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论文

2022-04-24

摘要:以西藏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结合西藏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特别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对在校生四年专业课、公共课以及实习等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提出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教学模式改进措施,以使毕业生更能适应就业形势。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论文 篇1:

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有过耀眼的辉煌,但近几年来,其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其主要原因有人才市场容量不足的问题,也有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入手,对专业能力实现的几个层次,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专业能力;就业能力;评价;素质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做到大学生充分就业、合理就业,不仅需要高等学校在就业工作上更新观念,加强指导,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进一步加深认识、理性思考,切实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的组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一个特殊劳动供给群体,其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及相关知识学习、积累,对自身潜能进行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技能和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一些什么能力,至今仍没有定论,但总的说来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从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入手,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顺应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设电子信息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多,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激烈。毕业生的质量是电子信息专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从培养规格看,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由此我们将培养规格中的各种能力进行分类,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具体分类如下:

1.工程计算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数学计算及应用能力、建模能力、时域、频域分析,主要涉及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信号与线性系统。

2.外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本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大学英语、EDA技术与应用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的设计能力、典型微机系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4.电子工程基本分析与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常用电子仪器使用能力,电子电路分析、应用能力,单片机应用能力,EDA应用能力,阅读与绘制电气图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电装实习、电气绘图与电子CAD、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5.电子信息产品的分析、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工业标准的理解能力,电子信息产品分析、方案的理解及初步的设计能力,方案实现和系统测试能力,电子设备维护检修能力,跟踪新技术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工程制图与CAD、科技信息检索、通信电子线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家用电器技术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与设计。

6.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数字电视、家用电器技术实训、无线电调试中级工实训与考工、毕业设计。

7.技术技能能力。主要包括:获得无线电调试工技术技能能力和考工证书。主要涉及的课程有:测试技术与仪器、大屏幕彩色电视接收机、数字图像处理、无线电调试高级工实训与考工。

8.研究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电子应用基本模块训练、数字化测量的实践训练、常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科研实践、产品开发。

二、专业能力实现的三个层次

1.基础训练。主要通过课堂实验、电子工艺实习等环节,训练学生识别选用电子元器件,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测试简单电路、掌握焊接安装工艺等。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测试和对各种电路性能指标测量,巩固学生所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和科学测量电路方法,为后续实训环节打下基础。

2.模块训练。就是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专项实训,也就是课程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些专项技能,积累一些实际电路知识和工程知识。通过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等为主的实际应用电路的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与调试,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做好准备。

3.综合训练。主要采用项目、大型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形式。项目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申报校级或院级项目,或是参与教师课题等;大型设计竞赛指的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重庆市盛群杯单片机竞赛等;毕业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最后阶段的教学实践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撰写报告等环节,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工程实践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目前,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应聘者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还包括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沟通、适应、团队合作、创新等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各项活动,才能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为此,必须改革大学生评价体系,改革以前在评优评先中只看学习成绩的做法,增加学生个人素质评价等相关内容,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如学生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基础文明素质、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调查、科技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和课外读书活动等内容。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就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实现的几个层次进行了探索。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还应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对如何提高这些非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也期待同行的指点。

参考文献:

[1]高见芳.关于高职电子专业能力的培养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61-62.

[2]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9):43-44.

[3]郑太发,李儒俊.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几点思考[J].纺织教育,2009,24(4):72-74.

[4]黄晓梅,岩磊.市场导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0,(7):50-51.

[5]王恬.增强电子信息类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2009,(12):19-20.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103150)资助

作者简介:罗映祥(1964-),男,重庆市巫山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罗映祥

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论文 篇2:

当前西藏就业环境下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以西藏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结合西藏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特别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对在校生四年专业课、公共课以及实习等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提出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教学模式改进措施,以使毕业生更能适应就业形势。

关键词:就业形势 教学模式 通信工程

西藏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按照援藏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模式进行,当时的就业方式是国家分配,就业渠道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08年,是西藏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第一年,结束了高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的历史,西藏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告别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地区。就业方式发生了改变,虽然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公务员行列,填充西藏基层公务员的空缺,但用人单位根据往年的录用人员的工作情况会对生源做一些选择。这种就业形势对专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时在校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目前的就业市场,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1 教学现状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作为理工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国防工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设计开发、制造运营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1]西藏地区高等学校的通信专业沿用内地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前二年为通识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年为专业知识教育[2]。这种培养模式符合正常的高校教育现状。但由于西藏教育现状的特殊性,这种培养模式随新旧就业形势的变化不适合西藏目前的生源和就业现状。西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从2001年招生到现在,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生源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变化。目前教学模式与就业现状出现一定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通信工程专业课的实验课都大部分都是在以实验箱为平台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学设计尚未突破“学科本位”的单一模式。没能建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3]。

(3)专业特色不明显。[4]面对西藏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应该向本地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西藏大学作为本地211重点高校,培养适应本地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当务之急,但这种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如电子信息工程系老师并结合西藏实际,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计划和电子设计比赛,如藏语盲文学习机、制氧机、旅游景点的无线网络等,为西藏的发展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是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应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发展下去。

2 通信人才需求的影响与变化

2.1 西藏目前就业市场的特点

西藏经济起步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工业相对比较落后,通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限制。因此,通信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受到限制,走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少量企业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这些单位要求毕业生有基础操作技能和逻辑能力,而不是较高的开发和编程能力,针对这种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就业市场,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向通信工程类专业课的通识教育和应对各种基本通信状况的操作技能方向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基础操作技能,为西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西藏高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政府、事业等单位。以西藏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往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见表1)对西藏目前就业市场进行说明。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少数毕业生继续深造或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从01届国家包分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就业形势好像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大部分毕业生通过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走向行政岗位。但走向岗位的方法由原来的分配到现在的考试,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今年西藏自治区新出台的政策,在校期间专业课成绩计入公务员考试成绩,这对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的态度影响很大,学生不再单纯把公务员复习当成唯一途径,专业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公务员考试成绩奠定基础。

2.2 西藏通信人才的需求现状

西藏的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通信网络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单位充分利用电子通信网络辅助办公,进行办公信息化建设,因此用人单位需要有扎实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通信人才,对毕业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5]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后,都希望发挥发挥他们的专业才能,提升用人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因此,通信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应对工作中出现在的问题,同时也应具有敏锐的信息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往往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因此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特别是工科毕业生,刚步入工作岗位时更应该注意与团队的合作。基本的学习技能。通信技术日新月,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已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通过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必须的一门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保持进步的源泉,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才不能不断进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6]。这些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侧重于基础素养的提升。

3 定位与对策

3.1 培养目标定位

西藏大学主要培养“留得下,用得上”能为西藏发展作贡献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紧扣这个主题。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布在西藏各个地区,主要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培养目标应该随西藏的就业形势作相应的改进。要培养适应西藏目前就业形势的通信人才,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7]还要进行基础素养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意识转变的引导教育。

3.2 教学模式的改进

(1)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该穿插进行,在前两年的通识教育中,可以穿插对专业基础要求不高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大一可以开设《光纤通信》《通信新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大三大四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更早的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今后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而不是盲目的学习。而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思想理论课也可以在大三开设,一方面可以为今后的公务员考试作为理论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走向社会之前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竖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

(2)增设社会对本专业需求的课程。目前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也在不断拓展。用人单位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的需求,而需要毕业生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各方面技能,特别是通信的经济学与营销学。使学生丢弃通信工程本科生不能从事营销的观念,而是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通信经济学、通信营销学、通信服务等课程应该渗透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中。[8]

(3)邀请合作单位进行相关讲座,增加实际工程操作经验。学校的理论学习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不可避免。高校要实现本土化、特色化办学,就要使学生了解目前技术的发展现状、工程应用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邀请合作单位如拉萨电信公司和西藏移动公司进行相关的企业用人需求和通信应用方面的讲座,使学生不仅了解书本的专业知识,也了解社会中的专业应用。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可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适时进行实际工程操作或观摩,使理论知识及时与实践相结合。

(4)合并有重叠内容的课程。在第1节中指出有些专业课和基础课有重复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本专业的重点内容,应在专业基础课中重点讲解,在专业课中注重它的应用。如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应在高数进行初步认识和理解,在复变函数中应进行重点讲解,在后续专业课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中重点讲解它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4 结语

通过对教学现状和就业市场的分析,总结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就业现状与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提出教改建议,为以后通信工程的发展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景芳,梁欣.通信工程专业需求变化及培养对策[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0,12(4):11-17.

[2] 蒋占军,郑玉甫,伍忠东.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4(10):135-136.

[3] 刘盘.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26):64.

[4] 王慧琴,毛力,张振龙,等.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0,1:27-34.

[5] 留黎钦,林志雄,张霞,等.莆田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25):431-432.

[6] 吴小虹.创新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26):60-61.

[7] 修德斌,刘明珠,魏凯丰.通信工程专业开展本科实训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7:21-22.

[8] 黄飞江,刘光灿,陈威兵.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实践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1):6-8.

作者:陈延利 肖伟 武强

电子通信类毕业生就业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高校背景下工程教育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 目前,在教育部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就如何让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自身办学条件,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校企合作现状和学生资质等多角度探寻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可行性。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通信工程 可行性

0 导论

工程教育认证是普通高校专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应用型本科有著极高的教育指导价值。工程教育认证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它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的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供了我国“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它包括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等7项指标。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涵盖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类专业13个,无论是学校的定位目标还是学院专业构成,对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非常有利。现以金陵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对其发展现状与实施工程教育认证的可行性进行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1 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达成度准备

1.1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达成度

金陵科技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现有三种培养模式,分别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嵌入式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其中,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是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项目,以满足ICT 产业的发展与需求作为工程教育的办学背景,培养具备通信网络与技术、移动应用、信号信息获取与处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能够从事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优化、运营与维护管理的能力,具备能够从事通信应用软件开发与测试的能力,具备能够从事通信电子设备研发与生产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信工程嵌入式人才培养是根据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与中兴通讯签署的国家级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通过MIMPS教学法、工程师自主教学法等独具特色的知识传授形式,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工程素养,掌握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基础原理、系统结构、设备配置等多维度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金陵科技学院和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共同制定的,借鉴外方科学先进的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培养满足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工程素养,掌握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具备能够从事通信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服务和通信系统与网络管理维护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上述关于通信工程专业的三种培养模式以当前服务和人才需求为导向,具有充分的设置依据和论证,具有明确且可衡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无论是在国家、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科学进步层面,还是在学校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划层面,上述三种专业培养模式均符合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要求。

1.2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达成度

为培养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专业技能,具备能够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具备较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开阔科学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对核心专业课程体系的毕业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见表1)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对专业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并对其工程应用有所了解。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及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通信系统设计及制造时遇到的问题。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相关通信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开发。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运用数学及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进行相关通信预研问题研究,包括模型建立、数据推导、实验结果分析以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熟悉运用该专业知识相关的通信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并能够理解通信工具的相关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通信系统相关工程问题对社会、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的影响,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通信系统相关工程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通信系统设计和制造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团队中,能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特点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并具备团队和大局意识。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将通信领域相关的问题、技术以及成果等有效地同团队成员,业界同行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关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相关通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表1从以上12个维度详细阐述了课程体系对于毕业要求的支撑。

1.3 任课教师资历达成度

通信工程系共有专任教师14人,分别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多所高校,学缘结构合理。其中具有博士学历专任教师11人,占比78.57%,“双师型”专任教师4人,占比28.57%。年龄结构合理,既有在企业挂职锻炼、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从国内各大高校招聘通信电子类专业的高学历年轻教师。除此以外,学院每学年都会给新晋年轻教师提供去本地通信类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去年已派出的老师共计4人。学院一直加强与企业合作,以通信工程嵌入式人才培养为例,每学期学院都会从知名企业(如中兴通讯)聘请具有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学院有6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关的企业实训课程,包括专业通识类课程,如准职业人导向训练一、准职业人导向训练二等,也包括企業丰富工程实践经实地授课的实践类课程,如电信工程实施实训、视讯技术实训和宽带接入技术实训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在参与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环节,通过与学院专职教师的密切高效合作,培养了教学能力,巩固和更新了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了分类管理能力,从而在工程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1.4 教材编写与选取达成度

金陵科技学院是新型的应用型本科,其办学目的和自身定位与传统的科研型综合类大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理论型教材知识比较老旧,而且版本的更迭只涉及少部分内容的更新,因此,需要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严重落后于当前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应用能力。与以教学和科研为本的传统办学思路不同,金陵科技学院不再以造就高层次学术型人才为导向,而是从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实践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而在教材的编写和选取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就教材编写而言,学院教师针对近三年国内外的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习得接受度和就业需求,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如《新一代移动通信工程》、《网络规划与优化》、《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等,并加快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课程的教材建设,弥补教材空白。此外,学院教师在编写新教材时着重把科学技术前沿研究的新成果、新仪器、新设备、新实验方法、工程技术规范的新内容纳入整个专业教材体系,以保证教材的质量和时效性。就教材选取而言,学院淘汰的学生适应性满意度低的部分教材,每年在留用经典理论性教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实践操作性强的教材的选取力度。此外,学院更加充分地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提高了学生对网络开放性资源的利用率,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大力建设与这些教材配套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此外,学院2016年受清华大学出版社资助,研究应用技术型本科通信专业课程体系。在项目中,分析了当前通信行业对知识点的需求,同时参考了国际惯例,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因此,学院在教材的编写和选取上,不仅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关于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而且根据学院办学特色和自身定位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同时,有效地结合了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及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更具科学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1.5 校企合作项目达成度-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金陵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入选的合作院校,2015年7月7日,学校代表与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在校图书馆第一报告厅共同签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通信专业采取共建模式,即“2+1+1”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年专业课程教学由学校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教学地点在校内;另一部分专业课程由中兴通讯的工程师承担,这部分课程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地点为校内+中兴通讯公司的培训基地。第四年学生进行综合项目实践与实习,地点为中兴通讯公司的培训基地及其相关的公司,实习内容包括:在培训基地内进行部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及项目实训;在相关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由中兴通讯公司技术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进行指导。为保证“2+1+1”模式顺利开展,加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学校结合当前企业需求与本科教育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地调整。具体而言,学院在开始两年进行通信大类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旨在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通信各个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第三年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程度以及研究兴趣细化专业方向,更深入且更针对地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学院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规划,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或部分进行实习实践,做好校企人才协同培养的衔接。跟一般的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比,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义和宗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专业培养标准和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匹配工程教育认证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的呼吁。让企业参与到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一方面克服了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倾向,另一方面重视工程教育认证所亟需的持续改进机制,从企业行业发展的现状所反馈出来的人才质量方面的空白地带,都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查缺补漏。

1.6 生源素质和毕业生工资达成度

金陵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生源地分布多元化,教育背景结构良好。通信专业由于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无论对于学生的从业意愿还是理学基础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同等批次水平的录取条件下,学校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工学传统,一直吸引着省内外优质的生源。据近三年的学院录取新生情况统计,招生的计划数和录取数基本持平,而且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投档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除了开发学生对于通信专业的兴趣以外,同时更需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优势学科培养创新能力。根据金陵科技學院招就处麦可思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2届毕业生高于我校的平均水平512元,高于本省非“211”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506元;在2013-2016年间通信专业毕业生均高于全校及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到16届高于校平均水平994元,全国非“211”院校1212元。①

无论是从毕业生就业率,还是职业的选择与本专业的关联度来看,工程教育认证既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的指标优化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相应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实施工程教育认证的试验标准,通过对于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梳理分析,认证学院专业发展方向的可行性。从下表中可以得出通信专业类毕业生对于工作稳定性、满意度等都有着高于学校和全国非“211”本科的程度(见表2)。

2 本专业实施工程教育认证所面临的问题和启示

首先,工程教育认证除了有一些学术评价的硬性指标以外,同时对于工程职业伦理和道德同样的要求,这往往是普通高校会忽略的空白地带。作为一所应用型的高校,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更重视“术”,更加注重如何缩短学生的择业周期或者助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对软实力往往有所忽略。其次,学校管理文件和工程教育认证存在差异,很多指标体系比较老化,需要更加细化并且根据实际操作来完善。最后,学院成立时间较短,虽然在近几年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由于是新成立的学院,对于很多工作尚处于摸索的阶段。加之工程教育认证条款很细,在保证稳定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花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去认真研究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侧重工程化技能实践的培养和优化。

注释

①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麦可思报告2012-2016.

② 金陵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麦可思报告2016.

参考文献

[1] 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高教论坛,2011(7):29-32.

[2] 张达敏,黎慧.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5):36-38.

作者:程晨 周祎 孟超

上一篇:档案管理工作农业科技论文下一篇: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