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

2022-08-25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整理后)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

1、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

2、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概述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

(一) 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与启示

(二) 政府部门绩效的概念

1. 公共行政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

(1)公共行政成本包括两方面: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

2.政府部门的产出与效益:产出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它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这是行政绩效难以精确测量的重要原因;效益是指政府部门的产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公共行政的效益类型:

①根据时间跨度,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 ②根据内容和范围可分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 ③根据效益的方向可分为正面和负面效益; ④根据人们的认知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形效益

3.公共行政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三) 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

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

1. 绩效计划:是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

2. 绩效考核: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指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它包括组织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

3.绩效改进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1.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

2.绩效管理有助于政府部门间形成竞争机制

3.绩效管理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

三、政府绩效管理特征

(1)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奖惩机制强调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以塑造服务民众、使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

(2)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评价,对公民负责,这是由于其目标的公共性决定的。只有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意时,政府管理才产生真正的绩效。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终极标准。

(3)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合理、精细的指标设计,能较好的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方面要求。要塑造一个现代的顾客导向型的政府,必须综合各方面的要求设计一套符合大多数公民根本利益的考核体指标,有效地促进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

(4)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吸引广泛的公民参与。发达公家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既表现在“顾客“导向的绩效指标设计和多样化的公民满意度调查,又表现为民间组织对政府部门绩效的独立评价和审视。

(5)企业绩效评估的一般原则是“目标导向”、“结果为本”,但是由于政府管理活动往往是涉及全局性、宏观性的领域,如果过分关注结果而放松对过程的监控,可能出现严重的结果,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6)政府绩效管理要兼顾组织和跟人绩效的双重要求。

第二节

政府的绩效计划与实施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 (1)经济

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以及如何使投入以最经济的途径使用。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2)效率

效率可简单的理解为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生产效率: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配置效率: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不同偏好。

(3)效能

效能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可分为两种类型:社会效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制定的目标和采用的手段是否体现国家意志,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二是政府部门实现目标的能力,即目标完成的程度和速度;群体效能,着眼于集体功能的发挥是否符合组织的目的,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否合理。

(4)公平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享受到了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但公平的价值标准在市场机制中难以界定,在现实中也较难测量。

(5)民主

1.政府绩效管理要考虑民众对政府的效率是否满意考察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民主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公民参与的程度有多高,政府是否接受了民众的监督,使公民意志和利益能够及时体现在行政过程中”。

2.公民参与以为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部门对其开支、行动和承诺负责,帮助政府机构界定重要问题议程,提出解决方案,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二、绩效计划

1.含义:绩效计划:是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

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①确定政府部门的战略目标

②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 ③绩效计划中的沟通和参与。

三、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

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持续的绩效沟通;

二是对员工数据、资料等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第三节

政府绩效考核

一、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

(一)绩效考核的多元主体

(二)绩效考核的对象

附:绩效沟通:是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要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帮助员工等。绩效沟通的方式分正式与非正式两种。

与绩效有关的信息主要包括:①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②员工因工作或其他行为受表扬或批评的情况;③证明工作绩效突出或低下所需要的具体依据;④对管理者或员工找出问题有帮助的数据;⑤管理者同员工就绩效问题进行谈话的记录等。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SMART原则:这一原则在英美等政府绩效管理相当成熟的国家被普遍使用。 S-specific要求绩效指标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切中目标的;

M-measurable要求绩效指标最终是可衡量的、可评价的,能够形成数量指标或行为强度指标,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achievable要求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能够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realistic要求绩效指标是现实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time bound要求绩效指标具有时效性,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1)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公共管理目标实现的情况;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公共管理的效益;公民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2)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的单位成本、服务与产品的数目、公共政策执行的开支、政府部门的办公物品损耗费用等。

(3)效能指标,效能:指公共管理活动对目标团体的状态或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 政府部门效能可从两方面考核:行为的合理化水平;政府机关效能。

政府机关效能主要包括是否有合理而完善的制度;是否依法行政;是否推行政务公开;是否提高办事效率;是否提供使公众满意的优质服务。

(4)成本指标: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占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部门的支出。

三、个体绩效考核的技术/方法。

(1)自我报告法,即利用书面形式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及考核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于管理人员或高层领导的自我考核,并且测评的人数不宜太多。

(2)业绩评定表法,根据限定的因素对员工进行考评,是被广泛采用的考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是在等级表上对业绩的好坏判断作记录。

(3)因素考核法,即将一定的分数按权重分配给各项绩效考核指标,使每项绩效考核指标都有考核尺度,然后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表现在各考核因素上平分,最后汇总得出的总分,就是被考核者的考核结果。

(4)工作标准法,即制定工作标准或劳动定额,然后把员工的工作与工作标准相比较,找出差距,以考核员工绩效。

(5)面谈考核法

(6)个人绩效合约,根据组织绩效目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确定不同员工的主要绩效范围,然后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并确定具体的考核目标。

员工在与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后签订个人绩效合约。

员工的直接上级负责监督绩效合约的完成,并负责根据绩效合约的具体要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7)行为等级评定法,即把行为考核与评级量表结合,用量表对绩效做出评级,并以关键行为事件为根据,对量表值做出定位。 (8)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四、系统绩效考核技术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是用于考核和管理被评估者绩效的可量化的标准体系。 1.有三层含义:

(1)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它必须是可量化的;

(2)关键绩效指标体现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基于关键绩效指标对绩效进行管理,就可以保证真正对组织有贡献的行为受到鼓励;

(3)关键绩效指标是进行绩效沟通的基石,它是连接个体绩效与组织战略目标的桥梁,通过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达成的承诺,员工与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沟通。

2. 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2)注重工作质量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强调输入和输出的控制 (5)指标一般应比较稳定

(6)关键指标应简单明了,容易被执行者理解和接受。

3.设计基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绩效考核体系步骤。 (1)确定绩效产出; (2)建立考核指标 (3)审核KPI指标 (4)实施考核并反馈

(二)平衡计分法(BSC):

1.定义:是由哈佛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创立,它有绩效考核功能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在实现内部过程和外部产出间的反馈循环,使组织发展战略落实为行为,从而能持续改善战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平衡计分法设置的四个关键管理层面及其关系。 (1)平衡计分法设置的四个关键管理层面:

财务层面:由营业收入成长与组合、成本下降生产力提高、资产利用投资策略等指标构成;顾客层面:由市场占有率、顾客延续率、顾客争取率、顾客满意度及顾客获利率等五大核心指标构成; 企业内部流程层面:可分解为创新、运营、售后服务等三大流程;

学习与成长层面:包括企业通过增强员工潜力、信息处理能力、明确权责和目标来提升员工满意度、员工留职率及员工生产力。

(2)内在关系:

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基础; 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以此为基础,从四个层面出发设计的各项考核指标在逻辑上紧密相承,保持了组织管理所需要的动态平衡。

平衡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关键因素的合理性整合,不断提升系统有效性的过程。

第四节

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

一、绩效反馈

1.绩效反馈的作用。

(1)使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目标、行为态度是否合格,与管理者达成对考核结果一致的看法;

(2)探讨绩效未合格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3)管理者可以在绩效反馈中向员工传递组织的期望;

(4)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对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目标进行协商,形成个人绩效合约。

附:绩效合约:是一种正式的书面约定,它将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讨论的结果列为具体的条目记录下来,既有助于员工清楚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又有助于管理者在绩效周期结束时来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

二、绩效改进和导入 1.政府绩效改进的过程。

(1)分析组织绩效改进要素,确定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找出两者间的差距,分析差距原因; (2)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合理的绩效改进方案,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施; (3)通过对绩效改进过程和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绩效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

2. 绩效导入:就是进行绩效培训,为能保证绩效的持续改进,必须通过培训使管理者和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

3.绩效改进和导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绩效沟通,是绩效改进和导入的前提。

(2)设定绩效改进目标。政府部门的公共性决定它要对公众负责,所以与公民满意度相关的绩效改进目标处于优先地位。

(3)设定能力发展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是指那些与员工工作效率和提供服务能力有关的目标。 (4)绩效改进和导入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第五节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

一、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绩效管理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管理

2.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

3.专项绩效评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绩效目标的制定存在问题

2.绩效指标的设定存在问题

3.绩效考核过程存在问题

4.绩效管理中评估,轻过程

5.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法定依据

二、中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产出难以量化

(二)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多元性

(三)绩效管理项目的复杂性

(四)绩效指标制定因素

(五)政府部门信息收集和处理困境

三、优化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二)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三)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四)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估体系

(五)完善绩效数据收集系统和建设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府

第二篇:十六大报告指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于“虚拟经济”目前有多种说法,究竟什么是“虚拟经济”?

专家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这里涉及的几个经济术语中,“虚拟经济”是首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献中。

“虚拟经济”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词语。目前国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还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甚至有些大学教授都感觉,“现在关于‘虚拟经济’的提法比较乱”。大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4种说法。

第一种理解

成思危的定义

成思危的定义是:“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关于“循环运动”,成思危说:当前,虚拟经济的循环就是在金融市场上,先通过交换,把钱换为借据、股票、债券;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通过交换把借据、股票、债券再变回钱,直接以钱生钱。

这个说法的要点有三个:一是用“虚拟资本”做定义项;二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三是“在金融市场上”实现。

这种说法影响最大。这并不因为成思危是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也不仅因为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而是因为他是目前国内对虚拟经济研究的权威专家、领军人物。他还是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该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以“虚拟经济”命名的专业研究机构。

理解与此比较相似、接近的,除了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还有经济学家李晓西、华东师范大学的潘英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李羽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的姜秀谦、南京经济学院的陶文庆等。

第二种理解

涵盖金融业的概念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国刚认为,在经济运行中,“虚拟经济”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它主要指金融业。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也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涵盖金融业的概念。

经济专家李剑阁,用“经济符号”、“符号经济”表述“虚拟经济”,实际上也是这种看法。

成思危则认为,虚拟经济比金融包括的内容要广,而金融中有一些内容又不属于虚拟经济。风险投资其实质是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权益资本)的结合,知识资本就是一种虚拟资本,但显然不包括在金融的范畴内。

第三种理解

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

这种理解与第一种理解的根本区别在于,着眼于资本,回避了“虚拟资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认为,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这是虚拟经济之虚拟属性的根本体现。虚拟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产权交易。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标志在于产权本身也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

清华大学教授宋逢明认为:金融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本市场才是虚拟经济核心的部分。

“最终幻想X”于2003年3月28日在互联网发表的一个帖子中强调:研究虚拟经济,首先得研究资本的价值。“资本也能创造价值”。

第四种理解

新经济即“虚拟经济”

这种看法的理由是:新经济的切入点便是虚拟空间和虚拟社会。电视就是一个虚拟的生存空间,是真实空间的再现。到了网络时代,这一空间不仅将成为人类生存重要空间,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笔巨大财富。

姜奇平认为:重组信息空间意义上的虚拟经济,才是新经济意义上的虚拟经济。把信息空间这个框架体系,套在国民经济上,就形成了广义虚拟经济(或叫信息化经济)。信息空间包括曼纽尔·卡斯特所说“信息时代三部曲”的“虚拟空间”、“流动空间”、“网络社会”。

分歧的症结

三种“虚拟”

对“虚拟经济”的不同理解,症结在于,目前人们同时在三种含义上使用着“虚拟”这个词。

英文中有三个词我们都翻译成了“虚拟经济”。成思危对此作过考察。

一个词是Fictitious Economy,是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的概念衍生出来的。这是成思危先生所说的“虚拟经济”,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

第二个词是Virtual Economy,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运行方式,比如说电子商务等等,即“网络经济”。

第三个词是Visual Economy,是指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际经济活动的可视化经济活动。这三个词都翻译成了“虚拟经济”,就容易产生混淆。为此,成思危先生主张,将第一个译作“虚拟经济”,第二个译作“拟实经济”,第三个译作“可视化经济”。

成思危定义的“虚拟经济”,是由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马克思的“虚拟资本”一词,英文是“fictitious capital”,德文是“fiktives Kapital”。

因此,成思危所理解的“虚拟经济”是英文的fictitious economy”。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它本身必须有价值,二是它必须产生剩余价值。证券类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却能够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因此马克思称之为虚拟资本。成思危先生认为,所谓“虚拟”是因为某一非真实的东西同真实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所以把这一非真实的东西模拟为类似的真实的东西。

问题是,英文的“fictitious”,德文的“fiktives”,原意都是虚假的、虚幻的、虚构的、假象的。在马克思的眼里,所有的投机、泡沫乃至金融危机都是因为虚拟资本过度

发展造成的。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的意义上使用虚拟经济,还容易把货币经济中的泡沫现象贬作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等于泡沫经济。

因此,李剑阁等专家学者则认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称的虚拟经济,在英文中应是virtual economy。在我国出版的英文版十六大报告中,“虚拟经济”用的就是virtual economy。

成思危任名誉主任的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网站主页上的英文名称中,“虚拟经济”用的也是“Virtual Economy”。

“虚拟经济”与英文的virtual economy对应,也有烦恼。在英美尤其是美国,

“Virtual Economy”(虚拟经济)指的就是“网络经济”。由于前两年在所谓“虚拟经济”的鼓惑下网络经济形成了泡沫膨胀,泡沫破裂给股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目前在美国把这种“虚拟经济”斥为概念炒做、“文雅谎言”。

因此,对“虚拟经济”的第四种理解是不能采用的。

虚拟经济的两个特性:一是经济性,一是虚拟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价值符号及它们的交换也是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没有价值及价值交换就与经济沾不上边,也就谈不上它的经济性;并且,价值符号还可以还原为价值实体,即从虚拟走向现实。无论是纸币,还是股票、电子货币、其它各种有价票证,它们的发行和流通基础就是价值和信誉,它们代表的是实体价值,是实体价值的代表,并且还可以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信誉作为价值符号的发行基础存在很大的接受风险。

所谓虚拟性,是指它的交换物在形态上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它只是以价值符号为交易对象,而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虚拟经济领域交易的只是价值符号而不是有形的实物。纸币不是价值实体,而只是一种价值符号;这种符号又脱离了价值实体,成了实体价值的影子。当价值符号脱离价值实体较长时间,并且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了投机性交易,这就使这种脱离成了价值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即价值的游离存在方式,这就是虚拟现实。纸币就是这种游离价值的存在方式,游资是它们存在的具体表现。纸币的价值是不能不承认的。特别是今天,纸币的价值具有全息性,它是一个国家的信誉及价值尺度符号,更是一个国家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国家的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综合实力充分强大,国家的货币才是一个强势货币。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国家的货币就被赋予了更多的非客观物质性的劳动价值,即可能被充入了更多的政治价值。当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的任何一种实力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影响其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资金作为价值的表现,只有当它没有与实物商品进行交换,而只与它的同类即价值符号进行交换时,它才能被归为虚拟经济范畴。

期货合约只是一种远期实现的商品购销合同,买卖期货合约不是真正的实体商品交易,它只能归为虚拟经济范畴。

以价值符号互为交易对象及为此所构筑的交易平台,都属于虚拟经济范畴。银行、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都可以算作是虚拟经济范畴。

信息在虚拟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开、透明虽然是发达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掌握信息则存在差异。对于虚拟经济交易活动而言,信息的不对称成为交易利润产生的重要基础。虚拟经济活动中的高手就善于利用信息、信誉、未来前景等来创造利润。信息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现象。信息是人类社会劳动实践的反映和结晶,也是劳动产品,也应该具有价值,只是其价值量难以精确测度,只能在交易过程中由交易双方自主认定。信息价值的认定和交易的完成,就完成了信息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信息被大量挖掘、使用和交易并创造利润,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篇:公安系统学习十六大报告体会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十六大报告,倍感鼓舞,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本职工作的责任重大。十六大报告对“中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段时间我们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一件大事,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上来,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学习中,公安窗口结合新世纪国家发展的形势,联系窗口工作和自身工作经历和实际谈体会,谈感受。回顾13年里,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可喜局面。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的五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的体会有三个方面: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会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是一次历史性盛会。在大会精神指引下,按照大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奋力拼搏,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出崭新的局面。

二、十六大报告,是一个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光辉的文献。报告牢牢把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一主题,以深刻阐述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就有了主心骨。

三、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核心和主线。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成果,展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始终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折射出我们党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成果,不断开创新的视野,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境界的品质和勇气;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标志着我们伟大的党日益成熟起来。

第四篇: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努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进党的活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党的建设方面不断好范文版权所有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这是十六大以来在党的建设

方面具有整体性的最大创新。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命题,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围绕这个命题逐步扩展,进一步形成了关于先进性建设的系统理论。曾庆红同志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从重要地位、重大意义、时代内涵、根本任务、实践主体、实现途径、根本依据等方面概括了这个战略思想,并强调这一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联系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新的高度。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1月以来,全党分三批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先进性建设及其教育活动,理论界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保持先进性的途径和方法、先进性建设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先进性建设的规律、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保持先进性方面的经验教训等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把党的建设的焦点进一步集中到执政能力上来,充分强调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划了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等整体布局,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范畴。

四中全会之后,《决定》中的部署被分解为57个事项,一一落实到中央有关部门。凡属于建章立制的,抓紧就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关条例和规划的制定开展工作、起草文件;凡属于改革举措的,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凡属于提出原则要求的,组织力量抓紧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十六大之后,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按照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进行大规模干部培训。先后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班、省部级领导干部班等,建立了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新的干部学院。同时,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对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培训。在干部培训规范化方面,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之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理论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对这些战略思想的研究,成为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研究的最新和最大的热点。

四是党的组织建设。在干部人事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方面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2004年-200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在《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2004年4月集中出台了“5 1”法规文件。最近又集中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等五个文件。这些文件初步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不断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制定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随着《公务员法》的全面实行,公务员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健全。

修订了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正在制定党组工作条例。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逐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在正在展开的地方党委换届工作中,将减少地方党

第五篇:党的十六大以来哈尔滨理论武装工作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指导发展实践,围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任务目标,结合哈尔滨发展实际,破解哈尔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讨与实践。

着力解除思想禁锢。党的十六大以来,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实现了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哈市的发展在与同类城市的对比中却相对滞后,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拉大了与同类城市的差距。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僵化,观念保守,盲目乐观,自我满足是重要原因。为此,哈尔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走出去、对标定位、剖析典型案例,广大党员干部认识上的障碍得以扫清,共谋发展的勇气和热情更加高涨。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高举“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的旗帜,深刻反思“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自我满足”保守思想给哈尔滨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深刻理解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深刻内涵,带领广大党员超越自我,从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思想面貌开始发生新的变化。2010年底,开展“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学习讨论活动,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超越自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新战略的实施。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目标,结合哈尔滨发展实际,坚持了“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发展理念,坚持了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中远期目标,提出并坚持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和“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实施新战略期间,市委先后召开四次全会,从不同角度破解了哈尔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并强调了“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发展意识”问题,客观、公正、公开地正视哈市发展中的差距,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明显增强,全市上下思想面貌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市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正式提出并通过了哈尔滨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引领哈尔滨进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市委十二届九次全委讨论通过了《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保障

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实并丰富了新战略内容,使新战略内容和目标更加完善和统一。提出了《增强紧迫感,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加快新战略的推进步伐》工作要求,全市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市委十二届十次全委总结了2010年工作,部署了2011年任务;研究讨论了《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做主人、敢担当,谋发展、惠民生”的工作要求,全市发展热情空前高涨,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工作任务目标,引领哈尔滨继续前进。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哈尔滨市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惠民行动,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特别是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四大民生指标”,努力把人们带入民生福祉的新境界。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53.87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困难群体得到政府救助和社会关爱。

着力提升执政能力。哈尔滨市从抓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入手,提升政府整体执政能力。注重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弘扬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实施新战略的实践中形成的路桥精神、环卫精神、交警精神和公仆精神,弘扬敢于担当重任、敢于破解难题、敢于突破创新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决策意图,搞好调查研究,勇克难关、敢于碰硬,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强化和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快了新战略的推进步伐。将2012年定为哈尔滨政风建设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行政问责为核心的政风建设年活动,发布实施《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市直机关开展“争先优、补短板、强问责”创建首善机关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遵守《哈尔滨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机关行政效能明显增强。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十年,成就辉煌;展望十八大,任重而道远。理论武装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上一篇:司炉工岗位工作制度下一篇:送老生晚会活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