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乡村振兴关键词

2023-01-05

第一篇:江西省乡村振兴关键词

2018年江西遴选策论文——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如何实现乡村文化兴盛?笔者理解,需要在“六乡”上下功夫。

守“乡土”,寄“乡愁”。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两大空间载体,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动共生、不可偏废。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相对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乡村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独具韵味的乡村格调。离开了门前屋后的半亩方塘,离开了邻里乡亲的闲话桑麻,乡村就真正会变为“回不去的故乡”。推动乡村文化兴盛,一定要不离“乡土”、守护“乡土”。一方面,守护乡土文化之“形”。既保护利用好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更多一点“泥土的芬芳”,更多一点“时光的味道”,成为人们乡愁的寄托。另一方面,守护乡土文化之“魂”。对农耕文明所孕育并长期存续于乡村社会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人们从中寻找到心灵的归依和精神的原乡。

乐“乡民”,淳“乡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而且要求更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适应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新变化,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他们书写、为他们抒情、为他们抒怀。要着眼“标准化均等化”,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尽可能多地嵌入乡村,融入生产生活,送到村民的“家门口”,成为村民的“家常饭”。要依托自然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让城里的人愿意来、让乡下的人留得住,实现就业和富民。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树“乡贤”,立“乡规”。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要注重对当地传统乡贤文化进行挖掘整理、转化创新,延续传统乡村文脉,使之成为富于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从而增强当地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要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在鼓励发动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完善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他们在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新时代新起点,只有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让乡村更美丽、村民生活更美好,实现永续发展。

第二篇: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范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 厚植乡村文化

底蕴

【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范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在文化的振兴。如今很多农村地区民风凋敝,乡村道德滑坡严重,赌博攀比之风盛行,对乡村文化是致命的伤害。不仅不利于农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影响乡村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因此,唯有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才能保留乡村文化的精华,厚植乡村文化的底蕴。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农家书屋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农家书屋是繁荣农村文化的既有阵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精神粮仓。乡村文化振兴要不断完善类似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建设。一方面,在乡村大力推广农家书屋,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书籍,给予更多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大量修建文化礼堂,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带给群众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同时,利用当地文化站,进行专题讲座,传播优良的乡土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如今乡村道德滑坡带来了精神危机,群众赌博成风,攀比之风盛行,导致家庭分崩离析,还会导致乡土文化受到影响,不利于良好的民风民俗的弘扬。因此,加强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挖掘典型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乡贤和村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树立良好榜样。二是制定村规民约,根据每一个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限制不良的行为。三是大力弘扬乡村道德,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委会与有赡养老年人义务的家庭签订《孝老爱亲责任书》。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化。文化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的发展振兴要运用市场化、产业化的手段,才能保持生命活力与创新力。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产业化,一方面要大力挖掘文化的特色,发展创意文化,利用当地乡土文化、红色基因文化、优秀家风文化,打造特色文化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重视“文化+旅游”,“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等产业化。同时,加大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引进高端人才,利用云技术等方式形成文化产业化的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只有抓住文化振兴这个魂,才能真正激发振兴的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只有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文化的产业化,才能提升文化底蕴,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第三篇:2018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振兴乡村 守住“乡愁”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大乡村振兴

我国在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进展迅猛,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乡村衰落问题也逐渐显现。我国村落数量不断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乡村人口数量下降趋势明显,造成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严重。为此,必须通过发展和振兴乡村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并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让农业更发展、农村更美丽和农民更幸福

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巩固并不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农村作为绿水青山的主体,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须更加重视,需要构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人们建设“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的生态环境美好景观,真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推进城乡融合,加大农业现代化、乡村绿色化和“三农”队伍智慧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

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绿色化农村环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乡村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推进“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必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知农民的智慧化“三农”工作队伍,以提高他们领导农民、发展农业和管理农村的工作效率。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怎么办 来源:湖北日报

第四篇:2018年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乡村振兴 久久为功

背景链接

2018年2月4日,中央出台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发展“三农”进行了顶层设计,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守得住乡愁,望得见幸福。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更体现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存在一些造盆景、树典型、“大跃进”等问题。一些地区在开展乡村建设当中,埋头盖新房、修大路,导致一些农民“被上楼”,无数村庄“被消失”,一些地区甚至采用行政命令取消域内所有行政村建制,侵犯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还有一些地区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时,只抓经济,忽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事业的协调发展,导致农村“精神荒芜”“家园迷失”;还有一些地区在致力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贪多求快,一味追求规模化产业化,却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条件,造出了“万亩葵花向阳开”的“政绩工程”,导致农民“年年脱贫年年贫”。

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进入新时代,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蓝图。美好蓝图的绘就离不开人这一关键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时,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要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乡土情怀、掌握乡村特点的人成为领头人,注重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扬弃继承传统乡村建设的思路与做法,大力弘扬乡村文化特色,“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只有在乡村当中营造一

尚。

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下乡创业,让“上山下乡”再次成为时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面临乡村衰落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创造性提出的解决办法,需要长期坚持,蹄疾步稳,分步实施,通过“新农人”的培育和建设,充分重视和利用政策红利,避免“一锤子”买卖,不摆“烂摊子”,不留“烂尾楼”,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第五篇:2018年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强化职业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江西遴选材料分析题——强化职业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决胜小康的号角,也发出了中国职教建设的新动员令。然而,职业教育领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认为乡村振兴是农村的事,农村职教是农业类院校的事。

中公解读 [综合分析]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教育仍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人生上升,创造出彩人生的最重要通道。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素质是关键。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教育。可以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奠基工程,是根本保证。

不可否认,中国职教的现有体制格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产物。无论是职业院校的建制、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实习实践的安排,职业院校大多是依据行业大类、依据产业集群来设立的,行业领域的边际较为分明。而农类职教只是其中的一个分类,所占比例较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有了新的使命,而其中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全方位服务“三农”。这并不是说要推倒现有的职教体系,也不是强行要求非农职教进行作秀式地教改,而是倡导职业教育顺应新时代建设的需求,主动对接农村。此外,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逻辑、路径和理论方法是相通的,所以客观上职业教育的育人经验大多可以迁移到乡村振兴中去,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参考对策

专业面向要有“农”指向。农村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机遇。非农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对接点,院校发展内涵就能更丰富,专业建设动能就会更强劲,学生学以致用的天地就会更广阔。

师资建设要有“农”教师。顺应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要求,一些院校可以在原有专业师资的配置中适当考虑增加农类专业教师。在农类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非农专业的教师也应当补充学习农业技术,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乡村振兴建设的问题。

教学配置要有“农”课程。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要让非农类职业院校的学生也能爱农兴农,依托专业适当开设“农”课程必不可少。例如经贸类专业,可开设农产品科普、农产品营销等课程;技术工程类专业,可开设农业技术现代化、农机检修等课程;财会类专业,可开设农村财务管理基础、农民理财等课程。这类课程虽是点状嵌入,但往往能够打开学生的一片天地,尤其是在农村子弟比例不小的职业教育领域,很可能带来插柳成荫的良好效果。

实习实践要有“农”平台。非农职业院校要共担乡村振兴大计,利用专业实践让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业、知恩农民非常有必要。农村有着无数博大精深的话题,绿水青山怎样变为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建设我能做点什么?实施职业农民制会带来哪些深层变革?种种问题的调研与解决,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闻、提高学生的能力,更是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

原标题:强化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邱开金 原标题:乡村振兴要用教育振兴奠好基 来源:四川文明网 作者:刘运喜

上一篇:机械专业毕业实习总结下一篇:竞选体育部部长申请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