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综述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综述范文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综述

唐春夏

经济管理学院

农村与区域发展

S20115208 摘要:目前,农村中存在的自然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从农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如何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综述,总结出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文献综述

1.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要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恢复是新农村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先、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原则,注重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解决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辖区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文章从众多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研究着手,了解并总结了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2.文献综述

2.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小康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体现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尊重和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1]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面貌的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尤其迅猛,乡村居民对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导致乡村面貌杂乱,失去了中国乡村的固有风貌。在参与浙江长兴新农村五个典型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长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矛盾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2] "三农"问题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而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不破解环境问题,就难以破解"三农问题;"不破解"三农问题,"也就难以健康有序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3]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三农"问题至今也是今后政府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农村环境问题则直接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影响到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4] 环境保护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和看法。[5]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之一,而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其对水、空气、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防治工作刻不容缓。[6] 近几年来,环城游憩带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乐趣、体验生活,特别是乡村生活的一种主要去向之一。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旅游容量,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充分发挥环城游憩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出来,这不仅影响着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也成为阻碍农业发展、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众多,但其实质原因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因此,应在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8] 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9]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课题,将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博弈分析,提出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10]体战略与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分步实施,政府扶持和农民集资,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与加强管理,农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等多方面的关系问题。因此,处理好

[11]上述几个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指导作用。 从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去分析讨论了水土保持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起的作用。[12] 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方面面之间的关系。社会生态学的整体优化、协调共生、平衡稳定、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原则,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13] 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如何保护和有效利用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从生态学、人居环境学、乡土景观等角度,针对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对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建议。[14]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15]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16]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 在对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在"重发展,轻环保;重生产,轻生态"的思想影响下,分析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复合污染的原因,最后,结合当前农村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实际问题,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汶川地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层结构以疏松的千枚岩和片麻岩为主,地质条件非常差,生态环境也相当脆弱。强烈地震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破坏和影响。本文针对地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新农村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18]策。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问题。以

[17]往人们谈论环境问题总是关注“城市病”,而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不仅存在着“城市病”,而且也存在着“农村病”,甚至比“城市病”有过之而无不及。[19] 我国农业生产已逐步从数量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针对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农村环保工作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机遇,找准切入点,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服务方式和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转变,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20]

2.2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文献综述

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生硬的圈地运动、生态环境有规划无坚持实施、统一建筑材料的应用和特色不分明等问题,提出应用"反规划"理念,注重新农村地域内农田、水体、树林、绿带等的有机联系,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候,结合自然山水环境,融合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建设特色新农村,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21] 大城市郊区农村由于特定的区位和功能决定了其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特殊性。本文分析了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特点,提出了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应以小城镇为关节点,集中资金建设,同时要认识到农村及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农地,保留农村形态,注重农村的规划、生态环境及民俗景观的保护。[22] 加强大众传媒对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传播,提高新农村受众的环保意识,是解决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本文简要分析了加强大众传媒对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传播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大众传

[23]媒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传播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加速乡村绿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科学建绿,使乡村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24] 由于农药、化肥、农田地膜、禽畜粪便、生物质燃烧的污染、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加以保护和改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改善环境管理工作,提高科技水平,进行合理的生态建设。[25] "五山模式"试图在中国农村建立一种以生态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生态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相对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既不是"反自然",也不是"自然主义"。它是对传统自然观的革命,表现为对人与自然研究的并重,以整体性把握内在统一性的新方法论;"五山模式"项目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构了当地新型的生态文化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作用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生态文化观念实际上是一

[26]种生态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是生产农产品的基地,农产品是关系到人生的大事。该文就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农产品的农药、化肥等残留污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搭建无公害、绿色生产、生态和谐、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农村。[27] 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本身具有生态和产业的内在属性,能够发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8] 农村电气化建设对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作用,对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农村电气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必要性。[29] 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关系到城乡整体环境的健康。建设生态健康的乡村环境,有利于城乡共同发展。搞好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增强农村环保意识;其次要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再者要

[30]进行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赤水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竹、退耕还果,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特色和后续产业、发展农村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为实现“生活宽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升农村的“民主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31] 水土保持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具有水土资源、综合治理、产业特色、资源增量等四大优势;水土保持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建设新农村的各种资源,可以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推进“四位一体”任务在农村的落实。因此,水土保

[32]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 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引入环境伦理观是十分必要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承载力协调一致、合理适度消费及追求代际平衡等环境伦理规则。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并加强环境伦理的宣传教育,达到建设环

[33]境友好型新农村的目的。 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农民的环境权益常常被忽视和侵犯。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农民是这一权利的当然主体。我们必须重视农民环境权的保护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生[34]存质量。 农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又日趋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应着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公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力度,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35] 我国农业生产已逐步从数量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针对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农村环保工作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机遇,找准切入点,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服务方式和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转变,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36] 开展特色、特(优)质动植物保护是对现行生物资源保护的认识的深化,此举有利于维护、发展生物资源及相应改善生态物质环境基础。但特色、特(优)质动植物品种的保护存在多方面的巨大困难。问题的解决应发挥政府为主的多元、多层次的社会力量,运用系统的观点,城乡统筹,建立全国、全社会的保护系统和机制。这主要是:科学、有力的决策机制,思想舆论和社会监督,法制建设以及科技研究和服务。[37] 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比较理想的模式,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生态化设计,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最优化,能流、物流最畅通,调节、控制最自如,村庄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宜人,既有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其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38]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1、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正确处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资源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使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后发展山区-湘西州,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高,但是该地区农村生活用能仍以薪柴为主,直接燃烧取能。生物质直接燃烧不仅热效率低下,污染室内环境,而且过度采伐和使用薪柴会降低森林覆盖率,使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为改变传统的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结合湘西州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优先开发农村小水电清洁能源,重点开发沼气可再生能源,合理使用薪柴建造“两省灶”的方案,利

[39]

[40]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实现农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无电地区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4种模式和途径。[41] 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在生产、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建设要求,需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政策、措施和目标上作出新顺应。[42]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具体实践,以多种模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使“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以打造出富裕、自然、和谐的新农村。[43]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是生态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根本在于构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生共

[44]荣的新生活,关键在于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水土保持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具有水土资源、综合治理、产业特色、资源增量等四大优势;水土保持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建设新农村的各种资源,可以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

[45]农村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推进“四位一体”任务在农村的落实。 从新农村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瑞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注重全面规划、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旧村改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及保持新农村特色等问题。[46] 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7] 夏热冬冷地区新农村生态住宅设计应从选址、规划、单体设计等多角度考虑,并提出在设计中应保留农村特色,促进节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48] 发展"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带动种养业的良性互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

[49]收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新区迅速向城市近郊甚至远郊渗透,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改善城郊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构建城郊生态网络之路进行了探讨。[50]

3.结论 通过对众多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文献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本领域的研究都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了目前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具体问题,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多方面就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问题解决提出了很多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何奇勋. 创建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J]. 生态经济(学术版). (1).

[2] 朱宇恒,吴锐. 和而不同:新农村风貌规划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以长兴县五个乡村更新实践为例[J]. 城市问题. (9).

[3] 程静波.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新农村[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3). [4] 罗春玲. 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J]. 科技风. (5). [5] 覃仕用. 加强新农村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J]. 科技经济市场. (9).

[6] 朱娟,胡加如,冯新民,等. 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J]. 农业科技管理. (2).

[7] 乔海燕. 论环城游憩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8] 王燕. 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制保障[J]. 农业经济. (1). [9] 陶如璧. 宁夏隆德县农村能源建设调查与分析[J]. 太阳能. (8). [10] 郭冬梅.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6). [11] 张国强. 浅析建设新农村中的五个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 (8).

[12] 郞建生. 浅析水土保持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 [13] 姬君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14] 罗谦,田理,莫妮娜. 四川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探讨[J]. 软科学. (2). [15] 杨宏,周雪. 我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必要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1). [16] 何学松.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 [17] 林涛,李倩,张佳,等.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5). [18] 李刚,皇甫超河,刘红梅,等. 灾后新农村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 农业环境与发展. (4).

[19] 宋言奇. 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J]. 小城镇建设. (4). [20] 黄桂平,李素若.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 湖北农业科学. (6). [21] 吴银玲. “反规划”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 (7). [22] 邵晖. 大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途径探析[J]. 农村经济. (9). [23] 王继荣. 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 理论界. (8).

[24] 吕品. 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6).

[25] 孙维锋,秦丽媛,张振华. 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 科技资讯. (7).

[26] 孙君. 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启示——“五山发展模式”研究之三[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27] 荀志强,杨华. 建设生态和谐新农村[J]. 河北林业科技. (2).

[28] 孔东升. 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3). [29] 郑华. 浅谈农村电气化建设对农村发展的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8). [30] 王桂起,王凯. 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问题与对策[J]. 科技信息. (1).

[31] 吴攀,颜智华,方俊,等.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水土保持. (3).

[32] 刘正斌. 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J]. 中国水土保持. (1). [33] 曹素芳.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伦理思考[J]. 学术论坛. (4). [34] 徐丽媛.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环境权的保护[J]. 农业考古. (3).

[35] 吴海燕.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3). [36] 黄桂平,李素若.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 湖北农业科学. (6). [37] 张勤国. 新农村建设中特色、特(优)质动、植物的保护[J]. 农业经济. (2). [38] 王秀琴. 大力实施生态优化工程 建设固原生态型新农村[J]. 经济研究导刊. (5). [39] 吴秀红.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新农村[J]. 新长征. (3).

[40] 戴群英,李阿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山区可再生能源[J]. 江西能源. (1). [41] 吴永忠,王世锋,查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可再生能源开发[J]. 可再生能源. (6). [42] 黄和文. 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J]. 江西农业学报. (7).

[43] 王春梅. 农村循环经济的特点与发展模式[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6). [44] 黄和文.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新农村建设[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 [45] 刘正斌. 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载体[J]. 中国水土保持. (1). [46] 施利红. 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 科技资讯. (6).

[47] 郭渭华,罗建平,刘辉,等. 万安县农村沼气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探讨[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

[48] 程显风. 夏热冬冷地区新农村生态住宅设计探讨[J]. 住宅科技. (0).

[49] 张伟成,付大龙. 依托沼气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8). [50] 邹淑珍.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城郊生态网络建设的思考[J]. 科技广场. (4).

第二篇:国家行动彰显民生关怀——新一轮对口援疆扶助民生建设综述

国家行动彰显民生关怀

——新一轮对口援疆扶助民生建设综述

201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将全国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祖国西北边陲。两年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主动谋篇布局,国家部委迅速牵线搭桥,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力促新疆全面发展,积极扶助民生建设,已成为新疆后发赶超的一支生力军。

援疆省市八成资金用于民生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已组织实施超过1600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超过150亿元。自治区援疆办统计,目前80%的政府性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实施了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就业、教育、卫生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受援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难题。

随着援疆工作不断推进,目前已有不少农牧民住上了设计新颖合理、水电气路厕综合配套的砖瓦房。同时,各对口援疆省市还积极扩大援疆渠道,通过政府额外安排及企业、社会捐赠等形式,吸纳额外援助资金超过10亿元。目前,近三分之二的援疆项目当年完工,对改变新疆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帮助农牧民致富,江苏、浙江、上海等援疆省市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与当地群众一起寻求致富路径,目前许多尝试已经见到实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2011年3月,借援疆省市之力,新疆启动了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工程,两年内计划分两批选派2.2万名

1 未就业大学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锻炼,培训结束后全部面向乡镇、街道(社区)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

自治区援疆办表示,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使新疆各族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国家部委众多政策利好民生

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启以来,国家部委迅速动员行业力量,前往新疆密集接洽,出台众多利好政策直指民生。

民政部将支持新疆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保障基本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个方面。在保障基本民生中,民政部将重点放在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完善守边边民补助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社会救助制度等方面。

卫生部则将新一轮援疆工作分为3个阶段: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使新疆在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5年,缩小新疆与内地卫生事业发展差距,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中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水利兴则新疆兴。水利部帮助新疆建立4大水利保障和支撑体系。其中,在民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中,水利部计划2012年全部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主要河流重点防洪段堤防基本达到50至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乌鲁木齐市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他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整体防洪减灾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资源税改革2010年6月在新疆率先启动,原 2 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每年几十亿元的新增收入全部用于改善民生。

中央企业开发建设不忘扶助民生

5月23日,目前中央企业援疆最大的“扶贫惠民”工程——华能别迭里水电站正式投产,这一项目将有效缓解南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和极端干旱缺水局面,为阿合奇、乌什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矿产开发、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中央驻疆企业将参与新疆开发建设与造福当地群众相结合,积极参与新疆民生建设。

国家开发银行在参与新疆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基层民生项目建设。2011年,该行向新疆哈密地区安居定居工程发放贷款5.46亿元,支持了1.46万户农牧民住房建设。

2011年4月2日,新疆18个牧区水利工程同时开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水利工程采取了大企业、大集团冠名援建的方式进行建设。大唐电力、新兴铸管等一批在疆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冠名捐建水利项目。这一创新做法解决了长期以来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新疆落户的80余家中央企业招用新疆当地劳动者的比例明显提高。目前,80余家中央驻疆企业员工逾六成为新疆籍员工。据初步预计,2012年至2014年,中央驻疆企业计划招用人员46876人,届时将积极向新疆籍员工倾斜。

(新华社电记者 贺占军) 3

第三篇:建设美好新农村——安徽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建设美好新农村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形式:走访幸福村村民及村委干部

实践实践以及地点:2011年2月,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

实践意义: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关于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了解幸福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的良好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力度,给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提高全社会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背景资料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位于县城南郊,万佛湖下游,马安公路穿村而过,全村4.2平方公里,3200人,可耕面积2200亩。人均七分地,是半丘陵半平原的行政村。一九九二年成立党总支、幸福农工商总公司,与村委会形成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新格局。目前,拥有集体产权企业11家,08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幸福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全省百佳生态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和全省村镇建设“十佳村”。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幸福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规划成“四区”,以实现“八化”目标。四区:现代农业精品区、个体私营工业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现代农民住宅区;八化: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特别是在村庄整治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幸福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实践经历

2011年2月13日,笔者来到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希望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示范和指导。一进村,一条整洁而宽大的水泥大道便印入眼帘,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洁而美观,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一目了然,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接着笔者沿途进行了走访调查,采访了几位村民。

鉴于当前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拆房难”以及“强拆房”的现象,笔者对幸福村的一栋栋整洁美观的新农村建设房充满了好奇,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访问调查。村民吴叔叔告诉我,幸福村由于面积比较大,旧的村址大部分位于村的南边,村里为了建设新农村拆除一批老房在村北新建了一大批新的楼房,新房建好后旧房立即拆除、复耕,村民集体搬迁,通过村里的补贴大家一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由于该村村委工作落实,补贴到位,群众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因此该村的村民都表示乐意拆除旧房,因此并不存在“拆房难”的现象。另外,吴叔叔还透露说村里的农田都集体承包了出去,村民们不用亲自下田劳作,而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胡奶奶一家由于常年外出打工,在村里居住的时间甚少,但胡奶奶表示能明显地感受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老人家为此感到开心。胡奶奶还告诉我村里通了公交车,直达县城,方便快捷又省钱,而且供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搭乘。胡奶奶的儿子胡叔叔在一边表示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很给力,村民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正感到了“幸福”。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中重要的一项,在幸福村的村头,笔者也看到了张贴的大幅民主建设流程图,关于民主建设的执行状况笔者也进行了调查。戴叔叔是一名人民教师,他告诉我村里的民主工作做得不错,村民们通过民主选举推举出了自己心目中满意的村委会干部,真正做到了“话由群众讲,家由群众当,事由群众办”。除此之外,村里还广开言路,就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征求村民的意见,使得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更能体现群众意愿,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广和展开。

戴叔叔的邻居周阿姨表示村里还办起了养老院,并加固小学教学楼,积极发

展教育事业及福利事业,将实惠带给广大的村民朋友们,并积极把大官塘(坐落在该村的一口塘)打造成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王大爷说村民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补贴优惠政策,例如农田保障、植树保障、医疗保险等等,村民看病方便了很多也省去了许多冤枉钱,不像从前村民看病还要到很远的镇上医院,而且没有医疗保险卡昂贵的医疗费用也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但现在大爷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很满意,不由得感叹起党的政策好了。沈阿姨是浙江人,不远千里来到安徽幸福村承包土地种植草莓,沈阿姨的身后是一大片的草莓大棚,阿姨说这儿的土壤肥沃,气候也适宜,年年草莓的收成都很不错,并表示来年还将继续在这儿承包土地种植草莓。

随后笔者来到了幸福村村委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周文书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周文书说幸福村的建设目标是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旅游观光有“新亮点”、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方面:

(一)、产业布局:

1、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对全村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本上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庄成片,大大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条件。

2、农业种植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是一千亩香稻种植示范区、二是一千亩的稻田龙虾养殖区、三是一千亩农业精品区。实践证明,幸福村所创办的土地流转的新路子符合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农民的心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3、注重农业品牌建设:2003年注册的“幸福村”牌香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产品供不应求。为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示范、引导、服务,2000年,村里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

4、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形成“一带一片”。建立生态林带,防止水土流失;关闭窑厂,低处复垦,高处种林,形成一个生态片。

(二)、基础设施:

1、道路水利:近三年修通了10.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中心大道和长河水泥路;2000米得中心排灌渠和800米得沿河支渠改造 、截弯取直,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夯实了基础。

2、公共设施:创办敬老院,发放生活补助;抓好“农家书屋”工程;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村里拿出一定的资金,开通了有线电视,接通了自来水;新建了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

3、农民培训:幸福村重视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适时请农业专家来村上农业技术课,以“农组示范基地”为现场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周文书的介绍详细而简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幸福村新农村建设的给力政策和给力力度,周文书还表示尽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村里的农田整改仍在进行中,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村里的资金还不够宽裕,无法进一步展开更深的工作等。但周文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果。

三、实践感言

通过这次走访幸福村,笔者获得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

1、一切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考虑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和优惠;

2、规划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改农田;

3、创办一批小型企业,吸纳村民进厂打工,将农民的收益最大化;

4、建设基础设施,方便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5、加强民主建设,由村民当家作主,提高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幸福村作为安徽省新农村示范村,其经验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希望其他地区能够借鉴幸福村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好,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一些困难,努力建成美好新家园,共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努力奋斗,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下,相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前景会越来越光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为祖国的伟大政策感到自豪,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共同建设美好给力的新农村。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规划

年来,我办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按照全面实施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工程,遵循“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主导产业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以渭清线、延马线和苹果主产塬区为依托,以旧村改造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在巩固完善去年6个续建村的基础上,新启动6个试点村建设,抓好10个省市考核重点村建设,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总体提高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年初,县上及时印发了《延长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试点村、重点村建设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县级领导都能够深入实际,亲自到所包抓的重点村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领导也能够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己任,注重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不动摇,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城建局牵头,配合陕西省金城绿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计划完成了4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能彰显延长特色。各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来设计施工,避免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盲目施工现象发生,力求建设的科学合理。同时,由县新农办牵头,各产业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4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产业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各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以水、电、路、农民住宅和村庄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布点的新农村重点村有“两委会”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商业网点、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继续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改圈、改厕、改灶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清除“三堆”、禁止“五乱”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重点村以巷道硬化、水渠修砌、 住宅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重点村实现了“三清三改三分离,五通六有一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市县财政配套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按照“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上报,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的项目整合运行机制。加大对扶贫、水利、交通、文体、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确保重点村项目的按期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在政府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自筹投入,加大对住宅改造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新启动6个试点村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新建355孔10间,旧村改造818孔20间;巷道硬化15970平方米,排水渠4490米,公厕8处,路灯39盏,垃圾台19座,广场6个8230平方米,村庄绿化817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县区补助120万元,农民自筹560万元,项目捆绑172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列入市级考核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10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主要以旧村改造为主。目前共实现投资4460.7万元,其中县区补助200万元,项目捆绑3417万元,农民自筹843.7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新建596孔9间,维修改造1295孔;巷道硬化61683平方米,排水渠10985米,集中供水9处,广场10个18294平方米,公厕6座,路灯60盏,垃圾台32座,村庄绿化1124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经商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入开展农村政策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今年,我县利用县农广校、职中、各乡镇果业站、畜牧站的技术力量,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农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县计划组织培训30期,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完成培训16期1200人次。同时,要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大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文明新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围绕我县在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目标基础上,把文明兴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五种社会新风。即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计划生育新风;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活动,树立慈善奉献新风;积极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的活动,树立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新风;积极开展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健康卫生的社会新风。其次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播、电视和电影要贴近农村生活,以反映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新鲜题材为主要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总体来看,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各涉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收入相对还比较低,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少,新农村建设受资金制约的影响比较明显。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等靠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主体建设作用发挥不够。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抓住中央强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埋头苦干,锐意创新,把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对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

上一篇:辛弃疾著名诗词范文下一篇:新时代党建思考范文