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路径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路径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新路径

刘小龙

湖南省冷水江市市域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城镇化率达到74%,其中农业户籍人口17.6万。辖16个乡镇(办)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153个村、57个社区居委会,1514个村民小组、51611个农户,连续六年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市。近年来,冷水江市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发展,走出了一条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路径。

一、冷水江市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新村庄”为目标,完善农村规划修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健全村庄规划体系。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按“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全市210个村(居委会)的规划修编工作,与城市规划一起,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二是规范农村房屋建设。规定农村建房一律须经规划、国土审批,建房选址、朝向、建筑风格、色彩等必须符合村镇规划要求,对已建成房屋进行风貌改造,统一屋面、墙面、墙裙、门窗、装饰线条。目前,全市已完成房屋风貌改造1000栋,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没新村”的状况。三是鼓励村民集中居住。因地制宜,引导村民集中连片建房,打破“户户界限”和“村组界限”,允许跨村跨镇建房。四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村公路53594米,公路拓宽硬化16465米,通组公路硬化83480米,人行道硬化128000米,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和通乡(镇)公路“双向四车道”,通村公路“双向两车道”。

(二)以“新机制”为目标,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破除城乡发展体制壁垒一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每年筹措两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建设,采取“项目争一点,财政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拿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妥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

生育等保险制度,推动城市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三是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四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进城,进城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鼓励市民下乡,规划论证环湴泥湖别墅群建设。对经批准的试点村,可以提出申请,经批准可改为“农村社区”,社区居民可以转为“涉农居民”。

(三)以“新产业”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壮大瑞生源、响莲实业、富康油茶林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推动农业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农村兴建了中药材、油茶林、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等基地,涌现出渣渡镇15000亩富康油茶林,矿山乡万亩金银花,铎山镇大坪村3000亩杨梅、眉山村千亩葡萄,三尖禾青片万亩粮油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庭院经济、庄园经济。

(四)以“新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 一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农民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农村读书活动等,每个村建一个村级图书室或阅览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二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一方面在冷水江的各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给合格农民发放绿色证书,另一方面邀请专家下乡入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并进行实地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鼓励农民成立生产、经营合作社和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同时组织农民外出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开阔农民视野,引导农民自主创业。

(五)以“新面貌”为目标,打造整洁秀美新村庄,建设和谐乡风新文明一是开展村容环境整治。在35个先行推进村强力推进“三清四改五化九建二处理”工

程,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栏;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建村级医疗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环卫室、文化体育室、计划生育室、综合服务室、幼儿园、农村超市、村民活动中心;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严格农村卫生制度,设立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和专职保洁员,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四级处理模式。今年全市共发放垃圾桶11469个,建垃圾池504个,配备卫生管理员129人、卫生保洁员120人;规划建设10个垃圾中转站和3个垃圾填埋场。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成立村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管弦乐队和龙狮表演队等民间娱乐组织,共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8个。同时,组织开展“十星级农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评比活动,营造了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气。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1. 科学编制规划,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在政府宏观规划中统一编制城乡建设规划,与新型城市化结合、与推进环境整治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结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绝不能城乡规划分离。

2. 加快建设步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通过以城带乡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3. 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要把农村文化设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资源环境保护等都纳入统筹的范畴,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同享社会公共服务。

4.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积极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结构调整,有效解决城乡产业分割,关联性不强的矛盾,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用市场机制构

建充满活力的内生发展机制,使民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激发起民营经济的巨大创造活力。

5. 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 要合理布局乡村工业,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水、禽畜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工业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保治理,加强对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处理制度。要实施房屋风貌改造和绿化,实施住房安全加固工程,正确引导、鼓励农村住房集中连片建设,改变农村住房脏乱无序的状况,实现环境美化、生态修复。

6. 建立统一制度,推进管理体制一体化 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并依法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待遇。要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和住房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行增减挂钩,让土地和房产成为农民的真正财富。要建立财税金融制度,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纳入各级财政负担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财政新增的相当一部分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开支用于农村;创新农村金融制度,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探索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新模式;创新融资渠道,开展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机制,鼓励村民自筹资金。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冷水江市委书记)

第二篇:地产热点:旅游地产的新农村建设路径

旅游地产的新农村发展路径

演讲专家:许豫宏

录音整理:张力军

焦点阐释: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化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小康。从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方针到如今,大江南北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典型和模式。其中不乏由房企运作的新农村建设,也出现了一些反面教材——“新农村房地产建设”。2007年,天津市政府就在全国率先公开叫停借新农村建设名义违法开发房地产。房企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功利心,让政府很难放心。那么做为房企该选择怎样的路径介入新农村建设这片蓝海

呢?

战略建议:从战略来说:一是借势旅游顺应国家发展方式转变。未来十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把转变发展方式确定为工作的主线。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系列新的突破口。而旅游恰恰因其特殊的战略性,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能够也应该成为国家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发展经济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

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旅游产业横贯

一、

二、三产业,是各个产业的胶合剂,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三是平衡三方实现农民致富、政府满意、投资商获利。在为地方造福的大格局之下谋求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帮助农民增收、创收,改善生活方式;为政府高起点,大手笔实施科学化的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针,争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战术策略:从战术上来说:一是选好区位拿大地块。房企只有拿到大的地块,并距离中心城区一个半小时车程之内。才能借助目标房产的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有系统地开发内部生态完整的综合地产项目,企业才能在未来取得预期收益;二是村容村貌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以旅游的视角,审视农业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商贸农业,实现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多元化经营、建立产销通道;审美村容村貌整治,以旅游配套设施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引导农民经营农家乐、民宿等,促使部分农民融入旅游产业系统;三是旅游服务型地产与居所型地产结合。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旅游资源品质属性和未来旅游发展蓝图构想,科学配比旅游服务型地产与居住型地产。本文所指的旅游服务型

地产是指旅游酒店、农庄、度假村、商业购物设施等。居所型地产是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包括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最后,还需要汇聚多方智慧全方位高起点规划。以旅游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涉及旅游产业、农业产业、房地产业等多方领域。房企需要在前期就跳出传统项目运作模式,进行统一的规划策划。

第三篇:破解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难题的新路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探索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新路径

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一直以来,是各地物价部门管理的难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难的问题更加凸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对农村供水和价格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重点解剖分析了胡集、石牌、柴湖、双河四个乡镇自来水厂经营状况。

一、 当前农村供水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有19个乡镇场共22家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水厂,目前均处于连年亏损、负责经营的状况,以至于40%的水厂只能采取限时供水的办法维持运转。其主要原因:

一是管网建设滞后,供水设备利用率低。有的乡镇自来水厂建设投资过大,而管网建设滞后,导致:一方面,各乡镇用水能力严重不足,设备闲臵,成本高,亏损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供水管网建设的严重滞后,距自来水厂较远地方的农民用不上自来水,造成农民用水难。如石牌自来水厂,设计能力2万吨,实际用水能力仅500吨,设备闲臵,利用率低,成本高,企业亏损严重。而距该自来水厂较远村民,却因管网覆盖范围有限而用不上自来水,这不仅影响农民的正常用水,也使供水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供水结构不合理。我市农村水厂都没有工业用户和用水大户,只有少量的行政事业单位和经营户,居民用水户占总用户的95%以上。如双河镇区有三家大工厂,都有自建的水厂,双河镇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00吨,实际用水户只有880家,全是街道社区居民和部分单位,实际日供水仅350吨。利用率仅17.5%。由于缺少工商业用水的支撑,农村水厂自然缺乏发展。

三是供水规模偏小。由于历史等原因,农村水厂多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的一镇多厂,这样盲目投资,使水厂规模小,成本大。如文集镇因地处汉江包围处,内有大小个体水厂十几个,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导致单位成本偏高,从而影响到水厂效益。

四是表计不准。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居民,且农村自备水井、河塘水丰富,自来水主要用于做饭和饮用。由于受生活习惯和消费能力的限制,加上水表精确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表在滴水状况下不工作,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柴湖自来水厂国家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投资新建的水厂,项目设计是解决当地人畜禽饮水,日供水能力1万吨,而实际供水能力只有3000吨,利用率仅30%,户平月用水量不足五吨。石牌镇有76%的居民月用水量只两、三吨,其中还有12%的居民户用水量为零。大量实际发生的水费因为计量问题无法收回,直接影响到水厂的经济效益。

五是体制后遗症。农村水厂均由各乡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办,近年来大部分进行了改制,一方面,建厂初期投入就不到位,设施简陋,欠账较多,另一方面,管自来水管网超期服役,管网老化,漏损严重,而水厂因运营困难,无力进行管网的更新改造,只能哪儿漏补哪儿,勉强维持。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水厂设备陈旧,管线的改造和维修得不到保障,管网漏损增加,水厂收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六是自来水价格偏低。乡镇自来水因投资相对较大,售水量小,成本相对偏高。一些自来水厂因连年亏损而一再要求调整自来水价格。但当地政府考虑到要保持水价的基本稳定,维护广大居民的利益及扩大招商引资的需要,对水价管理工作十分严格,控制水价调整幅度和频率,导致水价偏低。

二、现行水价形成机制与农村自来水经营管理现状不匹配

首先是政策管理滞后。由于全国上下对农村自来水管理还没有专门的规定和办法。一直以来各地都是参照《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办法》来制定和管理农村自来水价格,城市供水是人口多、居住集中、用水量大、便于管理;而农村供水则是人口少、居住散、户均用水量少,管网延伸长,管理难度大。按照城市供水管理办法中的回收率以及管理费等指标来审核农村自来水成本不太适宜。加之相关规定的缺失,导致农村供水不能依法管理,对农村长期存在的滴水、偷水等

明显违规用水的情况束手无策,农村供水监管处于空白状态,至使滴水、偷水和漏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其次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偏低。长期以来,农村自来水没有真正作为商品来看待。自来水成本中未提或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费用,不能满足简单再生产的需要;水价调整更多的是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而没有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因素。在目前电价大幅上涨、人员工资上调等取水费增加的因素下,供水成本加大,现行水价已经严重不能维持供水企业的生存发展,大多数供水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再次是对自来水概念以及供水企业的界定不适合农村自来水厂发展现状。

最后是现行水价对水消费行为缺乏约束力,用水浪费严重。由于水费偏低,使水费在乡镇居民生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通讯、燃料、电力、有线电视收视费用的比例,加上供水计量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大部分乡镇居民水费与用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导致用户节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

二、 对策与思路

1、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第一、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多形式制定农村自来水价格。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经营管理较规范的水厂适宜按

照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制定单一制综合水价,有条件的实行阶梯式水价;对于农村集中供水,范围广、管线长,投资大的水厂和经营管理差的水厂可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也可实行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形式。从价格管理角度打击偷水、滴水行为,保证供水企业正常运转。

第二、实事求是,明确农村自来水成本要素和计价办法,合理界定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对象及范围。对于农村直抽直供的小水厂和水塔供水的价格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消除价格管理的空白点和盲点。

2、以人为本,正确把握水价制定的基本原则:一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使供水管理单位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乡镇供水事业的发展;三是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规定,选好听证代表,开好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论证调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价格调整听证会的形式化;四是应考虑到周边自来水价格水平,群众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考虑到自来水产业的前期投资、合理利润、管网更新改造等特点,因此制定水价还应同保持水价的相对稳定有机结合。

3、积极推进“一户一表”,合理确定 “一户一表”收

费标准。水厂直接抄表到户,使老百姓用上“放心水、明白水”,既符合群众愿望,又利于水厂的管理。

4.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自来水厂建设的扶持力度。乡镇自来水厂是乡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善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农村专项水改资金,加大对乡镇到村的供水管网建设合理整合现有乡镇自来水厂资源,关闭一些规模较小、效益低、水质差、成本高的水厂,从而提高乡镇水厂供水能力和质量。

5、加强对农村水厂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思。从而使企业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不合理支出,降低供水成本;一方面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让广大城乡居民满意。

6、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农村自来水供水事业是一个特殊的公益行业,它供水面虽然小,但却涉及到千家万户,只有争取广大群众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公益事业的管理。才能使农村自来水供水企业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钟祥市物价局能源交通价格科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重要路径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把与市场经济相关联的思想意识,升华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意识,这是新形势下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建立和完善新型经济制度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意识的生成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规范的发展,必须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以高品位道德为依托。

要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有高尚的动机。市场经济发展史表明,一旦物质贪欲冲动变成经济行为的根本动因,经济活动就会失去理性,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贪欲的冲动就会使拜金主义盛行,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这样的社会必然会道德沦丧,在动荡中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鼓励物质贪欲发展市场经济屡遭失败之后,转而注意升华经济行为的动机,提倡“合理谋利精神”,把个人的谋利动机转化为“目标”合理的社会行动。分析新加坡和韩国经济起飞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社会各阶层形成了一种共同发展经济的精神凝聚力和贡献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因此,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能丢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道德原则,而且必须把市场经济带来的追求物质财富的冲动,与新时期社会健康发展所要求的责任感有效结合起来。

要把投机致富意识转化为创业精神。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生产与流通都不可或缺。但是,近些年,社会上一些人一味热衷于流通领域致富,他们的经济行为带有浓厚的投机色彩,造成大量的泡沫经济,相反真正投身到实业的人却越来越少。经济活动主导取向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真正得到发展。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海盗掠夺型的资本主义和高利贷型的资本主义及以英国工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理性资本主义。历史已充分说明:荷兰海盗式的资本掠夺,德国暴发式的高利贷投机都没能使本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得到长足发展,而英国工业资本主义伴随着理性、科学获得了成功。历史上靠商业投机和高利贷敛财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败给工业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商业投机、高利贷敛财虽然能获得巨额财富,但不能使民族工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组织得到发展,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更难以培植起一个民族的靠自身诚实劳动获得发展的创业精神。对于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中国来说,经济活动的主导取向应该是实业。如果我们在政策导向上不注重培育创业精神,长期下去,必然会严重影响我国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以,培育创业精神,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要把竞争谋利的意识提升为经济正义精神。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公平竞争和互惠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的体现。然而,有些人却抱有错误的思想意识,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只有靠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才能在市场博弈中取胜。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求利心理支配下,产生了大量非正义的经济行为。经济正义要求人们认识到:不合理的东西不可能真正符合人的权益,而违背人的权益的东西也不可能是真正合理的。还应认识到,经济非正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效率。因为任何不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营效率,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只想多分割经济总量,只想多占别人的经济利益行为,在重复博弈中是不可持续的。非正义经济不能提高国家经济的总效率,也不能扩大国家经济的总收益。因此,要建设经济强国,必须培育国民的经济正义精神。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安娴

2012-8-9 12:00:19来源:《国企》2012年第8期

新媒体时代来了。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外的“第五媒体”,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互联网、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桌面视窗等等。新媒体一改传统媒体以往单一形式的传播途径,集中了影像、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介形式,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成为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企业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组成了全球经济的神经网络,并将置身其中的每个企业变成了它的神经元,企业的新型网络传媒环境应运而生。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一不丢根,二不守旧,使企业文化生生不息,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呢?

机遇和挑战并存

以互联网、3G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乃至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度开放的新媒体,拓宽了企业员工的视野。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自由传播,

使企业员工第一时间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时事资讯、企业经营、技术创新,紧跟社会和经济潮流。企业可以借此培养员工寻求发展、创新的意识,这有利于为企业文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高效互动的新媒体,加快了企业民主化进程。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层层上报、信息流通不畅的局面,企业可以与每一位员工直接“零距离”沟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这带给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掌握员工动态信息,与员工互动,对员工开展有效的文化引导,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自由快捷的新媒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基础。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和自由传播信息的媒介,企业文化建设队伍能够及时、方便和高效地获取外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量信息,通过新媒体学习、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兼收并蓄,批判吸收,创新、凝练出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另外,新媒体的特性也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网络传媒时代张扬个性、灵活开放,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鲜明的企业特色。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和观念可能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途径、内容、影响力也日趋灵活和多样化,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对员工的管理更有难度。

新媒体如互联网、移动媒体都崇尚互动,为企业和员工沟通提供了便利。而如果对新媒体的互动性应用不当,员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会影响企业员工的情绪和思想稳定,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状态。

新媒体也给社会伦理带来不利影响。相比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口头和纸笔的沟通方式,网络交流欠缺亲切感和存在感,容易造成员工之间情感逐渐淡漠,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也向诚信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企业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新媒体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使企业保持动力和竞争优势。企业要加快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工具的步伐,要积极研究微博、手机媒体、即时通讯等新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建设有五大发展趋势。

人本型企业文化

网络传媒技术迫使企业文化管理趋于人本化。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时,需要从人性角度出发,注重制度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培育企业文化时关注员工的志趣,注重其文化背景,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受重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诚信型企业文化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相对虚拟,对企业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使企

业直接面向了市场、消费者和同行业者,这种“零距离”的交流加强了企业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它同时是一个放大镜,具有自主性、虚拟性、匿名性,可以使得真话、假话都无限放大。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一夜之间人尽皆知,体现了网络的强大。因此,企业要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强文化附加值,对外有可信度、对内凝聚人心,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纸上谈兵、虚无缥缈的,员工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感悟到文化的真实存在性,自觉将文化铭记心中。因此,企业文化需要赋予“学习型”的内涵。网络是高度开放的,借助互联网学习,信息量大、迅速、成本低。新媒体时代的现代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分享知识和经验。

互动型企业文化

新媒体时代为企业内部沟通提供了丰富、便捷、廉价的平台,满足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多种需求。企业能够以活泼、轻松的方式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既可以打破冷冰冰的网络外壳,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又激发了员工的团队精神,从而打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协作团队。

实操型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制定仅停留在文字上或者简单“搬”到网页上。新媒体时代,企业应当重视新媒体的实际应用,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使企业文化表述成为每个员工理解、认同的行动指南。华为将宣传企业核

心价值观的故事上传到BBS社区,并制作成视频,供员工浏览。即使是企业动态信息,也会以较活泼的形式发布,营造了轻松、亲切的氛围,访问率非常高。企业网站成为了企业宣传文化的阵地。

上一篇:项目经理的权力范文下一篇:学前班评语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