的巨大力量就在于“把价值比较低的物质转化为价值比较高的物质”。所以,知识经济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需要知识,知识需要学习。事实上,知识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也在知识化。计算机和机器把人类从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创造性的体力和腦力劳动。所以,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型社会、知识型社会,加之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加快,因此,也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工作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个人的角度看,从“工具观”(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发展到“精神需求观”(人生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从组织的角度看,从用人工作,发展到用工作育人。

知识经济是一个没有终身职业的社会。在一个没有终身职业的社会,如何让社会成员有一份终身职业?这个终身职业就是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而且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再到整个社会学习。于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学习能力,就成为一个全新的任务。社会也有一个学会学习、全员学习的问题。

二、学习型社会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全球化,就是人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全球化,促进人类有限资源更有效地配置,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包括从贸易全球化到生产全球化,从企业全球化到劳动力全球化等。

据《商业周刊》2003年第3期报道,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开始。知识工作全球大转移,是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也是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最大趋势之一。

第一次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制造鞋类、廉价电子产品和玩具的就业机会流向发展中国家。

第二轮全球化,简单的服务工作(例如处理信用卡收据)以及电脑方面令人头脑麻木的苦活儿(例如编写软件源代码)开始离开高成本国家。

第三轮全球化,知识工作全球大转移。现在,各种需要知识的工作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完成。

比如,美洲银行的技术人员和后台员工的工作,其就业机会有1/3要流到印度。因为在美国每小时需要100美元的人力成本,在印度只需20美元。欧洲也出现了这种趋势,如英国银行汇丰证券经纪有限公司也在中国和印度开设了庞大的后台服务中心。法国公司正在利用毛里求斯的呼叫中心。无论是西门子还是滚珠轴承制造商这样的德国跨国公司也都在雇用俄罗斯、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及东欧各国的员工。

发生这些变化的推动力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如今,绘制一份详细的建筑图纸、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设计一种全新的微处理器,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海外进行。因此,英特尔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正在大张旗鼓地招聘印度和中国的芯片设计工程师,在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有研究生学历。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已经把大多数电视机、移动电话和音响产品的研发工作转移到,上海。就连华尔街年薪8万美元以上的工作都能比较容易地转移到海外。例如,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一史登公司这样的经纪人公司已经开始雇用印度金融分析师从事计算工作。几乎金融业的每个部门都在经历一场类似的革命。处理保险索赔、出售股票和分析公司状况都可以在亚洲进行,而且其费用仅是在美国或欧洲的1/3到1/2。惠普公司在印度有3300名软件工程师。旧金山建筑师戴维·马拉特把售价30万至100万美元的南加州住宅设计包给了国外。他把平面图纸传送到布达佩斯的建筑师巴兰兹·齐梅的电脑上。两天后,马拉特便收到了这个承包人交来的蓝图和三维电脑模型。齐梅每小时仅收费18美元,而马拉特在美国的付费却高达65美元。齐梅说:“在美国,很难找到从事这种模型制作的人才。但是在匈牙利,这种人才太多了。”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一体化的知识经济的崛起是件喜事。但同样,就像在以往的全球化浪潮中一样,美国最终会从这种变化中获得好处。现在,通过把例行的服务和工程设计工作转移到有多余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的国家,就可以把美国的劳动力和资本调配到价值更高的行业或先进的研发工作中去。硅谷的代表人物已经开始谈论美国下一次的创新浪潮了。下一次浪潮将来自软件、纳米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结合。全球化还能控制服务价格,与当年制造业转移到海外后服装、家用电器和家用工具出现的情况一样,公司将会不断降低经营成本并提高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促进印度这类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国外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和技术全球化,必然出现全球化的知识、全球化的文化,乃至于全球化的政治。

在全球化的时代,公众,几乎人人都将参与社会决策,人人都将在社会决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人都学习。民主可以防止少数人犯错误,而学习则可以防止多数人犯错误。

三、学习型社会的学习。

人的天性需要学习,人的生存需要学习,人的发展需要学习,人生命的意义在于学习,这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会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

同样,过去的组织是“机械”,今天的组织是“系统”,未来的组织是“头脑”。组织中的人,已经从工具人、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文化人。因此组织需要学习,社会需要学习。组织也从工作的组织发展到学习的组织。

学习型社会,有四个层面的学习:个人学习、团体学习、组织学习和社会学习。其核心是四个层面交互作用,整个社会共同学习。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社会系统,同时,也是一个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的社会。在这里,人们不断扩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他们真正期望的结果:在这里,人们可以培养新的扩张性的思维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释放他们郁结已久的激情:在这里,人们可以不断学会如何在一起学习: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學习型社会的五项要素,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把它归纳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维。

1.自我超越,这是学习型社会的精神基础,是现代国民的一种优秀素质。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生活,使自己生活得更精彩,同时也是实现自己对组织和他人的承诺。

2.改善心智模式,即改变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观念。旧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深刻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圣吉提出,把镜子转向自己,严加审视,要开放,要容纳。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之上的。所以,共同愿景要包括个人愿景,是个人愿景的整合,是一种相互承诺,而不是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的图景。而且,共同愿景是具体、现实而崇高的。

4.团队学习,就要坦然相对,自由交流;消除“自我防卫”的心理模式:这需要一个充分的言论自由的社会环境。

5.系统思维,这是现代人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系统思维,尤其重要的是整合五项修炼的理论与实践,实现心灵的转变,了解自己和世界的互动。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一个优秀的人才系统,一个自如的互动的系统,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一个实时的反馈系统,一个充满效率和人文意识的系统,一个真正的创造性系统。

学习型社会给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学习型社会,社会成员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在14年以上,即高等教育大众化。

在学习型社会,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学习,将成为基本的学习形式。

在学习型社会,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学习内容的四大支柱: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习生存和发展。

学习的综合性,将代替我们现在的单一性;学习的适应性,将代替我们的应试性:学习的创造性,将代替我们的模仿性;学习的自主性,将代替我们的服从性。

教师将是全社会最优秀的学习者。

作者:袁正光

创建学习社会论文 篇3:

试论博物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博物馆保存着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具有传播知识和教育民众的功能,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学习型社会;社会教育

学习型社会又称学习化社会、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关关系的构想。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饮斯在1968年首先提出这一思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正式把“学习化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了出来。学习化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广泛重视,许多国家为此确立了相应战略,并积极致力于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进入21世纪,在信息科技、网络化、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书本、学校或特定的学习场所,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学校,全社会都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和终身教育的任务。而博物馆不仅保存着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还承担着把这些历史的、地域的、各学科门类的知识广泛地传播出去,并保存整理、研究和及时提供给社会的重要职责。博物馆历来都是人们寻求知识的渠道和学习、教育的基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潮流中,博物馆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建立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平台,为全面提高社会大众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素质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博物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博物馆是人民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近几年,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与科学普及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大大扩大了其影响,丰富了其内涵,逐渐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象,这就为博物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中国博物馆走过了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博物馆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在全社会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而努力。

(一)高品质的陈列,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文化视觉

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一种语言,它是通过实物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与社会建立联系的。在现代化社会空前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陈列展览必须考虑观众的参观兴趣、思维过程和观赏心理,更加强调人的需要,重视物与人的互动关系,接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陈列设计人员应该系统地学习历史、考古、艺术、心理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并将这些抽象、高深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陈列,作为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载体,以人们最感亲切和最容易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讲解员细致耐心的讲解,让人们真正感到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文化生活。总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服务员、宣传员,处处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不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而是做与观众平等的朋友,运用新的材料、新的观点、新的编排方式,使陈列内容做到科学、新颖,博物馆的展览就会吸引源源不断的观众。

(二)利用资源,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长期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博物馆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方面,他们能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学习和研究方法,并指导和服务人们更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本身是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具有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起带头和表率作用的良好条件。因此,每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应从自身做起,通过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寻求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自我超越。

(三)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活动

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当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现在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一些博物馆专家认为,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在帮助观众“学”。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认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博物馆在引导观众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更好地和观众进行交流,从而在较短时间、较小空间内完成向公众传播知识和学习的目的。

(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促使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成是21世纪竞争的关键。为适应世界潮流和挑战,应把我国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储存形式,包含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工艺美术等各种知识,博物馆应当担负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是博物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一)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

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育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素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是我国博物馆最主要的观众群体之一,开展学生校外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群众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制作模型、标本,举办各种辅导班,巡回展览等活动,启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充分发挥博物馆的 “校外潜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为成人终身教育、回归教育服务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使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新的趋势,现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更新教育等社会教育新形式相继出现。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和理想课堂。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实物和教学资源,适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它涉及许多专业,包容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满足成人综合学习的要求。对一定的专业来说,博物馆人才集中,有较好的设备,能为成人教育提供适宜的进修条件。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基础比较薄弱,成人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各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博物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发潜力,解放思想,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

(三)为科学研究服务

除自己的研究任务外,博物馆应该以各种方式为馆外研究者服务,为他们提供藏品资料和研究成果,提供咨询服务、鉴定服务以及必要的科学技术设备,并与有关的机构和高校进行长期合作。

(四)为旅游业服务

博物馆属于人文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旅游者来到博物馆,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课题。博物馆应加强改进参观辅助服务和服务设施,满足各种旅游者的不同需要。

四、积极搞好横向联合

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面临着资金短缺、高层人才引进困难的现实问题,博物馆为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许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支持、帮助和赞助,而我国的博物馆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应积极同有实力的经济体建立良好的联系,学习国外经验,广泛开展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和博物馆志愿人员活动,从而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办好博物馆事业,发挥学习型社会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博物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梅,赵淑霞.浅谈博物馆教育的本质与特点[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陶兰兰.浅谈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职能的开展[J].魅力中国,2008,(26).

[3]单霁翔.关于博物馆的社会职能[J].中国文化遗产,2011,(1).[4]张海存.浅析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J].东方艺术,2011,(1).

作者:李梅

上一篇:小型公司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印贸易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